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全套)

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全套)

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全套)
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全套)

第一部分函数图象中点的存在性问题

§1.1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1.2 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1.3 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1.4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1.5 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1.6因动点产生的相切问题§1.7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

第二部分图形运动中的函数关系问题

§2.1 由比例线段产生的函数关系问题

第三部分图形运动中的计算说理问题

§3.1 代数计算及通过代数计算进行说理问题

§3.2 几何证明及通过几何计算进行说理问题

第四部分图形的平移、翻折与旋转

§4.1 图形的平移§4.2 图形的翻折§4.3 图形的旋转§4.4三角形§4.5 四边形§4.6 圆§4.7函数的图象及性质§1.1 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

课前导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3个,其中判定定理1和判定定理2都有对应角相等的条件,因此探求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动态问题,一般情况下首先寻找一组对应角相等.判定定理2是最常用的解题依据,一般分三步:寻找一组等角,分两种情况列比例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如果已知∠A=∠D,探求△ABC与△DEF相似,只要把夹∠A和∠D的两

边表示出来,按照对应边成比例,分AB DE

AC DF

=和

AB DF

AC DE

=两种情况列方程.

应用判定定理1解题,先寻找一组等角,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另外两组对应角相等.

应用判定定理3解题不多见,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列连比式解方程(组).

还有一种情况,讨论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如果一组锐角相等,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三角比是确定的,那么就转化为讨论另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求线段的长,要用到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而这个公式容易记错.理解记忆比较好.

如图1,如果已知A、B两点的坐标,怎样求A、B两点间的距离呢?

我们以AB为斜边构造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与坐标轴平行,这样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斜边AB的长了.水平距离BC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等于A、B两点的横坐标相减;竖直距离AC就是A、B两点间的竖直距离,等于A、B两点的纵坐标相减.

图1 图1 图2

例 1 湖南省衡阳市中考第28题

二次函数y=a x2+b x+c(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3, 0)、B(1, 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m)(m>0),顶点为D.(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系数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如图1,当m=2时,点P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APC的面积为S,试求出S与点P的横坐标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S的最大值;

(3)如图2,当m 取何值时,以A 、D 、C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BC 相似?

动感体验 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衡阳28”,拖动点P 运动,可以体验到,当点P

运动到AC 的中点的正下方时,△APC 的面积最大.拖动y 轴上表示实数m 的点运动,抛物

线的形状会改变,可以体验到,∠ACD 和∠ADC 都可以成为直角.

思路点拨1.用交点式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比较简便.

2.连结OP ,△APC 可以割补为:△AOP 与△COP 的和,再减去△AOC .

3.讨论△ACD 与△OBC 相似,先确定△ACD 是直角三角形,再验证两个直角三角形

是否相似.4.直角三角形ACD 存在两种情况.

图文解析

(1)因为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3, 0)、B (1, 0)两点,设y =a (x +3)(x -1).

代入点C (0,-3m ),得-3m =-3a .解得a =m .

所以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m (x +3)(x -1)=mx 2+2mx -3m .

(2)如图3,连结OP .当m =2时,C (0,-6),y =2x 2+4x -6,那么P (x , 2x 2+4x -6).

由于S △AOP =1()2P OA y ?-=32-(2x 2+4x -6)=-3x 2-6x +9, S △COP =1()2

P OC x ?-=-3x ,S △AOC =9,所以S =S △APC =S △AOP +S △COP -S △AOC =-3x 2-9x =23273()24

x -++. 所以当32x =-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274

图3 图4 图5 图6

(3)如图4,过点D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E .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交DE 于F .

由y =m (x +3)(x -1)=m (x +1)2-4m ,得D (-1,-4m ).在Rt △OBC 中,OB ∶OC =1∶3m .

如果△ADC 与△OBC 相似,那么△ADC 是直角三角形,而且两条直角边的比为1∶3m .

①如图4,当∠ACD =90°时,

OA OC EC ED =.所以331

m m =.解得m =1. 此时3CA OC CD ED ==,3OC OB =.所以CA OC CD OB =.所以△CDA ∽△OBC .

②如图5,当∠ADC =90°时,

FA FD ED EC =.所以421m m =.解得2m =

此时2DA FD DC EC m

===32OC m OB ==.因此△DCA 与△OBC 不相似. 综上所述,当m =1时,△CDA ∽△OBC .

考点伸展 第(2)题还可以这样割补: 如图6,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与AC 交于点H .

由直线AC :y =-2x -6,可得H (x ,-2x -6).又因为P (x , 2x 2+4x -6),所以HP =-2x 2-

6x .因为△P AH 与△PCH 有公共底边HP ,高的和为A 、C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3,所以

S =S △APC =S △APH +S △CPH =32(-2x 2-6x )=23273()24

x -++. 例 2 2014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第21题

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AD ⊥AB ,∠B =60°,AB =10,BC =4,点P

沿线段AB 从点A 向点B 运动,设AP =x .2·1·c·n·j·y (1)求AD 的长;

(2)点P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A 、P 、D 为顶点的三角

形与以P 、C 、B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x 的值;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

(3)设△ADP 与△PCB 的外接圆的面积分别为S 1、S 2,若S =S 1+

S 2,求S 的最小值. 动感体验

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益阳21”,拖动点P 在AB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圆心O 的

运动轨迹是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一条线段.观察S 随点P 运动的图象,可以看到,S

有最小值,此时点P 看上去象是AB 的中点,其实离得很近而已. 思路点拨1.第(2)题先确定△PCB 是直角三角形,再验证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第(3)题理解△PCB 的外接圆的圆心O 很关键,圆心O 在确定的BC 的垂直平分

线上,同时又在不确定的BP 的垂直平分线上.而BP 与AP 是相关的,这样就可以以AP 为

自变量,求S 的函数关系式.图文解析

(1)如图2,作CH ⊥AB 于H ,那么AD =CH .

在Rt △BCH 中,∠B =60°,BC =4,所以BH =2,CH =AD =

(2)因为△APD 是直角三角形,如果△APD 与△PCB 相似,那么△PCB 一定是直角

三角形.①如图3,当∠CPB =90°时,AP =10-2=8.

