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王铎书李贺诗《高平县东私路》等四首(共宴红楼最深处)

王铎书李贺诗《高平县东私路》等四首(共宴红楼最深处)

王铎书李贺诗《高平县东私路》等四首(共宴红楼最深处)
王铎书李贺诗《高平县东私路》等四首(共宴红楼最深处)

王铎书李贺诗《高平县东私路》等四首(共宴红楼最深处)

王铎书李贺诗四首释文:听颖师琴歌

别浦云归桂花渚, 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 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 渡海蛾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 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 梵宫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轸长八尺, 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 药囊暂别龙须席。请歌直请卿相歌, 奉礼官卑复何益。

昆仑使者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

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

神仙曲

碧峰海面藏灵书,上帝拣作神仙居。清明笑语闻空虚,斗乘巨浪骑鲸鱼。

春罗书字邀王母,共宴红楼最深处。鹤羽冲风过海迟,不如却使青龙去。

犹疑王母不相许,垂雾妖鬟更传语。

高平县东私路

侵侵槲叶香,木花滞寒雨。今夕山上秋,永谢无人处。

石溪远荒涩,棠实悬辛苦。古者定幽寻,呼君作私路。

丁亥六月王铎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拼音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拼音 书湖阴先生壁 作者: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máo yán cháng sǎo jìng wútái,huāmùchéng qíshǒu zìzāi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yīshuǐhùtián jiāng lǜrào ,liǎng shān pái tàsòng qīng lái 注释 ①书:书写,题诗。 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④无苔:没有青苔。 ⑤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⑦将:携带。绿:指水色。 ⑧排闼(tà):开门。闼:小门。《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羣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李靖]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左良玉]走匿牀下。世威排闼呼曰:‘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 徐迟《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⑨送青来:送来绿色。 这是作者题写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是作者的朋友。 译文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王铎行书《赠张抱一行书诗卷》

王铎行书《赠张抱一行书诗卷》 王铎--行书《赠张抱一行书诗卷》 内容摘要:王铎书法欣赏《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草书图片26张王铎《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自署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绫本。草书。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自作诗七律五首·凡七十五行,共3636字。横469厘米,纵26厘米。明崇祯十五年,王铎流寓怀州,受到张公祖的款待,并有诗作赠他,一是《赠张抱一行书... 王铎行书欣赏《赠张抱一行书诗卷》书法作品图片25张 明崇祯十五年,王铎流寓怀州,受到张公祖的款待,并有诗作赠他,一是《赠张抱一行书诗卷》,一是《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款署“崇祯十五年三月夜”,可知与“壬午春莫书於怀州公署”的行书五律长卷乃同时所书。张抱一,名培,浙江平湖人,擅写山水,兼通医道。卷中以“公祖”称之,此人应是怀州的地方官。本卷的书写时间既与上述两幅巨制相吻合,落款内容又与当时王铎与张公祖频繁往来的经历一致,可被视为此卷确系王铎真迹的佐证。

释文:壬午春莫书于怀州公署抱一张公祖招饮舟中,偕又白给谏、念冲太守、云岫给谏此夕联轻舫,相从秩秩音。不期湖海意,转入素虚心。近岫清光正,孤城返照深。悠然仍未尽,掩褐(禾木旁)复何寻。其二浦云能自暇,逾与道情亲。况坐声光里,高闲似古人。一壶催叠鼓,诸屿绕闲身。谁谓烟尘外,芳洲水不春。其三邃深更得静,萧瑟答幽声。众派朱灯泛,一痕白鸟鸣。烟花身未老,丘壑道弥荣。百感中原事,魂魂向夜声。其四冲虚风在御,人影近渔扉。顿悟烟奚泊,斯知梦所依。湖江春自阔,戎马事多违,欲去频延佇,钟声出隐微。上沐涧寺后峪柬臾声诸君子忘此群生动,禽言亦觉纷。屡窥深谷色,高卧太濛云。百药吹香路,一身生月纹。其中殊领略,鱼罟也氤氲。抱一张老公祖教之孟津王铎

