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吉安市青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青原区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平安社会的关键时期。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正确审视我区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发展条件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发,提出切合我区实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愿的发展目标、指导原则和总体部署,对于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激昂斗志、坚定信心,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在新的起点上更快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五”计划的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是“构筑新青原,繁荣东井冈”,谋求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谋划富区富民发展蓝图,促进了青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圆满完成。

1、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十五”期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11.2亿元的基础上,2005年达到17.28亿元,比基期年增加6.08亿元,年均增长9.1%,剔除华能电厂全区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为14.51亿元,比2000年净增6.76亿元,年均

增长13.4%,全区经济总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政府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区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2320万元,上升到2005年的6390.3万元,净增4070.3万元,年均增长2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05年完成4392.6万元,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剔除华能为4.4%,比2000年提高1.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的1.2亿元,上升到2005年9.85亿元,净增8.65亿元,年均增长52.4%。前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1.99亿元(剔除华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2.71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4.43亿元,年均增长10.3%。

2、经济结构明显改善。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0年的35.7:26.1:38.2调整为2005年的22.7:47.1:30.2。在一系列支农、扶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特色农业板块迅速发展壮大,以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和山宝菌菇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基地异军突起,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带动了农民致富。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园区聚集效应初显,已初步形成了以建材、医药化工、林产化工、食品、机械、轻工、电力为重点的工业体系,集聚了一批关联度大、管理科学的工业企业。华能、瓯林树脂、东固工业硅、红耐金属、明盛实业等已成为拉动青原区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第三产业全面繁荣。房地产业、旅游业、商贸业、社会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加快,以青原山、渼陂古村为品牌的精品旅游路线初显生机。

3、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坚持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发展中的

问题。通过产权交易,吉安二米厂、河东开发区、东垦部分企业,成功实现改制,盘活大量闲臵资产,推动了企业发展。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机关单位全面推行了公开招考选聘的用人制度,逐步建立了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的用人机制。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全市率先成立会计中心,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实行专项资金专户管理和报账制,既降低了行政成本,又推进了廉政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农村税费改革顺利推进。“十五”期末,全面取消除烟草外的农业特产税、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对种粮农民实行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对农机具实行购臵补贴,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行政审批制度稳步推进。工业园区实行“无费区”管理,设立了投诉中心,营造了一个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招商引资成绩斐然。通过广泛深入实施小分队招商、驻外招商、以商招商和成功举办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十五”期间,全区累计利用境外资金2821万美元,实际利用境内(省外)资金25.55亿元。

4、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框架“三纵五横”初具雏形,青原大道、站前大道(正气路)、金竹大道(文天祥大道)、长征路(东井冈路)相继建成竣工,成为全市交通大道的样板。“村村通”公路建设高潮迭起,全区油(水泥)路和砂石路通村率达到76.7%。吉安大桥的建成通车促进了青原、吉州两区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交流。人居环境大为改观。通过加大城市管理专项整治力度,大力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一座依山

傍水的园林城市正在形成。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投资软环境逐步优化,通过开通民声通道、区长直通电话,开展形象测评和机关效能建设,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企业最关注、基层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有效地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井冈山大学恢复、重建获国家批复,促进了科技创新与成果的转化,正吸引着大批高科技企业落户青原。

5、城乡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604元和3035元,年均增长12.8%和11.2%。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建立和完善了以经济适用房为主体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滨江新区安臵房,农民一条街安臵房已交付使用。居民供水、供电、通讯等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全区城市日供水能力达3.6万吨,用电普及率达100%,用水普及率达86%。手机使用率大幅度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各种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购销两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3亿元,增长63.5%。

6、各项社会事业日益繁荣。教育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对原有教育资源进行了战略性调整。通过对财务制度、办学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增强了教育活力,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全区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立,组建了区卫生监督所和区疾控中心,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圩、值夏卫生院被评为全市首批“十佳”乡镇卫生院。计生工作深入开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提供计生服务,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6‰以内。

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落实,建立健全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完善了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机制,开展了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劳动者择业能力。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继续加强,社会政治持续稳定。

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一)从有利条件来看。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我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加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步伐加快,我国仍然是跨国公司投资的主选地,有利于我区稳定并扩大对外开放;国内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由于各类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变化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不断提高,跨地区产业转移将不断加快。我区毗邻“珠三角”、“长三角”,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美,海关、商检等通关条件成熟,在吸引外来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比较优势明显。二是国家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区用好用活政策带来了良好机遇。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要求,我区经济与社会将更加协调发展,逐步扭转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富裕。国家已经作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并将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未来一段时期将是中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期。我区是革命老区,农村人口比例偏大,贫困人口依然存在,共有省定贫困乡4个,重点贫困村13个,可以充分利用“东井冈”和革命老区的政治牌,争取上级对我区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三是中心城区的区位和做大吉安中心城市的战略决策为我区带来发展契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江西实际的一项重要决策和战略部署。近几年,我区的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但与中心城区的要求相比,城市化水平仍显滞后,并制约了工业化进程。“十五”期间,我区以提升功能、完善环境为目标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加快城市化进程已具备相当基础。而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快和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多,客观上也将推动我区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可以预见,“十一五”时期,随着市委、市政府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区在完善城市配套、做大城市产业、创优人居环境方面将面临更多的优先发展契机。四是消费结构升级和旅游业快速发展将为我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机。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将从物质满足型向多元化发展型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将从侧重于量的增加转向更加注重质的改善,新的消费需求不断涌现,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休闲的重要方式。我区旅游资源丰富,集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为一体,“红、绿、古”三色资源交相辉映。今年,党中央作出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决策,以此为契机,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吉安市建成“江西旅游重点区,沿海休闲后花园,红色旅游首选地”的目标,将重点建设包括我区东固等三处红色旅游基地,“十一五”时期,我区将迎来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期。五是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带领和团结全区人民艰

苦创业所积累的经验和各方面投资积淀的基础性作用逐渐显现。作为一个新区,我区机构精简、体制灵活的特点为今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特别是经过设区五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全区广大干群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探索出了一条加快发展的路子,积累了不少推动发展的重要经验,呈现气顺、劲足、心齐、人和,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生动局面。这些思想精神方面的深刻变化,为我们今后既快又好发展提供了更为重要的条件。

(二)从不利因素来看。一是工业发展平台建设滞后,将在“十一五”时期继续影响我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及工业化进程。二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突出体现在城市建设中带来的征地、拆迁纠纷;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健全,引起部分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衡等。这些问题如果处臵不当,将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发展进程。三是人才、技术、资金匮乏,自身发展能力薄弱,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足,经济增长的方式难以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步履维艰。四是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力进一步加剧,全国范围内的资源消费强度不断加大使各类资源的供需矛盾将不断加大,这一问题在我区同样存在。尤其受中心城区城市规划限制,建设用地供需紧张,生态环境对工业化的制约更大。五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特色产品,将继续困扰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民收入长效