所以AP

AD PC PB APD 与△PCB 不相似.

图2 图3 图4

②如图4,当∠BCP =90°时,BP =2BC =8.所以AP =2.

所以AP

AD APD =60°.此时△APD ∽△CBP . 综上所述,当x =2时,△APD ∽△CBP .(3)如图5,设△ADP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G ,

那么点G 是斜边DP 的中点.设△PCB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 ,那么点O 在BC 边的垂直平

分线上,设这条直线与BC 交于点E ,与AB 交于点F .设AP =2m .作OM ⊥BP 于M ,那

么BM =PM =5-m .在Rt △BEF 中,BE =2,∠B =60°,所以BF =4.在Rt △OFM 中,

FM =BF -BM =4-(5-m )=m -1,∠OFM =30°,所以OM 1)m -. 所以OB 2=BM 2+OM 2=221(5)(1)3

m m -+-.在Rt △ADP 中,DP 2=AD 2+AP 2=12+4m 2.所以GP 2=3+m 2.于是S =S 1+S 2=π(GP 2+OB 2)=22213(5)(1)3m m m π?

?++-+-????=

2(73285)3m m π

-+.所以当167m =时,S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1137

π.

图5 图6

考点伸展关于第(3)题,我们再讨论个问题.

问题1,为什么设AP =2m 呢?这是因为线段AB =AP +PM +BM =AP +2BM =10.

这样BM =5-m ,后续可以减少一些分数运算.这不影响求S 的最小值.

问题2,如果圆心O 在线段EF 的延长线上,S 关于m 的解析式是什么?

如图6,圆心O 在线段EF 的延长线上时,不同的是FM =BM -BF =(5-m )-4=1-m .

此时OB 2=BM 2+OM 2=221(5)(1)3

m m -+-.这并不影响S 关于m 的解析式. 例 3 2015年湖南省湘西市中考第26题

如图1,已知直线y =-x +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抛物线y =-x 2+bx +c

经过A 、B 两点,点P 在线段OA 上,从点O 出发,向点A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

动;同时,点Q 在线段AB 上,从点A 出发,向点B 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连

结PQ ,设运动时间为t 秒.(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问:当t 为何值时,△APQ 为直角三角形;

(3)过点P 作PE //y 轴,交AB 于点E ,过点Q 作QF //y 轴,交抛物线于点

F ,连结EF ,当EF //PQ 时,求点F 的坐标;

(4)设抛物线顶点为M ,连结BP 、BM 、MQ ,问:是否存在t 的值,使以

B 、Q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O 、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

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动感体验

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5湘西26”,拖动点P 在OA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APQ 有

两个时刻可以成为直角三角形,四边形EPQF 有一个时刻可以成为平行四边形,△MBQ 与

△BOP 有一次机会相似.思路点拨

1.在△APQ 中,∠A =45°,夹∠A 的两条边AP 、AQ 都可以用t 表示,分两种情况讨论直

角三角形APQ .2.先用含t 的式子表示点P 、Q 的坐标,进而表示点E 、F 的坐标,根据

PE =QF 列方程就好了.3.△MBQ 与△BOP 都是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边对应成比例分两

种情况讨论.图文解析(1)由y =-x +3,得A (3, 0),B (0, 3).

将A (3, 0)、B (0, 3)分别代入y =-x 2+bx +c ,得930,3.b c c -++=??

=? 解得2,3.

b c =??=?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2x +3.

(2)在△APQ 中,∠P AQ =45°,AP =3-t ,AQ .分两种情况讨论直角三角形APQ :

①当∠PQA =90°时,AP AQ .解方程3-t =2t ,得t =1(如图2).

②当∠QP A =90°时,AQ AP (3-t ),得t =1.5(如图3).

图2 图3图4 图5

(3)如图4,因为PE //QF ,当EF //PQ 时,四边形EPQF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EP =FQ .所以y E -y P =y F -y Q .因为x P =t ,x Q =3-t ,所以y E =3-t ,y Q =t ,y F =-

(3-t )2+2(3-t )+3=-t 2+4t .因为y E -y P =y F -y Q ,解方程3-t =(-t 2+4t )-t ,得t =1,

或t =3(舍去).所以点F 的坐标为(2, 3).

(4)由y =-x 2+2x +3=-(x -1)2+4,得M (1, 4).

由A (3, 0)、B (0, 3),可知A 、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竖直距离相等,AB =.

由B (0, 3)、M (1, 4),可知B 、M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竖直距离相等,BM

所以∠MBQ =∠BOP =90°.因此△MBQ 与△BOP 相似存在两种可能:

①当

BM OB

BQ OP =3t =.解得94t =(如图5).

②当BM OP BQ OB =3

t =.整理,得t 2-3t +3=0.此方程无实根. 考点伸展第(3)题也可以用坐标平移的方法:由P (t , 0),E (t , 3-t ),Q(3-t , t ),按照P →

E 方向,将点Q 向上平移,得

F (3-t , 3).再将F (3-t , 3)代入y =-x 2+2x +3,得t =1,或

t =3.§1.2 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课前导学 我们先回顾两个画图问题:

1.已知线段AB =5厘米,以线段AB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ABC 有多少个?顶点C 的轨迹是什

么?2.已知线段AB =6厘米,以线段A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BC 有多少个?顶点C 的轨

迹是什么?已知腰长画等腰三角形用圆规画圆,圆上除了两个点以外,都是顶点C .

已知底边画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在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上,垂足要除外.

在讨论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时,一般都要先分类.

如果△ABC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存在①AB =AC ,②BA =BC ,③CA =CB 三种情况.

解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有几何法和代数法,把几何法和代数法相结合,可以使得

解题又好又快.几何法一般分三步:分类、画图、计算.哪些题目适合用几何法呢?

