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高一年级音乐课程

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

课时:2个课时

教学要求: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

1、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

2、怎样欣赏音乐;

3、音乐于人生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一、导入:

让同学们朗读课本上的孔子格言和一篇短小的散文,让同学们回答其中所讲述的道理:

1、音乐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人类了解自己、了解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

2、音乐智能和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

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一样,都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本素质。

3、高质量的人生,应该有高质量的生活;高质量的生活,应该充

满高质量的生活情趣。

二、正课:

欣赏《草原放牧》

1、播放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让同学们回答听后感。

2、音乐要素和音乐语言:

师:音乐同其他艺术(如绘画、诗歌等)一样,通过自身的表现形式来打动人们的情感、陶冶人们的情操。(提示同学们翻开课本第9页)音乐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请同学起来念):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中常见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曲式、织体等,它们构成了感知和表述音乐作品的音乐语言。

给同学们一一讲解举例说明以上要素。

①节奏:音乐中声音的长短、强弱、对比、反衬、连续等千变万化

的组织形式。(用三段不同节奏演奏同样旋律,让同学们说一说三段旋律因节奏的改变,而是情绪不同。)

②力度: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

力度记号:

极弱最弱更弱弱中弱中强强更强最强极强

pppp ppp pp p mp mf f ff fff ffff

③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

速度记号:

庄板—广板—慢板—柔板—小广板—行板—小行板—中板

40 46 52 56 60 66 69 88

—小快板—快板—急板—最急板

108 132 184 208

④旋律:也称“曲调”,是建立在调式和节拍基础上的由高低、长短、

强弱不同的乐音,按一定的序列组织起来运行的单声部线条。被称为音乐的灵魂和重要基础。

A、如果旋律始终呈上升趋势:紧张、热情、激动

下降趋势:放松、悲伤、压抑

平缓:宁静、平淡

B、同音进行、级进(二度进行)、小跳(三度进行)为窄音程:平稳、安静、柔和、流畅,在旋律中使用最多。

大跳(三度以上进行)为宽音程:宽阔、激昂、活泼、开朗、有力、激动。

⑤调式: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音是以一个

音(主音)为中心构成一个体系。如:大调式(歌唱祖国)、小调式(江南、海韵)、五声调式:宫(茉莉花)、商(绣荷包)、角、徵、羽(小河淌水)。

⑥和声:包括和弦与和声进行两个方面。和弦是指两个以上的音按

一定的法则叠置而成的音响组合。和声是随多声部音乐的发展而形成的。

和声的作用:在声部关系上有组织作用、在乐曲中发挥结构作用、对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内容、形象等起到塑造、烘托、补充、改变等作用。

⑦曲式:指音乐作品构成同一整体和各部分的结构,包括音乐作品

的结构形式,主题和非主题成分的组合及其调性的布局。如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复二部、复三部、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等

⑧织体:指多声音乐作品中各声部的组合形态(包括纵向结合和横

向结合关系)

A、主调织体:有一个声部是主调(大多数情况下在高声部),其他声部是从属性质的伴奏。主调有充分的独立性,伴奏只起一种辅助作用。

B、复调织体:每个声部的旋律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分对比性复调(如:《牧童短笛》)和模仿复调(如:《保卫黄河》的轮唱部分)

C、支声复调:各声部的旋律基本相同,但声部进行时,有时合而为一,有时又形成不同的旋律。

⑨音色:也称“音质”和“音品”,如人声中的女声《乘着歌声的翅

膀》、男声《渔阳鼙鼓动地来》、童声《小白菜》;乐器中钢琴(浪漫抒情)、圆号(沉重昏暗)、小提琴(自由清新)、鼓(激越震撼)等,不同的音色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事物。

第2课时:

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和《长江之歌》

一、播放两首曲目,对比上节课《草原放牧》,请同学们说出三首曲

目的情绪有何不同?

