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故县镇安家底小学王春芳

教学内容:

课本P61-62。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学会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归结为10以内加减法,树立转化意识。

3、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感受算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我会算。

2+3= 6-2=

5+4= 7-4=

3+4= 9-4=

2、我会填。

5个十是();8个十是();

40里面有()个十; 70里面有()个十。

3、我发现

10、20、()、40、50、()、()、()、90

(1)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2)这些数都叫()。

二.学习目标:

1、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三、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例1的情境图。

1.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

2.让学生说说图上的老师和同学们正在做什么?

3.让学生说说从这幅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教师:从图中我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通过主题图展示将学生带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情境设计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教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一共有多少本书?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呢?

学生:10+20=

(2)整十数加整十数

教师:我们先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一共有多少本书?这道算式应该怎样计算?

1.自己“独学”。

2.同桌“对学”。

3.让学生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生1:数数的方法:10、20、30。

生2: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生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生4:1个十加2个十得3个十,也就是30;

生5:借助计数器算出来的。

生6: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

4.组织评议。

a、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b、小结计算方法。

(3).整十数减整十数。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一共有30本书,老师发下去20 本后,还剩多少本?

请学生列出算式30-20=

教师板书:30-20=

师:接着我们看30-20=?你又是怎么算的?

1.同桌讨论。

2.交流汇报:

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三捆减去两捆就剩下一捆,一捆就是1个十,也就是10。

生2:我是用想加算减的办法算出来的,因为10+20=30,所以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空气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出空气的特点。 2、能说出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 明、能够流动的气体,我们周围都有空气。 3、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欲望。 教学重点:探究空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空气能够流动。 教学材料准备分组材料:保鲜袋、橡皮筋、气球、烧杯(250ML)、粉笔、泥块、海绵、毛巾 演示材料:打气筒、气球、水槽 1 找空气 教学过程 一、猜谜 1、让学生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 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离不了。 2、引出课题:空气在哪里?是什么样呢? 二、找空气 1、要研究空气,先要找到空气,你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 生汇报 2、组织学生收集空气。 到小组想去的地方用保鲜袋收集空气。 通过在不同的地方找空气,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周围有空气。 三、观察空气 1、提出问题:空气找到了,小组讨论并汇报实验方法, 你用什么方法观察它? 2、分组观察,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感受,学生用眼、耳、 舌头等感官非常自然轻松地来了解空气的特点。

没有味道,没有气味。 小结:空气没有颜色、透明的、 3、感受空气的流动性:观察空气并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活动,先将气球吹涨,再对着自己的手或脸放气。你有什么感觉?说出自己的感受。 4、归纳: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没有气味、能够流动的一种气体。 四、到处有空气 1、空气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空气的存在呢?个别回答并演示方法。 开拓学生思维,例如你怎样证明这个气球里有空气呢?观察实验现象。 2、演示实验:将气球放进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个别回答 4、出示实验材料,你猜它们里面有空气吗?怎样证明?学生填写猜测,引导学生学习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探究,物体里有无空气。 4、小组讨论并回答。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及判断结果。 汇报实验结果,有不同结果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习惯。可以重做一次。 五、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2、回家之后,将今天的海绵或别的物体里面有空气的实验做给爸爸妈妈看。回答让学生对所学东西做个回顾。使学生将科学带回生活中,也引起家长对科学的注意和重视。 3 纸风车 教学目标

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一年级邹婷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科书第42、43页。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2、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口算的算理。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开火车口算。 3+4= 5-3= 8-7= 6-4= 7+1= 4+3= 6-2= 2+5= 10-3= (2)填空。 70里面有()个十。 5个十是(),再加2个十是()。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教学例1 (1)师:同学们坐过大巴车吗?这里有两辆车,一辆是大巴车,一辆是中巴车。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大巴车有40个座位,中巴车有30个座位。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生:大巴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师: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0+30 师:谁先来向大家汇报,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算40+30时你是怎样想的? 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生1:10个10个地数40,再数3个十,是50,60,70. 生2: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是70. 生3:因为4+3=7,所以40+30=70. 小结: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 学生自由发言。 师:10个10个地数比较麻烦,用数的组成和“补0”的方法都比较方便。 (二)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求出大巴车和中巴车一共有70个座位,那么中巴车有30个座位,大巴车有多少个座位? 总数减去中巴车的数量,剩下的就是大巴车的数量。 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0-30=4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7-3=4,所以70-30=40,也可能说7个十减3个十是4个十,是40. 师:大巴车和中巴车一共70个座位,大巴车有40个座位,中巴车有多少个座位?这个问题怎样列式?70-40 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反馈想法。 小结:可以先把整十数看成一位数相加减后,再补上0.