如果△ABC 的∠A (的余弦值)是确定的,夹∠A 的两边AB 和AC 可以用含x 的式子表

示出来,那么就用几何法.①如图1,如果AB =AC ,直接列方程;②如图2,如果BA =BC ,那么1cos 2AC AB A =∠;③如图3,如果CA =CB ,那么1cos 2

AB AC A =∠. 代数法一般也分三步:罗列三边长,分类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

如果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不确定的,而三个顶点的坐标可以用含x 的式子表示出来,那

么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三边长(的平方)就可以罗列出来.

图1 图2 图3 图1

例 9 2014年长沙市中考第26题

如图1,抛物线y =ax 2+bx +c (a 、b 、c 是常数,a ≠0)的对称轴为y 轴,且经过(0,0)

和1)16

两点,点P 在该抛物线上运动,以点P 为圆心的⊙P 总经过定点A (0, 2). (1)求a 、b 、c 的值;(2)求证: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P 始终与x 轴相交;(3)设⊙P

与x 轴相交于M (x 1, 0)、N (x 2, 0)两点,当△AMN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圆心P 的纵坐标.

动感体验 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长沙26”,拖动圆心P 在抛物线上运动,可以体验

到,圆与x 轴总是相交的,等腰三角形AMN 存在五种情况.

思路点拨1.不算不知道,一算真奇妙,原来⊙P 在x 轴上截得的弦长MN =4是定值.

2.等腰三角形AMN 存在五种情况,点P 的纵坐标有三个值,根据对称性,MA =MN

和NA =NM 时,点P 的纵坐标是相等的.

图文解析(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0,0),所以y =ax 2.所以b =0,c =0.

将1)16

代入y =ax 2,得2116a =.解得14a =(舍去了负值). (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y x =,设点P 的坐标为21(,)4

x x .

已知A (0, 2),所以PA =214

x . 而圆心P 到x 轴的距离为214

x ,所以半径P A >圆心P 到x 轴的距离. 所以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P 始终与x 轴相交.

(3)如图2,设MN 的中点为H ,那么PH 垂直平分MN .

在Rt △PMH 中,2241416PM PA x ==+,22411()416

PH x x ==,所以MH 2=4. 所以MH =2.因此MN =4,为定值.等腰△AMN 存在三种情况:如图3,当AM =AN

时,点P 为原点O 重合,此时点P 的纵坐标为0.

图2 图3图4 图5

②如图4,当MA =MN 时,在Rt △AOM 中,OA =2,AM =4,所以OM =

此时x =OH =2.所以点P 的纵坐标为222112)1)444

x ===+

如图5,当NA =NM 时,根据对称性,点P 的纵坐标为也为4+

③如图6,当NA =NM =4时,在Rt △AON 中,OA =2,AN =4,所以ON =

此时x =OH =2.所以点P 的纵坐标为222112)1)444

x ===-

如图7,当MN =MA =4时,根据对称性,点P 的纵坐标也为4-

图6 图7

考点伸展如果点P 在抛物线214

y x =上运动,以点P 为圆心的⊙P 总经过定点B (0, 1),那么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P 始终与直线y =-1相切.这是因为:

设点P 的坐标为21(,)4

x x .已知B (0, 1),所以2114PB x =+. 而圆心P 到直线y =-1的距离也为2114

x +,所以半径PB =圆心P 到直线y =-1的距离.所以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P 始终与直线y =-1相切. 例 10 2014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第25题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抛物

线y =ax 2+bx +c (a ≠0)过O 、B 、C 三点,B 、C 坐标

分别为(10, 0)和1824(,)55

-,以OB 为直径的⊙A 经过C 点,直线l 垂直x 轴于B 点.(1)求直线BC 的解析式;(2)

求抛物线解析式及顶点坐标;

(3)点M 是⊙A 上一动点(不同于O 、B ),过点M

作⊙A 的切线,交y 轴于点E ,交直线l 于点F ,设线段

ME 长为m ,MF 长为n ,请猜想mn 的值,并证明你的结

论;(4)若点P 从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B

作直线运动,点Q 同时从B 出发,以相同速度向点C 作直线运动,经过t (0<t ≤8)秒时

恰好使△BPQ 为等腰三角形,请求出满足条件的t 值.图1

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张家界25”,拖动点M 在圆上运动,可以体验到,

△EAF 保持直角三角形的形状,AM 是斜边上的高.拖动点Q 在BC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

△BPQ 有三个时刻可以成为等腰三角形.

思路点拨1.从直线BC 的解析式可以得到∠OBC 的三角比,为讨论等腰三角形BPQ 作

铺垫.2.设交点式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比较简便.3.第(3)题连结AE 、AF 容易看到AM

是直角三角形EAF 斜边上的高. 4.第(4)题的△PBQ 中,∠B 是确定的,夹∠B 的两条

边可以用含t 的式子表示.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

图文解析(1)直线BC 的解析式为31542

y x =-.(2)因为抛物线与x 轴交于O 、B (10, 0)两点,设y =ax (x -10).代入点C 1824(,)55-,得241832()555a -=??-.解得524

a =.

所以2255255125(10)(5)

2424122424

y x x x x x =

-=-=--.抛物线的顶点为125(5,)24-.(3)如图2,因为EF 切⊙A 于M ,所以AM ⊥EF .由AE =AE ,AO =AM ,可得Rt △AOE ≌Rt △AME .

所以∠1=∠2.同理∠3=∠4.于是可得∠EAF =90°.

所以∠5=∠1.由tan ∠5=tan ∠1,得

MA ME MF MA

=. 所以ME ·MF =MA 2,即mn =25.

图2

(4)在△BPQ 中,cos ∠B =45

,BP =10-t ,BQ =t .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BPQ : ①如图3,当BP =BQ 时,10-t =t .解得t =5.

②如图4,当PB =PQ 时,1cos 2BQ BP B =∠.解方程14(10)25t t =-,得8013

t =. ① 如图5,当QB =QP 时,1cos 2BP BQ B =∠.解方程14(10)25t t -=,得5013t =.

图3 图4 图5 图6

考点伸展在第(3)题条件下,以EF 为直径的⊙G 与x 轴相切于点A .

