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灌溉渠道的水利用系数

灌溉渠道的水利用系数

灌溉渠道的水利用系数
灌溉渠道的水利用系数

田间水利用系数

1、渠道的组成

完整的输配水灌溉渠道包括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和毛渠。

渠系水是农渠及以上输配水量

田间水是农渠以下(毛渠、输水垄沟、畦田、格田及小型量水设备)输配水量

2、渠道水利用系数

某渠道的出口流量(净流量)与入口流量(毛流量)的比值,称为渠道水利用系数。也就是说,渠道水利用系数反映的是单一的某级渠道的输水损失,公式表示如下:

η渠道=Q净/Q毛

3、渠系水利用系数

渠系水利用系数反映了从渠道到农渠的各级输配水渠道的输水损失,表示了整个渠系的水的利用率,其值等于同时工作的各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公式表示如下:

η渠系=η干渠×η支渠×η斗系×η农系

4、田间水利用系数

田间有效利用的水量(计划湿润层内实际灌入的水量,即净灌溉水量)与从渠系末端进入田间水量的比值。

田间水利用系数是衡量田间工程质量和灌水技术水平的指标。

农田的水分主要消耗: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深层渗漏、地表径流和组成植株体的一部分。

田间水利用系数的大小主要受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的影响,降低深层渗漏损失和控制地表径流能显著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的大小又和灌溉系统(灌溉方法、灌溉系统设计、施工、安装)、管理系统(灌溉计划设计、灌溉系统的维修与保护)、土壤特性(入渗特性、空间变异性)、气象条件、作物种类、间距和密度、地形(沟畦规格、地面坡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5、灌溉水利用系数

全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η灌溉水)为田间所需的净水量与渠首引入水量之比,或等于渠系水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公式表示如下:

η灌溉水=Q田间净/Q渠首引=η渠系水×η田间水

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 □ 许建中赵竞成高峰黄修桥李英能 摘要对任何一种节水措施进行分析、评价都离不开灌溉水利用系数。目前,各地、各灌区给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具备可比性,难以作为比较和衡量节水措施的标准。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而不是只测量典型渠段,并在测流断面、测量方法、测定条件、渠道数量、典型渠段长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既使得测量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比较符合实际,又使得不同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具有可比性。综合测定法测定的灌溉水利用系数需要根据渠道越级输水、渠道布置形式等情况进行修正,并用首尾测定法校核。 关键词灌溉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衡量农业节水效果的关键指标。对任何一种节水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时都不能离开灌溉水利用系数。但是,我国目前各地和各灌区所给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却难以作为比较与衡量的标准。从各地区来讲,目前统计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差异极大,很多数据明显地存在错误,影响灌溉水利用系数正常测定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测定方法存在测定工作量巨大、测定条件难以保证等,急需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分析研究。综合测定计算方法是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既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中工作量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缺点,又弥补了只测量典型渠段而引起较大误差的不足,而且能反映出灌区渠系用水情况、灌溉工程质量及灌溉用水管理水平等。为灌区今后经常性地测量符合实际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及指导灌区节水工程改造等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汁算方法。 一、典型渠道的选择及要求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 典型渠道应包括衬砌渠道和未衬砌渠道,其工程完好率分别接近全灌区该级衬砌和未衬砌渠道的工程完好率,过水流量接近该级渠道的平均值。典型渠段的了程完好率和过水流量应接近典型渠道的平均值。 2.测流断面的选 应选择在渠段平直、水流均匀、无旋涡或回流的地方,断面应与水流方向垂直。测流段应基本具有稳定规则的断面。全面、认真地检查拟测渠道,清除测水断面处及附近淤积物和石块等,保持测流断面的完整和通畅。 3.测量方法的选择