人教版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

人教版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 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 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10,计算时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拟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逐步培养迁移能力、口算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以上三维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为: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计算。 二、说教法、学法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猴子摘苹果的故事来创设情境,铺垫引入新知,使学习的主要内容带着愉快的节奏呈现出来。再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使用的教具学具是: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三、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环节一w ww.xxjxsj)创设情境,铺垫引入。 (首先呈现猴子摘苹果图)引出话题: 同学们,猴子和小猪在做什么? 要摘下苹果,得完成苹果上附有练习题,让我们一起帮帮小猴子吧?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一开始,创设帮猴子摘苹果的情境,引发课堂互动,将枯燥,机械重复的计算复习置于有情节的探索中,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环节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8年上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执教:黄婷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为宗旨 ,科学课程由“启蒙课程”改为“基础课程”,并修订了课程目标。根据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与社会变迁的影响,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实验中考虑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为学生进入小学科学学习的第二个学期,在经历了一年级上册科学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认识了周围常见的物体(如材料、工具)、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如大自然、天气),学习了有关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分类,动手做实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重点发展了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的兴趣与探究科学的兴趣。本学期的教学应建立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什么就是科学,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及重难点分析 湘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下册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与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前4个单元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水与空气、常见动植物的特征或性质为线索,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最后一个单元就是“制造产品”(纸飞机)的工程技术单元,旨在引领学生围绕工程的核心“设计”,在可利用的条件下制造纸飞机,开始具体地学习如何“做技术”。本册共布设28个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继续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分类,动手做实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重点发展学生观

一年级数学下册_整十数加减整十数_教学设计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学会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归结为10以内加减法,树立转化意识。 3、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感受算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口算的算理、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开火车口算 2+3 6-2 5+4 7-4 3+4 9-4 2、我会填 8个十是(),5个十是()。 60里面有()个十。90里面有()个十。

3、我发现 10、20、()、40、50、()、()、()、90 (1)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2)这些数都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出示例题一的情境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通过主题图展示将学生带入熟悉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情境设计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本书? 2.解决10+20。 我们先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一共有多少本书?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10+20=30 (1)小组讨论10+20的计算方法。 (2交流汇报:你们组有哪些方法?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评课稿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议课稿 普定县猴场乡西北小学陈芬今天听了安黎老师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有以下感受: 1.安老师引用智慧桥,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安老师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联系了例题,试一试,以及书后练习,贯穿始终,并辅以富于儿童化的语言,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以人为本,关注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安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在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想的过程说出来”,并及时加以评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而在学生交流想法的过程中,对于教材上有的而学生没提到的方法,教师也以合适的方式加以呈现,体现出方法的多样性,并进而寻找出最优化的方法,较好地处理了方法多样化与优化之间的关系。 4.认真钻研,精心设计练习 从整个教学流程可以看出,安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钻研,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并在合理运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精心预设,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着重训练。而“闯关”这一练习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促使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

题,同时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安老师讲了一节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计算教学较之其他内容更加的枯燥,但是安老师充分利用书中的情境图将计算教学融张解决问题之中,让学生在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老师儿童化的语言,清晰的教学环节设计,亲切的教态,使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水 1、认识水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认识到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初步认识水占据空间。 4、在活动中能够细心观察;能够合作互助;能用证据说明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水、辨别水,认识水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水无固定形状。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1号材料袋 演示材料: 1个透明塑料桶、石头、小石头、细沙、水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水 1、老师口渴了,带了一杯纯净水。水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水、认识水。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这杯水呢?(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3、教师指导: ●用眼睛看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色、透明的)

