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翻译》学案(学生版)

2、《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翻译》学案(学生版)

2、《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翻译》学案(学生版)
2、《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翻译》学案(学生版)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翻译》学案(学生版)

文言特殊句式虽然在高考中不是每年必考,但是临场事实上无法回避。不少考生因缺少特殊句式意识而出现强行翻译的情况。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考生最需要在翻译的“老君炉”中不断炼就准确判断特殊句式的“火眼金睛”,重点解决那些临场翻译中最不应该忽视的句式问题。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妙达钟律,遍工八音。造玉磬以献于齐。又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开皇初,沛国公郑译等知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上不悦。

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将死也,取其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

(选自《隋书》)

(1) 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曰:“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何用此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贺钦,字克恭。钦少颖敏,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

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众劫掠,顾相戒曰:“毋惊贺黄门。”钦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众初汹汹,至是知悔,罗拜而泣呼曰:“吾父也,愿教之。”钦曰:“惟不杀人,祸可解。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良民何畏焉?”未几,有言镇城军果至者,众复噪曰:“贺黄门无嫚语。”环跪钦里门。钦曰:“吾固知有是也。城中扰攘至此,镇城焉得不发兵?兵虽至,尔等不杀人,必宥尔,无恐。”众散去,乱遂定。

(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

(1) 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良民何畏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

(1)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下租十之三。濂(指传主宋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濂恐事败,乃言:“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

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夫人(指苏轼之母)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司马光《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

译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反思

在主要的几种特殊句式中,你最善判断的句式是哪种?为什么?你最判断不准、译不

好的句式是哪种?打算如何解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略。

【问题剖析】“自我诊断”第3题

(1) 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

剖析“载”字译为“记载”,未尝不可,但最好结合语境活译为“写明”。该句译文最大的问题在于句式;因句式误译,该译文在上下文中无法讲通。可能对“何资”这类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句缺乏语感,可能对“用”这个本该作名词却译作介词的字理解不够,导致句式特点未译出。

【破解之道】

特殊句式这个小考点平时考试中涉及不多,考生除对特别明显的句式能译出外,对其他稍复杂的句式往往会因忽略而丢分。原因多样,但一个主要原因是句式意识不强,尤其是不会通过语言标志词译准特殊句式。事实上,只要能辨识出特殊句式,译准不成问题。辨识特殊句式,除结合文意外,强化根据语言标志词辨识特殊句式这一方法意识也十分重要。

译出特殊句式,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特殊句式为前提的。

1、审题时要具备“语言标志意识”。

特殊句式一般都有语言标志,如判断句多以“者……也”或“乃、即、皆、则”等作标志,被动句多以“为”“见”“于”等作标志。考生应特别注意这些标志词。

2、注意容易被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省略句。

总之,平时要多积累,在审题时方能激活原有记忆,借助上下文语境进行辨别。

【趁热打铁】下面的小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式特征作判断,有语言标志词的指出来。

岳飞诉冤

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

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⑩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则良善何恃?”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走出句式翻译中的常见误区

【边练边悟】

下面均是考生在句式翻译方面存有问题的译文,请从句式的角度予以分析、改正。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史记·魏公子列传》)

误译:哪里在于公子你能对别人的困境感到着急啊!

问题:原句是个主谓倒装句兼宾语前置句,译文未译出这两个句式。

改正:公子能够解救人危难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啊?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2009·浙江)

误译: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我不肯给他们啊。

问题:未译出原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改正:别人拥有的(字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3、母归,但见女(指养女叶限)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2010·天津)

误译:后母回来后,只见叶限抱着庭中的树睡觉,并不为之担心。

问题:未译出原句“亦不之虑”宾语前置的特点。

改正:后母回来,只见女儿(叶限)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史记·刺客列传》) 误译:太子和宾客知道这件事的,全都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来送他。

问题:“宾客知其事者”是个定语后置句,未译出。

改正: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全都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来送他。

5、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2007·安徽)

误译:是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和庸俗人趣味相同罢了。

问题:原句“非”是个否定判断句的标志,“是”是代词“这”。否定判断句特征未译出改正: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和庸俗人趣味相同罢了。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误译:(虽然)这样却还不能统一天下,这是从未有过的。

问题:“未之有也”是个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句。“之”是代词,须译出实义。否则,无法体现句式特征。

改正:(虽然)这样却还不能称王的,这是从未有过的事。

7、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误译:军队打败了土地割去了,丢失国家的六个州郡。

问题:“兵挫地削”是个意念被动句,译文未译出。

改正:军队被打败土地被割去,丢失国家的六个州郡。

8、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误译:你们把廉将军与秦王比一比,看一看吗?

