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联通GSMWCDMA网络性能评估规程

中国联通GSMWCDMA网络性能评估规程

中国联通GSMWCDMA网络性能评估规程
中国联通GSMWCDMA网络性能评估规程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

QB/CU 中国联通GSM/WCDMA网络性能评估规程

(V1.0)

20**-**-**发布20**-**-**实施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录

目录......................................................................................................................... II 前言........................................................................................................................ I II 1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移动网络性能评估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测试评估的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评估城市、区域与测试量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评估城市..................................................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测试区域 (1)

1.3.3 测试量 (1)

1.4测试项目流程 (2)

2 DT测试 (5)

2.1 DT测试要求 (5)

2.1.1 硬件要求 (5)

2.1.2 车辆要求 (5)

2.1.3 软件要求 (5)

2.1.4 设备的连接要求 (5)

2.1.5 测试卡要求 (6)

2.1.6 测试路线要求 (6)

2.1.7 测试时间要求 (7)

2.1.8 测试业务内容 (7)

2.1.9 测试业务时长及间隔要求 (7)

2.2 DT测试项目内容与步骤 (8)

2.2.1 DT测试项目一测试步骤与要求 (8)

2.2.2 DT测试项目二测试步骤与要求 (9)

2.2.3 DT测试项目三测试步骤与要求 (12)

2.2.4 DT测试项目四测试步骤与要求 (16)

3 CQT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CQT测试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硬件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软件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 设备的连接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测试卡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测试路线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3.1.6 测试时间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3.1.7 测试业务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3.1.8 测试业务时长及间隔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CQT测试项目内容与步骤....................................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CQT测试项目一测试步骤与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CQT测试项目二测试步骤与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 CQT测试项目三测试步骤与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4网络评估现场工作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5测试数据文件上传及存储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测试情况记录和上报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数据上传以及存储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DT测试数据命名规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CQT测试数据命名规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DT/CQT测试区域内多厂家记录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6项目验收与惩罚..............................................................................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项目验收...............................................................错误!未定义书签。

6.2项目抽查...............................................................错误!未定义书签。

6.3惩罚细则...............................................................错误!未定义书签。7异常情况的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8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设备清单...............................................................错误!未定义书签。

8.2文档模板...............................................................错误!未定义书签。

8.3作业指导书...........................................................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规程主要为规范中国联通GSM/WCDMA网络性能评估工作而制订,规定了中国联通GSM/WCDMA网络性能评估管理流程以及DT、CQT的测试内容和数据采集方法。

本规程由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规程最终解释权归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1.1.1测试区域

[1]DT测试区域

评估城市DT测试区域原则上以城市的绕城高速来划定,包含核心城区、市区以及话务量达到一定标准的郊区、居民区、大学校园、新兴工业区以及机场高速等区域。

对于位于测试区域内,但确属不需要测试的区域,经过联通总部审核后可予以扣除。

[2]CQT测试区域

评估城市CQT测试点按照《中国联通室外2012年第三方评估CQT选点规则》由分公司进行上报,所有符合上报规则的点均纳入测试范围;评估城市的CQT 测试范围主要包括:主城区及一般城区内的CBD商务区、商业相对密集区(商业街)、居民小区、文体活动场馆、医院、大中专院校、政府机关、交通枢纽、城区内的重要景区等人流密集且话务量相对较高等区域。

1.1.2测试量

[1]DT测试量

DT测试量及规模必须根据评估城市的测试区域大小酌情安排,较大的测试区域根据测试区域内道路情况,DT测试量及规模应适当增加。原则上DT测试量及规模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1)为了保证DT测试对于不同规模城市的遍历性,必须保证在路面连续测试的

前提下,测试覆盖的道路达到城市覆盖区域内可通行道路的90%以上。

2)DT测试短呼的呼叫密度要求:市区繁华地段车速约为30±20Km/h,语音短呼

业务呼叫密度约为2.4~12个呼叫/Km;一般市区车速约为40±20Km/h,语音短呼业务呼叫密度约2~6个呼叫/Km;避免出现某些区域内过于密集(稀疏)的呼叫测试现象,繁华拥堵路段尽量错峰测试。

3)机场高速按照高速路里侧快车道标准速度进行测试,车速约为80±20Km/h,

语音短呼业务呼叫密度约为1~3个呼叫/Km。

4)DT测试中,呼叫密度要分布均匀,禁止对某些区域或某条道路进行反复测试。

[2]CQT测试量

CQT测试量由测评估城市CQT测试点的数量决定。CQT测试分为室内CQT测试和室外CQT测试。原则上CQT测试量及规模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1)CQT测试中、每个测试点的测试量见下表2:

表2 CQT测试量

2)每个室内CQT测试点要求至少选取3个典型采样位置,每个典型采样位置均

采用走动测试,测试时长至少20分钟以上,且测试量达到话音短呼10次和WCDMA数据串行业务2次,未满足测试量要求的可以在同楼层进行重复线路测试。

3)每个室外CQT测试点要求测试应遍历该点内所有可通行道路,可以走动或骑

自行车车进行测试,测试时长至少满足60分钟以上,且测试量达到话音短呼40次和WCDMA数据串行业务8次。

1.2测试项目流程

[3]测试项目

中国联通GSM/WCDMA网络第三方性能评估规程中包括DT、CQT测试项目,其具体测试项目如下图:

中国联通移动网络性能评估测试项目组成

mos测试,包含联通GSM(锁G)长呼、

(锁W)长呼、联通GSM(锁G)与联通

(锁G)网络串行数据、联通WCDMA

mos测试,包含移动GSM(锁G)长呼、电

GSM(锁G)与电信CDMA短呼互

GSM(锁G)网络串行数据、电信CDMA网络

mos测试,包含移动TD-SCDMA(锁TD)

TD-SCDMA(自由双模)语音短呼互

TD-SCDMA(自由双模)数据串行测试业务

mos测试,包含联通GSM(锁GSM)固

WCDMA(自由双模)固定主被

GSM(锁GSM)网络串行数据、联通

mos测试,包含移动GSM(锁G)固定

CDMA固定主被语音拨打;移动

)网络串行数据、电信CDMA网络串行数据

mos测试,包含移动TD-SCDMA自由双

TD-SCDMA(自由双

[4]数据业务测试流程

中国联通GSM/WCDMA网络第三方性能评估规程中,数据串行业务包括FTP

上传、FTP下载、ping及HTTP四类业务测试。下图为数据串行业务测试流程:

中国联通移动网络性能评估

数据串行测试业务流程图

WCDMA网络FTP上

下载、ping、HTTP串行测

2DT测试

2.1DT测试要求

2.1.1硬件要求

[1]DT测试设备需支持联通WCDMA、联通GSM、移动TD-SCDMA、移动GSM、电信

CDMA等网络的MOS评估。

[2]DT测试设备应满足测试联通WCDMA、联通GSM、移动TD-SCDMA、移动GSM、

电信CDMA等网络的性能指标要求的各项测试业务需求。

[3]DT测试设备中,测试终端的控制及数据记录设备可采用计算机或PAD控制台

模式。但必须要满足如下要求:

i.若测试终端的控制及数据记录设备采用计算机模式,计算机需要满足以

下要求:IBM T410或以上型号。CPU酷睿5(2.50GHz)及以上,内存3GB

及以上,存储空间250GB及以上的配置; windows7(64位)操作系统,

一款杀毒软件。严禁安装与测试无关的软件等。

ii.若测试终端的控制及数据记录设备采用PAD模式,PAD需要满足以下要求:CPU 1.0GHz及以上,运行内存512MB及以上,存储空间16GB及以

上的配置;PAD必须支持WIFI、蓝牙。严禁安装与测试无关的软件等。

[4]终端、数据线等各种测试设备都必配备足够数量的备件。

[5]USB HUB必须配备电源适配器。

2.1.2车辆要求

[1]测试车辆为5座或以上小型车。若采用轿车,车辆应达到测试城市出租车或

以上的标准;

