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1-7课时)

必修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1-7课时)

高三地理复习学案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前自觉学习

用学过的原理,解释以下现象:

【展示1】日出前,天空已经明亮?

【展示2】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展示3】阴天与晴天相比,为什么白天气温低,夜晚气温高?

【展示4】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深秋晴朗的夜晚?为什么用燃烧秸秆的烟雾可以减轻霜冻危害?【展示5 】解释“高处不生寒”的原因

【展示6】形成新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这一现象的原因。

【展示7】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课堂自主学习

【问题探究一】大气的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1)大气的对太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吸收:具体表现为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由此可见大气对太阳辐射中最多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因而说大气圈对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几乎是透明的。

反射:(云和固体尘埃)如云层反射作用,导致白天气温较低。

散射:空气质点和固体杂质散射太阳辐射,如日出前,天空已经明亮。由于可见光中蓝色光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无论是吸收、反射还是散射,都使得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减少了(削弱作用),因而使得地表的白天温度不会太高。

(2)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大气能让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温度升高,产生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地面辐射的大部分被大气(低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使得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又让大部分的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又回到了地面。见下图:

【例1】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提示】1.明确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三个概念的关系。

2.大气保温作用的关键:---大气逆辐射

【即时练习1】下图中各箭头及序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读图回答(1)~(2)题。

(1)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与其有关的主要是()

A.①B.②C.④D.⑤

(2)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与其有关的主要是()

A.①B.②C.④D.⑤

【问题探究二】逆温

成因: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

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如果在一定条件下,对

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

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都称为逆温现象。

逆温及危害: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

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

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例2】

当水温与气温存在较大差异且海面上空气层产生强逆温时,低空海面生成密度较大的“水晶体空气

层”,再由阳光折射就形成了“海滋”现象(类似海市蜃楼)。2007年11月20日,青岛海滨出现海滋奇观。据此回答。

(1)以下四幅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图中,最易形成“海滋”现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海滋现象最容易发生在()

A.初夏

B.隆冬

C.春夏之交

D.深秋

【提示】逆温问题教材没有明确的讲述,要注意从所给材料中获取信息。

【即时练习2】

(2006江苏地理)右图是“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和“该城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最合适的厂址应布局在城市的()

A.东北方 B.西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2)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不低于 ( )

A.50米B.75米C.100米D.150米

【高考链接】

(2008〃天津文科综合)读从宇宙空间拍摄的月球照片,回答1-2题。

1.专家认为,地球也像月球一样,曾遭受许多陨石撞击,而目前陆地表面却很少发现明显的陨石坑。探究其原因,主要是 ( )

A.月球阻挡 B.地质作用改造

C. 地表布满岩石 D.地表水体覆盖

2.在白天,图中地球上空大片浓密的云层,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利于 ( )

A. 地表水分蒸发

B. 近地面空气对流

C.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D.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

3.(2008广东卷)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分局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题。(共8分)

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资料二: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_________雾。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_________雾。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_________雾。

(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

课后自在学习

夯实基础,

1.下列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夏季的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D.日出前的黎明天空明亮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B.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

D.大气热容量大,不易降温

读大气对抵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3-5题。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

A.B1 C1 B. A 1 C1 C. B1B2 D.B2 C2

4.图中B1的特点是()

A.大气辐射的一部分

B. 大气反射的地面辐射

C.方向是射向宇宙空间

D.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同

5.到达地面的A1比大气上界的A少,与之无关的因素是()

A.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B.海拔高度大小

C.云层厚薄

D.白昼时间长短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6~8题。

6.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将导致 ( )

A.A减少B.B1增加C.C增加D.D增加

7.一次强烈的火山喷发可能导致( )

A.A增加B.B1增加C.B增加D.E增加

8.晚秋至第二年的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与其有关的是( )

A.A B.B C.Bl D.D

9.《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正式生效。目前,已有141个国家签署了该项协议。这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55%,在2012年之前,他们还要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2%。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直接减弱的主要是()

