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欧美中东民主治理问题

欧美中东民主治理问题

欧美中东民主治理问题
欧美中东民主治理问题

2009年7月阿拉伯世界研究 July, 2009

Studies No.4.

第4期Arab

World

中东政治

欧美在中东民主治理上的分歧与合作*

钮 松

摘 要:欧美在中东展开的民主治理是各自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成为在中东实施民主治理

的两个最大国际行为体,尽管它们对民主的侧重点、伊斯兰与民主关系、中东战略地位以及中东民主化

的主导权等方面虽有不同认知,但对民主和中东民主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存在相同认知,深究其因,双方

中东民主治理的差异源于欧美所处的历史阶段、发展起点与路径以及利益攸关地区的根本不同。只有打

破将西方视作铁板一块的旧有观念,才能对中东与欧美在民主等问题上的关系产生更理性的认识。

关 键 词:欧盟;美国;中东民主治理;大国中东政策;全球治理

作者简介:钮松,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人员(上海 200083)。

文章编号:1673-5161(2009)04-0024-07 中图分类号:D371 文献标识码:A

*本文属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21世纪初的中东因素对大国关系的影响”(2007BGJ004)的中期成果,

并受上海市重点学科B702资助。

一、欧美中东民主治理的现状

“9·11”后,中东地区除了早已为人所知的油气资源以外,其民主化进程更是引人瞩目。世

界开始重新审视中东地区民主化进程及其发展现状,基于不同的立场和价值观念所得出的结论也

千差万别。中东地区的民主化是内外合力的结果,其主要的外部推动者是美国与欧盟。“美国和欧

洲政治团体中的许多人正修正他们之前的观点,并认为中东缺乏民主是暴力丛生、反西方伊斯兰

激进主义及由此而来的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1]3民主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将民主问题视作超越主权国家的全球公共问题来解决。欧美在中东民主治理上给世界展现出了不

同的图景,甚至使人对欧美分别推进的中东民主化所取得的进展产生截然不同的认识。“美国未经

联合国授权出兵伊拉克推翻伊政府、依靠武力推行民主的途径具有重大缺陷,前者违反了当今国

际法,引发了人权与主权关系的争论;后者玷污了民主的名声,让人将布什推行途径的失败视为

民主本身的失败。”[2]而欧盟所推进的中东民主化进程显得较为平静且所引起争议较少,但由于自

身受到诸多牵制,因而“一个成功的欧盟在中东促进民主的政策仍远不能确保实现”[3]。

从地域上看,欧盟的中东民主治理涉及土耳其、塞浦路斯、马格里布国家、马什里克国家、

海湾国家以及阿富汗等;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民主、人权、法治、男女平等和非政府组织等诸多

问题。欧盟在实施中东民主治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些特质:首先,欧盟并无明确的诸如民主改革、

改造之类的具体行动计划,实际上充当了有预期目标的民主推动者而非主导者,行事较为低调;

其次,欧盟为确保有效推动中东民主化,并不轻易给特定国家贴上“非民主”的标签,或轻易评

判特定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最大限度消除中东国家政府和民众的误解和抵触;再次,欧盟注重

与现有国家的政府加强合作,通过经贸合作与政治协商、对话的柔性手段促进对象国的民主政治

发展,中东国家政府在实践中逐渐接受新的规范,与欧盟形成了不同程度的良性互动,最大限度

扫清了欧盟可能遇到的阻碍;最后,欧盟的中东民主治理并非单一的政治经济行动,它是欧盟全

球治理中的组成部分,欧盟没有也并不想在中东将其形象定位为“民主斗士”之类的负面形象。

21世纪以来,欧盟的中东民主治理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不仅如此,欧盟也坦然面对对其自身

民主的质疑。因为,按照狭隘的民主标准,“假如欧盟打算申请成为欧盟成员国资格,它将不达标,

24

因为其宪章中民主的不足含量”[4]。正因为欧盟对自身民主毫不避讳的坦然态度,增加了其在中东民主治理上的份量。

对美国的中东民主治理存在较大的争议,2006年10月,《美国外交》创刊10周年的小组研讨会的主题便是“美国应运用武力建立民主政府吗?”北卡罗莱纳大学约瑟夫·葛拉特哈(Joseph Glatthaar)教授就认为“问题不在于是否美国应该促进民主,而在于美国是否应动用武力建立民主政体”[5]。美国的中东民主治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美国高调凸显其民主治理计划,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便提出了“大中东民主计划”及“泛中东和北非计划”,但美国武力威逼利诱之下的民主往往让中东国家政府消极应对;其次,美国还积极充当民主的仲裁者,从早期的“无赖国家”到后来的“流氓国家”及其外延“邪恶轴心”,以及持续多年的“失败国家”排行,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叙利亚和利比亚等国在不同时期上榜,美国用武力推行并裁决民主的作法,使部分中东国家从迎合走向对抗;再次,美国的中东民主治理在其所谓的民主样板国家阿富汗和伊拉克得到了美支持的新政府的配合,但多数民众往往视新政府为美的代言人,美与这些国家民众之间难以就民主产生良好互动,如2008年12月14日伊拉克电视记者扎伊迪(Muntazer al-Zeidi)向来访的美时任总统布什扔鞋抗议,尽管有媒体称扎伊迪抗议行动本身“与美国已经许诺给伊拉克人民的新的言论自由和民主的时代相契合”[6],但脆弱的伊拉克政府面对民生问题和国内乱局的一筹莫展则削弱了民众对民主的热情;最后,美国杀气腾腾地建立美主导的国际新秩序的思潮、单边行动的政治军事动机与其讳莫如深对中东油气的渴望交织在一起,极大影响了美国中东民主治理的效能,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便断定“伊拉克战争主要与石油有关”[7],美国中东民主治理的浓重石油味,极大削弱了其动机的纯洁性和行为的正义性。

二、欧美中东民主治理的分歧与合作

从欧美中东民主治理的现状不难发现,双方既有矛盾冲突,又有合作。尽管欧美都被称作“启蒙运动的产儿”,但由于在美国发动伊战上的分歧,欧洲被视作为分裂的“老欧洲”与“新欧洲”,这对美欧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欧盟对美国“大中东计划”也存在不同看法,“欧洲将有可能提醒它们的美国同行,欧洲甚至早在2001年9月11日之前便已经在追求这个目标,且不止在其国际反恐斗争的框架内‘发现了’阿拉伯世界的民主缺失”,“从欧洲的立场看,所需要的不是如美国总统布什所说的‘中东自由前进战略’,而是我们欧洲邻邦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的共同观点,这建立在这些国家和社会的潜力、尊重它们的尊严及认识到政治与经济欠发展之间的联系以及未解决的地区冲突之上。”[8]但欧美分歧主要是战术层面的碰撞,在具体民主价值观和战略层面双方并无根本分歧,欧美也进行了相互妥协。2005年6月20日,《欧盟—美国共同促进民主及在全世界支持自由、法治和人权宣言》发表,该宣言基本体现了欧盟的民主和人权理念,并将欧美的民主治理政策相提并论,指出“欧盟邻邦政策和美国对民主和经济转型的支持将进一步促进稳定、繁荣和伙伴关系”。[9]欧美中东民主治理的分歧与合作只是欧美关系的一部分,作为美国新保守主义领军人物的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就敏锐且深刻意识到欧美之间越来越大的差异与分歧,他认为,“在今天主要的战略和国际问题上,美国人就像来自火星,欧洲人来自金星:他们几乎不能达成共识且对彼此的理解越来越少”[10];“许多欧洲人,包括许多欧洲领导人,认为邪恶轴心的威胁、这样或那样的政体带来的威胁远没有一个不受约束的美利坚利维坦①所带来的威胁那样巨大”[11]。卡根此番言论在于期望通过正视彼此的分歧达到重新探索欧美新的合作基础和方式。

欧美中东民主治理的分歧受人关注,主要体现在“民主”的侧重点的分歧、对伊斯兰与民主关系的分歧、对中东战略地位认知的分歧以及对中东民主化主导力量认识的分歧等多方面。

首先,欧美对于“民主”的侧重点存在分歧。当欧洲多数国家仍处于集权君王统治之下时,美国却建立了崭新的民主共和国,欧洲反封建与专制运动中的诸多理念在美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影响下的欧洲的人权与自由观念与美国先哲们设计的民主机制相结合便构成了美国民主的全部。法国的托克维尔在《美国的民主》一书中高度赞扬美国对民主的贡献,“美洲国家将更频繁地倾向于通过一个选举出来的机构将选举计划介绍到它们的代议制度中

①“利维坦”一词在《圣经》中多次出现,意为水中的巨型怪兽,霍布斯曾在《利维坦》一书中将国家视作“利维坦”。罗伯特·卡根在此提出“美利坚利维坦”一词有着与霍布斯同样的意味,反映了许多国家对于美国超级大国的忧虑或恐惧。