问题:原句省略了一个“威”字,且“孰与”是固定结构,译文未体现出这两点。

改正: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

9、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史记·淮阴侯列传》)

误译: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落个灭族的下场,不是应该吗?

问题:原句在句式上有两个特征:“夷灭宗族”是个意念被动句;“不亦……乎”是个固定句式,表示较委婉的反问语气。该句译时在这两方面未做到准确到位。

改正: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被夷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

10、(仲长统)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2007·上海)

误译:(仲长统)二十多岁的时候,游历求学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之间,跟交往的朋友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问题:原文既是倒装句中的介宾短语后置句,又是一个省略句。在“学”后省略“于”,在“与”后省略“之”。译文未译出这两个句式特点。

改正:(仲长统)二十多岁的时候,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人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二、临场翻译最需关注并落实到位的四类特殊句式

(一)无标志的两种特殊句式:判断句和被动句

一般而言,特殊句式总有语言标志,这些标志就是我们判断的主要依据,包括判断句和被动句。但有例外,就是不带任何标志的意念判断句和被动句。因为无标志,所以较隐蔽。要想译到位,全凭对文意的把握。

【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强化这两类句式的意识。

1、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六国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

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刘向《说苑·尊贤》)

(1)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史公曰: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若仓公(人名)者,可谓近之矣。(《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若仓公者,可谓近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类型最多、用法最复杂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种类较多,用法复杂。除常见的类型外,特别要关注易忽略、易错的宾语前置句。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句,当“之”作代词宾语时,易被看做结构助词不译。其实,它是个人称代词,必须译出。

【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

(1)城中皆不之觉。 (《李愬雪夜入蔡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张衡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疑问句中“以”的宾语常前置,需引起注意。

【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

(1)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经·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则思三驱以为度。 (《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位词、代词“自”作宾语时常常前置,需引起注意。

【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

(1)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秋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人不暇自哀。(《阿房宫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咸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2013·广东)

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辨析两种“之谓”形式的固定结构。

(1)……之谓

例句:其李将军之谓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点拨】这种“之谓”形式,“之”是提宾标志,“谓”是谓语动词。其特点是“谓”无宾语,可译为“说的是……”。

(2)(此、是)之谓……

例句:大而化之之谓圣。

【译文】道德思想光大到能够随机应变的境界就叫做圣人了。

【点拨】与上一种句型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宾语是在谓语动词后,“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可译为“这就叫做……”。

【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

(1)此夫子之谓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最容易被忽略的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

1、定语后置句是考生在翻译过程中最易忽略、最不能译到位的句式之一。虽说有标志,但实践中很难把握。这里,有一个方法可以辅助判断:当要译成“……的人中有……的”时,

它极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

未译出句式特点的译法:找一个人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

按定语后置句来译: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体会这一方法。

(1)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战国策·燕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人有习操舟者,唯舟师之是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句,就是数词或数量短语作定语,有时置于中心词之后,中心词与定语之间无标志。

【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体会一下。

(1)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余乘。 (《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熊)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2011·大纲全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相对较冷的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1、位置相对灵活的用“于”字引领的介宾短语。

用“于”字引领的介宾短语通常放在谓语动词后,翻译时一般把它提前,放在动词之前。但它用法较灵活,有时也有例外。做下列题目加以体悟。

【边练边悟】

(1)下列句子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

B、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陶澍)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 (《清史稿·陶澍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需要仔细区分用“以”字引领的介宾短语。

当“以”字引领的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后,翻译时一般要提前,但要仔细区分“以”字是作介词还是作目的连词,作目的连词则不能提前。

【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

(1)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澍)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2012·广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亡友邢涣思讳群。涣思于京口事王并州。同舍以为智,不以为颛;并州以为贤,不以为僭侵;游客贤不肖,不能私谕议以一辞。

卢丞相商镇京口,涣思复以大理评事应府命。今吏部侍郎孔温业自中书舍人以重名为御史中丞,某以补阙为贺客,孔吏部曰:“中丞得以御史为重轻,补阙宜以所知相告。”某以涣思言,中丞曰:“我不素知,愿闻其为人。”某具以京口所见对。后旬日,诏下为监察御史。

