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特岗教师教育学练习题8

特岗教师教育学练习题8

特岗教师教育学练习题8
特岗教师教育学练习题8

一、单选题

1.“文化课程概念”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B.胡塞尔C.杰特D.惠勒

2.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学会生存B.学会关心C.学会学习D.学会做事

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堂生态观的本质:()

A.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统一;B.强调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自然即课程;C.强调同社会融为一体生活即课程;D.强调向自我开放自我即课程4.课程实际的目标模式最初源于:()

A.泰勒的目标模式B.惠勒的过程模式C.塔巴模式D.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

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

A.者“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

B.者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

C.者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D.者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6.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人是:()

A.布鲁纳B.阿特金C.斯腾豪斯D.斯基尔贝克

7.课程设计的取向即:()

A.课程设计的方向B.课程设计的标准C.课程设计的模式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

8.课程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

A.课程设计B.课程实施C.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D.课程管理体制

9.《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以______为中心内容:()

A.终身学习B.全民教育C.和平文化D.人文文化

10.过程模式的思想最初可以追溯到______:()

A.皮压杰B.布鲁纳C.斯腾豪斯D.卢梭

二、多选题

1.自然设计模式的要素有:()

A.目的B.立场C.慎思D.设计

2.要探讨课程的本质问题,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A.课程从本质上讲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B.课程是系统知识、经验体系的计划,还是一种目标体系C.课程是预设的还是结论性的D.课程是有意的、客观的,还是无意的、主观理解的

3.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有:()

A.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观B.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C.回归生活的课堂生态观D.均衡化的课程设计观E、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F、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4.课程目标一般包括:()

A.认知类B.技能类C.情感类D.价值类E.应用类

5.课程要素一般包括:()

A.目的B.教材C.教与学的方法D.教学评估E.内容

6.生态主义课程的表现形式有:()

A.多元文化教育课程B.生态政治课程观C.国际理解教育D.开发教育E.后现代课程观

7.泰勒认为课程资源的类型有:()

A.目标资源B.素材性资源C.教学活动资源D.组织教学活动资源E.制定评估方案的资源

8.现代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有:()

A.共享策略B.需求导向策略C.增强特性策略D.因地制宜策略E.全员参与策略

9.现代课程实施的取向有:()

A.忠实取向B.创生取向C.相互调适取向D.缔造取向

10.兰德变革模式的阶段有:()

A.启动B.实施C.合并D.评价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课程与作为客体的学生之间需要关系的反映。()2.美国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回归基础”的教育运动。()

3.科学主义是科学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表现,它的核心是“科学崇拜”和“工具理性”。()

4.人本主义认为只有人的非理性因素,诸如人的情感、意志等,才是人的存在、人的

本质,而理性和科学不过是意志的工具。()

5.科学人文性就是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结合成一个整体。()

6.自我即课程,意味着以我为中心设计课程,关注自我的知识和文化。()

7.课程设计主要是一个理论研究过程,以理念来统领实践。()

8.课程结构主要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与配合,它涉及课程的基本学习范畴的确定。()

9.在从事课程设计时,教师是最主要的资源开发主体,学生应该服从并顺应教师资源开发的要求。()

10.建国以来,我国的课程改革主要是采取的自上而下的策略。()

四、材料分析题

1.某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请用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管理等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

2.某人认为,课程设计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和学生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将课程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学生的职责就是如何运用有效的办法学会课程的内容。

请结合课程设计的知识、课程实施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

五、论述题

1.试论述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

2.试论述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及新的发展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七章现代课程

一、单选题

1—5 CBADA 6—10 CDCCD

二、多选题

1、BCD

2、ABCD

3、ABCDEF

4、ABCE

5、ACDE

6、ABCDE

7、ACDE

8、BCDE

9、

ACD10、ABC

三、辨析题

1、×

2、√

3、√

4、√

5、×

6、×

7、×

8、√

9、×10 √

四、材料分析题

1、

(1)课程资源的类型:自然环境资源;社会环境资源;文化资源;教师、学生及家长等人力资源

(2)对资源的评价: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课程资源的适合性;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3)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些都是传统教科书无法替代的。

(4)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功能也未被充分认识和利用。

(5)教师不仅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而且是充分运用、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2、

