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渤海古国旧址

渤海古国旧址

渤海古国旧址
渤海古国旧址

渤海古国旧址

在牡丹江地区宁安市,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渤海镇,之所以说历史悠久是因为这个小镇的前身是唐朝时期渤海国的一个城镇,被当时的唐皇封号为“上京龙泉府”,也就是现在当地人所说的“渤海古国”,渤海镇位于国家级名胜旅游区----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渤海风情园的旅游金三角地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历史上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誉。

渤海国上京故城,俗称东京城,又作忽汗城、火茸城、古大城、沙兰城、讷讷赫城、讷佛贺城等。故城地处今宁安市东京城盆地之中,四面环山、三面水绕,远山为屏,近水成堑,山河险固。故城所处之地平坦开阔,江河纵横,城沃山饶,宜于耕垦牧猎。根据考古发现,上京故城规模宏大,由外城(廓城)、内城(皇城)、宫城(紫禁城)及内苑等部分组成。俯视这近16平方千米的故都遗址,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满族的先民粟末革末革曷人曾经在这里演出229年。城内的残砖断瓦俯拾皆是,有的刻印着文字,有的琢磨着花纹,有的挂染着采釉,它们就像剧后遗失的道具,仿佛还在演奏着1000多年前的历史乐章。它是悉仿唐都长安模式设计营筑的大城,因此上京城可谓牡丹江畔的小“长安城”。外城呈长方形,东西宽,南北窄,与唐长安城形制基本相同。城垣以土筑为主,间有石筑,外城垣周长16千米,现已知有11门,南三北四,东西各二门。外城内的北部正中筑宫城、内城和内苑。外城区有5条大街与外城9门直接相通。其中有一条中心大街(朱雀大街)是全城的中轴线,经起内城南门(相当于长安城后城朱雀门),全长2100米,街宽110米,直通外城南门,把全城分为东西两城区。另外还有6条街道5条大街纵横交错,将城区分为若干区域,其内开辟里坊,外筑坊墙,内辟曲巷,修建院落。民居、寺院等建筑在坊区。据考古调查及文献资料考证。

宫城在故城北部成中,平面呈规整长方形,城垣周长2.5千米。宫城分东西中三区,中区有一座门址和五重殿址。宫城东侧有禁苑和离宫遗址。内城在宫城之南,由于建制、布局与唐长安城和洛阳城中的皇城十分相似,故称其为皇城。在故都遗址的周边还有渤海国时期的桥址、窑址;以及当时上京辖下的府、州城址和防御外敌的城墙址;还有由故都通向外城的驿站和道路遗址。

渤海国的经济非常繁荣。当时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纺织业的产品都在中原很有名气。《新唐书·渤海传》中记录的渤海国名贵特产有“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豉、扶余之鹿、莫阝颉之豕、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帛系,龙州之幺由、位城之铁、卢城之铁、卢城之稻、湄沱湖之鲫,果有凡都之李、乐游之梨。”日益繁荣的经济与当时铁在渤海国的普遍使用不无关系。近年出土的渤海国时期的铁器有铧、铲、镰、刀、凿、刨、矛、剑、镞、盔、甲片、锅、盒、函、香炉、风铃、剪、钉、锁、佛像、门饰、户枢、铁权等等。这些铁器或为生铁铸造,或为熟铁锻制,品种多、质地好、造型美。在故城寺庙遗址中出土的舍利函,工艺同超,足见当时渤海国手工业之发达。渤海的都城建设在当时可与唐朝王宫相媲美。从故城出土的建筑材料看,当时的建筑业十分发达,宝相花纹砖、三彩兽头和鸱吻堪称一绝,出土的完整饰件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列为国宝珍藏。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繁荣的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变化。从现有的渤海文字看,当时渤海曾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渤海人的文字和书法曾被日本人誉为“笔下雕云”、“毫含松烟”流存下来的渤海读诗文不多,但体裁多样,有绝句、律诗、古风、七言、五言。渤海的诗曾得到晚唐诗词大家温庭筠的赞誉:“盛勋归旧国,佳名在中华”。出土的渤海国贞理贞孝二公主墓志铭,都是酷似唐代风格的骈文杰作。渤海的音乐和舞蹈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据文献记载公元740年渤海国已珍蒙出访日本。就曾为日本宫迁演秦渤海乐,随后日本宫造成派内雄等人来渤海学习“音声”,并被吸收为日本宫迁乐。至渤海国灭亡后,其教坊一直为辽人所用。宋人王曾使辽时,曾在柳河馆一带,目睹渤海遗民载歌载舞的场面。他写到:“渤海俗,每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仕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宛转,号曰踏锤”。我们从现今许多满族舞中都能看到这咱踏锤舞的影子。渤海人崇尚佛教,都城遗址中已发现寺庙址有11处,各种佛像无数。现存兴隆寺的最典型的佛教珍品“石灯幢”,制作之精美,造型之天成,堪称国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