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3.5.4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2课时)教案 济南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3.5.4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2课时)教案 济南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3.5.4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2课时)教案 济南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3.5.4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2课时)教案 济南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3.5.4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2课时)教案济南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人体通过耳朵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②、观察并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重点)

③、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重、难点)

④、了解人类的其他感觉。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探究和创新的能力;掌握预防耳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②认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

③渗透爱心教育,建立生物学观点。

4、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内容的教学,老师注重耳的结构模型的演示;适当讲解,学生不能自主探讨懂得的问题精讲。学法上体现讨论法: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强,课堂上分组讨论学习;分析法: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分析,得出结论;观察法:注意观察耳的结构,抓住结构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备好课;制作PPT课件。

2、演示实验的材料器具:耳的结构模型

3、要求学生课前搜集一些聋哑人的相关资料等。组成爱心小组,献爱心。

2、老师指名读自学指导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目

(1)哪一测试部位对触觉最为敏感?(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学生乙有时未能感觉到针刺?

(4)有的人通过借助助听器来帮助恢复听力,可以肯定这些人耳的结构中,没有受到

损伤的部位是(填图中数字序号)。

教学反思:

一、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堂课的设计中,由于有上节课学习视觉的形成的规律教学基础,我注重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围绕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先让学生通过小组的自主学习活动,交流展示,最后每小组指名一个主讲人,进行汇报,整个教学的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主动去感悟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的交流,充分的理解,充分的表达和展示,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灵活多样的课堂设计:为了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开始我让学生“猜哑谜”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验没有听觉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关于声音的产生,学生由于没有相关的物理知识,我就让学生体验,声音是来自振动,很好的切入了声波传导到耳内,引起相关结构的振动,理解起来就容易的多了;关于听觉的形成,我播放了视频,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声波在耳内传播的途径和听觉最终在大脑形成的过程,让感性知识带动理论知识的理解。效果很好;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即时训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不足之处:教学中留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还不够多,学生在感悟交流知识的过程中,没能充分照顾到后进生,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把一些机会留给学困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七年级生物下册3_5_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人体通过耳朵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②、观察并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重点) ③、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重、难点) ④、了解人类的其他感觉。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探究和创新的能力;掌握预防耳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②认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 ③渗透爱心教育,建立生物学观点。 4、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内容的教学,老师注重耳的结构模型的演示;适当讲解,学生不能自主探讨懂得的问题精讲。学法上体现讨论法: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强,课堂上分组讨论学习;分析法: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分析,得出结论;观察法:注意观察耳的结构,抓住结构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备好课;制作PPT课件。 2、演示实验的材料器具:耳的结构模型 3、要求学生课前搜集一些聋哑人的相关资料等。组成爱心小组,献爱心。 教学环节 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5分钟):1.若把眼睛比作照相机,镜头 相当于________,光圈相当于________, 胶卷相当于_________;若把眼睛比作心 灵的窗户,_________就相当于明亮的玻 璃。 学生看书回顾,思考问题,举手回答: 1、 角膜相当于明亮的玻璃。 2、视觉的形成过程: 温故上节课 学到的知识, 一方面加深 对视觉知识 的复习,同时 引领学生学 习新知识,起 到铺垫的作 用。