[2]测试车辆要求车况良好,车窗贴膜,点烟器工作稳定,供电稳定,测试前应

该使用测试仪表对车辆供电情况进行测试;

[3]测试车辆要求车厢内空调正常,气温较高时,应开启空调设备,防止测试设

备过热。

[4]测试车辆要求车身整洁,灯光齐备,牌照齐全,前后车牌要整洁清晰,不得

故意涂改、遮挡车牌号。

2.1.3软件要求

DT测试软件要求能够同时支持GSM、WCDMA、TD-SCDMA、CDMA、EVDO网络测试标准,支持多网络模式、多业务模式等测试要求。

前台测试数据需要进行加密,加密后的测试数据只有指定的后台才可处理。

2.1.4设备的连接要求

为了保证测试过程中设备稳定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测试中断,DT测试过程中,保持所有车窗关闭,测试箱按照2.2中要求正确摆放,所有终端必须采取适当方式固定,GPS固定在车顶中间位置。测试过程中不得搬动测试设备,保证设备连接的稳定性。

测试过程中,若仪表出现异常(如终端掉线、GPS不打点等),仪表均应给出相关提示,测试人员应及时发现仪表异常情况并进行合理处理。

2.1.5测试卡要求

测试所需测试卡均应为各运营商签约用户卡,其中,联通WCDMA网络业务的测试必须使用USIM卡,联通GSM网络测试卡可以使用SIM卡或者使用仪表软件锁定GSM网络的USIM卡。

注意事项:

[1]联通测试卡由各省分公司提供,移动、电信测试卡由测试队伍提供。

[2]联通各项业务,要求使用异地漫游卡进行测试,漫游卡归属城市不做强制性

要求。

[3]正式测试前一天要进行预测试,保证各种测试卡能够正常使用业务。

[4]测试期间必须保证测试卡具有足够的话费,测试过程中不得出现因欠费停机

导致的测试无法正常进行的问题。

[5]测试卡应取消短信、炫铃、视频、手机报、手机阅读、天气预报等业务,并

确保签约需要测试的各项业务。测试终端应关闭功能。

[6]各测试组负责人每天将各张测试卡的测试费用和余额进行查询和记录,对于

余额不足的卡要立即进行充值,避免影响后续测试。

2.1.6测试路线要求

测试路线总体要求:

[1]DT测试必须尽量覆盖测试区域内所有可通行道路,不可少测或漏测;测试中

如果出现因修路或者道路改造无法通行的情况应如实记录现场情况,当天测试结束后向总部详细说明情况。

[2]DT测试时,禁止对某些区域或某条道路进行反复测试,如因交通问题实在无

法避免,且重复测试路线超过200米,应停止测试,待到达新的测试路线后重新开始测试。

[3]评估城市所有测试路线应提供测试线路地图,测试过程中应按测试线路地图

规划好测试区域及测试路线,测试期间应按预先指定路线行驶,测试区域范围内的测试行驶速度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掌握。

[4]机场高速测试时,两侧往返道路均要求进行测试。

测试过程要求:

[1]要求根据道路数量密集程度及交通状况,提前规划每天的测试区域,建议分

片区进行,首先对一个片区内的各种可通车道路进行遍历测试后再进行本城市的其它片区测试,应尽量回避首先进行主干道的绕城测试。

[2]测试开始前测试组需要在地图上尽可能规划测试路线及行车顺序,指定好每

天的测试路线;对于测试过程中临时发现的可通行道路,必须组织测试。

[3]禁止在划定的城市覆盖区域之外采集数据。如果因交通问题,测试车辆必须

绕至测试区域以外,车辆出测试区域之前必须停止测试。

[4]DT测试过程中,如有超宽道路(8车道或以上),测试过程中应道路两侧均

安排测试。

[5]DT测试项目一、二同车同步测试,DT测试项目三、四同车测试。对于城区

范围内的联通网络存在两个2G或3G设备厂家的城市,LOG要分厂家录制,命名规则参照5.3节。

[6]机场高速测试时,要求单独记录测试LOG。

2.1.7测试时间要求

DT测试原则上除国家法定大型节假日外,不强制区分休息日与工作日。

DT测试每天的测试时间安排在9:00-12:00、13:00-18:00内进行。新疆和西藏的测试时间由于时差延后2个小时进行。DT在规定时间内测试应连续进行。

DT测试规划过程中,应根据测试区域情况的不同做好规划,特殊区域的测试安排应遵循话务量分布特征,如居民区道路应在16:00以后测试,办公楼、商业区等测试应在9:00-17:00时间内测试。

2.1.8测试业务内容

[1]城市DT语音短呼业务测试:不进行MOS测试,测试网络包括:联通GSM网

络、联通WCDMA网络、移动TD-SCDMA网络、移动GSM网络、电信CDMA网络。

[2]城市DT语音长呼业务测试:应含MOS测试,测试网络包括:联通GSM网络、

联通WCDMA网络、移动GSM网络、移动TD-SCDMA网络、电信CDMA网络。[3]城市DT数据业务测试:联通GSM FTP小文件上传/下载测试、ping测试、HTTP

登录测试、联通WCDMA FTP小文件上传/下载测试、ping测试、HTTP登录测试、移动GSM网络 FTP小文件上传/下载测试、ping测试、HTTP登录测试、移动TD-SCDMA网络 FTP小文件上传/下载测试、ping测试、HTTP登录测试、电信EVDO网络 FTP小文件上传/下载测试、ping测试、HTTP登录测试。

2.1.9测试业务时长及间隔要求

[1]语音业务

DT语音业务短呼测试:语音短呼为主被叫轮换互拨测试,每次通话时长15秒,接入超时为15秒,呼叫间隔15秒。如出现未接通或者掉话,应间隔15秒进行下一次轮换试呼。

DT语音业务长呼测试:语音长呼为固定主被叫测试,通话时长为无限长,接入超时为15秒,呼叫间隔15秒。如出现未接通或者掉话,应间隔15秒进行

下一次试呼。长呼需进行MOS评估。

[2]数据串行业务

数据串行业务测试包含FTP上传、FTP下载、ping、HTTP登录测试。一次串行测试应包括FTP上传测试1次,FTP下载测试1次,ping测试循环10次,HTTP 登录测试循环5次;

其中FTP上传/下载测试FTP登录超时10秒,登陆不成功或超时应连续尝试3次,如累计三次未成功,结束该业务;FTP上传/下载测试时,若连续30秒无速率或10分钟未完成该项目业务测试,结束该业务。ping测试超时2秒,间隔3秒。HTTP测试时,若连续30秒无速率或3分钟未完全打开网页,结束该业务。

以上业务一次完整的串行测试结束后,进行下一次串行测试。

2.2DT测试项目内容与步骤

测试中的设备连接方式,测试方法等详见附录8.3节《作业指导书》。所有DT测试业务分四个测试项目来进行,每个测试项目需一个小时保存一个LOG数据。具体测试项目分别为:

[1]DT测试项目一:测试内容包括联通GSM(锁GSM)语音长呼业务、联通WCDMA

(锁WCDMA)语音长呼业务;联通GSM(锁GSM)语音短呼业务与联通WCDMA (自由双模)语音短呼互拨业务;语音长呼含MOS测试。

[2]DT测试项目二:测试内容包括联通GSM(锁GSM)数据串行业务;联通WCDMA

(自由双模)数据串行业务;

[3]DT测试项目三:测试内容包括移动GSM(锁GSM)语音长呼业务、电信CDMA

语音长呼业务;移动GSM(锁GSM)语音短呼与电信CDMA语音短呼互拨业务;

移动GSM(锁GSM)数据串行业务;电信CDMA数据串行业务;语音长呼含MOS 测试。

[4]DT测试项目四:测试内容包括移动TD-SCDMA(锁TD)语音拨打移动TD-SCDMA

(锁TD)语音长呼业务;移动TD-SCDMA(自由双模)语音短呼与移动TD-SCDMA (自由双模)语音短呼互拨业务;移动TD-SCDMA数据串行业务(自由双模);

