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觉的生态文学与自发的生态文学

自觉的生态文学与自发的生态文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17643966.html,

自觉的生态文学与自发的生态文学

作者:王惠

来源:《鄱阳湖学刊》2012年第04期

[摘要]生态文学作为一个概念,其出现在中国不过短短数年光景;但生态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实践,在中国的历史几乎和文学的历史一样绵长。然而,生态文学概念的界定却把传统中国源远流长的生态文学资源抛却在视野之外,由此带来了生态文学范围狭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生态文学主题先行,其艺术性难以体现;否定中国传统文学的当代价值和生态价值;生态文学和与其一体两面的生态批评难以同步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现有的生态文学概念只是生态文学之一种,可以名之为自觉的生态文学。此外,还有大量的自发的生态文学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生态文学。

[关键词]生态文学;人类中心主义;自觉;自发

[中图分类号]I059.99[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1674-6848(2012)04-0102-09

[作者简介]王惠(1970—),女,湖南常德人,文学博士,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文艺学跨学科研究。(云南昆明650031)

生态文学作为一个概念,其出现在中国不过短短数年光景;但生态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实践,在中国的历史几乎和文学的历史一样绵长。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哲学观念决定了中国人和自然相依相守、声气相感、血脉相通的关系,决定了中国人的文学离不开自然的涵育,并由此形成了独到的生态文学景观。

遗憾的是,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迫打开,老大帝国的心态受到了严重的损伤。随着西方工业文明涌入中国,晚清知识者中的有识之士也开始以新的视角审视世界,在强国保种的梦想光照之下,本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出发点,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西学东渐于是蔚然成风。到“五四”时期,西方现代化的理念已经浸入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文化俨然走上了全盘西化的道路。文学无法独善其身,在西方现代文学理念的感召和技法的影响下,中国文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如此一路踉跄、一路趔趄地追赶西方现代化的步伐,直到西方文化迈进后现代的新路。此时,人们对自启蒙运动开始便裹挟着以理性与技术为核心的人类中心主义来改造自然和人类自身的现代性进行了反思和清算,现代性的悖论和恶果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对于前现代的社会生活方式,人们充满了怀念之情。如今,由现代性造成的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和由后现代启动的越发壮阔的生态思潮促使生态文学概念的出现和创作的兴盛,无论人们对此概念持何态度、对该类型的文学创作作何评价,这都已是不争的事实。

4-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1

(一)文学与话语 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 语言——指人类的一种最基本的交际工具; 语言结构——社会集团的语言规则系统; 言语——个人的具体语言行为 话语——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诗人朗诵诗应该用普通话。(语言系统) 轮到你朗诵你才说话。(言语) 听众觉得你的朗诵话里有话。(字面以下的深层意义) 话语形态 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如下五个要素: (1)说话人,是体现在文本中的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和作家因素,这是话语活动的主体之一; (2)受话人,是阅读文本的接受者角色和读者因素,这是话语活动的另一主体; (3)文本是供阅读以便达到沟通的特定言语系统(有时也称话语系统),这是话语活动的符号形式; (4)沟通,是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通过文本阅读而达到的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这是话语活动的目的; (5)语境(context,又译上下文),是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社会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泛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 文学与话语蕴藉 中国古典诗学一向标举话语蕴藉,认为真正成功的作品应当是意义含蓄的和含混 在西方,但丁主张文学有“四义”: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和奥秘意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从两点去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 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 文学活动作为话语蕴藉,是指文学的属性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作和接受过程中,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和阐释的可能性。 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供阅读的特定语言性文本带有话语蕴藉特质。 文本作为话语蕴藉,就是指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的特殊组合仿佛包含有意义阐释的无限可能性。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英语广告中的生态批评话语分析