25

去,或者在民主暗礁中冒着惨淡收场风险的时刻必须到来”[12]260。美国从立国初期的势单力薄走向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的经历离不开其民主制度的保障,因而美国基于自身经验较为侧重民主机制的建立尤其是选举制度的推行。美国十分关注民主选举,并将其视为中东民主化最重要的标志,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政治体制的亲自打造,到沙特、巴勒斯坦、黎巴嫩、塞浦路斯等不同级别选举的开展,都有着美国的烙印。美国对民主机制的侧重招致了大量的批评与质疑,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于2008年12月10日在美国华盛顿亚洲协会和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说到底,民主不仅是进行选举那么简单”。[13]欧洲是现代西方文明的发祥地,经过了欧洲各国不同类型长期的反封建斗争,自由和人权观念随着欧洲在1500年前后开创的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而向世界扩散,欧洲国家也基于各自国情进行了制度创新,出现了君主立宪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国、议会制民主共和国、混合式民主共和国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民主国家聚合在一起经过数十年的实践最终形成了欧洲联盟,欧盟不同于其他国际组织,尽管在欧盟政治体制定位上仍存在着诸如“联邦”、“邦联”和“超国家组织”之类的争议,但它在理念方面具有一种对于现时代的超越和引领作用。欧盟本身的“民主赤字”和制宪遭遇的种种失败使其相对偏好自由和人权,尤其是观念民主,认为民主精神的培育是居首位的。欧盟认为没有民主根基的国家推行选举制度可能走向反民主即所谓“劫持的民主”,而依靠外国武力输出民主更是徒劳。

其次,欧美对于伊斯兰与民主的关系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分歧。冷战时代,美苏全球争霸波及中东,中东多数国家基于对无神论政权的恐惧和现实国家利益而倒向美国,由于联合抗苏的需要,美国与多数中东伊斯兰国家是盟友关系,在这期间,美国关注的是如何遏制共产主义。冷战结束前后,受美国犹太游说集团支持的克林顿当选总统,他“带领以色列游说集团的27个积极分子制订并实施他的中东政策”,“所有这些事实帮助促成伊斯兰为美国的新敌人,绿色威胁已经取代苏联的红色威胁这个日益普遍的看法”[14]99。“9·11”事件极大加深了美国对伊斯兰教的负面看法,不仅如此,美国还将中东恐怖主义归结为三大赤字:民主赤字、经济赤字和知识赤字,尤其将消除所谓“民主赤字”当作解决中东问题的关键,美国不自觉地将伊斯兰教与不民主和恐怖主义捆绑在一起。尽管“9·11”之后布什也曾造访美国伊斯兰教团体,但这并不能真实改变布什对伊斯兰教的偏见。他在2001年9月16日将阿富汗战争称为“十字军东征”,在2006年8月31日美国退伍军人大会上将美国的“反恐战争”定义为“反伊斯兰法西斯战争”,无论从宗教还是政治的角度,布什都将伊斯兰教置于基督教和民主的对立面。毗邻中东的欧洲对于伊斯兰教的接触和认识远比美国深入,伊斯兰教既是欧盟的外部问题也是内部问题。欧盟理解伊斯兰教义中的民主思想以及近代以来中东的民主化实践,凯末尔革命后的土耳其更是为伊斯兰教与民主的兼容性提供了成功案例。2007年9月具有伊斯兰教背景的正义与发展党候选人居尔当选土耳其总统的事例表明,“20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的土耳其从世俗化到民主化的发展道路已进行了伊斯兰国家从全盘西化到西方进步思想和制度与民族传统相契合的道路试验,并摸索出了一条独有的伊斯兰国家民主道路。”[15]2007年11月,西班牙马德里“3·11”大爆炸判决凸现了欧洲国家并不将专制、独裁、恐怖主义与特定宗教和民族挂钩的态度,“显示了西班牙政府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极力淡化发动袭击的穆斯林极端组织宗教属性的务实心态”,“欧洲正在中东与美国之间,或者欧洲文明正在伊斯兰文明与美国文明之间艰难地寻求着平衡点。‘3·11’带给西班牙的是深刻反思,而‘9·11’带给美国的却是一意孤行。”[16]

再次,欧美对中东战略地位认知的分歧。欧美的中东民主治理,除了“民主”、“伊斯兰”的要素外,“中东”是欧美民主治理的重要目标和载体。美国介入中东较晚,长期以来美国奉行“孤立主义”,仅仅关注美洲事务,美国在20世纪三十年代才因为石油与沙特进行接触,全面介入中东是在二战之后,其中东主导性地位的获得是在冷战交替之时。“9·11”前,美国所关注的主要是中东油气资源及其战略地位。“9·11”后,美国开始从新的层次上重新审视中东。在遭遇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将先发制人战略与民主输出相结合,将中东视为其战略油气资源的来源地和民主体制的试验场,而对中东可能产生的乱局毫不在乎,甚至中东的混乱更能为美国的军事存在提供借口。2008年12月,布什与伊拉克签署了新的驻军协议,“14万美军部队将根据协定驻扎至2011年年底”[17],这深刻反映了布什在中东的真实意图。欧洲因其与中东北非的毗邻关系有着长期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战后直至1973年,欧洲国家在中东实行追随美国的亲以抑阿的战略;1973年石油危机后,欧共体开始最大限度在阿以之间不偏不倚。由于欧洲与中东的历史联系和穆斯林在欧洲的大量存在,中东局势容易波及欧洲并与欧洲国家内部政治相关联。中东局势对26

欧洲的安全威胁远大于美国,“欧洲的后院是中东北非,而美国的后院是拉美。阿拉伯和穆斯林不仅是中东的主体,也是当今欧洲的重要组成部分。”[16]欧共体自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便采取大量切实可行政策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以消除贫困和动荡,欧盟针对中东具体区域和国家的策略总体上侧重于“经济促民主,民主促和平”的路径。

最后,欧美对于促进中东民主化的主导权认识存在分歧。欧美的中东民主治理与中东国家的民主化并不相同,前者分别由欧盟与美国在中东地区实施民主治理,施动者是欧美,后者是中东国家开展的民主化,施动者是中东国家。美国既要当中东民主治理的施动者,又要当中东民主化的主导者,阿富汗与伊拉克的重建与民主化进程便是美国“越俎代庖”的典型例证。联军行政当局交权后,美国转而在幕后支持亲美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流亡西方的精英接管政权。不仅如此,美国对许多中东国家指手画脚,轻则点名批评,重则武力威胁,“布什政府已在不同轨道上关注中东民主问题”,“一些官员用好战言论以给人留下美国将不再与独裁政府合作的印象”[18]181。美国提出“大中东计划”和“泛中东北非计划”,力图以此为中东国家开展民主化的纲领,尽管其言辞节制,趋向细枝末节,但所有这些计划还是引发了阿拉伯评论员的愤怒[18]181。美国以武力为后盾的民主改造气势要么使部分中东国家被动应对,要么促使伊朗、哈马斯更加激进,所有这些与美国的目标相去甚远。欧盟的中东民主治理注重与对象国政府和民众的互动,也不因对象国政治发展进程的相对缓慢与滞后而置之不理,欧盟注重发挥外力推动而非主导角色,除涉及地中海岸国家的巴塞罗那进程之外,还与多个中东国家或国家组织有着双边协议,欧盟注重在此基础上促进中东相关国家自主发生变革。2003年3月的“大欧洲邻邦政策”的核心思想便在于“并非建设一个与外围的政治经济不稳定相绝缘的‘福利欧洲’,这项政策旨在创造环绕欧盟的‘一串朋友’,即分享共同民主价值观、尊重人权和法治的国家”。[19]9艾德里安·汉密尔顿(Adrian Hamilton)的观点代表了多数欧洲人的看法,他在英国《独立报》撰文指出:“我们能够且必须宣示我们对民主的信念。但是我们不能决定结果,我们也不应去尝试。”[20]

尽管欧美中东民主治理在许多方面存在严重分歧,但这并不妨碍双方合作的可能,双方的分歧并不是深层次矛盾与冲突,作为中东民主治理的主要施动者,欧盟与美国并无激烈的对抗,双方存在着妥协、协调与合作。欧美都认为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尤其是中东的民主化值得关注,即民主是必须的;都认为民主有助于中东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即民主是有效的。

第一,欧美在民主的必要性上存在共识与合作。尽管人类历史遭遇过宗教的碰撞、军事的冲突、意识形态的斗争,21世纪的今天,这些冲撞仍然存在,但人类对许多事情仍存在着共识,其中便包括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尽管如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教授所言,“定义民主有一点像解释《塔木德》(或任何宗教典籍):询问一屋子的10个拉比(或政治科学家)其意义,你将有可能得到至少11个不同答案”[21]21,但这并不妨碍人类对于民主进步性的肯定,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之下的人们对于民主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无论是欧盟、美国还是中东国家,都承认民主是必须的,这就为欧美各自的中东民主治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无论是欧盟侧重的观念民主即注重自由和人权,还是美国侧重的机制民主,或者是中东国家呼吁的伊斯兰民主,其核心都是追求民主本身。欧盟尤为关注世界民主化进程,尤其在英法德三国领导人相继更迭之后,这种意愿更加强烈。以研究民主地缘政治著称的亨利·杰克逊协会的研究助理詹姆斯·科迪(James Coady)总结了民主的道德和策略的必要性后指出:“促进民主在冷战期间便是美国外交的一个重要主题”[22]。不论是主观意图还是客观效果,正是基于欧美对于民主必要性的共同认知,“美国作为民主价值观促进者的信誉丧失会增强欧盟作为在专制国家支持政治自由化的全球领导者角色”[23]1。与其认为欧盟在挑战美国的地位,不如说美国在和欧盟分享权力,尤其是促进民主的权力,以共同维护西方世界在全球的整体利益。

