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2、所有动物的生存最终都离不开植物,一些动物离不开另一些动物。

3、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4、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5、在种子发芽的实验中,先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别忘了进行比较和给种子编号。

6、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7、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

8、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9、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环境。

10、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11、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当环境不适合它们生存时,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

12、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13、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14、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5、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6、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7、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8、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9、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20、改变生态瓶中的条件可以: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21、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但不是植物越多越好,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要平衡。

22、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2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4、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近年来,沙尘暴在我国北方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影响我国的其他地区。

25、一只百灵鸟一年可以吃掉4万只蝗虫,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6、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依赖、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失去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食物链对环境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单元光

1、我们离不开光,它给我们以光明和温暖。

2、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主要指自己发光和正在发光,月亮不是光源)。不要用眼睛直对很亮的光源。

3、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有了影子。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5、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6、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出发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7、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是当我们用一面镜子挡住光的去路时,我们会发现光改变了传播方向。

8、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9、美国于1969年和1971年登上月球时,他们在月球上安置了几面特殊的镜子(激光反射器)。地球上的科学家向镜子发射光,光可沿入射光的方向返回。科学家测量了光反射回地面需要的时间,根据光速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

10、制作潜望镜的两块镜面要相对平行成45度的角。

1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12、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13、阳光照射到凹面镜上,经弯曲的镜面反射后,会聚到一点。这一点的光很强,温度很度。像放大镜一样的凸透镜也能会聚太阳光,产生高温。

14、在我国,人们很早就知道用凹面的铜镜取火。现在,我国仍然大力提倡使用以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太阳灶,以充分利用能源。

15、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用凹面镜取得的。

16、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17、千万不能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

18、太阳是一个在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外部温度6千多度,内部温度高达两千万多度,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却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

19、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深色物体吸热强,浅色物体吸热弱。

20、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21、太阳的直射、斜射和物体的吸热性,是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依据。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内蒙古是草原、新疆的吐鲁番是盆地、西藏是高原的地形。

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球刚形成时是汪洋一片,后来才出现陆地的。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等。

4、1963年,冰岛以南的大西洋中,一昼夜之内在海面升起了一座岛屿(苏尔特塞岛),为冰岛共和国增加了一块新的土地。

5、2007年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成人员伤亡的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3米。

6、1920年12月16日的傍晚,在宁夏的一个地方崩塌下来的土、石像一股挡不住的洪流向低处冲去,把长约2500米的一段河流堵塞,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湖泊。

7、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8、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9、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10、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11、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形的变化。

12、岩石变化的根本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作用。

13、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石子和沙是岩石风化形成的。

14、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

15、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

16、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其次是沙、比沙小的是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沙砾的直径大于2毫米、沙的直径小于2毫米,粉沙的直径小于1/16毫米,黏土的直径小于1/256毫米。

17、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

18、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9、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20、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它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21、蜗牛和甲虫靠腐烂的生物为生;植物的叶、根和茎是腐殖质的主要来源;细菌能分解动物、植物的残留体。蚯蚓能穿破坚硬、紧密的土壤,使植物的根更容易伸展,使空气和水更容易进入土壤。

22、黏土和细沙容易被雨水冲走,是因为它们比较轻。

23、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24、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都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25、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溪流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纱。

26、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27、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缆车是用钢缆绳拉着前进的车

2、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最终要落回到地上,这些都是因为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

3、把橡皮筋圈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

4、橡皮筋被拉长时能产生力。

5、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当他们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消失了。

6、利用弹力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7、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做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8、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9、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常被叫做弹簧秤。

10、弹簧测力计是由提环、指针、弹簧、刻度板、挂钩组成。

11、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2、1牛顿≈100克的力

13、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14、我们可以用橡皮筋、硬纸板、曲别针制作一个测力计。

15、在地上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地面发生摩擦。

16、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是可以感觉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17、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8、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和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就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就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就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就小。

1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20、古时候,人们搬运很重的物体时,往往在物体下面放上滚木。后来发明了安装轮子的车,用车来运输物体就更方便了。

21、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19、汽车、自行车刹车都是采取阻止车轮转动的方法。

20、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

2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22、当人们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去增大它;当人们不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去减小它。

23、真正的赛车时速要达到300千米以上,同时要尽量做到平稳、安全。

⑴、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⑵、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⑶、重心很底,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

⑷、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底。

24、设计的一般程序:(1)、明白设计什么,用途是什么;(2)、收集想法,研究会遇到什么问题,能不能解决;(3)、选出最好的想法,进行设计;(4)、思考设计方案还能作哪些改进。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温馨提示:请家长及时检查确保孩子背会知识点。谢谢您的配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土质的松软程度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7.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6、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 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教案设计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教案设计 1种子发芽实验 首案编写者:王xx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第1 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孩子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法学法】谈话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等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