2.简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近视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矫正? 教师归纳: 角膜:透光 巩膜:保护眼球内部结构 脉络膜:营养眼球并形成暗室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视网膜:感受光线刺激 产生神经冲动 晶状体:折射光线 3、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及矫正: 合作探究层层推进(20分)哑谜游戏:首先请同学们做个“猜哑谜”的游 戏:老师在一个纸条上写一句话,让一位同学 用手势和动作传递纸条上的信息,大家猜信息 的内容。 讲解: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问题,同学们却费 很大的劲,可见听觉对于我们接受信息有多么 重要,人体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中,听觉信息的 小活动: 同学们七嘴八舌的猜测这位同学手 势和动作表达的信息,几乎都是错误 的信息。 学生的小活 动,能开动学 生的所有感 官和大脑,也 让课堂的学 习气氛瞬间 调动起来。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2019、2 复习目标: 1、掌握人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耳的结构及功能 3、说出近视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4、说出耳聋的原因及保护耳的有关做法 考点一:掌握人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A图 B图 根据以上图形,思考以下问题: 1、“白眼球”指[ ]_____________,“黑眼球”指[ ]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物像的位置是,产生视觉的部位是。 3、调节晶状体的结构是,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放松(舒张),晶 状体曲度变;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收缩,晶状体曲度变,看到的物体由远及近时,晶状体曲度会。 4、能调节瞳孔大小的是,当人从暗处走到亮处时,瞳孔会由变, 这种变化的意义是:避免过多进入眼内,造成伤害(可能会导致视网膜脱落)。 5、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视觉形成的过程。 外界光线进入你的眼睛,依次经过→→→→并经过等的折射,最终落在上,其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视觉感受器),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传到的一定区域,形成视觉。 6、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___________ 或。 考点二:近视的原因的矫正 近视的成因:①晶状体过度变, 且不能恢复原大小,会造成假性近视. ②眼球前后径,会造成真性近视 成像的位置:视网膜的,看不清 处的物体。 矫正方法:配戴。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要。 考点三:掌握耳的结构、功能及耳聋的原因(对照图形,思考以下问题:) 1、外界声波能引起【】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传到内耳,刺激 【】内的听觉感受器并产生神经冲动,由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人就产生听觉。 2、明明感冒了,先是鼻咽部发炎,后又引起中耳炎,这是为什么?

八年级生物上册《人体对信息的感知》同步练习1 苏科版

第15章第2节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检测题 1.(2008济宁)小军非常注意用眼卫生,看书一段时间后,就向远处眺望一会。由看书转 为眺望,小军的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分别是: A 、扩大,曲度增加 B 、缩小,曲度增加 C 、扩大,曲度减小 D 、缩小,曲度减小 2.(2008济宁)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这样做的主 要目的是: A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B 、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C 、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D 、防止听小骨和听觉中枢受损 3.(2008莱芜)近几年来近视成为青少年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定时远眺是预防近视的 有效措施。在由近及远的过程中,眼球内发生的变化是 A .睫状肌由收缩变为舒张,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B .睫状肌由收缩变为舒张,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C .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D .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4.(2008玉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下列有利于保护视力的做法是 A .躺卧看书 B .乘车看书 C .直射强光下看书 D .坚持做眼保健操 5.(2008黄石)人的视觉是在哪个部位形成的? A .晶状体 B .玻璃体 C .视网膜 D .大脑的某区域 6.(2008山东)近几年来近视成为青少年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定时远眺是预防近视的 有效措施。在由近及远的过程中,眼球内发生的变化是 A .睫状肌由收缩变为舒张,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B .睫状肌由收缩变为舒张,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C .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D .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7.(2008长春)在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该迅速张开口或者用手掩耳,这样做的好处是 A .防止声音入耳 B .使鼓膜内侧气压大于鼓膜外侧气压 C .防止灰尘入耳 D .使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 8.(2008唐山)在右图耳的结构中能够接受声波产生振动的是 A.①听小骨 B.④听小骨 C.①鼓膜 D.④鼓膜 9.参照右下图分析判断:“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以免被震破的、将鼓 膜的振动传到内耳的、将外界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结构依次是 A.④①⑦⑧ B.④②⑥⑧ C.④③⑧⑤ D.④①⑥⑤ 10.(2008威海)用手掌托在耳郭后边,会感到前方传 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郭能够 A .产生声波 B .传递声波 C .收集声波 D .感受声波 11.(2008威海)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和眼球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各组照相机和眼球对应的 结构,功能不. 相似的是 A .闪光灯和角膜 B .胶卷和视网膜 C .光圈和瞳孔 D .镜头和晶状体 12.(2008潍坊)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中的错误( ) ④ ① ② ③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营养》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营养》知识点 总结 二、人体的营养 、人体的营养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奶、蛋、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需要多吃。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2)糖类: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3)脂肪:肥肉、大豆、花生等食物含有较多的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4)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时,佝偻