语音长呼含MOS测试。

注:数据串行业务包含ftp上传/下载、ping及HTTP登录测试。

2.2.1 DT 测试项目一测试步骤与要求

2.2.1.1 测试准备

[1] 测试人员需分别准备联通GSM 网络和WCDMA 网络测试终端各3部、MOS 系统

一套及GPS 接收机1部;

[2] 所有测试卡必须使用各运营商的签约用户卡。

[3] 详细设备链接示意图如下:

联通G 终端

联通G 终端 联通W 终端便携电脑

联通W 终端

2.2.1.2 测试过程

[1] 按顺序连接联通GSM 网络,联通WCDMA 网络测试终端各3部,MOS 系统1套

及GPS 接收机1部。其中:

a) 第一、二部终端为联通GSM 测试终端(锁GSM ),分别固定为主、被叫,

进行语音长呼测试;

b) 第三、四部终端为联通WCDMA 测试终端(锁WCDMA ),分别固定为主、被

叫,进行语音长呼测试;

c) 第五、六部终端为联通GSM 测试终端(锁GSM )和联通WCDMA 测试终端

(自由双模),分别进行主、被叫轮换拨打,进行语音短呼测试;

[2] 以上终端拨叫、接听、挂机均设置成自动方式。

[3] 测试时,应保持所有车窗关闭。

[4] DT1测试箱置于车辆第二排左侧(靠窗),测试终端固定于测试箱第1-6卡口,

测试人员坐在测试设备右侧。

[5] 测试期间需连接GPS 接收机测试,同时所有长呼应进行MOS 语音质量测试。

MOS 音量设置应按对应的测试终端设置相应的值。(详细见作业指导书)

2.2.2 DT 测试项目二测试步骤与要求

2.2.2.1 测试准备

[1] 测试人员需分别准备联通GSM 网络和WCDMA 网络测试终端各1部;

[2] 所有测试卡必须使用各运营商的签约用户卡。

[3] 详细设备链接示意图如下:

控制器联通G 终端

(锁G )联通W 终端(自由双模)

2.2.2.2 测试过程

[1] 按顺序连接联通GSM 网络、联通WCDMA 网络测试终端各1部。其中:

a) 第一部终端为联通GSM 网络测试终端(锁GSM ),进行数据串行业务测试:

(1) 进行联通GSM 网络FTP 上传测试:

i. 获取一个FTP server 配置,并在前台软件上完成相应测试任务

设置,要求FTP 服务器支持断点续传,提供用户上传权限。

ii. 所有FTP 软件设置为3线程模式,MTU 大小统一设置为1500字

节。

iii. 通过测试软件控制测试终端以拨号方式建立PPP 连接。利用测

试软件中的内置FTP 中的PUT 命令,控制数据卡通过已经建立

的PPP连接,从本地上传“2g.rar”文件(该文件为256KB压

缩文件)。

iv.若测试过程中FTP服务器如果10秒内登录不成功,应连续进行重新登录,连续3次登录失败,即断开PPP连接,间隔10秒,

进行下一项业务测试。

v.若测试过程中连续30秒无速率或10分钟内未完成该业务测试,即断开PPP连接,进行下一项业务测试。

vi.上传测试完成后,即断开PPP连接,间隔10秒,进行下一项业务测试。

(2)进行联通GSM网络FTP下载测试:

i.获取一个FTP server配置,并在前台软件上完成相应测试任务

设置,要求FTP服务器支持断点续传、提供用户下载权限。

ii.所有FTP软件设置为3线程模式,MTU大小统一设置为1500字节。

iii.通过测试软件控制测试终端以拨号方式建立PPP连接。利用测试软件中的内置FTP中的GET命令,控制数据卡通过已经建立

的PPP连接,从FTP server上下载“2g.rar”文件(该文件为

512KB压缩文件)。

iv.若测试过程中FTP服务器如果10秒内登录不成功,应连续进行重新登录,连续3次登录失败,即断开PPP连接,间隔10秒,

进行下一项业务测试。

v.若测试过程中连续30秒无速率或10分钟内未完成该业务测试,即断开PPP连接,进行下一项业务测试。。

vi.下载测试完成后,即断开PPP连接,间隔10秒,进行下一项业务测试。

(3)进行联通GSM网络ping测试:

i.获取ping服务器的配置,并在前台软件上完成相应测试任务设

置。

ii.通过测试软件控制测试终端以拨号方式建立PPP连接,进行

ping测试,ping包大小为256Byte。

iii.Ping测试超时2秒,间隔3秒,连续进行10次测试。

iv.完成10次ping测试后,断开PPP连接,间隔10秒,进行下一项业务测试。

(4)进行联通GSM网络HTTP登录测试:

i.获取HTTP网页地址,并在前台软件上完成相应测试任务设置。

ii.启用测试任务,建立PPP连接。利用测试软件控制终端登录HTTP 网页(页面大小为200KB)。

iii.若HTTP登陆测试30秒无速率或3分钟未完成200KB页面浏览,清空cookies和缓存后(对终端做清空操作),断开PPP连接、

间隔10秒,进行下一次HTTP登录测试。

iv.若网页登录并完全显示页面后,记为一次登录成功。清空cookies和缓存后(对终端做清空操作),断开PPP连接,间隔

10秒后,进行下一次HTTP登录测试。

v.循环HTTP登录测试5次后,结束HTTP登陆测试。

(5)以上FTP上传/下载、ping及HTTP登录测试依次循环进行测试。

b)第二部终端为联通WCDMA网络测试终端(自由双模),进行数据串行业

务测试:

(1)进行联通WCDMA网络FTP上传测试:

i.获取一个FTP server配置,并在前台软件上完成相应测试任务

设置,要求FTP服务器支持断点续传,提供用户上传权限。

ii.所有FTP软件设置为3线程模式,MTU大小统一设置为1500字节。

iii.通过测试软件控制测试终端以拨号方式建立PPP连接。利用测试软件中的内置FTP中的PUT命令,控制数据卡通过已经建立

的PPP连接,从本地上传“3g.rar”文件(该文件为2MB压缩

文件)。

iv.若测试过程中FTP服务器如果10秒内登录不成功,应连续进行重新登录,连续3次登录失败,即断开PPP连接,间隔10秒,

进行下一项业务测试。

v.若测试过程中连续30秒无速率或10分钟未完成测试该业务测试,即断开PPP连接,进行下一项业务测试。

vi.上传测试完成后,断开PPP连接,间隔10秒,进行下一项业务测试。

(2)进行联通WCDMA网络FTP下载测试:

i.获取一个FTP server配置,并在前台软件上完成相应测试任务

设置,要求FTP服务器支持断点续传,提供用户下载权限。

ii.所有FTP软件设置为3线程模式,MTU大小统一设置为1500字节。

iii.通过测试软件控制测试终端以拨号方式建立PPP连接。利用测试软件中的内置FTP中的GET命令,控制数据卡通过已经建立

的PPP连接,从FTP server上下载“3g.rar”文件(该文件为

5MB压缩文件)。

iv.若测试过程中FTP服务器如果10秒内登录不成功,应连续进行重新登录,连续3次登录失败,即断开PPP连接,间隔10秒,

进行下一项业务测试。

v.若测试过程中连续30秒无速率或10分钟未完成该业务测试,即断开PPP连接,间隔10秒,进行下一项业务测试。

vi.下载测试完成后,断开PPP连接,间隔10秒,进行下一项业务测试。

a)进行联通WCDMA网络ping测试:

i.获取ping服务器的配置,并在前台软件上完成相应测试任务设

置;

ii.通过测试软件控制测试终端以拨号方式建立PPP连接,进行ping测试,ping包大小为256Byte。

iii.Ping测试超时2秒,间隔3秒,连续进行10次测试。

iv.完成10次ping测试后,断开PPP连接,间隔10秒,进行下一项业务测试。

中国联通WCDMA无线网络规划思路介绍(联通设计院)

