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雾凇》同步练习B卷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雾凇》同步练习B卷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雾凇》同步练习B卷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雾凇》同步练习B卷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雾凇》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48分)

1. (12分)看拼音写汉字

xiàn shècān bùhéng kuàjǔ

________城________计________加________门________________行

jījiān gùlánàn zhuǎguì

________败________________杆报________________子________重

2. (13分)拼一拼,写一写。

g—un________ j—ün________

k—un________ q—ün________

h—un________ x—ün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guan

sh—en→________

h—an→________

j—ü—an→________

x—________ ________→xuan

3. (2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遥遥________ 飞流________

4. (8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我还________(hái huán)有两本故事书没还________(hái huán)给学校图书馆。

②小猫伸长爪________(zhǎo zhuǎ)子,用前爪________(zhǎo zhuǎ)抓破了我的衣服。

③银行________(háng xíng)的前面是一条人行________(háng xíng)道。

④我的学校在东边,每天早晨,我都朝________(cháo zhāo)着朝________(cháo zhāo)阳升起的方向前进。

5. (3分)填空。

《西游记》中你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红楼梦》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是,________,《三国演义》中你最佩服的人物是________。

6. (18分)给下面的字组词,然后换个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钩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挑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错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攻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伙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 (4分)看拼音,写词语。

lǐng yùlǐ bài dàn shēng jiàn wēi zhī zh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4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他这种卑________(bēi pí)劣的行为是大家所不齿的。

②你们不要被他的诡________(wěi guǐ)计所蒙骗了。

③这件衣服妈妈穿上真的很称________(chēng chèn)心。

④我们希望孩子们都能茁________(zhuó chū)壮成长。

9. (3分)选字组词。

考烤拷

烘________________试________打

10. (8分)形近字组词。

傍________蜓________蛱________蝶________

旁________蜒________颊________碟________

11. (6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金色的________ 彩色的________ 美丽的________

快乐的________ 密密的________ 弯弯曲曲的________

12. (4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严寒________ 模糊________ 赞叹________ 饱和________

13. (6分)比一比,组词

饱________ 泡________ 拂________

佛________ 莹________ 萤________

14. (3分)读课文《雾凇》,按要求摘录词语

①描写天气寒冷的: ________

②描写雾凇的颜色、形态的:________

③形容变化过程的: ________

15. (12分)读《雾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清早,寒风________,雾气________。人们________在松花江边,________着这千姿百态的________,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呀!”文中的诗是________诗人________说的,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引用这两句诗是因为________ 。

16. (5分)读《雾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雾凇,俗称________,是在________季节里,空气中________饱和的________遇冷________而成。

17. (10分)读《雾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________,这雾气便________,涌向两岸,笼罩着________。树木被________。________,灯光、树影________。这蒸腾的雾气________,________,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________,逐渐变成________,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18. (5分)读课文《雾凇》,回答问题

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这句话写出了雾气的什么特点?

19. (5分)读课文《雾凇》,回答问题

课文用了哪些词句来描绘雾凇的景色之奇?

20. (3分)选词填空。

渐渐地轻轻地慢慢地

①爸爸正在午睡,我________给他关上房门。

②雨________停了,太阳出来了。

③天上的白云________飘移着,变幻着,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21. (6分)读课文《雾凇》,填空

这________的雾气,慢慢地,________,________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________,逐渐变成________,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________了。

22. (4分)找出词语当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闻明全国________ 结白晶莹________ 千资百态________ 穷枝玉树 ________

23. (4分)读课文《雾凇》,填空

松花江畔的________,________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________下,________,美丽动人。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7分)

24. (15分)精读课文《雾凇》,回答:

(1)填上合适的词语

这________的雾气,慢慢地,________,________给________、________镀上了白银。________像银线,________变成银条,十里长堤上________是________了。

(2)这句中的“镀”可以换成________,我认为________更好,因为________。

(3)文中“白银”指________,“银线”、“银条”是指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的方法。

25. (12分)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1)来到九寨沟一定会看到金丝猴,小熊猫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2)请发挥想象,想想在九寨沟还有可能会发现哪些小动物?

