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 揭示德育规律

B. 总结德育方法

C. 探讨德育现象

D. 研究德育功能

2. 品德属于()。

A. 集体现象

B. 个体现象

C. 社会现象

D. 民族现象

3. 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4. 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体谅模式

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体现了()的德育方法。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自我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6. 自我教育的基本特点是()。

A. 自主性

B. 情感性

C. 规范性

D. 系统性

7.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原则。

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8. 依据《中小学班主任管理规定》,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 B )。

A. 专业

B. 主业

C. 副业

D. 职业

9. 弗洛伊德认为(B)是一个整体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A.个性

B. 人格

C.个体

D. 性格

10. 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11.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B)。

A.教育和训练

B.纪律和制度

C.活动和交往

D.学习和实践

12. 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使德育目标具有( C )。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继承性

13.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A)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A.三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二 D.1倍

14.以道德两难故事为基本材料,对儿童进行道德问题教育的学者是( D )。

A.皮亚杰 B.埃里克森 C.班杜拉D.科尔伯格

15.学校德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 D)

A.理想教育

B.道德教育

C.劳动教育

D.集体主义教育16.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是(D)

A.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

B.由知开始,以行结束

C.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D.没有固定顺序,具有多端性

17.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连贯的德育影响的原

则是指(D)。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8.运用陶冶法的关键是( C)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关心和爱护学生

C.创设教育情景

D.组织各项活动

19.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被称为( B)

A.班风

B.集体舆论

C.优良的班风

D.正确的集体舆论20.德育具有阶级性,因此我国学校德育管理应坚持(D)

A.未来发展方向

B.社会实践方向

C.共产主义方向

D.社会主义方向

21.学校实施德育最经常、最有效的形式是( C )。

A.各项活动

B.各科教学

C.政治课

D.历史课

22.直观具体,生动形象,是德育中( B )。

A.陶冶法的特点

B.示范法的特点

C.说理法的特点

D.讨论法的特点

23.实施德育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D )。

A.政治课、历史课、语文课

B.自然课、历史课、地理课

C.道德教育、理想教育、政治教育

D.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24.在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教导工作的教师是()

A.教导主任 B.年级主任

C.科任教师D.班主任

25.健全班级组织中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是()

A.少先队组织建设 B.教师集体的建设

C.班委会的建设D.班集体的建设

26.作为道德品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并成为决定行为倾向的思想基础的是()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2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语),这句话反映了班主任工作中应遵循_____原则。()

A.以身作则 B.民主平等

C.公平公正 D.启发疏导

28.班级的“静态陶冶”作用是指_____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A.班级的教师B.班级集体的环境和氛围

C.班级集体中的伙伴 D.班级集体的活动

29.当班级群体出现目标不明确、班干部无经验、多数学生不愿参加班级活动、班主任不熟悉情况的状态时,这种班级群体属于()

A.松散型 B.集团型

C.浮动型 D.集体型

30.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任务要求决定了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

A.劳动B.学习

C.阅读 D.交往

31.以丰富学生生活、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锻炼身体、表现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活动形式是()

A.班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体活动 D.劳动活动

32.榜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树立榜样的威信B.激发学习榜样的自觉行动

C.转化为自觉行动 D.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33.作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决定着班主任工作的成效的是()

A.班级学生质量 B.班级个别教育

C.班主任自身素质 D.班集体组织

33.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______的确立应运而生的。(D )

A.近代教育制度B.义务教育制度

C.现代班级制度D.班级授课制

34.班主任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尝试对班主任工作领域中的实践或理论问题作出回答的系统认识过程是(A )

A.教育科研B.培训

C.进修D.自修

35.班主任所面对的各种关系中最基本、最经常,从而也是最重要的关系是(D )A.与家长的关系B.与任课教师的关系

C.与校长的关系D.与学生的关系

36.小学生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这反映了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须坚持______原则。(B)

A.学生主体B.以身作则

C.实践活动D.因材施教

37.利用班会、板报、墙报和晚会等阵地,宣扬集体生活中的好人好事,批评偏离规范的言行,这是班集体培养中的( C )

A.合作法B.激励法

C.强化法D.示范法

38.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理服人,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体现的是(D)原则。A.循序渐进B.循循善诱

C.热爱和尊重D.因材施教

39.让学生多"经风雨,见世面",反映了班主任工作的( C )原则。

A集体教育 B.启发疏导

C.实践活动

D.因材施教

40.实践表明,转化后进生的最佳切入点是( C)