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5)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6)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铁(构成血红蛋白)缺铁容易患缺铁性贫血。缺碘容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2、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的组成:有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2)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长;长约5到6米2)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营养》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营养》知识点 汇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本26页表2)维生素A:。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干眼症 维生素B1: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 维生素: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缺乏时,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水能溶解和运输营养物质及废物。 无机盐: 如:钙:儿童缺乏导致佝偻病,鸡胸,型腿,中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磷:缺乏导致厌食、肌无力、骨痛。 铁:构成血红蛋白,缺乏导致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或者儿童智力发育障碍 缺锌: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2)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点滴葡萄糖液,这是因为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3)病人几天吃不下东西,身体明显消瘦了,这是因为储存在体内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消耗多而补充少。 4)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为什么多吃一些奶、蛋、鱼、肉?原来,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系统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分泌消化液。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可以通过乳化作用增大脂肪与酶的接

2019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训练: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含解析)语文.doc

中考复习专题练习: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一、单选题 1.眼球中能改变曲度,使人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是() A. 角膜 B. 瞳孔 C. 晶状体 D. 玻璃体 2.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6]与人感受头部位置变化有关 B. 巨大的爆炸声,可能会对[2]造成损伤 C. 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10]引发中耳炎 D. 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9] 3.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就是() A. 角膜 B. 虹膜 C. 晶状体 D. 视网膜 4.泰山位居我国五岳之首,是我市著名的旅游景点。暑假期间李刚与同学一起爬泰山看日出。在泰山上看完日出后,他们一同坐索道下山。在这个过程中,他的鼓膜感觉不适,但通过做咀嚼动作得到了缓解。咀嚼动作缓解鼓膜不适的原理是() A. 刺激鼓膜,提高鼓膜的灵敏度 B. 打开咽鼓管,改变鼓膜两侧压力 C. 关闭咽鼓管,减小耳腔的压力 D. 分散注意力,放松鼓膜和听小骨 5.当某人看到一个红色的气球从眼前飘至远方,其晶状体曲度的变化()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6.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 B. 形成视觉时,感受器是视网膜,在视神经中传导的是神经冲动 C. 没有吃过酸梅的人,听到别人谈论酸梅时,也会口水直流 D. 内分泌腺的分泌物不都是激素 7.下列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中,不准确的是()

A. 不躺着看书 B. 不在晚上看书 C. 不在光线不好的地方看书 D. 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8.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象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A. 视网膜、视网膜 B.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 视网膜、大脑皮层 D. 大脑皮层、视网膜 9.声波引起耳的相应结构产生振动的传导顺序,一般是() A. 外耳→中耳→内耳 B. 咽鼓管→鼓室→内耳 C. 鼓膜→听小骨→外耳道 D. 前庭→耳蜗→半规管 10.正在认真学习的你,突然听到老师喊你的名字,听到老师的声音,需要以下结构参与,请你选出听觉形成的正确顺序①听觉神经②听小骨③外耳道④大脑中的一定区域⑤内耳内的听觉感受器⑥鼓膜() A. ⑥③②⑤①④ B. ③⑥①②⑤④ C. ③⑥②⑤①④ D. ③① ②⑥⑤④ 11.请结合如图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B. 若结构2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近处物体 C. 结构4能将物像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 D. 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 12.一名刚到陌生地的游客按照路标上的文字符号说明寻找宾馆,在此过程中,参与该游客复杂反射活动的是() A. 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B. 眼睛→传入神经→中间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C. 眼睛→传入神经→大脑皮层处神经元→传出神经→效应器 D.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 13.画流程图是对所学知识整理和归纳,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A. 声波在内耳中传导顺序为:前途→耳蜗→半规管 B. 神经冲动的传递: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C. 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管→原尿→肾小球→尿液 D. 外界光线进入眼球途径为:角膜→晶状体→房水→玻璃体 14.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分别是() A. 鼓膜、听小骨 B. 听觉中枢、耳蜗 C. 耳蜗、大脑皮层 D. 角膜、视觉中枢 15.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其目的是()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营养测试题北师大版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测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的答案填在下表的空格中(每题2分,共10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1、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中,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 A. 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2、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分别是 A.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B.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葡萄糖 C.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 D.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 3、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是 A.口腔 B.胃 C.大肠 D.小肠 4、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 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 B.小肠长约5—6米 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 5、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的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 维生素C D.维生素D 6、多吃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预防 A.夜盲症 B.坏血病 C. 脚气病 D.骨质疏松症 7、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下列哪一组食物 A.含蛋白质和钙、磷多的 B.甜食 C.含脂肪成分多的 D.谷类 8、以下结构中不是 ..小肠与消化食物功能相适应的是 A.小肠有5—6米长 B.小肠内壁有许多环形皱襞 C.小肠纯毛内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皱襞上有很多小肠绒毛