Vol.10No.1 2013年1月 第10卷第1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an.20131.生态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 )是生态学和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其宗旨是“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Haugen ,1972)近几十年以来,人口急剧增长、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污染、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使人们渴望和谐的生态环境,不同学科的学者们也在积极寻找各种途径以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生态语言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王晋军,2007)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但总体上说来可归入 Halliday 和Haugen 所创的两大研究领域。第一,用“生态”作 为语言在环境系统中的隐喻,此类研究强调会强化或弱化语言功能的环境因素。第二,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生态”的含义并探讨语言对环境的影响。前者被称为“语言的生态学”,重视诸如语言多样性、濒危语言、语言活力、语言进化一类的问题。后者被称为“环境语言学”,研究课题涉及对特定语言系统的生态学分析、语言对生态系统的作用、生态语法等。(范俊军, 2005) 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的话语分析吸收了当代批评语言学的理念,即从生态学出发去批评和分析在语言上社会化的生态意识形态和行为。对话语和语篇的生态学批评主要集中在对“表面生态化”(surface ecologization )现象的分析。如今,到处都是“绿色广告”,声称其产品或技术是“绿色”的、“环境友好”的,这种现象可归入语言使用的“表面生态化”。语篇的生态学分析就是要揭开这种表面生态化的虚伪面纱。 本文通过对英语化妆品和汽车广告进行生态批评话语分析,试图揭示这些广告中表面生态化的现象,并指出其对环境的潜在的危害,提高人们对语篇中的非生态现象的识别能力。 2.广告语篇的生态话语批评分析2.1化妆品广告 化妆品广告的主要作用是宣传其具有美容或延缓衰老的功效,因此化妆品广告通常会使用极其优美的语言来诱惑女性购买。这些广告还经常强调它们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化妆品,对人体和环境没有任何伤害,从而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地去购 买和使用。下面是二则国际著名化妆品广告: 例一:ELIZABETH ARDEN Ceramide Gold Ultra Restorative Capsules Pure,potent,intensive.These new single dose capsules are worth their weight in gold.Our exclusive CLX Complex delivers the restorative power of Ceramides and essential lipids to help strengthen skin ’s barrier against the visible signs of time. Supports skin ’s own natural collagen for a firmer outlook.Takes the focus off lines and wrinkles to maximise smoother,even toned,younger looking skin. 该广告使用pure 这样的词语,很容易使读者认为该产品是由天然成分制成的。其实我们除了Ceramide 之外,根本不知道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一方面强调该产品是高科技化妆品,另一方面又强调其天然属性,让读者感觉迷惑不已。 Restortive,younger,smoother 这些词语巧妙的使用,让人们觉 得会拥有漂亮光滑的皮肤,但却不知道能到达何种程度。 例二:LANCOME ABSOLUE ULTIMATE BX Replenish -Radiance -Anti-Brown spot Absolue Ultimate βX serum is enriched with our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Pr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17643966.html,bined with a bio -network of wild yam,soy,sea algae and barley,this serum helps the skin to regain a look of vitality and firmness ;deeply replenished with moisture,the skin ’s barrier function is reinforced.Reveal skin that looks visibly younger:wrinkles appear reduced,skin feels denser to the touch and your complexion looks more even and luminous LIFE BEGINS AR 50 Deeply replenish the skin,visibly reduce the appearance of brown spots. 这则广告中使用了大量的科学术语,如βX serum ,Pro- Xylane 。广告中提到该产品使用了wild yam ,soy ,sea algae and barley 等天然成分,以减少我们对这种化妆品真实成分的 担忧。同样,该广告通过故意模糊天然和人造成分来蒙蔽消费 英语广告中的生态批评话语分析 程建山 (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 要:近几十年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生态语言学的诞生。生态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就 是生态批评话语分析,即从生态和环境的角度对语言的使用进行批评分析。本文从英语化妆品和汽车广告中发现,这些广告大量使用环保、天然等语言成分来掩饰其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从而揭示了这些语篇中的非生态因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广告;批评话语分析 124··

走向文学的美学

走向文学的美学 ——从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说起 王坤 (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 510275) 摘要:走向文学的美学,高度注重对文学的具体阐释。文学作品中的美,主要体现为读者能够从中获得最大程度的解放、实现和提升。在文学世界中,人的解放分两条路径:超越和进入。古典抒情作品更多体现超越精神;现代叙事作品更多体现进入品格。美学对文学发展的导向作用,不是呼唤经典作品的重现和国际大奖的获得,而是倡扬对我们民族当代精神面貌、心灵状态的独特挖掘与提升。 关键词:走向文学的美学;美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超越;进入 一 当代美学研究中的各种争论与新变之名目繁多,已是无需赘言的事实。但有一点可以说是勿庸置疑的:文学是美学的主要出发点之一。因此,同样勿庸置疑的是:文学也是美学的主要归宿之一。美学必须能够切近地解释文学,具体地解释文学。借用一句习语的句式:不切近解释文学的,不是完整的美学理论。然而,只要仔细地体味,就不难发现众多美学理论对文学的解释,往往偏向于抽象、偏向于拔高、偏向于忽略具体文学作品对美学理论的支撑。常见的美学争论中,被批驳的一方,几乎绝少遭到没能用其理论体系对文学作品予以贯穿始终的把握的指责。也许,美学研究到了该分头进行的时候了:在着重从理论角度构建美学体系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具体文学作品的解释①。当代中国的美学理论,多半源自西方;殊不知,西方许多(并非全部)美学理论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立足于对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比如黑格尔的美学理论,如果离开希腊文学这块土壤, 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教外司留[2003]14号) 作者简介:王坤(1957——),男,湖北蕲春人,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至于文艺美学这门新兴学科对文学的解释及其与文学的关系,当另文别论。