A.教师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 B.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C.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D.后进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41.小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要求在内容上符合我国教育方针,能培养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这是体现了( A )

A.思想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广泛性原则

42.下列班级活动中,不属于班级体育锻炼的是(D )

A.早操B.课间操

C.课外体育锻炼D.叠衣服比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德育过程既是教育者由外向内向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在身在道德方面的不断建构的过程。

2.弗洛伊德认为道德是通过超我的发展而获得的。

3.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儿童道德教育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方法。

4.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转化的过程,是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

5.价值澄清模式的基本理论基础是价值相对主义。

6.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普适性的道德原则:公正原则。

7.关怀模式是诺丁斯在其关怀伦理的基础上,通过哲学、伦理学构建起来的德育模式。8.教育行为规范见诸日常生活的小处,但它却是衡量一个人教养程度的最直接标准。9.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各学堂要按学生程度深浅分学级并编班上课。

10.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务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11.我国采用班级教学最早的雏形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12.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的必要条件。

13.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14.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

15.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模范行为和英雄事迹来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教育方法。16.价值单策略主要针对那些不适合交谈和讨论的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澄清方法。

17.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以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为中心的道德教育模式。

18.品德评价是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肯定或否定,促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一种教育方法。

19.信仰教育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树立信仰的重要性,学会确立科学、合理的信仰,其内容包括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和理想教育。

20.批评惩罚的主要形式有:严厉的目光制止、口头批评、通报批评和纪律处分等。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题,总计16分)

1.班集体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2.操行评定

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平时对被评价者的观察和了解,用书面语言描述的形式对评价者品德发展的状况做出评价的方法。

3.班主任专业化

通过学习、实践和培训达到班主任专业水平的过程,叫班主任专业化。4.班级民主管理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5.班主任专业化

班主任通过实践、培训,自我学习,反思,以达到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过程

6.班级规则

7.班级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教学是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形态。一个班级通常是由一位或几位学科教师与一群学生共同组成,整个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

8.问题行为

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问题行为可以归纳为异常行为和有害行为。问题行为会导致害人害己或被害。

问题行为的类型可分为三类:a.行为不足(良性)b行为过度(不良)c行为不为(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问题行为的主要功能有以下两个:一为获得关注二为逃避责任

9.道德动机

道德动机推动人们产生和完成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的内在动因。它是由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所构成,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推动人们产生和完成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因时便成为道德动机。只有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升华为道德信念时,人们才会具有真正自觉和自律的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因。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班级就是一个班集体。( F )

2.班集体的建设是班主任是事,和其它教师没有关系。( F )

3.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在一起,有了班主任,班集体就形成了。( F )

4.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T )

5.一般来说,学生个体在班集体中会获得更好的发展。(T )

6.不应让成绩不好的调皮学生当班干部。( F )

7.班主任不严肃,不厉害,就管不住学生。( F )

8.班级要多开展一些活动,这样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T )

9.学生撇开班主任自己搞活动,就是不尊重班主任,这是不允许的。( F )

10.知行统一的原则就是要求学生思想与行为的统一。( F )

11.正面教育是指用理论、事实和榜样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启发和调动学生自觉接受

教育的内在动力。(T )

12.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对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加以组织和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

一致。(T )

13.德育过程是个长期反复的过程,这是德育过程最突出、最明显的特点。(T )14.德育过程中任何人想“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都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不可能取得成效( F )

15.解决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必须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T )16.最有教育效力的是行动而不是语言。(T )

17.在一个班集体之中,学生干部与学生群众之间,是一种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F)18.对于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不能一概视之为“帮派”、“小集团”而加以贬斥。(T)19.在我国,有学校的地方必然就有班级,但有班级的地方,不一定就有班集体。(T)20.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指导学生学习。(T )

2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启发疏导原则的体现。(F)

22.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的反复的教育影响的结果。(T )23.就学生的教育而言,班集体是一种教育的途径。(T)

24.采用合理方式妥善处理与任课教师的矛盾,是保持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良好关系的重要手段。(T )

25.对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必须真诚相待、沟通思想、统一认识,获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T)

26、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错)

27、儿童的道德观念是与生俱来的。(错)

28、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的政治思想觉悟高低、品德好坏的主要标志。(对)

29、德育原则的确定是人为的,可以不受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相互作用下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所制约。(错)

30、在学校教育中,通才教育和特长教育是矛盾的。(错)