增长难度增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依然艰巨。

综上所述,“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总体上有利于全区加快发展。全区上下,唯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感,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发有为,励精图治,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我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三、“十一五”期间总体战略构想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建设创新青原、生态青原、和谐青原为总体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基本动力,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线,在更高层次上深入实施工业强区、城建扩区、农业稳区、三产旺区、开放活区五大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发展质量,壮大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把青原区建成具有滨江城市特点的新型工业区、特色农业区、现代物流区、科教中心区、生态旅游区。

(二)指导方针

1、坚持把既快又好发展作为主题。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我们一切问题的关键。要进一步认清青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

增强紧迫感和机遇意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加快发展不停步,明晰发展思路,注重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关系,切实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实现青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2、坚持把结构调整、协调发展作为主线,突出工业、城建、商贸、旅游优势。以整体经济效益为中心,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战略上全方位地调整产业、城乡、区域结构,在发展中形成合理经济结构,以新城区工业、城建、商贸和旅游的快速发展支持全区经济和社会的整体上台阶。

3、坚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重要任务,促进经济健康、稳定、持久发展。重点实现“五个转变”:一是从过于依赖上级政策倾斜转向自我完善,自求平衡发展为主;二是从过于依赖农业推动,转向工业、城建、农业、商贸、旅游共同推动;三是从过于依赖资金和自然资源,转向更多地依靠人才素质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四是从过于依赖高耗能和低成本优势,转向市场调节取向为主;五是从过于依赖大投资带动,转向投资与消费双轮驱动。

4、坚持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臵,千方百计地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强化社会保障,有效扩大就业,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5、坚持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在强调经济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把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实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区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重视发展循环经济,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和谐青原。

(三)发展战略

通过对青原区现状、问题、潜力以及发展环境的分析,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底子薄、总量小、实力不强、后劲不足、环境不优等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新台阶、新跨越”,“十一五”期间全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五大战略”展开:

1、工业强区战略。工业化程度低直接造成我区经济发展的总量不足,质量不优。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关键在工业,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要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开放为动力,以壮大支柱产业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提高效益和增加税收为归宿点,按照“抓重点、强支柱、优产业、壮园区”的思路,围绕“创品牌、做强大、促发展”的目标,强势推进我区工业化进程。以工业的发展带动全区经济的发展,以工业的崛起加速青原的崛起,以工业的振兴实现富民强区。到2010年,初步形成布局科学、发展协调、纳税稳定、颇具青原特

色的新型工业化体系。

2、城建扩区战略。河东街道作为吉安市中心城区和青原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然面临着繁重的建设任务,拓展城区规模和完善城市功能仍然是“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的重要建设内容。青原中心城区要在吉安市总体规划框架内,以提升城市功能为主线,搞好城区总体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逐步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各具特色的功能分区。要顺应经济发展和城镇发展规律,按照提质扩容、做大城区的思路,加快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城区承载能力,优化整合现有城镇资源,健全城镇整体功能,促进城镇化和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实现人口与产业的聚集,增强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和竞争力,到2010年全区城市化水平达到45%。

3、农业稳区战略。农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作为农业比重较大、工业化水平不高的青原区,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不能忽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必须保持农业的稳定增长。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思路,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着眼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城郊农业和效益农业转变,形成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和社会全面发展。

4、三产旺区战略。青原有得天独厚的商贸物流、旅游资源、

教育文化优势,要以商贸、旅游、科教、房地产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依托吉安贸易广场,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市内最大现代物流城区;依托“铁路、公路、水运”十分便捷的优势和商检、海关位于城区的便利条件,重点发展大型配送系统、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多式联运、大型超市等商贸形式,经过5—10年的打造,使我区成为吉安市商品营销和现代化流通的中心。二是突出发展旅游业。要按照“全面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精心打造“青原旅游”,使旅游业成为青原区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三是突出发展科教事业。加大“科技兴区”战略的实施力度,协调发展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依托井冈山大学的建设和一批民办学校,建设吉安“大学城”。力争5—10年内把“大学城”打造成全省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各类人才培训中心,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元化、多形式办学的成功典范。四是突出发展房地产业。通过发展房地产业,迅速聚集人气,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加速实现城镇化。

5、开放活区战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不断加速,中国将融入世界经济大圈,周边县区强劲的发展势头,对我区加快发展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我区要实现经济大发展,必须举全区之力实施全方位、多层次、高起点、大开放战略。一是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按照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要求,摒弃守旧封闭意识,接受开放创新思想,彻底革除各种陈规陋习,无所作

为和“非主人翁”思维意识,树立“文明青原”、“诚信青原”、“活力青原”新形象,不断改善有利于青原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二是要全方位地展开招商引资。紧紧抓住国际和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的有利时机,创新招商方式,放宽投资领域,引进外资与启动民资并重,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并举,注重项目的策划、筛选与储备工作。

(四)主要发展目标

到“十一五”期末,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镇建设提质扩容;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人民生活安康富足;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10年,GDP总量(剔除华能)达到30.28亿元,年均增长15.9%,人均GDP达到11000元,按照“工业强区、农业稳区、三产旺区”的思路,农业由低到高(效益)、工业由弱到强、服务业由小到大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22.7:47.1:30.2变为2010年13.2:61.3:25.5。财政总收入达到1.3亿元,年均增长15.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0.89亿元,年均增长1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25%。

——城镇建设提质扩容。到2010年,城区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8万人,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5%;城镇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以上;按照“四纵七横”城市道路框架,完成市区主次干道交通网络建设。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到2010年,“普九”、“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7%,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得到普及。科技发展加快,高新技术年总产值超亿元,每万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过150人。文化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加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劳动技能培训明显加强,人口出生率年均控制在1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

——人民生活安康富足。到2010年,全区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63元,年均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70元,年均增长9%。区内交通条件大大改善,达到村村通水泥(油)路,人口公路密度达到30公里/万人。城镇从业人员医疗保障覆盖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以上,城乡居民用电100%得到保障。城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农村医疗服务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明显好转。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区内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3%以上,“废水、废气、废渣”治理达标率达 9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条件得到明显改观。让全区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四、“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以新型工业化为着力点,加速工业崛起,实现工业强区目标。

工业化滞后是青原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加速工业化是青原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十一五”期间,要形成大力发展工业的合力和氛围,坚持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格局,大力提高工业在全区经济中的比重,增强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提高工业的质量和效益,逐步实现工业结构明显优化,工业环境明显好转,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工业项目明显增多,园区建设颇具规模。到201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8.7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7.4%,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7.0%以上。