●“闻”有种科学的闻的方法——扇闻法。大家用这种科学的方法闻一闻,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气味) ●“尝”,对于不明的物质我们千万不能随便尝,今天我准备的是纯净水,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尝也有方法,我们用吸管蘸取一点放舌头上尝尝。大家用尝的观察方法又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味道) 4、小结过渡:我们通过看、闻、尝,发现了水的哪些特点?(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的)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形状,西瓜是球形,粉笔盒是方形……,那水有形状吗?我们把水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 5、在这几个容器里,水是什么形状?你还能制造不同形状的水吗?如何制造呢?(气球装水,可以变各种形状,材料袋里配有气球,可课后试试) 6、完成活动手册第一课涂色题。把水放入以下几个容器,水是什么形状的?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水的形状。 7、想一想: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8、看板书,总结水的特点。 9、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物质叫做液体。(板书液体)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液体还有哪些?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部编人教版)小

5小公鸡和小鸭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会写“说、听”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情境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对话。 3.感受“偷偷地、飞快地”在具体语境中表达的意思,体会“吃得很欢”“急得直哭”中蕴含的童真童趣。 4.了解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生活习性,感受小伙伴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 感受“偷偷地、飞快地”在具体语境中表达的意思,体会“吃得很欢”“急得直哭”中蕴含的童真童趣。 学习难点: 了解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生活习性,感受小伙伴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学习过程: 一:情境朗读,比较迁移 1:朗读判断用词 小公鸡和小鸭子真是一对好伙伴,这一天,他们一块儿出去玩。 他们去哪儿玩了呢? ⑴出示对比句:

他们走进草地里。他们来到xx。 他们来到草地里。他们走进xx。 ⑵读一读,说一说,哪句是对的?为什么? ⑶把对的大声读给同学们听! 2:朗读体会心情 对呀,在那碧绿碧绿的草地上,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呢?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这一段发生了什么事?你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学生了解小鸭子和小公鸡生理上的特点) ⑴出示对比句: 小公鸡捉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 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 ⑵读一读,哪儿不一样? ⑶说一说,为什么会不一样? ⑷表情朗读:加上动作、表情,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3:拓展语境练习 ⑴出示范例:吃得很欢,急得直哭 ⑵创设情境:冷得_________,跑得_________,热得_________,疼得 _________。 ⑶还能怎么说。试一试。 二:角色体验,读好对话 1:分好角色读一读

文库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历经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的各种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出示世园会吉祥物)小朋友们好!我是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吉祥物长安花,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要是想去世园会看幽美的花朵呢,只需要闯过两关就可以啦!你们有信心吗?

闯关游戏: 第一关:开火车出示口算 2+4 8-2 4+5 6+2 9—5 2+5 口算时强调计数单位如2+4,表示2个一加4个一得6个一,所以3+4=7 第二关:我会填 40里面有()个十。7个十是()。6个十是()10个十是()。 1、走进世博 看!来了这么多游客,还有小朋友呢。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哪几种颜色的花;观察这一块,你发现了哪些和花有关的数学信息?(有20盆红花,10盆黄花,紫花30盆)根据红花20盆,黄花10盆,紫花30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四人为小组相互说说。 2、汇报 师:你们小组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比紫花少多少朵?紫花比红花多多少朵?…(根据学生板书:一共有多少?多多少?少多少?还有多少?)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为你们高兴。 1、根据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 板书:10+20 20-10 10+30 30-10 20+30 30-20 2、仔细观察这六题,你发现了什么?(揭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最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后面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 “物体”单元下设: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 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2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动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明如下:21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2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其中课文是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课文部分包含33篇课文,大体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课文内容和形式多样,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 学会20篇课文,会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提高阅读能力,要求认识490个常用字,会写290个字。 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33篇课文,会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认识490个常用字,会写290个字。 四、教学设想 识字,写字部分总在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边指导,边示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 课文部分,朗读最重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体会其中的感情运用。 口语交际部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 五、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18课时 第二单元:14课时 第三单元:16课时 第四单元:12课时

