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工作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工作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工作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工作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工作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工作的建

议内容: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西方文化也随着现代教育的延伸,对中国的影响日渐深入。现代化的传播工具使人们的视野更为开阔,但是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我们经常看到,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很多时候正是由于当下人们对中国礼、义、信、孝等传统文化的忽视,对“养不教,父之过”等古老箴言的日益淡忘。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建设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元素,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而传统文化在社会的广泛流传,离不开现代教育。因此,我提议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于现代教育相融合的工作。但是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传统文化在嫁接到现代教育中时时会出现了互相“排异”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传统文化长期服务于传统社会,其中固然有不少是人类永恒的东西,但也的确有与现代社会不尽和谐的成分,再加以内容非常复杂,对于许多人来说,把握起来的确很困难;二、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经典编写比较适宜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许多与现代教学观点不相吻合,还有待于进一步加以改变;三、至

关重要的是,以道德修养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文化,与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应试教育难以融合。因此,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并不是在课程表中增加一门课那样简单,也不仅是转变一下观念就能解决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许多“技术性问题”。办法:针对上述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结合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我有几点建议,以期对当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有所启示。一、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良美德,加强素质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精髓集中地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中,它们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应当是我们最宝贵的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公正无私、嫉恶如仇、诚实笃信、不尚空谈、戒奢节俭、豁达大度、温良恭俭让等修身之道;敬业乐群、公而忘私、见利思义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奋不顾身、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风尚等。这些精神凝结在民族的记忆中,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也理当融入素质教育之中。素质教育的根本旨趣在于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的统一。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许多方面与素质教育的宗旨不谋而合,能够为素质教育提供价值导向和许多丰富的道德资源。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在许多方面,可有针对性发掘。如有的学校结合

自身实际,从众多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中选择了“爱国、勤俭、礼仪”三个方面;也有的学校把传统文化资源提炼为:“孝”、“仁”、“勤”、“忠”四个字,以此为教育的出发点。总体上说,在挖掘传统文化价值时,不可能完全一致,允许有自己的认识和侧重。二、积极开发传统文化课程,探求传统文化释放的空间教育目的是通过课程与教学实现的。要把传统文化落在实处,必须加强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必须坚持开发和实施并举。传统文化精髓和糟粕并存,必须对其进行筛选和加工,使其符合当代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征。实施传统文化课程应注意“五个结合”:1、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直接而系统的传统美德教育;同时积极利用校外资源,“走出去与请进来”,如充分利用校外传统文化德育基地,邀请一些高校名师到校内讲学等,实现优势互补。2、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相结合。传统方法主要以记忆和诵读为主,这固然有合理的一面,但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应当讲求形式多样,在记诵的同时可以更多开展一些活动,如讲故事、表演等。3、集体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坚持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功能;又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和正确的舆论中自我反省、自我纠正,不断提高自身的美德修养水平。4、注重把独立课程与学科课程相结合。传统文化课程既可以单

独课程出现,也应当与学科课程想结合,如语文、历史、政治等,应通过多渠道形成合力。5、常规教育与典型教育相结合。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坚持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一方面,要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常规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另一方面,坚持用典型事迹的鼓动性、榜样性和影响性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感化学生。三吸取传统文化精髓,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传统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一要对传统文化本身有很深刻的认识和认同;二要注意与时代的结合,赋予新意。学校制度文化旨在把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的制度存在,向年轻一代传递社会所期待传递的文化,诸如教育目标、课程、仪式、各种计划、规章制度等。四、以教师专业化为契机,融传统文化于教师发展之中我认为在当前情势下,传统文化的培训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校本培训应当是最好的方式。培训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作为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负责人,校长首先要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把传统文化纳入到整个学校教师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研究相应的培训目标,选择培训方案。对于一般教师,可以把传统文化作为他们的通识性知识加以培训,而对于直接从事传统文化教学的老师,应当有更详细的要求。2、培训的内容选择应该根据学校中教师的原有基础、工作现状和实际需要而展开;必须与其实际从事的工作结合在一起;必须有较为灵活

