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观察土壤

观察土壤

观察土壤
观察土壤

6 观察土壤教学设计

孙立波

教学目标:

1、能想出了解土壤成分的办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究土壤成分的活动。

2、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把砂和粘土区分开,能对土壤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能归纳出土壤的主要成分。

教学准备:土壤、放大镜、烧杯、水、玻璃棒、小筛子、纱布、纸巾、记录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又一次相聚在宽敝、明亮的实验室,老师很高兴,你们高兴吗?实验桌上,老师为大家准备一组实验盆,轻轻地打开盒盖,你们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打开实验盒,发现了土壤,并广泛地提出问题。

3、师生共同讨论,疏理问题

4、土壤里除了有动物和植物之外,还有些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观察土壤,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巧妙的利用实验盒吸引学生的眼球,学习兴趣盎然,轻轻地一句“看一看,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启迪学生问题意识尤为重要。

[点评]儿童的好奇心很强,探究未知是儿童的天性。科学探究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科学探究。

二、大胆猜测,设计实验

活动2、找出土壤中的砂和粘土

1、猜一猜:土壤里还有些什么?

2、学生大胆猜测:砂、粘土……

3、同学们,真了不起!猜想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到底猜得对不对呢,就让实践来检验真理吧!

4、每组实验盒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你们准备怎样做呢?

5、小组讨论选择材料,设计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方案:用放大镜观察,用筛子筛,用沉淀……[设计意图]猜想有利于激活思维,在活动中不让孩子们急于手动,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再实验,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心热情,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点评]设计实验既可以为后面的实验提供方法,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学生设计实验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思维的“原型”。

三、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1、老师为你们的实验方案带来温馨提示:

(1)小组分工合作;(2)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3)如果需要可以在实验室中寻找实验所需物品;(4)注意保持卫生。

2、学习分组实验并做记录;粘性等方面观察)

观察土壤实验报告

观察土壤实验报告 篇一:三年级观察土壤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学科科学实验名称观察土壤 任课教师李素丽实验教师李素丽 篇二:土壤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验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10级草业科学班级:一班 学号:XX5890 姓名:秦鲁瑶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以便掌握土壤调查 的理论和技术,了解调查区土壤形成和分布规律,及土壤性状和林木生长关系,为今后学习 专业课打下基础。通过学习了土壤学这门课,我们对土壤有了大概的认识。这次实习的目的 是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结合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具体的说,主要是为 了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了解各类土壤的剖面特征,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熟 悉挖土壤剖面的过程及土壤的采集,掌握土壤各项指标

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再之,就是 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 掌握。 二、实习计划: (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认识实习区的地质概况、鉴定常见的岩石。 (3)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 (一)概述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 资料。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土壤质量衰退曾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但 是,长期以来居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们,对土壤在维持地球上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

土壤剖面实验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1202班 姓名陈俊霞 学号 20121190102 成绩 日期 2014年6月19日

目录 一、实习目的 (3) 二、实验器材 (3) 三、实验地点: (3) 四、实验时间 (3) 五、实习内容 (3)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3)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4)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4) (四)土壤剖面描述 (5) (五)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描述 (5) 1.鉴别土壤颜色 (5) 2.湿度 (5) 3.质地 (5) 4.土壤结构 (6) 5.土壤松紧度 (7) 6.孔隙 (8) 7.植物根系 (8) 8.土壤新生体 (8) 9.侵入体 (9)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9)

一、实习目的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土壤的剖面形态全面的反映并代表了土壤发生学特征、物质组成、性质、及其综合属性,以及土壤景观的总体特征。它是诊断土壤性状的基础和进行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 1.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2.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3.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验器材 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皮尺,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纸盒,土壤剖面记载表,文件夹。 三、实验地点: 我们所选的实验地是文家山,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文家山为山地地形,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25米左右。植被覆盖率高,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土壤较湿润,适宜动植物生长。其气候特征,冬暖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 四、实验时间 日期:2014年6月19日经纬度:北纬30.233°东经115.05° 气压:996.2百帕海拔:48.7m 天气:25℃-33℃多云转阵雨 五、实习内容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教学文稿