——强化园区建设,提升发展平台。按照“规划科学、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特色鲜明、集成配套”的思路,建立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配套程度高、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的新型工业园区。一是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继续抓好现有工业园区的建设,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认真抓好新工业区的建设。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河东省级经济开发区的优势,积极争取恢复开发区工程规划、建设管理等职能,在领导力量、资金投入、政策扶持、技术人才等各方面整合各种资源向工业区倾斜,尽快完成新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科技含量高、无污染企业落

户新工业区。二是重点发展有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劳动密集型的食品加工、林产化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电子机械、医药等特色主导产业;加快行业支柱型企业和上下游关联企业、配套企业的引进,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关联度,引导产业定向集聚,形成规模;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环境污染少的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宁缺勿滥,高起点有选择引进大企业、大项目进园入户。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功能。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工业园区优惠政策,并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加快建立园区“一条龙”的便捷服务体系,促进园区企业加快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壮大支柱产业。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和国家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围绕“调高、调优、调大”的发展思路,立足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重点扶持建材、食品、化工、电子机械、电力等五大支柱产业。

建材工业:建设好年产70万吨旋窑硅酸盐水泥生产线。重点扩充东固乡的花岗岩和大理石板材总量和质量,通过技改扩大企业规模。着力扶持吉海塑业有限公司等建材企业。同时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及其它新型建筑材料,扶持华梁新型墙体材料厂和富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扩建,使我区建材产品在数量品种、质量和档次上均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食品工业: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发展农型工业,积极引进和扶持涉农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产供销、农工

贸—体化运作方式,尽快形成一批以农产品为原料、对产业起到链条带动作用的工业企业。要依托传统的名优农副产品,如东固茶叶、竹笋罐头等进行项目包装。顺应消费需求趋势,大力开发营养食品、旅游食品、绿色食品及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的功能食品。重点扶持山宝菌业做大做强;切实抓好江西亿努利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菊芋和菊苣高值化开发工业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建设好年产1000吨南瓜系列产品生产线和年产120万件“小牛妈”纯鲜奶片生产线,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

化工工业:要突出抓好林产化工、医药化工工业的发展。林产化工要依托丰富的湿地松和毛竹、白杨树资源,引进先进技术,主攻“一脂一板一纸”,形成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一脂”即松脂深加工,以瓯林树脂化工有限公司为骨干,扩大加工能力,通过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规模。“一板”即竹胶板深加工,依托东固、富田的丰富毛竹资源,以东固竹胶板厂为基础,研制开发竹胶板系列产品,力争年产竹胶板达到1.5万吨。“一纸”即涂布白板纸生产线,以明盛实业、安顺实业公司为主,由现在“废纸制桨”工艺逐渐改为“木桨”造纸,鼓励两企业自主开发培种林木基地,形成特色规模产业。依托梅林港码头建设,发展纸箱包装等配套产业。医药化工要建设好现有沪赣医药化工和福达医药化工两大项目。

电子机械工业:以现有的钟表、机械、电子产品为基础,不断做大做强电子机械工业,主抓泰泉公司投资上亿元的金属压铸

项目、锐迈管道公司管道连接件的出口创汇项目。以现有电解锌、工业硅生产等项目为基础,发展有色金属冶炼项目。积极引进电动车组装,使之发展成为一项新兴产业。

电力能源工业: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水电资源,扬优成势。在井冈山华能电厂一期(60万千瓦)达产达标的同时,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井冈山华能电厂二期(2×60万千瓦)。同时,大力建设小水电站,加强输、配电网络建设,奠定我区作为全市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的地位。

此外,要抓好高新技术等新兴成长产业发展,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原则,选择具有优势的某些技术领域进行重点突破,通过抓好新工业园的建设,加大政策优惠力度,主动策应“长珠闽”地区的产业转移,借助区外资金推动我区高新技术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及环保产业等新型成长产业的发展。

——坚持扶优扶强,做大骨干企业。坚持以品牌兴企业,以企业兴产业,着力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名优企业和知名品牌。一是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加快骨干企业成长的发展机制和具体帮扶措施,通过引进大企业、技术改造、调整结构、资产重组等途径,加快骨干企业成长,着力培养大企业挤入市20强有所突破。二是加大对优强企业培植力度。继续坚持每年选择10户优强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引进竞争机制,着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争创“六种新优势”,即:加快技改投入,争创规模扩张新优势;加快科技进步,争创技术开发新优势;加强营销策划,

争创市场开拓新优势;加强人才培养,争创人才聚集新优势;加大企业改革,争创机制创新新优势;加快外向开拓,争创合资嫁接新优势。设立工业发展基金和外贸出口发展基金,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和促进企业扩大出口创汇。三是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为主线,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尽快改变我区工业散、小、弱的现状。

——扩充民营工业总量,发展壮大民营工业。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坚定不移地发展民营经济,让民营工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唱主角、挑大梁,促进民营经济总量、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效益、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镇建设提质扩容。

坚持走注重发展城市产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美化城市面貌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按照“突出中心,优化城镇”的要求,实施以扩大中心城区和重点城镇的规模和实力为重点的城镇带动发展战略。加快中心城区的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健全城区整体功能,使中心城区成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的中心和承载工业化和文教科卫服务的平台;有重点地发展各具特色的城镇,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村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到2010年,中心城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人口8万人,全区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

——城区总体格局。根据吉安市总体布局“双环、方格路网、多中心轴线连接和山水环绕”的组团式城市布局,青原区分铁西、铁东组团,组合成为“两江三岸、一市三区”的青原分片区。双环:由大桥东路、青原大道、赣江大道(迎宾大道)组成内环的河东部分。105国道改道青原山组成外环的河东部分并作过境公路。方格路网:形成四纵七横,主次干道与环线相结合,主要形成城区外环路、正气路、青原大道、滨江大道等四纵及新干路、大桥东路、文天祥大道、坪田路、公略路、白云山路、赣江大道等七横。多中心:规划5个中心,即青原区行政中心(设在二桥东路南侧)、娱乐中心(设在滨江新区)、商业服务中心(设在文天祥大道地段)、城市交通集运中心(设在火车站站前区)、批发贸易中心(设在吉安贸易广场)。轴线串接:在中心城区建立一条城市生活轴线——青原大道连接各中心作为城市生活和景观风貌的轴线,滨江大道作为城市生活轴线,形成景观风貌轴线。山环水绕:结合自然山水风格,以天玉山、青原山及稠塘水库、老虎坑水库、滨江新区内湖、赣江滨江水区为主体,建设山水公园、城市主题公园和绿化系统,形成依山傍水的山水园林城。