第二,欧美对于民主的有效性上存在共识与合作,认为民主治理能够实现自身设定的目标。欧美的中东民主治理的前提在于其坚信民主的有效性,在此前提下促进中东的民主化,以最终实现和平、安全和繁荣的预期目标。民主治理和民主化都是一种手段和策略,其最大限度的实施保障在于民主的有效性。如前所述,欧美中东民主治理的最大分歧在于如何实现民主,尤其是如何实现中东民主,但对在“民主促安全,民主促和平”上存在共识。欧盟作为非国家的国际社会行为体,在许多领域并未能形成具体明晰的政策与理论,但这并不妨碍其参与欧盟内外部的行动。欧洲许多学者往往在激烈的思想与理论碰撞中分析并总结了欧盟对于民主与安全、和平关系的态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托马斯·里瑟(Thomas Risse)教授就在《欧洲的民主和平:神话或现实?》

27

一书中认为,“民主政体国家几乎从不相互对抗,即使它们有时陷入军事争端和相互传递威慑。它们不会自动形成‘大西洋联盟’或‘多元安全共同体’。但这却显现出预防民主国家间军事化冲突滑向战争的屏障。”[24]23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简—伊夫·海恩(Jean-Yves Haine)也认为,欧盟“经过多年秘而不宣,事实上有一个预先定位的策略”,它“在安全政策里适度运用民主和平计划”。[25]美国因其异于欧洲的独特发展道路,自威尔逊总统时期便有了“民主和平”思想的萌芽,只是在当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和美国国内的重视,他认为:“如果没有一个民主国家作为伙伴,对和平的坚定关注将永远不能保持下去”[26]。世纪之交的美国由于自身长期经验尤其是“9·11”事件的巨大冲击,越发注重“民主和平”思想,布什公开宣称:“民主国家尊重它们自己的人民和它们的邻居,推动自由将通向和平。”[27]虽然布什的民主促和平在中东并没有实现,但这并不影响美国对于“民主和平”的热情。正是在坚信民主有效性基础上,欧美双方才能从伊拉克战争时的不一致和不协调迈向新的合作,欧美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分歧是推进伊拉克民主方式的分歧,欧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后重建上表现出的合作建立在对民主及其效能的共同追求。欧美声称:“我们视促进民主为我们时代的战略优先”,“我们将继续支持地中海地区和中东的改革,并将通过我们各自的努力促进对改革进程中市民社会的更多介入”[28]。

三、结语

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常将西方世界看作铁板一块,但欧美在诸多方面有较大差异,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放弃“西方”一词,而是清晰注明欧盟或美国,以凸显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了解欧美中东民主治理的现状以及在中东民主治理上的分歧与合作,并探究原因就显得非常必要。欧美中东民主治理异同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欧美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为欧美冷战期间捆绑式的历史进程画上句号,欧美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罗伯特·库珀(Robert Cooper)认为,1989年“不只宣告了冷战的结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也宣告了欧洲始于三十年战争的国家体系的终结”,“欧洲如今生活在一个不是建立在均势而是在拒绝武力基础上的后现代体系中”[29]。罗伯特·卡根则比“后现代”更进一步,他认为欧洲相对于美国而言处在“后历史”的阶段。欧洲经历了全球霸权时代,并在二战后将霸权和平转移至美国,战后欧洲的历史尤其是欧盟的历史体现了欧洲对自己开创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超越,从这个角度看,欧盟处在后历史的发展阶段。而美国获得了全球霸权,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福山认为冷战的结束意味着“历史的终结”,终结的标志便是“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这其中对于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斗争结束充满乐观,对于军事与霸权的尺度也缺乏相应的论述。冷战后伊斯兰极端思潮和力量的勃兴构成了对美国霸权的新挑战,美国开始意识到终结的历史正在回归,美国越来越处于侧重均势和武力的“历史的回归”发展阶段。美国正在遭遇新的历史阶段下所面临的挑战,不仅包括中日俄印,甚至还包括欧洲。正因为欧美所处历史阶段的不同,它们对于民主认识存在分歧。但美国也意识到,欧洲并不打算取代美国的军事霸权,与此相反,“欧洲新的康德秩序仅仅只有在霍布斯秩序下和美国强权的保护伞下才能繁荣”[30]。美国还认识到,“欧洲人也寻求荣誉与尊严,但是一种后现代的变种。他们所寻求的荣誉是占据世界的道德高地,去实践道德的权威,运用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作为军事主义的矫正”[31]。因而,美国在此基础上与欧盟分享权力,“美国领导人并不通过命令他们的伙伴们按照规定的方式来简单地建立霸权统治”[32]138,处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欧美实现了跨越分歧的新的合作。在中东民主治理中,遭遇军事挫折的美国开始吸收欧盟的民主观,为欧盟的中东民主治理提供武力的后盾。

其次,欧美所处的国家发展起点与路径存在差异。无论欧美还是中东,文明是表层,宗教其内核,西方文明的核心是基督教。虽然欧美文明的源头均在欧洲,但其发展起点和路径截然不同,尤其体现在与宗教的关系上,这极大影响了双方对伊斯兰教的态度以及对伊斯兰教与民主关系的看法。欧美都是欧洲文明的直接传承者,历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分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一方面,欧洲新教国家拒绝承认教皇的至尊地位,转而通过建立政权与教权集君王一身的君主国来对抗罗马教权,并在日后发展为民族国家,天主教国家日后也建立了民族国家;另一方面,美国的建立源自于欧洲充满理想或遭迫害的清教徒在“新大陆”实践理想的尝试,从美国第一份政治文件《五月花号公约》中“在上帝与彼此面前立约并结成公民政治团体(Civil Body 28

Politick)”[33]开始了建立“上帝之国”(Kingdom of God)的实验,上帝之国意味着“上帝便是国王,人类完全依赖于他” [34]18。由于欧美都是在反对教权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因而为了反对宗教迫害而都实行了最大限度的教权与政治分离、教会与政治分离,这是政教分离的实质,而非宗教完全不参与政治。立国基础完全不同的欧洲的民族国家和美洲的“上帝之国”共同进入了现代主权国家的行列。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现代化给宗教与世俗的关系带来截然不同的两个结果:以君主国、民族国家为起点的欧洲走向了世俗化,今日欧洲国家主要是有基督教传统的世俗国家;“上帝之国”为起点的美国在新时代从世俗化走向了神学化,今日美国成为奇特的充满性格分裂的宗教神学国家。①正因如此,欧美对于伊斯兰教的认知和态度迥异,欧盟善于抓住伊斯兰教中的民主因素,而美国则事实上将中东伊斯兰国家民主化的相对缓慢归因于伊斯兰教本身。

第三,欧美的战略核心利益攸关地区即“后院”不同。欧美在早期扩展过程中,将地理临近的地区视为自身的后院和势力范围并阻止其地强染指。欧洲国家和美国分别对非洲和拉美采取了武力或武力相威胁的方式,欧洲通过武力征服统治了北非,通过委任统治进入了西亚;美国通过门罗主义和武力干涉进入拉美。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虽然殖民主义被废除,但新独立的国家仍在经济与文化上与原宗主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欧洲与其后院国家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英法导演并亲自参与的第二次中东战争以后,欧洲在中东采取力促和平的政策,其后院政策从武力殖民最终转向联系国政策、邻邦政策。虽然欧洲越发强调“民事力量”而美国越发崇尚“军事力量”,但欧美都摒弃了传统的在后院采取“近攻”的战略,欧美对于后院均采取了“近交”的态度,区别在于美国采取的是“近交远攻”。冷战后,美国在其后院拉美采取了一种容忍与克制的态度,既包括对近在咫尺古巴社会主义政权的忍耐,也包括对委内瑞拉等国左翼势力上台的克制,并没有采取武力去改变反美国家或者“民主滞后”国家的意图,这是美国的“近交”;但美国的“远攻”需要战略支点,而连接东西方最关键的支点便是中东,美国在欧洲的后院占据了主导地位,并获得了在中东的军事存在,从沙特和科威特向伊拉克和阿富汗拓展。尽管美国在中东武力推行民主招致非议,但从现实看,“布什的战争动机里,既要石油,又要民主,还要上帝,三位一体,因为石油是人间的物质利益,民主是人间的精神利益,上帝是高于人类的绝对信仰。”[2]仅就民主动机而言,正因为美国的“近交远攻”战略,美国敢于在距离遥远的中东使用武力彻底推翻合法政府或以武力威胁来进行民主试验。而欧盟侧重于在全世界推行非暴力与规范,阻止其后院的中东出现动荡和突变。

[参考文献]

[1] Tomas Carothers, Marina Ottaway. The New Democracy Imperative[M]//Tomas Carothers, Marina Ottaway。

Uncharted Journey: Promoting Democracy in the Middle East.Washington D.C.: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05.

[2] 钮松. 五年后,深陷谜局的伊拉克[N].新京报, 2008-03-23.

[3] Mona Yocoubian. Promoting Middle East Democracy: European Initiatives[R].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Special Report, October 2004(127).

[4] Michael Zürn. Democratic Governance Beyond the Nation-State: The EU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00, 6(2).

[5] American Diplomacy Publishers. Should the U.S. Use Force to Establish Democratic Governments? [J]. American

Diplomacy, 2006-10-02.