会昌五年,涣思由户部员外郎出为处州。时某守黄州,岁满转池州,与京师人事离阔,四五年矣,闻涣思出,大喜曰:“涣思果不容于会昌中,不辱吾御史举矣。”涣思罢处州,授歙州,某自池转睦,歙州相去直西东三百里,问来人曰:“邢君何以为治?”曰:“急于束缚黠夷。冗事弊政,不以久远,必务尽根本。”某曰:“邢君去缙云日,稚老泣送于路,用此术也。”复问:“闲日何为?”曰:“时饮酒高歌极欢。”某曰:“邢君不喜酒,今时饮酒且歌,是不以用繁虑而不快于守郡也?” (杜牧《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

(1)游客贤不肖,不能私谕议以一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涣思果不容于会昌中,不辱吾御史举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邢君不喜酒,今时饮酒且歌,是不以用繁虑而不快于守郡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杜暹,濮阳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旧唐书·列传四十八》)

(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1)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节乳母与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见乳母而识之,而求出公子,曰:“今魏国已破,亡族已灭。子匿之,尚谁为乎?”母吁而言曰:“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今持逆乱而以求利,吾不为也。且夫凡为人养子者务生之,非为杀之也。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遂抱公子逃于深泽之中。故臣以告秦军,秦军追,见争射之,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秦王闻之,贵其守忠死义,乃以卿礼葬之,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赐金百镒。君子谓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夫慈故能爱,乳狗搏虎,伏鸡搏狸,恩出于中心也。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注]之。”此之谓也。 (节选自《列女传》,有删改)

注墐(jìn):通“殣”,掩埋。

(1)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此之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一、表示疑问:

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

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

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

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

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6、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①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二、表示反问

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

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②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

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

3、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

①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

(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

4、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

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

5、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

(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

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

6、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

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8、……非……欤?(可译为“……不是……吗?”)

①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9、宁……耶?(可译为“哪里……呢?”)

①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

(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

10、顾……哉?(可译为“难道……吗?”)

①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

11、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

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

三、表示感叹

1、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

2、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

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②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

3、惟……耳!(可译为只是……罢了!)

①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我已无事可做,只等待死期罢了!)

4、一何(可译为何等、多么、为什么……那么……)

①吏呼一何怒!《石壕吏》

5、亦……哉(可译为也……啊!)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

(而且在其墓门前竖立石碑,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唉,这也真是隆重啊!

6、……何如哉?(可译为该是怎样的呢?)

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

②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

四、表示揣度(推测)

1、无乃……乎? (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等)

①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孔子说:“冉求,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

②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2、得无......耶,得无……乎,(可译为“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兼表反问)”等)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②曰:“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3、其……欤?(兼表反问)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巫医、音乐师和各种手工业者,是所谓上层人士所不与为伍的,现在他们的聪明智慧反而不如这些人,岂不是值得奇怪么!)

4.……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

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

五、表示选择

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不如……?)

①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2、……欤(耶),……欤(耶)?(可译为是……还是……呢?)

①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岭记》

3、其……其……也?(可译为是……还是……呢?)

①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六、表设问:

1、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

①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

(百仞高的山,载重的车能登上,为什么呢?是因为山势逐渐倾斜。)

七、表陈述语气

1、无以、无从。(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

①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祝酒毕,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助兴的,请允许臣作剑舞!)”

2、有以。(可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

①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袁州的百姓非常气愤,可是没有什么对付的方法。)

3、有所。(可译为“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

①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如今臣是一个亡国的卑贱俘虏,极其卑微鄙陋,蒙受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哪敢徘徊观望,

有什么非分之想。) 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人生各有些自己的兴趣,我独爱美习以为常。)

4、无所。(可译为“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①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现在进了关,财物没有什么取用,妇女没有谁受宠幸,这说明他的志气不小啊!)

②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勾践灭吴》

(吴国同越国,是世代互相仇视,互相攻伐的国家,三江环绕着两国的国土,两国的人民都没有迁移到别的地方去的。)

5、比及(可译为“等到......的时候”)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②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

八、被动句

1、见……于……:(可译为“被”。)

①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现在这条溪水却被愚字玷辱,那是什么原因呢?)

2、为……所……:(可译为“被”。)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如果不这样,你们这些人将都被刘邦俘虏!)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消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③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孔雀东南飞》九、宾语前置

1“唯……是……,(“是”无意,起宾语前置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可译为“只”。)

①唯命是从。

2、……何……之有

①宋何罪之有?《公输》

②夫晋何厌之有?《左传》(晋国怎么会满足呢?)