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进一步引导: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 大家的意见不一样,该怎么办? 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 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 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 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 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我知道,我会填。(12分) 1、“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种消费者,生产者是()。 2、光是沿()传播的,速度大约为每秒()千米,当它碰到物体后会发生()。 3、人们发现()和()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4、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叫(),它的单位是(),用字母()来表示。 5、土壤的成分中,()和()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二、辨一辨。(对的打“∨”,错的打“ ×” )(12分) 1、皎洁的月光下像白昼一样,所以月亮自然也是光源。() 2、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3、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是为了利用光的反射。() 4、把江河中生活的鱼儿放到海水中也能正常生存。() 5、鞋底有美丽的花纹,是为了增大磨擦力,这样才不会摔倒。() 6、黑板擦擦黑板进行的是滑动磨擦。() 三、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2分) 1、()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A 水源 B 黄金 C 土壤 2、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 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 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 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是()。 A 西—南—东 B 西—北—东 C 东—南—西 4、靠反冲力运动的物体是() A 火箭 B 弓箭 C 喷气式飞机 5、同样材料的物体,表面涂上的颜色也相同,但放置的角度不同,吸收太阳热的本领最大的是() A 水平放置 B 竖直放置 C 倾斜也太阳光垂直 四、简答题。(3+2分) 你肯定知道地球表面有哪些地形吧,请至少列举出三种。然后再请你写出你所在的家乡属于什么地形。 五、看图回忆我们做过的实验,然后回答问题。(3+3+3分) 1、这是在研究与吸热本领有关的实验。 2、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3、现在请你谈一谈:为什么冬天人们穿的衣服大多是深色的? 附答案: 一、1.两水稻 2.直线30万反射 3.凹面镜凸透镜 4、重力牛顿(或牛)N 5、腐殖质盐分 二、1× 2×3∨4×5∨6∨ 三、1.C 2。C 3。B 4。AC 5。C 四、1.高原山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丘陵(任选三个即可得分) 2.平原 五、1.物体的颜色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颜色越深,吸收的热越多,反之,则越少。 3.冬天天气冷,颜色越深的衣服吸收阳光就越多,因此穿深色衣服比较暖和

五年级上册科学检测题答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姓名 一、填空题。(错一空扣1分) 1、种子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在做种子发芽实验时,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来进行分组对比实验。 4、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和养料。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里的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9、生物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4、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最大、最着名和建立最早的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15、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二、判断题(错一题扣1分) 1、蒲公英的种子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它们落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会发芽。(×)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 3、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都应放两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4、小明写了一条食物链:鹰、麻雀、小麦。(×) 5、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绿豆发芽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就行(×)8、食物链通常是从植物开始的。(√)9、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10、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没有关系(×)11、食物链彼此交错在一起,就像一张“网”。(√)12、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 13、自然界的鸟类很多,我们捕杀几只是没有关系的。(×) 14、几十只蜘蛛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形成一个蜘蛛群落。(√) 15、青蛙冬眠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16、种子只在种在土壤里才能发芽(×) 17、做生态瓶前,我们一定要先了解一些生物的生活需要。(√) 18、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9、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如兔、鼠等(×)20、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21、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生物。(√)22、非生物在群落里不起任何作用。(×) 23、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24、植物种子的发芽与光的强弱没有任何关系。(√)25、蚯蚓喜欢干燥明亮的环境。(×) 26、在研究绿豆芽的生长与光的关系实验中,不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水、空气等。(√) 27、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习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28、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29、光照的强弱对绿豆芽的生长没有任何的影响。(×)30、人类的栖息地是整个地球。(×) 31、给植物嫩芽浇水,不但不利于其生长,反而会加速其腐烂的速度。(×) 32、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动物则不需要。(×)33、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34、在“草——虫——鸟”这条食物链中,鸟是生产者。(×)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五年级三班的科学课,共有学生55人。通过两年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五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逼迫老师调整课时;而且学生在作业习惯方面较差,特别是课外布置的收集资料,观察任务大多不能自觉完成,导致期末考核评价差异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1.《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4.《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 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 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五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五上《作业本》小学科学五上《作业本》答案生物与环境单元1 种子发芽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活动记录: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的推测两个组相同的条件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实验的方法种子发芽与水分有关系吗?种子发芽需要有适宜的水分相同的温度、相同的光线、相同的环境水分不同找 6 颗绿豆种子,其中 3 颗种子放在干燥的杯中,另外3 颗种子放在湿润的杯中,然后同时放在实验室的窗台上。观察哪一组种子先发芽。(2)√ (3)√ 课堂练习:1、判断题。(1)×2 种子发芽实验(二)种子发芽实验(活动记录:略3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1、选择题。(1)A 2、略。(2)C (3)A 4 蚯蚓的选择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选择题。(1)A (2)B (3)B (4)C 5 食物链和食物网活动记录:1、蔷薇—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2、略课堂练习:1、填空。草田鼠老鹰;草;田鼠、老鹰。2、判断题。(1)×(2)√ (3)√ (4)√(5)√ 3、看图回答。1