WCDMA无线网络规划思路介绍
中国联通研究设计院
2008年9月17日

内容提要
1
WCDMA与其他3G技术的对比
内 容 提 要
3
2
2/3G网络建设关系与互操作
WCDMA规划要点介绍
-2-

三种不同3G制式技术特点对比
制式 信道间隔 接入方式 双工方式 码片速率 基站同步方式 帧长 切换 功率控制 频率使用方式 5MHz 单载波宽带直接序列扩频 CDMA FDD 3.84Mcps 异步(不需GPS) or 同步 R99 10~80ms、HSPA 2ms 软切换,频间硬切换,与 GSM间的硬切换 开环、闭环(最高1500Hz)、 外环 成对地使用上下行频率(每 信道约为5MHz) 适合于对称业务,如语音、 交互式实时数据业务,支持 非对称业务 WCDMA cdma2000 1.25MHz 单载波宽带直接序列扩频 CDMA FDD 1.2288Mcps 同步(需GPS) 20ms等 软切换,频间硬切换,与1x 载波间的频间硬切换 开环、闭环最高(800Hz)、 外环 成对地使用上下行频率(每 信道约为1.25MHz) 适合于对称业务,如语音、 交互式实时数据业务,支持 非对称业务 TD-SCDMA 1.6MHz TDMA+CDMA TDD 1.28Mcps 同步(需GPS) 5ms子幀 硬切换或接力切换 开环、闭环(最高200Hz)、 外环 每信道1.6MHz,上下行共 用同一个频率 尤其适合于非对称数据业 务,如 Internet下载
业务特征
-3-

中国联通组织结构分析

中国联通组织结构分析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于2009年1月6日在原中国 网通和原中国联通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是中国唯一一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同时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 中国联通公司多年前在内部控制环境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相关经办人员 缺乏职业道德,不讲诚信。存在故意舞弊行为;举报机制不健全。问题难以向上反映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作弊者无压力;监督机制不健全,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等到审计部门检查后事情真相才败露等。内部控制环境是直接造成各企业内部控制形式和内容差异的根本原因,对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不是没有建立相应的控制系统。而是由于存在于控制环境中的缺陷导致会计控制系统和管理控制系统的失效根据电信的行业特点和中国联通的特殊性。对于中国联通控制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中国联通而言。内部控制设计的重中之重是弥补当前控制环境中存在的缺陷。 一、组织结构调整的内容: 2010年1 月8日,中国联通宣布,为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充分整合资源、提高运行效率,中国联通近期对集团公司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从调整情况看,中国联通充分考虑了原中国联通和原中国网通移动业务和固网业务的两大内容,将组织机 构进行了新的划分,以便更好地发挥全业务运营的优势。以下为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一是在市场前端,整合市场部、个人客户部和家庭客户部,成立市场部和销售部。 二是在后台支撑方面,合并固网建设部门、固网运行维护部门和移动网络公司组建中国联通网络分公司。同时,合并管理信息系统部和业务支撑系统部,成立信息化部。

系统性能评估

第7章 1.工程工作站:具有实现工程计算、程序编制和调试、作图、通信、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环 境。 2.早期CAD环境:“大型机(超级小型机)+多路终端 3.工作站从应用对象、范围和功能需求上都不同于普通PC机 4.工作站与PC在配置上的一般区别:1. 图形处理能力:专业图形卡2. 可靠性: 采用多种 可靠性措施3. 性能: 采用高性能器件4. 扩展能力: 内存、多处理器等5. 软件配置: 操作系统、高性能图形处理软件等。 5.系统性能评价技术:从技术上, 主要有分析、模拟、测量三种技术 6.常采用的分析技术有:常采用排队论、随机过程、均值分析等方法进行近似求解,比如 流水线性能、多处理器系统性能分析、软件可靠性静态评估等。 7.分析技术的特点:特点是理论严密, 对基础理论的掌握要求较高。优点是节约人力/物 力, 可应用于设计中的系统。 8.模拟技术的特点:既可以应用于设计中或实际应用中的系统, 也可以与分析技术相结 合, 构成一个混合系统。 9.测量技术的特点: 10.模拟技术是基于试验数据的系统建模, 主要有: (1) 按系统的运行特性建立系统模型; (2) 按系统工作负载情况建立工作负载模型; (3) 编写模拟程序, 模拟被评价系统的运 行。 11.测量技术:该技术是对已投入使用的系统进行测量, 通常采用不同层次的基准测试程序 评估。不同层次指的是:核心程序、实际应用程序、合成测试程序 12.几乎所有基于模拟的评价方法都依赖于测试数据或实验值 13.总结:分为三种性能评价技术,分别是分析、模拟、测量,这三种技术分别对用不同成 熟度的系统。分析技术对应理论研究,特点是理论严密,基础知识掌握度高。模拟技术是对正在设计以及已经用于实际应用的系统进行建模,建模数据来源是实验数据。而测量技术的应用是对已经投入使用的系统进行测量。通常采用不同层次的基准测试程序,不同层次值的是:核心程序、实际应用程序、合成测试程序。 14.系统性能评价对象:内存、I?O、网络、操作系统、编译器的性能。 15.与程序执行的时间相关的两大因素:(1) 时钟频率(MHz);(2) 执行程序使用的总时钟周期 数。 16.CPU时间= 总时钟周期数?时钟周期= 总时钟周期数/ 时钟频率 17.IC(程序执行的指令数)和CPI(每条指令所需时钟数 18.CPU时间= CPI?IC ?时钟周期= CPI?IC /时钟频率 19.(1) 时钟频率: 反映计算机实现、工艺和组织技术; 20.(2) CPI: 反映计算机实现、指令集结构和组织; 21.(3) IC: 反映计算机指令集结构和编译技术。 22.系统性能评价标准:(1) 时钟频率(主频): 用于同类处理机之间(2) 指令执行速度法 (MIPS —定点运算) (3) 等效指令速度:吉普森(Gibson)法4)数据处理速率PDR(processing data rate)法(5) 基准程序测试法 23.MIPS指标的主要缺点是不能反映以下情况: ①不能反映不同指令对速度的影响②不能 反映指令使用频率差异的影响③不能反映程序量对程序执行速度的影响 24.吉普森(Gibson)法的主要缺点:(1) 同类指令在不同的应用中被使用的频率不同;(2) 程序 量和数据量对Cache 影响; (3) 流水线结构中指令执行顺序对速度的影响;(4) 编译程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关于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的建设问题分析与

关于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的建设问题分析与探讨摘要:传输网络作为承载各类业务的基础网络,各电信运营商都在积极的进行建设。如何有效地、综合地、充分地利用传输网络资源,使之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建设成网络结构更清晰、支持业务更丰富、运营维护更方便、电路开通更高效、网络服务更可靠、扩容升级更平滑的传输网络,成了网络建设和网络维护着重考虑的问题。 由此,传输网络优化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起来。本文首先就中国联通 本地传输网络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然 后就此问题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以供此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本地传输网络;优化;解决思路 abstract: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as carrying all kinds of foundation of business network, each telecom operators are positive for construction. how to effectively, comprehensive, and make full use of transmission network resources, so that it can play the biggest benefit, build a network structure more clearly, support more rich, operation maintenance business more convenient, circuit opened a more efficient and network service is more reliable, the expansion of the more smooth transmission network upgrades, became 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network maintenance of it into consideration. therefore, the importance of transmission network optimization out gradually rise. this paper first china