A.大气的逆辐射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

10. 观察该市4月份气温垂直分布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该市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1.从烟囱排出的烟流的扩散的形状与大气的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风速较小、地面平坦的地区,可以通过观察烟尘的扩散方式确定大气的稳定程度,观察下面一种烟尘的扩散方式,与之对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

2008奥运年,全国人民以各种方式参与奥运,支持奥运。据此回答12—13题。

12.假如手持奥运火炬登珠穆朗玛峰,在登顶过程中,最有可能导致火炬熄灭的因素是 ( )

A.随高度逐渐降低的温度

B.随高度逐渐增多的积雪

C.随高度逐渐降低的气压

D.随高度逐渐稀薄的空气

13.有关冬季参加体育运动的说法,不宜提倡的是()

A.日出前后运动

B.远离交通主干道

C. 河(湖)边慢跑

D.避免浓雾天晨运

14.气温随高度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大气污染物的集聚和扩散。下图所示气温与高度关系的四种情况中,最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集聚的是()

15.右图为我国某地阴天和晴天时的温度变化图,读后回答下列

问题。

(1)此图表示的曲线(日变化或年变化)

(2)A、B两条曲线表示阴天日变化的是,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是。

(3)A、B两条曲线的夜晚,可能产生霜冻的是曲线,原因是。

提升能力,

16.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为我国北方某城郊一大棚蔬菜生产模式图,棚顶密封,背面是冬季用以御寒以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工作门

打开时温室内外的空气流动状况。

(2)建温室大棚主要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条件,实现这一目

的的原理是什么?

(3)冬季利用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在陕西取得成功,在贵阳附近却失败了,

其原因最可能是。

A.贵阳冬季温和,塑料大棚生产的优势不明显

B.贵阳冬季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

C.贵州交通不便,生产的蔬菜不能远销

D.市场竞争激烈,大棚蔬菜价低,农民积极性不高(4)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农业创收,38o34′N地区的一农户准备建一玻璃温室,他初步设计了如图所示草图。为获得充足的热量,温室顶部坡面的倾角a在一年中需不断调整。冬至日,a角的大小应为。

拓展创新。

17. 下图中图甲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m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

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图乙),:

(1)若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时以后。

参考答案:

【展示1】大气能散射作用。

【展示2】由于可见光中蓝色光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展示3】阴天的白天,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低。夜晚由于水汽多,大气的逆辐射强,气温比晴天的夜晚高。

【展示4】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烟雾中的CO2能增加大气的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

【展示5】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海拔越高,到达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展示6】新疆地区气候干旱,大气中水汽含量少,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夜间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大。

【例1】D 提示:海洋与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海洋的温差小;阴天与晴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

作用,阴天温差小。

【即时练习1】(1)C (2)A 提示:读清题目,明确数字代表的含义,①大气的削弱作用、②太阳辐射、③地面辐射、⑤大气辐射、④大气逆辐射、。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低,大气中水汽和co2多,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长江中下游平原阴雨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

【例2】(1)C (2)D 提示:注意读材料,逆温和水温温差大。深秋季节,海水冷却慢。

【即时练习2】(1) B (2)C 提示:注意读图,该市最大风频是东北风,刮东北风的几率最大;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在逆温层以上。

【高考链接】

1.B

2.C

3.(1)辐射(2)平流(3)辐射

(4)辐射雾形成原因:①位于我国的湿润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

②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③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④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

1.A

2.B

3.A

4.A

5.D

6.D

7.D

8.A

9.A 10.A 11.B 12.D 13.A

14.A

15.(1)日变化

(2)B 阴天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温度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温度较高,故阴天的昼夜温差小。

(3)A A为晴天的日变化,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容易导致冻害。

16.(1)图略,工作门处,底部箭头从外向大棚,上部由大棚指向外部。

(2)热量(或温度、气温)太阳辐射大部分透过温室被地面吸收,温室中的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多;温室阻融内外大气的热量交换,起到了保温作用

(3)B (4)62°

17.(1)10 8 (2)10

高三地理复习学案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第2课时:大气的运动

课前自觉学习

用学过的原理,解释以下现象:

【展示1】简要描述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展示2】住在海边的同学,一天之内风向如何变化?为什么?

