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乳腺癌病例

乳腺癌病例

乳腺癌病例
乳腺癌病例

病例2

1.乳腺癌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乳腺癌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无定论。因为乳腺癌病因学涉及到多种可能因素,所以只能说乳腺癌的发生可能与下列一些因素有关:(1)遗传易感性:家族史调查的临床资料表明,有家族史的乳腺癌发生率较无家族史的要高,特别是双侧乳腺癌患者和发病年龄较小者,这些妇女的亲属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使其具有对乳腺癌的易感体质和病变内因。(2)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失调是乳腺癌的病因之一。由于乳房长期受内分泌素的异常刺激,导致乳腺组织癌变,其中雌激素和黄体酮是与乳腺恶变最为密切的两种内分泌激素。这点已先后被许多临床、病理及生理学家所证实。(3)病毒因素:病毒颗粒可通过哺乳传染,导致乳腺癌发生,此点已通过较多的动物实验所证实。所以有些学者推测乳腺癌的病因可能为病毒,但还没有充足的流行病学依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其他因素:机体抗癌免疫功能低下,使抗癌因子的免疫功能受抑制,以及乳房有外伤刺激、有放射线损伤等,都有易发生乳腺癌的报道。

2.乳腺癌的诊断:

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在门诊就诊的乳腺病患者中90%以上为乳房良性疾病,乳腺癌患者约占5%-10%。典型的乳腺癌由于具有明显的特征,临床上诊断并不困难。而对于不典型和早期乳腺癌的病例需要临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乳房检查,结合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才能及早做出诊断。

1.1病史的采集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病史的采集,详细的病史可提供第一手临床资料,有利于发现乳腺癌易患因素,对做出正确的诊断十分重要。(1)现病史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年龄,因为中国妇女乳腺癌的高发年龄在40~49岁;同时要了解发病的症状,是否有肿块、发现肿块的时间、生长的速度等。因为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是无意中发现的乳房无痛性肿块;了解癌肿的生长速度,癌肿生长的快与慢与其不同的病理类型有关;询问有无乳头溢液以及溢液的性质;在乳头血性溢液的患者中,病变为恶性者占6%叫8%;有无乳头糜烂、湿疹样改变或破溃。因为乳腺癌的细胞可以沿着乳腺导管侵犯乳头,造成乳头湿疹样改变,甚至糜烂或破溃;约有1/3的乳腺癌患者有轻微的乳房疼痛,与月经周期的关系不明显;还要了解患者是否做过其他检查和治疗,例如:针吸活检、外敷中药等;腋下有无肿块,是否疼痛等也需要仔细询问,因为乳腺癌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因此有的患者主诉腋下可以触及到肿块很硬,疼痛不明显;也需要了解患者有否服用过避孕药等,因为体内内分泌代谢的改变,也是透发肿瘤的因素之一。(2)既往史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患过乳腺相关的疾病,如乳腺先天发育不良,乳腺良、恶性肿瘤。是否患过妇科疾病,如子宫或卵巢的良、恶性肿瘤。是否有甲状腺、肾上腺疾患等。这些都和女性的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有一定的关系,同样因素也可能引发乳腺恶性肿瘤。(3)月经、婚育、哺乳史询问患者的初潮及闭经年龄、月经周期是否规则;是否已婚以及结婚年龄;还应该掌握患者的初产年龄,妊娠及产次;有无哺乳史,乳汁状况,单侧或双侧哺乳,哺乳时间等。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初潮年龄<12岁、行经时间超过35年、初产年龄>30岁、未哺乳或哺乳时间短,均会增加罹患乳腺癌

的危险性。(4)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癌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1990年King发现,约20%~25%的乳腺癌患者有乳腺癌家族史。目前的研究也已经证实,具有遗传倾向的乳腺癌占5%-10V/:所以了解患者有无肿瘤家族病史对于建立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母亲、姊妹、姨妈和姑姑是否患过乳腺癌,母系或父系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过其他肿瘤等。直系亲属中,如母亲、姊妹、女儿,其中一人有乳腺癌病史,其本人患乳腺癌的危险增加1倍,如有两人患病则危险性增加5倍。

1.2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即使是有经验的医师也需要仔细检查,结合其他辅助检查资料认真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乳腺癌常见的症状如下:(1)乳房肿块:80%患者以尤意中发现乳房肿块就诊,且无任何不适。有1/3的肿块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分析其可能原因与外上象限腺体所占份额较大有关,肿瘤多为一侧单发,偶见多发或双侧乳房同时发生原发癌。根据其生长方式和病理类型的不同,其形状和质地亦有不同:肿块大多为不规则实性,质地硬,如: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等;髓样癌、粘液腺癌、乳头状癌相对较软,活动度较好;腺样囊腺癌也可以呈囊性,有时可以触及到假包膜,当肿瘤

3.乳癌的诊断:

乳癌的一般临床表现乳癌是一种侵犯整个乳房的恶性疾患。吾病例于乳内有多发性病灶。癌变范围可涉及导管上皮、结缔组织与腺小叶。下式即为正常组织癌变的示意图:

导管上皮结缔组织腺小叶激素或其他因素增生→继续增生或恢复正常或良性肿瘤或因病毒其他因素转变为乳癌。

乳癌于癌变早期通常没有症状,因此肿瘤可在乳内生长到一定程度而不被病人或医生觉察,甚则有时在出现腋窝淋巴结、骨或肺转移时才被发现。随后乳中可发现无痛或稍痛,质硬,表面不光滑的小肿块。多为单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易推动。以后,随着病理性质的不同,乳腺局部的情况也因之而异。如炎性乳癌可于数周内使乳房显著增大红肿,髓样癌可于数月内使乳房体积增大一倍,反之,硬癌可使乳房缩小,乳头位置抬高,皮肤湿疹癌可于乳头或乳晕处出现湿疹或溃疡等。癌肿的增大须要一定时间,一般说来,白长径1厘米长大至5厘米,大致须时12个月。由于癌肿逐渐增大,库柏氏韧带受侵后被固定,牵引癌肿表面皮肤向内收缩,因此癌肿所处部位的皮肤及乳头往往凹陷。再进一步,癌细胞在乳内沿着淋巴网一方面向深部侵入筋膜、胸肌,与之固定,此时乳房就不能被推动。另一方面向皮肤扩散,与皮肤粘连紧密,皮肤因淋巴引流不畅出现水肿。由于皮肤在毛囊处与皮下组织牢牢联接,液体无法流入,所以在毛囊处出现了凹陷,使皮肤成为“橘皮”样外形。如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得很清晰。以后皮肤溃破、流血,气味恶臭,溃疡面不易愈合。如癌细胞广泛播散到乳房周围大片皮肤,就会出现大量皮肤或皮下结节,即所谓“卫星结节”。当这些结节大量出现时,有时可以相互溶合,甚则可以波及到对侧胸部,形成“铠甲状癌”,严重限制胸廓扩张,造成呼吸困难。有时还可以涉及背部。癌细胞沿着外侧的淋巴途径可侵入同侧腋窝。此时腋窝淋巴结即被侵及而肿大。癌细胞侵入淋巴结后出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癌细胞侵入淋巴结后逐渐增殖,充满整个淋巴结。(2)癌细咆突破淋巴结的包膜后在其周围的疏松脂肪组织内生长。(3)癌细胞于淋巴结周围广泛浸润,以致一方面各个淋巴结相互溶合,另一方面这些淋巴结固定于周围组织。(4)癌细胞侵入周围静脉,从而产生血行播散。

4.乳癌:

疾病概要(一)病因病理乳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发生在40~60岁,即绝经期前后的妇女。与卵巢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多数乳癌起源于乳管上皮,少数起源于腺泡。临床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分化程度低的硬癌、单纯癌、髓样癌。癌肿向周围浅层、深层组织直接浸润;乳房外侧的乳癌,易向腋窝淋巴结转移,继而扩展到锁骨下及锁骨上淋巴结:乳房内侧的乳癌,常向胸骨旁淋巴结转移,最后,可转移到锁骨上淋巴结;血行转移:晚期可随血流转移到肺、肝、骨等部位。(二)临床表现(1)乳房肿块。常发生在乳房的外上象限,其次在乳晕区和内上象限。在无意中发现乳房内无痛性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缘不整齐,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早期尚可被推动。随着肿块增大,侵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改变。若癌块侵犯连接腺体与皮肤的Cooper韧带,使之收缩,导致皮肤表面凹陷,称为“酒窝征”。如癌肿侵犯近乳头的大乳管,就可使乳头偏移、抬高或内陷,造成两侧乳头位置不对称;少数病人的乳头会溢出血性液体。癌肿继续增大,与皮肤广泛粘连,当皮内或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时,可出现皮肤淋巴水肿,在毛囊处形成许多点状凹陷,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乳癌晚期可侵犯胸肌和胸壁,如果癌肿向浅表生长,可使皮肤破溃形成菜花样

溃疡,其表面易出血,且有恶臭的分秘物。(2)腋窝淋巴结肿大。可触及肿大的少数散在的淋巴结,质硬,无压痛。往后肿大的淋巴结增多,相互粘连成团,并与皮肤和深部组织粘连,不易推动。当累及腋窝神经丛时,患侧上肢出现麻木或疼痛;如果堵塞腋窝主要淋巴管时,则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压迫腋静脉时,可引起上肢青紫、水肿。(3)其他。炎性乳癌无明显的局限性肿块,表现为整个乳房肿大发硬,明显的红肿热痛、病程发展迅速。乳头湿疹样癌表现为乳头刺痒、灼痛,乳晕周围出现糜烂、结痂等慢性湿疹样病变。晚期乳癌有肺、肝、骨等远处转移症状。

4.乳房肿块主要有乳腺病,乳腺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以纤维腺瘤最多约占3/4。

(1)乳腺病是指乳腺发生实质性的良性增生。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或腺管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乳头状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也有发生于小叶实质者,主要为乳管及腺泡上皮增生。表现为乳房胀痛、初具周期性,月经前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以后逐渐变为持续性胀痛。发生主要与内分泌紊乱有关。本病病程较长,发展缓慢。主要为对症治疗,可用中药或中成药调理。对局限性增生病,应在月经后7~10日内复查,若肿块变软、缩小或消退,则应坚持中药治疗;若肿块无明显消退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乳腺病经及时治疗一般没有不良后果。(2)乳房纤维腺瘤好发于18~25岁的青年妇女,外上象限好发,约75%为单发,少数为多发。除肿块外,常无明显症状,肿块增大缓慢,质似硬橡皮球十的弹性感,表面光滑,易于推动。月经周期对肿块大小影响不大。手术治疗是惟一有效方法。由于妊娠可使其增大,妊娠前一旦发现纤维瘤可考虑手术切除,并送做病理检查。(3)乳管内乳头状瘤好发于40~50岁的妇女,75%病理发生在大乳管近乳头的壶腹部,瘤体很小,富有血管,易出血。如发生于中小乳管,常位于乳房周围区域。临床可表现为乳头有时出现血性溢液,鲜红色多见,肿块常不易摸及。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本病恶变率为6%~8%,故应密切观察、定期复查。

5.常见的乳房肿物及其鉴别诊断:

一、乳腺癌(一)女性乳腺癌的患病率可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但至60岁以后,则又降低。(二)肿块发生在乳房的外上方者最多,其次为内上方、中央部、外下及内下方。乳腺癌多单发,但亦可多发。一般硬性癌的瘤体不大,但坚硬或呈橡皮样硬;髓样癌的瘤体较大,质地一般较软。乳腺癌的边缘多不规正、境界不清、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早期者可有移动性。(三)肿瘤侵犯皮肤时可发生粘连,并在皮肤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点及皮肤变粗,增厚等所谓的“桔皮样变”。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可破溃形成菜花状或火山口状的溃疡并可流出恶臭的分泌物。(四)乳腺癌的早期,可有乳头内陷现象,特别是肿块发生在乳头下或接近于乳头者,出现更早。另外乳腺癌时乳头亦可抬高,此两种临床表现,对乳腺癌的诊断或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重要意义。(五)乳腺癌病人,常有乳头溢液。一般为血性或浆液血性及水样等。(六)乳腺癌的淋巴腺转移,以患侧的腋下淋巴腺为最常见。但晚期,亦可发生锁骨上或对侧锁骨上及腋下淋巴腺转移。除淋巴腺外,晚期亦可发生肺、肝,脑,卵巢,肋骨、骨盆或脊注骨等处的转移。二、乳腺肉瘤(一)乳腺肉瘤比较少见。35—40岁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二)早期肿块很