【精品】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析指南

《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及调查表 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 1目的及意义 我国水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今后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目前,全国灌溉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灌溉面积的98%为地面灌溉,灌溉方式粗放,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较低,因此,灌溉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首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十一五"末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预期性指标)。《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到2010年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左右。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灌溉系统取用的灌溉总水量的比值,其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是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跟踪分析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合理评价节水潜力与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对于促进灌溉节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十一五”期间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的有关要求和部署(水农[2006]617号),为了统一和规范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和步骤,促进该项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2技术路线 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点与面相结合、调查统计与观测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分析。 各省(区、市)在对灌区综合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不同规模与类型(大、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下同)的典型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搜集整理样点灌区有关资料,并开展必要的田间观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得到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分析计算出各省(区、市)平均值;最后,由省(区、市)数据推算全国的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全文】: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0]160号文下达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后更为《灌溉 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任务,在水利部领导下,由水利部科学技术司、农村水利司 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编制组自1991年4月开始工作,1994年3月完成征求意见稿,1996年4月完成送审稿,并于1997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没法规范》分总则,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总体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排水系统,田间工程,灌排建筑物,喷灌和微灌系统,环境监测与保护以及附属工程设施,共12章36节356条和15个附录,内容全面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结构计算以外的各个方面。既有将灌溉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总体设计,也有灌溉工程枢纽和单项灌排建筑物设计;既包括了水源工程、输配水渠道、排水沟和畦灌、沟灌等常规设计内容,也包含了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喷灌、微灌节水等新技术;既对灌区环境保护设计提出了要求,也对逐步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所必须设置的附属工程设施作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在使用过程中,各单位应积极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寄往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安德路六铺炕,邮编:100011)。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参编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西北农业大学

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方法

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 近十几年来,随着水文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宽,区域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论证工作已成为水文部门的主要业务工作之一。而在水资源评价和论证工作中,往往要用到渠道、渠系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使有关技术人员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现根据有关书籍及有关水资源评价细则中的规定,对渠道、渠系和灌溉水利用系数简介如下: 1、渠系的组成 完整的输配水灌溉渠道包括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和毛渠。其中,农渠以上输配水量称为渠系水,农渠以下输配水量称为田间水。 2、渠道水利用系数 某渠道的出口流量(净流量)与入口流量(毛流量)的比值,称为渠道水利用系数。换言之,某渠道下断面的流量与上断面流量的比值,称为该段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也就是说,渠道水利用系数反映的是单一的某级渠道的输水损失,公式表示如下: η渠道=Q净/Q毛=Q下/Q上

3、渠系水利用系数 渠系水利用系数反映了从渠道到农渠的各级输配水渠道的输水损失,表示了整个渠系的水的利用率,其值等于同时工作的各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公式表示如下: η渠系=η干渠×η支渠×η斗渠×η农渠 4、田间水利用系数 是指农渠以下(包括临时毛渠直至田间)的水的利用系数η田间。若在田间工程配套齐全,质量良好,灌水技术合理的情况下,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90,而水田可达到0.90~0.95。 5、灌溉水利用系数 全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η灌溉水)为田间所需的净水量与渠首引入水量之比,或等于渠系水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公式表示如下: η灌溉水=Q田间净/Q渠首引=η渠系水×η田间水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effective coefficient of irrigative water utilization) 灌溉期内,灌溉面积上不包括深层渗漏与田间流失的实际有效利用水量与渠道头进水总量之比,以η水表示。它由渠系水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两部分组成。从末级固定渠道(一般为农渠)的渠尾进入毛渠的水量总和与渠首同期进入总量的比值,通常以η渠系表示,具有下列关系:η渠系=η干·η支·η斗·η农 式中:η干、η支...分别表示干渠、支渠...的渠道水利用系数。 计划湿润层内实际灌入的水量与进入毛渠的水量的比值称为田间水利用系数,通常以η田表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等于渠系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即η水=η渠系·η田。 灌溉水利用系数(又称灌溉水利用率),是指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与灌溉水源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渠系水利用系数是指各级固定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或末级固定渠道放出的总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十五”时期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3提高到0.45。 灌溉水利用系数