(3)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到________作用,与第一段是________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48分)

1-1、

2-1、

3-1、

4-1、5-1、

6-1、7-1、8-1、

9-1、10-1、11-1、12-1、13-1、14-1、

15-1、16-1、

17-1、18-1、19-1、

20-1、

21-1、

22-1、

23-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7分) 24-1、

24-2、

24-3、25-1、25-2、

25-3、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

23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 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一、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23课

第23课《最后一头战象》复习检测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礁石(qiáo jiāo)气概(ɡài kài) 饲养(sìsí)瞌睡(k?kē) 甘蔗(zh?zha)竹篾(miamì) 中弹(zh?nɡzhōnɡ)混合(hún hùn) 镌刻(juān jùn)剥落(bōbāo)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寇()简()畔()哀() 冠()筒()衅()衰() 四、词语改错。 焦燥不安()漫不精心()血迹班班() 英武毫迈()天色苍芒()浴血博杀() 五、汉字开花(加偏旁组字组词)。 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补充词语,解释所填字义。 势不可():_________ ()遭不幸:_________

恍然大():_________ ()毙荒野:_________ 体力不():_________ ()不成声:_________ 七、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来势凶猛,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2.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3.生活悠闲自在。() 4.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5.眼睛明亮,很有精神。() 八、佳句赏析。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1)“摩挲”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2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2篇 The teaching plan of song in the first volume of the fourth grad e of Su Jiao edi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2 篇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 2、篇章2: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 篇章1: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和词语。 3、通过朗读以及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诊治,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

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现象。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练习。 1、指名背诵《九九歌》,说说冬天最冷在什么时候? 2、引入本课,揭题,认读“凇”。 3、基础性诊断练习。“凇”是“冫”,不是“氵”,为什么?(师根据讨论内 容,适时矫治,得出结论。) 4、观看雾凇奇景,初步感知雾凇景观。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 ①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及时指导读好长句子中间 的停顿。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课文预习和知识总结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 知 识 点 总 结 中小学金牌教师

第23课《梅兰芳蓄须》 知识点 01我会认组词 蓄:xù(积蓄、含蓄、蓄须) 迫:pò(被迫、压迫、迫近) 纠:jiū(纠结、纠正、纠纷) 缠:chán(缠绕、纠缠、胡搅蛮缠) 邀:yāo(邀请、邀功、应邀) 扰:rǎo(扰乱、打扰、干扰) 拒:jù(拒绝:抗拒、拒之门外) 签:qiān(签约、签订、签收) 订:dìng(订书、装订、订正) 宁:nìng(宁可、宁愿、宁死不屈) 要:yāo(要求、要挟) 妄:wàng(妄想、狂妄、胆大妄为) 02多音字 宁:nìng(宁肯)níng(宁静) 要:yāo(要求)yào(重要) 藏:cáng(藏好)zàng(宝藏) 重:chóng(重来)zhòng(重量)

03近义词 拒绝一一谢绝宁可一一宁肯侵略一一侵犯 忍受一一容忍闻名一一出名骚扰一一打扰 庆祝一一庆贺敬佩一一钦佩高超一一高明 干干净净——一干二净斩钉截铁一一干脆利落 04反义词 拒绝一一答应侵略一一抵御忍受一一恼怒 危险一一安全敬佩一一憎恨相信一一猜疑 破绽一一周密妄想一一期望 05词语解释 旦: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妇女,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区别。 纠缠:搅扰,找人的麻烦。 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虚度:白白地度过。 吟唱:吟咏歌唱。 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失陷。 困顿:(生计或境遇)艰难窘迫。

骚扰:使不安宁;扰乱。 明志:表明志向。 抗议:对某人、某团体、某国家的言论、行为、措施等表示强烈的反对。 不堪其扰:忍受不了对方的搅扰。 签订:订立条约或合同并签字。 优厚:(待遇等)好;丰厚。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破绽: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气节: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06句子解析 1.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窗户,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这些动词写出了梅兰芳酷爱艺术,想尽办法都要唱戏。 2.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 “亲自出马”“多次逼迫”看出日本侵略者始终不放弃他们的妄想。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1

