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复杂性尿路感染诊治

复杂性尿路感染诊治

复杂性尿路感染诊治
复杂性尿路感染诊治

复杂性尿路感染诊治

张家口市中医院罗静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TI),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尿路感染一般以感染灶定位(即上尿路或下尿路感染)和感染的时程(即急性和慢性)进行临床分类。据上述分类方法在临床实施治疗过程中发现仍然不能很好的指导和判断预后,故近年来许多学者从治疗方面又提出了另一种临床分类,即根据有无泌尿系统功能或解剖异常区分为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和复杂性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往往发生在神经性膀胱、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统内肿瘤或腹腔的占位性病变对输尿管的压迫等因素形成的泌尿系梗阻所致的尿流不畅或膀胱—输尿管返流、多囊肾、尿毒症、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基础上。临床表现见有以下特点:常规使用抗生素疗效不好、细菌和真菌感染谱较广、耐药性常见,甚至发现L型细菌、感染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病原菌多为类链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及L型菌(变异的变形杆菌)。

一、疾病发生基础

(一)尿路感染:是泌尿系感染并影响其疗效的常见重要因素。由于神经源性膀胱导致膀胱舒缩功能失常导致的尿流不畅或潴留或由于泌尿系结石、泌尿系内、外的占位性病变、前列腺增生等导致潴留或返流,以致细菌在尿流郁积处大量繁殖加上管腔内壁张力增高,使组织血供和正常生理功能减退。

(二)多囊肾、海棉肾、肾下垂、肾盂及输尿管畸形等形成的尿流障碍或潴留。

(三)保留尿管时间大于72小时或泌尿系统侵入性检查或治疗不当所形成损伤——瘢痕——狭窄。

(四)妊娠、包皮过长或包茎、细菌性前列腺炎。

(五)糖尿病、尿毒症、肿瘤、血液病以及高龄、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

二、诊断

临床上若经常规治疗病情无缓解或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尿路感染、细菌培养集落形成单位10≥CFV/L。经询问病史、查体和超声影像学、放射学、内窥镜等检查获得有关证据后可确诊。

三、治疗

(一)西医的治疗原则

1、尽可能明确及解除形成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理基础。

2、抗生素使用时间及药品种类的选择原则。

UTI的临床分类及严重程度决定了时间和药物的选择。此外,还有抗

菌药物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及组织、尿液中的局路药物浓度与最小抑菌浓度的比值、安全性范围等。

①使用时间及方法

急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用药时间2—6周。如一旦停药后再发率高,可按慢性复杂性尿路感染处理,即使用敏感抗生素2—6周后症状缓解、尿菌转阴、再使用持续的长程低剂量抗菌药物治疗。值得提出的是男性非复杂性尿路感染较为罕见,故男性尿路感染发生后,即使症状轻,都应按复杂性尿路感染处理。

给药途径:一般情况下均为口服给药。除非症状重伴有体温增高,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增高或分类中性粒细胞增高,可选用静脉给药,直到体温正常后48小时再改为口服给药。

②抗生素种类选择原则

复杂性尿路感染因病情迁延反复,加之治疗用药时间不规则,耐药菌株较为常见。故一般选用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及第三、四代头孢类药物及TMP/SMZ。

喹诺酮类:第一、二代抗菌谱较窄,而第三代喹诺酮类则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阻断DNA的复制、阻止细胞体和细胞核的分裂及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起到杀菌的作用。由于本类药物大都以原形从肾脏排泄,故尿中浓度特别高,有利于尿路感染的控制。此类药目前常用的有氟哌酸(诺氟沙星)、息复欢(环丙沙星)、氟嗪酸(氧氟沙星)、氟啶酸(依诺沙星)、甲氧哌酸(培氟沙星)、洛美沙星、可乐必妥(左旋氧氟沙星)等。大量临床验证表明、喹诺酮类制剂在治疗泌尿系感染方面的优势大于其他抗菌药物。

头孢类药物:头孢噻肟、复达欣(头孢他啶)、先锋必(头孢哌酮、舒普深头孢哌酮——舒巴坦(可抑制β—内酰胺酶)、菌必治(头孢三嗪)、益保世灵(头孢唑肟)、拉他头孢。

泰能(伊米配能—西司他丁,从卡链丝菌中提出的硫霉素加上亚胺基后的抗生素,因此药能被人体肾脏产生的脱氢肽酶—1(DHP—1)所破坏,所以加入抑制此酶的西司他丁。泰能有广谱、深谱的杀菌作用。对G球菌及厌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因价格昂贵,不作首选。