论李贺诗歌的主体心理

论李贺诗歌的主体心理 摘要:李贺是元和诗坛的天才诗人,是韩孟诗派的大将。他的诗想象奇绝,色彩冷艳,字词险怪,总体诗风凄艳诡激。表面上,这是李贺诗歌的艺术魅力,与诗人呕心沥血的苦吟有关。深层上,这直接源于李贺独特的主体心灵,即李贺对现实的深刻体验。李贺诗歌中蕴含的心理是独特而又极其朴素的。 关键词:现实主义;李贺;思深情浓;困境;伤感;显与隐;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唐朝的诗歌随着时代的变换,由李白的天真烂漫转向杜甫的雄浑圆熟,再发展为白居易的朴实无华。到了唐文化衰落阶段( 847 —— 907 ),诗歌成为人们抨击现实的工具,已经没有多少想象成分了。唐王朝由外向转为内敛,唐代诗人的心境是越来越苍老了,诗也由感性转向理性,由歌唱变为讲话。同样,李贺的诗也有极多的现实主义成分。与白居易不同的是,他更关注内心世界,通过内部世界反映外部世界。思深情浓是李贺诗歌的动人之处,文思奇绝是其独到之处,故他的诗还可算是歌唱,当然唱的是哀歌,心境无疑是凄楚的,大不同于先前的沉郁和后来的愤怒。 一、源于内外困境的伤感 李商隐的《李长吉小传》写道“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这样的描写似乎很符合我们习惯的诗鬼形象,但我觉得“诗鬼”这个称号事实上更偏向于对诗歌艺术特色的评价,与诗人的形象并无多大关系。李贺寓心声于诗歌,就其情感来说,他是一位普通的诗人,而不是诗鬼。李贺诗中所谓的生命意识,实质上是一种源于困境而又比普通人强烈的伤感。 (一)天柱断裂,大厦倾斜时的忧患 唐朝是最自信和最好学的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唐文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活力的文化,但安史之乱后,天柱断裂,不仅唐乃至整个中国都从此走向衰落。鲁迅在 1934

米芾行书解析_图文

一、米芾及其《蜀素帖》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世居太原,继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曾任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才华横溢而狂放不羁,故又称“米颠”。《宣和书谱》说他:“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工夫,可谓已登堂人室。其真、草、隶、篆、行兼擅,而尤以行草书见长。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意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书法作品,无论诗帖,还是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奇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有如利剑斫阵,振迅天真,出人意表。米芾借古开今,将中国书法推向了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后世几乎把他与二王同誉。米芾之书,对今人理解二王可谓是—本上好的教科书。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代表作有《虹县诗》、《多景楼诗帖》、《研山铭》、《苕溪诗帖》和《蜀素帖》,其中《蜀素帖》的影响最大。 蜀素是北宋时蜀地生产的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此卷为邵氏家藏二十余年之物,只在卷尾写了几句,欲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诗;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这种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一直到北宋元祜三年(公元1088年),38岁的米芾才在上面题了自作五、七言诗八首,这就是《蜀素帖》(右图为作品局部)。此帖纵29.6厘米,横284.2厘米,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身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此帖清代落人高士奇、王鸿绪、傅叵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它与同期的《苕溪诗帖》均代表了米芾行书的最高成就。 二、《蜀素帖》的笔画特点 米芾自称学褚最久,因而深受褚书的影响。《蜀素帖》笔画总体趋于丰厚,因是书于绢素之上,故多渴笔,略显刚健,用笔侧锋、中锋掺杂,起笔落笔变化多端,有“云烟卷舒飞扬之态”。此帖笔法多变,纵横挥洒,洞达跳荡,方圆兼备,刚柔相济。其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 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拼音

书(shū),湖(hú),阴(yīn),先(xiān),生(shēng),壁(bì) 。 宋(sòng) ,王安石(wáng,ān,shí) 茅檐长扫净无苔(máo,yán,cháng,sǎo,jìng,wú,tái), 花木成畦手自栽(huā,mù,chéng,qí,shǒu,zì,zāi)。 一水护田将绿绕(yī,shuǐ,hù,tián,jiāng,lǜ,rào), 两山排闼送青来(liǎng,shān,pái,tà,sòng,qīng,lái)。 注释 ①书:书写,题诗。 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④无苔:没有青苔。 ⑤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⑦将:携带。绿:指水色。 ⑧排闼(tà):开门。闼:小门。《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羣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李靖]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左良玉]走匿牀下。世威排闼呼曰:‘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 徐迟《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⑨送青来:送来绿色。 这是作者题写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是作者的朋友。 译文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书法作品释文

书法作品释文及其赏析 一、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原词〗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鉴赏】 上片起句“久有凌云志”,劈空而下,声势不凡。“凌云”既是形容山势之高,也昭示了词人志向的远大,这“凌云志”,就是当年初上井冈山,开创革命根据地之“志”,也是今天重上井冈山,开拓新征程之志。一个“久”字,连接今昔,指向未来,同时还突出了诗人的心理蓄势和期望价值。“重上”二字,显然是以井冈山的过去和现在作为审美背景的,看到井冈山的今天,不由想起它的昨天。“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前句深挚地表达了对井冈山和老区人民的情意,“千里”写行程之远,“故地”写梦魂所系,“寻”写感情之殷。后句点出解放后的井冈山,变得如此壮美。这里的“变”字,连接了过去,突出了现在,回应了“久有”和“重上”。在描述“新颜”时,词人摄取了几个典型的镜头:莺歌燕舞、潺潺流水、高入云端的公路。这里,视觉映象和听觉映象融为一体。“高路