[6] Ghaleb Tawfiq. Iraqi Journalist Hurls Shoes at Bush, Is Detained [N]. Fox News, 2008-12-14.

[7] Graham Paterson. Alan Greenspan Claims Iraq War Was Really for Oil [N]. The Sunday Times, 2007-09-17.

[8] V olker Perthes. Europe Looks at Plan for A “Greater Middle East”[N].The Daily Star, 2004-03-10.

[9] Council of the EU. EU-U.S. Declaration on Working Together to Promote Democracy and Support Freedom, the Rule

of Law and Human Rights Worldwide[EB/OL].[2005-06-20].

http://ue.eu.int/ueDocs/cms_Data/docs/pressData/en/er/85385.pdf.

[10] Robert Kagan. The U.S.-Europe Divide[N].The Washington Post, 2002-03-26.

[11] Robert Kagan, Joanne J. Myers. Transcripts: Of Paradise and Power: America vs. Europe in the New World Order

(With a New Afterward) [EB/OL].[2009-03-12].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7792463.html,/resources/transcripts/4380.html.

①世界大部分现代化理论学者均将世俗化视为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美国的事实挑战了这种观点。

29

[12] Alexis de Tocqueville. Democracy in America[M]. Cambridge: Sever and Francis, 1864.

[13] 董建华. 中国与美国: 建立更密切伙伴关系[N].文汇报(香港), 2008-12-11.

[14] Yvonne Haddad. The Shaping of a Moderate North American Islam: Between “Mufti”Bush and “Ayatollah’”Ashcroft

[M]//Ron Geaves, Theodore Gabriel. Islam and the West Post 9/11. Ashgate, 2004.

[15] 钮松. 居尔当选体现土耳其民主与宗教兼容[N].新京报, 2007-09-02.

[16] 钮松. 马德里爆炸案判决: 欧洲文明搜寻平衡点[N].新京报, 2007-11-04.

[17] Iraq Compromise on the Non-US Troops[N]. BBC News, 2008-12-21.

[18] Marina Ottaway. The Problem of Credibility[M] // Thomas Carothers, Marina Ottaway. Uncharted Journey:

Promoting Democracy in Middle East.Washington D.C.: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2005. [19] Mona Yacoubian. Promoting Middle East Democracy: European Initiatives[R].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Special Report, 2007(127).

[20] Adrian Hamilton. We Cannot Determine Middle East Democracy [N]. The Independent, 2004-02-19.

[21] Larry Diamond. The Spirit of Democracy[M].Times Books, 2008.

[22] James Coady. Democracy Promotion: A Moral and Strategic Necessity [EB/OL].[2008-10-07].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7792463.html,/stories.asp?id=838.

[23] Richard Youngs. Is European Democracy Promotion on the Wane?[R].CEPS Working Document, 2008(292).

[24] Thomas Risse. Democratic Peace-Warlike Democracies?[M]// Gustaaf Geeraerts, Patrick Stouthuysen. Democratic

Peace for Europe: Myth or Reality? VUB University Press, 1999.

[25] Jean-Yves Haine. The EU Security Strategy: Democratic Peace or Prudent Realism? [C]. 46th Annual ISA

Convention Paper, March 2005.

[26] James Bovard. The Democratic-Peace Fraud [N]. Freedom Daily, March 2008.

[27] George W. Bush.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Washington D.C.[EB/OL].[2005-02-0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7792463.html,/news/releases/2005/02/20050202-11.html.

[28]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U.S.-EU Summit Declaration: Promoting Peace,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Worldwide[EB/OL].[2006-06-21].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7792463.html,/news/releases/2006/06/20060621-2.html.

[29] Robert Cooper. The New Liberalism Imperialism [N].The Observer, 2002-04-04.

[30] Mohamed Sid-Ahmed. The Kagan Thesis (2): History and Post-history Interrelated [N]. Al-Ahram Weekly,

2002(600).

[31] Robert Kagan. End of Dreams, Return of History: International Rivalry and American Leadership [J].Policy Review,

2007(144).

[32] Robert O. Keohane. 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Economy [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33] Mayflower Compact: Agreement between the Settlers at New Plymouth [G].1620.

[34] H. Richard Niebuhr. The Kingdom of God in America [M].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1989.

The Dispa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an Union and the US’s Democratic Governance in the Middle East

NIU Song

Abstract The democratic governance implemented by European Union and America separatel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heir global governance. EU and America are the two biggest international actors of democratic governance in the Middle East, and they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focus of democracy, Islam- democracy relation, Middle East’s strategic position and the leadership of Middle East’s democratization, while they have the same perspective in the necessity and usefulness of democracy. The disparity and cooperation of European Union’s and America’s democratic governance in the Middle East result in the differences of historical phase, state’s evolution starting point, route and backyard. Only breaking the concept of “west”, can we acquire rational recognitions about Middle East-EU/ America relation on democracy.

Key Words European Union; America; Democratic Governance in Middle East; Big Power’s Middle East Policies; Global Governance

(责任编辑:杨 阳)

30

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摘要:由于地缘政治、能源供应、宗教纠葛、民族矛盾、发展模式、历史恩怨等因素,大中东政治生态脆弱而复杂,外在因素一向严重影响大中东局势发展。由于美国等大国的介入,整个大中东地区局势出现结构性动荡,地区反美力量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出现激烈碰撞,导致中东局势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 关键词:中东局势能源地理位置宗教纠纷经济美国中东战略中国一.中东局势 1.大中东能源储备和产量充足,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争夺之要冲。 该地区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素有“世界油库”之称,全球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其中62.1%蕴藏在大中东核心地区;该地区的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石油开发条件优越,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运输方便。该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周围环绕着黑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波斯湾等国际海域,沟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是重要的国际轨道。如放大至阿富汗、南亚、和巴基斯坦,则整个大中东地区涉及西亚、北亚、中亚、南亚,辐射欧洲、前苏联地区、东南亚和整个非洲,沟通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价值。 2.大中东地区的宗教纠纷、民族恩怨和领土争端错综复杂、异常敏感。 传统意义上的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存有矛盾,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犹太教与伊斯兰教间的矛盾优甚。伊斯兰教内部宗教派别也矛盾重重,如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间的矛盾是导致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极端主义与伊斯兰温和派别之间的矛盾常常导致政局动荡。该地区生活着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普什图人等民族,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曾制造了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领土争端,巴勒斯坦与犹太人、塞浦路斯岛上希腊与土耳其两族间以及库尔德族与其他民族间的矛

形势与政策中东乱局及其影响

形势与政策中东乱局及其影响 摘要:中东乱局由来以久,这当中既牵涉到土地和经济利益问题又有历史、文化和宗教诸方面的因素。这场动荡将对中东国家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对地区格局特别是区域外国家的影响则是轻微、滞后的。 关键词:中东乱局;世界格局;影响 2011年以来的中东乱局可能成为中东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政治动荡,这是由其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这场动荡将对中东国家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对地区格局特别是区域外国家的影响则是滞后和轻微的,这也是由其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这次中东乱局的本质特征是一次内生性的、民生、民主政治革命,当然外部势力利用和介入了这一事件,但这并不能改变事件本身的性质。 1、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中东乱局对原油价格的主要影响有两个:原油价格的波动性增强,中轴抬升。中东地区陷入乱局的风险较大的国家,供应能力占全球供应能力比例约10%,欧佩克国家的闲臵产能在全球经济体正在走向周期性扩张的背景下,显得较为紧张,并且中期内的增长将较慢。在地缘政治层面,目前的乱局将给巴以局势增添很多的变数,发生动乱的阿拉伯国家在新政权建立过程中,极端势力、民粹主义可能抬头,使得它们对以色列的敌意增强。同时伊朗等国也会试图在该地区输出其影响。这些因素将带来两个后果:第一、在中期内该地区可能会持续发生一些超预期的事件,给原油市场带来冲击;第二、社会的不稳定和前景的不明朗,使得既有产能被关闭,同时给国际资本在该地区的投资、勘探等扩大原油生产的活动带来?冻结效应。因此我们认为原油价格在中期内波动性增强、波动中轴抬升可能是中东乱局给原油市场带来的很难避免的风险。 2、中东乱局促使中东各国经济发展两极化。 海湾阿拉伯能源输出国可以借助石油出口维持经济,但受“阿拉伯之春”和国际制裁影响的国家恢复经济举步维艰,民生矛盾尖锐。阿拉伯地区人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失业率攀升,年轻一代看不到生存发展的希望。由沙特阿拉伯等国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坚持原油出口量不变,引发国际油价低位徘徊。这一方面,对于能源消耗国的人民来说,是一个福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的生活成本,有助于刺激下游原油加工产业的兴起;但另一方面,引发了俄罗斯等以石油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的经济危机,石油公司大幅裁员。以俄罗斯为例,石油的价格下跌引发了卢布的大幅贬值,导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西伯利亚部分与中国接壤的地区居民甚至到对面的中国口岸采购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生活用品。 3中东乱局对国际社会的政治影响 “阿拉伯之春”不同程度上推动了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共和国政治体制的改革,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国领导人相继下台。然而“阿拉伯之春”不仅没能给该地区带来“春天”,反而将该地区陷入了“严冬”。中东地区动乱的社会局势,使得该地区政治民主化进程缓慢,内战不断扩大。在中东剧变后经历了政权更迭的国家,出现了伊斯兰党派与自由主义党派、政党与军队、不同宗教或教派之间的激烈博弈。突尼斯、埃及和摩洛哥进行了国会选举,从选举结果看,伊斯兰政党均成为最大党派。叙利亚危机引发的难民潮成为近期困扰欧洲各国的一个难题。由于激烈的内战而流离失所的难民给欧洲各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同时,在中东地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使得其对中东的掌控力下降,中俄等国的地区影响力增大。中东地区充斥着大国博弈与合作,但短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新秩序。 从世界整体来看,中东动乱使得国际环境长期处在不稳定之中。在经济上,一方面,中东地