——城镇发展布局规划。城区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区域城镇体系分两级构成,一级为中心城区,近期范围为河东、天玉,远期扩展到富滩,为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人口规模近期为6万人,“十一五”期末为8万人左右。二级为一般建制镇,共有6个,为各城乡经济片区的中心城镇,人口规模

江西吉安王炸

江西吉安王炸 一、游戏人数 玩法为四个人,争上游和捡分。 二、游戏牌数 2副扑克,共108张,每人摸27张,无底牌 三、庄家 (1)第一局系统默认黑桃3队友牌,摸到该张牌的玩家即为第一局庄家。 (2)其他局数,上局头游即为庄家; (3)发完牌后,所有玩家都可以选择宣战,宣战后一打三,所有玩家都知晓,宣战方胜利分数翻倍; (4)宣战轮后,庄家可以选择寻友、自报; ①自报:庄家选择一张手牌(另一张也在手上的才能选)找朋友,其他玩家并不知道; ②寻友:庄家选择一张手牌(另一张不在手上的才能选)找朋友; (4)飚饼的情况下,飚饼玩家为下局庄家;若多个玩家飚饼,则飚饼更多者下局坐庄,飚饼相同则按庄家顺序定庄。 (5)庄家具有优先出牌权,按逆时针顺序依次出牌。 四、基本规则 (1)基本牌型

单张:任意一张单牌。 对子:任意两张点数相同的牌; 三张:任意三张点数相同的牌,不能带牌。 注意:王不能出现在单张、对子、三张、五十K中。 (2)炸弹牌型(从小到大) 副五十K:三张花色不完全相同且5,10,K各一张组成的牌型; 正五十K:三张花色完全相同且5,10,K各一张组成的牌型; 四炸:四张点数一样的牌(王牌可替代); 五炸:六张相同点数的牌(王牌可替代); 六炸:六张相同点数的牌(王牌可替代); 七炸:七张相同点数的牌(王牌可替代); 八炸:八张相同点数的牌(王牌可替代); 九炸:九张相同点数的牌(王牌替代); 十炸:十张相同点数的牌(王牌替代); 十一炸:十一张相同点数的牌(王牌替代); 十二炸:十二张相同点数的牌(王牌替代); 王炸:四张王牌组成炸弹(最大的牌型); (3)基本牌型比较 同类牌型大小:3<4<5<6<7<8<9<10炸弹牌型大小:数量多更大,数量相同比牌面大小; 不同牌型大小:基本牌型(相互无大小关系)<炸弹<王炸

再生资源的回收与利用分拣加工处理中心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 1.1.2项目法人单位:北京市华京源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有限公司 1.1.3建设地点:北京市丰台区永合庄村9号 1.1.4总占地面积与建设容 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占地4.4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建设规模14000平方米,重点建设改造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完善再生资源仓储中心的功能;第二期建设规模12000平方米,重点扩建再生资源分拣加工处理中心,对分拣加工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建设电子信息管理平台。 1.1.5建设规模 本项目拟建设规模为交易分拣加工废塑料10万t/a、废钢铁45万t/a、废纸25万t/a;其它15t/a。 产出塑料工业基础原料9.3万t/a、再生钢铁工业基础原料44.775万t/a、再生纸工业基础原料24.875万t/a1。其它原料14.925t/a。 1.1.6建设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755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万元,建设期利息万元,流动资金万元。 1注:在回收分拣过程中损失1.125万吨/年,其中水分损失2.98万吨/年,含少量废塑料等的泥土固体废弃物0.48万吨/年。产生含废纸的泥土0.05万吨/年。产生含泥土铁粉和铁锈0.16万吨/年。

1.1.7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1年(不含前期工作)。 1.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资源循环与利用水平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75-2006,颁布静脉产业类(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生态工业基地标准(试行)。 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完全达到标准要求。 表1.1-1国家环保行业标准及本项目达标情况 (2)国家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措施》,国土资发[2008]24号 1)土地等别划分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合庄村9号,该区土地已列入北京市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规划用地。 2)投资强度控制措施

(发展战略)五年规划对我国国名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之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吸收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开放环境日趋优化,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一、对外贸易实现新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是利用外需的主要途径,也是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渠道。“十一五”期间,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着力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质量明显提高,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货物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116806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6倍。其中,出口总额63997亿美元,增长1.7倍;进口总额52809亿美元,增长1.4倍。5年间,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15.9%,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5.7%,进口年均增长16.1%,高于预定目标。 “十一五”前两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保持23%以上的快速增长,2007年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迈上2万亿美元台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2008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7.8%,其中,进口增长18.5%,进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9年进出口总额虽然下降13.9%,但我国依然是全球对外贸易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降幅远低于全球贸易降幅。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7.3%提高到9.6%;进口总额上升至世界第二位。2010年我国进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进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成为历史上最早开展东西方经济文化和各民族间交流的开放地区,是西部地区唯一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区位优势的省份,是联结亚太地区和亚欧地区的重要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省会兰州是中国西北的交通、通讯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是全国12大主干交通枢纽之一。全省土地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现辖12个市、2个民族自治州,总人口2600多万,有55个民族成分。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 甘肃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省份。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于甘肃。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风格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古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是著名的“黄金旅游路线”,作为中国的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就出土自甘肃。有敦煌莫高窟等享誉全球的著名旅游景点。甘肃是中国的资源大省,境内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81种,其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硒、铂族金属等10种,居全国前五位的有34种。尤其是金川的铜镍矿,其规模仅次于加拿大的

肖特贝里硫化铜镍矿,居世界第二位。煤炭资源保有储量89.2亿吨,石油资源储量12.4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67.25亿立方米。水利理论蕴藏量为1724万千瓦,水资源居全国第四位,可开发的风能装机容量近2000万千瓦,居全国第五位。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是中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草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甘肃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甘肃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化工、能源、原材料基地,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是西部的重要工业核心区,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实力,在航天技术、生物制品、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干旱农业、草原生态和沙漠治理等方面具有全国领先水平。 去年以来,我省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着力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加大项目建设工作力度,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全省经济总体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出投资、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各产业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的总体态势。去年,国务院办公厅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甘肃经济发展进人了新阶段。刚刚过去的2010