(1)课程设计主体多元化

(2)课程设计取向多元化

(3)教师教授课程的过程既是一个领会专家设计的课程,同时也是一个在课堂层次设计的过程,学生就是在这两个交互的过程中建构的过程。

(4)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先后顺序和继先承后的行动过程,每一个过程中,都是课程设计主体的相互交流的过程,都有不同的设计主体的参与。

五、论述题

1、

(1)两极之间的对立: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与人本主义课程文化观点的矛盾冲突

(2)寻求两极之间的平衡: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与人本主义课程文化观的融合趋势(3)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的确立

2、

(1)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课程价值取向

A、突出伦理政治的课程价值取向。

B、适应社会生活的课程价值取向

C、强调个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

(2)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3)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4)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

(5)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6)强调国际意识的培养

教育学之教学练习题知识讲解

第八章教学(下)(本章重点提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2.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3.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是()。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画》 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5.帕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7.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 A.唐代 B.宋代 C.清末

D.新中国成立后 8.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华虚朋 C.帕克赫斯特 D.克伯屈 9.我国学校的教学以()为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授课 B.个别辅导 C.班级授课 D.讲座 10.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教,属于()。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11.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是()。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12.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属于()。 A.个别教学法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3.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1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以及()。 A.课外辅导 B.钻研教材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知识点大全(超详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11)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提出的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作出解释。 3.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4.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1) 1.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时代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12) 教育者——教师的主体 受教育者——学习者,具有主观能动性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材料、教科书、教育手段、教育方法 四、教育的起源(12) 五、教育的发展历程(13)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征:

(1)非独立性,与社会社会、劳动相连接 (2)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平等性 (3)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二)古代(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 1.奴隶社会、出现教师,产生学校教育 特征: (1)阶级性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4)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 2.封建社会(与生产劳动脱离)—-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 3.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其他国家 古代印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僧侣祭祀、刹帝利、吠舍种姓、普陀罗种姓。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巴斯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 中世纪西欧: (1)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和僧侣,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2)骑士教育——培养骑士,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中国 1.五帝时期——“成均”“庠”教育场所,萌芽状态的学校 2.夏——“序”和“校”

教育学-第八章-教学(上)

第八章教学(上) 一、单项选择题((有时每题2 分,共40 分;大部分年份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2.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 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C )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 )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4.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C )。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5.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 B )。 A.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B.特殊的认识活动 C.特殊的实践过程 D.师生交往活动 6.( D )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D )教学原则。A.系统性B.启发性C.思想性D.巩固性 8.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C )。 A.教学 B.教学原则 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 A.教学工作 B.智育 C.体育 D.德育C.教学模式D.教学方式 10.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份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称之为(A )。 A.教学模式B.教学原则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过程 11.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C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12.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B )。 A.教育 B.教学 C.教授 D.学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爱弥儿》 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 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 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 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二.境空题 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劳动。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癸卯学制。 14.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15.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6.直视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三是语言直观。 17.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理教育(说服教育),基本途径是教学。 18.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2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 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小学教育学第八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八章练习与答案 第八章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C 2.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政治思想教育 C.政治课 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D 3.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A 4.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 C 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B 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C 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B 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D 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D 10.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A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供参考)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关系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的。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成不平衡关系。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起源论:生物起源论(错)、心理起源论(错)、劳动起源论(对)。 原始社会教育特征:1.有社会性无阶级性。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3.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学习。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和崇文馆。 宋代时,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依据是《四书》。明代,八股文被列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 古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点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西欧封建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 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社会教育的变化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教育的世俗化。 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教育的现代化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著作: 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韩愈《师说》无名氏《大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孔子学说的核心“仁”“礼”。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翟主要思想“非攻”“兼爱”认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 史上第一部教育学文献是:《学记》。 产婆术出自“苏格拉底”。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凯洛夫《教育学》

教育学第八章汇总

第八章教学 第一节教学概述 一、教学概念——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内涵;“教学”和“智育”的区别 教学与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而又有区别的概念。至于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而教学则是实施智育及其他各育的基本途径。智育的实施除通过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等。概括地说,教学和智育的关系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1.教学的主要作用 (1)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教学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3)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在学校中的地位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2)教学不是唯一的活动 三、教学的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

巧(基本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二节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特点和阶段 1.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知识的间接性;教师的指导性;教学的发展性;教学的教育性。 (2)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凯洛夫提出的五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 (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2)学习间接经验要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 (3)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3)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的 (2)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是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3)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发展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3)坚持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第三节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1.教学原则的定义—— 教学原则是有效的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贯彻教学原则,正