9、即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又不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A.蛋白质 B.水 C. 糖类 D.维生素 10、不经过消化就能被吸收的物质是 A.水 B.脂肪 C.蛋白质 D.淀粉 11、对淀粉、蛋白质、脂肪都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的是 A. 唾液 B.胃液 C. 胆汁 D.胰液 12、下列不符合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要求的是 A.食物多样性不挑食 B.不暴饮暴食,按时进餐 C.饭后剧烈运动,以助消化 D.讲究食物营养成分和搭配 13、人体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于食物中的: A. 糖类 B. 脂肪 C. 维生素 D. 蛋白质 14、儿童缺钙会出现 A.骨痛 B.佝偻病 C.骨质疏松症 D.地方性甲状腺肿 15、下列做法中,未注意食品安全的是 A.生产绿色食品B.用清水浸泡、冲洗水果蔬菜 C.吃发芽的马铃薯D.买肉时看肉是否是检疫合格的 16、在盛有一定量植物油的试管内,加入一组配制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约1小时后,试管植物油不见了,则这组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 A.胰液、肠液、胆汁 B.唾液、胃液、肠液 C.胃液和胆汁 D.胰液和肠液 17、一次饮食后,在血液中最先出现的食物的营养成分是 A.麦芽糖 B.葡萄糖 C.维生素D D.无机盐 18、人体缺乏维生素B1时,容易患的病是:() A.脚气病 B.坏血病 C.佝偻病 D.脚癣病 19、某人因饥饿而感到头晕,你认为应补充以下哪类食物使他尽快恢复 A.炒鸡蛋 B.烧牛肉 C.花生米 D.面包 20、和尚食素,但很少有患夜盲症的,这是因为 A.维生素A可以由其他物质代替 B.植物性食物也会有维生素A C.新鲜水果中也含有维生素A D.有些植物性食物内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 21、医生从李为的消化道中取出少量液体,经化验,含有麦芽糖、淀粉、蛋白质、脂肪、酒

济南版生物七下5.4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二)课时达标练习(解析版)

初中生物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制作整理 5.4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二) 课时达标练习 1.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的老年人在听别人说话时,把手掌托在耳廓后边,这样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廓能够( ) A.产生声波 B. 传递声波 C. 收集声波 D. 感受声波 2.与形成听觉有关的结构中,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鼓膜 B.耳蜗 C.听小骨 D.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3.耳的结构中,能探测头部运动方向的结构是( )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D. 半规管 4.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名联谈趣》中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列哪项是听到声音的过程( ) A. 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耳蜗→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B.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C.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耳蜗→形成听觉 D.外界声波→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与听觉有关的神