31、学校中的各种兴趣小组都属于非正式群体。(对)

32、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认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对)

33、对于反应迟钝。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应多做开导、解忧、释疑的工作。(对)

34、强调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意味着可以取消或削弱外在的教育。(错)

35、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实质是学生的思想问题。(错)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 你认为该如何运用好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强有力的教育方法,也是班主任实现其工作目标常用的工作方法。班主任运用这一方法必须密切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目的,以理服人。无论采用何种评价,班主任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并在尊重信任中学生的基础上,以说明道理、辨明是非为前提。不能随心所欲、随意滥用,更不能把评价当作发泄个人好恶情感的机会。

2.实事求是,公正无私。在品德评价中,中学生最不信服的就是班主任的偏袒和偏信。因此,班主任要深入中学生实际,全面了解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坚持是非面前人人平等,该奖该罚以事实为重,不徇私情,不讲情面,使评价具有较高的信度。

3.重在发展,贵在辩证,中学阶段,青少年生理变化急剧,心理处于“断乳期”。因此,对他们的优点与错误均要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在评价时,必须防止简单的非好即坏的两值判断,要做到奖其功而不护其短,惩其过而不折其长。同时,评价要有弹性、有分寸,恰如其分,留有余地。

4.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为了实现班级的整体目标,班主任在掌握实事求是、公正无私的原则的基础上,要善于对不同层次的中学生提出相应的不同要求,并促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努力。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频于表扬,对后进生,则要努力挖掘其潜在能力、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关心。

5.发扬民主、激发参与。品德评价的对象是中学生,如何评价、评价是否准确、评价后达到何种效果与评价是否民主、中学生是否参与其过程直接相关。班主任要充分发扬民主,让中学生参与品德评价,重视发挥集体舆论的作用。尤其是阶段性评价,或典型性的奖惩,教师要事先充分征求中学生的意见,与他们共同讨论决定。

6.多加肯定、少作批评。从中学班级工作的实际看,品德评价的主要形式是属于肯定性评定的表扬、奖励和属于否定性评定的批评、惩罚。其中,对绝大多数中学生具有普遍意义和实际运用价值的是表扬和批评。通过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唤起他们积极向上的内在力量。通过批评,可以促使中学生反省,使其认清自己的错误与原因,唤起克服缺点的勇气和力量。但是,在具体运用批评与表扬的过程中,要注意给中学生多

加鼓励、少作批评,不能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显然,这里的多加肯定、少加批评不是对中学生无原则的迁就,而是要求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的过程中注意尽可能多地调动中学生内在积极性,尽可能避免对中学生的心理伤害,努力促使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运用要求:1、坚持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的指导思想;

2、对学生批评惩罚时,要注意方法。既要解决认识问题,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3、评价要及时,抓住时机,不要过时境迁才进行。

2. 简述如何培养班集体。

一、了解班集体并建设班集体

二、班干部培养

三、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1、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2、良好的行为习惯。

3、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呵护和重视各阶层学生

1、与后进生“心连心”

2、批评与激励优等生。

3、发现和鼓励中等生

五、形成竞争意识

1、人人确立一个竞争对手

2、组组都有一个追击目标

六、用爱建设班级

1、爱就是了解。

2、爱就是尊重。

3、爱就是责任。

3. 学校德育的具体途径有哪些?

(一)课堂教学,这是学校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特别是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政治课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

(二)班主任工作、年级活动、班级活动是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共青团、学生会活动是德育工作最有生气,最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途径。

(四)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五)生活劳动和其它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途径。

(六)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环境是德育工作一条不可忽视的潜形途径。

4. 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一个前提,六个方面”。一个前提,是指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和班集体的建设计划。六个方面是:班集体的核心与骨干的发展水平;班集体的凝聚力;班集体的教育活动水平;班集体的学业水平;班集体的风气;班集体成员的个性发展水平。

5. 简述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

6.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形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遵循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7.简述皮亚杰“三水平六阶段”的主要内容。

(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8. 你认为班干部实行轮换制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为什么?

班干部实行轮换制是利大于弊,确保每个班级成员都能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上,积极调动了班级成员的团结意识,也让工作了一年的班委得到休息或转换工作的机会,时间两全其美的事情。

9. 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如何从知、情、意、行各环节中选择德育的开端?

