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辉煌60年

辉煌60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新疆着墨之多明显多于往年,从兰新高铁通车、一带一路、构建中巴经济走廊,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尤其着重提到了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据了解,在迎来自治区60周年庆的同时,新疆有望获得中央政策大红包,其中作为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基础建设投资将是重头戏。

近年来,中央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新疆区域的发展,将新疆能源领域、基建领域作为中西部经济建设的重点,相关措施包括建立保税区、援疆项目、能源优化配置等。

峥嵘岁月,沧桑变化,弹指一挥间,边陲成热土。在这片美丽、富饶而神奇的土地上,各民族群众用他们的大爱与忠诚,书写着感人至深的奋斗史、团结史、心灵史。(2015年9月10日人民网)

60载砥砺奋进,60载春华秋实。60年对历史而言只不过刹那一瞬间,但却可以让一个婴儿从呱呱坠地变成步履蹒跚的老人,也可以让一个积贫积弱、生产力水平极其落后的地方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我们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生产不了一根铁钉,更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像样的工厂和矿山,一些地方粮荒不断,人民生活贫困不堪,这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新疆的真实写照。有人对此比喻说,当时新疆的天空都是灰色的。令人欢欣鼓舞的是,历史在1949年的秋天改写。新疆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凯歌进新疆,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自此,这片神奇的土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在党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新疆47个民族携手奋进,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走上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进步的康庄大道。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伟大的祖国,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新疆今天的繁荣和发展,就没有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这是历史熔铸的结论,也是2300万新疆各族人民的切身感受。

饮水思源是人之常情。法国哲学家卢梭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是“灵魂上健康的人”。饮水思源,新疆各族人民更加感恩伟大祖国,热爱新疆,在这片美丽、富饶而神奇的土地上,他们用大爱和忠诚书写着感人至深的奋斗史、团结史、心灵史,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报国之行,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

以“天山雪松”布茹玛汗·毛勒朵为例。这位72岁的柯尔克孜族大妈,是一名护边员。放牧巡边五十余载,她刻下了数不清的“中国石”,至今仍坚持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巡边,成为帕米尔高原“永不挪位的界碑”。“父亲是个孤儿,靠给巴依(富户)放牧为生。解放军来到帕米尔高原时,父亲带着我们兄妹5人,为解放军砸开大石、铺平道路。”她说,是共

产党让我们有了今天的日子,是解放军保卫着我们的家园。“我有两个梦想,一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是让我的子孙参军当兵。2011年,我把大孙子送到了部队;2012年,我成了党的人。两个梦想都实现了。”在新疆5700多公里边境线上,像布茹玛汗大妈这样的护边员还有很多。他们“骑着马儿守边关”,每一座毡房就是一个流动的哨所,每一位牧民都是一座立着的界碑。

由此观之,60年风雨同舟,60年众志成城。60年来,虽然也曾经历过风浪和考验,但新疆各族群众感恩伟大祖国,热爱新疆的报国之情从来未曾改变、报国之行从来未曾停止。在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感受更深、感慨更多。只有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祖国才能更美好,新疆才能更美好,人民生活才能更美好。所以,既要深怀感恩之心,又要激扬奋斗之志,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这就是当前最大的爱国。正如歌德所言: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采用同一种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禀资,各尽所能。2月5日上午,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闻宣传工作部署会在乌鲁木齐召开。这次会议的任务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就做好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闻宣传工作作具体安排。(2015年2月6日《新疆日报》)众所周知,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意义重大。

特别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是全国、全疆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三大历史机遇”,把新闻宣传工作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与展示新疆、提高新疆形象结合起来,与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和谐结合起来,与推动新疆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把60周年大庆办成平安的大庆、发展的大庆、实惠的大庆。要通过新闻宣传工作,集中展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展现自治区成立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集中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对新疆各族人民的关怀,展现新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成就。

也正因如此,会议指出,全区新闻宣传和互联网战线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好自治区党委“一个引领”“三管齐下”的总体部署。围绕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精心组织、提前谋划,突出主题、把握基调,精心筹备、抓好落实,扎实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做好自治区党委新年工作开局主题活动以及重大活动、重要节点,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疆精神,做好现代文化引领的宣传报道,做好民族团结的宣传报道,巩固壮大网上主流舆论,加强对外宣传,做好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闻宣传工作。