的形式,落实在他们的备课与教学的每个环节中。3、要把教师的个人主动学习和同事问的合作研讨相结合,处理好学习与研究的关系。要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参与,包括参与校本培训计划的制订和具体活动的确定等。总之,传统文化需进一步与现代教育相融合,积极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契合点,使传统文化能更有效地贯穿在现代教育过程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推动和谐社会的顺利发展。办理情况摘编/全文:穗教案〔2010〕71号市教育局对市人大十三届五次会议代表建议第2383号的答复朱汉珍代表: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工作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正是有人大代表的关心和支持,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才能不断取得新进步。我市一直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市文明委的部署,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等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

重要内容,并将其有机融合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在校园内营造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浓郁氛围,丰厚校园的人文底蕴,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民族意识,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不断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一是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教科书不仅是学生在知识方面进行学习的资源和工具,也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认同自己的文化归属的资源和工具。教科书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所表现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充分挖掘现行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教学、思想政治课本中的传统美德专题等浸润着传统文化精髓的课程潜力,加强正面教育。同时,切实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实际,联系本地区、本学校实际和岭南地区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继承。二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更注重互动的师生关系,体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三是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以课程的表现形态为逻辑范畴,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种类型,其中,显性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而隐性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熏陶作用。在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这方面,既可以通过学科教学等显性课程渗透、拓展、深化传统文化教育,也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校园环境、校风学风班风等隐性课程的建设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二、营造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一是结合广州实际,开展内容丰富的优秀文化教育活动。去

年的首届比赛围绕着庆祝新中国60周年华诞和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主题,通过广泛发动、积极组织、认真筹备、精心谋划、层层选拔,全市共有上千所学校参赛,最终产生了28支中学代表队和24支小学代表队参与最后的决赛,并在广州电视台录制了专场汇报演出,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今年,我局与市文明办将继续联合主办中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美文表演大赛,通过诵读中华经典美文,帮助同学们更深刻地领会并充分地表达所诵读的中华经典

美文的精神内涵,提升学生的朗诵水平、欣赏品位、审美情趣和个人修养。我局团委和市邮政局合作,于今年6月份刚刚启动了第七届广州市中小学生书信节活动,以书信这一传统交流方式为载体,以“亚运年,我想说”为主题,较好地实现了传统与现实的融合。我局还将要求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二是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激发思想、熏陶品格、发展个性,而且是学生自我教育和同学间互相教育的良好载体,使其在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发展自己,从而得到全面的考验和锻炼,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其中,不少学校的学生社团,就是以传统文化的

学习为载体,并在校内甚至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的书法社、市47中学的京剧社等。今后,我局及各学校将充分借鉴这些成功社团的先进经验,继续培育和扶持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社团的发展。三是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育人的效果。继续加强校园内的文化建设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充分发挥校园内宣传栏、横幅、广播、电视台、网站等的媒介作用,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同时联系各校实际,在有条件的情况通过人文雕塑、标语、名人警句等,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三、提升教师自身传统文化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化作为传道、授惑、解困的广大中小学教师,肩负着推广、传播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而要弘扬传统文化,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首先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我市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视通过传统文化的培训来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

养和师德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是继续落实和强化全员培训。要求教师每人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今年,市、区两级教师培训机构专门开设了30门传统文化(国学)课程,其中网络远程教育课程10门,面授课程20门。这些课程,既有唐诗宋词鉴赏,又有中国盆景欣赏及制作技艺、国画、书法的学习,还有茶叶品鉴与饮茶等,内容丰富,对于教师学