吉安市调报告

江西吉安市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一、吉安概况 1、区域概况 吉安位于江西省中部,是举世闻名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2000 年5 月撤地设市,现辖2 区10 县1 市(即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新干县、永丰县、峡江县、吉水县、泰和县、万安县、遂川县、安福县、永新县、井冈山市),全市土地总面积约2.5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5.14%。吉安位于赣江中游。从地势上看,属罗霄山脉中段,扼湖南、江西两省咽喉通道,地势极为险要。境内有自北向南纵贯的京九铁路、105国道和由东向西的319国道及“三南”公路,是连接北京、西南、华南、福建、港澳地区的天然纽带;上可溯赣江沟通闽粤,下可泛鄱阳湖与长江相联,顺抵长江下游发达省市,在江西省地理上占有特殊位置。 吉安位处香港、广东经江西到中原的核心地带,既是沿海腹地,又是内地前沿,北与长江三角洲对接,东与闽江三角洲毗邻,南与华南经济圈呼应,是至关重要的“黄金走廊”。近年来,吉安的交通区位条件得到根本改善。航空方面,井冈山机场己开通了吉安至北京、上海的航班,吉安至深圳的航班也将按计划开通;铁路方面,京九铁路开通了吉安至北京、深圳、厦门的始发列车;水运方面,赣江航道贯穿境内,成为便捷的货运黄金水道;公路方面,赣粤高速、泰井高速、武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己经形成。从上海、深圳、广州、福州、厦门等城市到吉安,汽车5 —8 小时,飞机只需50 分钟,极大地缩短了吉安与全国各地的空间距离。 2、经济发展概况 到2010年,吉安市委市政府富民强市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主要经济指标排位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初步实现由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跨越。 2010年,全市累计实现生产总值720.53亿元,可比增长14.2%,人均GDP 达到1516美元;全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47.21亿元,可比增长6.8%。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250.43亿元,可比增长27.3%,全年全市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4.48亿元,可比增长19.3%。全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

再生资源专业分拣中心设立原则

再生资源专业分拣中心设立原则 一、再生资源: 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1、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报废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 二、分拣中心: 1、按照再生资源分类标准、品质状况、集中对再生资源进行专业分类、挑选、清洗、破碎、切割、拆解、打包等简单加工及加工处理的固定场所,以便集中进入集散市场或销售给加工企业,解决由分散污染变集中处理的问题,实现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 专业性分拣中心: 1、对再生资源按照分类标准及品类、品质、规格要求,集中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分类挑选、清洗、破碎、切割、拆解、打包等简单加工,以及按产业化和环保要求进行加工处理的加工场所、基地或园区。包括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产品、废造纸原料、废塑料等废轻化工原料、废玻璃等分拣加工处理中心。 三、设立原则: 1、专业分拣中心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企业在当地商务部门指导下,根据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经商务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公安、工商、环保、土地、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批准进行设立。分拣中心的设立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取得当地政府在一定期限内不拆除的承诺。 2、专业分拣中心的设立必须符合工商行政管理登记条件,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3、专业分拣中心的设立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国家土地、建筑、环境保护、劳动保障、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五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5)简介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五五”计划提出后三年(1978-1980),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78年3月,又修订了十年发展纲要,要求到1985年钢产量达到6000万吨,石油达到2.5亿吨,国家计划新建和续建120个大型项目,其中10个大型钢铁基地,9个有色金属基地,8个煤炭基地,10个大油气田等等。从1978年到1985年,基本建设投资相当于过去28年的总和,每年要投资700亿元,超出了实际可能,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中央就对此作了修正。 从“五五”计划执行情况来看,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比1977年增长13.1%,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l0亿元,比1977年增长12.3%,比1976年增长19.4%。财政收入和支出连续两年大幅度增加,但收入略有节余,扭转了1974年到l975年连续三年财政赤字、财政收支恶化的状况。但此时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强调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初步提出了调整、改革的任务和措施,预示着国民经济发展即将摆脱困境,进入新的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时期。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新八字方针),并从这一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1975年,国务院讨论和规划“五五”和“六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同年,召开了多次计划工作的务虚会,研究和确定经济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20年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情况简介 香精产业情况: 1988年,岭秀瑶族乡在长洞村和大兴村交界地落富坳首次建成香精生产加工厂,年生产量高峰时期达到200多吨,也实现过产值上百万的辉煌业绩,其山苍籽精油加工曾一度享誉省内外,前来交易香精的客商云集。90年代是岭秀乡乃至全县鼎鼎有名的加工厂,同时,岭秀香精厂也大大提高了瑶乡人民的人均收入。 油茶产业基地情况: 岭秀乡油茶种植基地在省市县三级的支持和引导下,利用当地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抢抓黄金时节,积极引导农村技术能人、产业大户实施山地开发。广泛发动农户以家庭或联营等形式整理改造林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同时鼓励农户以“山地入股、集体开发”的形式,推进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全乡上下掀起种植油茶的热潮。 徐金凡承包了近500亩荒山种植油茶。承包协议签定后,每户村民不仅获得山地租金,而且参与整地、种植、管理,还可得到可观的劳务收入,村民们种植油茶积极性空前高涨。投资20万元开发高产优质油茶,三到四年挂果,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万元。

2010年全乡油茶林种植基地面积已达到3000亩,油茶基地的建设将积极推进岭秀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山区综合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 程控电话站情况: 岭秀瑶族乡程控电话站于1996年立项建设,建成后健全了通讯网络,可覆盖8个村,程控电话用户一直上升到1300多户。2000年以后,先后建成了移动、联通基站8个,手机信号覆盖全部行政村;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80%的自然村通电话,大大方便了瑶乡居民的生产生活。 岭秀至黄草公路砂改砼情况: 为加快与东江旅游的衔接效率,更便捷地服务漂流游客从岭秀进入黄草,发挥岭秀岭秀旅游的服务功能,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岭秀瑶族乡主动进行跨县合作,向上争取资金110万元,立项加宽和改砼了岭秀至黄草的县级公路,公路全长35公路,岭秀境内6公里。改造后,公路由原来的4.5米加宽到了5.5米,改砼后从岭秀到黄草的行程将缩小到一小时以内。 教育发展情况: 岭秀瑶族乡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大力实施了“一乡一校”学校布局调整,成功撤并了长洞、大兴、古桥等十所小学。2006年乡政府投入10余万元,新建了学校围墙、厕所、球场,添置了课桌。2007年启动了投资50余万元的岭秀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其中争取中国青少年基会投资20万元。2008年全年投入资金4万余元,用于奖励教师、校舍建设及教学设备购置,稳步提高了教育质量。2009年乡学校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全校共有103个初中毕业生,其中毕业保送生7人,在全县排名第四。19人考取汝城一中公费生,占总人数的20%,同比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范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范(重庆市商委)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范 一、再生资源回收站 ( 点 ) 建设规范 第一条 严格按照“七统一、一规范” ( 统一规划、标识、着 装、价格、计量、车辆、管理及经营规范 ) 的要求进行建设。 第二条 回收站 ( 点