如图6,这是因为AG 既是直角三角形EAF 斜边上的中线,也是直角梯形EOBF 的中位

线,因此圆心G 到x 轴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所以⊙G 与x 轴相切于点A .

例 11 2014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第26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x 2

-(m +n )x +mn (m >n )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点

A 位于点

B 的右侧),与y 轴相交于点

C .(1)若m =2,n =1,求A 、B 两点的坐标;

(2)若A 、B 两点分别位于y 轴的两侧,C 点坐标是(0,-1),求∠ACB 的大小;

(3)若m =2,△ABC 是等腰三角形,求n 的值.动感体验

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邵阳26”,点击屏幕左下方的按钮(2),拖动点A 在x 轴正

半轴上运动,可以体验到,△ABC 保持直角三角形的形状.点击屏幕左下方的按钮(3),

拖动点B 在x 轴上运动,观察△ABC 的顶点能否落在对边的垂直平分线上,可以体验到,

等腰三角形ABC 有4种情况.思路点拨

1.抛物线的解析式可以化为交点式,用m ,n 表示点A 、B 、C 的坐标.

2.第(2)题判定直角三角形ABC ,可以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也可以用锐角的三角比.

3.第(3)题讨论等腰三角形ABC ,先把三边长(的平方)罗列出来,再分类解方程. 图文解析(1)由y =x 2-(m +n )x +mn =(x -m )(x -n ),且m >n ,点A 位于点B 的右侧,

可知A (m , 0),B (n , 0).若m =2,n =1,那么A (2, 0),B (1, 0)..

(2)如图1,由于C(0, mn),当点C的坐标是(0,-1),mn=-1,OC=1.若A、B两点分

别位于y轴的两侧,那么OA·OB=m(-n)=-mn=1.所以OC2=OA·OB.所以OC OB OA OC

=.

所以tan∠1=tan∠2.所以∠1=∠2.又因为∠1与∠3互余,所以∠2与∠3互余.所以∠ACB=90°.(3)在△ABC中,已知A(2, 0),B(n, 0),C(0, 2n).

讨论等腰三角形ABC,用代数法解比较方便: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AB2=(n-2)2,

BC2=5n2,AC2=4+4n2.①当AB=AC时,解方程(n-2)2=4+4n2,得

4

3

n=-(如图2).

②当CA=CB时,解方程4+4n2=5n2,得n=-2(如图3),或n=2(A、B重合,舍去).

当BA=BC时,解方程(n-2)2=5n2,得n=(如图4),或n=(如图5).

图1 图2 图3图4 图5

考点伸展第(2)题常用的方法还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由于C(0, mn),当点C的坐标是(0,-1),mn=-1.

由A(m, 0),B(n, 0),C(0,-1),得AB2=(m-n)2=m2-2mn+n2=m2+n2+2,

BC2=n2+1,AC2=m2+1.所以AB2=BC2+AC2.于是得到Rt△ABC,∠ACB=90°.第(3)题在讨论等腰三角形ABC时,对于CA=CB的情况,此时A、B两点关于y轴对称,可以直接写出B(-2, 0),n=-2.

例 12 2014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第27题

如图1,在△ABC中,∠ACB=90°,AC=4cm,BC=3cm.如果点P由点B出发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Q由点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均为1cm/s.连结PQ,设运动时间为t(s)(0<t<4),解答下列问题:(1)设△APQ的面积为S,当t为何值时,S取得最大值?S的最大值是多少?(2)如图2,连结PC,将△PQC沿QC翻折,得到四边形PQP′C,当四边形PQP′C为菱形时,求t的值;(3)当t为何值时,△APQ是等腰三角形?

图1 图2 图3 图4 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娄底27”,拖动点Q在AC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点P运动到AB的中点时,△APQ的面积最大,等腰三角形APQ存在三种情况.还可以

体验到,当QC =2HC 时,四边形PQP ′C 是菱形.

思路点拨1.在△APQ 中,∠A 是确定的,夹∠A 的两条边可以用含t 的式子表示.

2.四边形PQP ′C 的对角线保持垂直,当对角线互相平分时,它是菱形,.

图文解析(1)在Rt △ABC 中,AC =4,BC =3,所以AB =5,sin A =35,cos A =45

. 作QD ⊥AB 于D ,那么QD =AQ sin A =35t .所以S =S △APQ =12AP QD ?=13(5)25

t t -?=23(5)10t t --=23515()+1028t --.当52t =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58

. (2)设PP ′与AC 交于点H ,那么PP ′⊥QC ,AH =AP cos A =4(5)5

t -. 如果四边形PQP ′C 为菱形,那么PQ =PC .所以QC =2HC . 解方程4424(5)5t t ??-=?--????,得2013t =.(3)等腰三角形APQ 存在三种情况: ①如图5,当AP =AQ 时,5-t =t .解得52

t =

.②如图6,当P A =PQ 时,1cos 2AQ AP A =.解方程14(5)25t t =-,得4013

t =.如图7,当QA =QP

时,1cos 2AP AQ A =.解方程14(5)25t t -=得2513t =.

图5 图6 图7图8

考点伸展在本题情境下,如果点Q 是△PP ′C 的重心,求t 的值.如图8,如果点Q 是△

PP ′C 的重心,那么QC =23HC .解方程2444(5)35t t ??-=?--????,得6023t =.

例 13 2015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第22题

如图1,已知Rt △ABC 中,∠C =90°,AC =8,BC =6,点P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

A 向C 运动,同时点Q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A →

B →

C 方向运动,它们到C 点后都停止

运动,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1)在运动过程中,求P 、Q 两点间距离的最大值;

(2)经过t 秒的运动,求△ABC 被直线PQ 扫过的面积S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

(3)P ,Q 两点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时间t ,使得△PQC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

此时的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25≈,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5怀化22”,拖动点P 在AC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PQ

与BD 保持平行,等腰三角形PQC 存在三种情况.

思路点拨1.过点B 作QP 的平行线交AC 于D ,那么BD 的长就是PQ 的最大值.