2009年天津市水资源公报

2009年天津市水资源公报 天津市水务局

综述 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604.3毫米,比上年度偏少5.68%,比多年平均值偏多5.11%,属于平水年份。 2009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5.2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0.59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22.19%;地下水资源量5.60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2%。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0.95亿立方米。 2009年全市入境水量18.32亿立方米,出境、入海水量12.78亿立方米。 2009年全市十四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5.7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39亿立方米。平原淡水区浅层地下水年末存储量比年初减少0.14亿立方米。 2009年全市总供用水量23.3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1.0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7.21亿立方米,包含引滦水量5.76亿立方米,引黄水量1.38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6.01亿立方米;深度处理的再生水回用量0.12亿立方米;海水淡化量0.03亿立方米。按用水项目划分,生产用水量18.94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3.34亿立方米,生态用水量1.09亿立方米。 2009年全市人均用水量190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31立方米。 2009年全市自来水供水量6.28亿立方米,售水量5.21亿立方米,管网漏失率15.7%。 2009年全市用水消耗量15.65亿立方米,耗水率67%。 2009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 5.57亿吨。2009年全市地表水水质监测河长1652.8公里,其中Ⅱ类水河长69.3公里,占评价河长的4%,Ⅲ类水32.2公里,占评价河长的2%,Ⅳ类河长68.5公里,占评价河长的4%,V类河长92.1公里,占评价河长的6%,劣V类河长1390.7公里,占评价河长的84%,全市河流污染比较严重。 主要饮用水源地于桥水库、尔王庄水库符合Ⅲ类水标准,水质良好,处于轻度富营养化。

SDJ217-84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和10万亩以上的中型灌区的灌溉排水渠系(以下简称灌排渠系)设计。其他灌区的灌排渠系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2条灌排渠系是灌溉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灌排渠系设计应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设计程序,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进行。 第1.0.3条灌排渠系设计方案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比较。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用安全,管理方便,以达到省水、节能、增产的目的。 第1.0.4条灌排渠系设计在保证灌排效益和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应考虑综合利用,以取得最优的经济效果。 第1.0.5条灌排渠系设计必须符合《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第1.0.6条由于灌区自然特点或其他条件的限制,执行本规范有关条款确有困难,或规范未作明确规定的特殊技术问题,应进行专门论证,并在设计文件中予以申述。 喷灌、滴灌、渗灌渠系设计,应按有关规范或标准执行。 第二章基本资料 第一节通则 第2.1.1条灌排渠系设计应深入灌区调查研究,认真搜集整理灌区地形、气象、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作物需水量、水利工程现状、自然灾害、社会经济以及农业区划和发展规划等基本资料,并进行必要的勘测试验工作。 第2.1.2条有关基本资料和数据应经过审查鉴定。资料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第二节测量资料 第2.2.1条地形测量资料应具有: 1.灌区总体布置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25000~1/100000。 2.灌排渠系平面布置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0。 3.典型田间渠系布置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1/5000。 4.有特殊要求的渠道带状地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1/2000。带状图宽度,视地形条件而定。 5.灌排渠、沟的纵断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水平1/5000~1/25000,垂直1/50~1/200;横断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1/200。 横断面的间距:地形复杂的地区为25~100米;地形平坦为100~500米。地形变化处应加测横断面。

灌溉水利用系数

灌溉水利用系数( water efficiency of irrigation ) 一、定义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在一次灌水期间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引进水量的比值。它是衡量灌区从水源引水到田间作用吸收利用水的过程中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集中反映灌溉工程质量、灌溉技术水平和灌溉用水管理的一项综合指标,是评价农业水资源利用、指导节水灌溉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健康发展的重要参考。 二、影响因素灌区灌溉用水除一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外,其余部分在输水、配水和灌水过程中损失掉。主要有:1. 渗水损失,包括各级输水渠道通过渠底、边坡土壤空隙渗漏的水量,以及田间深层渗漏的水量;2.漏水损失,含由于地质条件、生物作用或施工不良而导致裂缝所漏出灌区的水量;3.蒸发损失。三者分别占总输水损失的81%、17%、2%。 三、利用现状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我国目前灌区平均水利用系数仅为0.45,节水仍有较大空间。另外,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测定方法1、首尾测定法首尾测定法指不必测定灌溉水、配水和灌水过程中的损失,而直接测定灌区渠首引进的水量和最终储存到作物计划湿润层的水量(即净灌水定额),从而求得灌溉水利用系数。这样,可绕开测定渠系水利用系数这个难点,减少了许多测定工作量。首尾测定法,是建立在灌区进行灌溉试验的基础上,因此,也可称灌溉试验法或净灌水定额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测定方法工作量大等缺点,适用于各种布置形式的渠系,但只是单纯为了确定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能分别反映渠系输水损失和田间水利用的情况。如在任何一级渠道上防渗,降低渠道透水性,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都会收到同样的效果。2、典型渠段测量法典型渠段测量法,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及测流断面,测流段应基本具有稳定规则的断面;其次选择测量方法,测定时尽量采用流速仪表、量水建筑物测流,采用其他方法时,要用流速仪来率定。 3、综合测定方法综合测定法就是将首尾测定法、典型渠道测量法及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修正等综合考虑的一种方法,它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中工作量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缺点,又弥补了只测量典型渠段而引起较大误差的不足。 五、中央文件提到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目标 1、2010年,我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左右;(十一五规划纲要) 2、2015年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累计增加0.03;(十二五规划纲要) 3、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4、到203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如何设计灌溉渠道的断面