美国大中东战略以及中东局势综述

美国大中东战略以及中东局势综述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基辛格博士提出:“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国与前苏联曾一度的进行以石油为主的军备竞赛,以目前世界上各国的发展来看,在人类还未发现新能源之前,石油将会一直是各国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而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中东地区天然优厚的石油资源目前已成为了各国想要发展自身的综合国力所必须争夺的地区,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当然也不例外,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强国的崛起,使得美国应用强制手段控制或占领中东地区已经不可能了,所以美国不得不开始应用一些委婉地手段掌控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不仅拥有优厚的石油资源,还有着巧妙地地理位置,在美苏冷战期间,中东地区是美国与前苏联之间的缓冲带,其地理位置无论是对于美国还是前苏联都是十分重要的,若美国掌控了中东地区,不仅可以限制中东地区对前苏联石油的出口,还可以在中东地区驻扎军事力量从而震慑且遏制苏联以及周围的中国等新兴国家,所以美国提出大中东战略的战略意义就当时而言是起着巩固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作用。 在美国经历过9·11事件之后,世界恐怖主义抬头,同时也将美国的注意力再一次的吸引到了中东地区,美国的中东战略应时而出,美国在中东战略中强调四个方面:“第一,在中东地区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打击恐怖主义,同时也遏制与美国敌对的国家,防止地区战略失衡;第二,防止大规模杀伤力武器扩散,防止出现地区霸权,维持海湾市场的稳定同时消除对美国的威胁;第三,保证中东地区美国传统盟友以色列和其他中东盟友的安全;第四,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保持石油的自由流通,同时对它具有绝对的领导权,以制约竞争对手。“美国的大中东战略是为了用石油来保证自己的霸权地位。 可是,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以及两伊战争的爆发说明了中东地区并不是一片和平,

美国新中东战略及其内在困境

美国新中东战略及其内在困境 作者:潘忠岐文章来源:《国际论坛》2006年第4期更新时间:2006-11-26 [摘要] 基于“9 ·11”事件后国际安全格局的变化,美国小布什政府提出了要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的新中东战略,即“进取的自由战略”。该战略在目标设定、威胁认知、手段与目标的一致方面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困境。 虽然在强调民主改造的意义上新中东战略具有一定新意,但从其内在困境来看,它却与美国以往的中东战略几乎如出一辙,因此很难让人对其前景产生乐观预期。 [关键词] 美国;新中东战略;民主化 “9 ·11”事件后不久,美国《中东研究季刊》主编克雷默就出版了一本引起广泛争议的新书《沙滩上的象牙塔:美国中东研究的失败》。〔1〕就像有人把冷战结束的出乎意外归因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失败一样, 克雷默把“9 ·11”事件发生的出乎意外归因于美国中东研究的失败,他谴责美国中东学者对中东伊斯兰运动的兴起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缺乏必要的警觉。 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对“9 ·11”事件的措手不及既是美国中东研究的失败, 更是美国中东政策和中东战略的失败。而美国中东政策和中东战略之所以失败,自然与中东地区本身的复杂性有关, 但更在于美国政策与战略脱离中东地区的客观现实,自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与困境。面对“9 ·11”事件后的国际变化,美国政府不仅调整了其全球战略, 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新概念, 而且还在这个大战略的指导下, 出台了旨在对中东地区进行全面民主改造的地区战略。然而,小布什政府的新中东战略却依然无法摆脱其内在的矛盾与困境。 一、“进取的自由战略” 继2002 年9 月发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全面提出先发制人战略之后, 美国政府又专门针对中东地区提出了中东战略。这个战略借用小布什总统自己的话说,就是“进取的自由战略”(a forward strategy of freedom) 。小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战争前后曾多次提出要彻底改造中东, 使之成为一个自由、民主、与恐怖主义绝缘的地区。2002 年12 月,美国国务院启动了一个旨在支持中东国家进行经济、政治和教育改革的“中东伙伴倡议”。2003 年11 月, 小布什总统在美国民主基金会的讲话中更是明确提出,“伊斯兰教与民主规则是相容的”,美国要用一种“进取的自由战略”帮助中东各国实现民主化。〔2〕2004 年2 月,小布什政府进一步提出“大中东倡议”,随后又在2004 年6 月西方八国峰会上提出“大中东和北非倡议”,旨在向中东地区输出民主,通过民主改造彻底消除中东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成功连任的小布什总统在2005 年年初的就职演说和国情咨文中再次强调, 要通过积极推行各种“倡议”和战略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在2006 年3 月最新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 小布什政府多次提及中东(这与2002 年的报告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 ,认为“大中东”地区“太多的国家”、“太长的时间”受害于“自由赤字”(freedom deficit ) 。该报告以中东为例,说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终结独裁专制、推进“有效的民主制度”。 一般而言,国家安全战略必须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国家生死攸关的安全利益何在? 对这些安全利益的威胁与挑战是什么? 如何才能最佳运用国家各种战略资源消除威胁、维护国家安全? 正像任何一个完整的国家安全战略都必然要涵盖这三个要素一样, 美国小布什政府在2002 年和2006 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战略和期间提出的具体的中东战略,即“进取的自由战略”,也包括战略目标的设定、战略威胁的判断与战略手段的选择。 美国中东战略的具体目标就是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重要国家利益。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五个方面。〔3〕一是反恐。美国认

中东乱局的根源

中东乱局的根源 三大根源:其一,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的矛盾;其二,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事业派的矛盾;其三,美欧国家为争夺石油资源与阿拉伯国家产生的矛盾。 中东国家局势动荡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一:执政党和政府的廉政很重要。腐败、权利终身制、家族政权、司法不公正等都是能产生社会动乱的因素。二:年轻人就业、物价,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的事情很重要。所以要抑制物价飞涨,增加工资,调整税率,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三:我们要警惕西方一人道之名推行霸道的阴谋。四:我们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 冷战开始之后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以及冷战结束后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各大国的介入和干预是导致中东地区动荡不定的关键因素,但能源储量、地缘位置、政治运作以及领土领水争端、民族宗教矛盾等因素也是影响地区局势的重要内因。外部势力的长期介入加剧了内因的复杂性,而某种程度上看,内因的存在、发酵与发展反过来给外部势力进一步介入中东提供了理由和借口。 优点与缺点:绕不开的能源与地缘因素 丰富的能源储备成为吸引外部因素介入的重大因素之一。中东是当今世界最主要、最大的石油供应基地,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

中东石油的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62%,仅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等国的探明储量就分别占世界的22%、11%、9.7%、8.3%和 8.2%。 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向为大国所觊觎和争夺。中东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地理位置非常显眼而重要,且正好位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 中东地区这种适中、临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东方和西方的十字路口,是从欧洲经西亚到北非的联系纽带,从而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所必争。 领土领水纠纷与民族矛盾盘根错节 领土争端严重与民族矛盾交织。殖民主义者曾在其殖民统治区采取“分而治之”等政策,给中东留下严重隐患。伊朗与伊拉克、伊朗与阿联酋、沙特与卡塔尔、卡塔尔与巴林、埃及与苏丹、摩洛哥与西班牙、也门与厄立特里亚、叙利亚与以色列、黎巴嫩与以色列等国家之间均存在领土纠纷,不少国家曾经因领土问题而兵戎相见。 水资源争端复杂。中东地区幅员辽阔但严重缺水,水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0.4%。该地区有三个主要水系:两河水系、尼罗河水系和约旦河水系。伴随该地区水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纷争进一步加剧。 宗教和教派纠纷错综复杂