经营证照及资质齐全,负责人有个人身份证明资料,无违法犯罪记录。 第三条 按照“便于交售”的原则,城区每2000 户居民设置 1 个回收站 ( 点 ) ;乡、镇每 2500 户居民设置 1 个回收站(点) 。 第四条 回收站 ( 点 ) 面积原则上不少于

平方米,门面招牌采 用统一规范的站名和设计。 第五条 回收站 ( 点 ) 建设要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及装修与社区环境相符,社区回收站 ( 点 ) 采用绿色环保轻型建筑材料进 行全封闭处理。 第六条 社区回收站 ( 点 ) 的从业人员须经过培训学习,持证上岗。 第七条

不影响当地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排污设施完善,符 合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 第八条 社区回收站 ( 点 ) 至中转站至再生资源集散市场间配备 相应的封闭式运输设备。 第九条 保证社区回收站 ( 点 ) 再生资源能及时运出,避免造成 新的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同时配备消防安全设施,符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要求。 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规范

根据网络体系整体功能配置要求,市场应由“五区一中心”构 成,即:商品交易区、分拣加工区、仓储配送区、商品展示区、配套服务区和培训中心。 第一条 再生资源集散市场的设置应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当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的前提下,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的近郊地区选址。 第二条 再生资源集散市场规划、设计及建设要符合环保、市 容和消防安全等标准,设有隔离围墙,园区绿化,保持较好的外观环境。 第三条 市场要完善集散、交易、储存、初加工、治污减排等 功能,并与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相配套。市场内加工区、交易区、仓储配送区与服务区、办公区分离,加工区与交易区配备相应的环保、安全等作业设施,集中治理废弃物排放,消除二次污染。 第四条 市场的建设用地规模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城市规划要 求和当地再生资源总量确定,集约用地。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县情简介

江西省泰和县简介 一、简介: 泰和县是江西省吉安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南的吉泰盆地腹地,横跨赣江两岸。“泰和”之名寓“地产嘉禾,和气所生”之意。全县面积2666平方公里,中部是平缓的赣江河谷平原,东部与西部则是山地和丘陵地区。2007年底,全县人口52.6万,99%为汉族。当地通行的方言为泰和话,属赣语吉茶片。乌鸡是泰和县最著名的特产。 二、历史: 泰和县历史悠久,西汉豫章郡庐陵县县治即位于今泰和县城西南三公里处的白口城[2]。在此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泰和县境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秦代则属九江郡。 从沿革上来说,泰和县最早的建制是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孙策所置的西昌县。当时分豫章郡置庐陵郡,同时置西昌县,郡县同治白口城[2]。晋太康年间,庐陵郡迁治石阳县(今吉水县东北10公里)。 “泰和”之名则始于隋朝。隋开皇十年(590年),废西昌、东昌、遂兴(今遂川、万安)、广兴(今莲花县)、永新等县,设安丰县。次年(591年)安丰县以“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更名泰和县。唐初更名为太和县。元代升为太和州。明初废州,复为泰和县。清代则沿袭明制。 民国28年(1939年),因日军侵占南昌,江西省政府及各其各部门南迁至泰和城西的上田(现属县城澄江镇),泰和县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临时省会,繁华一时,同时亦成为日机轰炸的重点[3]。1945年1月江西省政府再迁宁都县,直至8月日本投降才回迁南昌。 1949年7月28日,泰和县人民政府成立。 三、地理: 1、区位 泰和县位于东经114度17分~115度20分,北纬26度27分~26度58分,居赣江中游,北倚吉安县和青原区,西连永新县、井冈山市和遂川县,南与万安县接壤,东南与赣州市所辖兴国县相邻。南北最长处约57公里,东西最宽处约102公里,面积2666平方公里。 2、地形与地貌 泰和县位于吉泰盆地腹地,基本地形为东西高、中间低。东南部为雩山山脉余脉,西部属罗霄山脉余脉,山地占全县面积的15.9%;中部是海拔较低、地势平缓的赣江河谷平原,占全县面积的29.6%;河谷与东西两侧山地之间则是占全县面积达54.5%的丘陵。 全县共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30座。主要山峰有玉华山、武山、十八排、天湖山、紫瑶山、五峰山、白云山等。十八排位于水槎乡,海拔1176米,为全县最高峰。 泰和县河流众多。赣江为境内最大的河流,自西南的万安县入境,折而向东过县城南面,再向东北流入吉安县,将县境分为河西、河东两部分,境内流程59.1公里,古代因“水流澄澈”而被称为“澄江”[5]。其他主要河道均为赣江支流,自东、西部的山地呈羽状汇入中部的赣江。自东南方向起,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有东岸的仁善河、仙槎河、珠林江(云亭河)、东沔河、(珠林江支流,又名水槎河)、西岸的蜀水、?水(牛吼河)、六七河(?水支流)、禾水。 境内无面积较大的天然湖泊,主要湖泊均为人工水库,包括南车水库(又名白鹭湖)、老营盘水库、洞口水库、缝岭水库、芦源水库等。 四、气候 泰和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四季变化明显,春秋季较短,冬夏季较长。多年平均气温18.7度,极端最高气温41.5度(2003年8月2日),极端最低气温-6.0度(1991年12

市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中心建设标准

**市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中心建设标准 为加快推进**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现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参照相关文件规定和技术规范,制定我市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中心应达到如下建设标准。 一、分拣加工中心是按照再生资源分类标准、品质状况、集中对再生资源进行专业分类、挑选、清洗、破碎、切割、拆解、打包等简单加工及加工处理的固定场所。 二、分拣加工中心的建设,应由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企业在我市回收行业管理部门指导下,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设立。 三、分拣加工中心的经营者必须依法进行工商行政管理登记及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登记。 四、专业单一的分拣加工中心占地15亩以上,分拣加工能力5万吨以上;综合加工处理中心占地100亩以上,分拣加工能力20万吨以上;基地、园区300亩以上,分拣加工能力30万吨以上。 五、分拣加工中心平面布局应按照功能分区、分块布置,建设用地应遵守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满足经营、加工、生产、办公、生活的要求。经营者应对拥有经营场所土地使用权或租赁土地房产使用权期限达10年以上。 六、分拣加工中心生产线均不准露天作业,生产线地面应作防水、防

渗透处理,个别地面作防腐蚀处理,一般地面为混凝土地面。专业生产线厂房应有液体截流、收集、泄水等设施、以及具有防止废弃物溢散、散发恶臭、污染地面及影响周边环境的环保措施。 七、分拣加工中心经营货场、加工处理、办公管理、生活服务区的距离应符合安全防护要求,中间应用绿化带隔离。货场通风设施的设置应满足经营生产需要且内外畅通。 八、供电电源由当地电网供给,应有可靠的供水源和完善的供水设施,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 九、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满足货场、经营、生产、生活要求,消防设施应符合国家现行防火规范要求。 十、分拣加工中心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国家标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有废气、废液等产生的分拣加工中心,应设检测室,配备水、气等常规标准检测化验分析仪器和检测设备。 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措施,必须与回收体系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检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十一、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和《生产过程安全卫生标准要求总则》(GB12801)等国家和地方安全卫生技术标准、规程及行业技术规范。涉及到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时,必须设置可靠的安全防护设