第五单元:12课时 第六单元:12课时 第七单元:12课时 第八单元:12课时 六、采取的措施 每一单元教学都采用课文间相互联系的方法,形成一个单元含义,对每篇课文的教学都用课件显示出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学习。 七、应注意的问题 在本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质,让学生理解感恩的情怀,并还有感恩的心态对周围的每个人,在知识学习方面,提高学生的认字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并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一单元 设计理念: 本组教材,围绕“注意观察春天的景物、气候”的主题来编排。教学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识字,注意积累生活中的字。 愿我们的学生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创造,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大课堂。 设计思路: 本组教材,无论是识字1的春天韵文,还是《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邓爷爷植树》,都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美丽的春天。指导本组课文的学习,可先引导学生读导语,从整体入手。提示学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本组课文,初步感知每课内容。并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围绕专题,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课文要少讲,多感悟。几篇传统课文要有新的教法。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图片等。 进度安排:《识字1》1课时 第一课《柳树醒了》2课时 第二课《春雨的色彩》2课时 第三课《邓爷爷植树》2课时 第四课《古诗两首》2课时 语文园地一2课时。 单元生字检测1课时 单元生字补救2课时 单元检测2课时 单元补救2课时 采取措施:联系实际,结合课文,利用课件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应注意的问题:本单元要让学生多说说在春天里周围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多观察生活。

最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加减的具体情景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2.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学习过程中强调过程、强调算法思维。 2、灵活掌握“个位不变,只要在十位上相加减”的算法。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小朋友,森林里正在举行运动会,你们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呢? 生:有熊猫、猴子、青蛙、小猫、小熊还有小老鼠。 师:运动员入场了,首先要举行的是“青蛙捉虫”比赛。 问:哪只青蛙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呢? 生:小青蛙 问:根据青蛙的比赛结果,你能提些什么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几只害虫? 生2:小青蛙比大青蛙多吃几只害虫? 生3:大青蛙比小青蛙少吃几只害虫?

问: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该怎么列式呢?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几只害虫? 生:36+20或20+36 问:小青蛙比大青蛙多吃几只害虫呢? 生:36-20 问:大青蛙比小青蛙少吃几只害虫呢? 生:也是36-20 师:这两个问题的列式是相同的。 问: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数是两位数,另一个数是整十数。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本领。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1、师:我们先来算一算“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几只害虫?”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一题,用你喜欢的学具来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生1:我用百数图计算36+20,先数36个圆点,再加上20个圆点,一共是56个圆点。 生2:我在百数表上计算36+20,先找到36,因为一行是10,再往下2行就是加上了20,也等于56。 生3:我是在数射线上计算的,先找到36,我先加上10,等于46,再加上10就等于56。 2、问:在你们用学具计算的时候,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师:请大家利用计算条,也可以在位值板上计算 (小组讨论)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一) 宕昌县城关第四小学邓成花 一、概述 1、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是以十为计数单位。 重点:是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难点:是理解整十数加减口算的算理。 (1)、能正确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重点。 (2)、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算法,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知道孩子们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还比较好,大部分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因为这节课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纪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教学过程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利用课间、小棒,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课件出示口算题) 2、填空:(1)30里面有( )个十 (2)7个十是( ) (3)80里面有()个十 (4)5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整十数? (二)、探究新知 (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学目标: 1、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能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能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3、能积极参与有关水的认识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认 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糖水、清水、牛奶、白醋、、吸管、透明杯. 1号杯:牛奶2号杯:白醋3号杯:糖水4号杯:清水 水管、不同形状的小杯子、气球、水盆8个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请看: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谜底是(水) 2.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水”(板书课题) 二、认识水: 讨论观察方法与顺序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太马虎.我把清水.牛奶.白醋和糖水混放在一起分不清了.我知道你们 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能帮忙找一找哪一杯是清水吗?(学生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1.学生讨论观察方法 师:大家对1号杯意见比较统一(看颜色).对2号.3号.4号这三杯为什么不能确定.可以 用什么好的方法来分辨?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观察方法:看、闻、尝、(摸).(板书) 提示:老师有一个重要的提示.那就是对于不认识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去闻.更不能随便去尝.知道为什么吗?(以免引起中毒) 3.师:你是怎么闻的?(演示扇闻法)(确定2号杯为白醋)师演示“闻”的方法:用鼻子闻的时候.不要直接靠近物体.要用手扇过气味来闻. 4.我们已经知道糖水和清水没有毒.可以尝(确定3号杯为糖水).师演示“尝”的方法: 品尝时用舌头尝的时候.要用筷子或别的物体蘸取少量的物品进行品尝. 5.小结:经过了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把水找出来了.同时也把水的特点找出来了.水 有什么特点呢?: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是最好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但是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观察的顺序】 三、探究水的另外两个特点 1、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用看、闻、尝、摸的方法很快的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老师心 里很佩服.水除了这四个特点之外.还有其他的特点吗?(生猜测:有形状、会流动.) 师:水到底有没有形状.会不会流动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小组讨论实验方 案.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_教案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胡云霞 一、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借助现实生活情境,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等思维过程,体验算法与算理,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口算的算理。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开火车游戏,教师在游戏中提出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师问:一个十是几,生答:一个十是10.、、、、、、 2、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两位数加整十数 ①(出示单元主题图)春天来了,万物生机勃勃,公园里举行花卉展,吸引了许多人前去观看,我们也一 起去欣赏一下美丽的花朵吧!(出示花朵图) ②这么多漂亮的鲜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的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 看吧! ③(出示红花、黄花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红花10朵、黄花20朵 真厉害,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④结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 说得真好,谁能像他一样再说一遍。 ⑤求一共有多少朵,用什么法来计算? 生:加法 ⑥谁来列算式? 生:10+20=30 ⑦真了不起!我们的同学不仅能列出算式,还能计算出结果。 ⑧10+20到底等不等于30呢?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结果的?先自己想两分钟,你可以借助图算一算,也可以 用手里的小棒摆一摆,或者是用计数器拨一拨来帮助你计算,开始!想好了吗?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开始! ⑨哪一组同桌想好了,谁来汇报? 学生汇报算法: a.数数:10、20、30 所以10+20=30 你是怎么数的?上黑板来结合着图数一数 (1)10、20、30,你是十个十个数的.真厉害! (2)不是十个十个的数,谁有更快的数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8 页例 1 ,“做一做”的第 1 ~ 3 题,练习十一的第 1 、 2 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准备若干捆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出示: 3 + 2 2 + 7 6 - 3

