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新人教版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在社会生活中,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应当学习和效法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在人生的全部过程中,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勇于拼搏。同学们,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勉吧!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1.讨论交流:如何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

明确:对于个人而言,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都属于自强不息的范畴。

2.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材料,了解古今名人对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

示例:(1)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荀子; (2)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就的人,都努力去寻找他们想要的机会,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便自己创造机会。——萧伯纳;(3)我努力求取知识,目的在于希望日后能使用,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海伦·凯勒。

(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3.到图书馆查阅书报或借助网络,搜集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

4.举办一场故事会,讲述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

5.将故事打印出来或抄写下来,张贴在教室里,供大家讨论交流。

示例: (1)勾践卧薪尝胆; (2)司马光用圆木警枕写《资治通鉴》; (3)祖逖闻鸡起舞; (4)岳飞,身怀报国之志,一生精忠报国,以满腔热血挥洒在南宋的大地。

6.采访自强不息的人物。

(1)采访准备;(2)实施采访; (3)撰写采访稿;(4)展示交流。

提示:采访对象不一定有多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也不一定非得身处逆境,只要他发愤图强,持之以恒,做出了一些贡献,充满正能量,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演讲:君子当自强不息

以“自强不息”为话题,自主选择演讲主题,在班级内组织一次演讲活动。

7.确定演讲主题。

示例:不可一曝十寒不可知难而退

不可见利而进凡事当做则做

须坚韧强毅须不屈不挠

8.组建演讲团队。

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分别组建“不可一曝十寒”“须坚韧强毅”等若干个话题组。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交流分享,完成演讲稿的撰写。

9.开展演讲活动。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本组进行演讲;另推荐一名同学作为评委,组成评委会,负责打分。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活动一:认识“自强不息”内涵。

对应1~2题

活动二:寻找“自强不息”人物。

对应3~6题

活动三:演讲“君子当自强不息”。

对应7~9题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通过这次活动的教学,我认为学生们的收益很大,大家明白了自强是一个人战胜挫折,克服困难,正确面对成功,对待胜利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努力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 新人教版 1.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出处及内涵。 2.培养搜集信息、策划采访的能力,并能依据搜集到的信息和采访内容撰写演讲稿,开展演讲活动。 3.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张海迪的故事吗? 故事链接: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学习,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她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深深鼓舞了当代青年。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研学探究 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讨论交流:如何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 明确:对于个人而言,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都属于自强不息的范畴。 目标导学二:收集资料,交流分享 1.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材料,了解古今名人对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 示例: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荀子 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就的人,都努力去寻找他们想要的机会,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便自己创造机会。——萧伯纳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就能取得胜利。——歌德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便没有雄才大略。——巴尔扎克 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孟郊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2.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到图书馆查阅书报或借助网络搜集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并分享给大家。示例: 苏秦刺股勤学 苏秦学习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劝说秦王,给秦王的信有十封以上都没有被采纳,穷困潦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 教案

13诗词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背诵三首诗词,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2课时 资料超市: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由千古唐诗引入 二、品读诗歌《行路难》

1、解题《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注意字音:金樽zūn珍馐xiū投箸zhù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值”,价值。 3、理解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c、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d、名句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6背诵指导感情的表达 三、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正确划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作者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山西省永济市电机初级中学校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