小,生长较慢,但可突然迅速增大。肿块一般为单发、中等硬度、境界清楚,表面呈分D卜状。因肿块很少与皮肤及深部组织发生粘连,故有移动性。(三)乳房皮肤可因肿块迅速增大而呈现紧张、发亮及微红:刀外可有乳房静脉曲张及乳房皮肤水肿。三、乳腺腺纤维瘤(一)常见于20—25岁青年女性,很少发生在绝经后的妇女。(二)肿块多发生在乳房的外上方。多为单发,亦有多个发生在一钡g或两侧的乳腺内。肿块一般为樱桃大或胡桃大,但也有较大街:肿块常呈卵圆形、较软、表面平滑、边缘清楚。由于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故可推移。(三)多无白发痛及触痛。(四)妊娠期可增大。如无特殊原因而肿块突然显著增大。应疑及癌变。四、乳腺管内或囊内乳头状瘤(一)较少见,一般多发于40—50岁妇女。(二)肿块多位于乳头部扩张的乳管内,多发或单发。单发者肿块较小,呈长圆形,质地较软边缘清楚,表面平滑。由于与皮肤无粘连,故有移动性。多发性者呈弥漫性结节,触诊时无明显肿块。(三)挤压乳腺时,可自乳头排出血性溢液。(四)本病可癌变。五、乳腺囊性增生病(一)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妇女。(二)一般多发,呈索条状结节,中等硬,边界多不清。(三)本病属于癌前期病变。六、乳房结核(一)多发生于年青妇女,多由胸壁结核直接蔓延而来。(二)单发或多发,呈结节状,境界不清,表面光滑,触之较硬。干酪化形成寒性脓肿时则变软。因多与皮肤粘连,故无移动性。(三)乳房结核可破溃,流出于酪样脓液,并可形成喽管。(四)乳头溢液为典型结核性干酪样脓汁。(五)常可发现有其它部位结核病变存在,如肺结核、胸壁结核、腋窝部淋巴腺结核等。

乳腺癌数据调查

中国 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 2018年3月23日,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女性乳腺癌的最新数据,估计了2014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由于收集和统计工作的存在,一般数据会滞后3年)。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27.89万例,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16.5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 其中,城市地区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18.46万,农村地区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9.43万。

中国是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并且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癌症负担在不断增加。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占据新诊断乳腺癌病例的12.2%,占据乳腺癌死亡的9.6%。 女性乳腺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27.89万例,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16.5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 近年来多数欧美乳腺癌的死亡率均有下降趋势,主要归功于乳腺癌的检查和管理发生了重大改变。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了对乳腺癌进行大规模钼靶筛查。

但是我国乳腺癌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筛查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在2008年之前并无全国范围内的乳腺癌筛查项目。 全球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ACS)的数据,乳腺癌占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25%。亚洲因乳腺癌死亡的患者数占全球的44%。(2017年) 最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乳腺癌发病率仍在持续、稳定的上升。乳腺癌现在已成为导致发展中国家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一大病种。由于治疗技术先进,西方发达国家乳腺癌的死亡率要小于发展中国家。 虽然发展中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死亡率却较发达国家高出很多。这可能与确诊较晚有直接关系。 乳腺癌患病率 亚洲 人口占比:59% 新发乳腺癌占比: 39% 乳腺癌死亡占比: 44% 非洲

乳腺癌病例1

乳腺癌病理分析问答1: 病例1: 女性,32岁。无意间摸到左乳肿物,左乳超声示:2.8cm×1.9cm,BI-RADS 4a;左腋窝2.1cm×1.1cm,4a。左乳、左腋窝穿刺未见癌。问:下一步如何处理?若手术,什么时间做合适? 答:该患者为年轻女性,发现左乳肿物伴腋窝淋巴结肿大,超声提示BI-RADS 4a,穿刺检查未发现恶性证据。患者未具体描述病程和体格检查情况,可分为两种情况讨论。一是病程较长,长达数年,多次超声检查乳腺肿物大小无明显变化,结合穿刺考虑良性可能性较大。在疫情特殊时期可暂时密切随访,待疫情过后再行处理。二是近期发现的乳腺肿物,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上看高度怀疑乳腺癌可能。虽然穿刺检查未发现恶性证据,但不排除假阴性可能。不知患者是细针穿刺还是空心针穿刺,因细针穿刺的假阴性会更大。建议患者完善乳腺癌相关检查,如乳腺钼靶和磁共振检查,再做空心针穿刺活检。如果仍考虑为良性肿瘤,可观察一两个月,待疫情后再做治疗。如果发现为浸润性癌,还需做免疫组化以明确分子分型,制定不同的治疗策略。如果为Luminal A型,淋巴结也没有转移,疫情期间不能手术,可先口服内分泌治疗,有条件者仍建议手术。手术方式尽量选择创伤性较小的保乳手术。Luminal A型乳腺癌进展缓慢,延迟一个月再做手术也不影响整体疗效。 答:该患者涉及两点共性问题,即良性肿物如何处理,以及如何看待影像学诊断与穿刺报告。原则上良性肿瘤在明确诊断后不建议都进行手术。该病例既有乳房肿物,同时有出现腋窝肿大淋巴结,值得怀疑。这牵扯出如何看待BI-RADS 4a 诊断的问题。在临床中,医生既要大胆怀疑,也要充分相信,即患者影像学诊断不明确,没有钼靶检查,穿刺可能存在假阴性。建议观察两三个月后进行切除检查。 病例2:

乳腺癌案例分析

乳腺癌案例分析 患者,女性,49岁,农民;因右侧乳房发现一肿块2个月而就诊。自述2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有一小肿块,无疼痛,故没有在意。近来发现肿块不断增大,乳房皮肤肿胀,急来就诊。 检查见患者为中年女性,一般情况尚好,体温 36.5°c,脉搏70次/min。右侧乳房肿胀,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触诊可触到一3cm×5cm大小肿块,质地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活动性差,无压痛。右腋窝可触诊到1~2个较硬的淋巴结,无触痛。取活检病理检查报告为乳腺癌。 知识点回顾: 乳房位置:成年女性的乳房位于第2~6肋高度,胸大肌表面,自胸骨旁线向外可达腋中线。形态结构:青春期未哺乳女性的乳房呈半球形,紧张而有弹性。乳房由皮肤乳腺和脂肪等构成。乳腺被结缔组织分隔为15~20个乳腺叶,每个乳腺叶又被分为若干个乳腺小叶。每一乳腺叶有一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性排列,末端开口于乳头。乳房悬韧带(Cooper 韧带)乳腺周围的结缔组织发出许多纤维束,一端连于皮肤和浅筋膜浅层,另一端连于浅筋膜深层,称乳房悬韧带或 Cooper韧带。韧带两端固定,无伸展性。淋巴引流女性乳房淋巴管丰富,分为深、浅两组,淋巴主要注入腋淋巴结。淋巴引流:①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主要途径)②乳房上部的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的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③乳房内侧部的一部分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另一部分于对侧乳房淋巴管吻合④乳房下部淋巴管注入膈上淋巴结前组,并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淋巴管交通⑤乳房深部的淋巴管,经乳房后间隙注入位于胸大、小肌之间的胸肌间淋巴结或腋淋巴结的尖淋巴结,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 治疗手段 1.手术(改良乳腺癌根治术)

乳腺癌病例分享

住院病人记?肿瘤科? ?主诉? 左侧乳房肿块5月。? ?现病史? 患者于今年1月初在洗澡时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有一"蚕豆"大小之肿块,当 时无任何不适感,并未引起重视,至今年6月初,自觉肿块较前明显增大,约有"核桃"大小。曾在外院门诊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效,肿块仍逐渐增大,即来我院门诊,摄钼靶片提示:"左乳外上象限肿块疑有恶变";B超提示:"左乳房均质性肿块,有恶变可能"。要求手术治疗而收容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无午后低热,无胸痛及咳嗽,无乳头溢液及血性分泌物,无腹痛,腹泻及便秘,无明显消瘦,食欲及睡眠尚好,大、小 便正常。? 过去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血吸虫病、肺结核及其他传染病史。按时接种疫苗。无 重要皮肤病史。???? ?五官器:头部无疮疖及伤史。双眼视力尚可,无耳痛,外耳道流脓史。无慢性鼻塞及流脓性分泌物史。近年来常有右牙痛,无咽痛史。? ?呼吸系:无气喘,呼吸困难,长期咳嗽,咯痰及咯血史。无午后低热、胸痛史。??? 循环系:无心悸、气急、发绀、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史。无心前区疼痛,高血压史。???消化系:无腹痛、腹胀、胀泻史、无喛气、反酸、呕吐史。无呕血、黑便及长期便秘史。? ?血液系:无皮肤、粘膜出血、瘀点、瘀斑史。无贫血史。???泌尿生殖系:无尿频、 尿急、血尿及排尿异常史。无颜面浮肿、腰酸、腰痛史。无阴道流血、痛经、白带过多、外阴瘙痒史。? ?神经精神系:无头痛、眩晕、昏厥、抽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史。???运动系:无 游走性关节痛及运动障碍史。无关节脱位及骨折史。? ?外伤及手术史:无。????中毒及药物过敏史:无。? ?个人史?生于原籍,5岁来泸,未去过外地,否认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无烟、酒嗜好。无食生鱼、生肉史。参加工作30余年,曾有有色金属烟尘污染史。否认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肝炎、结核、麻风等传染病接触史。 月经史:?15????4~5????50,绝经已3年,18岁结婚,丈夫健在。生育二女,顺产。???28~30????? 家族史?父因胃癌于1968年病故。母因"脑溢血于1976年逝世。有二弟二妹,均健在。 女儿健在。否认家庭遗传病史。家庭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乳腺癌和宫颈癌

两癌筛查培训讲稿 一、乳腺癌 根据WHO的统计,每年全球新发乳腺癌病例超过一百万,欧美发达国家平均不到十个女性就有一人患乳腺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越来越高。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是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在增长,超过全球增长速度的一倍,尤其在一些大城市,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恶心肿瘤发病率的首位。 据介绍,乳腺癌作为威胁妇女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呈明显上升趋势。 乳腺癌已成为治疗技术取得最多进展的疾病之一。“筛查是狙击乳腺癌的第一道关卡。手术、内科治疗、放疗、靶向治疗的‘携手作战’,不仅让早期乳腺癌治愈率达90%以上,也让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照样能活得长。 二、宫颈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癌症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居第二位。全世界每年约有20万妇女死于宫颈癌,其中我国约为5万人。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宫颈癌的发病通常在35岁以后,高峰年龄在41至49岁之间。宫颈癌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 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并明显趋向年轻化。我国现有宫颈癌患者四十万人,死亡率达11.30%,已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5%的死亡概率,成为城市中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癌症。我国平均每年有新发病例约13万左右,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8%。在已婚女性的妇检中,50%-60%有不同程度的阴道炎和宫颈炎,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由宫颈炎发生为宫颈癌的几率是正常人的7倍。 在发达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宫颈筛查工作尚不完善,因此宫颈癌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6倍。每年大约有20万妇女死于这种疾病。宫颈癌已严重威胁到中青年女性的健康和生命。99.6%的宫颈癌是由HPV感染引起 据鞠教授介绍,诱发宫颈癌的因素包括:行为因素,如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口服避孕药、吸烟、多孕多产、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营养不良及配偶性混乱等方面;生物学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和衣原体等各种微生物的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资料显示:99.6%的宫颈癌是由HPV感染引起);以及遗传易感性,目前仅有少量研究表明宫颈癌可能存在着家族聚集现象。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可达100% 宫颈癌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现代医学证实:宫颈癌是唯一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完全治愈的癌症,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防治的关键在于: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终止其向宫颈癌的发展。如能落实防治措施,宫颈癌的治愈率很高。WHO母婴妇女保健培训中心主任、原妇产医院院长陈宝英教授介绍说,宫颈癌从早期的炎症发展到恶性的癌变需要6到8年的时间,如果好好把握住这段时间,现代医学手段完全可以把癌变检查出来,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可达100%。 据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副教授陈晓玲介绍,由于宫颈的生理解剖位置较深,当其发生癌变时,病人往往不能通过自我检查发现,致使许多宫颈癌患者一直到疾病的中晚期尚无症状,导致了癌组织的扩散。所以要想早期发现宫颈癌,就必须借助医务人员的帮助,进行最新的病理诊断——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以提高宫颈癌普查的早期检