实验一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3课时)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 (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 B或B A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 h,粘粒淀积B t,铁质淀积B ir等。 四、土壤剖面描述

(完整版)实验四土壤剖面野外观察

实验四土壤剖面野外观察 一、目的要求 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观察,学会用简单方法认识土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农业生产性状,从而认识土壤,并联系土壤生成环境,分析其与土壤形成及利用改良方面的关系。 二、壤形成夜因素的研究观察 (一)气候资料的调查: 包括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霜期、风、水、旱、涝灾害等。 (二)母质: 直接由岩石风化而形成的残积物母质。要记载岩石的种类、风化程度及形态;如系冲积物、风积物等运积母质,则记载其种类、生成过程及其性状。 (三)地形: 地形通常可分为山地、丘陵、河谷、冲积平原,盆地及洼地等。当了解地形时要记载地点、周围环境、地形的变化情况与土壤发育与分布的关系。 (四)侵蚀情况: 在山区进行土壤调查与观察时要更为重要,要详细记载侵蚀方式、程度、引起侵蚀的原因,如何采取防止措施。 (五)土壤的排水及灌溉情况: 首先观察地表水的有无及其状况,地下水位深度、灌溉条件的有无,现有灌溉的系统及灌溉的可能性。 其次要记载该地区的排水情况、排水系统等。 (六)植被情况: 包括植物群落、生长情况、指示植物、造林状况。 (七)农业生产状况调查: 包括农作物种类、产量、茬口安排、及施肥情况、丰产经验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等。 三、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 土壤剖面是土壤内在形态的外在表现,因此研究土壤的外部形态,也能了解

土壤的性质及农业生产价值。在田间观察土壤时除观察土壤的自然环境外,还要借助于土壤剖面的观察与分析来全面地了解土壤的一切特性。 (一)土壤剖面位置的选择及挖掘: 土壤剖面的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性,切忌在道旁、沟边、肥堆及土层经过人为翻动或堆积的地方挖掘剖面和采取样品。 在选择有代表性地点后,挖长约2米,宽1米,深1~1.5米的土坑(如地下水位较高,达到地下水时即可),将朝阳的一面挖成垂直的坑壁,而与之相对的坑壁挖成每阶为30~50厘米的阶梯状,以便上下操作。(如图) 在挖剖面时要注意观察朝阳面,观察面上端不准堆土,也不准站人踩踏,以保持土壤的田间自然状况,挖出的土抛在土坑长边的两旁,表土与心土分别堆放,观察与记载结束后,必须将土坑先心土后表土进行填平。 (二)剖面观察记载 1、层次的划分与深度 首先站在剖面坑上大致观察,依据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根系的分布情况将剖面分成几层,然后再进入剖面坑内,详细观察,进一步确定层次,最后用剖面刀将各层分别划出,于剖面记载表上分别记出各层起止深度。 (1)土壤发生层次及其排列组合特征,是长期而相对稳定的成土作用的产物。目前国际上大多采用O、A、E、B、C、R土层命名法。 即O层:有机层 A层:腐殖质层 E层:淋溶层 B层:淀积层 C层:母质层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4《土壤的成分》