美俄中东问题

布什总统8年执政不仅未使中东地区趋向和平,他以“反恐”名义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反而使中东乱上加乱。奥巴马尚未就职,以军大举进攻加沙地带,巴以爆发空前规模的流血冲突。这场战事已经开始考验他的神经,同时也提醒他:中东乱局是他就职后必须认真应对的重要课题。奥巴马现已就职,从其讲话和各方面的情况看他势将调整美国的中东政策,但是要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经济利益的根本目标不会改变。“胡萝卜加大棒”的软硬两手始终是美外交的传统手段,奥巴马也不会轻易放弃军事威慑、经济制裁等高压手段。但奥巴马可能会更偏重于对话、谈判等外交手段,遏制黩武冲动,避免轻启战端。奥巴马会慎施单边主义,可能会更加借重联合国的作用,寻求欧洲盟友以及俄罗斯、中国的协调与配合,争取获得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在巴以和谈和伊朗核问题上,更加注意发挥四方机制和六方机制的作用。奥巴马还将极力修复美国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形象,改变布什政府推行的“非友即敌”的政策并放缓推行“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奥巴马调整中东政策,不是要放弃美在中东的利益,更不是从中东乱局脱身而去,而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持美在中东的主导地位,更好地实现美独霸中东的战略目标。有人认为美在中东会进行战略收缩,但这有待观察。布什执政8年,美硬软实力从巅峰开始下滑,现又面临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奥巴马执政后主要精力将放在国内经济上,在外交上,包括中东在内的热点问题他会感到力不从心,在先后次序上可能会有所变化。但中东仍将是美国必须控制的重点地区,这是美全球战略利益所决定的。反恐、防扩散,控制地区能源生产的运输通道,推行美式民主制度仍将是美中东战略的核心内容。具体到中东目前的三大热点,奥巴马已经表示,他就职后将会不失时机地推动巴以和谈取得成果。就职后的奥巴马急需应对两大难题:其一是以色列右翼大选胜出、内塔尼亚胡上台,和平进程有可能受阻,如何推进。其二是如何对待哈马斯。以对加沙血腥打击再次表明,武力消灭哈马斯难以奏效,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世界都会强烈反对;而听任哈马斯与法塔赫分裂割据,巴以和谈难以重启;推动巴两大派和解,势必要对哈马斯作些妥协,美和以色列还难以迈出这一步。奥巴马竞选时曾提出16个月从伊拉克撤军,他在就职演说中也表示要负责任地撤出伊拉克。但是撤军真的要付诸实施,他将会发现情况十分复杂。首先,美为伊拉克战争花费了2.3万亿美元,付出4200多士兵的生命,6万多伤残的巨大代价,换取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和军事占领伊拉克。继续控制伊拉克是美利益之所在。确保美对伊拉克的控制,防止“基地”组织卷土重来,平息伊教派和民族之间战乱是撤军的前提。因此能否如期撤军还要视情况而定。奥巴马竞选时曾表示当选后将与伊朗进行高层对话,后又强调伊朗必须停止铀浓缩活动并停止支持恐怖主义。伊朗领导人曾表示,他的讲话不能接受。美与伊朗矛盾的实质是伊朗要在中东发挥地区大国作用,这与美国独霸中东的战略目标相抵触。伊朗核问题只是美伊矛盾的表象。布什的高压政策迄今未能迫使伊朗就范。因伊拉克战争前车之鉴,布什任内未敢对伊朗发动“先发制人”的进攻。奥巴马当然也不会贸然对伊朗使用武力。奥巴马有何高招处理与伊朗的矛盾,仍有待观察。奥巴马能否缓和与伊朗的关系也将影响其他两大热点问题的走向。伊朗对伊拉克什叶派、特别是对萨德尔领导的“迈赫迪军”以及巴勒斯坦的哈马斯都有相当的影响。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对伊拉克局势走向有重要作用。哈马斯能否改变武力抗以的强硬立场是巴以和谈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总之,中东地区三大热点对奥巴马的外交能力依然是无法回避的严峻考验。 俄国高举反对恐怖主义的大旗军事介入叙利亚,以叙利亚为桥头堡,同时组建俄国主导的国际性反恐同盟,意在挑战美国在该地区40多年的主导权,并且冲击美国主导的的中东安全框架。美国操纵中东可控动荡与冲突的战略,是以其他大国势力无意于在中东地区与美国为敌、美国的的势力在这个地区相对于其他势力处于绝对优势的为前提的,这也是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得以存在的基础。俄国在叙利亚发动针对美国的战略反击,也是俄美乌克兰冲突的后续发展,其矛头所向指向了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主要表

中东乱局及其成因——形势与政策论文

一、历史照亮明天——纪念中国反法西斯战胜胜利70周年 二、中国制造2025——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三、中东乱局及其根源 中东乱局及其根源 在写作本篇论文之前,我仅代表我个人向巴黎遭受ISIS恐怖组织袭击的无辜群众表达我的同情,并希望你们能从伤痛中重新站起来。 进入21世纪以来,当今世界的主题变成了和平与发展。每个国家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多方面寻求快速发展,世界总体形势是稳定向前的,但不乏有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发生。而这些局部冲突主要发生在中东地区。中东或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波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在地理上也是指亚洲西部与非洲东北部的地区,包括了部分西亚和非洲的埃及。在二战之后,发生在中东地区的大型战争包括五次中东战争、两次海湾战争及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进入21世纪以后的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内战。可以说成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这一代人对于战争的印象就是中东地区的动荡。中东地区的上空,战争的阴云久久不能消散,而这对于中东地区的广大人民来说是无尽的伤痛与苦难。

那么,造成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不安,战争频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又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经广泛阅读资料和分析,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地理因素。中东地区位于亚洲的西部和非洲东北部的地区,是一个三大洲(亚洲、欧洲和非洲)汇聚之地。可以说地理环境相当复杂,陆上可以沟通亚欧大陆,海上又将地中海与印度洋相联系。地理位置及其重要。然而,这并不是地理因素最核心的部分。最核心的当属资源因素。在我看来,这也是造成中东地区乱局的一个比较的重要的问题。资源有多有寡。多的是什么,石油;少的是什么,水。石油及天然气资源是对整个人类文明来说最重要的能源资源,而这能源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就是利益与财富。在利益的驱使下,不仅是中东地区要相互争夺,也吸引了世界上以美国为首的其他国家争相来到这里争取利益。个中缘由不言而喻。其次,水资源是中东地区及其匮乏的一类资源,同时又是人类生存发展必备的资源。为了生存,这些国家自然避免不了口角,也就避免不了争执,运气不好还要大动干戈。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因素。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当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给那些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依赖世界市场的国家带来经济安全上的致命打击。而局势的持续动荡,使得地区经济进一步恶化,造成恶性循环,民众苦不堪言。 三、政治因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东北非地区各国多是独裁专制政权,贪污腐败严重,民不聊生,大大激化了社会矛盾。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专制独裁政权被推翻,但由于长期缺乏民主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第19课 中东战争知识点练习第五十八篇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第19课 中东战争知识点练习第五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2012年11月14日,以色列国防军发起代号“防务之柱”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定点清除”了哈马斯二号人物、“卡桑旅”领导人贾巴里,对哈马斯目标实施了一系列空中打击,并威胁发动地面攻击。加沙武装人员也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予以还击。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爆发了近年来最为激烈的交火。下列关于巴以冲突和中东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巴以问题源于联合国“分治”决议的不公平 B、影响中东和平的因素有很多,如宗教、领土、资源、大国插手等 C、1948年,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D、巴以问题能够通过战争手段来解决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漫画“中东乱局”图,导致这种乱局出现的因素有( ) A、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 B、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C、民族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D、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图是一幅漫画《飞不动》。鸽子和橄榄枝象征着中东的和平,然而这只“和平鸽”却“飞不动”了。该 漫画所寓含的“影响中东和平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 A、大国的干预 B、民族矛盾尖锐 C、宗教矛盾复杂 D、水资源、领土的争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面地图展示了当今世界某一热点地区,之所以动荡不安,因素有( )①战略位置②历史遗留问题③宗教问题④大国介入问题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阿以冲突的焦点是巴勒斯坦问题,此地在历史上曾是世界上影响巨大的三个宗教的圣地。以下教派选项中不包括在这三个教派中的是( ) A、犹太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到1973年,阿以之间发生了四次中东战争,直到今天巴以冲突仍时有发生,中东问题依然是国际社会担忧和关注的焦点。由此可见二战后中东地区的特点是( )

解读小布什时期美国大战略中的中东政策_王勇辉

文章编号:1673-5161(2006)04-0014-07 中图分类号:D371 文献标识码:A 解读小布什时期美国大战略中的中东政策 王勇辉 内容提要 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兴起在一定意义上是基于其特殊的地缘战略地位。小布什时期,美国的大 战略主要是辨认地缘政治的断层线,找出潜在的全球性对手和可能导致重大对抗发生的地点和方式,并且寻求 以何种全球性战略安排来应对。同时,小布什时代的安全观念所衍生的全新内涵促发了美国大战略的一再整合, 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直接反映了美国新保守主义关于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帝国统治理念。在美国大战略中,“选择 性介入”,既是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大特点。作为“选择性介入”重点的中东地区,小布什政府奉行的是一 种既沿承又重塑的双重原则。 关 键 词 地缘政治学;小布什政府;大战略;美国中东政策 作者简介 王勇辉,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04级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433)。 Abstract In a historical viewpoint, the rise of America somehow lies in its peculiar geo-strategic status. During the term of George W. Bush administration, America’s grand strategy is designed to make out the faultage liner, find out America’s globally potential rival, the way and the spot where may break out serious confrontation, and seek for some arrangement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Meanwhile, the new security concept of Bush administration conform the America’s grand strategy, which reflects America’s neo-conservatism about the world order of post cold war. In America’s grand strategy, selective engagement is both a component and a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 and the Middle East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selective engagement towards where Bush administration will pursue a dual principle: heritage and reshaping. Key Words Geo-Politics; G.W. Bush Administration; Grand Strategy; US Middle East Policy 从历史实践看,地缘政治学对国际关系产生了诸多重大影响。拉采尔(Friedrich Ratzel)把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引入地缘政治学,成为德国法西斯的对外扩张的战略理论;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1904年)从地理空间来分析整个世界形势,其中的“心脏地带论”使得亚欧大陆成为世界列强关注的战略地区,斯派克曼(Nicolas Spykman)在《世界政治中的美国战略》(1942年)与《和平地理学》(1944年)两部著作中提出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论”相对应的“边缘地带论”,对凯南的“遏制理论”起了重要的启发作用,从而对冷战期间美国对外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马汉(A.T.Mahan)提出与“陆权论”相对应的“海权论”,把建立强大的海军力量和取得制海权视为强国的必经之路,对一战后美国加强海军军备、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海洋霸权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看,美国的大战略主要是辨认地缘政治的断层线,找出潜在的全球性力量和可能导致重大战争发生的地点和方式。挑战不仅在于判定这些断层线所在的位置,还要找到克服断层线的方法——至少要找到降低断层线的破坏力的方法。① 从地缘政治的现实看,中东连接欧、亚、非三大洲,控制着苏伊士运河、黑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三大重要国际水道,航运往来十分繁忙。斯派克曼在其“边缘地带说”中曾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支配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他所说的“边缘地带”就包括中东地区。鉴于中东地区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地位,美国把控制中东作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的支撑点。但长期以来,中东并没有建立起某种覆盖整个地区的控制机制,现有的只是一 ———————— ①Charles A Kupchan, The end of the American Era: U.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Geopolitic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lfred A. Knopf inc, 2002, p.26.