文学概论复习 ()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者、读者。 3、文学发生的四种观点: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以下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包括:含蓄、含混。 6、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 8、文学创造的主体的两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客观者”与“移情者”。 9、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10、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1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12、诗的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戏剧的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3、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5、故事所包含的要素:情节、人物、场景、事件。 16、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将文学风格分为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 1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 18、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 名词解释 1、文学:它是一种用文学语言创造文学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形式。(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的体现在两中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式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含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 3、艺术发现:它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

文学人生感悟语录

文学人生感悟语录 等到自私的幸福变成了人生唯一的目标之后,不久人生就变得没有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文学人生感悟语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文学人生感悟语录(一) 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2.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3.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4.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5.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论语·颜渊》 6.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7.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0.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2.不能正己,焉能正人。——《论语》 13. 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4.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5.君子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7.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9.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0.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文学人生感悟语录(二)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3.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6.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7.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 8.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 分析 ——以《水仙花》为例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19, 7(4), 454-459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9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17643966.html,/journal/ml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17643966.html,/10.12677/ml.2019.74059 Eco-Discourse Analysis of Natural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aking the Daffodils as an Example Xin Han, Hongtao Liu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Received: July 16th, 2019; accepted: July 31st, 2019; published: August 7th, 2019 Abstract William Wordsworth, the British Poet Laureate, i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Lake poets”. In his life, he wrote many poems describing nature, expressing his yearning for rural life and nat-ural scenery. Based on Halliday’s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focusing on register and me-ta-func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affodi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discourse analysis, try-ing to reveal how Wordsworth expresses his ecological view and attitude towards nature. Through the 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poetry, this paper tries to advocate people to be close to and love nature, and improve people’s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Keywords Eco-Discourse Analysis,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e Daffodils, Nature Poetry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 分析 ——以《水仙花》为例 韩鑫,刘宏涛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7月16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31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7日

文学概论

1.隐含的读者是怎样形成的? ○1作家的创作动机决定文本中隐含读者的存在.○2作家赋予文本的思想内涵决定隐含读者的存在.○3作家的选材及文本特点也会决定隐含读者的存在 2.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 ○1孤立的自在的文学作品需要经过读者的再创造成为自为的/作为审美对象的第二本○2因为文学文本中的文字符号必须通过读者的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可以构成审美形象○3文学作品主要使用描述性语言,有鲜明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文学作品的接受只有伴随着读者在文学符号基础上展开的想象才能进行.○4文学文本的形象内涵也必须由读者与之交流才能理解. 3.讲述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创造性.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他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当它一与实践和客观结合,便成为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与显现. 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1情景交融.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上这首诗句写景、实则处处合情,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烟花三月和黄鹤楼的美景表达作者对友人的祝福,用江水悠悠和久贮江边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2虚实相生。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紫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具体写园外之实景,由出墙红杏联想到满园春色。○3韵味无穷。如曹操《龟虽寿》用“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成雾,终为土灰”来感慨人生苦短,王维的“行到水无穷,坐看风云起”有一种深刻的哲理。 5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文学典型有两种审美特征:鲜明特征性和富于艺术魅力。鲜明的特征性主要指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其一是具有一种别人不具备唯有他才有的,能贯穿全部活动和劲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其二是表现和形式总特征的局部特征。艺术魅力指人物性格所显示的生命魅力。一方面是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另一方面是典型人物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关系:○1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人物行动,制约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2典型人物在环境面前并非永远处于被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3二者相互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无意义。 6.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艺术特长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聚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是的凝聚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的反应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诗的跳跃性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开阔了领域。诗的节奏韵律性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也可以促进情感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7.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科学话语强调严谨的逻辑性和规范的话语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括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日常话语较富于感情色彩、个人风格和艺术意味。文学话语则明显突破了语言系统的话语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理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正因如此,文学话语相当灵活,在不同作家和不同语境中,用语千变万化、不断创新,是一种最富于创造性的话语。