【展示3】试解释“巴山夜雨”的形成原因。

【展示4】如何在等压线图上画风向?

【展示5 】风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堂自主学习

【问题探究一】大气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注意】

①冷热不均是导致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即是说知道冷热差异可以画出热力环流,反之知道热力环流可以找出冷热差异。

②热力环流引起的大气运动总是先垂直后水平。

③由气压的概念可知,高气压和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状况;同一地点在垂直方向上永远是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气压。

④等压面弯曲方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遵循“高高”原则:等压面凸起是高压区(如A、D处),下凹是低压区(如B、C处);由此反推大气运动状况及地表的冷热差异、季节差异、下垫面性质差异等。

【例1】

右图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

(2)A、B两地受热的是地,却的是地,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4)画出近地面的等压面

【提示】①画热力环流的关键: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②区别等压面和等压线。

【即时练习1】热力环流的类型图中画出热力环流

【问题探究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例2】在等压线图中A 点处,绘出近地面的形成风向(北半球)。

【提示】①风向-----指风的 来向.②风力大小----与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相关

③判断时应注意: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关系;比例尺大小;等压线的疏密;

④相邻两等压线的等压距大小。

【即时练习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等压线图中A 点处,绘出近地面的形成风向(半球)。 2.(2007海南地理卷)下图中示意某一等高面。

M 、N 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 、P N ,M 、N 之间的 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

运动时,中心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

B.②或⑧

C. ⑥或⑧

D. ③或⑦

(3)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成90°角 D. 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高考链接】

(09年广东地理第19,20题)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2008〃上海地理)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

(3)图l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

(4)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

(5)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2007宁夏卷)图5位每个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

(6)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 B.3℃ C.2℃ D.1℃

(7)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8)图6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① B.② C.③ D.④

【课堂练习】

读右图,回答1--6题。

1.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

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2.若甲地为郊区,乙地为城市,其余条件与上题相同,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甲地建立的企业是

A.造纸厂B.水泥厂 C.家具厂 D.电子厂

3.若图中表示水平大洋环流,易形成大规模渔场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关于右图中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①处气压比②处高 D.甲地比乙地地面气压低

5.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飞行员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 C.风从北侧吹来 D.风从南侧吹来

6.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B.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C.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D.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读等压线图,回答下面7-7题。

7.M处气压数值可能为()

A.1020、1012.5

B.1017.5、1020

C.1017.5、1015 D.1015、1012.5

8.N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A.南风

B.西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9.图示地区4月份因大陆气团与海洋气团交汇而降

水较多的地方为()

A.①

B.②

C.③

D.④

10.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绘出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

(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臵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

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参考答案:

【展示1】近地面大气冷热不均----引起气流上升后下沉----导致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展示2】

白天风由海洋吹向大陆(海风),晚上风由大陆吹向海洋(陆风)。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海洋白天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风从由海洋吹向大陆。晚上相反。

【展示3】“巴山夜雨”指秦岭与大巴山之间谷地在夏秋季节夜晚多雨。主要因为夜晚盛行山风,将谷地内湿热的水汽抬升而多雨。

【展示4】①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与该点的切线),②确定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画实线箭头,即风向。 【展示5 】风力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和摩擦力因素有关。

【例1】(1)④ (2)B A (3)地面由

A 流向

B ,高空由④流向⑤,垂直方向是A 地下沉,B 地上升。 (4)如下图(高空与低空对称)

【即时练习1】如下图 【例2】

【即使练习2】(1)A (2)、C (3)D 海风 陆风

谷风

山风

【高考链接】

(1)A (2)C (3)D (4)C (5)A (6)A (7)B (8)C 【课堂练习】

1D 2.B 3.D 4.B 5.B 6.C 7.C 8.D 9.D

10 答案:(1)箭头指向为顺时针方向。(2)大气环流会减弱(或大气环流变得不稳定),因为其下垫面(洋面)东西部的热力差异减小(或产生变化);大洋西岸降水量会明显减少.因为这里的上升气流减弱,对流雨随之减少;大洋东岸降水量会明显增多.因为沿岸暖流的增湿作用以及这里的下沉气

高三地理复习学案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课时: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形成(一)

课前 自觉学习

复习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填出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名称,

2.画出各个风带的风向。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何特点?