入云端”,既赞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也补充井冈山之高峻。从艺术上看,又形成了国画山水的意境。很明显,这些景物着上了词人浓重的情感色彩。此时,词人的情绪格外轻松愉快,一方面是故地重游,另一方面也因为那几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故词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进一步体现了词人的豪壮情怀。黄洋界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最为险要。词人登上黄洋界,想起当年黄洋界保卫战,对未来信心更足。据当时随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同志回忆:“他老人家不顾乘车的疲劳,风尘仆仆,登上黄洋界。黄洋界上阳光明媚,显得格外壮丽。毛主席他老人家站在最高处,极目远眺,久久不离。”这段回忆可印证词中所表现的毛泽东的心境:当年血与火的战斗难关都闯过来了,狭窄和将来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超越呢?“不须看”表现了对困难的蔑视,也表现了对前途的自信与乐观。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过片,词人由过去的战斗生涯,,自然地想到了眼前的世界形势。连续三个三字句,奏出了充满阳刚之气的时代强音,揭示了革命可以改变一切的客观真理。接下去的“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两句,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与感情的内涵。词人两次上井冈山,时间跨度达三十八年之久,这三十八年,从个人以及中国革命的历史看,该是多么的漫长啊,其

中国当代优秀狂草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当代优秀狂草书法作品欣赏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当代优秀狂草书法作品欣赏》的内容,具体内容: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些优秀的狂草书法作品,走进狂草那不羁的书法世界中,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中国当代优秀狂草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中国当代优秀狂草书法作品图片1... 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些优秀的狂草书法作品,走进狂草那不羁的书法世界中,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中国当代优秀狂草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当代优秀狂草书法作品图片1 中国当代优秀狂草书法作品图片2 中国当代优秀狂草书法作品图片3 中国当代优秀狂草书法作品图片4 草书的表现主义 张旭字伯高,唐开元天宝年间(713-756)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今吾长史,故世人又称张长史。张旭平生嗜酒,性情放达不羁,往往酒醉后一边呼叫一边狂走,乘兴而挥毫。画史上记载,他曾经用头发濡墨书写大字,当时人们叫他"张颠"。 张旭的狂草左驰右鹜,千变万化,极诡异变幻之能事。韩玉涛先生认为可将其归纳为三个特点。其一为"狂",写起来一气呵成,始终一贯,保持一种气势,满眼是"意","无惜是非"。其二为"奇怪"、"变态"。如"游云千万朵",变幻莫测,下笔结体,都不易捉摸。第三个特点是"可畏"。"可畏"不是"可悦"、"可媚",摈弃妍美、纤弱的病态,而产生一种岩石压顶

之感,"观者对字,若逼利剑之锋芒,感到肃然巍然"。张旭的草书虽狂虽草,但不失法度,一点一画,皆有规矩,因为他的楷书亦有相当高的成就。张旭传世的作品不多,可见到的有《肚痛贴》、《古诗四帖》等。 另一位狂草大书家怀素。字藏真,俗姓钱,潭州(今湖南长沙)人,幼年便出家当了和尚。他比张旭晚二十多年,曾受张旭和颜真卿的影响,幼年学书,十分刻苦。"笔冢墨池"的成语典故就是由他所得。他的书法热情奔放、豪迈恣肆,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当时的诗人李白、钱起等都有赞美他书法的诗篇。韩*F在一首诗中写道:"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把他的字与张旭字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笔画偏肥而前者偏瘦,所以,怀素在《自叙帖》中有"奔蛇走虺势八座"、"寒猿饮水撼枯藤"的诗句,以"奔蛇"和枯藤"作比,甚为贴切。 在中国古代书论中,不论是对篆、隶、行、楷,还是对草书的论述,大多是以自然景观或某些现象作比,加以形容和描述,读者要靠一种生活感受、生活经验去领悟,才能欣赏和理解。书法实在是一种很玄奥的艺术,尤其狂草,书写者往往是充满激情,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下完成的,读者从墨迹中隐隐地感受到某种情绪。这其实正是一种表现主义艺术的特点,狂草产生于唐代,当时的绘画基本上属于工笔重彩的表现形式,范山模水,描眉涂目,都须凭藉理性在较长时间里才能完成的。即使如吴道子那种带有表现主义成分的画法,也终归要受到物形的限制,并不是能够完全放开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从书法中出现了狂草,则可以借用来比较充分地表现情感或情绪。这恐怕是表现主义书法产生的主要缘由。