习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师德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切实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从今年起,我市将专门设立中小学骨干教师人文素质培训班,开设中国古代艺术鉴赏、中国书法实践、国画实践、中国经典文化导读、古陶瓷玉器鉴赏、形象与礼仪、茶艺理论与实践、古筝演奏技巧等课程,聘请相关专业的名师、名家授课,以引领教师自觉地关注传统文化、学习国学,感受生活的乐趣,获得思想和智慧的启迪,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三是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市中小学校成功申报和开设了包括传统文化课程在内的1390多门各种类型和主题的校本培训课程,较好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市及各中小学还将继续结合实际,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校本培训有机融合,努力开设更多、更有校的传统文化校本培训内容。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纷争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纷争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和以杜威为主的现代教育是教育历史上的两大重要的理论流派,在考试的过程中以关于赫尔巴特和杜威的常见考试内容的单选选择、填空、简答和辨析题目中,我们讲梳理两个人的相关考点,进行对比比较,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相关考点。 一、传统教育—赫尔巴特 (1)一个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育和德育相结合。 (2)两个基础: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3)三个中心: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4)四个阶段: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后由他的学生齐勒修改为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五段,称“五段教学法”; (5)教育的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二、现代教育—杜威 (1)一种方法:从做中学; (2)两个地位: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现代教育代表人。 (3)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4)四个“即”: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 (5)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考题演练】 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1.【答案】C。 2.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学者是( )。 A.斯宾塞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2.【答案】D。解析: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之父,也是传统教育之父;夸美纽斯是教育学之父。注意两位教育家地位的区分。 3.被看作是传统教育代表思想的人物是(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卢梭 3.【答案】C。解析: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师中心、课程中心和教材中心的传统三中心,被称为传统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4.倡导活动中心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柏拉图 D.杜威 4.【答案】D。解析:杜威提出新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 传统教育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现代教育则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和思想家杜威对当时逐显刻板化的传统教育的改造。 赫尔巴特和杜威,这两位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往往被人们看作是互相对立的两种教育思想的代表。我想,其部分原因是杜威及该学派人物举起“批判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旗帜,标榜自己为“现代教育”的革新派而形成的历史观念,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后来者们在研究他们的教育思想时,夸大了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并推向极端而带来的种种误解和错误。但是如果我们摒弃这种“非此即彼”对立的思想方法来研究教育史上不同学派的思想,就会发现,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并非完全对立、不同的,相反,还有不少共同之处,杜威的教育思想于赫尔巴特学说而言,除了批判,还有继承、包融和发展。下面就让我们试图跳出“对立”的传统模式,从理论基础、教育目的、教学理论、历史地位等方面,深入了解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内容及异同点,从而加深我们对教育规律的一些基本认识。 传统教育派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和性格的完善。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 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 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 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法”。传统教育派还认为“训育即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教育的态度应该是温和的,方法是进行道德行为训练。传统教育派强调教师和书本的 权威作用,教学阶段有机械化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 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现代教育派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的目的应该来自教育过程之内,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育的步骤,而不应该 从教育的外部去寻找一个目的强加给教育,即教育的目的 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生长下去。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 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从做中学,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教育理论应该排除“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把各种看似矛盾的二元论(比如工作与游戏、劳动与闲暇、普通科目与职 业科目、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等)有机统一起来。现代教 育派强调儿童中心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 传统教育派把学生比做“船”,把教师比做“舵手”,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而现代教育派把学生 比做“太阳”,把教师比做围绕太阳转的“地球”。看起来两者是完全对立,互不相容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绝对,他

小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活动中相互分工,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旨在引起学习传统文化的浓烈兴趣,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2、图片,实物(中国结等),文字资料。 3、黑板中间写“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标题。 三、活动人员:XX班全体师生。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步骤: 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2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多彩的内容。 3培养爱国情感。 (二)活动的具体过程 1、宣布主题:

老师:“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活动开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件礼物,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中国结) 全班答:中国结。 那你能说说你所了解的关于中国结的资料吗? 学生A:……学生B……学生C…… 主持人甲:谢谢大家。 主持人乙:看完老师的展示,我知道大家也准备了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请看李然等同学的展示。 李然:我们几个给大家带来的是几首古代的诗词。 (诗词背诵) 是啊。同学们,看了这么多,你最喜欢谁的展示呢? 学生A:……学生B:……学生C:…… 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打算吧。(学生交流、汇报) 主持人甲:请班主任老师给大家做总结。 班主任总结: 今天的主题班会开得很成功,我在同学们的展示中呀,看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学们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 3、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老师讲过传统节日的习俗

