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银杏种植园的营造和管理

银杏种植园的营造和管理

一.规划设计

发展银杏种植业,要在最适宜生长的自然区建立生产基地。基地建设要由国家和省、地、县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一个基地必须集中连片,面积在数千乃数万亩以上。这样才能形成规模效益,也便于建立白果、叶子的加工业,综合开发利用,使产品增值,提高经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银杏生产,建立种植园时,同样也需要统一组织、规划设计,以便克服中的盲目性,保证基地建设的科学性。

一、园址选择

银杏在我国分布相当广泛,但经济栽培区是生长发育适宜的气候生态区。银杏适宜年均温为12~18℃。冬春温寒干燥或温凉湿润,夏季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夏季气温过高或雨量过多的地区都不利于银杏生长。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海地区、西南高原山区都是适宜的银杏经济栽培气候生态区。在这些区域内才能充分发挥银杏的生产潜力,建设优质、高产的银杏基地。在适宜的气候生态区内才能进行生产基地建设,但是在同一气候生态区内有着不同的土壤条件、小气候条件和土地利用类型,所以选择立地时,要对具体的地段进行比较分析,选出有利于速生丰产的地段进行建园。立地条件的选择,包括生态因

素(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影响生态因素的地形因素(坡向、坡位、坡度、海拔等),要特别重视植物生长和产量的最主要环境因子。此外,还应考虑有无灌溉条件、交通是否方便等因素。

二、种植园类型的确定

目前,在生产中按经营目的,并结合经营方式,银杏种植园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矮干、密植、早丰园这种丰产园是采用优良品系,并采取密植、整形修剪等措施,迅速地、大量地获得优质

白果。矮密早丰园的特点是主干矮,大部分是20~40cm,缩短了苗期,减少了养分输送的距离;密度高可充分利用地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栽培密度最大的每公顷4990~6660株,较小的也有1245~1665株。由于加强管理,定植后3~4年即可结果,5~6年就有较好的产量。密植园宜于土壤深厚肥沃的土地上建园。选用能早结实、宜密植丰产性能好的品种,用健壮嫁接苗建园是矮密早丰园成功的关键。经10多年的实践,证明矮密早丰园存在严重缺陷。密度大影响通风透光,严重影响产量上升,内膛枝易枯死。主干矮结果后枝条垂地,在管理上要求技术较高,投入大。产量开始上升就需间伐,又造成减产。总之利少弊多,不

宜推广。

(二)乔干稀植园由于矮干密植园利少弊多,近年科技人员提出中干或高干适当稀植,株行距可采用3m×4m,4m ×5m,5m×6m。乔干只是苗龄较长,通过嫁接结果并不晚,只要管理得好栽后4~5年也能结果,8~10年已有较高的产量。而且稀植,可间用其它作物,不影响近期效益,增产潜力也大。因此,乔干稀植园很受群众欢迎。

(三)白果、木材兼营园这种种植园的栽培目的不是单纯的每年收种实——白果,而且还要生产品质优良的木材。是把栽培过程中逐年获益和最终收获木材结合在一起的一

种经营方式。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般于土质较差交通不便、管理困难处建兼营园。培育高干疏层树形,侧枝上嫁接早结实的良种是白果、木材兼营园的关键技术。

(四)采叶园这种种植园是生产大量优质药用叶为目的的银杏栽培园。其建园的技术关键是选择适宜密植的窄冠类型,高密度种植,通过修剪、整形控制树高,以利采叶作业方便。银杏叶的药用价值很大,所含黄酮类、萜类、银杏内酯等多种物质可以用来制药。近年来,银杏叶的国内外市场看好,常常供不应求,采叶专用园应运而生,是

银杏综合利用开发的新门路。

三、品种选择和授粉树配置

建园时根据市场需要,要做好对品种的组合和选择。银杏的结果期较晚,只有优良品种,并考虑到延长供应期,才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材用为目的,则应选择干形通直、速生、冠窄的品种。以用种子为目的,则应选择大种型、核仁洁白、糯性强、香味浓、出仁率高的品种。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在南方要采用耐高湿的品种。而耐干旱、耐寒冷的品种,可以在北方发展。沙砾、盐碱地区,应选用抗性强、耐瘠薄的品种。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园