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即要重视它们相互联系和作用,又不能简单地相互代替。即要注意知、情、意、行全面培养,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确定教育重点。因为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会经常出现不平衡,如,情通理不通,理通情不通,以及认识与行为发展的不平衡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针对知、情、意、行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教育。但在抓重点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其他方面,因为知、情、意、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分析和研究思想品德发展情况或判断评价思想品德发展水平时,都要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全面衡量。根据知、情、意行相互间的关系,在德育过重中可采用多种教育模式,选择多种开端。

10. 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应遵循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德育工作要把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对学生的德育要求要同共产主义目标

相联系。

(二)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

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

(三)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原则是对我国优良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符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四)知行统一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五)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六)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教育者正确对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态度。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七)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八)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九)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11.简述价值澄清评价过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选择。包括自由选择——只有在自由的选择中,才能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行事,被迫的选择是无法使这种价值整合到他的价值体系中的;从多种可能中选择——提供多种可能让学生选择,有利于学生对选择的分析思考;对结果深思熟虑的选择——即对各种选择都作出理性的因果分析、反复衡量利弊后的选择,在以上过程中,个人在意志、情感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受到考验。

第二阶段珍视。包括珍视与爱护——珍惜自己的选择,并为自己能有这种理性选择而自豪,看作是自己内在能力的表现和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确认——即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肯定这种选择,并乐意公开与别人分享而不会因这种选择而感到羞愧。

第三阶段行动,包括依据选择行动——即鼓励学生把信奉的价值观付诸行动,指导行动,使行动反映出所选择的价值取向;反复地行动——即鼓励学生坚定地把价值观付诸行动,使之成为某种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

12.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首先,必须明确撰写操行评语的依据。它主要包括:学生的操行评分评等情况;班主任日常的深入细致的观察。

其次必须明确操行评语的撰写要求。

具体而言,必须遵循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要求之一是操行评语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要求之二是操行评语应该积极诱导,鼓励为主。

要求之三是操行评语应该语言准确,内容具体。

要求之四是操行评语应该有的放矢,突出个性。

13.异性正常交往的特点是什么?

(1)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重自爱;

(2)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3)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14.简述如何培养班干部?

(1)、要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尽量挑选品学兼优、而且热心工作的学生当班干部。(2)、让各位班干部明确自己的具体职责,调动班干部工作的主动性。

①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分工到人

②实行系统管理,做到既分工又合作。

(3)、在实践中教给班干部管理班级工作的方法,激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4)、坚持表扬奖励为主的原则,培养班干部工作的创造性

15.怎样对小学生的闲暇生活进行指导?

休闲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而适宜的休闲活动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受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小学生的休闲活动会出现许多问题,因此,教师应对小学生进行休闲辅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的休闲观;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主动的创造精神;培养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和陶冶性情的能力。

(1)、通过教育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休闲观念和态度。要让学生正确认识休闲与生活的关系、休闲与学习的关系、休闲与健康的关系,学会哪些是正确健康的休闲活动,哪些休闲活动有害于人的身心健康。选择休闲活动要与自己的年龄、角色相适宜。例如:可开展“假期生活计划”、“双休日哪里去”等内容的设计与讨论。

(2)、教育学生学会安排和利用闲暇时间。闲暇时间利用得当会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展示小学生的个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要让孩子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让其自由支配,让孩子自己制定生活休闲计划,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发展小学生合理的休闲需要,抑制其不合理的需要。学校可组织学生休闲团体,定期活动,如书法协会、足球俱乐部。还可以组织全校性的休闲活动,如春游。这些活动可以引导小学生合理的休闲需要。对于学生休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

16.班主任怎样才能正确处理偶发事件?

1、及时制止

用严肃、警告的语言“断喝”,果断有力、义正词严,使事态骤然而止,然后令矛盾双方冷静反省,防止事态扩大、蔓延。

2、弄清事实

处理前必须向双方,特别是向群众调研。不回避,不敷衍,不偏袒,弄清真相,查明起因,抓住主要矛盾,避开枝节干扰,一时弄不清的暂时搁置,再行调查,不急于表态。

3、科学处理

所谓“科学”,则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弄清原因的基础上,分清是非,明确责任,通过调解使矛盾双方达成谅解,吸取教训,受到教育,尽可能不留负责影响。

17.矫正学生早恋的方法有哪些?

