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学科质量分析

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学科质量分析

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学科质量分析
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学科质量分析

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历史学科

一、指导思想

1.仿真性和原创性:依据江苏省2013年《考试说明》,落实考核的目标与要求。模拟省2012年高考历史试卷风格,力争“形似”与“神似”并举。使考试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以主题与能力立意,注重“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体现出稳中求变、稳中出新要求。本卷力求每题原创,并具有时代性。重视细节与图表化,重视题目形式多样,不拘泥于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文献资料。

2.针对性和诊断性:针对二轮通史复习特点;针对考纲中主干知识,新增考点、未考考点;针对南京市选修历史科目的考生的具体学情。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二模”检测的导向和诊断功能。

3.覆盖面和导向性:试卷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知识覆盖面、能力梯度、知识密度上严格把关,以利于即将进行的“三轮”专题笔试能力强化训练。

二、考试概况

1.实考人数9005人,较一模(8464人)增加541人, 较摸底(9252)减少247人。全市均分68.16分,较一模(70.56分)减少

2.4分,其中客观题均分35.07分(总分60分);主观题均分3

3.09分(总分60分)。

2. 预设均分75分,实际只有68.16分,(难度系数为0.486)低于预设7分,除了艺术生回考因素外,目前高三历史教学中师生的进取意识、学习状况实在令人堪忧!

三、主要问题与对策

(一)客观题分析:得分率较低的题目有:(注:每题2分,蓝色为错误较高的!)

客观题主要错误及分析:

⑴知识概念模糊不清。或不能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结论,或不能依据试题情境,结合所学知识与方法,形成新的历史结论。

⑵审题不清、题意不明。本是“要我选择”变为“我要选择”。

⑶处理题干或选项中历史材料的能力不足、方法欠缺,常常找不准切入点和关键词。

(二)主观题分析(注:蓝色为错误较高的!)

四、下一阶段教学建议

1.周密计划,统筹兼顾

(1)下阶段重点做两件事:一是4月10日前各校必须完成二轮通史复习,二是强化三种题型的限时训练,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下阶段学校考试比较频繁,但千万不能把今后的复习变成简单的应付考试。要坚决杜绝以考代教、以

考代学,也不允许以教代学。各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冲刺计划,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决不要因为考试检测而随意打乱计划。要特别注意对考点纵向梳理,横向联系。因为纵向梳理可以重点突出专题的阶段性历史特征,而横向联系则可理清并形成有关特征的背景和影响,各阶段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般规律和历史启示,以便形成历史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同时,在后期复习教学中必须将“顾全大局”落到实处,要时刻关注重点人群,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关系。避免一刀切,务必要明确三“过”人群:“该过的、能过的、想过的”。教师一定要把好这个度。2.加强研究,提高效率

要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进一步加强对2013年《考试说明》的研究。删除的内容内容坚决不讲,对新增考点、未考考点要特别复习;要研究重要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变化,要实现从以教科书为“本”,背诵、默写教材,向以《说明》为纲,解读、构建教材单元知识结构转变;实现从全面再认、再现教材正文文字型知识,向有选择性地把握教材,包括单元引言、课引言、正文及与正文密切相关的图表、文献资料等多形式、多层次知识转变;实现从训练学生识记能力,向以培养学生解读、获取、加工、识记教材有效信息转变。同时,通过研究各大市统测试题,获取高考学科命题最新动态。增强有限时间内学科教与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确保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

3.理解概念,提升水准

熟悉教材,夯实基础是高考取胜的根本保障。高考试题尽管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如何,知识的落脚点都是教材的基本内容。对历史概念掌握的准确程度实际上体现的是对历史本质掌握的程度,对历史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这直接关系到对选择题的准确判断和对材料题回答的准确性。教师要对几本教材所涉及到的重要历史概念进行梳理,有意识地对重要的历史概念进行分析、讲解,指导学生准确地掌握其内涵和外延并在练习中及时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纠错训练,直至学生真正弄懂掌握为止。教师要关心时事,把握热点,如经济发展史,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中外友好年等。古为今用也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基本目的,当今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如环境问题、城镇化建设问题,如何实现发展中的公平公正发展、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在历史考题中体现出来。同时不要忽略江苏地方特色,周年纪等。教师还要搜集教材以外与中学历史学习有关的常用概念如“功能”、“格局”、“观念”、“风俗”等等,对这些概念进行表达训练,以保证学生表达准确、规范。

4.规范训练,提升能力

本次考试暴露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簿弱的情况,要有效提高应试能力,必须通过一段时间大幅度的强化训练,用心揣摩才能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能力要求落到实处。注意训练的针对性、规范性。包括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字词表述,卷面整洁、严谨等。下阶段要认真做好试题的精选工作,绝不做偏题、怪题、难题。要经常把考过的试卷拿出来多反思回顾,注意归纳、总结答题思路和技巧,并将错题及时整理,分析原因,反复操练。教师要注意对不同题型的讲解,对于选择题的讲解要注意非选项的讲评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对材料题和问答题要教学生注意导向词的提示以抓住有效信息。采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地分析、讲解可以提高训练解题能力的效率。

2013年3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