- 4 师:计算“ 2 + 7 ”时是怎样想的?(2 个一加 7 个一是 9 个一,也就是 9 ).“ 9 - 4

”又是怎样想的? 师:观察一下这组题有什么特点?(都是一位数加减一位数)计算这样的题目要想几个一加减几个一是几个一,也就是几. 2 .口答: 30 里面有几个十? 7 个十是多少? 3 .介绍什么是整十数. 电脑出示:这是多少根小棒?用几来表示?这又是多少根小棒?用几表示?…… 师:像 10 、 20 、 30 …这样的数,我们叫它整十数.

刚才我们复习了一位数加减一位数,是用几个一加减几个一的方法.那么“20 + 10 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探索新知 1 .动手操作、初步感知算理. ( 1 )拿出 2 捆小棒放在左边, 2 捆是多少根?再拿出 1 捆小棒摆在右边, 1 捆是多少根?那么把左右两部分小棒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2 )拿出 3 捆小棒,去掉 2 捆,看看现在桌上还剩几捆?是多少根?怎样列式?师:“好了,看小棒图我们知道 20 + 10 = 30 ,如果不看图应该怎样计算呢? 2 .脱离实物,逐步抽象概括. 师:同学们想想, 20 是几个十?(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 20xx年春季

、教学进度表

1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是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观察一个物体;2.对比观察两个物体。通过这两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物体具有颜色、形状、气味、粗糙程度、轻重等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后面学习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教材中观察的这些物体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这一课将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官和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析】 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另外,一年级小学生在行为能力上比较弱,课堂上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弱。因此,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知识要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1、认识和会画 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 (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 8 )块 4、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其中①号面与( )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 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计算方法 11-9=□ 方法一:破十法 11-9=2 先算:10-9=1,再算:1+1=2 方法二:想加法算减法 11-9=2 因为:9+2=11,所以:11-9=2

方法三:连减法 11-9=2 11-1-1-1-1-1-1-1-1-1=2 2、解决问题 (1)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解决问题需要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例: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 分析:两个条件是14只鸡和公鸡有6只。 问题是母鸡有几只? 干扰信息:5只鸭。 14-6=8(只) 口答:母鸡有8只。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减法)例1: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华比小芳多几个? 12-7=5(个) 口答:小华比小芳多5个。 例2: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芳比小华少几个? 12-7=5(个) 口答:小芳比小华少5个。