浅谈五年规划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2

浅谈五年规划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从2005年中国“十五计划”最后一年,从中央到地方,众多部门、专家、学者、各界人士都热情参与“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从此计划变为规划。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颁布并且开始实施。下面我开始着重谈谈自己对十二五规划的一点看法。 2010 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延续2009 年的复苏趋势的关键性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年,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国家每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和起草规划草案几个阶段。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基础,是否能够做到充分和扎实,直接影响到基本思路的提出,影响到最后形成的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在“十二五”规划中,把结构调整定为首要目标,社会建设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认为“十二五”规划制定,是在根据国内国际的各方面情况,广泛征求多方面的意见,经过慎重的、长期的反复研究。并具有上下结合性、反复研究性、国际比较性、国内基础性、发展前瞻性。是考虑的非常细致全面周到的一个宏伟蓝图。因此,我认为这样制定出来的“十二五”规划,是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实事求是的规划。 我认为“十二五”规划制定,是在根据国内国际的各方面情况,广泛征求多方面的意见,经过慎重的、长期的反复研究。并具有上下结合性、反复研究性、国际比较性、国内基础性、发展前瞻性。是考虑的非常细致全面周到的一个宏伟蓝图。因此,我认为这样制定出来的“十二五”规划,是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实事求是的规划。 “十二五”规划的基础:高度评价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多变和金融危机的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控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越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国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国经过五年努力奋斗,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以及党的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我认为这就为“十二五”规划制定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十二五”规划的蓝图: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我深刻的认识到“十二五”时期有两个特点很重要: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此,我认为就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的新特点,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此,我认为就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规划的展望:我认为“十二五”规划蓝图已经成就,那么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就在于全党全社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党的群众

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阿克苏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万平方公里。东南西分别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为临,北以天山为分水岭,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交界,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全地区边境线长23 5公里。全地区辖8县1市,84个乡镇,56个农林牧场。总人口万(含农一师万)其中,维吾尔族万,占%,汉族万,占%;农业人口万,非农业人口万),阿克苏市总人口万人。由36个民族组成,是一个以维吾尔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阿克苏史称“龟兹”、“姑墨”,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就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龟兹、姑墨、温宿正式列入汉朝版图。唐朝政府在此设立安西大都护府,管辖西域三十六国,阿克苏是龟兹国、姑墨国、温宿国所在地。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政府在此设置参赞大臣,冠名以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清澈奔流的水”)。 二、资源现状 水土光热资源:“阿克苏”是新疆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冰川1298条,冰川面积4098平方公里,储水量21 54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其中流量在10000 以内的河流有15条,塔里木河流量的70%以上为阿克苏河下泄水;地表水年径流量133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7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万千瓦,在全疆仅次于伊犁。现有耕地920多万亩,宜垦荒地4000多万亩,森林资源1000多万亩,草场5000多万亩。阿克苏地区气候宜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2800-3831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183-227天,年平均气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业的种植。年产原棉1000万担,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全疆的三分之一,开工和已落实纺锭规模200万锭;已建成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优质特色林果生产基地,林果面积达407万亩,农民人均林果纯收入1 278元,当年增收571元;高效节水面积达169万亩,种植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

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第一章总论 (1) 1.1 基本情况 (1) 1.2 项目业主简介 (2) 1.3 编制依据及原则 (3) 1.4 主要经济指标 (5) 1.5 主要研究结论 (6) 2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6) 2.1 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 (6) 2.2 项目背景 (7) 2.3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9) 3第三章市场分析 (13) 3.1 国际国内市场行情分析 (13) 3.2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分析 (14) 3.3 县域内再生资源行业现状分析 (15) 4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17) 4.1 区位优势明显 (17) 4.2 基础设施完善 (17) 4.3 再生资源丰富 (18) 4.4 经营网络齐全 (18) 4.5 销售渠道畅通 (19) 5第五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20)

5.1 建设标准 (20) 5.2 项目建设规模 (21) 5.3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22) 5.4 建设特色 (23) 6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 (24) 6.1 指导思想 (24) 6.2 基本原则 (25) 6.3 总体目标 (26) 6.4 技术方案 (26) 6.5 管理方案 (27) 6.6 实施办法 (27) 7第七章进度安排 (28) 7.1 项目实施计划 (28) 7.2 项目建设横道图 (28) 8第八章环境保护与安全 (29) 8.1 环境保护 (29) 8.2 安全 (30) 9第九章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31) 9.1 组织机构 (31) 9.2 劳动定员 (32) 9.3 员工来源及培训 (32) 10第十章投资估算 (33) 10.1 投资估算 (33) 10.2 项目资金筹措 (35) 11第十一章效益评价 (36)

五年规划对我国国名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之“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吸收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开放环境日趋优化,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一、对外贸易实现新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是利用外需的主要途径,也是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渠道。“十一五”期间,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着力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质量明显提高,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货物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116806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倍。其中,出口总额63997亿美元,增长倍;进口总额52809亿美元,增长倍。5年间,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其中,出口年均增长%,进口年均增长%,高于预定目标。 “十一五”前两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保持23%以上的快速增长,2007年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迈上2万亿美元台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2008年进出口总额增长%,其中,进口增长%,

进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9年进出口总额虽然下降%,但我国依然是全球对外贸易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降幅远低于全球贸易降幅。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提高到%;进口总额上升至世界第二位。2010年我国进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达到29728亿美元,增长%。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进出口均比“十五”末增长倍。 (二)贸易平衡状况不断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国着力促进贸易基本平衡,切实提升外贸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实施扩大进口战略。认真履行开放国内市场的承诺,进口关税总水平降至%,并进一步简化进口管理,进一步完善进口促进体系,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基本取消了进口配额管理,分批取消了800多个税目商品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进出口格局因此更趋平衡,外贸顺差在2008年达到2981亿美元历史高点后开始回落,2009年下降到1957亿美元,2010年进一步减少到1831亿美元。5年间,贸易不平衡度(贸易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6年的%、2007年的%、2008年的%、2009年的%下降到2010年的%。 (三)进出口贸易方式发生积极变化。“十一五”期间,在加大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思想指导下,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发生积极变化。5年间,一般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速达到%,大幅超过加工贸易%的年均增速。2010年,一般贸易进出口达14887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倍,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十五”末的%提高到%;加工贸易进出口为11578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十五”末的%下降到%。 (四)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从出口方面看,2010年,工业制成品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尊敬的**** 现将****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您作以简要汇报,请您批评指正。一、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1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元,同比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单位能耗预计下降**。总体来看,2012年是我区转型升级迈出重要步伐的一年,是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一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最好的一年。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注重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以****、****为主的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到****。****公司跃居世界轮胎行业20强,****公司被评为河南省化工行业20强企业,****公司进入全省百强百高企业,****等企业成功入选省定上市预备队企业。二是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围绕****大产业园,谋划实施了****个工业项目,总投资达****亿元。集聚区新入驻企业****家,总数达到****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家,总数达到****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家。三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企业技术认定中心****家;申请专利****