(1)略。(2)蘑菇果实兔子老鼠狼;草鹰;果实兔子刺猬鹰狼 6 做一个生态瓶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判断题。(1)√ (2)×(3)× 7 改变生态瓶活动记录:根据自己的生态瓶记录。略课堂练习:判断题。(1)×(2)×(3)√ 8 维护生态平衡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1、判断题。(1)×(2)√(3)×(4)√(5)√ 2、简答题:过度放牧,将导致草原退化,可能会变成沙漠,牛羊缺少食物会饿死,草原上的其他动物也会受此影响而迁走,草原生态被破坏,人类也无法生存。单元练习1、选择题。(1)B (2)C 2、填空题。(1)互相作用、互相依存(2)生态系统3、判断题。(1)×(2)√(3)×(4)√(5)√(6)√ 4、小麦田鼠鹰;萝卜兔子鹰小麦兔子鹰;萝卜田鼠蛇5、简答题。(1)破坏生态平衡,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数量失衡,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食物减少、疾病增加,严重的将导致人类无法生存。(2)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检验对比实验的效果,没有对照组,实验组的实验结果将无法确定。2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试题答案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苏教版) 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质量检测 一、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 1. 日晷时间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地球自转 3.托勒密哥白尼 4.生活习性 5.花钟林奈 6.低→高→低长→短→长 二、火眼金睛(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1. B 2.B 3. B C 4.A 5. B 6. C 7. C 8 B 9. C 10. C 三、科学阅读 1.365 天,366天 2. B A 3.当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叫做“朔”(多在阴历的初一和三十日)。过十四、十五天,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阴历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这次望到下次望,这就是月亮绕地球转了一周,就是一个月,我们把它叫做“朔望月”。 4.日、月、年和世纪等。 四、实验探究 1.实验名称: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1 2 3 4 将上图中4 2. 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五、数据分析 1. B 2.满月十五 3.月相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苏教版) 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质量检测 一、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 1.光滑 2.凸透镜凹透镜 3.放大聚光成像 4.光沿直线传播 5.会聚分散 6.直线 7.光沿直线传播反射 8.近视镜是——凹透镜老花镜是——凸透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潜望镜是——平面镜 9.墨子10.牛顿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得快又准)。(24分) 1. D 2.A 3. A 4. C 5. A 6. B 7. A 8.D 9. C 10. B C D 三、科学阅读 1.彩虹是阳光以一定的角度照射在水滴上发生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 2.有时,我们可以看到天空有两条彩虹:一条叫主虹,色彩鲜艳,里面是紫色,外面是红色;另一条叫副虹(又叫霓),里面是红色,外面是紫色,红色较淡。 3. 原因一:光的波长决定光的弯曲程度 原因二:与地球的形状有很大的关系 四、实验探究 1、 这是小孔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是直线传播的。 2、红、橙、黄、绿、蓝、靛、紫(或七种)红色。 五、数据分析 7:50镜中的影像和实际物体左右相反。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苏教版) 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质量检测 一、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27分) 1.导体绝缘体 2.开关导线电池小电珠 3. 正极负极 4.南极北极 5.改变电池数量改变线圈匝数 6. 司南天然磁石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 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 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 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 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17、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8、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9、上游河床中一般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而下游河 床堆满细沙。 20、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最大、最著名和建立最早的国家公园,是世界上 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21、一只百灵鸟一年可以吃掉4万只蝗虫。6万只猫每天要吃掉60万只鸟。 第二单元《光》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 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 千米,从太阳了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五年级科学上册答案