永济电机中学教案 课题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课时( 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来源:Zxxk.Co m] 2、通过小组合作,搜集名言和人物故事、采访人物、组织演讲,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 3、领会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自强不息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培养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自强不息的品格。 三、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在社会生活中,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应当学习和效法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在人生的全部过程中,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勇于拼搏。同学们,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勉吧!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1、讨论交流:如何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 明确:对于个人而言,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都属于自强不息的范畴。 2、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材料,了解古今名人对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 示例:(1)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荀子; (2)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就的人,都努力去寻找他们想要的机会,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便自己创造机会。——萧伯纳;(3)我努力求取知识,目的在于希望日后能使用,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海伦·凯勒。 (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3、到图书馆查阅书报或借助网络,搜集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 4、举办一场故事会,讲述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 5、将故事打印出来或抄写下来,张贴在教室里,供大家讨论交流。 示例: (1)勾践卧薪尝胆; (2)司马光用圆木警枕写《资治通鉴》; (3)祖逖闻鸡起舞; (4)岳飞,身怀报国之志,一生精忠报国,以满腔热血挥洒在南宋的大地。 6、采访自强不息的人物。 (1)采访准备;(2)实施采访; (3)撰写采访稿;(4)展示交流。 提示:采访对象不一定有多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也不一定非得身处逆境,只要他发愤图强,持之以恒,做出了一些贡献,充满正能量,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三)演讲:君子当自强不息[来源:Z。xx。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8398353.html,] 以“自强不息”为话题,自主选择演讲主题,在班级内组织一次演讲活动。 7、确定演讲主题。 示例:不可一曝十寒不可知难而退[来源:学科网] 不可见利而进凡事当做则做[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8398353.html,] 须坚韧强毅须不屈不挠 8、组建演讲团队。 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分别组建“不可一曝十寒”“须坚韧强毅”等若干个话题组。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交流分享,完成演讲稿的撰写。 9、开展演讲活动。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本组进行演讲;另推荐一名同学作为评委,组成评委会,负责打分。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活动一:认识“自强不息”内涵。 对应1~2题 活动二:寻找“自强不息”人物。 对应3~6题 活动三:演讲“君子当自强不息”。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17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017 第一单元 1.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2、作者的思想感情。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1、象征的表现手法。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一、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全诗。 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接任C122班一年,我发现学生变化很大,虽然调皮但单纯可爱,虽然基础差,但上课善思维,爱发言。从八年级期末检测考试成绩来看,进步很大,由原来的倒数第二一跃为顺数第二,很多同学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部分同学的潜力还没开发出来,良好的语文习惯如课外阅读、利用工具书、主动积累素材、写日记等尚未养成,所以初三任重道远,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师生共同努力,学生的语文素养会越来越高,来期的中考成绩也会不错的! 三、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继续集中学习文言文。 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全册内容分为六个版块,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有的课文后还有补白。全册共编排了25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3篇,自读课文12篇,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下面,分单元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诗海徜佯”。本单元编选的五首诗歌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语言精美,是诗人用心灵弹奏出的自然的乐音。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更不宜偏重理性分析,要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和联想,感受知诗歌的形象和意象,理解诗歌。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第二单元:“思想风采”。本单元所选课文哲理性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辩的能力;注意文体特点:演讲的口语性较强,书信书面色彩较浓厚。 第三单元:“少年生活”。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的创造能力,阅读小说,既是接受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作品本身是首要的,但是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和大家相同,也可以是独创的)也是很重要的;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沁园春雪 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 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

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背诵这首词。 [补充资料] 〔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 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 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 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 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 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 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 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 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8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沁园春雪【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烧、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 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 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 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 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 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 情,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口口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 的评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 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 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 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嫄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 胸中豪情激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新人教版

君子自强不息 1.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出处及内涵。 2.培养搜集信息、策划采访的能力,并能依据搜集到的信息和采访内容撰写演讲稿,开展演讲活动。 3.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张海迪的故事吗? 故事链接: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学习,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她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深深鼓舞了当代青年。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研学探究 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讨论交流:如何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 明确:对于个人而言,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都属于自强不息的范畴。 目标导学二:收集资料,交流分享 1.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材料,了解古今名人对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 示例: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荀子 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就的人,都努力去寻找他们想要的机会,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便自己创造机会。——萧伯纳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就能取得胜利。——歌德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便没有雄才大略。——巴尔扎克 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孟郊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2.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到图书馆查阅书报或借助网络搜集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并分享给大家。示例: 苏秦刺股勤学 苏秦学习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劝说秦王,给秦王的信有十封以上都没有被采纳,穷困潦倒地回了家。到了家,他的妻子不为他织布,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的父母也不把他当作儿子。苏秦叹气说:“这都是我苏秦的错啊!”于是发愤读书,快要打瞌睡的时候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最终联合了齐、楚、燕、赵、魏和韩国反抗秦国,佩戴了六国的相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

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达标训练

2018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2018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君子自强不息》教学设计

《君子自强不息》教学设计 七方中学杨亚芳【教学目标】1、展示活动成果 2、讲故事,做采访 3、谈感悟,明内涵 【教学重点】 1、展示活动成果 2、讲故事,做采访 【教学难点】谈感悟,明内涵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感人歌曲《异样的翅膀》,这样感人的歌曲竟然是我们七方本地的两兄弟所作。 哥哥沈小勇,1989年生于枣阳市七方镇,一岁左右发现下肢瘫痪,无法行走;弟弟沈小恒,1991年出生,后发现与哥哥一样患有先天性下肢瘫痪症。医生给出的结论是“治不好,只能活16-20岁”。沈小勇兄弟俩,以乐观的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的意志,创办了传媒公司,创建了自己的音乐网站,为全国各界音乐人士创作词曲伴奏、制作MV等500多首。成功打破了医生“只能活16-20岁”的预言。 他们身残志坚的精神打动着我们,他们是我们身边自强不息的典范。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敬佩一起上一节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课——《君子自强不息》。 二、前情回顾 各组小组长汇报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围绕自强不息的主题搜集了哪些故事,多少条名言、古诗。 三、成果大展示(第一板块) (一)自强不息故事大PK 每组讲一个故事,班级成立三人评委团。由其他组来点评,评委团打分,老师根据评委团所打的分数判定A、B、C、D四个等级。 (二)采访