2020年宣传思想工作总结【实用】

XX年年宣传思想工作总结 XX年年我镇的宣传思想工作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四以”方针,坚持“三贴近”,围绕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战。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为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持和文化条件。 一、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打牢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政治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与败。因此,镇党委一直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学习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联系实际、指导工作上下功夫。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实现全镇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相结合,与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全面完成年前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相结合,在全镇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新高潮。一是坚持党委理论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通过民主生活会,理论研讨会、工作通气会、述职述廉报告会,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在增进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统一思想、加强团结、达成共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坚持每周星期一职工学习例会制度,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使每位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以先进的理论、娴熟的政策运用来指导和促进工作,来感召群众和凝聚民心民智。在工作中能结合实际,敢于创新,始终走在群众前列。三是以“五送三帮一带”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及一切有利时机,走村串户,把各级党委的政策、决定、决议送到农户家中,做到户户明白,人人了解,个个响应,把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四是认真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好农村党员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做到学理论、学业务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进一步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重点学习“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党章》和“八荣八耻”荣辱观等内容,深入学习“三农”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经济、业务技能、实用技术等知识。依托“党员活动中心户”,紧紧抓住春节期间的有利时机,有效增强了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加快全镇“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基层理论基础。五是在实施“万元增收计划”、促进“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组织广大党员、村组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年、妇女代表、致富带头人等,积极开展“建设新农村,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有针对性地查找工作差距,找准制约发展的根源,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具体措施、明确目标任务。 二、抓好舆论引导,造良好发展氛围 在舆论引导工作中,我们以“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唱响主旋律,弘扬正气,惩治邪气,消除一切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发展的噪音、邪音和杂音。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大力宣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全镇人民的力量凝聚到县委提出的实现马龙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目标上去,着力营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大力宣传镇党委提出的“抓机遇、树意识、兴科技、打基础、调结构、强支柱、求创新、谋发展”总体思路和走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服务工业化的发展路子及实施科教兴镇,绿色

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弘中化传统文化,展学子风采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五年级(5)班的王佳乐。今天,我要讲话的主题是:弘中化传统文化,展学子风采。 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八”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 梁启超先生早就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因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因此我们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呢? 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的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

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我们努力学习,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虽然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坚信,润物细无声,终有一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会深入人心。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中期评估材料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简介 20XX 年10 月我们向安阳县教研室申报了《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课题,20XX 年7 月得以立项,此后顺利开题。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力求做到领导重视,课题研究人员工作到位、脚踏实地,课题研究紧张而有序、进展顺利。我们紧扣研究目标,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对于古老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充分地加以利用,使传统文化有所继承,有所延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并取其精华融入到教育过程始终,发挥其巨大作用。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素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深化美术素质教育,就要坚持美术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导向,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民族传统美术教育是深化美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校的美育教育中有独特的重要的意义,在美术素质教育中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学习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基础,从中小学美术教材了解可知,中小学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美术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应该是在一种文化观的观照下学习,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对于古老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充分地加以利用,使传统文化有所继承,有所延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并取其精华融入到教育过程始终,发挥 其巨大作用 为了更好地通过美术了解传统文化,也为了更好地通过传统文化了解美术,可以让中小学美术课程走进传统文化,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情和心灵,为修炼完美的人格与高尚道德情操打下扎实的基础。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 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国本原文化的哲学体系、艺术体系、造型体系和色彩体系。若从民族传统美术作品的性质、多寡和主次出发,强调造型艺术的特点,中国民族传统美术作品则有年画花纸、门神纸马、剪纸皮影、陶瓷器皿、雕刻彩塑、印染织绣、编结、扎制、儿童玩具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其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特点。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优秀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了解可知,与传统文化有关联的课程逐渐增多,将现在所缺失的传统知识揉合到美术教育中去,让艺术生活化,让文化与教育不再脱节,让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民间艺术的加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所以,在缺少情感与关怀的信息时代,具备人文关怀特征的传统文化被慢慢记忆起来。学校美术教育在这一时刻肩负重任,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和对于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自身的审美观念,都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激发珍惜美术遗产、关爱民族文化的情感,让学生学会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莫让“遗产”变“遗憾” 。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纵观世界史,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直接关系着民族美术的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美术是东方美术的代表,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们要保