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不仅是一个庆典活动,更是一个政治意义重大、有重大影响的活动。从中央主要领导到中宣部等中央有关部门、中央新闻媒体都高度关注和重视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大庆宣传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全区新闻宣传和互联网战线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全力以赴,鼓足干劲,做好大庆的新闻宣传工作,为大庆营造隆重热烈、喜庆祥和的氛围。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多元平台讲好新疆故事,传递新疆声音,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好,把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反映好,充分展示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的良好形象。这就要求全疆新闻宣传工作者要把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守纪律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以赴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在记录新疆成立、发展、改革、前进的脚印和声音的同时,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掌握主动权,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用新疆情怀讲述新疆故事,用新疆故事开启“新疆之窗”,出色完成大庆新闻宣传工作任务。

喀什自古就有瓜果之乡的美誉,长期以来,喀什地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在传统林果种植的基础上,引导农民走现代林果业发展道路,使喀什特色林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健康发展。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努力,喀什地区走出了一条依托林果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良性发展道路,林果业成为喀什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和“绿色银行”。

走进喀什绿洲,用铺天盖地来形容喀什林果业的发展一点不为过。“十一五”期间,喀什地区立足市场和农民快速增收的需要,加大以红枣、核桃、巴旦姆等干坚果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建设力度,喀什地区各县市都已形成特色林果品牌,英吉沙的杏子,莎车的巴旦姆,泽普、麦盖提、巴楚、岳普湖的红枣、叶城的核桃和石榴、伽师的伽师瓜和新梅等在疆内外都享有盛名,2014年全地区林果总面积达到600万亩,果品总产量162万吨、产值125亿元,林农立体间作模式遍布12个县(市)56.8%的耕地和95%以上的乡村,覆盖了80%的农村人口,基本实现了农村人均“二亩园”的建设目标。林果面积占到全疆林果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成为全疆林果规模最大的地区。

经过多年努力,喀什特色林果品牌建设和产业化经营能力进一步提高,叶城、莎车、英吉沙、疏附四县先后分别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核桃之乡、巴旦姆之乡、色买提杏之乡、木亚格杏之乡。2010年以来,英吉沙色买提杏及杏干、莎车巴旦姆、叶城核桃和喀什大籽石榴、泽普红枣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泽普县10万亩红枣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成为全疆有机红枣认证面积最大县。2012年,以“喀什”冠名的杏子、核桃、红枣、巴旦姆、新梅、石榴、葡萄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喀什依托各类展会,加大果品市场开拓和外销平台建设,特色林果产品已全面进入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内地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

林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林果产品生产企业的投资,喀什地区现有以英吉沙神恋、泽普晋泽枣业、麦盖提刀郞农产品实业等企业为主的果品加工、贮藏保鲜企业51家,果品加工量3.7万吨、贮藏保鲜7万吨;林果合作社发展到110家。4家林果企业、2家林果业专业合作社入选第一批自治区林果业重点龙头企业、重点专业合作社,英吉沙县供销合作联社色买提杏被评为新疆名牌产品。

如今,南达乳业、新疆银谷泰油脂公司、晨光生物科技集团喀什公司、泽普县百佳肉业、叶城县喀什盛象果业有限公司、天海绿洲枣业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到工业增加值的30%以上,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0%。

喀什地区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借助实施“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积极探索经济生态双赢的林果产业发展模式,10年间,林果业面积由60多万亩迅速增加到600万亩,有力配合了绿洲内部生态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风沙危害逐渐减轻,绿洲内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一幅精心描绘的美丽果园

在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帕米尔高原,帅气的塔吉克族青年拉齐尼是“名人”,今年2月,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同时被国务院评为“爱国拥军模范人物”。

此前,拉齐尼的父亲巴亚克曾受到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的接见,国务院在2005年和2009年两次授予巴亚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以表彰他一家三代在帕米尔高原义务巡逻,担任部队“牦牛向导”,在高原雪海守护边境线的感人事迹。