地,要种植丰产性强的品种。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可延长市场供应,利于调配劳力。作为雌雄异株的植物,建园时应选择优良雄性株系或品种配植,雄性品种的标准应该是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抗性强,花期和主栽雌性品种相遇,开花时多,花粉萌芽率高,授粉后亲和力强。

四、栽植密度的确定

合理的密度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能,对银杏速生、丰产、优质量有重大作用。栽植密度通常要依据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经营目的、地形地势、土壤肥沃程度、水平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银杏是喜光、高大乔木,

寿命很长,一般以稀植为好。但不能过稀,过稀则难以达到一定的产量,特别是不利于早期丰产,延长了投资回收期,经济效益不高。同样不可过密,高密度栽植,建园产量上升快,可以早期达到很高的产量,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然而在树木长大之后,枝叶茂密交接,高度郁闭,透光通风条件变差,产量又会很快下降。此时树内膛枝条枯死较多,上部枝条直立徒长,树势迅速早衰。需要及时间伐可移去部分树木,以维持合理的密度。土壤肥沃的要较瘠薄的栽植密度宜稀一些,因为越是肥沃的土,树木生长越快。但如果要实行林粮间作,还必须再稀一些。采用机械化经营的种植园也需要稀植,特别是行间要宽,以利机

具作业时方便的通过。总之,确定密度时要全面考虑,应以生态学特性为考虑的主要依据,再结合园址的特殊条件、经营目的和集约化程度的要求,就可确定出合理的密度。当前在生产中常用的栽植密度,有每亩10~30株、30~80株、80~100株的多种,可供确定合理密度时参考。

五、生产基地及种植园的区划

在对生产基地及园地踏查和基本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确定其位置范围、界线、规模,可建各类种植园的面积和数量。种植小区是果园管理的作业单位。为了便于管理,根据地形、土壤、园地规模和机械化程度划分为若干

小区。同一小区的土壤和小气候尽量一致。小区以长方形为好,小区的长边与风的方向垂直,坡地或山地20~30亩为宜。为便于管理采收,每小区的品种以2~3个为宜。

六、防护林设置

风大会折断枝干,影响光合作用,造成落果,降低品质和产量,严重者会连根拔起树体,造成很大损失.为防止风害侵袭,改善园地条件,常常在果园的北面和西面营造防护林,以保证银杏正常生长发育。防护林应选用生长快、寿命长、树冠紧密、根系分布较深、病虫危害较少的乔木和灌木树种。银杏园常用的乔木树种有黑松、赤松、

毛白杨、泡桐、旱柳、桉树等,灌木有紫穗槐、花椒、披针叶白蜡等.防护林宜在种植银杏之前或同时种植。大面积银杏园,每隔150~300m设一条主林带,方向与主风向垂直,林带宽10~20m。与主林带垂直方向每隔450~500m 设副林带,带宽5~10m。防护林的行株距为2m×1.5m。根据树种特性,可栽3~5行。生产小区边界一般种植2~3行。林带与银杏之间约相距6~8m,并需开深沟,防止防风树的根系穿入园地。也可与排灌水沟结合进行种植。

七、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

银杏是长寿命树种,种植在一个地方就要生存数百年,

乃至上千年,长期为人们提供果品。为了保持水土,减少养分流失,有利于生长和方便管理,在建园前对坡度较大、凹凸起伏不平的土地要进行修整。超过26°以上上的陡坡地,可修筑反坡梯田(田面外高内低状)或水平梯田(田在水平状)。16°~25°的斜坡地,可修成宽面大梯田。梯田修筑方法是15°以下的缓坡地,可以不修整。河漫滩地,多是大平小不平,需要进行平整,并结合平整土地修好道路和排灌渠道。