经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5.听觉的形成部位是( ) A.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B.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C. 半规管 D. 鼓膜 6.人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一块口香糖,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 A. 保证声波传至内耳 B.防止听觉感受器受损 C.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D.保证听小骨的正常振动 7.李爷爷小时候得病后,由于用药不当导致耳聋,但经检查发现耳的结构都正常。其耳聋的原因可能是( ) A.外界声音过小 B.鼓膜受损 C.咽鼓管堵塞 D.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或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受损 8.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耳和听力的是( ) A.为了锻炼听力,使用随身听时音量要大一些 B.放鞭炮时要用手捂住耳朵 C.耳内常有分泌物,要用尖锐的工具清理干净 D.耳内分泌物能够杀死小动物,因此如果昆虫钻进耳朵,不用管它 9.下列哪种不是舌能分辨的基本味觉( ) A. 甜 B.酸 C.咸 D.辣

人体微幅运动信号感知系统设计

人体微幅运动信号感知系统设计 通信工程专业曹宇 指导教师王嵩讲师 摘要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和传感器的迅速发展,可穿戴设备正逐步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文基于开源硬件平台Arduino自主开发一个可穿戴设备,以三轴模拟加速度传感器捕捉人“咬牙”动作并实时记录数据,通过系统信号处理单元分析动作信号特征,输出表示动作有无的‘1’、‘0’布尔值,驱动蜂鸣器鸣响作为动作响应。本系统实现了快速准确感知人体的布尔动作,其设计原理可用于控制MP3、手机、智能眼镜、蓝牙耳机等可穿戴电子设备。 关键词开源硬件,加速度传感器,信号特征分析,可穿戴设备 1 前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穿戴式智能设备拥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思想和雏形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出现,而具备智能可穿戴形态的设备则于上世纪70-80年代出现。史蒂夫?曼基于Apple-II 6502型计算机研制的可穿戴计算机原型即是其中的代表。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标准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开始变得多样化,逐渐在工业、医疗、军事、教育、娱乐等诸多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穿戴式智能设备的本意,是探索人与科技的全新交互方式,为每一个人提供专属的、个性化的服务,在个人随身移动设备上形成独一无二的专属数据计算结果。现在,穿戴式智能设备已经从幻想走进现实,它们的出现必将深刻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1.2灵感来源 本文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智能手环的记步功能,智能手环内嵌的加速度传感器扑捉手的动作轨迹,通过模式识别技术辨识具有特定特征的动作信号。由此类推,监测人类的各种动作,并且通过数据分析,能赋予动作相关联的内容。例如,通过检测每日颈椎、下肢、手腕的活动量来预测由于活动量少而导致的关节疾病。 由于人体在行动时往往具有明显的前后动作关联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探测前一动作来预测其后的意图,从而辅助生成下一个动作想要的结果。例如,当人想通过腕表看时间时,通常会先将胳臂抬起并略微晃动手腕。如果将这个动作捕捉,便可探测出用户的意图,从而预先将电子表点亮激活。这样就增强了体验,省去了用户不必要的动作[1,2]。 作者旨在自主开发一款可穿戴设备,通过咬牙来控制电子设备,从而达到方便人类与电子设备交互的目的。 2平台搭建与算法 2.1实验材料 2.1.1实验设备

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教版 《人体的营养》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糖类、脂肪、蛋白质 1.蛋白质、糖类、脂肪的主要作用、缺乏症和食物来源 2.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供能顺序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只有当人体内糖类供能不足时,才能分解脂肪提供能量,若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蛋白质分解就会增加,所以,人体内的三大有机物质的供能顺序为:糖类、脂肪、蛋白质。 3.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异同点 (1)相同点 三种物质均为有机物,也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2)不同点 ①蛋白质最主要的功能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它在人体内不能储存,因此,我们 每天必须摄取一定量的蛋白质,以满足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需要。尤其是青少年,因 为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期,每天需要的蛋白质更多。 ②糖类可被细胞分解,释放能量,因此,它的主要供能是为组织细胞提供能量。我们的食 物中糖类的来源主要是淀粉。 ③在人体中,脂肪的主要功能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二、水和无机盐 1.水 (1)作用:①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②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③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也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等。 (2)来源:饮水、食物等。 2.人体中几种无机盐的食物来源,主要功能和缺乏症