2.线段PQ 扫过的面积S 要分两种情况讨论,点Q 分别在AB 、BC 上.

3.等腰三角形PQC 分三种情况讨论,先罗列三边长.

图文解析

(1)在Rt△ABC中,AC=8,BC=6,所以AB=10.

如图2,当点Q在AB上时,作BD//PQ交AC于点D,那么

2

2 AB AQ t

AD AP t

===.

所以AD=5.所以CD=3.

如图3,当点Q在BC上时,

162

2

8

CQ t

CP t

-

==

-

又因为

6

2

3

CB

CD

==,所以

CQ CB

CP CD

=.因此PQ//BD.所以PQ的最大值就是BD.

在Rt△BCD中,BC=6,CD=3,所以BD

=.所以PQ

的最大值是.

图1图2 图3 图4 (2)①如图2,当点Q在AB上时,0<t≤5,S△ABD=15.

由△AQP∽△ABD,得2

()

AQP

ABD

S AP

S AD

=

.所以S=S△AQP=2

15()

5

t

?=2

3

5

t.

②如图3,当点Q在BC上时,5<t≤8,S△ABC=24.

因为S△CQP=

1

2

CQ CP

?=

1

(162)(8)

2

t t

--=2

(8)

t-,

所以S=S△ABC-S△CQP=24-(t-8)2=-t2+16t-40.

(3)如图3,当点Q在BC上时,CQ=2CP,∠C=90°,所以△PQC不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当点Q在AB上时,我们先用t表示△PQC的三边长:易知CP=8-t.如图2,由QP//BD,得

QP AP

BD AD

=

5

t

=

.所以

5

QP=.如图4,作QH⊥AC于H.在Rt△AQH中,QH=AQ sin∠A=

6

5

t,AH=

8

5

t.在Rt△CQH中,由勾股定理,得CQ

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PQC:(1)①当PC=PQ

时,解方程8t-=

,得10

t=≈3.4(如图5所示).②当QC=QP

=.整理,得2

111283200

t t

-+=.所以(11t-40)(t-8)=0.解得

40

11

t=≈3.6(如图6所示),或t=8(舍去).③当CP=CQ

时,8t-=2

5160

t t

-=.解得

16

5

t==3.2(如图7所示),或t=0(舍去).

综上所述,当t的值约为3.4,3.6,或等于3.2时,△PQC是等腰三角形.

图5 图6 图7图8 图9

考点伸展第(1)题求P、Q两点间距离的最大值,可以用代数计算说理的方法:

①如图8,当点Q在AB上时,PQ.

当Q与B重合时,PQ最大,此时t=5,PQ的最大值为.②如图9,当点Q在BC上时,PQ

)t-.当Q与B重合时,PQ最大,此时t=5,PQ

的最大值为.综上所述,PQ的最大值为.

§1.3 因动点产生的直角三角形问题

课前导学我们先看三个问题:1.已知线段AB,以线段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ABC 有多少个?顶点C的轨迹是什么?2.已知线段AB,以线段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ABC 有多少个?顶点C的轨迹是什么?

3.已知点A(4,0),如果△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符合条件的点B的坐标.

图1 图2 图3图4 如图1,点C在垂线上,垂足除外.如图2,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A、B两点除外.如图3,以OA为边画两个正方形,除了O、A两点以外的顶点和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都是符合题意的点B,共6个.解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寻找分类标准,第二步列方程,第三步解方程并验根.

一般情况下,按照直角顶点或者斜边分类,然后按照三角比或勾股定理列方程.

有时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列方程更简便.

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常常和相似三角形、三角比的问题联系在一起.

如果直角边与坐标轴不平行,那么过三个顶点作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可以构造两个新的相似直角三角形,这样列比例方程比较简便.如图4,已知A(3, 0),B(1,-4),如果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C在y轴上,求点C的坐标.

我们可以用几何的方法,作AB为直径的圆,快速找到两个符合条件的点C.

如果作BD⊥y轴于D,那么△AOC∽△CDB.设OC=m,那么34

1

m

m

-=.

这个方程有两个解,分别对应图中圆与y轴的两个交点.

例 19 2015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第21题

如图1,已知抛物线E1:y=x2经过点A(1,m),以原点为顶点的抛物线E2经过点B(2,2),点A、B关于y轴的对称点分别为点A′、B′.(1)求m的值及抛物线E2所表示的二次函数

的表达式;(2)如图1,在第一象限内,抛物线E 1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以点Q 、B 、B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P 为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E 1上与点A 不重合的一点,连结OP 并延长与抛物线E 2相交于点P ′,求△P AA ′与△P ′BB ′的面积之比.

图1 图2图3 图4 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5益阳21”,拖动点P 在抛物线E 1上运动,可以体验到,点P 始终是线段OP ′的中点.还可以体验到,直角三角形QBB ′有两个.

思路点拨1.判断点P 是线段OP ′的中点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点P 、P ′的坐标.2.分别求线段AA ′∶BB ′,点P 到AA ′的距离∶点P ′到BB ′的距离,就可以比较△P AA ′与△P ′BB ′的面积之比.

图文解析(1)当x =1时,y =x 2=1,所以A (1, 1),m =1.

设抛物线E 2的表达式为y =ax 2,代入点B (2,2),可得a =12.所以y =12

x 2. (2)点Q 在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E 1上,直角三角形QBB ′存在两种情况:

①如图3,过点B 作BB ′的垂线交抛物线E 1于Q ,那么Q (2, 4).

②如图4,以BB ′为直径的圆D 与抛物线E 1交于点Q ,那么QD =12

BB '=2.

设Q (x , x 2),因为D (0, 2),根据QD 2=4列方程x 2+(x 2-2)2=4.解得x =此时Q . (3)如图5,因为点P 、P ′分别在抛物线E 1、E 2上,设P (b , b 2),P ′(c ,

212c ). 因为O 、P 、P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P PM N OM ON =',即2212c b b c

=. 所以c =2b .所以P ′(2b , 2b 2).如图6,由A (1, 1)、B (2,2),可得AA ′=2,BB ′=4.