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县,这里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以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888公里,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与陆地三国接壤的边境县,距离首府乌鲁木齐市有1700多公里。

在雄伟的帕米尔高原上,有一个叫红其拉甫的地方,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红其拉甫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被称为“死亡之谷”。

驻守在这里的红其拉甫边防连有一条全军陆地巡逻路线最长,也是全军唯一因地势险要不能乘车、骑马的巡逻线。红其拉甫边防连只能依靠素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牦牛作为巡逻的交通工具。

“这条巡逻路线往返一次最少也要3个月时间,路上还经常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向导,巡逻队伍将寸步难行。从1949年开始,塔吉克族牧民凯力迪别克就自告奋勇,主动为部队义务当向导。凯力迪别克一家的传奇历史从此揭开了序幕。”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县长地力毛拉提·依布拉音告诉记者,在此后的23年间,凯力迪别克无怨无悔地带领边防官兵走遍红其拉甫边防线的每一道山沟、每一条河流、每一块界碑。跟随着老人步伐,他的儿子巴亚克、孙子拉齐尼也先后走上了高原巡边路。

与拉齐尼一样,在巍巍慕士塔格冰山雪峰下,在艰险崎岖的千里巡逻线上,越来越多的塔吉克族牧民义无反顾地接过父辈们手中的鞭子,骑着牦牛行走在常年冰雪覆盖的边境线上,成为一个个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几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边防安全义务巡逻,他们朴素的话语让人动容:“边防部队的官兵们日夜巡逻在边境线上,让祖国的边关得以安宁,牧民得以安居乐业,我们为他们带路,只是做了一个塔吉克族边民应该做的事情。”

如今,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战略不断推进,古称“葱岭”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道出海口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咽喉要道,承担起了新疆东联西出、西进东销主要国际通道的历史责任。

与此同时,“一县邻三国”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还面临着暴恐人员潜入和枪毒走私的严峻形势。在“云端”守边护边,让888公里边境线成为铜墙铁壁,成了塔吉克族牧民的共同心愿。地力毛拉提·依布拉音说,在帕米尔高原,每一个牧民就是一个义务护边员,每一个牧民家庭就是一个“前哨班”,他们守护着国家的边境,表现出崇高的爱国热情,这也是塔吉克族被誉为“戍边民族”的原因所在。

多年前,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谱写了帕米尔高原军民共同守护边疆的赞歌,如今歌声绵绵,护边的塔吉克人几十年来传唱不止!

辉煌六十年,如今的新疆朝气蓬勃,加速度、黄金期、大开放、心连心,“四大亮点”装点新疆大地。

加速度,让发展的车轮快起来。“错过了深圳,错过了浦东,不能再错过新疆。”如今,这句话在新疆成了人人都爱引用的“金句”。近年来,政策支持之多,投入力度之大,建设项目之快,在新疆都是前所未有的。5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人均生产总值从2917美元增长到7037美元,创造了新疆速度、新疆效率。“一带一路”的东风,让新疆信心更足、干劲更大。

黄金期,让民众的日子美起来。截至2014年底,全区超过21万游牧民过上定居生活,定居率达78.7%。2014年,全区公共财政用于民生建设支出占总支出的70.3%,政府承诺的25类150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部兑现。新疆各项社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腰包鼓了,保障全了,生活方便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新疆进入民生保障的“黄金期”。

大开放,让新疆的大门宽起来。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新疆连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新疆的贸易国别已达186个,边境贸易连续11年位列全国9个陆路边境省区之首;2014

年对外直接投资达5.89亿美元,增长47.3%。2015年,全疆第一个县域电子商务协会在尉犁县达西村成立,企业会员与个人会员达200多个,投资1000余万元的达西电子商务创业基地也已投入使用。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芒力克说,电子商务打开了达西村的大门,转变了达西人的思想观念,让达西村向着更开放、更多元、更富足的方向发展,让达西村走出新疆、走向世界。目前,新疆正致力于建设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的省区之一,努力创造条件成为“最开放的地方”。