小学科学五上《作业本》答案生物与环境单元1种子发芽实验(一)活动记录: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A )(3 A )(2)C 1、选择题。(1 、略。2 蚯蚓的选择4 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C 4))B (2 选择题。(1)A ()B (3 5食物链和食物网活动记录:小鸟1、蔷薇—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2、略课堂练习:、填空。草1田鼠老鹰;草;田鼠、老鹰。 2、判断题。(1)×(2)√(3)√(4)√(5)√ 3、看图回答。 (1)略。 (2)蘑菇兔子狼;草兔子鹰 果实老鼠鹰;果实刺猬狼 6做一个生态瓶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 改变生态瓶7. 活动记录:根据自己的生态瓶记录。略课堂练习:)√1)×(2)×(3判断题。(维护生态平衡8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 2 ()√(3)×(4)√(5)√1、判断题。(1)×、简答题:过度放牧,将导致草原退化,可能会变成沙漠,牛羊缺少食物会饿死,草原上2 的其他动物也会受此影响而迁走,草原生态被破坏,人类也无法生存。单元练习C (1)B (2)、1选择题。)生态系统(2 )互相作用、互相依存2、填空题。(1 6)√4)√(5)√((3、判断题。1)×(2)√(3)×(田鼠鹰;萝卜兔子4、小麦鹰 小麦兔子鹰;萝卜田鼠蛇 5、简答题。 (1)破坏生态平衡,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数量失衡,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食物减少、疾病增加,严重的将导致人类无法生存。 (2)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检验对比实验的效果,没有对照组,实验组的实验结果将无法确定。《光》单元 1光和影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选择题。(1)C(2)A(3)B(4)B 2阳光下的影子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 选择题。(1)B(2)C(3)C(4)C(5)A(6)B 2.略 3光是怎样传播的 课堂练习: 1. 选择题。(1)B(2)B(3)A(4)B(5)A 2.晚上用手电筒光射向天空,可以看到一条笔直的光柱;利用激光笔,可以看到光的直线传播;用一根吸管,透过吸管看灯光,笔直的可以看到,弯折后就不能看到灯光,说明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4光的反射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 选择题。(1)C(2)B(3)BA 2.光线先照射到书本上,然后再反射到人的眼睛里。 3.探照灯、照镜子、反光镜。 光与热5. 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5)×(6(1)√(2)√(3)√(41.判断题。A )A (3)选择题。(1)B(22.A 、资料阅读:B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6 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2)×(31.判断题。(1)√(C (3)A 1)(2)C2.选择题。(加压功能、供氧功能、摄食功能、排泄功能、通信功能、隔热功能、防撞击功能、防辐射3. 功能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活动记录:略A 资料阅读:B、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1.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评价。略。 2.略单元练习)反射,反光镜、(31)光源,太阳、燃烧的蜡烛、电量的手电筒等;(2)变化;1.填空题。(照镜子、探照灯。A )C(10)C(8A(9)))(3)A(4B(5)C(6B(7)、((2. 选择题。1)B2)AB )√(10)√7)×(8)√(9)×()√(3.判断题。(1)√(23)×(4)√(5)×(6 4.光是直线传播的,光能反射,光具有能量。《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作业参考答案地球表面的地形第1课 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大,陆地的面积小;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中国的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等。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班级:姓名: 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蚯蚓生活需要阴暗、潮湿的环境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5、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6、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7、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8、池塘里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非生物为生物提供生存的环境. 9、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0、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如果生物群落里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1、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2 种消费者,生产者是水稻 12、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保护环境 1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4、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问答题 1生态瓶中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 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 2. 生态瓶中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 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产生不良影响。 3 为了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至少举出两例说明。(6分) 答:1热爱大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2爱惜动、植物,保护生态平衡。 3优化生产方法,防止环境污染。 4发展科学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4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香蕉生活在热带,亚热带.那里水分充足,气候炎热,所以它的叶子比较宽大. 松树生活在温带和亚寒带,寒带, 它的叶子呈针状,可防止叶子被冻伤,减少水分的散失.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缺水的地方,它的"叶''比较厚,有利于水分的储存. 其实,仙人掌上的刺才是它真正的叶,别的是它的茎.这是环境和基因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5举例说明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向日葵的向光性, 水葫芦生活在水中, 叶在水面. 6企鹅、天鹅、青蛙、大雁、狼,这些动物适应什么样的环境? 企鹅:冰天雪地的寒冷南极。 天鹅:繁殖于北方湖泊的苇地,结群南迁越冬。 青蛙:绝大部分生活在水中,也有生活在雨林潮湿环境的树上的,卵产于水中。 大雁: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狼:狼的适应性很强。可栖息范围包括苔原、草原、森林、荒漠、农田等多种环境。狼喜欢在人类干扰少、食物丰富、有一定隐蔽条件下生存。 7怎样才能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得好? 首先环境要有充足空气,光照,温度,无菌,然后要有充足的食物! 8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兔子减少? 1.过度放牧使土地荒漠 2.捕食兔子 3.占用草原建房使草原减少 9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的减少? 1破坏自然导致生态环境变差2过量捕杀3捕杀兔子 10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草减少? 1过度放牧草被吃光 2.破坏自然环境3开荒 11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1禁止滥捕滥杀动物滥砍滥伐树木 2减少工业污染减少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如二氧化硫等 3做到不使用不宜分解的一次性物品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4 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能源 5杜绝浪费多种植植物 实验操作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姓名等级 一、填空题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简单,由 外壳和内部的组成。 2、病毒可以分为三类病毒、病毒、病毒。 3、病毒的形态有三种,,。 4、细菌是一类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才能观察到。 5、腐生细菌在生命活动中,能将动植物遗体分解,生成、 和。 6、真菌是既不属于又不属于的一类生物,目前发现的约 有种,它主要包括、 和。 7、真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家庭制作的甜酒时要用到 制作酱油时要用到而制作馒头时则离不开。 8、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从土壤中吸收和进行 生活的。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菌的基本形态() A.球形 B、杆形 C、蝌蚪形 2、下列不是单细胞生物个体的是() A草履虫 B病毒 C、细菌 3、下列菌种中可以用来发酵造酒的是() A、酵母菌 B、青霉菌 C、根霉菌 4、蘑菇是一类个体比较大的() A、细菌 B、霉菌 C、真菌 5、蘑菇的生活方式是() A、寄生 B、腐生 C、寄生核或腐生 6、在蘑菇组成结构中,生有孢子的结构是() A、菌伞 B、菌盖 C.菌褶 三、判断题 1、预防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措施是注射疫苗。() 2、病毒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中,并对这些生物造成危害。() 3、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他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育有害的一面。() 4、细菌和病毒一样,形体十分微小,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 5、夏天,鲜肉容易腐败变质,这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 6、细菌能使人致病,因此,细菌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7、味道鲜美的蘑菇是从湿润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种植物。() 8.酱油、酸醋、豆腐乳的制作中都是要用到多种霉菌。() 四、简答题 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采到蘑菇,说说怎样识别有毒的蘑菇。 2、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的活动特点是什么? 3、举例说明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 1、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见户外的阳光了吗? 提醒学生,不可以直视阳光,以免对眼睛产生伤害。 2、站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呢? 温暖、热、明亮。 3、同学们能够描述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 引导学生通过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借助校园里的一些参照物描述太阳的高度。 4、你们还看过天空中其他位置的太阳吗?那是在什么时候? 早晨、傍晚、中午、下午。 二、观察影子 1、谈话:找一根竹竿立在操场上,说一说,竹竿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 2、引导学生亲自“立竿”“见影”,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 3、用粉笔画出整条影子,并测出长度,记录当时的时间。 4、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人一组,在操场上走一走,看一看还有哪些东西有

