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政治与行政学院06级2班 高金维
[摘要]本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介绍了农民工这一城市边缘群体的产生和现状 ,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缺失的原因,并对怎样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 社会保障 意义 原因 建立
1978年我国开始进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改革,其重要成就之一就是开始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了基础条件。与此同时 所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由不断涌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形成的这个特殊群体,他们户口仍在农村但已完全脱离或基本脱离农业生产活动,主要以在城镇打工为生,其主要收入来源已是非农业收入。相对务农者而言,他们是非农就业者,但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他们又是农村人。他们被称为 "农民工"是介于城乡之间的非农非城的"边缘群体"。 这群庞大的农民工正日益处在一种尴尬境地: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却不被城市所认同,同时由于没有工人身份,没有参加工会的权利, 享受不到种种保障制度,他们是弱势群体。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我们不能忽视农民工的利益,必须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实现城乡和谐,工农和谐,最终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缺失的原因
在我国经济整体水平不高、农民工数量庞大的前提条件下,将农民工纳入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中去,是一项耗资大、任务重的巨大工程,可以肯定地说,道路坎坷,既有全社会认识的偏误、制度建设的缺失、资金的严重短缺,也有农民工群体的主动积极参与的问题。
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只覆盖城镇,农村沿用的是以集体土地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家庭保障模式,国家财政只实施了少量调剂互助 。加上农村集体组织力量的弱化,基层政府支持力度的下降,农村家庭规模向小型化方向发展,致使农村社会保障名存实亡。农村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脱节,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真实有效地开展。
2、社会保障立法不健全,政府及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使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难以强制的实行。同时很多城市把眼光着眼于地区利益,为解决城市居民就业问题,对农民工频频设卡,不重视、不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部分民营企业、工商户业主对社会保障缺乏正确认识,错误地认为参保是加重企业

负担,瞒报,少报应参保人数。
3、社会认识的偏差
与城镇居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处在真空状态,既没有涵盖在农村的社会保障 体系内,又被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排斥在外。问题的严重性还不只在制度上的缺失,更在于人们认识上的不到位.
4、资金短缺问题是农民工社会保障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虽已集中力量加强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建设,以确保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但仍陷在资金困境之中。若再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考虑在制度范围内, 必然要面临更为严重的资金困难。而且,要保障农民工子女正常入学,对城镇现有的教育资源又是一大挑战,教育经费需求的扩大也是个现实问题.
5、农民工的流动性容易使参保中断
人员流动性大、工作场所不固定是农民工参保的一大难题 。由于农民工在跨地域变动工作中一般都会退保,往往导致参保中断。不仅如此,即使在一个县或市,大量的农民工更换新工作后也常常中断参保。
二、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户籍制度及附着其上的各种歧视性制度
农民工之所以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其根源是因为户籍制度及附着其上的各种歧视性制度。只有取消户籍制度,逐步实现公民迁徙自由,才能使一部分农民工逐步在城镇落户,推进城镇化 ,最终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消除社会保障领域存在的二元现象。使广大的农民工不再作为一个群体被排斥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2、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从长远看,要奠定农民工加入社会保障的基础,关键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基本上没有社会保障制度,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应建立一种可在城乡之间自由转移、待遇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的第一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继续抓好农村"五保"制度和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3、建立工会组织,健全利益表达机制,保持顺畅的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
资强劳弱是市场经济中一种普遍的现象,由于掌握的资源很少,所以农民工尽管人数众多,但在公共决策中缺乏话语权 。健全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重要环节。在农民工中建立工会组织不仅可以维护农民工最基本的合法权益,而且能使工会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助推器"
4、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异地转移机制
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既要考虑与现行制度的连接 ,又要适合农民工的特点和需要。由于农民工工作场所的不固定、工资收入的不稳定、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设计一个

确保社会保障关系能够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转移的管理模式。
5、广开财源,扩大资金渠道
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持,是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条件 ,各级财政要调整预算支出,拨出一部分用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资金的投入。社区也要为农民工建立相应的社会救助制度。部分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较高的地区,可提前建立较全面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魏丽艳 边缘群体-城市外来工的社会保障探析,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2]郑功成 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8期
[3]王建华 流动人口影响下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人文杂志.2003年第2期
[4]周亦乔 关于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探讨,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5]张莉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反思与制度建构,理论学刊.2005年第10期
[6]熊思远 关于在我国建立城乡统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学术探索.2003年第1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