《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东郭镇党山小学徐子营 学情分析: 四年级小学生已初具自我阅读能力,基本能够结合语言环境、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的表面意思,基本能够概述自然段意,理清文章脉络,也基本能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但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以及语言文字的体会理解还不够准,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挖掘还不够深,这些还需老师点拨指导。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奇特景象和奇异的形成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写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第三自然段写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及其感受。全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教学设想: 从教材来看,第一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说出了雾凇的奇特壮美以及人们观赏后的感受;第二自然段主要说出雾凇形成原因及过程。全文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因此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生词,进行知识点教学;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熟读第一、第三自然段,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通过关键词语(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缀满、千姿百态)体会想象雾凇景象,体会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进行阅读能力指导和情感教育。第二课时体会雾凇的奇特壮美、学习雾凇的形成过程及原因:通过描写先后顺序的词语如:每当、渐渐地、慢慢的、最初、逐渐、最后等体会形成过程。通过第三自然段人们清早欣赏雾凇赞叹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进行阅读能力指导和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的10个一类字,认读5个二类字,理解“奇观、缭绕、弥漫、缀满”等词语意思,并通过具体的语言训练进行适当应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品味“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美丽冻人”,“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千树万树梨花开‘呀!”两个句子,抓住“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等关键词语展开想象,体会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23《雾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3.雾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识记本课10个生字,并能结合图片来理解“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等词语。学会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口头造句。 2.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3.借助课件读懂课文内容,在朗读中品味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受到美的陶冶。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来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课件读懂课文内容,在朗读中品味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受到美的陶冶。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来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整体感知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以及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以及读书情况。 2.在初读感知环节,借助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自由读、默读、圈画、合作交流、想象画面、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等方式感受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激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通过小练笔,训练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文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来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 5.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及时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有效推进教与学。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欣赏图片,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2.你知道我国有名的四大自然景观吗?课件出示(山清水秀的桂林山水、神 奇壮丽的长江三峡、天下第一奇观的云南石林、还有洁白晶莹、美丽动人的吉林 雾凇)板书:雾凇。(注意,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雾”和“凇”都是形声字,“雾”上面是雨字头,下面是务。“凇”字是两点水加一个松树的松。) 3.这么美的雾凇连江主席看了都情不自禁的吟诵到:(多媒体出示)“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今天让我们乘坐时光快车到吉林去走走 看看。听课文录音。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融绚丽的色彩、美妙的画面为一体的情境,再加上名人的赞颂之词,充分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情感移入文境。)(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学生拿出预习单,小组内检查生字是否写得正确、规范。教师针对预习单 上的错字及不规范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写错字和不满意的字。 2.课件分组出示生字词,组织学生认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4.认真默读课文,交流汇报预习所得。 (1)雾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优质教案

23《梅兰芳蓄须》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宁、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梅兰芳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梅兰芳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大家都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课下老师让你们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资料,老师今天来考考你们的搜集情况。 你们知道京剧里有哪些角色吗? 预设:生,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你们知道四大名旦分别是谁吗? 预设: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京剧四大名旦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他们的优秀艺术,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2.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也就是被称为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先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什么是爱国。 关于梅兰芳的资料你知道多少呢?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关于梅兰芳的资料。

预设:梅兰芳,我国杰出的京剧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他运用唱白、表情、身段、舞蹈等技艺,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梅兰芳的感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读题。(梅兰芳蓄须) 二、初读感知 (一)认读生字。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它们吗? 出示生字,指读。 2.逐个朗读,开火车读生字。 3.比一比谁的识字方法最多。 4.形近字辨析: 迫-舶-泊邀-激-缴扰-忧-优 拒-柜-距签-銮-鑫订-盯-钉 (二)整体感知。 1.品读“阅读提示”,交流一下:你得到哪些信息?(议一议) (1)梅兰芳的相关情况。 (2)阅读课文的重点。 (3)课外拓展的学习任务。 2.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照应文题,说明梅兰芳有过一段蓄须的历史。 第二部分(2-7):家国沦陷,梅兰芳决定蓄须明志,不为日本侵略军表演。 第三部分(8-9):抗战胜利后,梅兰芳继续表演,令人钦佩。 三、课文赏析 (一)闻名世界。 1.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交流你的学习成果。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这说明了什么呢? 预设:向我们介绍了梅兰芳的地位。 我们说这一段还为我们设置悬念,你认为设置了什么样的悬念呢?有什么样