(要求:会填和画表格,自己能给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一致,分类的结果就一致。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1、按大人和孩子分 大人孩子 8 4 人数 2、按男女分 男女 6 6 人数 3、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 加、减整十数。 2.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重点: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3+2= 2+7= 4+5= 3+4= 7-3= 9-4= 6-3= 8-2= 学生回答时,要强调计数单位。如3+2,是3个一加2个一,得5个一,3+2=5。7-3,是7个一减3个一,得4个一,7-3=4。 2.复习数的组成。 (1)8个十是()5个十是() (2)60里面有()个十90里面有()个十 二、新课讲授 1.谈话导入。出示动物运动会课件。 师:今天小动物要在森林公园举办运动会,准备的奖品是小皮球,每盒10个,一共6盒,十个十个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皮球? 学生高兴地数出: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一共有60个小皮球。 师:对!一共有60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出示课题) 2.教学例1:整十数加整十数。 出示例1情景图。

师:同学们,图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老师在给小朋友发书。 师:桌子上有多少书呢? 生:左边有10本书,右边有20本书。 师:观察得很仔细。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本书? 师:很好!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摆,其余学生在桌上摆。 师:谁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摆的? 生:左边先摆出1捆,右边再摆2捆。求一共有多少根? 师: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计算?(边画边圈,边板书) 生:10+20= 师:10+20应该怎么算呢?请先想一想,再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生1:我是这样想的,10是由1个十组成的,20是由2个十组成的;“10+20”是1个十加2个十,得3个十,3个十是30。 板书:10+20=30 生:我是这样想的:1加2等于3,所以20加10等于30。 板书:2+1=3 10+20=30 3.教学例1:整十数减整十数。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10+20=30。想一想: 30-10= 师:我们还是先用小棒摆一摆。

一年级下册_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练习题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一年级数学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 1. 50+20+30= 30+20+40= 40-20-10= 70-30-20= 50-20+10= 70+10-30= 2. 40元 20元 30元 (1)买一个书包和一本书一共用多少元? (2)付给售货员10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算式解决。 3.用30、50、80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口算. 70+7= 60-40= 32+8= 7+6= 15-5= 69-69= 21-20= 57-7= 4+5= 16-9= 30-20= 40+50=

2.选择算式. 30: 20+10 50-30 50-20 20+3 50: 50-10 20+30 56-6 70-50 40: 44-40 44-4 40+0 40+40 6: 56-6 66-6 66-60 26-20 3.下面哪个题错了,请你在()里改过来. 55-5=5() 1+10=11() 90-20=7() 10+3=40() 46-6=4() 4+60=100() 4.列式计算. (1)一个加数是40,另一个加数是30,和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与70的和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数是60,被减数是80,差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计算两步式题. 30+20+10= 70-20-30=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一下科学教案

第1单元石头与泥土 一、单元分析 岩石和土壤是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和土壤,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一年级学生还难以建立岩石、土壤的科学概念,更无法理解岩石圈的概念。本单元的设计,基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日常概念“石头”和“泥土”,立足于观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石头、泥土,以及颗粒更小的沙子和粘土的外形特征,通过操作这些材料,丰富对岩石、土壤的感性认识。本单元力求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玩石头、玩泥巴的机会,在玩中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斑纹、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促进思考发展、发展科学思维来说非常重要。 本单元的设计,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帮助学生认识石头、沙子和粘土的特征,了解他们的用途。第一课《石头》,指导学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教会学生借助气泡图开展结构性观察,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第二课《玩泥巴》,通过采集泥土、筛泥土,引导学生发现泥土中含有不同的成分,泥土有颗粒大小、粗细的不同,细的泥土可以用来做泥塑、烧陶器。第三课《沙子与黏土》,指导学生识别沙子和粘土,比较干沙子和干粘土的特征,探究沙子和黏土渗水性的不同。 本单元三课在总体上呈现并列关系,石头、泥土以及泥土中的沙子和黏土都是岩石,只是它们的颗粒大小不同。第二课和第三课构成总分关系,沙子和粘土都可以从泥土中得到,先发现它们可以共存一处,再将它们分开研究,研究各自的特点,比较不同之处。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石头和泥土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 2. 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3. 喜欢玩石头、玩泥巴,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