③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

十、假设

1.诚……则……:(可译为“如果……那么(就)……”。)

①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否则:(可译为“如果不……就……。不然的话……就……。”)

①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不然的话,不能继承先烈的遗志并且使它发扬光大,仅仅对这些遗事空发感慨(不付诸行动),这实在是活着的人的莫大羞辱啊!)

3、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泰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

4、向使:(可译为“假如,如果”。)

①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动身赴秦,赵国的良将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能够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定。)

5、自非:(可译为“如果不是,除非是”。)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十一、转折

1、然而:(可译为“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①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

②然而成败易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2、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①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虽然

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将要变得全白,松动的牙齿将要脱落。)

广东高考文言断句学案

文言文断句学案 一、考点说明及教学目标 【考纲内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E级(运用)。 【考纲阐释】文言断句其实是考测学生对文句内容的理解。因此,将断句考点单列,符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题型变化】由主观题变成选择题,难度有所降低,分值由4分变为3分 【教学目标】 1.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 3.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 二、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唐伯虎断句》: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 设疑:有些句子有好几种断句方式,从语法结构和这句话本身的含义上看都通顺。那么怎么去确定哪一种断法是符合题意的呢? 三、方法寻津 1、回忆自己会用的断句技巧,并写下来,越多越好。 2、断句前提:看语境,悟语感。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在语境中,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趣事:教授让学生标点:女人如果没有了男人就恐慌了 女生的答案是: 女人如果没有了,男人就恐慌了! 而男生的答案却是: 女人如果没有了男人,就恐慌了! 可见语境十分重要!! 故事: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你能还原当时阔少年与黑中介各执一词的语境吗?

3、掌握几种有效的断句技巧 【窍门一】 发现规律:看看下列语段断句时有什么特点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识记规律: 运用规律给下面句子断句: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子房功也 【窍门二】 发现规律:看看下列语段断句时有什么特点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识记规律: 运用规律给下面句子断句:于是余有叹焉……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窍门三】 发现规律:看看下列语段断句时有什么特点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识记规律: 运用规律给下面句子断句: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

人教版课时练Book6 Unit2Period1

Unit 2 Warming-up & Reading 命题人: 班级:姓名: 1.The carpenter wanted to cut off the branches and t____________ of the tree to make a bed. 2.The poverty line is the m_______________ income that people need for an acceptable standard of living. 3.The students put the books on the library desk, and the l______________ checked them in. 4.Greatly to her ____________(悲伤), more than ten of her relatives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disaster. 5.These _________(诗) fully express the author's love for the ordinary people and hatred for the ruling class. II.选出与句子中划线部分意思相近或相同的答案。 1.Smoking is likely to damage your health permanently. A. forever B. temporary C. apparently D. considerably 2. She couldn’t forget the dreadful night when a murder had taken place just before her very eyes. A.unpleasant B. fearful C. delightful D. sad 3. No such young man likes to be made fun of. A. laughed B. amused C.ignored D. teased 4. Stand up where you fall down, and I'm sure you'll succeed in time. A.meantime B. timely C. eventually D. later 5. In only 20 years the country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an advanced industrial power. A.performed B. informed C. changed D. exchanged 6. When I returned home, I tried to convey the wonder of this machine to my husband. A.contact B. express C. survey D. provide 7.The flexible time for classes and interesting lessons are the attraction of the English training classes. A.reliable B. changeable C. fixed D. mixed 8.We are faced with two apparently contradictory statements.A.different B. conflicting C. convincing D. similar III.单句填空。(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1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1.The dog may bite you if you keep ____________ (tease) him. 2.If Jack _____________(score) that goal, we would have won that football match. 3.Do whatever it takes _____________(convey) your ideas to readers in your writing. . 4.He wrote a lot of novels, only both of which ______________ (translate) into a foreign language. 5.The water in the Dead Sea is so__________(salt) that you can’t sink when you are in the water. 6.___________(finish) his morning work, the manager stood up behind his chair, stretching himself. 7.Nowadays teenagers seem to spend ___________(end) hours on smart phones, computers and tablets. 8.With so many different forms of poetry__(choose) from, students may have a try of writing poems of their own. 9.With10 years’ experience, I provide high quality _____ (translate) that are tailored to meet your specific needs. 10.It is with a heavy and broken heart that I brought this ________(sorrow) news to everyone today that my best friend committed suicide. 1.All the supplies _______________ after the battle. 2.--I’m sorry I m ade a mistake! ---______________. Nobody is perfect! 3.Prisoners were kept in a very tiny room with ___________________ furniture. 4.She is keen on writing poetry, and on English romantic poems _____________. 5.We can ___________ electric energy __________ light energy as well as into heat energy. 6.At first, the earth’s surface lay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 huge blocks of hard, solid rocks. 7.The nightclub, opened last month, __________________ the college students near it. 8.The boo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irty languages since it came on the market in 1973. 9.With pressure from life and work increasing ________, there should be something for people to have fun with. 10.I think it ______________ to set aside some of your money each month just in case, since nobody knows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 1 - Attitude determines altitude. 态度决定高度