防火墙的性能评估

评价防火墙的功能、性能指标 (2011-06-03 23:47:16) 转载▼ 标签: 分类:网络技术 防火墙 性能 参数 吞吐量 最大连接数 新建连接数 丢包率 it 一、功能指标 1、访问控制:根据数据包的源/目的IP地址、源/目的端口、协议、流量、时间等参数对数据包进行访问控制。 2、地址转换:源地址转换(SNAT)、目的地址转换(DNAT)、双向地址转换(IP映射)。 3、静态路由/策略路由: 静态路由:给予目的地址的路由选择。 策略路由:基于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策略路由选择。 4、工作模式:路由模式、网桥模式(交换/透明模式)、混杂模式(路由+网桥模式并存) 5、接入支持:防火墙接口类型一般有GBIC、以太网接口等;接入支持静态IP设置、DHCP、PPOE(比如ADSL接入)等。 6、VPN:分为点到端传输模式(PPTP协议)和端到端隧道模式(IPSec、IPIP、GRE隧道),支持DES、3DE、Blowfish、AES、Cast128、Twofish等加密算法,支持MD5、SHA-1认证算法;VPN功能支持NAT穿越。 7、IP/MAC绑定: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防止IP盗用,防止内网机器有意/无意抢占关键服务器IP。 8、DHCP:内置DHCP Server 为网络中计算机动态分配IP地址;DHCP Relay的支持能为防火墙不同端口的DHCP Server和计算机之间动态分配IP地址。 9、虚拟防火墙:在一台物理防火墙设备上提供多个逻辑上完全独立的虚拟防火墙,每个虚拟防火墙为一个特定的用户群提供安全服务。 10、应用代理:HTTP、FTP、SMTP等协议应用代理,大多数内容过滤通过应用代理实现。 11、流量控制:流量控制,流量优先级,带宽允许条件下的优先保障关键业务带宽。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 1 背景 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目前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 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应用遍布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需求,是知识经济的基本载体和支撑环境。性能评价是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研究与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支撑技术,是通信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学科。许多IEEE的权威会刊也都有专门的性能评价专栏,还有许多关于性能评价的国际学术年会。此外,性能评价也是国外计算机、通信、信息科学等专业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长期以来,虽然学习数学系开设的纯数学有利于夯实研 究生的基础理论,但要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建模分析的具体研究中应用随机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偏重理论体系完备性和严密性的纯数学略显抽象,不容易被深刻理解,进而阻碍学生在实际系统与抽象的理论方法之间建立自然联系。为此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于 2000 年开设“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课程,任课教师为林闯教授,笔者于 2012 年加入课程建设队伍,开始承担部分教学任务; 2014 年独立承担课程教学。十多年来,课程在林闯教授及其教学

团队的努力下,多次荣获清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 2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属于专业基础 理论课程,强调用工程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是基础理论课和学科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课程教学强调培养研究生对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模型方法和性能分析的直观理解,熟悉基本思路,通晓性能建模与分析的一般方法,熟练并尽可能创造性地应用随机过程、排队论、随机 Petri 网等方法开展计算机网络与系统性能评价的相关研究。课程着重培养研究生应用随机概念分析和评价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基本研究能力。此外,课程建设也致力于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理论深度,体现研究型教学的特色。 3课程建设 3.1用“领会方法精髓”的思想指导教学 课程内容按照系统性能评价的模型技术与方法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包括随机变量及期望的相关定理、马尔可夫过程和更新过程等随机过程以及随机稳定性分析等。第二部分是排队论,包括各种典型单节点排队模型以及乘积解 / 非乘积解排队网络。第三部分是随机 Petri 网与性能评价,主要内容有 Petri 网和各种随机 Petri 网及其在系统性能评价中的应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强调数学基础理论中的相关概念、定义和定理等在描述实际物理系统 如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时的映射关系,注意用简单的模型和示例讲述基础理论在描述和刻画实际系统时的本质。课程讲授过程中采用幻灯讲义,但对较难的数学推导和分析内容则采用板书方式,同时在讲解详细的分析推导过程之前增加了轮廓性的介绍,之后注意总结主要结论的本质,并结合实际系统阐述理论所揭示的物理意义,适当增加应用举例,力图将抽象的数学理论讲解得直观而易理解,启发同学思考和领会方法的精髓。如讲授离散时间马尔可夫链模型时,首先剖析单机双核 CPU共享内存系统的建模,然后扩展到多机多核计算机系统的建模,使同学们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理解并掌握应用离散时间马尔可夫链建立计算机系统分析模型的关键一一结合实际系统的工作过程,

中国联通IP数据网网络方案

中国联通IP数据网 工程文档

目录 1. 概述: (3) 2. UNINET网络相关技术 (3) 3. UNINET网络拓扑结构 (4) 4. 路由协议选择与路由政策 (8) 5. 路由备份及数据流量分担。 (14) 6. 网络瓶颈,优化措施和故障诊断 (15) 7. 全网IP地址规划 (16) 附件一: 全网路由器所在的IP OSPF AREA (17)

1.概述: 中国联通IP网(以下简称UniNET)是国际IP互联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内大型的国家级商用Internet服务网络。联通IP网将覆盖全国129个城市,并提供基本IP接入服务及各项增值服务。 联通IP网的建设与其采用ATM技术组建的数据网是密切相关的。联通数据网将覆盖129个城市,并将VoIP业务延伸到全国138个城市,成为中国联通VoIP 网络的载体。UniNET采用ATM技术与开放灵活的IP技术相结合,采用Lucent IP Navigator技术,将网络传输效率及服务质量保证和路由灵活性等特点充分体现,将为联通用户提供IP基本服务和各种基于IP网络的增值服务。 考虑到UniNET在国内和国际Internet中的重要地位,有必要对UniNET的全网组织及路由政策进行认真地规划,从而保证中国联通IP网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向用户提供新型的,有业务质量等级划分与保证的各种IP及电信融合服务。 以下分六个部分对UniNET路由政策及规划提出建议: (1)网络相关技术 (2)UniNET网络拓扑结构 (3)路由协议选择与路由策略 (4)路由备份及数据流量分担 (5)网络瓶颈、优化措施及故障诊断 (6)全网IP地址规划 2.UniNET网络相关技术 中国联通数据网采用Lucent公司的ATM 交换产品组建核心ATM网络,Lucent ATM交换产品是比较成熟的网络设备,其关键特点是采用IP Navigator 技术将基于连接的ATM和帧中继技术与基于无连接的IP技术相结合,进而实现具有端到端服务质量保证和可扩展性的IP接入。同时,中国联通数据网中采用CISCO公司的路由器承担UniNET和其他IP网络之间路由的任务。在UniNET网

三大运营商的组织架构

中国移动: 高效的母子公司结构 由于此前的重组没有带来实质性影响,中国移动的组织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和 其他两家运营商不同,中国移动建立了母子公司的组织结构——所有子公司均 为独立法人。我们认为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 ●总部扮演决策者的角色,而非执行推动者 ●所有子公司均有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执行的灵活性 ●子公司约40%的税款缴至地税局,60%缴至国税局,这有助于中国移动与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 关系 图1: 中国移动总部精简的结构(17个部门) 中国电信: 平衡的前后端型结构 中国电信2005年将组织结构转变成独立的前端和后端结构;前端部门包括政企客户、家庭客户以及个人客户部门。后端部门包括其他支持和行政单位。根据与业内人士的沟通,我们理解中国电信仍维持“集体决策”的机制,这意味着,任何重要决定在执行前必须得到所有相关部门的同意。我们相信这样的机制确保了决策的适用性,并能得到更好贯彻,虽然代价是效率降低。 图2: 中国电信总部平衡的前后端型结构(22个部门) 中国联通: 部门数量更多,协同效应更少 在与中国网通合并后,中国联通总部拥有28个部门,18个直属单位以及2家独立公司。而相比之下,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仅分别有22个和17个部门。图3中的灰体字部门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所没有的部门。据我们估算,中国联通总部层面现有近100个部门主管(包括副主管),而中国移动还不到50个。我们认为,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联通的部门数量更多,而且各个部门的主管数量也更多。我们相信这样的结构是旨在平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各自的利益,但这将导致效率低下,原因如下:1)相似部门的职能重叠;2)当一项决策涉及多个部门时,缺乏明确的责任归属;3)内部矛盾和协调的成本。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预计中国联通将需要2-3年的时间来理顺其工作流程。 从组织架构看三大电信运营商 一、中国联通 1)集团33个职能部门,另五个职能部门二级部门; 2)12个三产公司; 3)一个移动网络公司; 4)31个省分公司。 二、中国电信 1)集团22个职能部门; 2)31个省级子分公司; 3)另有中电信欧洲公司、澳门公司、股份公司、通信服公司、信元公司、中英海底光缆公司等; 4)其他参股公司、三产公司、物业公司等。 三、中国移动 1)集团19个职能部门,二级部门四个;