浅论李贺独特的诗歌精神

浅论李贺独特的诗歌精神 摘要: 李贺是中国诗歌界一朵奇葩,其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而独特的艺术特色是应其独特的诗歌精神影响生成的。其精神气格具体表现为:傲骨远志、高格、独化、冷不退避、哀绝不屈。一个时代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及个人身世背景同时作用下,诗人在接受和选择过程中生成的生命意识形态,并成为一切行为活动的本源。本文主要从诗人被动接受的背景以及主动选择接受的艺术结构入手,试探究其最终形成的精神气格。帮助读者更深层次解读艺术家艺术作品。 关键词: 李贺背景接受精神气格 Shallow LiHe unique poetry theory Abstract: In general,thespirt of poetry is a subject fewer people deal within the field of literary reviews.In fact,it is a little vague to a certain degree.It is a psychoiogical ideology in deep level,which towers above creative methods,linguistic of social,cutural and family background of individuals influence of life in the process of accepting and selecting,is the cause of all activities.This essay tries to make a research on the peculiar spirit of poetry in order to help the readers to explain and understand artistic works,from active and passive acceptance. Key words: LiHe background accpting spirit of poetry 绪论: 李贺,中唐诗人。自唐杜牧为其诗作序赞赏后,后人多欣赏李贺诗歌,相关评论主要有:唐:杜牧-《李贺诗歌序》;李商隐-《李长

米芾书法作品赏析

米芾书法作品赏析 求实斋2015-04-03 10:21:27阅读(3373) 评论(0)分享到 米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米芾的作品既继承二王衣钵,又大大突破了二王完美得近乎封闭的审美框架,突破形式上以工稳秀美为追求的创作思想,将书法中有意思的美更一步放大。

《临沂使君帖》纵31.4厘米,横25.1厘米 释文:芾顿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纳,阴郁,为况如何?芾顿首。临沂使君麾下。

在他笔下,意趣、情绪为首要表现对象,不会规规矩矩坐在字格里,表现形式上,体势骏迈,奇崛跌宕,险峻如嶙峋怪异之山峰,论笔势之险,几乎前无来者。 若论体势骏迈,北宋四家中首推米芾。米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又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而如此妙境,尤在米芾手札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伯允帖》纵27.8厘米,横39.8厘米 释文:十一月廿五日。芾顿首启。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知。难却尔。区区思仰不尽言。同官行。奉数字。草草。芾顿首。伯充台坐。

《清和帖》纵28.3厘米,横38.5厘米 释文:芾启。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米一斛,将微意,轻鲜悚仄。馀惟加爱、加爱。芾顿首。窦先生侍右。

《彦和帖》纵30.1厘米,横42.6厘米 释文:芾顿首启。经宿。尊候冲胜。山试纳文府。且看芭山。暂给一视其背。即定交也。少顷。勿复言。芾顿首。彦和国士。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

古诗书湖阴先生壁翻译赏析

古诗书湖阴先生壁翻译赏析 《书湖阴先生壁》作者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前言】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都是题壁诗,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此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 【注释】 ⑴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⑵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无苔:没有青苔。 ⑶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⑷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⑸排闼(tà):开门。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 【翻译】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赏析】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这两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其中第一首很著名。这一首诗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平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王<铎《节临来迟帖》(五十九岁作)自署书于庚寅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草书。绢本、凡四行,共五十九字,纵190cm,横51cm。青岛市博物馆藏。 释文令度何来迟深令人忧悬耶岂谓确有理因祠监多感足下事甚善然所造极难想足下每思先后卿岂须言亲亲不己 意耳安石停此过半庚寅二月王铎王铎《>节临褚遂良家侄帖》(五十七岁作)自署书于戊子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行草书。绢本、凡四行,共六十二字,纵202.5cm,横51.2cm。青岛市博物馆藏。行书轴纵158厘米、47厘米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憨斋吴南生原藏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此幅行草立轴所书为王氏自作《喜与友人联艇之作》五言律诗,绫本,纵214.2cm、横52.3cm,署年“辛卯”即顺治八年,为其去世前一年所书。署名之下钤“王铎之印”和“痴仙道子”白文印二方。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行书燕矶书事轴纵224厘米、横50厘米绫本1643年书广东省博物馆藏王铎《行书五律诗轴》绫本纵236.5

厘米,横53厘米。西泠印社藏释文:正是怜才日如何独不容身将书一卷门对雨千峰健翮嫌天窄雄心向海浓最怜无 可妒约子种鳞松问点平彭子作铎书辛卯二月奉自玉贤宗 侄吟坛王铎《草书录语》轴,绫本,纵254.2cm,横48.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云之为体无自心,而能合电章,霑被天下,自彼盘古罔有衰歇之貺。宋公以岱云别号,不独仰景泰翁也。嘘枯洒润,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欤。庚辰夏宵奉,王铎。 此轴录语一段,末款“庚辰夏宵奉,王铎。”下钤“崝嵘王铎”、“大宗伯印”。无鉴藏印。从题款可知此轴作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王铎时年48岁。此轴题款处距边缘很近,且题款形式也似有不尽合理之处,故推测上款可能已为人裁去。王铎此轴作于明末,受字人或与明廷有关,并在清初属于不容于清政权之人,因此收藏者将上款剜去,现在也就难考其人了。 此轴笔墨丰润,行笔洒脱,但笔力略弱,字体亦较规正,当属王铎书风初成时期的作品。《草书临帖》轴,绫本,纵163cm,横51.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弟昨还,方承一日忽患闷,当时乃尔大恶,殊不易追企。怛想诸治,昨来已渐胜。眠食复云何,顷日寒重,春节至。谢庄白。丁亥十月廿一。王铎。