乳腺癌病例分享

住院病人记肿瘤科 主诉左侧乳房肿块5月。 现病史患者于今年1月初在洗澡时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有一"蚕豆"大小之肿块,当 时无任何不适感,并未引起重视,至今年6月初,自觉肿块较前明显增大,约有"核桃"大小。曾在外院门诊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效,肿块仍逐渐增大,即来我院门诊,摄钼靶片提示:"左乳外上象限肿块疑有恶变";B超提示:"左乳房均质性肿块,有恶变可能"。要求手术治疗而收容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无午后低热,无胸痛及咳嗽,无乳头溢液及血性分泌物,无腹痛,腹泻及便秘,无明显消瘦,食欲及睡眠尚好,大、小 便正常。 过去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血吸虫病、肺结核及其他传染病史。按时接种疫苗。无 重要皮肤病史。 五官器:头部无疮疖及伤史。双眼视力尚可,无耳痛,外耳道流脓史。无慢性鼻塞及流脓性分泌物史。近年来常有右牙痛,无咽痛史。 呼吸系:无气喘,呼吸困难,长期咳嗽,咯痰及咯血史。无午后低热、胸痛史。循 环系:无心悸、气急、发绀、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史。无心前区疼痛,高血压 史。消化系:无腹痛、腹胀、胀泻史、无喛气、反酸、呕吐史。无呕血、黑便及长 期便秘史。 血液系:无皮肤、粘膜出血、瘀点、瘀斑史。无贫血史。泌尿生殖系:无尿频、尿急、血尿及排尿异常史。无颜面浮肿、腰酸、腰痛史。无阴道流血、痛经、白带过多、外阴瘙痒史。 神经精神系:无头痛、眩晕、昏厥、抽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史。运动系:无游 走性关节痛及运动障碍史。无关节脱位及骨折史。 外伤及手术史:无。中毒及药物过敏史:无。 个人史生于原籍,5岁来泸,未去过外地,否认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无烟、酒嗜好。无食生鱼、生肉史。参加工作30余年,曾有有色金属烟尘污染史。否认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肝炎、结核、麻风等传染病接触史。 月经史: 15 4~5 50,绝经已3年,18岁结婚,丈夫健在。生育二女,顺 产。 28~30 家族史父因胃癌于1968年病故。母因"脑溢血于1976年逝世。有二弟二妹,均健在。 女儿健在。否认家庭遗传病史。家庭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乳腺癌得组织学分类

乳腺癌得组织学分类 一、非浸润性癌 (一)导管原位癌(DCIS) 肿瘤细胞仅限于导管内,没有间质浸润。导管内得癌细胞可排列成实性、筛状、乳头状、低乳头状、匍匐状等。依据核异型程度,结合管腔内坏死、核分裂及钙化等,通常将DCIS 分为三级。当见到不同级别得DCIS混合存在或在同一活检组织或同一管腔中存在不同得DCIS结构,尽可能提示各种级别得DCIS所占得比例。 (二)小叶原位癌(LCIS) 病变位于末梢导管小叶单位,75%得病例可见伴有末梢导管得paget扩展。低倍镜下见小叶结构存在,一个或多个小叶得腺泡由于细胞得增殖导致不同程度扩张。常见类型(经典型)得增殖细胞单一、体积小,核圆形、大小均匀,核仁不清楚,染色质均匀分布,胞质稀少,细胞轮廓不清,排列松散,坏死、钙化及核分裂均少见。变异型就是指大腺泡、多形细胞、印戒细胞、大汗腺细胞、粉刺型等。 (三)乳头派杰病(Paget’s disease)。 在乳头、乳晕鳞状上皮内出现恶性腺上皮细胞,其下方常伴有导管内癌。当伴有显著得浸润性癌,则按浸润性癌得组织学类型进行分类,并注明伴发乳头派杰氏病。 二、原位癌早期浸润

(一)导管原位癌早期浸润。 导管内癌局部少量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间质生芽浸润,浸润得癌细胞没有脱离导管壁。 (二)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 小叶原位癌得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得基底膜,浸润到小叶内间质,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没有小叶间间质得浸润。 (三)微浸润性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 指在原位癌得背景上,在小叶间间质内出现一个或几个镜下明确分离得微小浸润灶。当不能确定就是浸润时,应诊断为原位癌。 (四)浸润性癌。 1、浸润性导管癌。 (1)非特殊型。 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就是最大得一组浸润性乳腺癌,由于缺乏典型特征,不能像小叶癌或小管癌那样被单分为一种特殊得组织学类型。当浸润性导管癌伴广泛得导管原位癌成分时(指导管内癌成分占整个癌组织得4/5以上),提倡在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同时,应注明导管内癌所占比例。 (2)混合型。 根据取材得切片,超过50%得肿瘤区域表现为非特殊型形态者,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否则将其归入混合型,

乳腺癌护理病历

乳腺癌护理病历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护理病历 床号:32姓名:袁贵茹病历号:136764性别:女 年龄:54岁民族:汉职业:退休婚姻:已婚入院日期:2014-05-06 主治医师:陈巍责任护士:高晓丽 医疗诊断:左侧乳腺癌 主诉:发现左乳肿物1周 现病史:患者1周前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一栗子大小肿物,并感隐痛,能忍,无发热,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乳头无异常分泌物,无咳嗽,无胸痛,为明确来我院就诊,超声提示:双侧乳腺增生,左乳不均质回声包块;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左乳肿物”收入我科,自起病以来饮食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 既往史:乳腺增生10余年,28年前行剖宫产。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父亲因“高血压、脑出血”去世,母亲有糖尿病,脑血栓:否认其他家族遗传病、传染病疾病史。 辅助检查:于我院行乳腺B超提示:超声提示:双侧乳腺增生,左乳不均质回声包块。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心脏彩超:三尖瓣少量反流。双腋窝超声:双侧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乳腺钼靶:左乳外上象限肿块,恶性病变不除外。血常规,凝血,免疫,生化未见异常。 治疗原则:手术治疗为主,后期继续化疗 护理诊断:一.术前护理诊断 1.焦虑:与担心疾病、环境陌生、手术、影响体形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情绪稳定,能配合治疗