第4课《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中年段要求,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和土壤的组成成分。本课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大自然中寻找土壤,再通过观察和各种小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全程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学生对环境和土壤的印象。教材由三个活动构成:一、实地观察土壤,了解土壤在自然界的样态;二、观察土壤样本,知道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三、研究土壤的成分,认识土壤中的主要成分。三个活动循序渐进,先是让学生观察自然界当中的土壤,然后通过样本了解其大概的组成,再通过实验观察到一些特殊的成分,一步步让学生能够清晰的掌握土壤的组成成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而且土壤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土壤的用途,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基础。但孩子们对于土壤的组成可能没有去探究过,或者只能说出肉眼直接观察到的组成,有的学生甚至是一无所知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障碍,又恰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知道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地点和自然形态。 2. 观察土壤样本,说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 3. 通过分析实验,知道土壤中存在的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出土壤的组成成分。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烧杯、土壤样本、玻璃棒、纸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之所以地球能成为一个孕育生命的星球,离不开各种植物(出示PPT图片),那你知道植物都生长在哪里吗? 生:土壤、水中等等。 2.师: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植物,它们大多生长在土壤上面,那同学们想象一下没有土壤的世界会如何呢? (学生回答) 3.师:所以土壤是我们地球上重要的资源,那你们知道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4.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土壤的成分。(板书课题:《土壤的成分》)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寻找土壤 过渡:想知道你们说的对不对嘛?既然要了解土壤,那我们就需要去寻找它们了,在上一节课我给大家布置的作业就是寻找土壤,你们找到了吗? 1.出示活动一,师:哪位同学来读一下活动要求? (学生阅读活动要求。) 2.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 (学生回答) 3.师:通过亲自去采集,可以看到每位同学都对土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4.师出示概念: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活动二:观察土壤

2021年土壤剖面实验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欧阳光明(2021.03.07)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1202班 姓名陈俊霞 学号 20121190102 成绩 日期2014年6月19日

目录 一、实习目的3 二、实验器材3 三、实验地点:3 四、实验时间3 五、实习内容3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3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4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4 (四)土壤剖面描述5 (五)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描述5 1.鉴别土壤颜色5 2.湿度5 3.质地6 4.土壤结构6 5.土壤松紧度7 6.孔隙8 7.植物根系8 8.土壤新生体8 9.侵入体9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9

一、实习目的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土壤的剖面形态全面的反映并代表了土壤发生学特征、物质组成、性质、及其综合属性,以及土壤景观的总体特征。它是诊断土壤性状的基础和进行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 1.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2.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3.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验器材 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皮尺,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纸盒,土壤剖面记载表,文件夹。 三、实验地点: 我们所选的实验地是文家山,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文家山为山地地形,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25米左右。植被覆盖率高,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土壤较湿润,适宜动植物生长。其气候特征,冬暖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 四、实验时间 日期:2014年6月19日经纬度:北纬30.233°东经115.05° 气压:996.2百帕海拔:48.7m 天气:25℃-33℃多云转阵雨 五、实习内容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科学《土壤的成分》说课稿

科学《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水到哪里去了》。 一、说教材 本课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保护土壤。本节课《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挖土壤、观察土壤并进行记录、最后利用两种方式深度观察研究土壤。 在新教材中没有提及腐殖质的概念,也没有让学生具体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层时那些物质到底是什么,但根据后一课的内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学生要能观察到土壤的分层情况,但与后一课的联系不可忽略。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还处于自己二年级的水平。但经历过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其次,要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课堂节奏,逻辑也要梳理清晰。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知道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地点和自然形态。 2.观察土壤样本,知道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 3.通过分析实验,知道并认识土壤中存在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到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知道土壤中有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分析,认识土壤中的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五、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土壤剖面观察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察 一、目的和要求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基本原理 1.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 有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具代表性。不受人为扰动的自然平坦地区。 2.土壤剖面的挖掘 长2m 宽1m 深1-1.5m

3.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4.一个发育完整的土壤常有如下的剖面模式: O层:枯落物层(未分解和半分解的植物凋落物) A层:腐殖质又叫表土层(含大量腐殖质) E层:淋溶层 B层:淀积层又叫心土层(表层物质淋至此层淀积) C层:母质层(以风化岩石为主) R层:母岩层(未风化的坚硬岩石) 5.土壤剖面描述

1)颜色(色调、亮度、彩度) 2)湿度 3)质地(砂土、砂质壤土、壤土、粉砂壤土、粘壤土、壤粘土、粘土) 4)土壤结构(块状、团块状、核状、粒状、圆顶柱状、棱柱状、片状、板状、页状、鳞片状、垡状、碎块) 三、作业 1.剖面点位于南京林业大学后山 2.剖面深6.8 3.剖面示意图