四年级 上册 语文 第23课 梅兰芳蓄须

23 梅兰芳蓄须 一、用“√”画出在括号里的正确读音。 蓄.(chǔ xù)须逼迫.(bái pò)纠缠.(cán chán)妄.(wáng wàng)想邀.(yāo yào)请不忍.(rén rěn)打扰.(jiǎo rǎo)拒.(jù jǜ)绝签订.(dīng dìng)宁.(níng nìng)可要.(yāo yào)求京剧.(jū jù)二、给生字注音,给多音字组词。 蓄()迫()租()纠()缠()邀()扰()拒()签()订()妄() nìng() yāo() 宁要 níng() yào() 三、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吟唱——()签订——()困顿——()破绽——()妄想——()优厚——() 二、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正确的词语。 1.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2.全世界的各个地方的人都知道它的名声。() 3.指相互缠绕或遭人烦扰不休。() 三、选择正确的解释。 迫: A.逼,威胁 B.接近,靠近 C.紧,急

1.时间紧迫,容不得你犹豫了。() 2.敌人的皮鞭也不能迫使江姐屈服。() 3.卖火柴的小女孩饥寒交迫,冻死在街头。() 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一、连一连。 闻名世界的消息躲避难关 优厚的表演艺术直面合同 高超的艺术家签订危险 胜利的条件渡过纠缠 二、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他宁可 ..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用加..卖房度日,也决不 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2.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在句子的空白处加标点) 三、课内阅读。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京剧趣谈)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京剧趣谈)解析 京剧趣谈 马鞭 (1)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chí)骋(chěng)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gān)尬(gà)——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介绍了京剧中马鞭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和它的独特魅力。 (2)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介绍虚拟道具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3)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舔” ,那饭碗 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介绍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亮相

(1)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jiá)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介绍京剧中亮相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 (2)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介绍京剧中静态的亮相表现形式的高妙之处。 (3)还有一种“刀(枪)下场”,可以视为动态的亮相。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还保留着。它的存在,就是为了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介绍京剧中动态亮相的特点以及它的艺术魅力。 本文作者徐城北,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1、作者简介 徐城北,1942年生于重庆,长于北京,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曾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 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京剧中国四大国粹之一,四大国粹:武术、医学、书法、京剧。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

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阅读赏析课23《雾凇》教案-精选教学文档

【“阅读赏析”课】- 23《雾凇》 一、教学要求 1.抓住关键词句,学习“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的研读方法,感悟雾凇的景色之奇特壮美。 2. 体会文章的用词精妙,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词句来描写雾凇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雾凇的奇异景象,并受到美的陶冶。 难点: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体验,想象画面,感悟雾凇的景色之奇特壮美。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字词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搜集雾凇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 雾凇的图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当走进祖国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课件播放图片)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出示课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导学生读好长句: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读了课文,雾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看到这么美的雾凇,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词要送给雾凇,你最想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呢?现在,你能在“雾凇”前加一个词语来表达一下雾凇留给你的印象吗? 4.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感受雾凇的神奇壮观。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精读感悟欣赏美文 1.欣赏雾凇奇观。(课件出示雾凇图片,学生欣赏)

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来描写雾凇的美的?默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看看哪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雾凇的景观。把最吸引你的、最美的词语用笔划出来,读读,体会,也可以把你的体会写在书上。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自悟课文) 预设一:细读第一自然段,从色彩、光泽体会雾凇的奇特壮美 2.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读课文,把描写雾凇的句子用“﹏﹏”画下来。 反馈。指导朗读。 (1)你觉得哪个词儿写得特别美?你能读好它吗?指名回答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2)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找学生说。 (3)指导朗读:课文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要想把这些词语读好,就要一边想画面一边读,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 (4)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说一说自己对“奇观”的理解。指导读,读出它的“奇” (5)让我们一起来再来读一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像雾凇画面,再次感受雾凇的美丽奇特。会背的可以练习背。 (四)精讲点拨: 预设二:细读第三自然段,从姿态感受雾凇的奇特壮美 1. 出示第三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1)课文不仅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告诉我们雾凇的奇特美丽,还从姿态上告诉我们雾凇的奇特壮美呢。看看哪个词写的?“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2)它的近义词是(形态各异婀娜多姿姿态万千)。 (3)课件出示雾凇各种姿态的图片,配乐欣赏雾凇奇景。 想像一下:你看到了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 课件出示说话训练: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原文