80个文学唯美的句子_经典语句

80个文学唯美的句子 1、爱过,无悔;走过,无憾,蛊里生死,盈盈一笑,只为你。亲爱,此生不求同床共枕眠,惟愿连理枝头唱知音,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2、心似飘萍,恍惚不定。此时的心境,已然不适合继续沉醉在作日那如画般的风景里。氤氲的烟雨,零星点点的湿润了满腔惆怅的心绪。唯有提笔停驻,听着笔端摩挲纸张的清晰,在那熟悉的旋律中,将思绪化做淡淡的笔迹,勾勒在断肠无崖的天堑。只有那时,沉郁的灵魂才能得到一丝救赎的契机。 3、一直相信,这世界上,有一种感情是可以沁骨的,一如一种初相遇,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里;没有擦肩而过,却会留下瞬间的惊喜;不用回过头去,那背影,依然是心中的美丽。一种感情,一见倾心,再见倾情,眉间心上,皆是忆念。 4、在生命的画卷上留一抹空白,我与你执棋对弈,任窗外云卷云舒。掬一捧岁月的酒,看流年日深,我且一饮而尽,你随意。 5、奈何,清醒最是夜深处!晚风未落,残柳参差舞。流水飞花似梦,丛山落雪无痕。回首悠悠往事,聚散有谁能定? 6、自知多情,不是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都会相识,不是每一个相遇的人都会成全一场爱恋。明明知道想念一个人有多痛苦,明明知道有些东西不可以,红尘中有太多的千丝万缕,谁又能理出个无忧无1 / 15

虑?我留恋你的世界,只是留恋一场触不可及的梦境,虚无缥缈的美丽,在彼此熟悉,又彼此陌生的环境中,享受那一份惬意。 7、我不知,是否该以恬淡的心态,微笑着看尘世烟波,淡然地随人流转变。任凭风起尘落,把今夜残缺的柳眉,守望成明宵晴朗的圆月。 8、未题年少轻狂,昨夜亭间谁人笑,今夕梦里几度开。他,金戈铁马,腹藏八斗高才。她,静对炉香,书掩千年世相。她懂得,浮世栖身,红尘各有安命。尽避他千里驾轻舟愿一世相随,也换不回前尘往事月下徘徊。 9、见或不见,皆是痴念。读你,在日日夜夜,如溪流,涓涓入心;如清泉,婉约成韵;念你,在晓月眉弯,如细语,如幽弦,点点滴滴,销魂蚀骨。一眸相遇,一生倾情,素笺上,我携星斗满天,为你写尽千丝万缕情;淡墨中,掬相思满怀,为你唱尽片片阙阙盼。 10、驻足,不再前行,也不再停留,空留一个躯壳在原地静立,灵魂已在你的影子下寄居,时时刻刻陪伴你。一见钟情的情,即使彼此之间话语虽少,可是,那心心相惜,那心有灵犀,谁懂得那思恋之深,谁明白那直抵心底的爱意,彼此懂得,彼此明白。 11、声卷珠帘,念转湖畔,心系远方的岸堤,那是来世的缘,却谈起了今世的份,满然绕心的歌,短暂伤魂的词,悠悠的保持着守望的魂魄,词中的心绕着思绪的弦,念中的泪盘旋着眼前的景,心连影外情,念转梦中变。 2 / 15