_唯新_与_唯美_试论李贺与李商隐诗歌中色彩运用的不同汇总

第5卷第2期2007年6月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ShundePolytechnic Vol.5No.2 June2007 文?史?哲研究 “唯新”与“唯美” ———试论李贺与李商隐诗歌中色彩运用的不同 欧俊勇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广东 揭阳 522000) 摘要:李贺和李商隐作为有一定传承关系的两大诗人,他们的诗歌中对色彩的运用既有 一致的地方,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对二李诗歌中色彩运用的不同点进行一番分析和比较之后,认为李贺在用色时注重一个“新”字,追求辞必己出,用色新鲜而奇巧,是一个“唯新主义者”;李商隐则侧重于对和谐的“美”的追求,用色圆熟而华美,可称之为“唯美主义者”。不同的艺术追求和表现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时代和个人的原因。关键词:李贺;李商隐;色彩;唯新主义者;唯美主义者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138(2007)02-0079-05 李贺是中唐时期一位风格很独特的诗人,其诗以瑰诡著称,后人称之为“鬼才”。李贺诗歌在中国诗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很大影响。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曾说:“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 [1]23此体不得。” 渊源流变,而把他们的文本放在共时语景下进行平行参照和横向比较。 唯新”诗风1瑰奇谲怪之美:李贺诗的“ [1]3 李贺诗歌体现了他那“不屑作经人道过语”的创 李商隐是晚唐诗的代表。其诗华美精工,包蕴密致,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清代诗评家叶燮认为其七 [2] 绝“可空百代无其匹”。程千帆先生也认为其七律[3]“足以接席杜甫而无愧”。由此可见李商隐在文学史上

作个性,色彩和事物间让人耳目一新的新奇搭配比比皆是,表达了诗人在种种具体情景中对不同具体事物的细腻而独特的主观感受,表现了具体情形的个别性而“陌生化”,须细加体味才能领略它们的真切。如《老夫采玉歌》一诗中描写采玉人身系长绳,悬崖采玉情景时写道:“泉脚挂绳青袅袅”。“袅袅”修饰长绳乍看略显突兀,仔细品味,在风雨中,碧水绿苔相映,遥遥地在空中飘荡的长绳自然显得青悠悠,使人不由得为诗人独特而细腻的洞察力而感叹。其他如不说青云白云说“紫云”(《老夫采玉歌》),避开青苔绿藓而用“紫钱”(《过华清宫》),鬼神所作之火为“碧火”(《神弦曲》),驴子上天成了“碧驴”(《苦昼短》),甚至把太阳光比成“桃花”(《题赵生壁》),等等。这些对色彩的描写,虽然细细琢磨之后不是不可理解,甚至会感到很巧妙真切,但乍看之下总觉得陌生化,因为在李贺之前很少有人这样用过。陈迩冬先生精辟指出,李贺诗多用未曾调 的地位。 李商隐写诗转益多师,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他对李贺也有学习借鉴。钱钟书说李商隐学李贺的诗“才思绵密,于杜韩无不升堂嗜胾,所作如《燕台》、《河内》、《无愁果有愁》、《射鱼》、《烧香》等篇亦步昌谷后尘”。 李贺和李商隐都是非常注意色彩运用的诗人,诗歌中的色彩非常丰富,他们都各自在诗歌中创造了一个色彩绚丽的艺术世界。其中李商隐诗歌中的设色敷彩就不无向李贺学习的痕迹。但李商隐作为一代大家,在学习李贺的同时,也有自身的独到之处。本文拟从他们在色彩运用的不同点方面进行探讨,即抛开他们之间纵向的 [4]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 2007-01-10 欧俊勇(1981-),男,广东揭阳人,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文学理论。 79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5卷 [5] 过的“生色”。所谓“生色”就是指李贺在诗歌中运用酒器,红的鲜血,红与白的强烈反差已够夺目的了;而在鸿门宴上喝的不是酒,竟然是豹血,更是匪夷所思。奇特的想象和新奇的用色相得益彰,一起渲染了鸿门宴上充满血腥味的紧张气氛。 色彩对客观事物进行修饰时自出机杼地进行创造性搭配,从而达到新奇的艺术效果。

古诗《书湖阴先生壁二首》赏析

古诗《书湖阴先生壁二首》赏析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宋]王安石 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其二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书:书写,题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排闼(tà):开门。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 楝花:苦楝花,常见于北方地区,花淡紫色,有芳香。敛:收敛。垣(yuán):矮墙。 黄鸟:黄莺。午梦:午睡时的梦。 半山园:王安石退隐江宁的住所,故址在今南京东郊。 译文 其一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其二 桑树枝叶稀疏,楝花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恍恍惚惚,我还以为