生答:1、《草原放牧》——活泼、欢快;

2、《第六(悲怆)交响曲》——悲伤、压抑;

3、《长江之歌》——热情、豪迈。

二、简单介绍三首曲目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等相关知识。

1、什么是“琵琶协奏曲”?

2、什么是“交响曲”及其编制?

3、什么是“混声合唱”和“同声合唱”?

4、介绍作者:吴祖强、刘德海、柴可夫斯基、王世光及其代表作品。

三、拓展与探究

(第一单元第一节测试题)

集体备课教案精选

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月日执教人左美萍补充建议 主备人左美萍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武俊霞:感情朗读,感受精心保护地球是每个地球人责任。说明文一般不如记叙文生动,所以往往过分注重课文的分析。本篇课文例举了三项保护地球的事例,可以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的活动范围很小,地球被破坏没有其它星球可去”。因此,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文章。李东平:那么怎样让学生感悟地球急需人类保护呢?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激发学生对爱护地球之情。从而懂得: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张丽霞: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 辅备人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教学内容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把握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的情感。 教学过程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 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 法移居)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8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 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 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 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 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 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 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 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 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 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 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学习以及表现自我的机会。就我们班级现状:有五十多人,在开展学习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举手者中只要有一人发表高见,其他人则无露脸的机会。开展合作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群众备课记录(一): xx学年度第一学期xx学校群众备课记录表 学科:数学 年级:六年级 记录人:冼建南 主讲人 冼建南 时间 10 月8 日 地点 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谢晓华、柯甘生、谢健民、许丽敏主题 进行第二单元分析,找出学生容易错的题目。 备课资料 1、讨论第二单元学生容易错的题及解答方法。 2、制定学生竞赛的题目。 群众发言记录 1、冼建南:学生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及图意较为困难。在教学时老师应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的画给学生看,而不能单纯让学生看书理解。 2、许丽敏:学生在画比“单位1”少的题目时,“少的部分”往往不用虚线表示,并且问题把比“少的部分”也包括在内。在教学时应让学生理解“比较量”所对应的分率是多少,还有强调“少的部分”是比较量没有的,所以不能包括在内。 3、各位老师都写出几道竞赛题目。 小结经过这样的学习及分析,对于新教六年级数学的老师帮忙很大。 群众备课记录(二): 群众备课活动记录 主备人: 参加人员:语文教研组成员备课地点:阶梯教室学科:语文 主备年级:xx 年级 时间:xx 月xx 日 备课中心问题: 1、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2、思考到说明文比较枯燥,缺乏情趣,能够制作一些幻灯片,比较直观、形象。 3、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话,提高写作潜力。 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 二、初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特点: 四、复述特点 五、拓展练习 六、总结讨论结果:

1、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2、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话,提高写作潜力。群众备课记录(三): xx学年度第二学期xx学校群众备课记录表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记录人:冼建南主讲人 冼建南、谢健民 时间 4 月1 5 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员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主题 反思常规教学检查的状况 备课资料 1、有关学生作业、练习册完成的状况,解决问题。 2、讨论怎样教学圆锥、圆柱的关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群众发言记录 1、从检查的结果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良好的,小部分学生的作业、练习册书写较差。还需要老师抓好学生的学习态度。 2、冼建南:我们课本上只讲了当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时的体积关系,但考试时有些灵活的题会考到当等体积,等底时,圆锥和圆柱的高的关系;或当他们等体积,等高时,他们的底面积的的关系,每年考到这类题时,学生还是弄不懂。 3、谢健民:最好用实物操作给学生看,解决这类题最好用方程解。小结 1、今后加强学生的书写,也就是态度要抓好,培养好。 2、统一圆锥及圆柱的关系的教法。 群众备课记录(四):数学组第一次群众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13.3.5 周次:1 参加人:魏金涛、刘玉霞、王海涛、王扬、尹士霞缺勤:无 群众备课资料: 1、上次群众备课分工任务完成状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状况;已完成锐角三角函数和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状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状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4)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 3、群众备课其它资料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 节课的练习资料。群众备课记录(五):xx学年度第二学期xx校园群众备课记录表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记录人:冼建南主讲人冼建南谢晓华时间2010 年3 月11 日地点多媒体教室参加人员六年级全体数学老师主题第一、二单元单元分析及错题 备课 资料 ①讨论第一、二单元的错题分析及解答方法。 ②讨论如何有效地进行预习。 ③课件制作的分工。群众发言记录 1、冼建南:在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好处的两种量时,要事先规定哪种量为正(或为负)。 2、谢晓华: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负数就越小。如-8 和-6,8>6,所以一8v—6。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初备时 间 2016年6月1日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复 习课主备人曾玉琳 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本单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抽象的小数有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升入的学习和计算。 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初备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 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础 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直接说得数 23+77= += += += 42+24= 12×4= 2000+400= 11×50= 15×2= 78-69=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建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本自己梳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汇报整理成果,教师随机引导,板书: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计算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一)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一)(2011-11-09 12:51:26) 转载▼ 标签: 分类: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 语文 集体备课 杂谈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工作单位:鳌江实验小学