(一)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

(二)教给学生摆脱早恋的方法

(三)利用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四)鼓励和指导学生的异性交往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兴趣,使青春期学生情感出现迁移

(六)抓住苗头,防微杜渐

(七)努力创设一个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

18.简述对早恋学生的教育方法。

1、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心理咨询疏导法

2、精神转移疏导法

3、说服教育、自我解脱法

19.简述价值澄清模式的理论基础。

价值澄清模式的基本理论基础是价值相对主义。它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而且价值是多元相对和变化,重要的是他应该清楚自己拥有的价值观是什么以及如何获得这种价值观。

1.杜威的经验论。杜威认为,人性本善,价值观是人所固有的潜能,由于它不能在一开始就被清醒地意识而难以指导行为,所以需要在环境影响或成人指导下逐步予以澄清。

2.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上,二战之后应运而生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除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研究学派之外的“第三种力量”人本主义者认为,单凭财富与繁荣以及技术的进步都不足以解决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也不可能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这一切不安的根源在于缺乏对自身内在价值的认识,人类应该由“外部空间”的开拓转向“内部空间”的探索。

3.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主张“自由至上”,以自由为一切选择的价值标准。20.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心理结构,是指品德的组成成分。品德是由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方面组成,品德的这四个方面表现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21.班主任怎样正确处理偶发事件?

偶发事件是我们教育中经常遇到的,它有突发性、破坏性和急迫性。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物均不可预测,有不确定性。处理偶发事件,是对班主任应变能力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育机智和教育水平的考验。处理偶发事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制止

2、弄清事实

3、科学处理

根据这个原则,个别问题,悄然处理;一般问题,个别处理;涉及影响整体的问题,当众处理;较严重的问题,个案处理。解决过程中,重在摆事实,讲道理,力求做到心服口服。一般的说服教育,有的可批评;影响较大的可适当扩大范围批评;个别情节严重、影响较坏的,可予以处分,但取慎重态度;极其个别情节恶劣、后果特别严重的,应交公安部门处理。很多矛盾属一般违纪性质,教师可利用自己的机智“变废为宝”,化干戈为玉帛,化消极为积极。

22.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如何协调科任老师?

一、明确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二、尊重、信任科任教师

三、加强同科任教师的联系和交流,让科任教师更加了解班级管理目标、常规和学生信息

四、加强尊师教育,树立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威信

五、充分发挥科任教师的优势

六、做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润滑剂

七、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理解、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六、辨析题(每题8分,共16分)

1. 教育学生应以正面教育、启发学生的自律为主,用校纪班规来约束学生的作法没有必要。

1.校纪班规的指引作用。校纪班规就是一种行为规范,为学生提供了某种行为模式,指引学生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

2.评价作用。校纪班规最基本的就是《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这一切校纪班规具有评价作用,既具有判断、衡量个体行为是否符合规范或是否违法规范以及违反的性质和程度的作用,它可以被看做一种评价标准,一种评价尺度,一种他律功能。而这种评价尺度和他律功能具有概括性、公开性和稳定性,而以此做出的评价更加客观、明确、具体。这种他律功能的评价作用是简历班级监督体系的前提。

3.教育作用。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是通过校纪班规的实施对学生今后的行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

4.预测作用。指学生可以根据校纪班规预先估计到他将如何行为以及某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5.制约作用。校纪班规的规范作用不是针对个别学生或教育少数学生的,而是对全体学生的共同规范,否则将不能保证有良好的秩序。不仅对违反了校纪班规的学生具有制裁惩治的作用,而且还制约学生不去做违反校纪班规的事。

2. 对学生进行德育是班主任的事,与一般科任教师不相干。

做好班主任工作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班级管理任务繁重,只靠班主任“孤军奋战”是不大可能很好地完成班工作的。班主任要善于主动与科任教师联络,共同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组织系列的思想教育内容;应不时热情邀请科任教师参与主题班会;并请科任教师有计划地对后进生做好帮教转化工作。班主任平时要与各学科教师多交换意见,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及时掌握班里的动态,遏制不良之风的抬头。

3. 班主任加强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目的是使任课教师协助自己管理学生,以防学生产生越轨行为?

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凝聚任课教师的力量做到齐抓共管,才能达到管理好班级的目的。

4.班主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学校领导应该轮流安排教师担任班主任?

班主任的任务: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积极主动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建立健康的公民。

职责:1.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2.开展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3.坚持依法治班,创造和谐班集体。4.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发展学生兴趣特长。5.加强班集文化建设,为学生搭建自由发展的平台。

七、论述题(每题11分,共22分)

1. 联系实际说明德育“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涵义及其贯彻要求。

(1)这一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指德育必须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