《黄河颂》公开课课件教学案设计优秀

黄河颂 光未然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课标建议: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学习《黄河颂》这首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读来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2.学生分析 《黄河颂》是一首诗歌,一方面“情感是诗歌飞翔的翅膀”,另一方面按文学史的观点,它还是一首“思想大于艺术,情感多于形象”的“广场诗歌”,所以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知识能力目标: ①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②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②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诗歌。 ③分析诗歌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诗歌。

文言断句学案

文言文断句学案 一、明确高考考点 (一)2010年高考广东卷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二)近几年来,断句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借助实例,得出断句规律 (一)看例子,找规律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 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有使者入城 ..与孔 ../.蒉聩 .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 ./.城 悝登台 5、四年春/齐侯 ./楚子 ..使 ./蔡 .溃/遂伐楚 ..以诸侯之师侵蔡 也/不 ../唯是风马牛不相及 .处北海 ..处南海 ../寡人 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二)文言文断句规律: Δ注意事项 1、“云之曰”、“问之曰”、“言之曰”、“谓之曰”等不要拆开;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2 (1)子曰/何事于仁// (2)子张曰//君子尊贤而容众/…… 3、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三、学以致用 试以规律完成下列断句: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粗其取弥粗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高二英语同步学案第14讲选修6unit2上

广州卓越教育机构一对一 高二英语同步学案(1期) 第十四讲【上半讲unit 2,Book 6(上)】 一.入门一测(Quiz) (一)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I don’t have much money. If I _______________(do), I _________________(buy) a house of my own. 2.I wish I ________________(can) fly one day. 3.It is requested that Professor Li ______________(give) us a speech. 4.Mother has ordered that no one ______________(leave) the house without her permission. 5.--I would rather that you ________________(tell) him my secret. --I’m really sorry. (二)完成句子 6.这个英语晚会的主要目的是要为学生提供用英语交流的平台。 The __________ aim of the English evening is _________________(provide) a platform for the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7.我坚信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建设和谐社会。 I am fully ________________ that only with combined efforts _______ _________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8.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______________ and _______________ is primary productive force. 9.那天我碰巧忘记带雨伞。 That day, I forgot to bring my umbrella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0.要获得幸福,我们应当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艰难。 To get happiness, we are supposed to __________ a positive ___________ ________. 二.词汇银行(V ocabulary Bank)

《论睁了眼看》公开课导学案

《论睁了眼看》导学案 任务一:初读者视角,梳理文脉。 1.大家预习了《论睁了眼看》,你对鲁迅这篇杂文有什么阅读感受? 2.那如果是你来写《论睁了眼看》,你打算怎么写? 3.鲁迅先生针对谁提倡“睁眼看”? 4.概括行文思路。 任务二:我即鲁迅,作家视角,深入文本。 假设你就是1925年的鲁迅,此刻正值“五四”退潮时,中国又兴起了尊孔复古思潮,胡适先生为青年学生开了一堆国学书目,去年你便写文章主张青年少读,或者简直不读中国书,这不是玩笑、愤激之辞。此时,有个偏爱你文章的迷惘的年轻人来访,咨询为什么不能读“中国书”的问题。你打算如何回答他的疑惑? 思考角度: 1.举什么例子?分析每个例子中的“闭眼”指什么内容。尽量从原文中找信息。 (1)明末才子佳人小说作家对闭眼。鲁迅把才子佳人小说称作。 (2)《红楼梦》续作者对闭眼。鲁迅对高鹗的评价是。(3)《醒世恒言》的改编者对闭眼。(4)文人们让关羽成神、岳飞前世有罪,是对闭眼。这种行为用鲁迅的话来概括就是和。 综上所述,“闭眼”的内涵就是。 2.对中国文人没有正视的勇气,鲁迅认为原因是。

任务三:研读者视角,历史寻根,群文关联。 鲁迅评价自己:“我看事情太仔细,我对中国人的内情看得太清楚。”鲁迅能一眼看出中国文人的创作不过是一次次的“瞒和骗”,他肯定也看穿了文人们为什么要自欺且欺人。请四人小组对文本中的这些例子进行讨论、归纳,概括鲁迅看到的“内情”是什么。大家也可以关联你阅读过的鲁迅文章综合分析。 文人为什么会自欺?尽量找文中的句子再分析。 文人为什么会欺人?尽量找文中的句子再分析整合。 《推》一文是怎么样走向深刻的? 《论国骂》一文是怎么走向深刻的?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是怎么走向深刻的?