①热情接待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有关规章制度,介绍责任护士、医生及病友 ②提供安静、舒适的病区环境,减少不良刺激,注意休息,保证睡眠 ③经常巡视病房,关心安慰病人,耐心讲解病人提出的问题。 ④适当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相关疾病,介绍同类疾病患者现身说法。 效果评价:2014-5-8焦虑减轻 2.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手术相关知识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对疾病、手术相关知识了解。 ①根据病情向患者及家属适当简明讲解疾病病因,手术治疗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 ②讲解手术前准备(如禁食、禁饮、皮试、皮洁)及术后注意事项。向患者简明描述 手术室环境,手术步骤,消除其恐惧。 ③嘱其术前睡眠要充足,要预防感冒。 ④效果评价:2014-5-22患者对疾病、手术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患者于2014-5-23在全麻下行“左乳Ca改良根治术” 二.术后护理诊断 1.低效性呼吸形态:与术后创口疼痛、全麻、手术损伤胸膜引起气胸、胸带加压包扎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呼吸平稳,血氧保护度正常。 ①术毕返回病房后,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去枕平卧6h。 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频率,心律及氧饱和度,必要时检测血气分 析。 ③观察患者的神智意识、面色,口唇有无发绀。 ④观察胸带包扎松紧是否合适,观察肢端血运,活动及感觉。 ⑤听诊双肺呼吸音的变化,必要时行床头胸片检查。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徐兵河,江泽飞,胡夕春 代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晚期乳腺癌(ABC)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方面是有其特殊性的,并且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如何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是每一位肿瘤科医师面临的挑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2~3年,不同分子亚型的情况有所不同。对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抗HER2治疗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自然病程,并显著延长了生存时间;但是对于三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其总体预后尚未取得明显改善;另外,对于最常见的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近年来新增了多种治疗药物,如氟维司群、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等[1,2]。2016年,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倡导下,国内乳腺癌病理和影像诊断、治疗方面的专家对国内外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经过反复讨论和多次修改,制订出《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需要强调的是,本共识是供中国范围内应用的诊疗建议,而各个地区可能需要根据现代肿瘤学的基本原则进行必要的调整,即结合晚期疾病的特殊性和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予以多学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一、指南总则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预计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达27.2万,死亡约7万余例[3],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3%~10%的妇女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早期患者中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约20%[4]。ABC是乳腺癌

发展的特殊阶段,在治疗选择及疗效方面均不同于乳腺癌的其他阶段。ABC患者面临着来自疾病本身、心理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 20世纪末提出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是肿瘤学领域的重大成就之一。根据这一理念,医师需要为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措施,同时各学科相关人员的积极合作有助于为患者制订更好的治疗方案。乳腺病专科的建立是另一重要举措,我国最早的乳腺癌中心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近20年的发展中得以不断完善。多学科合作和乳腺病专科的成立在乳腺疾病诊疗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对于ABC患者的治疗,多学科合作尚显不足,尤其是针对某些特定转移部位(例如骨转移、脑转移)的综合治疗还亟待加强。本共识中的一部分建议针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和转移性乳腺癌(MBC)或Ⅳ期乳腺癌均适用,而另一些建议则仅适用于MBC。 1、ABC管理复杂,多学科参与非常重要(包括肿瘤科、放疗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妇科、心理肿瘤学家、社会工作者、护士和姑息治疗专家)。 2、患者一旦被诊断为ABC,个性化提供适当的心理关怀、支持治疗和症状相关的干预作为常规。 3、确诊为ABC后,同患者讨论未来的治疗及护理目标,与患者沟通ABC虽然通常很难治愈,但合理的治疗能够显著延长生存时间,部分患者可长期带瘤生存。谈话时应选择患者易于接受的语言,避免过于专业的术语,同时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文化差异,并尽可能提供文字信息。 4、选择治疗决定时,应平衡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考虑患者意愿,尽可能鼓励患者与其亲属一同商讨治疗决定,遵循个体化原则,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乳腺癌(肿瘤科)住院病例

住院病人记 肿瘤科 主诉左侧乳房肿块5月。 现病史患者于今年1月初在洗澡时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有一"蚕豆"大小之肿块,当时无任何不适感,并未引起重视,至今年6月初,自觉肿块较前明显增大,约有"核桃"大小。曾在外院门诊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效,肿块仍逐渐增大,即来我院门诊,摄钼靶片提示:"左乳外上象限肿块疑有恶变";B超提示:"左乳房均质性肿块,有恶变可能"。要求手术治疗而收容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无午后低热,无胸痛及咳嗽,无乳头溢液及血性分泌物,无腹痛,腹泻及便秘,无明显消瘦,食欲及睡眠尚好,大、小便正常。 过去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血吸虫病、肺结核及其他传染病史。按时接种疫苗。无重要 皮肤病史。 系统回顾 五官器:头部无疮疖及伤史。双眼视力尚可,无耳痛,外耳道流脓史。无慢性鼻塞及流脓性分泌物史。近年来常有右牙痛,无咽痛史。 呼吸系:无气喘,呼吸困难,长期咳嗽,咯痰及咯血史。无午后低热、胸痛史。 循环系:无心悸、气急、发绀、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史。无心前区疼痛,高血压史。 消化系:无腹痛、腹胀、胀泻史、无喛气、反酸、呕吐史。无呕血、黑便及长期便秘史。 血液系:无皮肤、粘膜出血、瘀点、瘀斑史。无贫血史。 泌尿生殖系:无尿频、尿急、血尿及排尿异常史。无颜面浮肿、腰酸、腰痛史。无阴道 流血、痛经、白带过多、外阴瘙痒史。 神经精神系:无头痛、眩晕、昏厥、抽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史。 运动系:无游走性关节痛及运动障碍史。无关节脱位及骨折史。 外伤及手术史:无。 中毒及药物过敏史:无。 个人史生于原籍,5岁来泸,未去过外地,否认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无烟、酒嗜好。无食生鱼、生肉史。参加工作30余年,曾有有色金属烟尘污染史。否认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否认肝炎、结核、麻风等传染病接触史。月经史: 15 4~5 50,绝经已3年,18岁结婚,丈夫健在。生育二女,顺产。 28~30 家族史父因胃癌于1968年病故。母因"脑溢血于1976年逝世。有二弟二妹,均健在。 女儿健在。否认家庭遗传病史。家庭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体格检验 一般状况体温体温36.5℃,脉搏80/min,呼吸20/min ,血压21.3/12.0kPa (160/90mmHg)。身高16.2cm ,体重67.5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应答切题, 检查合作。 皮肤全身皮肤无黄染,弹性好,无水肿及紫癜。无肝掌及血管蛛。 淋巴结左腋下可触及三枚肿大之淋巴结。最大约1.5×1×1cm,质中,稍可活动,无触痛,边缘清,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颌下、颏下、锁骨上、右腋下及腹沟等处未触及肿大淋 巴结。 头部头颅:无外伤、疮疖及畸形,头发花白,无光泽。轻度脱发。 眼部:眼睑无下垂及倒睫,无浮肿,结膜无充血,眼球活动自如。巩膜无黄染。角膜透