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17643966.html, 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构建 作者:宫金玲 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16期 在生态语言学领域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思想和行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所以针对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构建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当前,生态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相关学界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此,怎样才能从生态视角来分析和应用生态话语分析模式,这是语言学界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针对这样的情况,着重分析和研究生态话语的分析模式构建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参考。 1 引言 针对生态语言学而言,它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它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从整体上来说主要包含两大模式,第一种模式主要体现为更关注语言和语言环境两者之间内在联系的豪根模式;另外一种模式,是更着重关注语言对于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相关影响的韩礼德模式。当前,在国外针对韩礼德模式下的生态语言学进行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初具规模,大多数情况下,研究者们都是通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针对语篇进行相对应的生态批评话语分析,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理论的路径、方法和研究话语的生态意义有着某方面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Halliday有针对性的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SFL)思想,着重针对英语词汇语法层面的非生态特征等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同时借助规划语言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位置针对相关的语言实施有效的生态定位,而这从某种程度上也进一步表明,SFL可以为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持。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的把生态哲学思想和SFL有机融合,切实有效的结合具体内容而构建起更切实可行的语篇生态性分析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指导和分析语篇生态和非生态因素,希望通过这种构建模式能够为生态话语分析和整个生态学的发展带来一定意义上的启示。 2 生态场所观和生态语言学 针对生态语言学进行着重分析和研究,不管是用什么样的视角和途径,都与生态批评相关内容密不可分,有着巨大的关联性,然而不管从什么层面来进行批评,都要以与之相对应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标准作为基础。究其本质而言,人类不仅有着十分典型的社会属性,更有着天然的生态属性,人和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命体和生命场所都休戚与共,紧密不可分割。而当前特别典型的各类生态问题生发的原因之一就是人类的场所意识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缺失,也就是说,人类对于自我的生态归属感比较欠缺。针对这样的情况,人类必须要针对自身所处的位置进行重新的定位,并针对相关生态场所有更良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与该场所及场所内其他的生命体实现和谐一致的共存。本文从生态角度对Scannell的场所观系统进行解读和阐释,并将其扩展,如图1所示。

浅谈文学话语的蕴藉属性

浅谈文学话语的蕴藉属性 “蕴藉”一词来自中国古典文论。“蕴”的原意是积聚、收藏,引申为含义深奥;“藉”原义是草垫,有依托之义,引申为含蓄。在文学领域,蕴藉是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而“蕴藉美”也正是指在整个文学活动中,话语蕴含着丰富意义生成可能性的一种审美形态。 刘勰曾经对文学话语的蕴藉属性进行过研究,他在《文心雕龙·定势》中谈到文学作品的“蕴藉”状态: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文章体势,如斯而已。是以模经为式者,自入典雅之懿;效骚命篇者,必归艳逸之华;综意浅切者,类乏酝藉;断辞辨约者,率乖繁缛;譬激水不漪,槁木无阴,自然之势也。 黄侃认为,刘勰《定势》所言是文势无定。“势”为风格,风格虽然可以千差万别,但是文章不可无蕴藉。在刘勰看来,“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无论什么文势,都应有其内涵归属,取得的效果就是使得文章内容有所积淀。而那些语言幼稚,意蕴浮浅的作品,就会因为文章的内涵不够而不具备“蕴藉”属性。这里,刘勰向我们提及了写作时使用话语的一个标准,那就是要注意话语的“蕴藉”属性。怎样才能实现这样一个标准呢?那就要注意“文外之重旨”“以复意为工”,达到“隐秀”的状态。《文心雕龙·隐秀》所谓“文外之重旨”,就是在表面的意思之下,孕育着深层次的内涵;所谓“以复意为工”,就是话语的意思深刻,值得阅读者反复体会。这些正体现了文学话语的蕴藉属性。 显然,文学话语的蕴藉属性,是在整个文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文学活动是由创作、作品、接受和批评等环节组成的整体,无论其中心任务或目的如何,都必须依据具体的语言活动构成的话语系统。文学活动作为话语蕴藉,主要是指文学的属性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作和接受过程当中,仿佛具有无线的生成与阐释可能性。纵观当今文坛,所谓的严肃文学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严肃文学为何在新一代年轻人中无法产生共鸣?正是因为“说话人”与“受话人”处于不同的社会语境之中,新一代年轻人不曾有过的经历,使他们无法透彻地理解严肃文学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食之甚是枯燥。而商业文学之所以成为“商业”的文学,正在于它对准了作为主体消费人群的年轻人的口味,以展现年轻人的内心情感为核心,在年轻人当中产生共鸣,这才造就了它的成功。 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的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本中的话语蕴藉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有时看来用得平常的词语,也有可能蕴藉着普通话语所没有的丰富意蕴。在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当中,两次描写了孔乙己付钱的动作,第一次孔乙己拿了九文大钱,“排”在了柜台上;第二次则是“摸”出四文钱。显然,“排”这一动作更具有炫耀的成分,两者的对比也体现出孔乙己的迂腐。 文学话语是文本的物质形态,对于话语蕴藉属性的探讨应该从文本层次进行分析。就内部细致切分来说,文本可以分成语言、形象、意蕴三个层次,我们可以从这三个层面的相互关系来对话语蕴藉加以理解。 魏晋玄学中唯心主义阵营的主要开创者王弼在建构自己的认识论时提出了“言不尽意”“得意忘象”的学说,其对“言、象、意”做的推论的总体意思是三者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认知审美层次结构。将文学作品的层次划分为言、象、意三层,既基于中国和西方作品层次论,也符合文学作品的实际。文学作品首先是语言的艺术,任何文学派别的创造活动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的最基本层次;同时,文学作品的语言不是一般的语言,而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话语系统。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及其生存的审美时空是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的外在形态,可以说,形象层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层次;此外,由这种语言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总是要指向某种深厚的意蕴世界,意蕴层是文学作品的最高层面。 无论在话语层面、形象层面,还是在意蕴层面,作者的创造是对现实或意识进行了审美属性的变形。作者设计了合适的读者,使得他们在阅读时,对文本有必然不同于形式逻辑意