4.剖面形态特征 5.土壤类型判断,土壤利用及改良措施。 黄棕壤,黄棕壤地区的水热条件优越,自然肥力较高。很适宜多种林木的生长,是中国 经济林的集中产地、也是重要的农作区,盛产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适地适树,发展经济林业,高度重视水土保持,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料。 四、反思与总结 做实验前要预习不然就会什么都不懂。 土壤剖面点选取很重要,不然在挖掘的时候会很麻烦。

科学初中二年级 土壤的成分(一)

4.1土壤的成分(一) 学习目标: 1、知道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 2、知道土壤中水分、空气等非生命物质; 3、学习用科学观察的方法探究土壤的组成; 4、知道土壤中空气和水分的体积分数的测量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土壤的成分。 难点:土壤中空气和水体积分数的测量。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招贤纳士(展示照片):以学校葫芦基地为题材,之前葫芦产量很高,但近几年产量越来越低,且葫芦不长个,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猜测可能原因是水、肥料、土壤…… 从学生的猜测中选择触手可及的土壤进行研究。 二、探究土壤中的生命物质 (一)活动:寻找土壤中有哪些生命物质? 组织学生观察从葫芦基地取样来的土壤,并寻找土壤中的生物物质? 学生:有蚯蚓、蚂蚁、蝼蛄、草…… 通过舒肤佳的广告,引导学生土壤中还有肉眼看不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生物——微生物 (二)总结土壤中的生命物质 动物 土壤生物植物 微生物 (三)思考:(1)参照土壤取样器,自制简单的土壤取样工具(PVC管)(2)为什么要将土壤样本恢复原样? 三、探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一)活动:进一步观察土壤,土壤生物要生存,根据生活经验或现有知识,你觉得土壤中还存在哪些物质。请写下这些物质,并写出相应的判断依据。(1)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九土壤剖面性状观察

实验九 土壤剖面性状观察 土壤剖面指的是从地面向下挖掘而裸露的垂直切面。土壤剖面中的层次和形态特征,能综合地反映各种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特性的影响。所以,观察土壤剖面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的重要方法之一。 土壤剖面形态的鉴别主要指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pH 值和石灰反应等。根据上述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室内分析材料,可以作为农业生产中合理用地、施肥、改良土壤的参考。特别在进行土壤分类研究时,剖面形态是土壤分类不可缺少的依据。 一、仪器设备和试剂 1.仪器。土铲、手锄、土钻、剖面刀、土壤坚实度计、土壤色卡、土壤pH 比色卡、记录表、比色瓷盘、布卷尺或折尺、土壤标本盒、布袋或塑料袋、标本盒。 2.试剂。1.5%铁氰化钾、1:9盐酸、10%盐酸溶液、pH 混合指示剂。 二、剖面观察的步骤 1.剖面挖掘与修整。 (1)剖面挖掘。选择有代表性的地 块(可以根据地形、地势、耕作栽培及 土壤类型等)确立观察点,避免选在路、 渠边、粪堆上或人易干扰的地段。 (2)剖面的大小要根据观察的要求 来定,如了解土壤形成发育,要挖大些 (长1.5—2.0米,宽0.6一0.8米,深 1.5米左右);如只了解土壤与农作物生 长关系,可挖小些(长1.2—1.5米,宽0.6—0.8米,深1.0米左右),深度要求达到母质层或地下水位为度。(图21)。 (3)选取土坑一端的壁面为观察剖面,要求向阳,而在另一端做好阶梯,以便下坑观测。 (4)掘坑时,应将表土堆于一侧,下层土壤堆于另一侧,观察完毕后,应将底土仍填回下层,表土填回到上层。观察壁面的上部不准堆土和践踏。 (5)剖面修整。土坑挖成后,将观察壁面用土铲向下垂直铲平,然后用切土刀自上而下轻轻拨落表面土块,以便露出自然结构面。整修剖面时,可保留一部分已铲平之壁面,因平整的壁面易于分清各土层的界限。 如需采取底层的土壤标本,则应在修正剖面前采取,以免修整时污染底层土壤。 2.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观察剖面时,一般要先在远处看,这样容易看清全剖面的土 图21 土壤剖面观察坑示意图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土壤的成分 【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保护土壤。本节课《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挖土壤、观察土壤并进行记录、最后利用两种方式深度观察研究土壤。 在新教材中没有提及腐殖质的概念,也没有让学生具体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层时那些物质到底是什么,但根据后一课的内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学生要能观察到土壤的分层情况,但与后一课的联系不可忽略。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还处于自己二年级的水平。但经历过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其次,要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课堂节奏,逻辑也要梳理清晰。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水、空气和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等。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土壤,记录并描述出自己观察到的物质。 2.能利用纸巾、水、放大镜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知道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 科学态度: 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 2.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土壤资源,了解人类的活动可能对土壤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 利用多种方法观察土壤,并能记录和描述看到的现象。