第八章 教学 练习题

第八章教学 练习 1、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理解教材 3、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做示范性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法是() 演示法 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按照一定的条件作用于一定的对象,使学生亲自看到所学对象的某些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实验法 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清朝末年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体现了()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7、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形式教育理论 8、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以教学为主 9、《学记》中比较准确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主张是() 开而弗达 10、《学记》中说“学不等“所体现的是()的教学原则 循序渐进 11、教师备课要写出三种计划,分别是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 单元(或课题)计划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课外辅导、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上课 13、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一般分为()直观、()直观、语言直观 实物;模象 14、教学方法中讲授法的集体方式有()()()和讲演法 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 15、“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巩固性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启发性 17、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形成() 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 18、教育史上,()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着重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 形式教育理论;实质教育理论 19、教学的任务是什么(简答)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09—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二) 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 D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C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D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2006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D)。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B)。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B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p; C.怀特海p;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C )。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

教育学第八章教学工作方法

教育学第八章教学工作方法、组织形式与评价【考试评价目标】… 一,填空题 1.教学工作以____为中心环节。 2.上课的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包括备课、上课、布置课外作业以及。 3.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____。 4.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同分为____、____和....................。.............一O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即明了、联想、____和方法。 6.教学评价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发展性、____、指导性原则。 7.根据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一____—.____ 8.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称为____。 9.引导探究教学法包括发现教学、探究教学和____。 lO.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当时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在其____著作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研究。 11.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 1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具有____直观性、真实性。 13.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群体的组织形式有合作、____和不相干的。。 14.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始于清代同治元年于北京开办的____。 15.合作学习理论认为____应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 1.上课2.课堂教学效果的测评3.考虑教法 4.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5.系统6.整体性 7.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 教学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法8.引导探究教学法9.问题 10.《大教学论》11.班级教学12.形象性13.竞争的 14.京师同文馆15.群体合作分组结构 二、选择题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 ) A.制定教学计划B.了解学生 C阅读有关参考书D.备课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应用知识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的方法, 称为( ) A.讨论法B.研究法C实习作业法D.练习法 3.对教师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旨在发掘教师特殊才能。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分组教学B.特朗普制c.小队教学D.合作学习 4.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称为( ) A.班级授课制B.贝尔一兰喀斯特制C.道尔顿制D.文纳特卡制5.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称为( )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相对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 6.教学评价应经常给师生以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为教学指明方向和增添前进的动力的原则是( )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整体性原则D.指导性原则 7.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的场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活动,以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方法是( ) A 久实验法B.练习法…C参观法D.实习作业法8.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理论,使班级授课这个组织形式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凯洛夫D.杜威 9.教学过程中课程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按照学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和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另一部分通过音乐、艺术、运动、集会等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贝尔一兰喀斯特制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特朗普制 10.被称为灵活课程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小队教学B.特朗普制C合作学习D.分组教学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第八章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 第八章教学(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A ) A 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 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目用百分制较方便 D 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2、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 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 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 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3、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D ) A 组织教学 B 检查复习 C 巩固新教材 D 讲授新教材 4、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A )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5、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纪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 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老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 A 分层教学 B 合作学习 C 小班教学 D 复式教学 6、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B )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 C 分组教学 D 道尔顿制 7、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 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 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 备课 B 上课 C 布置批改作业 D 成绩考评 9、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D )

教育学第八章教学练习题

第八章教学<下>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D)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2、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B)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3、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是(B)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画》 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4、帕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 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5、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C) A、唐代 B、宋代 C、清末 D、新中国成立后 6、现代我国学校的教学以(C)为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授课 B、个别辅导 C、班级授课 D、讲座 7、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A)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9、备课包括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A) A、了解学生 B、阅读参考书 C、上网 D、制订教学计划 10、教师在教学中最首要的角色是(A) A、知识的传授者 B、学者和学习者 C、集体的领导者 D、学生的榜样 11、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C)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12、一节综合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B)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巩固新教材 D、检查复习 1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在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D)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14、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D)来编班。 A、年龄 B、发展水平 C、知识经验 D、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15、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D)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16、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C) A、教学 B、教学原则 C、教学模式 D、教学方式 1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B) A、测量 B、测验 C、考试 D、评价。 18、良好测验标准中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D)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19、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理解 B、巩固 C、应用 D、迁移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在古代的东西方,个别教学制是学校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但到19世纪中叶,制已成为西方各国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2、苏格拉底善于运用启发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形成了著名的“”。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打印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是(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辞、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是(教区学校)。