影子,也把它画下来,并记上时间。 三、讨论 1、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学生猜一猜,过一段时间,操场上的那些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影子会动吗?怎么动呢?朝哪个方向动呢? 2、学生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实践活动,制作日影仪 1、什么是日影仪?日影仪有什么作用? 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日影仪。学具袋中有现成的材料,引导学生组装起来即可。 3日影仪如何使用?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如何使用日影仪。要特别强调的是,纸上的方位必须与实际方向保持一致,日影仪摆放好之后,用胶带固定,以免移位。 五、你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 指导学生分组,用手电筒和竹篾模拟太阳的运动。 六、组织讨论 1、引导学生到操场上去观察标记的影子的变化。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这个时候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影子已经偏离了原来的位置,而且长度也发生了变化。 2、总结影子变化规律 3、在组织学生讨论教材提出的问题时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然后描出影子顶端的连线,用箭头表示移动的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总结出影子变化的规律是由西向东,早晨非常的长,中午变短,到傍晚的时候又变得非常的长。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到西,早晨的时候很低,中午的时候高,傍晚的时候低。 七、课堂总结。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鸟、蛇、蝗虫、鹰 1草T兔T鹰2草T蝗虫T鹰 3草T鸟T蛇4草T鸟T蛇T鹰 5草T兔T蛇T鹰6草T蝗虫T蛇T鹰 17.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单元 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影子总在背光一面,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也越来越长。 5.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6.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9?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0.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潜望镜、反光镜。 11.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2.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反射本领最强的是白色的光滑物体。 13.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4.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热水器。 15.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奥运圣火火种是用凹面镜取得的。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英国科学家用凸透镜汇聚光线制得了氧气 16.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7.牛顿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让白光扩展成了红、澄、黄、绿、蓝、靛、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特点 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