八、排灌系统

根据小区形状和水源条件,将排灌系统纳入规划并尽

量与道路、防护林网相结合,在节约用地和不妨碍交通的前提下,灌溉系统要主渠、支渠、分支渠等建设配套。灌渠的比例在0.1%~0.3%范围内,使流速适度。有条件的种植园应安置喷灌、滴灌或渗灌系统,与漫灌相比,既节约用水,不浇水效果又好。排水系统应以地下水位高低以及雨季雨量而定,一般每隔3~5行银杏树挖一条排水沟,排水沟的等级应根据积水面的大小而定,一般上宽0.8~1.5m,底宽0.3~0.5m,沟深0.5~1m。坡地银杏园最好在上坡设有拦水沟与蓄水池,以达雨季蓄水。

九、道路及附属建筑

银杏园道路规格应以果园规模、运输时和运输工具等条件而定。大型银杏园的道路分为主干路、支路和小路3级。主干路贯穿全园并与园外公路相连接的主要运输大道。支路为主干路与小路之间的通路。小路主要用以作业。主干路一般6~8m宽,支路宽3~6m,小路宽1.5~2.5m。坡地果园的主干路可环山或成“之”字形开设。顺坡的主干路或支路可设在分水线上与坡向垂直,与梯田平行的路要有0.1%~0.3%的比例。道路的设置与水渠、防护林等相结合。附属建筑包括果棚、配药池、工具房等,这些设施应设在交通和使用方便的地方。

二.栽植形式

银杏的栽培与管理

银杏是一个多功能的经济和生态树种,因而银杏的栽培形式和管理措施决定于银杏的栽培目的。

银杏的栽培

自古以来,银杏即作为优美的风景园林树种而广泛用于四旁绿化。银杏的木材为优质用材,因而林业上将银杏列为珍贵用材树种。银杏的种子营养丰富,兼具药效,中国历代文献均将其归为食疗果树树种。又由于银杏的叶片

富含心脑血管疾病的特效药物成分,医药界将其列入叶用药源树种。此外,由于银杏生有树奶这一特殊器官,花卉界常加工制作成树奶盆景,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加以银杏树干高大、根系斜展、抗逆力强、病虫害少、栽培容易、管理简单,因而农业上又将银杏用于间作和防护林带或作为副业项目经营。工矿企业则用于降低环境污染、净化空气和危险区的树种隔离。但从生产角度看,当前的银杏栽培主要是以果、以叶,以材和以绿化为主的银杏栽培。

银杏栽植形式

(1)以果为主的银杏栽培

根据中国的历史文献记载,银杏作为果树栽培早在唐代即已开始,但是直到北宋初年才为上层社会所发现,并将银杏视为果树中之奇珍异宝大加赞扬。其后又随着中国医药科学的不断进展,银杏种子作为食疗果晶受到社会上的普遍重视,根据调查,当前中国现有的银杏古老大树自春秋战国至唐宋时代均有遗存,而目前中国银杏种子产区的银杏却绝大多数是在元明两代先后建立起来的。以果为主的银杏栽培,其中心目的是使银杏能早结果、多结果、结好果、年年高产、年年优质。但是要真正达到这一目的

却绝非轻而易举。原因在于

银杏是一个高大的乔木树种,其野生性状比较明显,与普通果树有所不同,因此长时间以来,银杏的种子生产多作副业经营,管理措施相当粗放。②银杏是一个强阳性树种,需要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条件,所以银杏栽培多为一家一户的少量栽培为主,很少有较大面积的银杏果园,技术管理上差异很大,产量上也十分悬殊,更缺乏系统的经验总结。③由于银杏在中国的生存历史十分悠久,变异情况十分复杂,银杏的品种问题、特别是优良品种缺乏深入的观察研究。因此要实现银杏种子的高产优质必须

解决好以上几个问题。近年来,广大的科学技术人员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对以果为主的银杏栽培展开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如能再深入一步地提高研究水平,扩大试验成果,则中国银杏的种子生产必将以崭新的姿态满足各国人民的营养和医药需要。总括以果为主的银杏栽培大体有两种方式,一是以矮干主的早期丰产密植,二是乔干稀植。矮干早期丰产密植近年来,由于银杏种子供不应求,为加速解决这一问题,从1977年开始,各地先后建立了规模较小的矮干密植早期丰产园,栽植密度最大的有4990-6660株/hm2,密度较小的有1245~1665株/hm2,由于加强了抚育管理,定植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