《教育学》第八章讲义

(一)教学的概念 1、识记:教学概念的含义 2、领会: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二)教学的地位和任务 领会:(1) 教学的地位和作用(2) 教学的任务 (三)现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向 领会:当代教学观念变革的六大走向。 (四)教学系统 1.识记:(1)教学系统的概念的含义(2)教学系统的特性(3)教学系统的要求 2.领会(1)教师中心说的含义(2)学生中心说的含义(3)学科中心说的含义 第一节、教学概述 教学:在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在狭义上,我们所说的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p262识记 教学与教育两个概念即相互联系又有区别:p262 教育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广义的教学与教育一词没有什么区别,但在狭义上,教学专指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已经从教育概念中分化了出来 教学与智育两个概念即相互联系但又不同的概念:p262 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 教学是智育的一条主要途径,但并不等同于智育。讲教学,突出的是他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而讲智育,突出的是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 教学的地位p262 (二) 教学的基本作用p263~265 从教育目的看:培养德智体美 从心理发展角度: 一方面,教学的作用是促进学生认知智慧的发展,包括是学生 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能力; 另一方面,教学的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学生 的情感智慧的发展。

教学的作用概括为如下四点: a: 授受基础知识 b:形成基本技能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c:发展基本能力 一是已经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和已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可用成就测验来测量; 二是指潜在能力,即尚未表现出来的心理能量,而通过学习和训练后可能发展起来的能力与可能达到的某种熟练程度,可用性向测验来测量。d: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p265~267 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教育 专才教育 通才教育 当代教学观念的变革主要体现为以下六大走向: (一) 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二) 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 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教法的实质是学法,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四) 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观比较重视知识的掌握 现代重视儿童身体、认知和情感全面和谐发展,成了现代教学观念的基本精神。 (五) 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传统:非常重视教学的结果,忽视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观念:第一,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强调在教师启发引导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对基本知识的领悟和技能、技巧的习得; 第三,强调“知-情”对称; 第四,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以及多种方式、方法的综合应用,为儿童设计出合乎年龄特点的活动,促进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六) 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传统:认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功能是传承文化,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继承已有知识经验。 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功能就是创造文化,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掌握知识经验,形成创造文化和创新生活的能力。 第二节 教学系统

教育学第八章 德育测试试卷

第八章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2.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B.政治思想教育C.政治课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3.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D.物质基础 4.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 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 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 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 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10.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11.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 )。 A.认识基础B.关键C.核心D.行动指南 12.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3.“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14.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15.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育学总结绪论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内容: 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伦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夫人教育思想寓于他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寓教于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礼记.学记》乐正克著(孟子的学生)化地成俗,其必由学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又名《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623 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提出把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1632 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 高度地评价了教师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面起了开创性作用。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762 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应自然地发展)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该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儿童生长与教育的关系的教育研究新领域,提升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1776-1778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著作《康德论教育》 1806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内容: 强调教师的作用: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861 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他提出的教育任务是为完善生活做准备。 1901 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1908 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 19 世纪末 20 世

教育学第八章

选择题填空题 第八章 1,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辨析,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错误)(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看见基本途径就是教学。看见根本途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详见书p80,p81) 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3,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统一原则的规律:(狂+巨) 我们要防止两种倾向,既不能像形式教育论者那样,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也不能像实质教育论者那样,只向学生传授与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 5,教学原则是有效的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狂+巨) 6,直观教具一般分为三类: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8,循序渐进原则: A按照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B在注意系统性的同时要抓住重点和难点 C教学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有具体到抽象 (选填,ABC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9,备课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 10,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既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学 11,教师备课要做好三种计划,既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12,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狂+巨) 13,课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 14,课外辅导有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两种形式 15,常用的检查方式有两大类:平时考查和考试 16,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百分之制记分法、等级制记分法、评语法1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狂+巨) 18,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时间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9,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京师同文馆中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狂+巨) 20,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21,教学方法归并为两大类:启发式和注入式(注入式又名填压式) 22,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23,谈话法是指教师通过和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相互交谈来进行教学的方法,也叫问答法,包括: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 24,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全班获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25,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a欣赏教学法(包括:自然的欣赏、人生的欣赏、艺术的欣赏),b情景教学法 26,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媒体或设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