由A (1, 1)、P (b , b 2),可得点P 到直线AA ′的距离PM ′=b 2-1.

由B (2,2)、P ′(2b , 2b 2),可得点P ′到直线BB ′的距离P ′N ′=2b 2-2.

所以△P AA ′与△P ′BB ′的面积比=2(b 2-1)∶4(2b 2-2)=1∶4.

考点延伸第(2)中当∠BQB ′=90°时,求点Q (x , x 2)的坐标有三种常用的方法:

方法二,由勾股定理,得BQ 2+B ′Q 2=B ′B 2.所以(x -2)2+(x 2-2)2+(x +2)2+(x 2-2)2=42. 方法三,作QH ⊥B ′B 于H ,那么QH 2=B ′H ·BH .所以(x 2-2)2=(x +2) (2-x ).

图5 图6图1 图2

例 20 2015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第26题

如图1,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1, 0)、B (3, 0)两点,与y 轴交于

点C ,连结BC .动点P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 向点B 运动,动点Q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 向点C 运动,P 、Q 两点同时出发,连结PQ ,当点Q 到达点C 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如图1,当△BPQ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 的值;

(3)如图2,当t <2时,延长QP 交y 轴于点M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N ,使得PQ 的中点恰为MN 的中点,若存在,求出点N 的坐标与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5湘潭26”,拖动点P 在AB 上运动,可以体验到,△BPQ 有两次机会可以成为直角三角形.还可以体验到,点N 有一次机会可以落在抛物线上. 思路点拨1.分两种情况讨论等腰直角三角形BPQ .

2.如果PQ 的中点恰为MN 的中点,那么MQ =NP ,以MQ 、NP 为直角边可以构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从而根据直角边对应相等可以列方程..

图文解析(1)因为抛物线y =x 2+bx +c 与x 轴交于A (-1, 0)、B (3, 0)两点,所以

y =(x +1)(x -3)=x 2-2x -3.(2)由A (-1, 0)、B (3, 0)、C (0,-3),可得AB =4,∠ABC

=45°.在△BPQ 中,∠B =45°,BP =4-t ,BQ t .直角三角形BPQ 存在两种情况:

①当∠BPQ =90°时,BQ t (4-t ),得t =2(如图3).

②当∠BQP =90°时,BP .解方程4-t =2t ,得t =43

(如图4).

图3 图4 图5

(3)如图5,设PQ 的中点为G ,当点G 恰为MN 的中点时,MQ =NP .

作QE ⊥y 轴于E ,作NF ⊥x 轴于F ,作QH ⊥x 轴于H ,那么△MQE ≌△NPF .

由已知条件,可得P (t -1, 0),Q (3-t ,-t ).由QE =PF ,可得x Q =x N -x P ,即3-t =x N -(t -1).解得x N =2.将x =2代入y =(x +1)(x -3),得y =-3.所以N (2,-3).

由QH //NF ,得QH PH NF PF

=,即(3)(1)32(1)t t t t ---=--.整理,得t 2-9t +12=0.解得

t =.因为t <2,所以取t =. 考点伸展第(3)题也可以应用中点坐标公式,得(1)(3)122P Q

G x x t t x +-+-=

==. 所以x N =2x G =2.§1.4 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

课前导学我们先思考三个问题:1.已知A 、B 、C 三点,以A 、B 、C 、D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有几个,怎么画?2.在坐标平面内,如何理解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边AB 与DC 平行且相等?3.在坐标平面内,如何理解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图1 图2 图3图4

如图1,过△ABC 的每个顶点画对边的平行线,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产生三个点D . 如图2,已知A (0, 3),B (-2, 0),C (3, 1),如果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怎样求点D 的坐标呢?点B 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与点A 重合,因为BA 与CD 平行且相等,所以点C (3, 1) 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D (5, 4).

如图3,如果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G ,那么过点G 画任意一条直线(一般与坐标轴垂直),点A 、C 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相等,点B 、D 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相等.

关系式x A +x C =x B +x D 和y A +y C =y B +y D 有时候用起来很方便.我们再来说说压轴题常常要用到的数形结合.如图4,点A 是抛物线y =-x 2+2x +3在x 轴上方的一个动点,AB ⊥x 轴于点B ,线段AB 交直线y =x -1于点C ,那么点A 的坐标可以表示为(x ,-x 2+2x +3), 点C 的坐标可以表示为(x , x -1),线段AB 的长可以用点A 的纵坐标表示为AB =y A =-x 2+2x +3,线段AC 的长可以用A 、C 两点的纵坐标 表示为AC =y A -y C =(-x 2+2x +3)-(x -1)=-x 2+x +2. 通俗地说,数形结合就是:点在图象上,可以用图象的解析式表示点的坐标,用点的坐标表示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例 24 2014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第24题

如图1,抛物线经过A (1, 0)、B (5, 0)、C 10(0,)3

三点.设点E (x , y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且在x 轴下方,四边形OEBF 是以OB 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点E (x , y )运动时,试求平行四边形OEBF 的面积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面积S 的最大值(3)是否存在这样的点E ,使平行四边形OEBF 为正方形?若存在,求点E 、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岳阳24”,拖动点E 运动,可以体验到,当点E 运动到抛物线的顶点时,S 最大.当点E 运动到OB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四边形OEBF 恰

好是正方形.思路点拨1.平行四边形OEBF 的面积等于△OEB 面积的2倍.

2.第(3)题探究正方形OEBF ,先确定点E 在OB 的垂直平分线上,再验证EO =EB . 图文解析(1)因为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1, 0)、B (5, 0)两点,设y =a (x -1)(x -5).

代入点C 10(0,

)3,得1053a =.解得23

a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210(1)(5)4333

y x x x x =--=-+.(2)因为S =S 平行四边形OEBF =2S △OBE =OB ·(-y E ) =22105(4)33x x --+=210(65)3x x --+=21040(3)33

x --+.所以当x =3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403

.此时点E 是抛物线的顶点(如图2).(3)如果平行四边形OEBF 是正方形,那么点E 在OB 的垂直平分线上,且EO =EB .当x =52

22355(1)(5)()33222y x x =--=??-=-.此时E 55(,)22

-.如图3,设EF 与OB 交于点D ,恰好OB =2DE .所以△OE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平行四边形OEBF 是正方形.