2019年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 中东地区的矛盾和冲突岳麓版课后练习八十五

2019年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中东地区的矛盾和冲突岳麓版课后练习八十五 ?第1题【单选题】 中东问题的关键是( ) A、宗教问题 B、种族问题 C、水源问题 D、巴以冲突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的决议是在(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C、第一次中东战争后 D、第二次中东战争后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中东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之一,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关键是( ) A、印巴争端 B、朝核问题 C、科索沃问题 D、巴以冲突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导致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因素有( )①大国插手②宗教信仰③种族矛盾④领土争夺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面地图展示了当今世界某一热点地区,之所以动荡不安,因素有( ) ①战略位置②历史遗留问题③宗教问题④大国介入问题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并未摆脱战争的阴影,特别是中东地区,政局更是动荡不安,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为了争夺巴基斯坦主权,曾经几次将战火在此地区点燃?( ) A、4次 B、5次 C、6次 D、7次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图是一幅漫画《飞不动》。鸽子和橄榄枝象征着中东的和平,然而这只“和平鸽”却“飞不动”了。该漫画所寓含的“影响中东和平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 ) A、大国的干预 B、民族矛盾尖锐 C、宗教矛盾复杂 D、水资源、领土的争夺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1991年,中东和平会议召开的基础是( ) A、相互尊重主权完整 B、承认巴勒斯坦自治

叙利亚问题给我们的思考(形势与政策论文)

叙利亚问题给我们的思考 摘要:作为中东乱局的一部分,叙利亚问题牵动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阿拉伯世界以及国际社会的神经,内外势力的博弈使得叙利亚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叙利亚问题看似是内部政权之争,不同国家、教派之间的矛盾,实则是大国之间,尤其是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围绕势力范围展开角逐的新战场,美国欲借“人道危机”推动叙“政权更迭”,而俄罗斯则为保持其在中东地区传统影响力的最后据点不遗余力。矛盾虽错综复杂,但双方的目的无非是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利益。这其中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 关键词:叙利亚;阿拉伯;局势分析。 一.叙利亚简介 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属于中东国家,首都大马士革。叙国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同黎巴嫩和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1944年1月1日宣布独立,1946年4月7日被世界认可为正式独立国家,现任总统为巴沙尔·阿萨德。 二.叙利亚问题导火索 受到阿拉伯之春的影响,叙利亚反对派于2011年1月26日开始,组织民众暴力示威,要求叙利亚政府实行政治改革、恢复公民权利,以及结束自1963年以来实行的国家紧急状态,巴沙尔·阿萨德及其政府正面临着执政危机。自2011年3月份以来叙利亚政府与民众发生的多起流血冲突事件,冲突已致超过12万人死亡。 三.叙利亚问题的由来 (一).深刻的历史遗留问题 阿拉伯国家普遍独立于二战之后,国家本身因为历史上殖民者采取分而治之和竭力控制殖民地发展的政策,造成了各国的落后与国内宗派势力的对立,主要派别什叶派和逊尼派冲突不断。 (二)优越的地理位置 由叙利亚的地理位置可以知道,叙利亚是连接中东各个国家的纽带,只要控制了叙利亚,就等于控制了整个中东,控制了叙利亚也给西方国家的航运带来很大的有利之处。所以,叙利亚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是导致叙利亚局势动荡的一个原因。 (三)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石油 叙利亚是中东的主要石油出口国,其财政收入也主要来源于石油出口。 (四)革命领导人或者领导党派长期把持国家政权 1970年,哈菲兹·阿萨德领导的“11月16日运动”的行动,取得政权,阿萨德家族统治叙利亚至今,长达30多年之久,但在经济和政治改革上,收效甚微,叙利亚依旧贫困落后。 综上所述,叙利亚问题的出现是有其深刻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的,是人民群众对政府

十年来关于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研究综述

十年来关于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研究综述 牛军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1990年以来中国学术界关于冷战后十年来美国外交研究的成果。文章包括三个部分,即:(一)十年来研究冷战后美国外交的概况和成绩;(二)冷战后美国外交研究综述;(三)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研究已经有专门的文章介绍,故本文不再将其包括在内。 (一)十年来研究冷战后美国外交的概况和成绩。 1990以来,研究界对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研究进步迅速,研究成果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经过十年的发展、培养和磨练,研究队伍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首先从纵向看,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结合的结构。老一代学者和研究人员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年一代挑起了骨干的重任,年轻一代则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研究工作中,并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横向看整个研究队伍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研究人员中有较高学历、学位的人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另外越来越多的国外留学回国的研究人员参加到研究队伍中。上述变化使研究队伍从总体上看,素质大幅度的提高,将这些研究人员的经验、理论、锐气和实干综合起来,理应取得超过以往的成绩。 2,研究成果涵盖面比较广。从现有的两百多篇(包括学位论文)论文和几十部专著的内容看,几乎涉及到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所有方面,包括美国对各个地区的政策,对主要国家的政策和对许多功能性问题的政策。其涵盖范围之广泛、涉及问题之多,都是空前的。 3,研究的理论色彩与思辨性明显加强。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加,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高校教育中正规化和基本理论教育的持续提高,对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显示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理论色彩与思辨性越来越强。不少研究将美国外交思想、意识形态、国际政治理论的影响等等作为选题。即使一些个案研究,也开始注重理论分析和方法的应用。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一些博士论文已经开始将应用方法的阐释和运用作为基本规范,这将有力地推动有关研究的理论发展。可以预期,长期以来研究缺乏理论规范的状况将会较快地发生变化。 上述特点比较明显地表现在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中,以下将做大致的评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本文的介绍只能选择一些重要的、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 (二)冷战后美国外交研究综述。 一,美国的全球战略。 在有关美国外交的论著中,专门研究美国全球战略的成果数量并不多。但是根据学术界“纲举目张”的论述习惯,不论研究美国对哪个地区和对哪一类问题的政策,差不多都是从美国的全球战略研究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全球战略又是被涉及最多的问题。 1,关于美国全球战略的性质。

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及其战略企图

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及其战略企图 赵国忠 2012-11-20 15:08:52 来源:《西亚非洲》(京)2006年1期作者简介:赵国忠,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研究员(北京100007)。 内容提要: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中东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从而取得了在阿富汗、伊拉克以及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进行了全球军事战略调整,其中包括增加军事拨款、压缩军事基地数量、巩固重点基地、制定新的反恐军事战略等措施。军事战略调整目的之一是企图巩固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但美国在中东长期驻军必将面临许多问题,如巨额军费投入、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美国受孤立的处境等,其中有些问题难以解决。美军在伊拉克可能越陷越深,短期内难以脱身,从而影响美国的全球军事部署计划。 关键词:美国中东军事存在战略企图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中东地区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推翻了塔利班和萨达姆两个政权,取得了在伊拉克、阿富汗和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增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实力地位,凸显了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战略野心。 美国取得了在中东的军事存在 (一)发动阿富汗战争,取得了在阿富汗以及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 九一一事件后,美、英军队即于2001年10月7日对“基地”组织所在国阿富汗发动了代号为“持久自由”的军事行动。12月9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垮