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附练习及答案译文)

高考“文言文断句”导学案 (附练习及答案译文) 一、故事引入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什么是断句呢?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二、考点解读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 (《史记·太史公自序》)【答案】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 【解析】文言文断句停连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文意理解的综合能力,属能力层级B(理解)。除了通过判读文意进行划分之外,考生还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文言语段中的虚词、重复出现的实词等典型标志帮助断句。该题中前三处可根据虚词判断出来,后几处则根据文言文多用骈句的特点可判断出来。 三、方法指津 (一)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UnitDoyoulikebananas公开课学案

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主备人:孟俊审核人:黄燕使用时间:2012年11月 第1课时 Section A 1a—2c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本课9个名词两个动词2. 区分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 3. 谈论对方喜欢或不喜欢的食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认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并形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 学习重点:谈论对方喜欢或不喜欢的食物 学习难点:可数名词变复数的规则。 学习过程: 一、课前展示 任务一:1.必答题。 2.抢答题。复习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变化规律。 I. 一般情况下加-s . 如: book→ books hamburger _____________pear__________ banana_______________ orange_________ II. 以 o 结尾的加-s 或-es 如: photo → photos tomato _______________ III. 以s . sh ch . x 结尾的加-es 如: watch → watches bus _________ box IV . 以辅音字母加 y 结尾的变y 为 i 加es . 如: dictionary → dictionaries strawberry __________ family 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听词辨音 二教案过程: 1、教师导入新课,并对新的单词通过竞赛的方式巩固练习,掌握可数名词的单复数。 2、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小组展示课前布置的任务 1)利用工具书查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定义 可数名词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数名词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例词总结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有哪些不同之处? Countable nouns(可数名词):an apple, two oranges, bananas, apples, pears,tomatoes, strawberries Uncountable nouns(不可数名词):milk, bread 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 (1)可数名词前可以用______限定,表示一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数名词前可以用__________限定。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数名词有_________形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讲解Do you like bananas? 解读: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高玉玺审核人蔡勤贵2014-9-15 【学习目标】 1、学习并运用译句的基本方法。 2、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加强采点得分意识。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考点阐释】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人选择文言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这些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固定结构;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 【真题回放】(2014年湖北高考卷)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答案:有的乡民拉着吴德基(南康丞)的衣襟与他你我相称,他也不斥责。 【方法指津】 一、文言翻译的要求 二、文言翻译的原则 三、具体方法 字词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1、留: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典例】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14年全国卷) 【研习】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侯和秦伯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没有礼貌。(若翻译成“晋国的侯王和秦国的霸主”就错了。) 2、删:把仅有语法作用而无实际意义的虚词、衬字删去。这些词包括:句首发语词、句中舒缓语气词、结构作用词、凑足音节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典例】昼夜勤作息 译文:白天和夜晚都勤奋的劳作。(“作息”为偏义复词,只强调“作”。) 【研习】①夫战,勇气也。 译文:作战,是要靠勇气的。(夫,发语词) 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已。 译文:我对于国家(的治理),尽心了。(之,取独;也,停顿;焉耳已,语气助词) 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字换成本字,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词……换言之,该留的留下,该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往往都是答案采分点) 【典例】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14年山东卷) 译文: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②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译文:扬言道:我看见相如,一定侮辱他。 综合练习(一)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换)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 ③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13年湖北卷)(换) 译文: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 4、调:把文言句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法顺序调整过来。(特殊句式往往都是答案采分点) 【典例】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14年重庆卷) 【答案】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5、补:古汉语比较简约,省略现象是普遍的。为了译文完整流畅,增补原文中省略掉的成分或意思。 【典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14年江西卷) 【答案】(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研习】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省略主语、宾语) 译文:(蛇)碰到草木,(草木)都死了;如果咬伤人,没有抵挡它的方法。 ②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省略句子) 译文:但是力量足以达到那里(却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是有所悔恨的。 6、贯:古文中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等手法,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典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14年湖南卷) 【答案】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本句亦是定语后置句式)