所以当平行四边形OEBF 是正方形时,E 5

5(,)22-、F 55(,)22

图1 图2 图3图4 图5 考点伸展既然第(3)题正方形OEBF 是存在的,命题人为什么不让探究矩形OEBF 有几个呢?如图4,如果平行四边形OEBF 为矩形,那么∠OEB =90°.根据EH 2=HO ·HB ,列方程2

2(1)(5)(5)3x x x x ??---=-????.或者由DE =12OB =52,根据DE 2=254,列方程2

25225()(1)(5)234x x x ??-+---=????

.这两个方程整理以后都是一元三次方程4x 3-28x 2+53x -20=0,这个方程对于初中毕业的水平是不好解的.事实上,这个方程可以因式分解,51(4)()()022x x x ---=.如图3,x =52;如图4,x =4;如图5,x =12

,但此时点E 在x 轴上方了.这个方程我们也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解:设方程的三个根是52

、m 、n ,那么4x 3

-28x 2+53x -20=54()()()2

x x m x n ---.根据恒等式对应项的系数相等,得方程组441028,1010453,1020.m n m n mn mn ++=??++=??=?解得4,1.2m n =???=?? 例 25 2014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第20题

如图1,直线y =-3x +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抛物线y =a (x -2)2+k 经过A 、B 两点,并与x 轴交于另一点C ,其顶点为P .(1)求a ,k 的值;

(2)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有一点Q ,使△ABQ 是以A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点Q 的坐标;

(3)在抛物线及其对称轴上分别取点M 、N ,使以A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正方形,求此正方形的边长.】图文解析(1)由y =-3x +3,得A (1, 0),B (0, 3).

将A (1, 0)、B (0, 3)分别代入y =a (x -2)2+k ,得0,4 3.

a k a k +=??+=?解得a =1,k =-1.

(2)如图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2,设点Q 的坐标为(2, m ).

已知A (1, 0)、B (0, 3),根据QA 2=QB 2,列方程12+m 2=22+(m -3)2.

解得m =2.所以Q (2, 2).(3)点A (1, 0)关于直线x =2的对称点为C (3, 0),AC =2. 如图3,如果AC 为正方形的边,那么点M 、N 都不在抛物线或对称轴上.

如图4,当AC 为正方形的对角线时,M 、N 中恰好有一个点是抛物线的顶点(2,-1) . 因为对角线AC =2

图1 图2 图3 图4

考点伸展如果把第(3)题中的正方形改为平行四边形,那么符合条件的点M有几个?

①如果AC为对角线,上面的正方形AMCN是符合条件的,M(2,-1).

②如图5,如果AC为边,那么MN//AC,MN=AC=2.所以点M的横坐标为4或0.

此时点M的坐标为(4, 3)或(0, 3).第(2)题如果没有限制等腰三角形ABQ的底边,那

么符合条件的点Q有几个?①如图2,当QA=QB时,Q(2, 2).②如图6,当BQ=BA

时,以B为圆心,BA为半径的圆与直线x=2有两个交点.根据BQ2=10,列方程22+(m

m=Q(2,3或(2,3.

-3)2=10,得3

③如图7,当AQ=AB时,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的圆与直线x=2有两个交点,但是点(2,-3)与A、B三点共线,所以Q(2, 3).

图5 图6 图7

例 26 2014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第25题

准备一张矩形纸片(如图1),按如图2操作:将△ABE沿BE翻折,使点A落在对角线BD 上的点M,将△CDF沿DF翻折,使点C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N.(1)求证: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BFDE是菱形,AB=2,求菱形BFDE的面积.

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4邵阳25”,拖动点D可以改变矩形ABCD的形状,可以体验到,当EM与FN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四边形BFDE是菱形,此时矩形的直角被三等分.思路点拨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4个判定定理都可以证明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2.如果平行四边形BFDE是菱形,那么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或者对角线互相垂直.用这两个性质都可以解答第(2)题.图文解析(1)如图3,因为AB//DC,所以∠ABD=∠CDB.又因为∠1=∠2,∠3=∠4,所以∠1=∠3.所以BE//FD.又因为ED//BF,所以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图1 图2图3 图4图5 图6

(2)如图4,如果四边形BFDE 是菱形,那么∠1=∠5.所以∠1=∠2=∠5.

由于∠ABC =90°,所以∠1=∠2=∠5=30°.所以BD =2AB =4,AE .所以

ME .所以S 菱形BFDE =2S △BDE =BD ·ME 考点伸展第(1)题的解法,我们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作为判定的依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还可以这样思考:证明四边形BFDE 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证明ED 与BF 平行且相等;证明四边形BFDE 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这三种证法,都要证明三角形全等,而全等的前提,要证明∠1=∠2=∠3=∠4. 这样其实就走了弯路,因为由∠1=∠3,直接得到BE //FD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来得快.

能不能根据BD 与EF 互相平分来证明呢?也是可以的:

如图5,设EF 与BD 交于点O ,根据“角角边”证明△EMO ≌△FNO ,得到EF 与MN 互相平分.又因为BM =DN ,于是得到EF 与BD 互相平分.第(2)题的解法,我们用了菱形的性质: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得到30°的角.我们也可以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来解题:如图6,如果四边形BFDE 是菱形,那么对角线EF ⊥BD ,此时垂足M 、N 重合.因此BD =2DC .这样就得到了∠5=30°.事实上,当四边形BFDE 是菱形时,矩形

ABCD 被分割为6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由AB =2,得AD =ABCD 的面积为

23,所以菱形面积为3. §1.5 因动点产生的面积问题

课前导学面积的存在性问题常见的题型和解题策略有两类:

第一类,先根据几何法确定存在性,再列方程求解,后检验方程的根.