最新乳腺癌病例登记表格

精品文档 湖州市中医院普外科乳腺癌病例登记表姓名性别 年龄手术者 住院号联系人手机手术日期 固定电话身份证号码 住址邮编 肿块:大小cm 边界[ 清,不清] 质地[ 硬,实,软] 活动度[ 活动,活动差,固定] 疼痛[ 有,无] 橘皮征[ 有,无] 乳头:[ 凹陷,牵拉,糜烂,溢液] 淋巴结:/ 枚 月经情况:[ 未绝经,已绝经] 初潮年龄岁 月经周期 绝经年龄岁 婚否:[ 是,否] 生育情况: (足月产-早产-流产-现存子女) 首胎生育年龄岁 末胎生育年龄岁 哺乳情况:[ 母乳,人工,混合] 家族史:[ 有,无] 辅助检查: [ ] B超 [ ]钼靶 [ ]穿刺活检 [ ]切除活检 1997UICC分期: 原发肿瘤(T) [ ] TX 无法评价原发肿瘤 [ ]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 ] Tis 原位癌:导管内癌、原位小叶 癌或无肿块的乳头Paget病[ ] T1 肿瘤最大径≤2cm [ ] T1a 肿瘤最大径≤0.5cm [ ] T1b 肿瘤最大径>0.5cm,但<1cm [ ] T1c 肿瘤最大径>1cm,但<2cm [ ] T2 肿瘤最大径>2cm,但<5cm [ ] T3 肿瘤最大径>5cm [ ] T4 肿瘤不论大小,但直接扩散 至胸壁或皮肤 [ ] T4a 扩散至胸壁 [ ] T4b 水肿(包括橘皮征)或乳房 皮肤溃破或卫星结节,以上 均限于同侧乳房 [ ] T4c 两者兼有 [ ] T4d 炎性癌 淋巴结(N) [ ] NX 无法评价局部淋巴结[ ] N0 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 ] N1 转移至同侧腋下淋巴结,淋 巴结可活动 [ ] N2 转移至同侧腋下淋巴结,淋 巴结相互粘连或固定于其它 组织 [ ] N3 转移至同侧内乳淋巴结 远处转移(M)

乳腺癌病程记录

病案记录 姓名:***住院号:*** 2020-01-31 10:06 首次病程记录 病例特点: 1、中年女性。 2、查体发现左侧乳腺肿物2周。 3、查体:T:36.4℃ P:71次/分 R:18次/分 Bp:148/100mmHg。一般状况可, 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两侧乳房对称,未见明显肿块隆起。皮肤无"橘皮样"改变,未见局限性凹陷。两侧乳头等同水平,未见乳头内陷及偏移,未见乳头 溢液溢血。左乳外上象限分别触及一约2.0x2.0cm、2×1cm大小肿物,质韧,不硬,边界不清,表面无结节状,轻微压痛,与皮肤无粘连,活动度差。左乳未 触及明显异常。双侧腋窝及双锁骨上均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入院诊断:1.乳腺癌(左侧)2.高血压 诊断依据: 1、查体发现左侧乳腺肿物2周。 2、查体:两侧乳房对称,未见明显肿块隆起。皮肤无"橘皮样"改变,未见局限 性凹陷。两侧乳头等同水平,未见乳头内陷及偏移,未见乳头溢液溢血。左乳 外上象限分别触及一约2.0x2.0cm、2×1cm大小肿物,质韧,不硬,边界不清, 表面无结节状,轻微压痛,与皮肤无粘连,活动度差。左乳未触及明显异常。 双侧腋窝及双锁骨上均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鉴别诊断: 1、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青年妇女,肿块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 一般在3cm以内。单发或多发,表面光滑或结节状,分界清楚,无粘连,触之有 滑动感。肿块无痛,生长缓慢,但在妊娠时增大较快。 2、乳腺增生病:是由于内分泌的功能性紊乱引起,其本质既非炎症,又非肿 瘤,而是正常结构的错乱。绝经前女性常见,时有疼痛,与经期关系密切,腺

病案记录 姓名:***住院号:*** 体呈片状或条索状增厚,质地韧,不形成明显肿物。而硬化性腺病常在乳腺内 有界限不清的硬结,体积较小,临床上常难以与乳癌相区别,应通过多种物理 检查来鉴别。 3、乳管内乳头状瘤:病变部位位于乳腺大导管内,80~90%为自发性、间歇性 血性溢液,为鲜血、陈旧性或浆液血性,常触不到肿块,压迫乳晕区某处可见 血性溢液,少数可有乳腺小肿块,按压肿块时可有乳头溢液,肿块随之缩小,B 超可以发现乳管内乳头状瘤,乳管镜检查可发现病变多为凸向乳管的孤立瘤 体,周围乳管壁基本正常。 4、乳腺导管乳头状瘤病:为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主要病征之一,多有与月经周期 有关的乳腺痛、乳腺实质增厚表现,少数有乳头溢液,多为无色透亮或淡黄 色,罕有血性溢液。乳管镜检查见多个病变发生在中小导管和终末导管,是在 乳腺增生基础上的导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的一种增生性改变,周围管壁光滑。 5、乳管内癌或乳头状癌:早期可有乳头溢血,不易与乳头状瘤鉴别,乳管镜下 病变是沿管腔内壁纵向伸展的灰白色不规则隆起,瘤体扁平,直径大于2mm,基底 部较宽,无蒂,管壁僵硬,弹性差,有时可见质脆的桥氏结构,癌先露部常伴有 出血。 诊疗计划:向上级医师主任医师汇报。 1.普通外科护理常规,III级护理,普通饮食。 2.进一步完善常规辅助检查、化验,如心电图、胸片、血常规、凝血、病 毒指标、生化、尿常规等检查。 3.评估患者无手术禁忌,进一步评估患者临床分期后,限期行手术治疗, 并选择最佳术式。早期患者可选择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心理创伤 小,但术后需放疗,也可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侧乳房缺如,对身心影响