文学中的美学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课题是《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性》,大家从这个题目看,很简单地能看出三个层面的意思,无非就是第一:什么是文学作品;第二:什么是美学;第三:怎样在文学作品中体现美学性。 下面我将会按照顺序,来讲解今天的这么一个课题。 1: 首先来说什么是文学作品。谈文学作品,我们必须要说什么是文学?其实这个东西很难说清楚,文学一词的最初含义是指文章和博学。“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论语》里有:“文学子游、子夏”,(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子游、子夏两个人知识丰富,会写文章,文学是做的动词用)这里则直接地指文章和博学。孔子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强调所学四项技艺,包括: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文学罗列其中。 可是到从魏晋时代起,文学逐渐地将“博学”含义排除了出去,《魏书》这样说:“而羲第六,文学为优。”在这里,文学就单那些以表达情感为主并具有文采的语言作品。这就有点趋向于现在的文学定义了。 又到了两汉时期,文学的定义又再次被分了家,文学是指专业的学术性的文字,一般的只可以叫文章,这种分界直到唐宋时期才又渐渐被弥合。唐宋八大家在《古文运动》中提出要“文以载道”,韩愈倡导文学应传达“古道”,他说:“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这是针对唐宋以前那些浮华的,讲究文字漂亮的诗赋而提出的,他们是在说文章一定要表达出思想。这种文学思想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到清末民初的时候,我认为是遇到了一狂人,学者章太炎,这个人有点分量,有两手,做过鲁迅的老师。蛮早的时候,我看到他关于文学的定义,把我吓了一跳,他是这么说的:“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按照他的观点,就是只要写下来的东西就是文学,这整一个唯心主义。 再稍微往后面一点,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大学者胡适先生写过那么一篇小文《什么是文学》,所谓的小文就是没引起多大影响的文章,他说文字的作用不外达意表情,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就是文学。他说,文学有三种性:一是懂得性,就是要明白。二是逼人性,要动人。三是美,上面两种特点联合起来就是美。在这里其实他就开始提到了文学与美学的关系了。 当然,什么是真正的文学,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所研究的也只是个悬儿未解的问题,这个东西很难说地清道地明。各个时期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按照现代人的观点来看,文学就变成一种语言性艺术,是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去把某些样你认为需要表达的东西展现出来。 2: 下面我们接着粗略地来谈美学,美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说到美到底是什么,现在的人们还是回答不出来。这同什么是文学一个样子,我们要是从远古时代说起,就像那说书的,惊堂木啪嗒一响,就开始:话说当年……这样细致地讲下来,几天也讲不完。当然,我也不会那样讲,没那个知识水准。这里就说一下现在人对美的见解,现代人往往认为,美无外乎就包括三点,也就是真、善、乐(发音le)。 一、真就是指真实,一样东西,具备了真实性,就具备了美的前奏。比如天然的宝石,如果稍微带一点瑕疵,反而会更加具有美感,因为完全纯正的宝石基本是没有的。 二、善是指理性的道德规范在审美中的作用,因此善在美学中也被称作“合乎规范”。也就是说这样东西很合乎规范,一个人做事很有道德感,那就是美的。在我们古代人们把忠义孝廉,乐善好施,行侠仗义当作是善举,我们现代人更提倡团结友爱,扶老携幼,救死扶伤,见义勇为这些高尚的行为。古代的孟子在个人的人格修养上提出了:仁,义,礼,智的道德观念,在人性上他还主张培养人的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等。孔子也在《论语》中提到:“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尽善尽美是