如何设计灌溉渠道的断面 钟国梁 贵州省安龙县龙广镇水利管理站 摘要:系统掌握灌溉渠道的设计方法,从何入手,怎样确定渠道过水断面大小。 关键词:灌溉渠道断面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农田水利建设的设计要求科学、规范、合理。工程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投资、效益。针对灌溉渠道设计通过本人十余年的工作摸索、实践、总结。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确定灌溉面积,求出灌溉净流量 灌溉面积的确定,是渠道设计的首要条件,确定了灌溉面积,掌握这块面积上灌水定额(指单位灌溉面积上,一次灌水的水量),灌水历时,求得某一时期渠道应通过的净流量。 根据公式:Q净=( m×s)/(3600×T×t) =(666.7×s×h)/(3600×T×t) (立方米/秒)求出Q净。 式中:m—灌水定额(立方米/秒) S—灌溉面积(亩) T—灌水天数 T—每天灌水的小时数 h—灌水层厚度(米) 二、渠道测量、 渠道测量的主要内容是:踏勘选线、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 1、踏勘选线

踏勘选线的任务,是根据水利工程规划所定的渠线方向,引水高程和灌溉面高程,在实地确定一条既经济又合理的渠道中线位置。沿所定渠道方向布设四等水准路线,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每隔1—2km左右设置一个水准点,点位靠近渠道,既要便于日后用来测定渠道高程,又要能够长期保存而不会因施工而遭到破坏。 2、中线测量 渠道中线测量的任务主要是在渠道起迄点间进行定线,测定渠线度,用一系列的里程桩标定渠线经过的位置。 从渠道起点开始,朝着终点或转折点方向用花杆和皮卷尺进行定线和量距。按照规定间距(一般50m或100m)打桩标定中线位置,用水准测量测定一下桩位高程,看渠线位置是否偏低或偏高。根据公式: HA=(H进+h)-iD 确定桩位高程。 式中:H A—A点高程 H进—渠道进水底板高程 H—设计渠深(包括水深和安全超高) i—设计比降,i=h/d=tga D—A高渠首距离。 3、纵横断面测量 渠道纵横断面测量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渠道沿线一定宽度范围内的起伏情况,为渠道设计、施工提供基本资料。 (一)纵断面测量 纵断面测量的任务就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量渠道中线各里程桩和加桩的 地面高程。进行纵断面水准测量时,应利用渠道沿线布置的水准点,将渠线分成许多段,每段分别与邻近两端的水准点组成附合水准路线,然后,从首段开始,逐段

2010年四川省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2010年四川省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调查表 表1:2010年四川省(市、州)灌区统计信息调查表 表2:2010年灌区(样点)基本信息调查表 表3:2010年灌区(样点)作物与田间灌溉情况调查表表4:2010年灌区(样点)净灌溉用水量分析汇总表

附表1: 2010年四川省(市、州)灌区统计信息调查表 填表人:联系电话: 注:本表由地市州统计填写上报。 2

附表2: 2010 年灌区(样点)基本信息调查表 填表人:联系电话:

填表说明: 1、经纬度填写大致范围,如东经A°B′—C°D′,北纬E°F′—G°H′。也可以填写样点灌区大 致中心处或灌区管理单位所在地(必须在灌区范围内)的经纬度。 2、地下水埋深范围填写灌溉期间灌区平均最高、最低地下水埋深。 3、完成节水工程投资包括当年灌区骨干工程改造、田间工程建设等已完成工程投资。 4、灌区主要土质类型,根据分布面积大小按其所占百分比依次填写1-3种,格式如:粘土30%,沙 壤土30%,粉壤土20%。 5、由于灌区情况差别较大,渠系级别多样,各地根据典型样点灌区情况可以对样表进行补充,如 干渠级可以分为总干、分干等,以灌区实际情况分别填写; 6、当年实灌面积是与有效灌溉面积对应的实灌面积,不考虑复种指数; 7、如果灌区综合净灌溉定额有观测或统计结果则填写,如无可不填写此项; 8、防渗率是指某一级渠道设计超高水位下的已防渗断面面积与土渠断面总面积之比,该值根据灌 区渠系资料计算分析后直接填入。 9、毛灌溉用水量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项进行填写。其中渠首取水量和塘堰坝取水量等均应为考 虑弃水、退水和工业与城市、农村生活等非灌溉用水后的水量数值;其它水源取水量包括当地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进入渠道的用于农业灌溉的水量等。具体计算参见指南4.2。 10、如样点灌区的塘堰坝灌溉供水量有统计资料,则直接填写统计值,有关参数均不用填写; 如无统计资料,可在径流系数法参数和复蓄次数法参数中选择其一填写相关信息。 11、末级渠道灌溉供水总量是指在具有量水设施的末级固定渠道计量得到的实际灌溉供水量, 末级固定渠道量水点可以是斗口、农口或其它级别渠道量水点等。如果灌区只在支渠有量水设施,可以填支渠口测量值。在括号中应注明量水口级别。 12、洗碱净定额可根据灌区试验资料和生产经验科学合理确定。

某水库灌溉渠道工程监理规划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某水库灌溉渠道工程监理 规划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20766某水库灌溉渠道工程监理规划 Supervision plan for a reservoir irrigation channel project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水库灌溉渠道工程监理规划 根据工程建设必须监理的相关规定,铜仁地区大型灌区建设管理局与贵州江河监理有限公司铜东灌区工程监理部签署监理合同,监理服务150天。监理工作范围为工程接建设内容、设计协调、协调采购及工程招标、合同签订、施工合同管理及相关监督控制。 为了保证监理任务的顺利实施,完整准确地对该工程行使监理职责,贵州江河水利监理公司铜仁分公司驻万山特区龙江水库灌溉渠道工程监理部依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定规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以及本工程的监理合同和工程承包合同及设计文件等规定,于20xx年10月20日成立了监理机构。主要人员有:总监周幸福,总监

代表陈世勇,现场监理杨廷建、何佳。20xx年11月15日,监理机构在总监的组织下编制了施工监理实施细则(见附件),建立了相应的监理工程制度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目标控制制度;含以下三个目标,即投资、进度、质量。合同管理及信息和安全管理制度;工作制度;人员管理及奖惩制度。 主要工作方法:采用现场记录、发布文件(如指令、通知、指示、建议、批复、签认等)、旁站监理、巡视、联检协调等。主要对隐蔽工程、工程重要部分、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采用照相、摄像、检测等手段控制。 主要工作制度:技术文件审核、审批制度;原材料、构件和工程设备检验制度;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工程计量付款签证制度;会议制度;施工现场紧急情况报告制度;工程报告制度;工程验收制度。 对工程的检验方法,首先是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的检验;工程所用的原材料(水泥、钢筋)进场时必须出示出厂合格证、出厂质量检验报告。并按规定在开工前抽取一定数量样本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质量检验。对于中间产品(砼的砂、粗细骨料)除了在料场检验其感观质量外,按规定也要进行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技术指导细则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专题组 2013年12月

目录

前言 发展节水灌溉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一直以来,国内外有许多表征灌溉用水效率的指标,说法也不统一。鉴于目前国内有关资料已广泛使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表征灌溉用水效率,为与实际管理工作相衔接,本细则采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灌溉用水效率的表征指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在某次或某一时间内被农作物利用的净灌溉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灌溉引水量的比值,它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 为跟踪测算分析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科学评价节水灌溉发展成效与节水潜力,根据水利部的要求,自2006年起,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力支持下,连续多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取得的成果为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了依据。 为统一测算分析方法,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于2007年8月下发了《全国现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技术方案》,2008年1月下发了《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规范了各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适应节水灌溉发展新形势与国家有关部门新要求,专题组在总结各地测算分析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进行了修订,重点细化完善了典型田块选取、样点灌区选择及净灌溉用水量测算等内容,同时对附表数量和内容也作了调整和补充,形成《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 本《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的内容包括:前言、测算分析工作总体框架与流程、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样点灌区选择、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分析、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和附录等8部分。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在水土平衡和渠道设计流量分析中使用。 一、用模式分析法计算渠道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1计算公式 (1)灌溉水利用系数:η=ηη 式中:η——渠系水利用系数,可用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连 乘求得。 η——田间水利用系数。 (2)渠道水利用系数 在无实测资料时按下式计算: η=1- 土渠:= 净 衬砌渠:= 式中:——渠道单位长度水量损失率(%.km) L——渠道长度(km) K——土壤透水性系数,可从表3.1.9-1查得 m——土壤透水性指数,可从表3.1.9-1查得 ——衬砌渠道渗水修正系数,可从表3.1.9-3查得2 参数选择 (1)设计净流量: 1)干渠:Q净=q s A干=0.368 2.46=0.972m3/s