乳腺癌病例

病例2 1.乳腺癌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乳腺癌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无定论。因为乳腺癌病因学涉及到多种可能因素,所以只能说乳腺癌的发生可能与下列一些因素有关:(1)遗传易感性:家族史调查的临床资料表明,有家族史的乳腺癌发生率较无家族史的要高,特别是双侧乳腺癌患者和发病年龄较小者,这些妇女的亲属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使其具有对乳腺癌的易感体质和病变内因。(2)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失调是乳腺癌的病因之一。由于乳房长期受内分泌素的异常刺激,导致乳腺组织癌变,其中雌激素和黄体酮是与乳腺恶变最为密切的两种内分泌激素。这点已先后被许多临床、病理及生理学家所证实。(3)病毒因素:病毒颗粒可通过哺乳传染,导致乳腺癌发生,此点已通过较多的动物实验所证实。所以有些学者推测乳腺癌的病因可能为病毒,但还没有充足的流行病学依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其他因素:机体抗癌免疫功能低下,使抗癌因子的免疫功能受抑制,以及乳房有外伤刺激、有放射线损伤等,都有易发生乳腺癌的报道。 2.乳腺癌的诊断: 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在门诊就诊的乳腺病患者中90%以上为乳房良性疾病,乳腺癌患者约占5%-10%。典型的乳腺癌由于具有明显的特征,临床上诊断并不困难。而对于不典型和早期乳腺癌的病例需要临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乳房检查,结合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才能及早做出诊断。 1.1病史的采集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病史的采集,详细的病史可提供第一手临床资料,有利于发现乳腺癌易患因素,对做出正确的诊断十分重要。(1)现病史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年龄,因为中国妇女乳腺癌的高发年龄在40~49岁;同时要了解发病的症状,是否有肿块、发现肿块的时间、生长的速度等。因为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是无意中发现的乳房无痛性肿块;了解癌肿的生长速度,癌肿生长的快与慢与其不同的病理类型有关;询问有无乳头溢液以及溢液的性质;在乳头血性溢液的患者中,病变为恶性者占6%叫8%;有无乳头糜烂、湿疹样改变或破溃。因为乳腺癌的细胞可以沿着乳腺导管侵犯乳头,造成乳头湿疹样改变,甚至糜烂或破溃;约有1/3的乳腺癌患者有轻微的乳房疼痛,与月经周期的关系不明显;还要了解患者是否做过其他检查和治疗,例如:针吸活检、外敷中药等;腋下有无肿块,是否疼痛等也需要仔细询问,因为乳腺癌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因此有的患者主诉腋下可以触及到肿块很硬,疼痛不明显;也需要了解患者有否服用过避孕药等,因为体内内分泌代谢的改变,也是透发肿瘤的因素之一。(2)既往史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患过乳腺相关的疾病,如乳腺先天发育不良,乳腺良、恶性肿瘤。是否患过妇科疾病,如子宫或卵巢的良、恶性肿瘤。是否有甲状腺、肾上腺疾患等。这些都和女性的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有一定的关系,同样因素也可能引发乳腺恶性肿瘤。(3)月经、婚育、哺乳史询问患者的初潮及闭经年龄、月经周期是否规则;是否已婚以及结婚年龄;还应该掌握患者的初产年龄,妊娠及产次;有无哺乳史,乳汁状况,单侧或双侧哺乳,哺乳时间等。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初潮年龄<12岁、行经时间超过35年、初产年龄>30岁、未哺乳或哺乳时间短,均会增加罹患乳腺癌

乳腺癌护理病历

精心整理 护理病历 床号:32姓名:袁贵茹病历号:136764性别:女 年龄:54岁民族:汉职业:退休婚姻:已婚入院日期:2014-05-06 主治医师:陈巍责任护士:高晓丽 医疗诊断:左侧乳腺癌 主诉家族史免疫,生化未见异常。 治疗原则:手术治疗为主,后期继续化疗 护理诊断:一.术前护理诊断 1.焦虑:与担心疾病、环境陌生、手术、影响体形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情绪稳定,能配合治疗

①热情接待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有关规章制度,介绍责任护士、医生及病友 ②提供安静、舒适的病区环境,减少不良刺激,注意休息,保证睡眠 ③经常巡视病房,关心安慰病人,耐心讲解病人提出的问题。 ④适当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相关疾病,介绍同类疾病患者现身说法。 效果评价:2014-5-8焦虑减轻 2.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手术相关知识有关。 ① ② ③ ④ 1. ①术毕返回病房后,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去枕平卧6h。 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频率,心律及氧饱和度,必要时检测血 气分析。 ③观察患者的神智意识、面色,口唇有无发绀。 ④观察胸带包扎松紧是否合适,观察肢端血运,活动及感觉。 ⑤听诊双肺呼吸音的变化,必要时行床头胸片检查。

⑥评估疼痛的程度,观察连接镇痛泵是否通畅。 效果评价:2014-5-24患者呼吸平稳,氧饱和度正常。 2.舒适的改变:与手术创伤、各种管道限制、麻醉的副作用有关。 预期目标:自诉疼痛减轻,安置好各种管道,无恶心、呕吐等不适。 ①术后6h去枕平卧,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取舒适体位。 ②如出现恶心呕吐时嘱其头偏向一侧,查其原因(是否是镇痛泵),必要时按医 ③ ④ ⑤ 3. ① ② ③ ④ ⑤生命体征平稳后予以夹管,定时开放,锻炼膀胱功能。 效果评价:2014-5-26留置导尿管拔除,小便自解。 4.潜在并发症:创口感染、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 预期目标:患者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①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持续有效的负压吸引,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色、质、 量的变化,并记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