第二类,先假设关系存在,再列方程,后根据方程的解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如图1,如果三角形的某一条边与坐标轴平行,计算这样“规则”的三角形的面积,直接用面积公式.如图2,图3,三角形的三条边没有与坐标轴平行的,计算这样“不规则”的三角形的面积,用“割”或“补”的方法.

图1 图2 图3图4 图5 图6 计算面积长用到的策略还有:如图4,同底等高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如图5,同底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高的比.如图6,同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的比. 例 32 湖南省常德市中考第25题

如图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O (0,0)、A (4,0)、B (2,),M 是OA 的中点. (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设P 是抛物线上的一点,过P 作x 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Q ,要使四边形PQAM 是菱形,求点P 的坐标;(3)将抛物线在x 轴下方的部分沿x 轴向上翻折,得曲线OB ′A (B ′为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在原抛物线x 轴的上方部分取一点C ,连结CM ,CM 与翻折后的曲线OB ′A 交于点D ,若△CDA 的面积是△MDA 面积的2倍,这

样的点C 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文解析(1)因为抛物线与x 轴交于O (0,0)、A (4,0)两点,设y =ax (x -4).

代入点B (2,,得4a =-.解得a =(4)y x -. (2)如图2,由A (4,0),M 是OA 的中点,可知OA =4,MA =2,M (2, 0). 如果四边形PQAM 是菱形,已知PQ //OA ,首先要满足PQ =2,再必须MP =2.

因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 =2,P 、Q 关于x =2对称,所以点P 的横坐标为1,故点

P 的坐标为(1,.由M (2, 0)、P (1,,可得MP =2.所以当点P 的坐标为(1,时,四边形PQAM 是菱形.(3)如图3,作CE ⊥x 轴于E ,作DF ⊥x 轴于F .

我们把面积进行两次转换:如果△CDA 的面积是△MDA 面积的2倍,那么△MCA 的面积是△MDA 面积的3倍.而△MCA 与△MDA 是同底三角形,所以高的比CE ∶DF =3∶1,即y C ∶y D =3∶1.因此ME ∶MF =3∶1.设MF =m ,那么ME =3m .

原抛物线的解析式为(4)y x =

-,所以翻折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4)y x x =-.

所以D (2,)(24))m m m +++-,C (233)(234))m m m +++-.

根据y C ∶y D =3∶13)(234)3)(24)m m m m ??++-=++-????.

整理,得3m 2=4.解得m =232m +=±

所以点C 的坐标为(2+(如图3),或(2-(如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考点伸展第(1)题可以设抛物线的顶点式:由点O (0,0), A (4,0),B (2,)的坐标,可

知点B 是抛物线的顶点.可设2(2)y a x =-O (0,0),得a = 例 33 2014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第25题

如图1,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交于A (-1, 0),B (4, 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 2).点M (m , n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位于对称轴的左侧,并且不在坐标轴上.过点M 作x 轴的平行线交y 轴于点Q ,交抛物线于另一点E ,直线BM 交y 轴于点F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其顶点坐标;(2)当S △MFQ ∶S △MEB =1∶3时,求点M 的坐标. 图文解析(1)因为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1, 0),B (4, 0)两点,设y =a (x +1)(x -4).

代入点C (0, 2),得2=-4a .解得1

2a =-.所以

221131325(1)(4)2()222228y x x x x x =-+-=-++=--+.顶点坐标为325()28

,. (2)如图2,已知M (m , n ),作MN ⊥x 轴于N .由=F Q M N M Q B N

,得=4F Q n m m -.所以=4mn FQ m -. 因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32x =,所以ME =32()322m m -=-.由于S △MFQ =12

FQ MQ ?=124mn m m ??-=2124m n m ?-,S △MEB =12ME MN ?=1(32)2

m n -, 所以当S △MFQ ∶S △MEB =1∶3时,24m n m

-∶(32)m n -=1∶3. 整理,得m 2+11m -12=0.解得m =1,或m =-12.所以点M 的坐标为(1, 3)或(-12,-88).

图1图2 图3 图4 考点伸展第(2)题S △MFQ ∶S △MEB =1∶3,何需点M 一定要在抛物线上?

从上面的解题过程可以看到,△MFQ 与△MEB 的高的比

=4FQ m MN m

-与n 无关,两条底边的比=32MQ m ME m -也与n 无关.如图3,因此只要点E 与点M 关于直线x =32对称,点M 在直线的左侧,且点M 不在坐标轴上,就存在S △MFQ ∶S △MEB =1∶3,点M 的横坐标为1(如图3)或-12(如图4).§1.6 因动点产生的相切问题

课前导学一、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一般无法先画出比较准确的图形.

解这类问题,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先罗列三要素:R 、r 、d ,第二步分类列方程,第三步解方程并验根.第一步在罗列三要素R 、r 、d 的过程中,确定的要素罗列出来以后,不确定的要素要用含有x 的式子表示.第二步分类列方程,就是指外切与内切两种情况.

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一般也无法先画出比较准确的图形.

解这类问题,一般也分三步走,第一步先罗列两要素:R 和d ,第二步列方程,第三步解方程并验根.第一步在罗列两要素R 和d 的过程中,确定的要素罗列出来以后,不确定的要素要用含有x 的式子表示.第二步列方程,就是根据直线与圆相切时d =R 列方程.

如图1,直线443

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圆O 的半径为1,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如果圆C 既与直线AB 相切,又与圆O 相切,求点C 的坐标.

“既……,又……”的双重条件问题,一般先确定一个,再计算另一个.

假设圆C 与直线AB 相切于点D ,设CD =3m ,BD =4m ,BC =5m ,那么点C 的坐标为(0,4-5m ).罗列三要素:对于圆O ,r =1;对于圆C ,R =3m ;圆心距OC =4-5m .

分类列方程:两圆外切时,4-5m =3m +1;两圆内切时,4-5m =3m -1.

把这个问题再拓展一下,如果点C 在y 轴上,那么还要考虑点C 在y 轴负半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