传统文化活动方案(成名)

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实施方案 为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丰富德育内涵、增强育人效果,以学院“十三五”发展为契机,培养广大师生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构建我院具有内涵和特色的校园文化,现就我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指导,打造我院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将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充满人文气息的谦谦君子之地。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推动学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全院师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院全方面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将学院德育工作落地生根;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构建适宜学生成长的和谐环境;通过实践体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使其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 三、组织机构: 组长:申院长 副组长:高成林 组员:成名聂俭丽吕运福张淑萍 四、阶段性分目标: 第一学期:以忠贞爱国、精忠报国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集体的思想教育。围绕校规校纪加强服从守纪和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让学生明辨是非、知耻明理、知耻改过、自尊自爱、自尊自重。让学生懂得:一个人无论在家、在学校、在任何一个群体,还是在社会、在国家、乃至全世界,都需要有一种服从“规章”、“规则”、“法律”、“大局”、“真理”的意识。要求学生从遵守校规校纪开始,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规的自觉性,从为他人多做好事、为班级多做贡献开始,逐步养成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重点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将“四个文明”标准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创建文明校园。 第二学期:围绕传统文化中“自强自立、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等精神内涵,结合社会实践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挖掘学生实践的收获和感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投身社会、锻炼自我、砥砺前行。 第三学期:教育学生拥有感恩的心。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为主线,培养学生真情实感、知恩图报。

论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

论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 【摘要】对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学生学习动力中的影响力、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和民族命运之间的紧密关系等进行了探索。指出中国教育将来的蓬勃快速发展和提高竞争力是重要的。 【关键词】传统教育现代教育教育发展为什么学习,是每个学生应该思考的永恒的问题。学习要有动力,学习主要有两个动力,一个是爱好热爱,这是主动的更多是天生的原动力,还有一种是学习的目的,这是理性的动力。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接受学习的信仰,有很多的视角,那就是给学生以使命感,这是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也是学生的历史使命,切入点不仅仅是对学习本身的热爱,而是对祖国民族的热爱和使命感,学习是一条通往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 一、学而优则仕思想在学生学习动力中的影响 在中国的国情中教育和人才选拔,人生价值实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科举制度开始于隋炀帝,在大业元年即605年正式开始设置进士科,目的只是考核参选者对当时时事的看法,并且按考试成绩来选拔可用之才。科举制度,在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的最后一科进士考试终止,

经历了长达一千三百多年。中国在这1300多年中,科举是和从政紧密相连的,学而优则仕,是主流思想。毫无疑问,这不仅仅是教育,而且是一种选拔机制,立足于基层,代表了一千多年前的当时最平等的选拔机制。研究历史研究教育都必须立足当时的情形和社会伦理社会秩序,不能用1500 年后的思想角度和社会认知匡正1500年前的科举制度。同时期,西方国家上升通道,还是被贵族牢牢把握和垄断。 科举制度解体了,但思想绝不是消逝得无影无踪。科举制度在1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学而优则仕,勤奋向上的思想,深入中华文化,植入骨髓,成为教育思想重要的一部分,对今天的教育制度,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更深远的影响是整个民族对知识和学习的信仰。今天的网络,思想激烈撞击,对学习改变命运,学习上升社会层次,学习提升人生价值,等等来源于历史的传统思想受到挑战。 历史上很多朝代,严重降低商人地位,商人不能融入主流,不能得到尊重和社会价值认同,本质就是不通过学习,钱不能买来社会价值的成功。这样思想主导之下,学习成了唯一的出路。在很多渠道可以得到社会承认得到人生价值实现的今天,学而优则仕,不再是学习的唯一出路。这种现状本质是社会更加平等自由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学而优则仕,即使还是主流,也逐步让出了一部分渠道分流给社会其它上升渠道。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 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 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二)实践意义