(生自由勾画、练读后)你勾的是哪些句子?来,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点评:“的确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听你这么一读,桑娜一家实在太穷了!”)当有人读到下面这段时(课件:“桑娜沉思……菜只有鱼。”另加可控制的凄婉音乐。)问:“这一段的确很感人,催人泪下!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这样吧,想读的都站起来,咱们一起读一读。”(配乐。) 二、体悟“穷人”的美好心灵 ○“桑娜”—— 1、孩子们,就是如此穷困的“桑娜”一家,他们还有一个更加不幸的邻居“西蒙”——在重病中又没有一个人照顾的寡妇!“桑娜”在丈夫冒着危险出海打鱼,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却还是推开了邻居“西蒙”的门。孩子们,拿起书来,饱含深情地齐读课文第7自然段,让我们与“桑娜”一起去看看可怜的“西蒙“吧! 2、(课件:“西蒙”惨死图。)师旁白:面对“西蒙”的凄惨死去,面对两个嗷嗷待哺的孤儿,亲爱的孩子们,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桑娜”,你会怎样做?(来,和善良的孩子握握手。) 同学们,那“桑娜”又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呢?请孩子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第8、9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让你最感动的句子,反复地体会体会,然后把你的体会说给周围的同学听听。当然,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就是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 3、生准备、交流。 4、汇报并采取多种形式感情朗读。 (课件:“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非这样做不可。……桑娜脸色苍白……揍我一顿也好!”)刚才我看同学们勾的都是这些句子,那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地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来,谈谈你的理解。 “他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不假思索地抱回两个孩子,并不为什么,完全是发自“桑娜”淳朴、善良的本质。 师串评:是的,面对“西蒙”的悲惨病死,面对邻居留下的孤苦零丁的婴儿,“桑娜”——如此善良的渔民,怎能不这样做呢!?她本能地决定:非这样做不可!(来,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她忐忑不安地想。” 你知道什么叫“忐忑不安”吗?(形容心神不定。)谢谢你告诉大家“忐忑不安”的意思。是啊,“桑娜”抱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为什么会“忐忑不安”呢?(生答后师串:是啊,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过来,丈夫会同意吗?自己的生活已经贫困到了极点,再加两个孩子,养得活吗?但是不抱养两个孩子,他们也活不成啦!想到这些,桑娜矛盾极了,怎么安得下心来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说自己的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太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 师串评:不错,作为“桑娜”和“渔夫”——生活极度贫苦的劳动人民,置身于沙皇的黑暗统治,还想有好日子过吗?(你体会得真好,相信你一定会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来,读一读。)