2)支渠:Q净=支=m3/s 3)斗渠:Q净=n Q农净=20.091=0.182 m3/s 4)农渠:Q净= 农==0.091 m3/s (2)渠道长度: 1)干渠:1条,长12.6km砼板防渗结构,灌溉面积2.64万亩。标准条田规格:长宽=700250=262.5亩拆合标准条田100块2)支渠:4条,总长7.6km,平均长1.9km,平均灌溉面积0.66万亩,拆和标准条田25块 3)斗渠:14条,总长21km,平均长1.5km,平均灌溉面积0.1886亩,拆和标准条田7块 4)农渠:100条,总长0.65km,平均长度0.65km (3)m、k、的选择 查表3.1.9-1沙壤土:K=3.4,m=0.5 查表3.1.9-3干渠砼板衬砌:=0.15-0.05,取=0.10 支渠浆砌石衬砌:=0.20-0.10取=0.15 3.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 利用渠道净流量、渠道长度及选择的参数计算各渠道水利用系数,考虑到蒸发损失,管理损失及衬砌渠道在使用期防渗性能降低等因素,并结合现场调查,对计算值作适当调整作为采用值。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水质与底质质量特征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水质与底质质量特征* 张发阔1,谢华生2,刘红磊3,邵晓龙3,孙贻超3,檀翠玲3, 江文渊3,袁敏3,李莉3,刘琼琼3,于丹3,郁滨赫4 (1.天津工业大学,天津300387;2.天津市环境保护局,天津300191; 3.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4.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074) 摘要:通过取样分析对天津滨海湿地水体质量与底质特征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以氮磷为代表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除北大港水库和大港苏家园湿地水质较好,属Ⅳ类外,其它均属(劣)Ⅴ类;滨海湿地底质盐碱化严重,湿地pH范围为7.79 8.22,均为弱碱性;全盐量(TDS)除北大港水库为中度盐碱化(3724mg/kg)外,其它湿地TDS为4792 22980mg/kg,均为重度盐碱化;相比前人研究结果,天津滨海湿地水体TN和TP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底质变化则不明显,均存在严重的氮磷污染。 关键词:滨海湿地;环境质量;水质;沉积物;天津 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K)13088(原1002-1264)(2013)01-0041-03 Sediment and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Wetlands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ZHANG Fa-kuo1,XIE Hua-sheng2,LIU Hong-lei3,SHAO Xiao-long3,SUN Yi-chao3,TAN Cui-ling3,JIANG Wen-yuan3,YUAN Min3,LI Li3,LIU Qiong-qiong3,YU Dan3,YU Bin-he4 (1.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300387,China;2.Tianj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Tianjin300191,China;3.Tianji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Tianjin300191,China; 4.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300074,China) Abstract:In this study,both the sediment and above water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sampling in several represen-tative wetlands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Result revealed a certain degree of eutrophication for these bodies.Water quality of Beidagang Reservoir and Sujiayuan wetland could be classified as IV water quality standards,better than the others.Sediment pH value ranged from7.79to8.22,indicating a certain degree of salinization.Sediment TDS content of Beidagang Reservoir was about3724mg/kg,less than those of the others(4792 22980mg/kg).Compared with previous studies,amelioration can be found for water quality,with sediment essentially unchanged. Key words:coastal wetland;environment quality;water quality;sediment;Tianjin 天津地处海河下游,湿地资源丰富,占天津国土总面积的20.87%[1],但随着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天津滨海新区水资源短缺以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2,3];同时,由于蒸发量远高于补水量,浅层地下水盐度逐渐加重,土壤盐渍化加剧,导致滨海湿地严重退化[4],区域水生态承载力进一步降低。湿地的急剧萎缩,严重影响了滨海湿地对水资源调控和水环境的净化作用,使得区域水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迅速降低,水生态环境呈现以污染型、富营养型为标志的退化现象[5]。 针对滨海湿地及其生态系统退化加速等问题,选择海河流域下游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滨海湿地,以水质、底质采样分析为基础,分析滨海湿地水质和底质历史演变及现状特征,以期为天津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采样点设置 采样点为海河流域下游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滨海湿地:北塘水库、营城水库、北大港水库、永定新河口、独流减河口、青静黄河口、大港湿地和开发区泰达再生水景观河道。具体的采样区域和采样点分布见图1。 采样日期为2011年7—8月,采样时每块采样区域设置5个采样点,分别采集水质和底质样品。 14 第26卷1期2013年2月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URBAN ENVIRONMENT&URBAN ECOLOGY Vol.26No.1 Feb.2013 *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咸化水体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201001076)收稿日期:2012-11-30;修订日期:2012-12-28