浅析文学作品中的话语蕴藉

浅析文学作品中的话语蕴藉 摘要:话语蕴藉概念,是将现代“话语”概念与我国古典文论述语“蕴藉”相融合的结果。“蕴藉”(又写作“酝藉”或“蕴籍”),来自中国古典文论。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很多文学作品都是话语蕴藉的典范之作,从各方面体现着话语蕴藉的特征。因此,本文从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入手,分析文学的话语蕴藉,并体会文学作品的艺术美。 关键词:话语蕴藉属性;文学作品;含蓄和含混;艺术审美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仅满足于运用笼统的语言概念进行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揭示文

学的丰富性。然而,文学作为话语,具有蕴藉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话语蕴藉。 一.话语蕴藉 “蕴藉”(又写作“酝藉”或“蕴籍”),来自中国古典文论。“蕴”原意是积聚,收藏,引申为含义深奥;“籍”原意是草垫,有依托之义,引申为含蓄。而在文学艺术领域,它是特指汉语文学作品中那些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刘勰《文心雕龙·定势》在分析文体时指出:“综意浅切者,类乏酝藉。”即那些命意浅显直切的作品,大都缺乏“酝藉”。他明确地指出“蕴藉”是评价文学作品成就的重要标准之一。 意义深刻的文章总是显得文采丰富,而把不尽的意味曲折地包含其中,因为这样的文章才能“使蕴藉者蓄隐而意愉”,令喜好“蕴藉”的读者阅读“蕴藉”之作而充满欣喜。在考察文学话语的特点时,蕴藉是个有用的概念,被赋予较为宽泛更具包容性的含义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含深厚而又余味深

以教育语篇为例分析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

以教育语篇为例分析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 模式 摘要:生态话语分析反映我们的意指方式如何左右我们对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系统功能语言学指导下的生态话语分析以及物性分析为主,但相关分析对小句的生态语义取向分类有待细化,已有的生态话语分析也较少关注教育语篇。针对此,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法及物性系统为理论基础,结合及物模式与作格模式,细化过程类型与参与者角色,并在生态哲学观的指导下,探讨不同过程的语义生态取向,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以大学英语教材为例展示该模式的应用,揭示教育语篇中蕴含的生态观,并为教学实践中的生态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及物性分析;教育语篇;生态话语分析;生态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法

1、引言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结合而形成的新兴语言学分支(范俊军,2005;韩军,2013;黄国文,2016a),是涉及语言和生态关系的所有研究总称(Fill&Mǜ hlhusler,2001;Fill&Penz,2018)。在生态语言学领域,有两种被广泛接受的研究范式: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其中,豪根模式又称语言的生态学(ecologyoflanguage),关注语言多样性、语言接触、濒危语言等,认为语言生态学要研究的是“任何特定的语言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Haugen,1972:57),并将这种关系比作特定动植物物种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因此被称为隐喻模式。韩礼德模式关注语言对生态的影响,即“我们的意指方式如何左右我们对环境的影响”(Halliday,2007:14),强调语言在环境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视语言为干预社会实践的方式,突出语言学家的社会责任(黄国文,2016a;何伟魏榕,2018a)。 从豪根首次提出语言生态学至今,生态语言学已初步形成了核心的学科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何伟魏榕,2018a)。研究主题也呈现出多样性,包括语言政策和规划、语篇分析、语言教学等(Chen,2016)。其中,韩礼德模式下的生态话语分析偏重及物性分析,但相关语义分类有待进一步细化,已有的生态话语分析也较少关注教育语篇。基于这一考虑,本