3.1《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3.1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集体备课 主备人:刘灵军使用人:使用时间:2015年10月 教学目标 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3.练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和绘图的技能。 4.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5.通过有关显微技术的发展对认识细胞本质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利用多种媒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6.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完善的过程。 7.认识显微技术的发展进步对生物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8.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教学难点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教具准备 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史料课件、光学显微镜、相关实验用具、材料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细胞学说、显微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能用肉眼看见细胞吗?你们见过最大的细胞是什么? 生:回答:能,鸡蛋。 师:那么你们能用肉眼看见人体细胞吗? 生:不能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用工具去观察细胞。 推进新课 板书: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学生活动:阅读P28“回眸历史”第一段资料,并观察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及所观察到的细胞图像。 师:细胞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1)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能放大的倍数为40~140倍,他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借用拉丁文Cellar(小室)这个词来称呼他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小室,实际上这个小室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胡克有关细胞的首次描述是在他的著作《显微图谱》一书中于1665年发表的。 (2)荷兰学者列文虎克用设计较好的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动植物的活细胞和原生动物,并于1674年在观察鱼的红细胞时描述了细胞核的结构,此后,虽对细胞观察的资料不断增加,积累了较丰富的材料,但在长达170多年的历史中,对细胞的知识以及它与有机体的关系,人们并没有进行科学概括,没有上升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高度。 师 细胞是谁发现并首次命名的?他所观察到的细胞是真正的细胞吗? 生 发现并首次命名细胞的是英国科学家胡克,但他所观察到的细胞不是真正的细胞,而仅仅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 学生活动:阅读“回眸历史”中关于施莱登和施旺的资料。 师 (1)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观察了大量植物组织后,于1838年发表了《植物发生论》,他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他的研究为细胞学说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2)德国动物学家施旺通过对鱼、蛙、猪等多种动物细胞的系统观察,并将施莱登与自己的发现概述起来,论证了动植物均由细胞组成。于1839年发表了《动植物构造及生长相似性之显微研究》,著名的“细胞学说”由此诞生。 师 (1)细胞学说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2)细胞学说的建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生 (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它使人们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能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师 细胞学说提出后的几十年中,它被推广到许多领域的研究中,对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和指导作用。同时,这一学说本身也迅速得到充实、发展而且日益完善。19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的研究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师 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贡献主要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师

(公开课教案)彩虹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修定稿) 备课组语文一年级中心发言人记录备课内容11.《彩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2.学习课文,培养、训练学生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3.通过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 点及突破 读文识字,认识“虹、座”等12个生字,会写“着、那、到”等7个生字。 教学课时 2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自学字词。(学生) 前置检查预习课文,自学字词。(学生) 教学过程 前置设计要求:每日诵读-导入-小组互学-全班展学-教师点学-知识梳理-拓展巩固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每日诵读《端午粽》 全班诵读 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我们来猜一个谜语,请注意听:“天上有 座彩桥,不用水泥和木料,只好看不好 走,太阳公公把它造”。谁知道是什么? (彩虹) 贴出彩和虹字,那你见过彩虹吗? 你能说说你见过的彩虹是什么形状和颜 色的吗?让我们来看一看吧。(播放课 1.生观看课件,一边看,一 边思考谜语内容,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谜底。 3.齐读课文题目。 4.认读生字“彩”“虹”

件)你们想读读吗? 2.齐读课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生字读音。 2.引导学生练习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生字画出来。 3.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认读,并组词。 4.全班汇报生字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补充、指导。 5.同法指导学习本课生词。 二.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2.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思考:彩虹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彩虹美吗?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个? 三、指导书写。 .出示7个会写字。 2.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想一想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重点指导“着”“那”“兴”的书写。 3.教师范写。 4.课件展示书写,强调笔画的搭配。 1.认真听教师范读课文,听准音。 2.练习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生字画出来。 3.采用多种形式认读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并组词。 4.全班汇报识字学词方法: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比较、反义词比较、同音字比较。 1.分自然段读课文,体会难读的句子。 2.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和同桌交流问题。 3.全班齐读。 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用这7个字组词、说话。 2.学生观察后交流。尤其要注意“那”字“横撇弯钩”的写法,要和右边的部分搭配好。 3.学生跟随教师的范写进行书写,照着老师的范字认真书写。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科学组集体备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科学组集体备《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热胀冷缩》是原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的内容。教材共设计了4个活动:1、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2、其它液体也热胀冷缩吗;3、空气是否热胀冷缩;4、观察固体(铜球)的热胀冷缩。4个活动内容安排了2时,第一时主要解决第一、二两个活动,第二时解决第三、四两个活动。 新教材把这块内容放到了五年级下册,把《热胀冷缩》文中的前面两个活动单独区分出来,形成了现在的《液体的热胀冷缩》一,结构更加清晰。 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则通过这个装置来研究更多的其他液体,看看它们是不是也热胀冷缩,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 设计思路