天津水资源公报

天津水资源公报

————————————————————————————————作者:————————————————————————————————日期:

2003年天津市水资源公报 综述 为了满足流域规划和水资源管理的需要,按国家颁定的水资源分区进行水资源计算。本市分属北三河山区,面积727平方公里;北四河下游平原,面积6059.2平方公里;大清河淀东平原5133.5平方公里,全市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 2003年我市降水为平水年,年平均降水量586.0毫米,比上年度增加61.80%,比多年平均值增加1.93%。 2003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0.6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1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32.43%;地下水资源量4.8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30.62%;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4.45亿立方米。 2003年全市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8.5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18亿立方米。全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与上年末相比,普遍上升。 2003年全市总供用水量20.5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5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3.37亿立方米,包含引滦水量4.50亿立方米,引黄水量1.59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7.14亿立方米;海水淡化量0.02亿立方米。按用水项目划分,生产用水量17.37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2.86亿立方米,生态用水量0.30亿立方米。 全市用水消耗量10.94亿立方米,耗水率53%。

2003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5.49亿吨。2003年对我市供水河道引滦沿线、引黄济津、海河,以及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北京排污河、子牙河、独流减河、南运河等进行水质监测,其各河道监测结果:为城市供水达III类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其他河道污染严重均劣V类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003年为解决天津市用水危机进行了第八次引黄济津。为加强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水的利用率,建设节水型城市,实施了《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按照张立昌同志提出的装扮美化海河、让海河旧貌换新颜的指示,启动了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工程。一.来水分析 1.降水 2003年天津市平均降水量586.0毫米,折合水量69.85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61.8%,比多年平均值68.53亿立方米(1956—2000年)偏多1.93%,属于平水年份。 北三河山区、北四河下游平原、大清淀东平原降水量分别为608.7毫米、557.6毫米、616.2毫米。与上年比较分别偏多62.27%、56.51%、67.80%;与多年平均比较,北三河山区少15.13%,北四河下游平原少3.51%,大清淀东平原多11.81%。图12003年天津市流域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

(技术规范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SL207—98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网页制作:CWSnet1998-04-04发布1998-05-01实施 目次主页 前言 1 总则 2 工程规划 3 灌溉水源 4 灌溉用水量 5 灌溉水利用系数 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 7 效益 8 节水灌溉面积 附录A 名词解释 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测 定方法 条文说明 前言 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

章40条和2个附录。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科学技术司 黑龙江省水利厅 广西自治区水利厅 甘肃省水利厅 河北省水利厅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 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 1 总则 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规划 2.0.1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灌溉渠道设计