三、维生素 1.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的作用与蛋白质、糖类、脂肪不同。它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维生素,只能从食物中摄取。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2.几种维生素的主要生理功能、缺乏症及食物来源 注: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绿色蔬菜、瓜果和胡萝卜等食物中含有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1.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 (1)口腔:口腔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牙齿和舌对食物进行咀嚼和搅拌,从而使食物与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充分混合,唾液可以湿润食物,其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 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路,食道通过蠕动将食物送到胃中。 (3)胃:位于左上腹部,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呈囊状,暂时储存食物。胃还可以通过蠕动搅磨食物。胃壁内有胃腺,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的盐酸和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 蛋白质。 (4)小肠:在消化道中最长,是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内有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小肠能够蠕动,通过蠕动,促进消化、 吸收营养物质,并将剩余物推入大肠。 (5)大肠:起始端是肛肠,有吸收作用。大肠通过蠕动,讲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2.消化腺的组成和功能 (1)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 ①体内有三对唾液腺,通过导管开口于口腔,可分泌唾液到口腔内 唾液腺 ②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①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 肝脏 ②肝脏分泌的消化腺——胆汁(没有消化食物的酶,但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 (2)位于消化道内的消化腺 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反思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反思 在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里,从人们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的学习。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材内容:包括“视觉”探究和“听觉”探究两部分。现将“视觉”作为第一课时内容讲授,分情景导入—眼与视觉—走进生活—近视及预防—课外拓展—我的收获六个版块。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体验式学习法、归纳总结法。着重突出“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讨论等手段,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分析、思考,同时通过模型、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东西形象直观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使学生愉快全面接受新知识。 本节课结束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l.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广泛地开展讨论。 2.把重视学习成果转移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性学习。 3.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研究式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和画面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达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目的。 4.授课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生的观察能力。 不足之处: 1.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教学内容设置的比较多,可适当进行删减。比如在讲授视觉的形成过程时会形成倒像的内容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较难,可删去;在最后的新课环节—“近视的预防”可作为作业内容,以减少占用的课下时间。 2.学灵活性不够。比如在进行“瞳孔大小的调节”实验时由于天气原因效果不够明显,应适当调整实验方法。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学习人体眼球的基本结构、视觉的形成、近视的成因等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视觉卫生习惯,并学会关爱他人。眼球结构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配以多媒体教学,先让学生根据课本插图并结合眼球模型自学,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强化对眼球基本结构的认识。对于人体视觉的形成,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清晰的观察,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材分析 “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是苏科版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16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的内容,在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安排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强调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逐渐扩充知识面,同时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这既是知识的介绍,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它不但培养学生不断探求知识和合作精神,还培养学生卫生用眼的习惯和关爱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本节内容分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②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与视觉形成的关系。 ③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2.能力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视觉卫生,逐步养成认真做眼保健操的习惯;关注和爱护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的眼球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难点:了解人眼球的基本结构及视觉的形成。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眼球模型 六、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归纳法、合作探究法、直观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第四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 (新版)济南版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眼、耳的结构。 2、掌握视觉、听觉的形成。 3、掌握用眼、耳卫生。 4、预防近视的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眼、耳的结构。 2、近视的形成。 难点: 1、视觉、听觉的形成。 2、用眼、耳卫生。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俗话说:“天有不测之云,人有旦夕祸福。”自然界中的万物生灵之所以延续至今,是因为他们都有适应瞬息万变环境的本领,就以“要下雨”为例,想一想你所熟悉的生物会做出哪些反应? 猜猜看:让某一学生再闭眼的前提下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说出名称。 教师:在箱子中放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用布蒙好。邀请三位同学来检验一下箱子里是什么东西?--请第一位同学用手伸进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上一眼。然后将你们的判断写在纸上。 用手摸的同学:是一个假的苹果; 用耳听的同学:是一个闹钟(是一块表); 用眼看的同学:是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 教师:这些同学分别通过那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 学生:触觉、听觉、视觉。 教师:哪种器官认识事物更准确? 学生:视觉。 (一)视觉 教师活动:演示透镜成像原理,演示照相机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在拍