科学于生活,谈话时,我选择了一个生活情境:热牛奶时牛奶溢出现象。一方面为本节的展开铺垫了基础,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去关注平常的生活现象。 在具体观察水在受热与受冷时体积的变化过程时,利用上节的实验装置发现现象并不明显,让学生感受到设计一个好的实验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的讨论,学生就非常愿意参与了。 在讨论改进好实验装置后,这时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了,探究水在受热、受冷时体积的变化也已水到渠成。在这个实验的观察、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发现水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在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水的热胀冷缩。 水会热胀冷缩,那其他液体呢?这样的问题延伸是体现思维的严谨性的。在观察水的热胀冷缩后,组织展开其他液体如:牛奶、油、酱油、醋、茶等的探究。了解更多的液体都会热胀冷缩。 的最后,考虑到在研究完液体的热胀冷缩后,教材后续的安排是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怎么样实现前后的知识迁移呢?我特意安排了最后一个“喷泉实验”,利用学生的装置,稍加改动,让红水喷出来更明显。学生心里就会思考:怎么刚才我们自己做的时候没喷的这么厉害呢?怎么会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2011.10.19 学科数学年级初二 中心发言人暨小满(吴良平叶志锋邱贞清李福亮) 缺席人员无 研讨内容: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开始,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基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围绕三角形的概念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开展探究,以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 研讨效果: 我在教学的中重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小组合作交流来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有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参与教师议课: 暨小满:老师提出:首先,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是学生们熟知的或身边的事实,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 王华良: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同于过去学习函数知识初步时的单纯依赖模仿和刻板记忆,而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两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形成函数的思想,学生是乐于参加这种学习活动的。 暨小满:其次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那种课堂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充当数学学习的主人.叶志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中的“温度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充分形成函数思想的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作法。 李福亮: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力求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由浅人深,逐层递进,从基本到简单开放,以问题串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基础,所以讲时应该放慢速度。 暨小满老师提出:从教材上看,这节课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比较多,所以这处理这些环节时,应该注意掌握时间和学生动手操作时的目的,有时学生会不知道要得到什么。所以在让学生做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所做的目的。 叶志锋:要充分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总体说来,这节课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课堂的应有特色,体现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暨小满老师提出:以前我们在上课时,发现学生对于动手操作这一块,有不少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归纳所得到的结论,还有一块就是学生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时,不知如何书写大于一个数而小于另一数的形式。 冷希林: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图形的思想,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展现了一种课堂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 暨小满老师提出:在安排练习时要多让学生做些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也可以多加一问,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是奇数或者是偶数时三角形的周长。 预期目标: 突出重点:通过学生动手归纳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突破教学的难点:通过动手做题,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集体备课 天气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初稿) 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 Unit3 Weather Part B Let us talk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rainy、windy、sunny、cloudy 2、能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New York? Is it cold? 3、能够用英语简单谈论天气情况。 教学重点: 1、能听说认读单词rainy、windy、sunny、cloudy 2、能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New York? 教学难点:能听、说、认读句型:Is it cold? 教具准备:PPT,卡片。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话,问候(Free talk and greet) T: Hello, boys and girls. I am Wang shanshan, you can call me Miss Wang. I am happy to know all of you. 1.What is your name? Nice to meet you. 2.Do you have a library? Where is it? 3.What time is it? It is time for English class T: It is hot today, can I take off my clothes? 二.复习引题 1、学生说唱第25页的Let’s chant部分歌谣。 2、教师播放中国城市天气预报,然后提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学生根据实际内容回答It is…(学生既可以从气温的角度回答,也可从气候特征的角度回答,此项活动主要是巩固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的功能结构。) 三. 教学新课 1、教师提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Hong Kong?(同时将PPT内容定在Hong Kong 的界面),学生根据实际来回答。 2、教师继续将PPT内容定在某一城市,问:How about…?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来回答。反复利用3-5个城市操练How about,让学生在问答中理解How about…?的功能。 四. 巩固练习 1、两个学生分国家操练句型: A: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 B:It’s … How about…? A:It’s …