项,授权专利****项,巩固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先后引进培养科技人才****余名,****团队被评为全市首批科技创新型团队,全国****行业首个院士工作站落户****公司。二注重产业集聚区建设。2012年,是产业集聚区实现整体突破、加速发展的一年。主要抓了两项工作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路建成通车,****路开工建设,初步形成了****纵****横的道路框架;铺设各类管网****公里,归并电力线路****条,污水处理厂试水运行,项目建设和企业入驻的先决条件得以有效解决。二是实施整村搬迁。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和顺小区已建成投用,安置群众****户****余人。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小区****栋安置楼主体基本完工,可安置群众****户****余人;投资****亿元、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和祥安置小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三注重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强了与央企、省企的战略合作,成功举办了全国****年会,积极参加了第七届****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承接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对接洽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取得了显着成效。2012年,全区共引进项目****个,总投资达****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亿元,同比增长****。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个。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实施****投资计划,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个,总投资达****亿元,完成年度投资****亿元,占年度计划的****。新开工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个,****亿元以上项目****个,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创历史

介绍江西吉安的导游词

介绍江西吉安的导游词 吉安一个好地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造就了秀美山川;历史的长河为这片土地沉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吉安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蕴含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已成为吉安对外开放的形象品牌。吉安一块让人心动的红色热土-----红色传统教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文化旅游融为一体。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构成广阔的旅游市场,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的光临。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吉安人民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本次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XX。我们本次的旅程是特色旅游。具体行程安排就是: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进行美丽的自然生态之旅;明天由我们的XX 带领大家踏上探索文化古村的旅途。在这呢,我也祝愿大家能度过一个愉快的旅途。 下面呢,我代表吉安给大家作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吉安市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全市辖10县2区1市,有213个乡镇,面积有2153万平方公里。自秦朝置郡以来吉安以其悠久的历史,良好的生态坏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域位置,被誉为“风水宝地、革命圣地、旅游胜地、投资福地、发展高地”。 吉安也是一块人杰地灵的沃土,这里人才辈出,名士荟萃。从唐宋至明清,吉安科举进士近3000名。曾出现过“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历史盛事。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民族英雄文天祥,宋

代大文豪杨万里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先后诞生在这里。元末明初,当代伟人毛主席、邓小平的祖籍也在吉安。真可谓人才济济,不愧为才子之乡。 我们吉安还是一块红古绿交相辉映的旅游胜地,其中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6%。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现在正值四五月份,正是百花怒放的季节。我们的杜鹃花在这个竞争的季节里也没有落下一丝步伐,尽情的绽放着,展示它独特的风采。相信大家都听说了,井冈山上那十里绵延的杜鹃长廊。所以在这个时候来到我们吉安,不去看杜鹃花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而我是不会让大家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留下任何遗憾的。我们的车子前去的方向就是井冈山以自然风光著名的笔架山风景区。 在大家美好的遐想当中,我们就已经来到了我们的笔架山风景区。现在我们所在位置是行洲,大家请看我们的左手边,这是一块来自湘贵交界天然形成的汉白玉大理石,它的造型别致,未经过加工,是属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成就。它的背面,由于地址的沉积作用形成的,黑色花纹就如同一直雄鹰在天空翱翔,这就是鲲鹏展翅,这本应该是放置成正面的,但却放反,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的正面另有玄机,大家觉得他像不像一对相拥的革命情侣呢?是的,在我们井冈山发生了很多的革命爱情故事。比如毛泽东与贺子珍。所以我说啊,这块石头就是命中注定要来到我们的笔架山。在这里呢,我也祝愿大家从这一刻开始,会爱情甜蜜,事业一帆风顺,鹏程万里。 幸福和事业收获之后,我们现在就要找一个银行把它们存起来。 现在就请大家顺着我手指方向看去,这株呢,就是我们南方非常宝贵

新源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基本情况 1.1.1项目名称:新源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建设项目 1.1.2项目性质:新建 1.1.3项目实施单位: 1.1.4法人代表: 1.1.5项目主管(协作)单位:石台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1.1.6项目建设地点:石台县仁里镇三增村 1.1.7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容: 本项目的主要建设容是:建设再生资源信息网络平台和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在各乡镇组建直营收购站点20个,邀请全县的再生资源收购站点约50个加盟。对以上70个网点进行门面标识牌和服装佩饰规、完善,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经营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总部拟占地50亩。分拣中心主要包括新建厂房、仓库用房及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共7400㎡,完善分拣中心的集散、储存、分拣、交易功能。购置计量器材、剪切机、轻料压块、打包机,半自动废纸打包机、刨车、变压器,金属削皮机、粉碎机、甩干机,消防设施、回收车等设施设备。 1.1.8建设期限:10个月,即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 1.1.9项目总投资:本项目建设总投资128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86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工程建设投资578.00万元(新建厂房、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占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3%;土地征用3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28%;设备购置投资15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14%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8.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5%,主要包括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监理费、招标代理费、勘察设计费、预备费等。

1.2项目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1286.00万元,资金筹措采取三种方式筹集。一是项目实施单位自筹786.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1.00%;二是申请银行贷款3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00%; 三是申请“新网工程”专项资金20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00%。 1.3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项目实施单位介绍 本项目由石台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招商组建新公司承担。新组建的公司定名“石台县新源再生资源回收”系石台县再生资源回收加工的重点企业,公司拟投入注册资金为人民币200万元,定员105人。公司总部设在仁里镇秋浦西路原七里供销社。同时在各乡镇组建20个直营网点。 1.4项目业务围 项目运作采取“政府引导支持、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机制。主营:收购销售废钢铁及各类废旧有色金属3000余吨,收购销售各类废旧商品如电子电器、废塑料、废轮胎等物资10000余吨,收购销售三类废旧商品如废书刊、报纸、黄板纸50000吨。年营业额2500万元。 1.5项目编制依据 1.5.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 1.5.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