【教学难点】 在证明肉眼不可直接观察到的物质时,利用工具或其他方式间接证明,如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不同的土壤、水、烧杯、纸巾、放大镜、记录单 学生材料:观察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土壤击实验报告

归档编号:c2-3-2-2 委托日期:年月日试验编号: 发出日期:年月日建设单位: 委托单位:工程名称: 取土位置:土样类型: 检验类别:依据标准: 委托人:见证人: 试验单位:负责人:审核:试验: 篇二:土壤击实试验报告 土壤击实试验报告甘质试—20 单位:负责人:审核:试验: 2006年10月25日甘肃省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编制(版权所有不准翻印)篇三:土击实试验 报告 土击实试验报告 jtj221-98 表g.5.1-2 报告编号:共 页第页 干密度(g/cm3) 含水率(%) 击实曲线 试验单位(章) 批准:审核:试验:篇四:土壤剖 面实验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姓名陈俊霞 学号 20121190102 成绩 日期 2014年6月19日 目录 一、实习目的 ................................................................ 3 二、实验器材 ................................................................ 3 三、实验地点: ............................................................... 3 四、实验时间 ................................................................ 3 五、实习内容 ................................................................ 3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3)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4)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4)

1青岛版《科学》六制三年级下册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土壤的成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土壤与岩石》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土壤,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进一步掌握记录、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示学生采集一定量的土壤样本,为课堂探究做好活动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包含两个环节:一是了解土壤与植物、动物、人类的关系,二是通过讨论交流探究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活动二:观察土壤,有什么发现?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观察土壤,交流发现。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土壤,它体现了两层意思:一是直接观察带来的土壤,教科书图示了学生直接用手捻土壤,感觉土壤的湿度。二是可以利用工具观察土壤,第二个环节: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成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进行实验的探究能力。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土壤是怎样形成的。”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对土壤的研究,让学生搜集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课主要从土壤问题开始,让学生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推测及研究,再通过实践证实,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身边常见的土壤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土壤成分、土壤的种类、土壤与植物的关系这些问题是不清楚的。《土壤的成分》就是进行“真实”问题学习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在尝试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土壤是地球上常见的资源。 2.知道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土壤。 2.能制订简单的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计划,并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土壤的成分表现出探究兴趣。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4土壤的成分教案新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4土壤的成分教案新 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土壤,知道土壤是由沙砾、沙粉、黏土、水、空气、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协作进行实验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 认识土壤的成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就在希望的田野上,肥沃的土壤养育着我们,给我们带来了粮食、蔬菜、水果等,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今天让我们走近土壤,深入的了解土壤,共同学习《土壤的成分》。 二、讲授新课 活动1:采集土壤 我们到田野、花圃或池塘边等不同的地方挖一些土壤,带回去研究。 工具:铁铲、塑料瓶(器皿) 注意:到河边采集土壤,必须要有大人陪同。 活动2:观察土壤 仔细观察挖来的土壤,你在里面发现了哪些东西? 预设问题:土壤中有蚯蚓?土壤中有植物的根?土壤中有小石头和大石头?除了我们刚刚看到的,土壤中还有什么呢?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回答。 通过肉眼发现:

菜园土:沙子、桔树枝、小虫、泥土、石块。 花园土:黏土、沙子、桔树叶、蜗牛壳、蚯蚓、蚂蚁、小石块。 活动3:观察土壤的成分 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捏一捏,摊开纸巾,你看到……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土壤湿润,有捻不碎的小石子、草根和小虫。 (建议播放视频:【知识解析】土壤中的水分) 把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过一会又看到……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开始看到土壤中有气泡冒出,后来看到土壤按颗粒大小沉积下来。 搅拌以后,你看到……静置一段时间,又看到……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 (建议播放视频:【知识解析】土壤中的成分) 拓展延伸: 你还能用什么方法了解土壤的成分? 三、课堂反馈 1.土壤的成分有()()()()等。 2.把土壤放入水中,有()冒出,说明土壤里有()。 3.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判断对错) 4.菜园土有沙子、桔树枝、小虫泥土、石块等东西。()(判断对错)答案: 1.水空气沙砾沙粉 2.气泡空气 3.√ 4.√

动物观察记录表

动物观察记录表 孩子,要写关于动物的作文了,让我们在爸爸妈妈的带领和帮助下,一起来观察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吧!观察时别忘了做好记录哦! 你观察的动物是() 1.它的外形是怎么样的?(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几条腿,有没有毛,个头大小都要如实写出来,要注意抓住它的特点,也可以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恰当用上比喻,比如:小蜗牛背上的壳像着一座小房子。)——————————————————————————————————————— ————————————————————————————————————————————————————————————————————————————————————————————————————————————————————— —————————————————————————————————————————————————————————————————————————2.它有哪些生活习性?(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要抓住它在生活中的特 征,例如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3.你观察的时候它在干什么?你想象一下这时小动物会想些什么呢?(孩子你要记住,小动物们也是有感情、情绪的,这要靠你仔细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

(完整版)土壤的成分教案

4.1土壤的成分(第一课时) 方埠中心学校张伟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知道土壤中的生命物质:植物,动物,微生物,知道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之一:空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土壤的成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的精神,扩大学生的思维角度。 教学重点: 探究土壤中的生命物质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展示桐庐的风景照,问:同学们,看了这些照片,你们觉得咱们的家乡美吗?老师觉得非常漂亮,所以把这些美景和大家一起分享。记得有首歌叫《在希望的田野上》,我觉得我们的家乡就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肥沃的土壤养育着我们,给我们带来了粮食、蔬菜、水果等,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但对于土壤,我们很熟悉却又似乎很陌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土壤,深入的了解土壤。 师: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了解它的哪些方面呢?

学生讨论(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土壤中有什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今天我们选择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来研究——土壤的成分。 二、新课展开: 猜一猜,土壤中有什么? 刚才许多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是一种猜测。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猜测。刚才积极猜测的同学们,你们都很棒。 不过,光有猜测还不行,我们还要经过验证,才能最后得出真正的结论。要想知道土壤中究竟有什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 同学们的桌上都放了一些新鲜土壤,请你用肉眼仔细观察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土壤,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土壤中有哪些生物,并把你获得的信息记录在任务单上。比比谁的眼睛更敏锐,哪小组合作效率高。小组汇报你所观察到的结果。 师:我们把观察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发现这些生物包括了植物、动物,老师建议刚才用手扒过土壤的同学等下下课一定要去洗手,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土壤中可能含有微生物 师:的确如此,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 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微生物包含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甚至很多小动物把土壤当成了他们自己

土壤剖面观察(可编辑修改word版)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报告 土壤剖面观察 一、 目的和要求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 基本原理 1. 土壤剖面点选择原则 有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具代表性。 不受人为扰动的自然平坦地区。 2. 土壤剖面的挖掘 长 2m 宽 1m 深 1-1.5m 日期:2015 年 10 月 21 日 成绩:

3.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4.一个发育完整的土壤常有如下的剖面模式: O 层:枯落物层(未分解和半分解的植物凋落物) A 层:腐殖质又叫表土层(含大量腐殖质) E 层:淋溶层 B 层:淀积层又叫心土层(表层物质淋至此层淀积) C 层:母质层(以风化岩石为主) R 层:母岩层(未风化的坚硬岩石) 5.土壤剖面描述