三年级科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 1.1探索自然 第一课时盲人火车 教学要点: 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带上蒙眼布,且沿着一条自然的路线在教师身后形成一列“盲人”火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2、在活动中培养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每小组不超过8人,每人一个蒙眼布或手帕。 2、课前勘查好场地,并确定要把学生带到何处,以及想给他们展示什么。可以让学生穿过一片草地(听其沙沙声),或者在树林附近(让学生摸一摸不同特征的树叶,触摸一下泥土、蚯蚓的粪便、草、树皮、砖、石头、粘土块等)。 3、避免地面有洞的地区、陡坡,或其它可能使学生摔倒的东西。 4、活动之前每组选一名学生将其训练为引导员,负责该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 1、引入 我们都非常依赖我们的眼睛,今天我们将用我们的其他感官探索自然!我们的其他感官包括什么呢? 2、把学生分成8人小组。依次把每个小组带到选好的地方。帮他们带上蒙眼布并确保孩子们不会看见(告诉他们偷看就无法获得很多的乐趣)。让学生们每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膀组成一列火车的样子。 3、活动开始 老师带领火车慢慢地向前走,并且让火车保持安静,让学生听听周围的声音。 师:孩子们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 师:这些声音是自然音还是由人或机器等发出的声音?(如果孩子们听到的是鸟叫声的话就让他们模仿)。 4、活动结束 师:孩子们终点站到了,请大家去掉蒙眼布,看是否有人可以猜出行走的路线 互相交流。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测的? …… 5、五官兄弟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的活动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同学们请大家今后用我们的五官兄弟感受我们身边美好的自然。 二课时一片草地 教学要点: 让孩子们坐在一片草地上,观察并记录他们所见的东西。 教学目标: 1、了解一片草地的植物和动物。 2、研究技能:使学生描述他们的所见,使观察变得敏锐。 3、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敏锐度。

集体备课格式要求及范例

集体备课格式要求 、教案必备板块 每课教案必备板块: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每单元应有单元设计思路、单元教学后记。可根据教学实际增加栏目,如教学准备、教材分析、作业设计、教学方法等。 二、字体、字号等要求 1.课题:宋体、四号字、加粗、居中。如: 识字3 2.各板块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加粗、左对齐。如: 教学目标 1.认识11 个生字。会写8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重难点 3.各板块的内容:宋体、五号字、首行缩进两字符、 1.5 倍行距。 4.页眉页脚: 页眉:大安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x 年级(上)语文,执笔:xxx ;使用者:XXX 页脚:页码五号字、居中 5.教学反思后一般留空五行,便于写反思。 6、双面打印。 附:集体备课范例

单元设计思路 (第三单元) 设计理念: 1、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学生读、写的欲望都很强烈,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让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的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作出研究的反应。学生通过研究性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具有诱导倾向的问题,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3、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 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内容简介: 本单元教学内容为四篇课文,一个识字,一个语文园地。教材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三字经,有展现隆重、热烈的国庆场面的《欢庆》有反映我国在新世纪之初的重大国际竞争中显示实力的《我们成功了》也有盼望祖国统一的《看雪》 教学措施:要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多让学生朗读 课文。指导朗读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同桌对读等多种方式,如:一问一答、三问三答、拍手读、做动 作读等。让学生熟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又让学生边表演,边朗读,神情兼备,形式多样。采用 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教学法。 识字3 教学目标 1. 认识11 个生字。会写8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 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课时安排 2 课时