1、教师采访 采访人:教师被采访人:讲故事的学生 采访内容: ①这个故事在哪里搜集的,怎么搜集的? ②为什么搜集这个故事? ③你能不能从这个故事中的词语或者句子提炼出“自强不息”的内涵? 2、学生采访 采访人:各组组长被采访人;讲故事的学生 采访内容:仿照教师采访。 3、总结内涵: ①从小组的故事中提炼内涵:不屈不挠、发愤图强、持之以恒、勤思苦学等自强不息的表现。 ②总结学生的表达、仪态是否大方、吐字说话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精炼? 四、名人名言(第二板块) 自强不息的精神从古延续至今,今人有沈小勇、沈小恒用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古人又是怎样诠释的呢?让我们一起到名言诗词的世界中去寻找答案吧! 1、教师展示自己感悟较深的一则或两则名言和诗词并谈感悟。 2、学生展示自己感悟较深的名言,谈自己的感悟。 五、拓展延伸 沈小勇、沈小恒兄弟二人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他们的精神也将一直影响着我们,请大家展现自己的文采或用一句格言,或用一句优美的话再或是一首小诗夸夸他们。 六、课堂小结,自强永伴 不要以为自强不息都是名人才有的精神,我们身边也不乏自强不息的人。比如我们襄阳20中学生王子豪三次割皮救父。他就是我们的典范,我们的楷模。我们要学习他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要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我们的活动课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要让自强不息的精神伴随我们的终身。 七、板书设计 君子自强不息 不屈不挠发愤图强持之以恒勤思苦学 自强精神永存

人教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

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 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 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 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 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 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四、精彩研读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 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 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 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 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 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 5 教案.doc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5 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2.培养演讲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了解古今自强不息的人物事例,学习人物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活动课时: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事,也应该像天道那样,刚毅坚卓,努力奋进。这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理想人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下面的活动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展开。小组合作,完成后面的活动和任务。 活动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活动指导 1.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搜集有关自强不息和名言、格言等材料,了解古今名人对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结合搜集的材料和教材上的材料,讨论交流:如何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 2.课外搜集表现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风骨的诗句,结合教材上的材料,感受古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理解自强不息的含义。 活动示例 1.关于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 当一个人镇定地承受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不幸时,他灵魂的美就闪耀出来。这并不是因为他对此没有感觉,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高尚和英雄性格的人。 ——亚里士多德《尼可马克伦理学》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 ——阿雷蒂诺 我们必须接受失望,因为它是有限的,但千万不可失去希望,因为它是无穷的。 ——马丁·路德·金 强者,活动的发酵素,生活的酵母。 ——《罗曼·罗兰传》 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就能取得胜利。 ——歌德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便没有雄才大略。 ——巴尔扎克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少不为不成。 ——荀子 2.关于自强不息的古诗词句 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 ——〔唐〕孟郊 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 ——〔元〕万松老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出处及内涵。 2.搜集、阅读、整理古今中外关于自强的名言警句、故事,提高搜集信息、策划采访的能力,并能依据采访撰写演讲稿,开展演讲活动。 3.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自强不息的理想人格。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在社会生活中,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应当学习和效法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在人生的全部过程中,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勇于拼搏。同学们,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勉吧!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1.讨论交流:如何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 明确:对于个人而言,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都属于自强不息的范畴。 2.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材料,了解古今名人对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 (1)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荀子(2)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就的人,都努力去寻找他们想要的机会,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便自己创造机会。——萧伯纳 (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3.到图书馆查阅书报或借助网络,搜集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 4.举办一场故事会,讲述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 5.将故事打印出来或抄写下来,张贴在教室里,供大家讨论交流。 (1)勾践卧薪尝胆 (2)司马光用圆木警枕写《资治通鉴》

(3)祖逖闻鸡起舞 (4)岳飞,身怀报国之志,一生精忠报国,以满腔热血挥洒在南宋的大地。 6.采访自强不息的人物。 (1)采访准备(2)实施采访(3)撰写采访稿(4)展示交流。 提示:采访对象不一定有多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也不一定非得身处逆境,只要他发愤图强,持之以恒,做出了一些贡献,充满正能量,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演讲:君子当自强不息 以“自强不息”为话题,自主选择演讲主题,在班级内组织一次演讲活动。 7.确定演讲主题。 示例:不可一曝十寒可知难而退 不可见利而进凡事当做则做 须坚韧强毅须不屈不挠 8.组建演讲团队。 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分别组建“不可一曝十寒”“须坚韧强毅”等若干个话题组。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交流分享,完成演讲稿的撰写。 9.开展演讲活动。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本组进行演讲;另推荐一名同学作为评委,组成评委会,负责打分。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活动一:认识“自强不息”内涵。 对应1~2题 活动二:寻找“自强不息”人物。 对应3~6题 活动三:演讲“君子当自强不息”。 对应7~9题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