王铎诗稿

王铎《行草诗稿》作者:众如居士 释文: 京中望北山,苍苍得要领。每于僧舍中,延眺臻此境。人声响已息,颇尔众虑屏。禅林无一物,树闲籁复静。冥默似有合,白云流晚影。离家赖此山,相对有馀景。吾生不能言,深坐忽然省。 投柱明因寄沆庵 与我共行游,翩翩多俊彦。京国览物华,随时有闻见。人生少相知,之子重

颜面。绸缪多远意,耿耿回音盼。红梅苞丹荣,欲邀偕式燕。冬尽气徐周,春立阳思扇。勖我以所敦,期我坚狂狷。草木倦未舒,相风不急卞。念君相爱情, 释文: 忘忧生遐眷。空斋重离思,容与自组练。殷勤桃李时,相与襄芳蓿。 愧古 中原非无事,燕地久滞淫。丑风日夜来,肃肃有凄音。出户一聘望,云苦结浓阴。故里今何如,怛然感我心。鹿门能偕室,侩牛晦其身。翡翠羽光彩,虞罗多见寻。珊瑚美枝柯,不复安深沉。思之悄无寐,能不愧古人。

岁晏 夜长不能寐,蚤起端龟蓍。不疑何为占,人境不可 释文: 知。今日趋桑乾,前日涉清淇。明月入我怀,幽意安能持。骨肉路以远,折梅斟酌之。□□改燠寒,相去才几时。括囊在遵养,居安欲思危。原缺经世道,胡为滞子斯。悠悠露花白,此中可对谁。 芳桂 芳桂何不实,修兰一时荣。伯齐与颜回,皆为好其名。大道则不然,嗜好奚

以盈。高山凌崖壑,大海就卑平。多病有所全,无名冲不盈。 吾欲尊柱下,可以逸吾生。 赠曰葵带黄简括苍 华冈被秀草,灵芝不竞辉。仰视驰云光, 释文: 吾子善自持。感物念孤挺,铮铮已不私。漱彼神泉水,手拂花木枝。君子信在独,玄造元无私。徘徊古今事,言之不免悲。愿各保遐尚,忉怛亦何为。 其二

相暌虽不远,若彼江沾蘅。采采隔远道,能不萦中情。良玉切磋需,玛墦有经营。石与兰同宅,原非慕其荣。子洵行古谊,使我道心生。神鳌海水潜,应龙藏光灵。嗟哉口艰难,岂独为嘤鸣。此外不敢言,有言谁与听。 其三 释文: 令名不易居,视履惟周行。素心鉴明月,不与浮飙翔。流景照烟海,咸池有馀光。濛汜立受荣,终古获永臧。池浍与溪睹,被荧及菰蒋。辉辉山上月,念尔不能忘。黾勉策同贯,展厝日方长。芳徽匪一时,无以怀自伤。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题目参考

古代文学: 1.略论中国古代神话的人文关怀 2.论陆游山水田园诗中的人文关怀 3.试论“黍离之悲”的美学价值 4.《诗经》中的叠字及其变式研究 5.试论《诗经》怨刺诗 6.《离骚》象征手法探微 7.《离骚》神话研究 8.孟子的论辩艺术浅析 9.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 10.《战国策》细节描写之艺术成就 11.《孟子》与《庄子》寓言异同论 12.论《庄子》散文的结构艺术 13.论屈原在抒情艺术上的开拓与创新 14.屈原与庄子的浪漫主义精神之比较 15.浅谈《战国策》中策士的功利思想 16.论《左传》中的妇女形象 17.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 18.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 19.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态度 20.《左传》与《史记》的战争描写艺术之比较 21.汉赋审美情趣的演变 22.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 23.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 24.汉乐府与《诗经》中弃妇形象比较 25.论曹植乐府诗歌的创新性 26.曹植诗歌中的神话境界初探 27.曹丕、曹植诗风比较论