(复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白沙县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复稿) 年级: 六年级学科: 语文时间: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15 周主备人符祥陵 集体 备课备课组 教师王礼罗向梅谭清兰张心芸黄春燕李荣芳 成员 课题《少年闰土》 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润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少年闰土》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 教材 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 分析 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 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课文,教材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 教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目标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课文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教学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重点

教学 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动作、语言等细节,体会人物特点 难点 1. 课前翻阅了《鲁迅传》《鲁迅小说集》《鲁迅与<少年闰土>》,收集并阅读教学了能反映鲁迅先生精神的文章,着重读了《故乡》,了解鲁迅先生生平的准备相关资料。 2. 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 步骤 1、同学们,这节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跟你们年龄相仿的新朋友, 想不想认识他? 出示闰土画像,师深情地朗诵:“深蓝的天空中逃走了。” 师:初次和这位朋友见面,你对他有什么印象?(机智、勇敢) 一、这位机智、勇敢的少年便是闰土。(板题)一起和他打个招呼吧。(齐 导入读课题) 3、师: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我们以前学习了很多写人的文章, 写人的文章应该怎么写?(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课文通 过哪些具体事例,写出了闰土的哪些特点呢?咱们走进课文,去全面 了解鲁迅笔下的闰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先 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检查初读情况 二、 (1)出示易读错的生字词,多种形式读准字音。 互动 新授(2)交流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相机归纳板书(回忆—相识—相处 —分别) 三、深入相处,再识闰土 1、好朋友在一起相处的时光总是最令人难忘的,请同学们快速浏 览课文第6—16 自然段,重点读读闰土和我的对话内容,用简洁的语

集体备课教案图文稿

集体备课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驻马店市第十三中学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科:数学教研组长审批:周次:1 课题: 3.1 圆序 号 1 备课组九年级主备人岳素贞授课时间2017年 2月 教学目标1 1.理解确定圆的条件及圆的表示方法;(重点) 2.掌握圆的基本元素的概念;(重点) 3.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难点) 重 点 理解确定圆的条件及圆的表示方法;(重点) 难 点 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难点) 教学方 法 讲练结合教具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古希腊的数学家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 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它的 完美来自于中心对称,无论处于哪个位置,都具 有同一形状,它最谐调、最匀称.观察图形,从 中找到共同特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圆的有关概念 【类型一】圆的有关概念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直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 B.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C.圆中最长的弦是直径 D.一条弦把圆分成两条弧, 【类型二】圆的概念的应用 如图,CD是⊙O的直径,点A为DC延长线 上一点,AE交⊙O于点B,连接OE,∠A= 20°,AB=OC,求∠DOE的度数. 解析: 探究点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类型一】判定几何图形中的点与圆的位置关 系 二次备课

在Rt△ABC中,∠C=90°,AB=10,BC=8,点D、E分别为BC、AB的中点,以点A为圆心,AC长为半径作圆,请说明点B、D、C、E与⊙A的位置关系. 解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由点D、E分别为BC、AB的中点求出AD、AE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 解:∵在Rt△ABC中,∠C=90°,AB=10,BC =8,∴AC=AB2-BC2=102-82=6.∵AB=10>6,∴点B在⊙A外;∵在Rt△ACD中,∠C=90°,∴AD>AC,∴点D在⊙A外;∵AC=AC, ∴点C在⊙A上;∵E为AB的中点,∴AE=1 2 AB =5<6,∴点E在⊙A内. 方法总结:解决本题关键是掌握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类型二】根据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确定圆的半径的取值范围 有一长、宽分别为4cm、3cm的矩形ABCD,以A为圆心作⊙A,若B、C、D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外,则⊙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类型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图,⊙O′过坐标原点,点O′的坐标为(1,1),试判断点P(-1,1),点Q(1,0),点R(2,2)与⊙O′的位置关系. 解 【类型四】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实际应用如图,城市A的正北方向50千米的B处,有一无线电信号发射塔.已知,该发射塔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的有效半径为100千米,AC是一条直达C城的公路,从A城发往C城的客车车速为60千米/时. (1)当客车从A城出发开往C城时,某人立即打开无线电收音机,客车行驶了0.5小时的时候,接收信号最强.此时,客车到发射塔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离发射塔越近,信号越强) (2)客车从A城到C城共行驶2小时,请你判断到C城后还能接收到信号吗?请说明理由. 解:(1)过点B作BM⊥AC于点M,则此时接收信