心连心,让和谐的基石固起来。在乌什县依麻木乡库尔干村,妇女们走出家门,组建起女子排球队、模特队、歌舞队,好不热闹。“社会稳定安宁,大家团结在一起,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村里清真寺的伊玛目阿麦尔·艾麦提说,随着政府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推进兴边富民工程,过去宗教极端势力曾猖獗一时的村庄,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与安详。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说,今日的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各族人民安居乐业。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飞速的发展、现代化的生活在这里完美结合,谱写着神奇的新疆故事。

“想当年,新疆一穷二白,工业几乎为零,城乡社会生活与现代化绝缘。而如今,天山南北到处呈现出现代化的气息。新疆经济社会的巨变,完全可以称得上…翻天覆地?。”9月11日,在自治区政协召开的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科协副主席恰汗·合孜尔感慨地说。

座谈会上,来自各族各界的自治区政协委员们,纷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畅谈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来,在教育、科技、人民生活改善等各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感恩祖国,衷心祝愿家乡更加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发展更加迅速,各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在4年时间连续投资44.92亿元,实施无电工程318个,解决了近1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2014年,新疆首条…疆电外送?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运,强大的电流从新疆东大门出发,跨越2192千米的输电线路,点亮了中原大地……”说起新疆电力工业60年来的发展,自治区政协常委,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范卫东滔滔不绝。

从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到医疗卫生,委员们娓娓道来。“1990年去国外探亲时,看到国外的亲戚有车有房,生活富裕,当时我才住50平方米的房子,好羡慕他们。现在我们生活富裕,我还创立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50年代人们憧憬的生活,现在各个城市都是高楼林立,电灯电话早已成生活必需品。”“从…赤脚医生?到接受高等教育的专业医疗人才,从…望闻问切?到高科技大型诊疗仪,从破旧、低矮的小平房到花园式、宾馆式医院,新疆的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鸟枪换炮?……”

自治区政协委员,新疆第一位药学博士、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热娜·卡斯木曾留学日本,学成回到家乡后,热娜·卡斯木建立了老中青科研创新团队,承担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科研课题百余项,培养了众多博士后、博士和研究生。“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没有祖国的培养,没有新疆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奋斗,就没有我们个人的成长发展。”热娜·卡斯木说,在教学中,她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极端思想,做好“去极端化”工作,积极促进民族团结。

“60载沧桑砥砺,60载春华秋实。作为政协委员,我们将与全疆各族人民一道,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倍加珍视民族团结,更加奋发有为,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新疆而努力奋斗!”自治区政协委员、民盟新疆区委会副主委苏斌铿锵有力地说。

0年,新疆喀什这座古城有了新辉煌,古城居民也有了新气象。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探秘喀什噶尔古城居民的打馕人。

在喀什噶尔古城千年古街的打馕铺子里,第一次见到玉素音?艾山时,他穿着一件衬衫,正在往已经烤得通红的馕坑里熟练地打馕。

玉素音?艾山家有6口人,60岁的母亲已经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他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在喀什市一中读初三,儿子在夏马勒巴格镇中心小学读书,1岁的小女儿还没断奶,他妻子是一个家庭主妇,每天都要接送孩子和完成家务工作。

玉素音?艾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古城居民,从小在古城的小巷中长大的他,对这座城的感情就像他对打馕的热爱。玉素音?艾山自从14岁开始学习打馕,他就没有离开过发烫的馕坑。馕坑知道他的一切,爱情、亲情以及自己向往的那些美好的愿望。

“每天都被馕坑里炙热的火炭烤着,我的脸已经缩水的像老年人了,如果把我放到海边的话应该会变得年轻一点呢!”玉素音?艾山笑着说。打馕人的辛苦都是刻画在脸上的。今年才30岁的他猛地一看上去就像40多岁的人一样,让人有一种心疼。

玉素音?艾山告诉记者:“他们家的主要收入来自自家的打馕店,每天早上6点不到就要起床,和面、醒面,将洋葱清理干净剁得碎碎的,再给馕坑里生火,然后把面揉成一个一个的圆团,熟练地用手将它压扁,用印花筛子…咚咚咚?的压花后就可以往馕坑里打了。”玉素音?艾山拿起馕,放在防烫的手枕上,把两边的面都压一压,将头探进去,看看馕坑里的空位置,立马一个脚翘起将自己半个身子伸进馕坑里,“啪”就将手里的馕贴到了馕坑里。顺手在将拿馕的铁钩伸进去将已经打好的馕钩出来,放凉,十个十个地装进袋子里。