网络性能评估工具Iperf详解

网络性能评估工具Iperf详解 一、网络性能评估工具Iperf 网络性能评估主要是监测网络带宽的使用率,将网络带宽利用最大化是保证网络性能的基础,但是由于网络设计不合理、网络存在安全漏洞等原因,都会导致网络带宽利用率不高。要找到网络带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就需要对网络传输进行监控,此时就需要用到一些网络性能评估工具,而Iperf就是这样一款网络带宽测试工具,本节将详细介绍一下Iperf 的使用。 1、Iperf能做什么 Iperf是一款基于TCP/IP和UDP/IP的网络性能测试工具,它可以用来测量网络带宽和网络质量,还可以提供网络延迟抖动、数据包丢失率、最大传输单元等统计信息。网络管理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了解并判断网络性能问题,从而定位网络瓶颈,解决网络故障。 下面介绍Iperf的主要功能。 (1)TCP方面 q 测试网络带宽。 q 支持多线程,在客户端与服务端支持多重连接。 q 报告MSS/MTU值的大小。 q 支持TCP窗口值自定义并可通过套接字缓冲。 (2)UDP方面 q 可以设置指定带宽的UDP数据流 q 可以测试网络抖动值、丢包数 q 支持多播测试

q 支持多线程,在客户端与服务端支持多重连接。 二、Iperf的安装与使用 iperf可以运行在任何IP网络上,包括本地以太网、接入因特网、Wi-Fi网络等。在工作模式上,iperf运行于服务器、客户端模式下,其服务器端主要用于监听到达的测试请求,而客户端主要用于发起连接会话,因此要使用iperf,需要两台服务器,一台运行在服务器模式下,另一台运行在客户端模式下。 1.安装iperf iperf支持Win32、Linux、FreeBSD、MacOS X、OpenBSD和Solaris等多种操作系统平台。读者可以从iperf官方主页http://iperf.fr/ 下载各种版本,目前最新的版本是iperf3.0,这里下载的软件包为iperf-3.0.tar.gz,安装过程如下: [root@ networkserver ~]# tar zxvf iperf-3.0.tar.gz [root@ networkserver ~]# cd iperf [root@ networkserver iperf]# make [root@ networkserver iperf]# make install 这样,iperf就安装完成了。 2.iperf参数介绍 在完成iperf安装后,执行“iperf3 –h”即可显示iperf的详细用法。iperf的命令行选项共分为三类,分别是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公用选项、服务器端专用选项和客户端专用选项,下面对常用的选项进行介绍。 服务器端专用选项的含义如表1所示。 表1 服务器端专用选项的含义

电脑系统性能分析与评价

浅谈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的认识和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计算机也得到快速发展,计算机性能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计算机性能评价不仅是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研究与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支撑技术,也是当今通信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因此,进行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成为当务之急。 计算机性能评价是指对系统的动态行为进行研究和优化,包括对实际系统的行为进行分析、测量和模拟按照一定的性能要求对方案进行选择,对现有系统的性能缺陷和瓶颈进行改进,对未来系统的性能进行预测,以及在保证一定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设计。性能评价技

术研究使性能成为数量化的、能进行度量和评比的客观指标,以及从系统本身或从系统模型获取有关性能信息的方法。性能评价通常是与成本分析综合进行的,借以获得各种系统性能和性能价格比的定量值,从而指导新型计算机系统(如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改进,以及指导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改进,包括选择计算机类型、型号和确定系统配置等。 1 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指标 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有两类:可用性、工作能力。 可用性:它指计算机能够持续工作时间,一般用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可恢复性来表示。 工作能力:它指计算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所具有的能力。它们是系统性能评价的主要研究对象。常用的工作能力指标由:吞吐量、延迟和资源利用率。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的处理能力,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数。对于不同目标可能含义不同。例如,在评价一个数据库系统时,所指的吞吐量可以是单位时间内交易完成的个数;在评价一个网络系统是,吞吐量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字节数等。 延迟:完成一个指定任务所花费的时间。例如,在评价一个数据库系统时,可以考察它完成一个查询,或完成一个数据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在评价一个网络系统时,可以考察发送一个网络包所需要的时间等。 资源利用率:指完成一个任务所需要花费的系统资源。例如完成一个数据处理、所占用处理器的时间、占用内存的大小或占用网络带宽的大小等。 吞吐量越高、延迟越少、资源利用率越低则表示系统的性能越好。 2 计算机性能的主要评测手段 计算机性能的主要评测手段主要包括测量、模拟、分析方法。 测量方法:测量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性能评价手段。测试设备向被测设备输入一组测试信息并收集被测设备的原始输出,然后进行选择、处理、记录、分析和综合,并且解释其结果。上述这些功能一般是由被测的计算机系统和测量工具共同完成的,其中测量工具完成测量和选择功能。测量工具分硬件工具和软件工具两类。硬件测量工具附加到被测计算机系统内部去测量系统中出现的比较微观的事件(如信号、状态)。典型的硬件检测器有定时器、序列检测器、比较器等。例如,可用定时器测量某项活动的持续时间;用计数器记录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用序列检测器检测系统中是否出现某一序列(事件)等。数据的采集、状态的监视、寄存器内容的变化的检测,也可以通过执行某些检测程序来实现。这类检测程序即软件测量工具。例如,可按程序名或作业类收集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使用量、输入卡片数、打印纸页数、处理机使用时间等基本数据;或者从经济的角度收集管理者需要的信息;或者收集诸如传送某个文件的若干个记录的传送时间等特殊信息;或者针对某个程序或特定的设备收集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一些统计量,以及发现需要优化的应用程序段等。硬件监测工具的监测精度和分辨率高,对系统干扰少;软件监测工具则灵活性和兼容性好,适用范围广。测量方法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其他方法也要依赖于测量的量,但是它比较浪费时间,只适合于已经存在并运行的系统。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可为计算机系统建立一种用数学方程式表示的模型,进而在给定输入条件下通过计算获得目标系统的性能特性。该方法一般应用于系统的设计阶段,这时候因

网络性能评价

河南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网络性能评价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作业题目:网络性能评价浅议姓名:康震 学号:311209040218 专业班级:网络1202 2015年5月15日

摘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性能评测是网络规划和网络管理的核心内容。基于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和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的功能分析,从复杂性和成本的角度来说,计算机网络性能评测的方法分为四种,即经验法则、分析方法、测量方法以及仿真方法。同时,着眼于评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性能指标,对可度量的性能指标与不可度量的性能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分析了影响计算机网络性能的因素。最后,基于SNMP协议对可度量的性能指标的获取进行了实现。 引言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信息集合系统,它是由众多的计算机和各种通信设备组成,并按一定的网络通信体系结构设计,是在网络软、硬件协同工作基础上构成的一种复杂有序的系统,许多大型网络应用系统还具有大系统的特征。 在评价网络系统性能之前,需要对网络的性能进行分析与评测,这个步骤也是对网络进行规划不可缺少的一步。要评估、鉴定和验收一个现有的网络,首先必须对该网络的性能进行分析与评测;而要建立一个新的网络,建设该网络的方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怎样分析和评价网络的性能随着网络的规模和应用复杂性的日益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性能评测、量化网络质量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 1.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系统、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等组成的系统。从逻辑功能上来看,一个网络可以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个部分,通信子网指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负责信息的传输、转接、加工和变换。资源子网由计算机系统、终端、终端控制器、连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提供资源共享和网络服务功能。