播放投影片《人眼球和照相机结构对比》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眼球的结构和相机的结构对比,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质疑,描述相机结构及原理,讨论发现眼球的结构和相机的关系。 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睛的窗户在哪里呢?(出示猫的瞳孔变化图)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画的区别,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学生:中午光照强,猫的瞳孔就眯成一条线;晚上光照弱,猫的瞳孔就变成圆的了。 教师:我们的眼睛有没有类似的变化? 教师:播放眼的结构动画 学生通过观察眼球结构的视频,自学识记教材91页图3.5-14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以“我是xxx”说出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与他们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利用挂图归纳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并板书。 教师活动:瞳孔是眼睛的窗户,它通过调节改变自己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强度。光线进入眼睛后,又怎样形成了视觉呢?(出示眼的结构示意图)这里有一个凸出的结构,哪位同学认识它的名字?播放课件《视觉的形成》并板书视觉的大致过程。 学生活动:归纳视觉的形成过程,通过搜集资料、讨论、探究得出结论。明确视觉的形成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进一步探究:播放投影片《猫瞳孔的大小的调节》,质疑:人的瞳孔大小也会改变吗?引导学生设计观察人的瞳孔大小改变的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观察结果,并进行猜想,设计探究实验,用手电筒,或其他方法进行试验。 知识链接:什么是近视?怎样预防近视眼? 学生阅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了解近视及其成因以及预防,通过调查班级内学生的近视率,引起学生注意爱眼、护眼、科学用眼。 引出情感话题:“假如我是一个盲人,我会怎样生活?”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鼓励学生说出他们将在生活中如何帮助盲人等残疾人。 讨论:海伦曾经渴望上帝给她三天的光明,我们该如何对待盲人?生活中你是否向盲人献过爱心? 课堂小结: 1、让学生快速浏览全节教材内容,并回忆教师的讲述内容,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所学知识。 2、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收获。 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由于眼和耳是人体从外界接受信息的主要器官,在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有着突出作用,所以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继而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旨在强调了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本节的教学是全章教学的基础,完成好本节教学任务,可为后面的教学做一良好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眼的成因和耳聋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二)、能力目标 1、尝试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2、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及参与竞争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2、培养关爱盲人、聋哑人的情感,能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视觉的形成过程、听觉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 四、学情分析: 有关人体对外界感知的方式、器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并不陌生。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结构名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又不十分清楚,中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转向抽象思维形式过渡的阶段,它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作基础。那么如何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是本节的关键所在。 五、教法分析: 1、从学生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出发创设课堂情景。 2、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地学习了解眼球的结构、功能。 3、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探究学习和表现的机会,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来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4、让近视的学生谈谈自己近视后生活中的不便,形成爱眼意识。 六、教学过程:

八年级生物上册6.16.2人体对信息的感知同步练习1新版苏科版

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 一、选择题 1、小明经常长时间看漫画书而导致了近视,则他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近视镜是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凹面镜 2、“红灯”的光线进入司机眼球成像的先后顺序是 ( ) 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瞳孔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3、下列关于眼睛使用和保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可以在摇晃的车船上阅读书籍 B.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C.连续用眼1小时后,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 D.经常检查视力和坚持做眼保健操,有利于预防近视 4、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和耳的叙述错误的 () A.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形成的 C.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5、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 A. 视网膜、视神经 B. 视觉中枢、视网膜 C. 视网膜、视觉中枢 D. 角膜、视觉中枢 6、近年来,患近视眼的中学生越来越多,小明是其中的一个,那么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 A.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凹透镜 B.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凸透镜 C.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凹透镜 D.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凸透镜 7、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保护鼓膜,应该 ( ) ①迅速张口②迅速闭嘴③张口,同时双手堵耳④闭嘴,同时双手堵耳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若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看到的就是模糊不清的物像,你知道这叫什么眼及就应该如何矫正吗()