28.从蔡琰的《悲愤诗》看其忧患意识与生命意识 29.从曹丕“文人相轻”看中国古代批评家的批评态度 30.从陶渊明、孟浩然看隐逸文人的济世情怀 31.试论陶渊明作品中的菊(或酒、鸟等)意象 32.陶、谢山水田园诗审美特征比较研究 33.浅议鲍照乐府诗的“俊逸”特色 34.论庾信前、后期作品文风的转变 35.潘岳《悼亡诗》与元稹《遣悲怀》比较研究 36.浅析《世说新语》对中古文人心态的描写 37.论中国古代创世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 38.论《韩非子》的寓言艺术成就 39.论《诗经》中的弃妇形象 40.《离骚》的历史意识与现实忧患 41.从汉赋的特点看汉人的审美观 42.不以成败论英雄——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43.从庾信前后期文风的转变看生活经历对创作的影响 44.浅谈六朝志怪小说与神仙道教之关系 45.论玄言诗在山水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46.论《史记·项羽本纪》中范增形象的地域文化性及成因 47.《诗经》农事诗的历史价值分析 48.从《鸿门宴》看西楚霸王项羽的悲剧性格 49.《庄子》寓言思想意义浅析 50.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51.论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 52.从《秋兴八首》谈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53.“清空骚雅”、“幽韵冷香”——论白石词的艺术特色 54.论白居易新乐府的时代意义 55.论唐传奇中风尘女性的形象 56.论杜牧的七言绝句的艺术特色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高清放大,超级震撼!!王铎《草书诗卷》局部王铎《草书诗卷》为其暮年之作,是这位大师最为难得的杰作。《草书诗卷》作于王铎58岁那一年的七月十三日,共书写他的旧诗15首,卷后有王铎130余字款识,叙说书卷缘由及他对自己诗的珍爱。王铎喜欢做诗,常常将胸中愤懑及情绪在诗中渲泄,诗里边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王铎,所以他希望自己的诗留传后人,以期后人从他的诗中读懂他内心的世界。王铎曾经说过:“其留以告天下后世,后世读者而怜其志者,只数卷诗文耳。”于是我们知道了王铎之所以会在一次朋友间的饮酒中一口气连书15首诗,其原因就是因为他遇到了能够读懂他的诗的知心朋友。“吾诗有一人知,可以不憾”,“因书怜诗,因诗怜吾”,王铎心情格外激动,以至卷末落款时,仿佛无需思索,信手挥写都得神助,于是通卷写得激越跳宕,恣情汪洋,浓与淡、枯于涩、倚与侧、疏与密,乃至笔线的曲直都仿佛不是使腕而出,而是天意使然。释文: 志吾两人相缔契好之意。乙丑秋日,王铎。《野寺有思》 深秋仍逆旅,每饭在家山。 斸药堪治病,翻经可闭关。 鸟嫌行客躁,云爱故吾闲。

流水多情甚,相窥为解颜。《香山寺》 细经微初入,幽幽疏亦稀。 虚潭留幻色,闇谷发清机。 人淡听松去,僧闲洗药归。 莫窥灵景外,漠漠一鸥飞。《入黄盖峰后山》记得欲题处,潇然众壑音。 绿云开旷荡,履斗据高深。 异鸟寻灵木,贞华就古岑。 樵青催客兴,余绿远沉沉。《大店驿》旷莽田庐少,晦蒙短草枯。 离家忧弟子,到驿见鼪鼯。 世乱人多智,涂危日欲晡。 坤维饶盗成,屡屡冀西榆。《宿摄山湛虚静原游其二》淡远归深气,空山若有人。 古云忽晦色,怪树各成秋。 小酌凭虚籁,幽居想幻身。 豫筹明日去,驻屐为嶙峋。《上摄山》 欲到中峰上,阳阿霁后馨。 江来山背白,人望海心青。 石气蛟龙醒,松风草木灵。 夷犹吴地远,今古但冥冥。《雨中归》雨外容灯火,黄昏石岸明。

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摘要】继孟郊、韩愈之后,元和诗坛又出现一位天才的诗人,世称“诗鬼”的李贺,英年早逝的他创作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审美价值的诗歌,是诗歌苑囿中一朵奇葩。李贺的诗在语言、构思、主题的表现等方面都惊人耳目,借助外在的语言来折射他苦楚的心,所以他用诗篇并在其中以丰富的想象展示他远大理想抱负的一面,更深层次的反映他多舛的命运与建功立业的欲望之间的猛烈碰撞,这使他的诗具有了历久不衰的魅力。 【关键词】悲冷语言;鬼魅世界;奇特想像;两重性格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时河南昌谷(今宜阳)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室后裔的家庭,少年时才能出众,以远大自期,但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不能应进士试,只做了一个职掌祭祀的小官奉礼郎,死时27岁。 政治的腐朽、卑微的官职乃至孱弱多病的身体都给这位富于幻想、热情冲动、渴望实现远大抱负的青年以沉重的打击,而其独有的早熟敏感的心理又令他比常人加倍的品尝到了人生的苦涩,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在强大生活的重压下,他的作品熔铸了种种早衰的症状和心理,便形成了独特的“长吉体”诗风。 但毋庸置疑,李贺是一个很富有创造性的诗人。在短短的27年的生涯中,李贺将其卓荦的才华和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诗歌的创作上,“骑驴觅诗,苦吟成性,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把作诗视为生命所系。这一方面导致他对社会不能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而时时耽于幻想;另一方面则是他的诗歌融入了极为浓郁的伤感情绪和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表现重点也从韩愈的粗犷豪横、孟郊的冷峭枯寂转向对主题心灵的权利开掘和虚幻意向的巧妙营造,由此形成了与韩孟颇有差异的凄艳诡激的诗风,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在此,我主要就其艺术特色作一些粗浅的研究。 一、悲冷凄苦的语言 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请看他的《秋来》诗: 枫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筒一编书,不遗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王铎