2019年宣传文化工作总结

2019年宣传文化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我镇宣传思想工作在镇委的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为目标,以丰富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为推进百里洲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一)严格执行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按照“每月一次集中学习,每季度一次讲座,每天学习一小时,每月熟读一本书,每半年撰写一篇有质量的理论学习或工作研究”的安排,把理论学习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提高学习积极性。把学习贯彻十x大和十x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坚持抓紧抓好,力求融会贯通,使党委中心组学习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二)精心策划学习内容,确保学有所得。结合乡镇工作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学习内容。既包括十x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学习,又及时通报中央、省、市各级关于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和各地违纪情况通报,及时提醒机关干部规范履职行为;既安排了政治理论学习,又注重学习法律、常用办公软件等实用知识,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既有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解读,又有王明海同志先进事迹学习。 (三)丰富载体,调动干部学习积极性。围绕帮助大家形成“人人读书、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一是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全镇机关单位及各村(社区)党员干部中大力开展了以“对接改革机遇,实现

经济大发展”为主题的百里洲发展大讨论,党员干部纷纷建言献策,极大的发掘了干部参与经济发展的主人翁精神,调动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大家带着问题学、从书中寻找答案,进一步在全镇形成“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和文明风尚。二是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十x大及十x届三中全会基础知识我知道”知识竞赛,机关及镇直单位23名干部参加了比赛,普及了基础知识,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三是开展“好干部标准大讨论”,共收到机关干部理论交流45篇,举办现场交流会两场次,提炼好干部15条标准,在全镇予以推广。四是开展丰富的主题阅读活动。即在机关及镇直单位开展以“创建文明单位,做人民满意公仆”为主题的“六个一”读书学习活动;在42个村(社区)开展“提升党员素质,服务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党员阅读活动;在学校开展以爱国主义和“红色经典、传统经典进校园”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读书系列活动。 二、充分运用新媒体,提升外宣影响力。 (一)微博直播环百里洲自行车邀请赛。5月为环百里洲自行车赛宣传月,为提升赛事影响力,真正实现以赛事聚人气、以赛事促发展的目的,我镇将传统和新兴媒体相结合,充分利用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平台,对赛事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大大提高了赛事关注度和影响力。赛前通过网站发布赛事预告、电视台滚动字幕和播放宣传片、户外led 显示屏滚动播出赛事宣传片、户外平面广告等形式在对外发布赛事相关信息。完善百里洲镇门户网站,广泛宣传历届自行车赛活动情况和百里洲风土人情,全面发布各项活动信息,方便运动员和群众了解各项活动信息。今年,赛事报名人数达到616人,为历届之最;赛事期间,三峡日报官方微博@三峡日报对比赛进行全程直播,累计发布91

传统文化工作计划

传统文化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有人曾经说过:没有经典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没有经典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作为源头活水,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知之甚少,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学习现代语文知识上,而6-13岁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词诵读一、魅力汉语、古代都城、饮食文化、诗词诵读二、传统戏曲、历史名臣、科学技术九个单元。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丛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

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教学措施: 1 传统文化旨在培养血神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不得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得背诵过多的内容,给学生造成太多的学习压力,教学形式一定采取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 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 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 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五教学时间安排 本册教材为全年使用,上学期学习前五单元,共19课时,下学期学习后四单元,共16课时。 上学期教学进度:每周一课