六年级下册科学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

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昌吉市小学科学集体备课教案汇编(三上)

昌吉市小学科学集体备课教案汇编 三年级上册 昌吉市小学科学学会 20XX年9月

1.科学是…… 昌吉市八小李忠华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吹泡泡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能够从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二)知识与技能: (1)科学是什么。(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想知道,爱提问。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研究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二.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洗涤剂、洗衣粉、肥皂、甘油、水等配制吹泡泡的溶液。 2.各种粗细不同的吸管。 3.铁丝或铝丝。 (二)学生准备:盛吹泡泡溶液的容器。 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科学课。你知道什么是科学课吗?(板题) (二)自主学习: 1.讨论“什么是科学” 2.吹泡泡游戏里也有科学? (1)教师演示:吹泡泡。 (2)谈话:关于吹泡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回答。 (3)大家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想研究哪些问题呢? (4)怎样才能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呢? A.学生尝试配制吹泡泡的溶液,选择吸管吹泡泡。 B.比一比,谁的泡泡大,为什么?

(5)拓展:吹泡泡、玩泡泡的新花样。 3.思考: (1)吹泡泡都经历了哪些过程? (2)谈话:吹泡泡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吹泡泡里有科学。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4.讨论 找一找我们身边哪里还有科学? 学生找后回答: 师归纳总结。 2、做一位小科学家 昌吉市三小刘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2、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知识与技能: 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大胆假设和验证,发现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激励学生树立做科学家的信心,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 设计理念: 学生参与找出让纸鹦鹉等保持平衡的秘密的活动,使学生感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也能做科学。激励学生从小走科学家走过的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初中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篇一:集体备课教案《爱莲说》】 集体备课教案科目:语文课题: 《爱莲说》年级:八年级主备教师: 田应武辅备教师:周梦来、王俊使用教师:周梦来、王俊罗宗有、赵学琼备课时间:文武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篇二: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全册】 初中集体备课卡(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师张德超王家明备课要求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根据教研室要求,我校实行集体备课制度,为了提高集体备课质量,使集体备课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特提出以下要求: 1、集体备课卡包括:备课要有学期(全册)备课----学科教学计划表、单元备课---单元集体备课卡、课时备课------课时集体备课。 2、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必须创造性地运用好教学设计文稿,严禁照搬照套,所有教案均需结合本班实际进行二次修改(个性展示)。 3、撰写字体要求:课题用小四楷体,居中;正文用五号宋体,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段前段后设置为0。页面设置左边距3厘米,右边距为2厘米。

4、单元备课具体要求:重点对教材的处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对课堂教学及结构进行研究,拿出统一的办法。 5、课时备课具体要求:每课备课要求备的是堂课。即要求分课时备,不能有二个或者三个课时连在一起备,每课时要有教学目标和完整的教学过程。 (1)课题:是课文内容的题目。 (2)教学目标: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和层次性。 (3)教学重点: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需要学生学会和掌握运用的知识点集合。 (4)教学难点:是根据所面对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较难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5)教学流程: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其中包括主要知识的呈现、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重点体现“高效课堂六环节”流程和“课堂教学五步流程”。 (6)作业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和开放性。 (7)板书设计:新授课必须要有完整的板书设计。 (8)每课一反思,要言之有物,有一定的深度,不泛泛而谈。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卡备课日期:课时集体备课卡备课日期: 【篇三:初三语文集体备课教案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