第23课《梅兰芳蓄须》原文 课文原文 1、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 2、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1938年底,有人邀请他去香港演戏。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于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一个艺术大师就用这种方式坚持着对艺术的追求。 3、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扰,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4、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

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5、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但是,拒绝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6、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7、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了一个军医来检查。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8、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9、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3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卡罗纳》教案 大塘小学黄依平教学目标: 1、认识文章中的“遭、悯、咛、咐、啕”5个生字。 2、紧扣动作和神情描写的词句,感受大家对卡罗纳的关爱,领悟表达的丰富性、准确性,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是最无私的,她给了我们无尽的爱。一个只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在他母亲生日那天,献给了母亲一封长达八页纸的信,来深深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热爱,信的四周还画上了漂亮的花边。可是半年后,无限疼爱他的母亲竟然去世了,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万分伤心,他就是卡罗纳。(板书课题)让我们轻轻地呼唤他…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 今天,他来到了学校,只见他(出示课件)感知不幸,(提问:有什么想说的吗?他是一个-----的孩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先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提示,找找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出示学习要求: A、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B、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 1、读正确下列的词语: 遭到怜悯叮咛嘱咐庄重严肃屏息凝神恍然大悟号啕大哭 (目标指向: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指名回答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有哪些人都在关爱着卡罗纳?(板书:老师、同学、家长) 三.深入课文,感受关爱。 默读课文,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大家对卡罗纳的爱,用“”画出有关句子,好好读一读,想一想,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去体会体会,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理解和感受。 1、生讨论,师巡视,点拨引导。 2、交流,随学生的反馈,出示相关课文段落。 (一)老师: ①出示(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 ②点拨: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什么?(不许庄重严肃热情拉 ! 暗示……体会到老师很关心卡罗纳。) ③老师怕我们哪怕是有丝毫的不当之举都会触伤卡罗纳,所以提前跟我们说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可见老师是多么地关心他。---齐读 ④(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一个拉字,给了你丰富的想象。这个感叹号给我们传送的是老师的安慰和鼓励。)----再读,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连续用了两个“你要坚强!””和三次使用“她”,充分表达了老师对卡罗纳德关爱!) 指导朗读。 老师就像母亲一样爱他,安慰他,鼓励他.假如你是老师,你该怎样对卡罗纳说这些话呢?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京剧趣谈》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 《京剧趣谈》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组是() A.尴尬.(gà)仆.(pú)人舔.(tiǎn)筷子 B.驰骋.(chěng)金玉奴.(nú)戛.然而止(jiá) C.装饰.(sì)玉镯.(zhuó)气概.(gài) 二、先补全四字词语,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约定俗()无()无尽不可开()戛然而() 1.马上过年了,家里要进行大扫除,爸爸擦地板,我整理书架,大家都忙得 _________。 2.小时候,妈妈每天都给我讲故事,我总觉得她的肚子里有_____ _ 的故事。 3.在我的家乡,中秋节一定要放孔明灯,这是千百年来_________的。 4.奶奶正在跳广场舞,可是音乐______ ,原来是扩音器坏了。 三、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越发 ..能显示必胜的信心。(用加点的..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 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还有一种“刀(枪)下场”,可以视为动态的亮相。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_________。 (1)在画横线处补全内容。 (2)这种动态的亮相是京剧中的____________成分,它的存在,是为 了 ____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马鞭是戏曲舞台上的___________,在传统戏曲表演中,用马鞭 代替马,一是因为____________,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表演方式给演员带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为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精髓,营造校园戏曲文化氛围,学校开展了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 1.【戏曲我知道】你的家乡有哪些戏曲种类?请各列举一个代表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脸谱我会认】请你查资料,说明下面的京剧脸谱所表示的意义,并为小明选择脸谱。 A.红脸:代表忠勇。 B.黑脸:________________ C.绿脸:代表草莽英雄。 D.白脸:________________ E.金脸、银脸:代表神妖。 小明将在会演中表演京剧《闹天宫》,他扮演的是孙悟空,你认为他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雾凇》课堂实录