4.说出各气压带控制下的降水状况。

5. 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理:

6. 说出气压带、风带的作用: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

4.一般高压带控制下,降水少,低气压带控制下,降水多。

5.由于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气压差异→引起全球性大气运动

6.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

极锋

课堂 自主学习

【问题探究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的形成) 1.单圈环流: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设定三个假设: ①地表均一(不考虑海陆分布影响)

②地球不自转 (不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③地球不公转(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移动,只直射赤道) 2.三圈环流:

现在的假设条件有两个:①地表均一 ②太阳直射点赤道(不移动)

如图所示

①低纬环流

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向北流,形成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 作用下,南风不断偏转成西南风;到30°N 附近形成西风,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 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 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信风带(北—东北风,南—东南风)。 形成低纬环流。

②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由于气温低, 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 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带。气流 抬升后,在高空南北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带(30°)—--

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形成——西风带(北—西南风,南—西北风),副极地(60°)——--

极地高压带之间形成极地东风带(北—东北风,南—东南风)。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例1】1.在图中标注各气压带、风带名称

【即时练习1】

2.读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1)写出所在的半球

(2)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①②③④

⑤⑥⑦

【例1】

2.(1)北半球

(2)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⑤东北信风带⑥西风带⑦极地东风带

【问题探究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如下图所示。

【例2】

1.(2005年江苏卷7)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即时练习2】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的一个重要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为由一再推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英吉利海峡常年受(风带)的影响。

(2)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

(提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风与气压的强弱也发生变化。)

答案:(1)西风

(2)夏季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变小,西风强度减弱,海上风浪变小,较利于渡海作战。冬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大,不利于渡海作战。

(或答:冬季半年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变大,西风强度增强,海上风浪变大,不利于渡海作战。夏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小,较利于渡海作战。)

解析:第(2)问包含两问,难度颇大。解答时务必注意题目中的“提示”。从常识来讲,对渡海作战的影响应考虑风浪的大小,“提示”说明风力大小与气压强弱有关。注意了这一点,就进入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另外,解答此问,要求针对提问进行现场的推理和分析,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关知识进行迁移和重组。

【问题探究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形成影响。

-----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①地中海气候

成因:副热带高压带与中纬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旱,

冬季受中纬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分布: 南北纬30度—40度的大陆西岸,

(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巩固以下分布)

地中海沿岸,南非好望角附近,澳大利亚西南沿海及东南沿海,北美洲西部洛杉矶、旧金山一带,南美洲智利沿海。

②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赤道低压带与低纬信风带交替控制:

赤道低压控制时,形成湿季,地委信封控制时,形成干季。

分布:南北纬10度—南北回归线之间,

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区,巴西高原,

澳大利亚北部、东部、南部半环状区域

西印度群岛,南美洲北部加勒比海沿岸。

③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风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随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为西南季风。

分布:北纬10度—25度之间的大陆东岸,主要分布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零星分布于菲律宾群岛的北部、台湾岛南部、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

【例3】右图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3)受图中a、b两处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分布在()

A.巴西东南沿海

B.智利中部

C.意大利南部

D.东非高原

答案(1)B (2)A (3)C

解析:据风向偏转,判断南半球,西风带,风向为西北风。b地应为澳大利亚中部,回归线上。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即时练习3】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和气压带名称

A B C

D E F

G H

答案.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E:赤道低气压带 F:副热带高气压带 G:副

极地低气压带 H:极地高气压带

【高考链接】

1.(08广东)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A.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80°附近

答案.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