“我们家的打馕店已经开张20个年头了,无论春秋寒暑,还是过年过节,我们都会开门做生意,附近饭店的馕大部分都是我们家提供的。”玉素音?艾山说,他们每天至少要准备200公斤的面粉,从早上到晚上,除去吃饭时间一直要不停地打馕。由于需求量大,玉素音?艾山雇了三个学徒,他要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打馕。

“我家就住在古城景区里,120平米的房子全都是我自己设计的。”说到自己的房子,玉素音?艾山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他说,当时老城区改造的时候,自己还想守着老房子过日子,后面见到邻居家的房子改造得像皇宫一样,他也就坚定了改造老房子的决心。玉素音?艾山说,他还为孩子们单独隔了一间房子,连1岁的小女儿都预留了一间。

天快黑的时候,玉素音?艾山结束了一天的打馕工作,把店里收拾妥当后,热情地邀请记者去他家吃晚。

刚进家门,记者就看到饭桌上摆满了凉粉、饼干、清炖羊肉、拉面、西瓜等吃食,当然还少不了玉素音?艾山自己家打的馕。

“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在老城中出生和长大的,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打馕,父亲告诉我60年前一个馕最多才卖1分钱,60年后的今天,最好的馕能卖5元钱,这是我爷爷绝对想不到的。玉素音?艾山感叹地说,自治区成立的60年,是他们家祖孙三代迅速发家致富的60年,特别是近几年,喀什市大力开展老城改造,打造古城5A景区,给他们家带来了翻天覆地变化,新房子有了,餐桌上的东西多了,钱包鼓了,腰杆也挺直了。“我很感激自己出

生在了一个好年代,我也相信当自治区成立70周年、80周年时,我们家的生活会更好。”从玉素音?艾山的语气中,记者能明显感觉到他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9月9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为了让各族老同志亲身感受天山南北60年来的历史性变化,尤其是充分了解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部分省级、正厅级离退休干部进行参观活动,喀什市是这次参观活动的第一站。

在喀什城市规划展示馆,原新疆财经学院院长玉努斯·阿不利斯一边盯着LED屏观看喀什市经济社会发展介绍短片,一边记着笔记。

他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到深圳考察,看到深圳巨大的发展变化,当时他想,新疆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特区啊?

如今,他已经有十年没有来喀什了,看到喀什市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感慨地说:“新疆的特区梦,在喀什实现了。十年前,我来喀什时,这个东湖和展示馆都还没有。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现在喀什的变化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最能显示喀什巨大发展变化的,可以说是喀什市老城区保护综合治理项目了。喀什市老城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保存较完整的迷宫式城市街区。然而,人们却用这样一个顺口溜描述2008年之前的喀什市老城区:垃圾靠风刮,解手房顶爬,水管墙上挂,污水靠蒸发。

邵先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原党组书记,上次来这里参观还是在十年前,她说:“当时的老城区巷子很窄,都是土路,房屋也是土木结构,没有下水道,环境很差。”

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2008年老城区改造前期工作启动,截至2015年8月底,项目累计开工改造危旧房39792户,占改造总任务的84.2%。

如今的喀什老城区,街道宽了,环境美了,居民富了。漫步老城区街头,你会看到,体现维吾尔族特色的民居文化得到完美传承,古朴与现代气息完美融合。由城区居民经营的服装店、乐器店、馕饼店等民族特色手工艺随处可见。

邵先华一边参观改造后的老城区,一边感叹道:“这种改造既保留了民族特色,保护了民族风俗习惯,还改善了居住条件,美化了环境,增加了居民收入,发展了经济,可谓一举多得。”

香妃故里已有370多年的历史,是国务院1990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著名的旅游城市,2013年起,喀什市启动了香妃故里的绿化改造项目,项目改造完成后,这个景区面积将由原来的36亩扩大到310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