张家港市第12届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 生态课堂子课题展示课《雾凇》实录 执教:钱惠虹 上课班级:张家港市实验小学东校区四(4)班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雾凇》。 【学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些词语来说说雾凇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生1:洁白晶莹,银光闪烁 生2:银松雪柳,千姿百态 生3:琼枝玉树,美丽动人 师:这么美的雾凇,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能够看到? 生4:这么美的雾凇,在严寒季节,吉林的松花江畔能够看到。 师(引背第一自然段):是啊,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 生(齐背)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师(引背):这就是—— 生(齐背):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师(板书:奇观)那么吉林市的雾凇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它到底奇在哪儿呢?请打开书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二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交流,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师: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最关注哪个词语? 生5:我最关注“严寒季节”这个词语。 师(点红词语):你为什么关注这个词语? 生5:因为在很冷很冷的季节才会有雾凇。 师:是呀,严寒季节才能形成雾凇。你来读这个词。 生5(有感情地读):严寒季节 师(请其他学生评价,指生6):听了他的朗读,你感觉怎么样? 生6:非常寒冷。 师:嗯,冷得让人感觉都——滴水成冰了。(指生6)你来读。 生6(夸张地读):严寒季节 师:真冷啊,冷到零下二三十度呢!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严寒季节 师:“严寒”是形成雾凇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一起把它放进句子里读。 【生齐读】 师:你还关注哪个词语? 生7:饱和的水汽

2019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创新教案】 23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设计理念 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在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主动地获取这种感受,积极地去体验这种情感,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会认课文中的二类生字,会写四字词语以及理解部分重要的四字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京剧视频、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形象 1.欣赏电影《梅兰芳》京剧视频《穆桂英挂帅》,展示梅兰芳的所扮演角色的资料图片。 师:美国著名的戏剧评论家斯达克·扬评他为:“最完美的艺术家”“一位登峰造极的专家”。 师:旅居苏联的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说:“除了一两个喜剧演员外,西方有哪一位演员能比得上梅兰芳!” 师:从这些名人的评论中,你感受到了或知道了什么? (这是世界名人对梅兰芳精湛的京剧艺术给予的中肯评价,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 2.教师小结:58年前,只有67岁的梅兰芳先生突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京剧艺术和他强烈的爱国之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一起用心去理解和感受这个伟大的人物,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教师板书课题) 二、浏览全文,强化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围绕着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写了哪几件事?哪几件事写得详细具体,哪几件事写得比较简略? 2.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 上海沦陷—藏身租界—避居香港—香港沦陷—返回上海 板书:拒绝登台卖房度日香港拒演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两件事写得十分简洁,比较详细地写了后面三件事) 三、品读词句,把握形象 1.深入学习后三件事 师:“卖房度日”“拒绝登台演出”前两件事的基础上,同学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第3—7自然段,学习梅兰芳如何“滞留香港避演”“蓄须明志拒演”“自伤身体”,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第三件事:滞留香港避演(第3自然段) 自学提示: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3自然段

[精]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重点知识点+解读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重点知识点+解读 知识点 一、我会认组词 蓄:xù(积蓄、含蓄、蓄须) 迫:pò(被迫、压迫、迫近) 纠:jiū(纠结、纠正、纠纷) 缠:chán(缠绕、纠缠、胡搅蛮缠) 邀:yāo(邀请、邀功、应邀) 扰:rǎo(扰乱、打扰、干扰) 拒:jù(拒绝:抗拒、拒之门外) 签:qiān(签约、签订、签收) 订:dìng(订书、装订、订正) 宁:nìng(宁可、宁愿、宁死不屈) 要:yāo(要求、要挟) 妄:wàng(妄想、狂妄、胆大妄为)

二、多音字 宁:nìng(宁肯)níng(宁静) 要:yāo(要求)yào(重要) 藏:cáng(藏好)zàng(宝藏) 重:chóng(重来)zhòng(重量) 三、近义词 拒绝一一谢绝宁可一一宁肯侵略一一侵犯 忍受一一容忍闻名一一出名骚扰一一打扰 庆祝一一庆贺敬佩一一钦佩高超一一高明 干干净净——一干二净斩钉截铁一一干脆利落 四、反义词 拒绝一一答应侵略一一抵御忍受一一恼怒 危险一一安全敬佩一一憎恨相信一一猜疑 破绽一一周密妄想一一期望 五、理解词语 旦: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妇女,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区别。