农渠横断面设计 设计流量是进行水力计算,确定渠道过水断面尺寸的主要依据,合理的渠道、横断面除了满足渠道的输水、配水要求外,还应满足渠床稳定条件,包括纵向稳定和平面稳定两个方面。纵向稳定要求渠道在设计条件下工作,不发生冲刷和淤积,或在一定时期内冲淤平衡。平面稳定要求渠道在设计条件下工作时,渠道水流不发生左右摇摆。 渠道横断面尺寸要依据渠道设计流量通过水力计算加以确定。一般情况下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即 Q=AC Ri 式中:Q—渠道设计水深(m3/s) A—渠道过水断面面积(m2) R—水力半径 i—渠底比降 1R1/6进行计算,其中n为糙C—谢才系数,一般采用满宁公式C= n 率 农渠的渠底比降,应尽可能选用和地面相近的渠底比降,此处取i=0.0029。渠床糙率系数:采用砼护面,预制板砌筑,n=0.017. 农渠采用梯形断面,渠道内、外边坡系数m=1.25。 采用试算法: 初选定b=0.36m, n=0.017, Q=0.123 m3/s, i=0.0029 经试算得h=0.23m A=(b+mh)h=0.149 (m2) V=Q/A=0.8255 (m/s)

渠道的不冲流速和土壤性质,水流含砂量,断面水力要素有关,一般土渠的不冲流速为V= 5.0(m/s) 所以,V不冲=KQ0.1 = 5×0.1230.1=4.054 (m/s) 渠道的不淤流速,由不淤流速经验公式: V不淤=C0Q0.5 式中:C0为不淤流速系数,随渠道流量和宽深比而变,此处取C0=0.4 V不淤=0.4×0.1230.5=0.140(m/s) V不淤=0.140(m/s)

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参考值

2012年陕西省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中有关参数的确定 1、毛灌溉用水总量确定 灌溉用水总量是指灌区全年用于农田灌溉的从水源地引入(取用)的总水量,其等于从水源地取水总量扣除由于工程保护、防洪除险等需要的渠道(管路)弃水量。当农田灌溉输水与城市、工业或农村生活供水使用同一渠道或管路时,还应扣除相应的城市、工业或农村生活供水量。年毛灌溉用水总量是根据灌区从水源地实际取水测量值统计取得,而非其它如计收水费等目的收费计量水量数值。 存在有塘堰坝灌区,塘堰坝与骨干灌溉水源联合对灌区进行灌溉供水。塘堰坝的蓄水一部分来自拦蓄当地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同时可能还有一部分来自渠道的补水。因此在统计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时,应考虑将塘堰坝拦蓄降雨径流增加的供水量或其它水源灌溉供水量加进来。塘堰坝或其它供水水源灌溉供水量按以下要求测算: ①如果有实际塘堰坝或其它供水水源灌溉供水量统计资料,则以统计资料为准,需要说明的是供水量中不包括灌区渠系引水蓄入塘堰坝的水量。 ②如果没有统计资料,应对2012年塘堰坝或其它供水水源灌溉供水情况进行代表性典型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进行估算。 2、净灌溉用水量确定 不同灌区种植结构、灌溉水源、灌溉方式等均有不同,本技术方案中只针对充分灌溉、非充分灌溉、水稻灌区等几种主要灌溉情况,提出相应的净灌溉用水量测算方法。 如果灌区范围较大,不同区域气候气象条件、灌溉用水实际情况差异明显,则应在灌区内分区域进行典型分析测算,再以分区结果为依据汇总分析整个灌区净灌溉用水量。7.1旱作充分灌溉情况 (1)若样点灌区有2012年各类种植作物净灌溉用水量的试验观测或统计资料,则可直接采用其进行净灌溉用水量的计算。 (2)若样点灌区缺乏2012年各类种植作物净灌溉用水量的试验观测或统计资料,可依据2012年的水文气象资料,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各类作物的净灌溉定额和灌溉制度,并对当年实际灌溉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净灌溉定额进行适当调整,以此为依据测算实际净灌溉用水量(在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实际净灌溉用水量应能充分满足净灌溉需

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

附件1 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 1 目的及意义 我国水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今后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目前,全国灌溉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灌溉面积的98%为地面灌溉,灌溉方式粗放,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较低,因此,灌溉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首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十一五”末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预期性指标)。《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到2010年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左右。 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灌溉系统取用的灌溉总水量的比值,其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是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跟踪分析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合理评价节水潜力与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对于促进灌溉节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十一五”期间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的有关要求和部署(水农[2006]617号),为了统一和规范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和步骤,促进该项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2 技术路线 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点与面相结合、调查统计与观测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分析。 各省(区、市)在对灌区综合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不同规模与类型(大、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下同)的典型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搜集整理样点灌区有关资料,并开展必要的田间观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得到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分析计算出各省(区、市)平均值;最后,由省(区、市)数据推算全国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