2019文言文断句方法公开课学案

巧用技法,明辨句读 ——文言文断句方法例谈学案 班级姓名号数 【学习目标】 1.熟悉课本文言文基本断句模式。 2.探究、归纳总结断句方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初步感知: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二、导入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三、考点聚焦 句读含义:中国古代没有标点,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要读书,首先就要识字,断句。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关注中考题型:文言文断句题:加强诵读和断句训练,培养文言文语感 中考卷近三年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断句能力,分值3分。 【基本题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客观题 2、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主观题 四、方法指津 (一)考场妙招: 1、关注语句层次,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语段或要断句子的上下文,了解文 意。通读语段或语句上下文,看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有几个层次,这样才能准确断句。 2、先易后难,先凭语感将能断开的断开,再逐步缩小范围,最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 子。 3、断句后检查验证断句的正确性。一要检查语意是否通畅,二要检查内容是否合理。(二)自主探究: 示例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示例2: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结论一:

Book7Unit2导学案

六年级英语导学案(教师版) 送评单位:恩城一小六年级英语组 一、课题:Unit 2 I usually look for cookies. (第一课时) 二、课型:口语交际课(Vocabulary,Target , Practice2)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本单元所有单词。 2、能正确拼读本单元重点词汇。 3、能运用句型谈论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 4、能在语境中正确运用本单元重点词汇和词组。 注: 重点词汇:never, sometimes ,usually, always, subway, bus, taxi, bike 重点句型: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 usually take the bus. Do you ever take a taxi to school? No! I never take a taxi to school. 四、学与教的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讲解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学习内容及程序: (一)课内学习内容及程序 1、语音练习:音标操 2、知识回顾: Activity1: 你还记得这些单词吗? 汽车飞机火车摩托车 自行车公共汽车船走路 3、学习V ocabulary Activity2: 你能根据音标写出以下的单词吗? 1.[a:] f m f mer(农民)nt (姨妈) 2.[?] b g f t(胖)t xi (出租车)

3.[?]s n ncle(叔叔)s bway (地铁) 4.[I ] sixt wind (有风的)usuall (通常) (学法指导:要求学生根据音标,填上所缺字母→教师点拨语音难点→学生齐读→打开课本第10页,听录音跟读→学生齐读→小组内自由读→检查个别学生朗读情况) 4、学习Target Activity3: 听录音,填上所缺的单词。 Gogo: How do you get to ? Jenny: I usually a taxi to________. Gogo: How does Ben go to ? Tony: He always subway. (学法指导:听录音,学生自主完成Activity3的练习→小组交流答案→打开课本第10页,小组内自由朗读Target→教师检查个别小组朗读情况→教师带读,正确读音→全班学生齐读→检查个别学生朗读情况) 5、学习Practice2 (学法指导:教师与个别学生示范对话→学生小组内自由对话,完成课本第11页的表格→检查个别学生对话情况) 6、练习与提高 A、根据句子意思,填入正确的单词。 1)My uncle’s school is near his home so he __________to school. 2)My mother went to Canada by __________. 3) I __________ take a taxi to school.. 4) Lisa’s sister __________a car to work every day. 5) He is a doctor. He works in a __________. B、在句子的错处下画一横线,在后面的横线上把正确的答案写出来。 1. Tony takes the bus to school yesterd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I will got a bag of chips at the store tonight.

定语从句公开课导学案学生单

The Attributive Clause 自主预习目标: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并尝试自主解决 Part I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先行词,关系词以及(定语从句) 1. who的用法 The boys who are playing football are from Class One. The man who you want to see is here. 总结:who指____________, 在定语从句中作________________. 2. whom的用法 Li Ming is just the boy whom I want to see. The professor whom you are waiting for has come. 总结:whom指____________, 在定语从句中作________________. 3. which的用法 Football is a game which is liked by most boys. This is the pen which he bought yesterday. 总结:which指____________, 在定语从句中作________________. 4. that的用法 The boys that are playing football are from Class One. This is the pen that he bought yesterday. 总结:that指____________, 在定语从句中作________________. 5. whose的用法 I visited a scientist whose name is known all over the country.

文言断句专题学案

文言断句专题学案 一、文言断句高考真题回放 例1.2014年全国卷1断句试题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例2.2014年全国卷2断句试题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例3.2015年全国卷1断句试题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日历中的数学公开课学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日历中的数学知识 学习目标 1、分清题目中的未知量、已知量;会分析数量关系,找出体中等量关系,设立恰当未知量,列方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源于实践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沟通,让学生体验和交流成功的喜悦,融洽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审题,寻找数量之间的关系,合理设置未知数,列出方程。 难点: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实际价值,如何建构数学模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是2011年某月的日历,日历中相邻三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之间有何关系? (2)观察月历中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 之间有何关系? (3)左上右下对角线上三个相邻数大小关 系? (4)左下右上对角线上三个相邻数大小关系?