1)颜色(色调、亮度、彩度) 2)湿度 五个等级判断依据 1、干土壤放在手中不感到凉意,吹之尘土飞扬 2、润土壤放在手中有凉意,吹之无尘土飞扬 3、湿润土壤放在手中有明显的湿感 4、潮润土壤放在手中,使手湿润,能捏成团但不出水,捏泥粘手 5、湿土壤水分过饱和,用手挤土壤时,有水分流出 3)质地(砂土、砂质壤土、壤土、粉砂壤土、粘壤土、壤粘土、粘土)4)土壤结构(块状、团块状、核状、粒状、圆顶柱状、棱柱状、片状、板状、页状、鳞片状、垡状、碎块) 三、作业 1.剖面点位于南京林业大学后ft 2.剖面深6.8 3.剖面示意图 A 2CM

观察记录表

观察记录表(1) ①我观察的是:锦鲤 ②观察到的现象是: ④结论: 观察记录表(2) ①我观察的是:小猫。 ②观察到的现象是: 当我靠近小猫仔细观察时,忽然发现小猫的眼睛是椭圆的。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我以前总是以为猫的眼睛是圆的,今天却发现猫的眼睛在白天是椭圆的。到了晚上我把家里的灯关上再一看,我吓得“啊”地叫了起来,原来小猫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像个小皮球,还发着绿光,看上去真像一只狼。 ③疑问: 猫的眼睛在白天和夜里为什么不一样呢 ④结论: 经过查资料,我才知道猫适合在夜间活动,白天光线强,照得猫的眼睛睁不开;夜里没有光线,所以猫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猫的眼睛可真神奇啊! 观察记录表(3) ②观察到的现象是: ④结论:

命力,我爱你! 观察记录表(4) ①我观察的是:蚂蚁 ②观察到的现象是: 我找到一个蚂蚁洞,发现有许多小蚂蚁来来往往忙个不停,原来蚂蚁在抬一只蜻蜓。只见这些蚂蚁有的咬住蜻蜓的头,有的咬住蜻蜓的尾巴,都是很很地一口咬住,拉的拉,推的推,使劲全身力气,这个“庞然大物”竟然被拉动了,我吓了一大跳,这么小的蚂蚁竟然能抬这么重的东西。我赶紧把带来的饼干分成三份,放在了蜻蜓旁边,只见其他的蚂蚁一哄而上,把饼干咬成比蚂蚁洞还小的块,三三两两抬着一块,向洞口移动。我终于相信了:黑而瘦小的蚂蚁真有这么大的力气。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蚂蚁是怎么互相交流的呢它是怎样吃食物的呢 ④结论: 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蚂蚁的头和屁股大大的,腰却很细。头上有一对“大夹子”,那是它们的嘴,用来吃东西,也是它们的防身武器,头上还有一对触角,这就是它们用来交流的器官。只要遇见伙 观察记录表(5) ①我观察的是:白云 ②观察到的现象是: 天上的白云为什么变换多端,会变成各种各样的动物呢 ④结论: 爸爸告诉我,天上的白云其实就是一块块云,当这些一块块白云撞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去看是不一样的,因为心中的想法不一样,白云飘移的很快,所以变化就很快。

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一、实习目的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内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本实习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习器材 铁铲、土钻、皮尺、手罗盘、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土壤速测箱、纸盒、文件夹。 三、实习内容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如下图: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 (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 B 或B A 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 h ,粘粒淀积B t ,铁质淀积B ir 等。 (四)土壤剖面描述 按照土壤剖面记载表的要求进行描述 1、记载土壤剖面所在位置、地形部位、母质、植被或作物栽培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地下水深度、地形草图可画地貌素描图,要注明方向,地形剖面图要按比例尺画,注明方向,轮作施肥情况可向当地社员了解。 2、划分土壤剖面层次,记载厚度,按土层分别描述各种形态特征,土层线的形状及过渡特征。 3、进行野外速测,测定pH值、高铁、亚铁反应及石灰反应,填入剖面记载表。