美学与文学

1 美的本质是什么?美学研究什么内容? (1)答:美”是一种感觉,但能使人有“美”的感觉的事物一定有规律可循。或者说是人好奇于自己何以对此物有如此的感觉而对另一物没有这样的感觉,从而去探寻和思考出一种解释感觉的合理说法。 (2)若一个人对自己的美感有了一套说法,我或许能理解他的关于美的学说,也只是“明白”了他的“感觉”的理性表达,我可以“判断”他“所谓”的“美”有没有道理、合不合“逻辑”,但我可能还是无法感觉着他的感觉。所以我觉得,从第一个层次讲,“感觉”容易,“解释”难;在第二个层次上,“理解”容易,“感觉”难。美学是哲学性质的科学,它对各门艺术理论的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同时各门艺术理论的研究成果又能够反过来丰富和推动美学的研究。 由于艺术是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艺术理论与美学理论之间常常是彼此渗透和互相转化的。关于艺术本质规律的某些直接探索,常常也就是美学理论 2 为什么说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意义? 黑格尔曾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要消除现代社会带给人类的这些负面影响,最好的方式和途径就是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因为美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有机的和整体反应方式的教育,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的情感和理想,使它们处于一种极其自由与和谐的状态。因此,音乐课程是造就完美人格的基本方式与最佳途径。现代社会中,美学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发展,使审美在人的精神活动中的功能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美育,不仅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越来越呈现出独特的作用。当今,愈来愈多的美学家与教育家主张“寓教育于艺术”,主张“使德育、智育、体育升华为伦理美育、智力美育、人体美育”。愈来愈多的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这样一个命题 3 狭义的形式美由哪两个方面组成? 基本上,美的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形式,它指创作者所想表现的真、善的内容;而另一种是外在形式,它与内容不直接相联系,指内在形式的感性外观形态(如材质、线条、色彩、气味、形状等等)。 4 美的形态有那些?什么是艺术美? (1)美的形态包括美的“存在形态”,是美所表现的范围,侧重于从审美客体的存在领域的角度对美进行分类,又被称为美的“存在领域”。 “表现形态”,是美的属性的观念呈现,侧重于从审美主体美感情态的角度对美进行分类,又被称为“美的范畴”。 (2)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 5 美感本质是什么?美感心理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它们的关系怎样? (1)●其实“美感”就是引导我们更好生存的一种“情感”,或者说:美感的“本质”

北师文学概论1答案

《文学概论》作业一 一、选择题: 1.形成作家创作个性的重要因素有(CE ) A. 世界观 B. 艺术观 C. 审美理想 D. 艺术才能 E. 生活阅历 2、文学风格的特性包括(ABCDE) A. 独创性 B. 稳定性 C. 单一性 D. 多变性 E. 多样性 3、文学典型的魅力实质表现在文学典型具有(ABE ) A. 真实性 B. 新颖性 C. 诚挚性 D. 蕴藉性 E. 丰富性 4、文学话语的基本特点有(BD ) A. 内指性 B. 精确性 C. 拒阻性 D. 潜台词 E. 心理蕴含性 5.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包括(ABCDE ) A. 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B. 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C. 抒写真实感受 D. 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E. 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6.象征主义文学19世纪70年代兴起于欧洲,代表人物有(C ) A. 爱伦?坡 B. 马拉美 C. 兰波 D. 波德莱尔 E. 柯勒律治 7.浪漫主义文学文学思潮18世纪末兴起于欧洲,代表人物有(ABC ) A. 雪莱 B. 拜伦 C. 雨果 D. 左拉 E. 福楼拜 8.即兴是作家因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而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创造出作品的情形。即兴产生的条件有(ABCE ) A. 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 B. 合适的气氛和契机

C. 综合心力的长久酝酿 D. 理智的参与与规范 E. 作家天赋及后天掌握的本领技巧 9.直觉与灵感有的不同在于(AB ) A.灵感是长久思索后的顿悟,直觉是从整体上对事物的突兀判断 B. 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后,直觉发生在第一次碰头时 C. 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而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D. 灵感的发生是可以预期的,而直觉却具有突发性 E. 灵感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而直觉是感性认识 10.艺术构思主要心理机制有(ABCDE ) A. 回忆与沉思 B. 想象与联想 C. 灵感与直觉 D. 理智与情感 E. 意识与无意识 11.文学的话语蕴藉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包括(ABC ) A. 内指性 B. 音乐性 C. 陌生化 D. 潜台词 E. 动作性 12.灵感的特点包括(ACE ) A. 突发性 B. 持久性 C. 创新性 D. 预知性 E. 偶然性 13.人类精神活动的具体形态包括(ABCD ) A. 理论性精神活动 B. 宗教性精神活动 C. 伦理性精神活动 D. 审美性精神活动 E. 物质性实践活动 14.“表现”说与“摹仿”说相比的突出区别在于(ABC ) A.在文学本质问题上,表现说不是突出被摹仿世界的决定作用,而是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 B. 在文学批评问题上,表现说更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创造作用 C. 在文学创作问题上,表现说不是强调文学创作对客观规律的遵循,而是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 D. 在作品的表现上,表现说注重写实而摹仿说注重写意 E. 在作品的体裁上,表现说擅长叙事类,摹仿说擅长抒情类 15.接受动机的种类有(ABD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