A.近视眼、戴凸透镜 B.远视眼、戴凸透镜 C.近视眼、戴凹透镜 D. 远视眼、戴凹透镜 9、小强的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请判断爷爷和奶奶戴的眼镜分别是() A.凸透镜、凹透镜 B.凹透镜、凸透镜 C.都是凸透镜 D.都是凹透镜 10、上体育课时,当老师从背后叫学生的名字,被叫到的同学会举手并喊「有」。 下列何者为此反应过程中的感受器?( ) A.眼 B.耳 C.口 D.手 11、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打呵欠”影响了 A.鼓膜的振动 B.听小骨的振动 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神经冲动的传导 二、非选择题 12、关注健康,善待生命。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据调查我国的近视眼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二位,尤其是近几年来, 上升趋势,这引起了人们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 答: ①眼球成像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②物像只有落到[]____________上,我们才能看到清楚的物体,近视眼可以配带装有___________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③某人眼球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生病 变的部位可能___________。 ④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将车停下,这属于_______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营养和思维导图》新人教版

《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2)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长; 2)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 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 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 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酶(肠液、胰液)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第五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四节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第 2课时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体通过耳朵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②、观察并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③、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④、了解人类的其他感觉。 【教学重点】 观察并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 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哑谜游戏:首先请同学们做个“猜哑谜”的游戏:老师在一个纸条上写一句话,让一位同学用手势和动作传递纸条上的信息,大家猜信息的内容。 讲解: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问题,同学们却费很大的劲,可见听觉对于我们接受信息有多么重要,人体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居第二位。我们人体怎样产生听觉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知识点一:耳的结构 自主学习任务:1、要学会听觉的形成,需要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面请自学指导帮助你们。合作探究耳的结构: (一)外耳 (1)外耳的组成部分有什么功能? (2)根据生活经验,谈一谈,图片手掌的作用为什么能提高听力? 小结:外耳道是声波传导的通路,一端开口于耳廓,另一端终止于鼓膜。 (二)中耳 导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打开录音机感受一下吧 讲解:声音来自振动,声波可以振动空气。 (1)耳的什么结构将空气的振动传递到耳的深处? (2)鼓膜里面还有什么结构呢? (三)内耳 (1)内耳的主要结构是什么? (2)你能描述听小骨和鼓膜、耳蜗的关系吗? 小结:声波的振动经鼓膜通过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有对声音敏感的听觉细胞,和视觉细胞一样,这些细胞受到振动后可以把声音的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最后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听觉的形成: 视频播放听觉形成 (1)在你听到声音之前,声波的刺激经过了耳的哪些结构?

苏科初中生物八上《人体对信息的感知》word教案 (3)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师展示一个用的布遮盖的塑料箱,里面放着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 教师:下面我们邀请三位同学来检验一下箱子里是什么东西?——请第一位同学用手伸进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上一眼。然后将你们的判断写在纸上。(箱子里也可以放一只小动物,但要注意安全;也可以换成一朵花,要求同学闻一闻……) 用手摸的同学:是一个假的苹果; 用耳听的同学:是一个闹钟(是一块表); 用眼看的同学:是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 教师:这些同学分别通过那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 学生:触觉、听觉、视觉。 教师:也许在认识这个物体中我们没有用到,但当我们感知其他外界事物的时候,我们还会用到哪些感觉? 学生:嗅觉、味觉、温度感觉(可能需要老师举例提示) 教师:同学们也看到了,刚才辨别计时器时,最快和最正确的同学应用了自己的视觉。视觉是我们感知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手段。所以眼睛对我们来说就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眼由眼球和眼的附属结构组成。(同桌互相观察眼睛,认识眼的结构)组成功能 眼球的附属结构眼睑对眼球有保护作用(泪腺分泌眼泪里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和润滑眼球的作用,结膜衬在眼睑的内表面和贴在眼球的前面,能分泌黏液,润滑眼球)睫毛 结膜 泪器 眼肌 眼球角膜无色透明,光线容易透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