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

1.8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网络公司网络建设部 2014年01月

目录 一.总体原则 (1) 二.部署区域选择 (1) 1.室外宏基站部署区域选择 (1) 1.1 LTE FDD (1) 1.2 TD LTE (2) 2.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区域选择 (2) 三.室外覆盖规划原则 (3) 1.规划指标要求 (3) 2.站址选择 (3) 3.天馈线建设原则 (4) 3.1总体原则 (4) 3.2具备新装天线安装位置的站点 (5) 3.3不具备新装天线安装位置的站点 (5) 3.4天线指标要求 (6) 3.5天线安装要求 (7) 四.室内覆盖规划原则 (8) 1.总体原则 (8) 2.单/双通道方案建设原则 (9) 2.1 单/双通道方案选取原则 (9) 2.2 单/双通道方案建设原则 (9) 2.3 双通道方案天线选取原则 (10) 3.规划指标要求 (11) 4.信源选取原则 (11) 5.器件选取原则 (12) 五.站型配置 (13)

1.基站类型 (13) 2.载频配置 (13) 3.功放配置 (13) 4.接口配置 (13) 5.传输配置 (14) 六.功能配置 (15) 附件1: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 (16)

一. 总体原则 (1)LTE网络定位为提供高速数据接入服务,以满足用户高速数据业务需求和提高使用体验为目的进行部署;3G网络定位为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主力承载 网络,应继续完善覆盖和容量;利用3G、4G网络的融合竞争优势,共同为 用户提供良好、无缝的业务体验。 (2)LTE网络部署应综合考虑竞争和网络长期发展需求,兼顾网络投资效益,优先选择网络竞争力、投资效益双提升的区域。 (3)TD LTE网络侧重解决局部区域无线宽带接入,承载战略品牌区高速数据,兼顾市场竞争、效益和口碑宣传;在做好TD LTE网络建设的同时,应做好 LTE FDD网络引入的准备工作,TD LTE和LTE FDD网络应共用核心网并充 分共用传输、配套等资源,向融合4G网络演进。 (4)初期LTE只承载数据业务,语音和短信业务优先回落到3G网络。 (5)LTE无线网络的结构、布局和配置应根据指标要求进行统筹规划,原则上LTE 网络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如现网条件不符合LTE规划原则,应优 先考虑优化改造后再利用;如不能优化改造,可考虑新建。 (6)LTE网络建设应坚持多运营商资源共建共享和节能减排原则。 二. 部署区域选择 1. 室外宏基站部署区域选择 1.1 LTE FDD 初期LTE FDD部署于201个地市。 LTE FDD室外部署区域应以3G网络数据业务量、区域重要性为判断依据,以城区的面覆盖和部分重要区域的点覆盖为主。 (1)面覆盖区域的选择 LTE建网初期,面覆盖区域只考虑在市区范围内进行站点选取。重点选择3G高话务流量站点(连续七天“单扇区忙时平均综合下行吞吐率(含数据和语音等效)”≥1.8Mbps 的站点)和品牌影响力特别大的站点作为LTE部署重点,同时以这些基站为基础考虑一定的连续性,组成成片的LTE连续面覆盖区域(对于单个城市存在多个热点区域,且区域间的距离较远,相关热点区域可独立连片,不需进行区域间连片),区域中出于连续性考虑的LTE站点比例原则上应不超过总数的25%。

移动TD网络性能评估报告

司 中山移动网络性能评估报告 2011年7月 深圳市网信联动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高新区科技中二路软件园二期13栋702室邮编:518057 电话:(0755)26993388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dd15576550.html, 传真:(0755)26993118 邮箱:Support@https://www.wendangku.net/doc/dd15576550.html,

司 本文档内容若有变动,恕不另行通知。未得到深圳市网信联动技术有限公司明确的许可,不得为任何目的、以任何形式或手段复制或传播本文档或本文档的任何部分。 ?2004-2010深圳市网信联动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深圳市网信联动技术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本文档涉及到的深圳市网信联动技术有限公司的专利(或正在申请的专利),除非得到深圳市网信联动技术有限公司的明确书面许可,否则,本文档将不授予使用这些专利(或正在申请的专利)、商标、版权或其它知识产权的任何许可权。 Notice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document is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 No part of this document may in any form of by any means (electronic, mechanical, microcopying, photocopying, recording or otherwise) be reproduced, stored in a retrieval system or transmitted for any purpose without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Shenzhen Onetouch Technology Co., Ltd. Copyright 2004--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by Shenzhen Onetouch Technology Co., Ltd. Property Right All Knowledge Property Right (including all being applied), trademark etc., in the possession of Shenzhen Onetouch Technology Co., Ltd., involved in this manual may not be granted to be used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the written consent of Shenzhen Onetouch Technology Co., Ltd.

中国联通简介

公司简介 主要业务经营范围包括:GSM移动通信业务、WCDMA移动通信业务、国内国际长途电话业务(接入号193)、批准范围的本地电话业务、数据通信业务、互联网业务(接入号16500)、IP电话业务(接入号17910/17911)、卫星通信业务、电信增值业务、以及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其他电信业务。 中国联通新总部大楼 服务网号为130、131、132、155、156、185、186(2008年133和153段业务被电信接管)。2000年6月21日、22日分别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运营,并于一年之内成为香港恒生指数股。它标志着中国联通全面与国际接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新机制下建立的300多个分公司和11个子公司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为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8年5月23日,中国联通分拆双网,其中CDMA网络并入中国电信,从2008年10月01 日正式开始分拆,133和153号段正式并入中国电信,联通停止CDMA业务,保留GSM 网络与中国网通组成新的联通集团。2008年10月1日,CDMA网络正式移交中国电信运营。2008年10月15日,中国联通、中国网通集团公司正式合并。2009年1月7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重组合并,新公司名称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对其履行出资人职责。 口号诠释 “让一切自由连通”体现了中国联通可以满足人们渴望与外界自由沟通的愿望,帮助人们随时随地,以多种方式进行联络和获取信息的功能需求。 “让一切自由连通”体现了中国联通将致力于通过现代通信与信息服务,满足人们“随心如意,心想事成,事事顺利”和渴望“社交与归属,受人尊重”的情感需要,通过满足人们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体现公司的品牌价值。 “一切”体现了“广泛”,“自由”体现了“顺畅”,“连通”体现了“和谐”。“让一切自由连通”充分体现了中国联通将以现代化的通信与信息服务报效社会,团结社会各方力量,按照“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致力于人类和谐的社会责任感和追求。 标志诠释

华为组织架构

组织结构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分为6大体系,分别是销售与服务,产品与解决方案,财经,市场策略,运作与交付,人力资源。其中销售与服务体系下在全球设有7大片区,分别是中国区(国内市场部,下设中国国内27个代表处),亚太片区,拉美片区,欧美片区,南部非洲片区,独联体片区和中东北非片区,各片区下还设有代表处驻扎在各国家,在代表处工作的员工同时受所在代表处及所属体系部门双重领导。华为公司还拥有一些子公司,包括海思半导体有限公 司,终端公司,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华为软件技术公司,安捷信电气有限公司,深 圳慧通商务有限公司,华为大学,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等。 华为公司的组织架构由上至下分别是董事会(BOD)-经营管理团队(EMT)-产品投资评审委员 会(IRB)-六大体系的办公会议 组织变革 从产品线变革开始,以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及战略与客户常务委员会作为实现市 场驱动的龙头组织,强化 Marketing体系对客户需求理解、战略方向把握和业务规 划的决策支撑能力。同时,华为通过投资评审委员会(IRB)、营销管理团队、产品 体系管理团队、运作与交付管理团队及其支持性团队的有效运作,确保以客户需求 驱动华为整体的战略及其实施。 华为在全球设立了包括印度、美国、瑞典、欧洲(德意法等)、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成都、西安、杭州等多个研究所,89000名员工中的48%从事研发工作,截止2006年年底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9000件,已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 2006年5月8日,华为启用新的企业识别系统CIS 2006年9月,华为与3Com合资设立的网络通讯设备品牌“华为3Com”(Huawei-3Com)改名为“H3C”。 2007年,华为与赛门铁克合资成立存储与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下面简称:华为)于近日与朗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下面简称:朗新)签署合资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名称为北京华为朗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面简称:合资公司),总部所在地北京,由朗新董事长徐长军任合资公司的董事长。合资公司立足原朗新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市场的现有产品和应用经验,结合华为的销售与服