土壤剖面实验资料报告材料

师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1202班 姓名俊霞 学号 成绩 日期2014年6月19日

目录 一、实习目的 (3) 二、实验器材 (3) 三、实验地点: (3) 四、实验时间 (3) 五、实习容 (3)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3)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4)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4) (四)土壤剖面描述 (5) (五)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的描述 (5) 1.鉴别土壤颜色 (5) 2.湿度 (5) 3.质地 (5) 4.土壤结构 (6) 5.土壤松紧度 (7) 6.孔隙 (8) 7.植物根系 (8) 8.土壤新生体 (8) 9.侵入体 (9)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9)

一、实习目的 土壤的外部形态是土壤在性质的反映。土壤的剖面形态全面的反映并代表了土壤发生学特征、物质组成、性质、及其综合属性,以及土壤景观的总体特征。它是诊断土壤性状的基础和进行土壤分类的重要依据。 1.通过土壤的外部形态来了解土壤的在性质,初步确定土壤类型,判断土壤肥力高低。 2.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供初步意见。 3.在土壤基本形态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掌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描述技术。 二、实验器材 铁锹,门塞尔比色卡,土壤坚实度,皮尺,剖面刀,铅笔、塑料袋,标签,纸盒,土壤剖面记载表,文件夹。 三、实验地点: 我们所选的实验地是文家山,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文家山为山地地形,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25米左右。植被覆盖率高,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土壤较湿润,适宜动植物生长。其气候特征,冬暖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 四、实验时间 日期:2014年6月19日经纬度:北纬30.233°东经115.05° 气压:996.2百帕海拔:48.7m 天气:25℃-33℃多云转阵雨 五、实习容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专题一 土壤剖面与垂直分布规律调查

土壤剖面与垂直分布规律调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地考察土壤剖面层次,总结衡山土壤垂直分布规律,并 了解不同土壤类型分布的海拔及气候特征。 2.通过对不同海拔、不同地点的土壤考察,做出不同土壤类型特 征的比较。 二、实验方法 肉眼观察、实地考察 三.实验步骤 1.由老师讲解实验方法 2.由老师带领进行实地观测 3.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四、实验内容 1.土壤剖面的观测 地点一:植物园旁

土壤形态特征表(植物园旁) 土壤剖面土层 分层 物 根系 湿度 颜色 质 地 结 构 松紧度 孔隙 状况 侵入体 有机层(0) 多根 湿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腐殖质层(A) 少根 潮 黑褐色 壤 土 粒 状 疏松 中等孔隙 树根 小石头 淋溶层(E) 无 干 棕黄色 壤 土 粒 状 稍紧实 中等孔隙 小石头 淀积层(B) 无 干 棕黄沙 土 粒 状 稍紧实 少空隙 小石子 C :76cm B:57cm E:31cm A :54cm

色 母质层(C) 无 干 灰白色 砂 土 粒 状 稍紧实 无 无 地点二:邺侯书院 土壤形态特征表(邺侯书院) 土壤剖面土层 分层 物 根系 湿度 颜色 质 地 结 构 松紧度 孔隙 状况 侵入体 有机层(0) 多根 湿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腐殖质层(A) 少根 潮 黑壤 粒 疏松 中等孔 树根 O :8cm A :3cm E :23cm B :28cm C :71cm

褐色 土 状 隙 小石头 淋溶层(E) 无 干 棕黄色 壤 土 粒 状 稍紧实 中等孔隙 小石头 淀积层(B ) 无 干 棕黄色 沙 土 粒 状 稍紧实 少空隙 小石子 母质层(C) 无 干 灰白色 砂 土 粒 状 稍紧实 无 无 地点三:铁佛寺 土壤形态特征表(铁佛寺) 土壤剖面土层 湿颜质 结 松紧 孔隙 侵入体 植物 O :7cm A :10cm E~B :40cm C :40cm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