二、典例解析 例1.某月日历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和为60,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 解:设中间一个数为x,则其余两个分别为x-7 和x+7 依题意得: 解方程得: x= 所以 x-7= , x+7= 答:这三天分别是。 例2、如果小明说出日历坚列上相邻的3个数的和是75,你认为可能吗?为什么? 例 3举一反三 有一些分别标有6,12,18,24,30 …的卡片 ,小明拿到了相邻的3张卡片,且这些卡片上的数的和为342. 问: (1)小明拿到了哪三张片? (2)你能拿到相邻的3张卡片,使得这3张卡片上的数的和为86吗? 提示:先思考后一张卡片的数字比前一张卡片的数字大几,找出共同的规律。再设未知数

专题五 文言文断句题及答案 (普通高中适用)

专题五文言文断句题 (普通高中适用作业)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莫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B.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C.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D.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解析:选 C 解答此题,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其次分析四个选项,把选项两两分组,根据相同点的多少可知A、D两项为一组,B、C两项为一组。然后分析两组不同之处:“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此处主语为“此人”,谓语为“有”,后跟宾语“痴名”,“闻”为动词,后面需要跟宾语“其”。由此可见“痴名”后必定停顿,可排除A、D 两项。比较B、C两项,不同点有两处“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和“僮仆亦奔散无留者”,语句“僮仆亦奔散无留者”两种断法皆可,重点分析“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此句中的“时”必定归到上句,即“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由此可排除B项,确定答案为C 项。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不应该屈膝下跪。”(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当时世宗在位时日已久,不再上朝听政,深

文言断句学案高二年级

高二会考文言复习之断句 【考点解析】 20XX年,断句首次加入山东高考范围,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分值3分;全国卷- 新课标Ⅰ从20XX年起,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句读能力,分值3分。 【基本题型】 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x处) 对于基本题型,有两点形式上需要学生注意,其一是,划线统一向右倾斜,不能左右参差不齐;其二,注意后面要求的限断几处,力求最佳得分。 【学习目标】 1.熟悉课本文言文基本断句模式。 2.归纳、探究、总结断句方法。 【知识链接】 常见虚词 句首发语词:夫、盖、且、且夫、至若、若夫、岂(岂独)、初、唯、斯、今、凡、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其前断。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句尾语气词:者、也、矣、焉、耳——陈述句尾;乎、耶、与(欤)、邪(耶)——疑问句末尾;哉、夫——感叹句尾。其后断。 特殊情况: 1.“者”作“……的人”或表示间断停顿(如,古之学者必有师)或“者也”连用其后不断。 2.“也”常用在句间,表句间语气舒缓,诵读时不停顿(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后不断。 3.“乎”有时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词(如:生乎吾前),其后不能断句。 常见的固定句式 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 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 2、一/壹何……(译为“多么……啊”) 3、(其)……之谓也/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4、直/特……耳(只不过……罢了!) 5、惟……耳(只是……罢了!) 表揣度的固定格式 1、得无……乎/耶/邪 (可译为"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2、无乃……乎(耶)(译为“恐怕……吧?”)(兼表反问) 3、……庶几……欤(……或许……吧?) 4、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表疑问的固定格式 1、可得……欤 2、孰与……乎 3、如……何 4、奈……何 5、若……何 6、何……焉为 7、何也(何……也)8、何哉(何……哉)9、何以……?10、何所……?11、何为……? 表反问的固定格式 1、何……之有 2、何……为(何辞为?) 3、不亦……乎(不亦说乎?) 4、安……哉 5、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6、得无……乎(得无异乎?) 7、其……乎/也/耶 8、况…乎 表选择的固定格式 1、与其……孰若(无宁) ……(可译为“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 2、“不……,则……”、“不……即……”(可译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3、……,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4、“非……则……”,“非……而……”,(可译为“不是……就是……”,“不是……却”。) 被动句式 1、为……所… 2、受……于…… 3、见……于…… 【自我预习】——高考回放 (山东卷)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 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至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 主将接受命令后,国君就令太史占卜,斋戒三天,前往太庙,钻炙龟甲,选择吉日,向将帅颁授斧钺。到了吉日,国君进入太庙门,面向西站立;主将随之进入太庙门,面向北站立。 【教材练习】 一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