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

. 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 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着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则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成本高,投资大。 由于电脑等其他教学硬件设施的配置需要资金,这对于资金来源不充足的学校来说,短期内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手段教学,还是望尘莫及,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来讲,更是难以实现。 2.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机会减少,缺乏心理沟通。 由于授课教师通常要在微机前边讲解边进行微机操作,直接影响到手式、表情和动作的发挥,课堂上很难形成师生互动的热烈场面。 3.教学速度过快,学生笔记跟不上、思路跟不上,影响听课效果。 由于信息容量大,授课内容多,当场消化困难。教学过程中,一般强调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作用,但教师授课是微机操作,而学生则是手工记录,这种人、机速度的悬殊性,使得学生的笔记跟不上授课进度,加重了学生的听课负担,并给课后复习增加了难度。 4.信息超量,容易出现“迷航”现象。 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不写板书,教师一般都要安排更多的内容在课堂讲授。由于信息量过大且屏幕变换速度快,学生掌握不好难点和重点,或是由于教师讲课速度快,有些学生对重点内容在课堂上不能完全理解,且笔记跟不上,又影响了课后复习和对下一讲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为了解决听课中的问题,学生通常需要在课下查找大量资料,学习相关知识,完成作业等,这些环节如果没有教师的督促指导以及条件保证也很难顺利进行。 5.课件的制作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容易使教师放松对教材、教法的研究。 同时,在一定情况下,也会约束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课件是事先设计好的,其课堂教学思路一定要按课件设计来进行,学生只能循着教师固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6.对教学环境和设施依赖性过强,有失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学过程中受客观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程度过大,如停电、网络与计算机运行出现故障、教室光线弱、教师操作技术的欠缺等,都会拖延耽误教学时间,进而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教学进程。 1 / 1'.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是个百年的话题。 一,如何准确定义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科学内涵呢? 传统教育派是指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理论主张为代表的教育流派。传统教育的内涵: 对于传统教育,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广义的传统教育,主要指历史上全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产物,这是一个内涵不断获得丰富的范畴,没有确定的时间界限。“任何一种典型的历史文化形态,本身就会形成一种传统。”今天的现代教育即刻就成为传统教育,而传统教育曾经是过去的现代教育。第二,狭义的传统教育,凡是适应过去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文化体系等所形成的教育观念、方式、制度和体系都可称为传统教育。这也是多数人比较赞同的。第三,最狭义的传统教育,主要指教育史上的一个特定的概念,由学派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专指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教育理论。 这一流派的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法”。传统教育派还认为“训育即道德教育”,认为道德教育的态度应该是温和的,方法是进行道德行为训练。传统教育派强调教师和书本的权威作用,教学阶段有机械化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现代教育派是指以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和思想家杜威的教育理论为代表的教育流派。现代教育的内涵: 现代教育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第一,最广义的现代教育。凡是反映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教育都可以称为现代教育。现代教育包含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看,现代教育是从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个人的教育。第二,广义的现代教育。相对于古代社会而言,现代社会必然相应地产生现代教育。现代教育主要指适应社会生产、生活发展迅速变化的教育。这是多数人对现代教育所持有的观点。第三,狭义的现代教育。这主要指当代反映新技术革命形势的教育,亦即当代教育。今天的现代教育主要指在内容上能反映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应用现代化手段的现代化教育。第四,最狭义的现代教育。这相对于最狭义的传统教育而言,主要专指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在苏联教育学中,也指赞可夫和达维多夫等人为代表的教育思想。 这一教育流派的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的目的应该来自教育过程之内,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育的步骤,而不应该从教育的外部去寻找一个目的强加给教育,即是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生长下去。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从做中学,不断改造自己的经验。教育理论应该排除“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把各种看似矛盾的二元论(比如工作与游戏、劳动与闲暇、普通科目与职业科目、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等)有机统一起来。现代教育派强调儿童中心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资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重要意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

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2.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3.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三、实施过程 1、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加以落实。

乡镇宣传文化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_________乡镇宣传文化工作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乡镇宣传文化工作总结 今年,我乡宣传文化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我乡宣传文化事业积极健康向上发展。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文化工作受到重视。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我乡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活动经费及人员安排上给予极大的支持,使我乡的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环境。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以经济为载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宣传。同时在传统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九九”重阳节等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切实丰富了我乡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做好文化站的免费开放活动。 目前,我乡综合文化站配套设施齐全,并全部投入使用,免费向群众进行开放;文化设施设备也在各项活动中也充分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四、加强农家书屋管理。 今年,我乡农家书屋已实现了全覆盖,并全部投入使用;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乡文化站对各村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了农家书屋管理知识分期培训,让他们在管理中更加科学、规范。 五、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为使我乡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我乡文化站会同综治、派出所对辖地区内文化娱乐市场进行了定期也不定期的检查,并对违法经营场所进行了清理整顿,净化了我乡文化市场环境。 第 2 页共 6 页