王铎(1592—1652) 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石樵、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烟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等。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三十岁的王铎举进士及第,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少詹事。弘光元年(1644),南明弘光帝任王铎为东阁大学士、次辅(副丞相)之职。次年入清,授礼部尚书。顺治九年(1652)病逝于孟津,享年六十一岁,赠太保,谥曰“文安”。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王铎的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主要得力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各家,学米芾有乱真之誉,展现出其坚实的“学古”功底,学古且能自出胸臆,梁巘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之苍老劲健,全以力胜”。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其“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其传世作品主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 在我国书法史上,董其昌一派的严谨秀逸之风曾在明末清初盛行,而王铎取法高古,与拘谨乏趣、滑弱无力的书风相抗衡,大胆创新,开创一代书风。他是书法史上一位杰出的革新人物。青年时代的王铎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很早就有了反思潮的奇倔胸怀,在他的《拟山园选集》中的《文丹》中,集中表露了他惊世骇俗的审美观。他最大的成就是在于他超迈雄奇的行草书。他的行草书,恣肆狂野,挥洒自如,用笔沉着痛快,纵横跌宕,自然出奇,表现了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极富感染力。马宗霍称“明人草,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拟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如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林散之称其草书为“自唐怀素后第一人。”并不为过。有人以他的线条与明代另两位草书家徐渭、祝枝山作比:则他的遒劲既有异于徐渭的粗放,也有别于祝枝山的生辣,至于文征明、董其昌则更不在话下。此外,他在结构处理上的构成意识也是前所未有的。空间的切割完全具有次序观念,具有强有力的理性处置效果——在如此狂放变幻的草书中锤炼出如此冷静、有条不紊的效果,实在是出人意外同时又使人对他的能力敬佩不已。如果说从张芝、张旭、怀素、黄山谷直到徐渭,草书的发展是以用笔的丰富顿挫为准矩,而在结构处理上则一放再放,抒泄无遗的话,那么王铎则成功地阻遏住这种一发不可收拾的洪流,他用冷静的理性把这匹脱缰的野马笼住,纵横取势,变化多姿,不落俗套,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收奇效于意想之外。 他在笔墨上的创新也是具有开拓性的,他的线条遒劲苍老,含蓄多变,于不经意的飞腾跳掷中表现出特殊个性,时而以浓、淡甚至宿墨,大胆制造线条与块面的强烈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不能不说他这有意无意之中的创举是对书法形式夸张对比的一大功绩。在他以前,还没有人能象他那样主动地追求“涨墨”效果。 王铎的书法对中国书法后来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甚至也波及到海外书坛,特别给东瀛书法影响颇深。

毕业设计(论文)-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

本科生毕业论文册 学院文学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07级2班 学生 指导教师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河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编号:2007013210 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李贺诗歌中的色彩 院系:文学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 07级2班 学生姓名:学号: 2007013210教师:职称:教授 1、论文(设计)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 本论文研究目标为李贺诗歌中的色彩,及其运用的色彩产生的效果。需要搜集大量李贺的诗歌,特别是带有颜色词的诗歌。并且分析其色彩词的作用,极其产生什么样的意境。分析李贺的色彩词与其他诗人的色彩词运用有何不同。探究李贺诗浓郁艳丽的深层原因,分析李贺的生命历程,及其人生经历,总结色彩在李贺人生中的重要位置。 2、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李贺在繁茂的唐朝诗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他的诗歌诡谲绮丽,这与他运用色彩分不开。翻开李贺的诗歌,各种色彩扑面而来,这些颜色在李贺笔下有了自己独特的意蕴。由李贺的诗歌总是带着浓浓的悲愁,这与他短暂而痛苦的人生经历有关。李贺就是这样一位善于用厚重、浓艳、诡异的色彩创造诗的意境,表现自己浓郁的伤感意绪和苦闷不平的诗人。 3、论文(设计)的基础条件及研究路线 首先,已经搜集到李贺的大量诗歌集,尤其是其中具有明显色彩词的诗歌。而对于李贺诗歌中色彩的研究方面的文献也很充足。本文通过分析李贺诗歌中的色彩意象,来研究其产生的意境。举例分析诗歌中的色彩诗,探求李贺背后的浓艳凄绝的人生。 4、主要参考文献 专著: 〔1〕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 〔2〕王琦《李贺诗歌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论文: 〔1〕金国全《谈诗词的色彩美》,《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1期。 〔2〕李晓峰《试析李贺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指导教师:年月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