纠缠:搅扰,找人的麻烦。 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虚度:白白地度过。 吟唱:吟咏歌唱。 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失陷。 困顿:(生计或境遇)艰难窘迫。 骚扰:使不安宁;扰乱。 明志:表明志向。 抗议:对某人、某团体、某国家的言论、行为、措施等表示强烈的反对。不堪其扰:忍受不了对方的搅扰。 签订:订立条约或合同并签字。 优厚:(待遇等)好;丰厚。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破绽: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3课教学设计

预设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述,通过品读、批注、交流,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 3、懂得在别人遭遇不幸时,同情体贴给予关爱。 预设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的学习多么快乐!我们每天都在爱的包围中,你感受过怎样的爱?在这么多爱中,母爱是最最伟大的,我们每个人都因为拥有它而感到幸福,可一位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外国小朋友却失去了世界上最最珍贵的母爱,他就是——卡罗纳(齐读指名读)相信学了课文之后,再读这个名字时,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二、感受不幸 1、读过课文没有,想不想再读?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想一想,卡罗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儿感受到的并在句子旁写上批注。 2、生读课文 反馈: 有不会读的生字词吗?(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我体会到了一个(怎样)的卡罗纳,是从(读一读文中句子)感受到的。(板书:伤心、可怜、痛苦、悲哀…) 预设: (1)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读后说说感受,请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朗读。 a.你发现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b.是啊,想起从此再也见不到母亲的面,再也得不到她的疼爱了,卡罗纳怎么不难过呢?——齐读 (2)我们从卡罗纳的外貌、神态、行动中感受到了他的可怜与不幸。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很多,请找出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指名朗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a.卡罗纳的母亲病的很厉害,卡罗纳很多天没来上学了。 想像说话:这几天卡罗纳会做些什么呢? 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b.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侯,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这样的场面,文中还有一处,找出来读一读。 c.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仔细读读(b c)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理解“放声大哭”“号啕大哭” “号啕大哭”什么意思?(大声地哭,伤心地哭,痛苦地哭……)他为什么哭? 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指名读)。 (3)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好好读。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评课

《雾凇》评课 本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吉林雾凇奇观,给人一种恍若梦境的奇特美感。反思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成功之处有二:第一、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让远离学生生活的景物鲜活、灵动起来。课堂上,我首先通过不同姿态的雾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面自己不太熟悉的景物,激发好奇,引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并通过想象说话,在头脑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雾凇。然后引导学生质疑,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也就进入课文第二段的学习。在本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利用图片将雾凇形成过程的奇特、慢、轻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此过程中,我又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了雾凇的形成条件。最后,当大片的雾凇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出声。学生虽然没有见过雾凇,但通过本课的学习,雾凇的美已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第二、课堂上的说话训练落到了实处。比如:欣赏完武松图片后,以“雾凇千姿百态……为开头的说话训练,学生因为脑海中有了鲜明的形象,所以说起话来轻松自如。下面就具体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评析: 一、课前沟通,拉近距离 课前简洁有效的导入,很快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节省了时间,为后面感悟雾凇的形成过程做了有效的铺垫,同时以“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并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二、有效引导,凸显重点 在朗读课文时,我并未按照一般常规的模式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而是尊重学生,让生自己读,目的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把课文读通。用儿童化的语言,很快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生觉得很新奇,营造了一种积极想去吉林看雾凇的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音乐是情感的催化剂,适时播放背景音乐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的感情迸发。 在朗读时让学生分清自由读与齐读的概念是很有必要的,齐读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思维,而自由读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既尊重了学生,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来读。教学中运用形象的动作,有利于调动现场气氛,有利于让学生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尤其是中年级孩子更是如此。自然地引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熏陶,感悟了雾凇形成的条件。点拨引导犹如顺水推舟,单一个“镀”字的感悟,便看出教师的匠心独巨及深厚功力。适时的范读,有利于学生模仿,于永正老师在这方面就是典范。从现场的读书情况来看,确实收到了一定的实效 教师适时播放雾凇图片,当播到“像银线”的图片时,引导学生读“最初像银线”,播到“变成银条”的图片时,引导学生读“逐渐变成银条”,播到“银松雪柳”的图片时,引导学生读“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