六、认真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认真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充分利用广播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广泛的宣传,让群众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意识。 七、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我乡多途径,分层次、有重点地抓好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工作,以促进我乡文化的大繁荣。 八、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 积极参加市、区两级组织的文化系统干部业务培训会,加强了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文化素质,为群众文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九、配合中心工作 在做好文化工作的同时,积极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完成文化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交办的各项中心工作,及时的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宣传文化工作的喉舌作用。 xx年宣传文化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不足,有待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得以提高。 乡镇就业创业个人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镇领导和全体同志的关怀、帮助、支持下,本人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工作上有了进步,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第 3 页共 6 页

传统文化社团工作计划

传统文化社团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通过开展中华传统经 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在诵读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理想 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二、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传统文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2、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在诵读熟背中,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精华,增加经典储备,扎下语文学习的厚实功底,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三、经典诵读篇目 《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选读、《孝经》 四、活动原则 1、模糊性原则:熟读成诵,含义简单了解。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五、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 范文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 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古典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范文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

中国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中国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摘要:发展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弘扬华夏传统文化是一个历史的任务,因为它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认为以华夏传统文化命名中华传统文化更为合适,本人认为现代教育与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个概念。而文化与教育又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现化教育在推动自身的完美化、理想化的同时把华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传承发扬光大。华夏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德育和教学过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能更好促进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文化华夏传统文化教育现代化 现代教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二十年多前的教育的光辉旗帜,随着新世纪的逐步深入,现代教育的步伐越来越大,越来越深。现代教育意味着继承与变革,继承就是传承优秀的华夏传统文化,变革就是改变传统教育中的不合理因素,使教育和各方面符合时代的特征和培养新时代的和谐发展的人。 在俞启定教授的“中国教育传统的成因和嬗变研究”一讲中,他按照历史发展脉络,从成因和嬗变两个角度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考查,最后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古代教育自汉代定型后,虽然也有发展和嬗变,但是其基本构架是高度稳定的,内容上以儒家经学和伦理道德教育为主体,体制上是以政府办学为主导,各方面办学并举,教育与选士制度紧密结合,以培养统治阶级治国人才为目的,从而构成了积淀深厚的固有教育传统。

历史研究有其存在的价值,是因为历史研究除了让人掌握历史事实以外,还帮助我们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为现实服务,为我们的行为和决策提供指导。本文结合俞启定教授的讲解,试图对中国传统教育对现代教育改革的借鉴和启示做出思考。 一、中国教育传统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借鉴 我国为适应时代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进行教育改革。下面谈谈中国教育传统可供现代教育改革借鉴的3个问题。 (一)国家办学与民间办学 国家形成以后,各个历史时期的统治阶级,都设置教育机构来培养统治人才。中国奴隶社会只有贵族受学校教育,因为学校与官府统一,故称“学在官府”。在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开始发展时,为了适应社会变革时期平民学习文化的需要,民间私学兴起。私学在春秋战国时期担负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主要任务。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禁私学的事件,最突出的是秦始皇禁私学,再有一次是北魏太武帝禁私学。其他封建统治者吸收禁私学的教训,政策上放开,不禁私学。唐代还提倡民间自由办学,这种做法被以后的朝代所沿续。 私学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私学接受政府的管理和控制,服从政府的政令,参照官学的目的和内容培养人才,以选举或科举为政治出路,国家容许私学存在,不用花教育经费而坐收人才选用之利。第二、私学是官学的重要补充。官学极少有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任务主要依靠私学来解决。私学多层次多类型灵活地培养人才,为社会做出大贡献,特别是皇朝没落、社会长期动乱的年代,官学停顿,只有靠私学来传递文化和培养人才。第三、私学能满足民众学习文化的多种需要。私学分布面广,依靠所在地的群众支持,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