可靠性及系统性能评价

两个部件的可靠度R 均为0.8,由着两个部件串联构成的系统可 靠度为:0.64;由这两个部件并联构成的系统的可靠度为:0.96。 串联系统: 设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可靠性分别用R1,R2,R3、、、、、,Rn 表 示,则系统的可靠度R=R1*R2*R3*、、、、、*Rn 。 如果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失效率分别用R1,R2,R3、、、、 Rn 表示,则系统的失效率为R=R1+R2+、、、、+Rn 。 并联系统: 系统的可靠性R=1-(1-R1)*(1-R2)*、、、、、*(1-Rn )。 系统的失效率R=∑=n j j R 1111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与失效率的关系为:MTBF=1/R 。 内存按字节编址,地址从90000(H )到CFFFF (H ),可以通过 内存容量的计算公式:内存容量=终止地址-起始地址+1, 内存容量=CFFFF (H )-90000(H )+1=40000(H )=256KB 。 基于Windows 、Linux 和UNIX 等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称为开放系 统。开放系统的数据存储方式分为内置存储和外挂存储两种,而外挂 存储又根据连接方式分为直连式存储和网络话存储,目前应用的网络

化存储方式有两种,即网络接入存储和存储区域网络。 开始系统的直连式存储(DAS) 网络接入存储(NAS)是将存储设备连接到现有的网络上,来提供数据存储和文件访问服务的设备。DAS服务器是在专用主机上安装简化了的瘦操作系统文件服务器。 存储区域网络(SAN)是一种连接存储设备和存储管理子系统的专用网络。 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 RAID分为0~7这8个不同的冗余级别,其中RAID0级无冗余校验功能;RAID1采用磁盘镜像功能,磁盘容量的利用率是50%;RAID3利用一台奇偶校验盘来完成容错功能。所以如果利用4个盘组成RAIDS阵列,可以用3个盘用于有效数据,磁盘容量的利用率为75%。RAID0的磁盘容量利用率是最高的。 P239 项目段式管理页式管理段页式管理划分方式 虚地址 虚实转换 主要优点简化了任意增长和收缩的 数据段管理,利于进程间共消除了页外碎片结合了段与页的有点 便于控制存取访问

中国联通项目成功案例

中国联通项目成功案例 应用背景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国联通)的成立在我国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引入竞争,对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联通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300多个分公司和子公司。2000年6月,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成为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除日本外亚洲规模最大的一次股票初次发行。中国联通坚持“两新、两高、一综合”(建立新机制、建设新网络、采用高技术、实现高增长、发展综合业务)的发展战略,以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国际国内长途通信为重点业务,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益,迅速增强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把中国联通建设成为一个国际一流的电信企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做出贡献。

uC(0ZtM-n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联通从总部到省市分公司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应用系统,积累了大量业务生产支撑、市场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的数据。这些数据有量大、分散、存储格式相异等特点,造成数据上报不及时、缺乏统一管理,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利用。如何综合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为各部门提供完整、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是目前当务之急。 ` G7v|a 1.1 需求背景 中国联通业务统计分析系统的委托单位为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项目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基于省市分公司的移动通信业务、国际国内长途通信数据、结算中心的结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集团总部的计划部、财务部、上市办建立统一业务信息统计分析平台。通过不同的分析角度为联通公司各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用户发展、业务发展、收益情况、结算情况、市场竞争能力情况、营销管理情况、服务质量情况等信息。这与通过电话联系或其他人工

中国联通WCDMA900MHz网络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WCDMA 900MHz网络 建设指导意见 1 总体原则 (1)WCDMA 900MHz(以下简称U900)初期主要定位于农村和乡镇地区的广覆盖,主要支持语音和HSPA数据业务;WCDMA2100MHz(以下简称U2100)在农村和乡镇地区的定位为配合U900解决容量需求,不要求U2100在农村和乡镇进行全覆盖;(2)U900初期优先在中、西部省份的广覆盖需求强烈且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区域进行部署; (3)U900部署应尽量避免或减小对G900网络的影响; (4)在U900目标部署区域,应积极推进G900网络话务向U900或GSM1800 MHz(以下简称G1800)网络迁移以降低G900网络负荷; (5)U900基站载波带宽应选择3.8MHz,中心载频为基站下行957MHz/上行912MHz;(6)U900覆盖区域内的U900基站应尽量与G900 基站1:1共站部署; (7)工程实施中应高度重视G900和U900两网的协调优化,尤其关注G900与U900网络间的同频干扰优化及邻频干扰优化。 (8)初期U900网络部署暂不考虑支持HSPA+。 2 U900部署区域选择原则 2.1 总体部署原则 (1)U900部署区域选择应综合考虑广覆盖定位、一定的投资收益以及部署代价等因素; (2)由于U900部署会挤占现有G900的可用频谱资源,考虑到尽量避免或者减小影响G900网络的服务质量,U900的部署区域(包括与G900的缓冲区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之一:

a)区域内所有G900小区的话务量均低于4.4Erl; b)区域内有少量G900小区话务量高于4.4Erl,通过细致的频率规划(如保留少量2载波小区)或通过新增现有G1800基站的少量载波(优先采用拆闲补忙的方式)可满足该区域G900的话务需求; c)区域内有部分G900小区话务量高于4.4Erl,通过细致的频率规划以及新增现有G1800基站的少量载波后仍需新建少量G1800基站,若新建的G1800基站总量低于区域内(U900覆盖区+缓冲区)G900基站总量的10%,且后期经济效益预计较高(需市场部门确认),可考虑通过新建少量G1800基站以满足部分G900小区的高话务需求。 2.2 分场景U900部署原则 U900初期部署场景原则上主要定位于广覆盖需求强烈且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乡镇以下区域。其中一些重点的点、线、面场景的部署原则如下: (1)积极采用U900完善有较明显业务需求但尚未形成U2100连续覆盖的交通干线的连续覆盖,对于尚未部署G900的区域建议直接部署GU900双模基站,实际部署中还应同时兼顾干线两旁的乡镇及行政村覆盖; (2)相对独立的区域:积极考虑采用U900覆盖有较明显业务需求,但尚未实现U2100覆盖的相对独立/封闭的区域(如绿洲,海域,山区小城、孤立小镇等); (3)县城城区:对于G900站点规模小、话务量低,具备引入U900所需的G900减频条件且县城周围区域也满足U900部署条件的小型县城,可以考虑在县城城区也引入U900,以完成U900的大片连续覆盖同时减少G900与U900缓冲区的范围。 3 U900网络规划和设置原则 3.1 G900减容降配及AMR半速率配置原则 U900覆盖区和缓冲区内,G900最多剩余10个可用频点资源,仅支持进行S1/1/1连片组网频率规划,对于该区域内G900话务量过高的站点,需要对原G900网络开展减容降配以及考虑开通AMR半速率,原则如下: 1)原G900网络配置大于S1的扇区,原则上全部减容到1个载频;在频率规划允许 的条件下,个别地区可以保留少量2载频的扇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