台,以北方联盟为主的反塔利班联盟接管了国家政权,美国从而控制了阿富汗的巴格拉姆、坎大哈、霍斯特和普尔坎大哈4个军事基地。与此同时,美国以在阿富汗进行反恐战争为借口,在中亚地区取得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哈纳巴德(又译“汗阿巴德”)、科凯德和卡甘等3个空军基地,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国际机场、库利亚布和库尔干丘别等3个机场,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马纳斯国际机场(甘西空军基地),以及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国际机场、奇姆肯特军用机场等的使用权,其中哈纳巴德和马纳斯机场系正式租用,①从而确立了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目前,美国在阿富汗驻有军队1.8万人,②在中亚地区约有5000名驻军,此外,还有德、法、英等25国的军队和人员约4700人。虽然美国一再声称,美军到阿富汗和中东地区驻扎是“暂时的”,不会久留,但随着事态的发展,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将趋长期化。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曾表示,美国希望在阿富汗建立永久性基地。③美国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这些基地不仅为美国继续清除塔利班残余势力提供后勤支援,而且可对伊朗形成军事压力,有利于美国在中亚地区推行“颜色革命”,建立亲美政权;还可控制里海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对俄罗斯的“后院”和中国的西北部地区及能源供应线形成威胁。 (二)发动伊拉克战争,取得了在伊拉克的军事存在 2003年3月20日,美、英借口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与“基地”组织有联系并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分别集结了28万部队(其中陆军15万人)和约4.2万部队,④向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伊拉克自由”的军事行动。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在伊拉克的“主要战事已经结束”。通过这场战争,美国推翻了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全面控制了伊拉克。据悉,至2005年8月,美国在伊拉克仍驻有13.8万军队,主要有第3机械化步兵师、第4机械化步兵师、第10山地师、第101空中突击师、第82空降师的2个旅、第173空降旅、第1陆战师、第2

中东乱局及根源

中东乱局及根源 一,中东概述 “中东”一词并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它是源于近代以来西欧殖民主义所推崇的“欧洲中心论”。一般意义上的中东大致指地理上亚洲西部与非洲东北部的地区,包括部分西亚和非洲埃及。 二,中东乱局的原因 1,民族宗教之争 中东是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所以宗教意识浓厚,并渗透到了中东地区各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中,而且还有阿拉伯人,犹太人等多个民族,所以这里的民族宗教冲突是极为严重的,各大宗教之间,同一宗教各教派之间以及不同民族之间也是矛盾重重。 (1),伊斯兰教的什叶派和逊尼派 穆罕默德于公元610年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其在世时,集先知、使者、立法者、宗教领袖、裁判长、司令官和国家元首为一身,未明确指定继承人。因此关于继承人的选取准则,成为了伊斯兰教内部不断斗争的导火线,使得伊斯兰教内部分成了什叶派和逊尼派。什叶派主张由穆罕默德的后裔作为继承人,而逊尼派则认为应该以推举的形式以确定,这成了双方矛盾的开端。近年来的“两伊之争”以及“ISIS”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等事件都有这两派相争的因素。 (2),阿拉伯人与犹太人 巴勒斯坦地区的巴以冲突一直都是一个立于中东的火药桶。其实际是该地区上的阿拉伯国家与犹太国家的冲突。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其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圣城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巴勒斯坦土地,使得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1964年,巴勒斯坦成立解放组织。此后,此地开始了持续长久的流血冲突,至今仍未能解决。 2,以美国等国家为首的大国势力的干涉和争霸 美国曾对伊拉克发动过两次战争,包括1991年海湾战争和2003

中东地区战火脸面不断的根本原因

摘要 中东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地方,古代是因为宗教,种族等原因,如果说古代的战争是为神和祖先而战的话,那么现代的战火便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现今让中东战乱不堪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石油了,中东的石油储量位居世界第一,对于如今这个建立在石油工业之上的社会来说,中东无疑是各国眼中的大蛋糕,中国、美国、英国再加上中东的本土势力,使得中东如今混乱的局势让人很容易理解了。 关键词:中东种族历史战争资源宗教圣战美国 正文 中东,世界上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复杂的气候,复杂的文化,复杂的民族…这一切,造就了战火纷飞的中东。亚非欧三块大陆在这块土地上相交,神秘的东方文明,浪漫的欧洲文明与醇厚的非洲文明在此孕育出独一无二的中东。然而“中东”只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一般指的是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到大波斯湾的大片区域,以及从非洲大陆东北部到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区域。而我们所说的“中东国家”通常指的是西亚北非的22个国家,1500万平方公里,约3.6亿人;其中北非国家有:苏丹,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莫洛丹,马德拉群岛与亚苏尔群岛;西亚国家有: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阿曼卡塔尔,以色列等。炎热干燥是中东气候的主题,处在热带与亚热带区域的中东,长期的太阳光照使得降雨成为少有之事,恶略的自然坏境带给中东的是生存上的困难,但大自然是公平的,它使中东自然环境恶劣的同时,又赋予了中东以珍贵的石油资源。然而,就是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却时刻上演着血与泪的悲歌,中东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也是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波斯人的故乡,复杂的宗教关系与错乱得民族关系,再加上令世界眼红的资源,使的中东自古战火纷飞。 想要要了解任何一个区域,就必须先从其历史入手,中东也是如此,想要了解中东如此不平静的始末,就要从其独特的历史中寻找蛛丝马迹。中东历史上最著名的便是那“一,二,三,五”了,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五次战争。我们知道,如今引起中东战乱的主要中东国家有两个〃,以色列与伊朗,我们就先从以色列的历史开始了解吧。 一个祖先,两个民族。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其居民称迦南人,原是阿拉伯半岛闪族的一支。约公元前11世纪,爱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丁人移居迦南。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首次称该地区为“巴勒斯坦”,即希腊语“腓力斯丁人的土地”之意,一直沿用至今。约公元前1900年,闪族的另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即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共同的先知)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据《圣经》所说,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祖先。后犹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众出埃及返迦南,一直到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都是源于这一支系。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以实玛利,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赶至半岛,繁衍生息,他们便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2002年11月,阿拉法特在会见中国中东特使后,针对以色列外长内塔尼亚胡威胁要把他赶走,激动地对记者说:“我是阿拉法特,我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美国中东战略55年

美国中东战略55年 以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为契机,美国在中东地区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经营。而经过冷战与苏联的争夺,以海湾战争的胜利为标志,美国确立了自己在中东地区最有控制权的国家地位,也使其得以凭借这种控制推行全球战略。而年初(2011年)到现在一直延续的中东乱局,却让美国进退两难。美国最担心的当然是——在中东这个全球战略重中之重的地方,一夜之间回到原点。 “被动”迎来好运 美国在中东的战略,一开始具有明显的被动性,处于一种被动“接招”的状态。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尘埃落定,曾经控制中东的英法势力被驱逐,而中东内部尚没有能够一统江山的强大势力,这使得英法留下的实力真空急需外力来填补。美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中东展开了较量。这是美国正式经营中东的开始。 当时,美国虽然是世界首强,但核垄断早已被打破,朝鲜战争的创伤尚未完全修复,印度、欧洲问题层出不穷……一言以蔽之,美国要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应对苏联的压力与挑战。然而,美国的运气出奇的好。美苏的明争暗斗,使阿拉伯人饱受“代理人战争”之苦。看清了这种“用提线木偶骑马打仗”的实用霸权主义后,以萨达特为代表的部分阿拉伯政治家,开始寻找新的方法化解矛盾。《戴维营协议》,实现了埃以和解,但这种政治尝试的真正受益者却是美国。由于埃及由“亲苏”倒向“亲美”,使得中东形势发生颠覆性变化,美国由此掌握了中东地区的战略主动。如果说以色列曾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滩头堡,那么加上埃及就是整片海滩了。埃及和以色列的地缘优势,使得美国获得了在中东实施战略布局的稳定依托。而苏联通过策动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入侵阿富汗来破解美国的布局。然而苏联的棋局非但未能撼动美国的战略优势,反而赌上了整个国运,最后深陷迷局,输掉全盘。 难得的是好事又成双。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实施石油禁运,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为之一震。而战后,在美国游说下,沙特等产油国竟然同意以美元结算石油,美国因此获得了掌控全球能源的话语权。这使得“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下的美国,重新获得了全球金融优势。好运来了似乎就有点挡不住,这还不算完。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原来在冷战对峙下掩盖的地区矛盾逐渐突显出来,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萨达姆·侯赛因领导下的伊拉克,曾经是海湾地区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但这个国家却因为两伊战争的拖累而外强中干。加之萨达姆对国际形势的误判,令其吞下科威特容易,可抵挡“沙漠风暴”就没那么简单了。于是,曾经的海湾霸主被联军打得七零八落,美国也趁势建立起维持地区秩序的强权形象,一举获得中东的军事优势。 连续的成功,让美国对中东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开始积极介入中东事务。靠着海湾战争胜利的余威,美国插手巴以问题,成功地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拉到了谈判桌上。年轻的克林顿张开双臂,面带微笑地站在阿拉法特和拉宾两位饱经战火老人中间的照片,成为当时的经典瞬间。一时间,美国在中东地区可谓“大风起兮云风扬”,但很快,山姆大叔就发出“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感叹。“主动”惹出麻烦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信息技术革命,美国完成了产业结构转型,经济飞速发展。在现实的鼓舞下,美国的全球战略也越发积极,在中东地区也更加主动。本以为靠着已经确立的战略优势,美国可以在中东稳步推行自己的战略,却不料这恰恰是麻烦的开始。 萨达姆性格强悍,国际制裁下的伊拉克依然不屈不饶;在以色列,拉宾遇刺使中东和平进程受阻;在波斯湾,制裁下的伊朗对美国一如既往地桀骜不驯;在利比亚,“黄金峡谷”行动的成功,也没有让卡扎菲屈服;在叙利亚,阿萨德对美国的态度总让五角大楼不舒服;而统一后的也门,对美国的好感度,甚至还不如当年社会主义的南也门;在索马里,艾迪德的手下直接爆掉了美军的“黑鹰”直升机……一切的一切,让美国无奈地发现,其面临的中东局势,与当年拿破仑进攻俄国所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