TMP/SMZ:可选用。

这时需指出的是,抗生素的选择最好能将尿培养的细菌作药敏试验后再结合患者对所选药品的临床反应来选择抗菌药品。

(二)中医药在复杂性尿路感染治疗中的定位:

据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一般将其纳入中医学中“淋证”的范畴。因复杂性尿路感染具有疗效差、病程长、迁延反复等特点。故病延日久,热郁伤阴、湿逼阳气或阴伤及气,最终由实转虚,故此类疾病多表现为本虚

或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对于淋证类疾病的治疗,古代至现代医家已积累了大量经验,尤其当今对复杂性尿路感染形成的认识加深,结合大量新型抗生素问世,对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治疗疗效已有所改观。但因病人的基础病因复杂、个体差异、耐药菌株的增加,化学药品的不良或毒副反应等诸多原因,相当一部分病人达不到预期疗效甚至形成治疗矛盾继而被迫中断治疗。例如:周围血白细胞降低,用药后出现过敏性皮疹甚至其他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肾损害加重等。如单纯用中医药,在有的病人身上仍出现迟迟得不到控制的现象。以上现象在临床中屡见不鲜,令许多临床医师束手。如何填补复杂性尿路感染临床治疗学中的这段空白,已引起了深思和重视。临床研究表明,在尽可能解除易患因素的前提下,通过辨证使用中医药,再据患者本人的具体情况选用抗生素或不用抗生素,可使相当一部分复杂性尿路感染转变为非复杂性尿路感染,从而大大提高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整体疗效,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化学合成药品的不良反应。

湿邪在淋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湿邪留恋体内化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如因种种因素导致湿热久恋不去,病延日久,热郁伤阴,湿遏阳气,或阴伤及气,进一步致使脏腑功能受损,在正气虚弱,脏腑受损时,致使湿邪更难祛除或再次招致湿邪热毒侵袭,进一步伤及正气、脏腑,形成一个互为因果,周而复始的局面。所以出现临床常见的迁延下愈反复发作的现象。且多属正虚邪恋,虚中夹湿、虚实夹杂之证。本证的辨证分型及治法,诸多学者已有经验交流。一般可见有以下分型与治法:

1、中医分型与治法

①肝肾阴虚夹湿热

多因湿邪内蕴化热,进而耗津伤阴,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失所养。故临床证见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口干欲饮、小便短赤、淋沥不尽、少腹满痛、舌质红、少津、舌苔黄腻、脉弦数或弦细。

治法:滋阴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味

知母23g 黄柏15g 生地黄15g 山茱萸12g

淮山药15g 泽泻20g 土茯苓30g 丹皮15g

柴胡12g 枸杞15g 菊花12g 金钱草30g

若舌质红绛、有瘀点,可在上方加入赤芍15g、地龙12g。

②气阴两虚夹湿

多因湿邪留恋、久淋不愈、耗津伤阴,进一步伤及正气,累及脾肾,临床表现为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口干欲饮或有低热、尿意不尽、小便黄浊涩滞、小腹微胀、舌红苔薄黄、脉细略弦。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利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二至丸加减

太子参30g 茯苓20g 白术15g 苡仁15g

白扁豆20g 砂仁10g 淮山药15g 莲子肉15g

女贞子20g 旱莲草15g 金钱草30g 黄柏15g

③脾肾气虚夹湿

多因久淋不愈、耗伤正气、累及脾肾,故表现神倦乏力、纳呆便溏、畏寒肢冷、面色无华、腰脊酸痛、失眠健忘伴有小腹坠胀、淋漓不尽、遇劳即发、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舌苔薄白、脉沉细数。

治法:补益脾肾、通淋利湿

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

怀山药15g 肉苁蓉15g 熟地黄15g 山茱萸15g

茯神20g 菟丝子28g 五味子15g 巴戟天12g

杜仲15g 怀牛膝12g 泽泻20g 党参30g

黄芪20g

2、中药在复杂性尿感治疗中的应用

在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复杂性尿感时,如因患者对多种抗生素不能耐受及有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药物过敏性皮疹、肾损害等)或在过去有类似反应,或应用各类西药均无效时,可考虑以中药治疗为主,西药仅作临时对症处理。

①结石梗阻性复杂性尿感

如经证实结石直径小于0.5cm,可用排石汤与八正散套裁加上抗生素,有本虚者,分别加入益气、养阴之品。如结石直径大于0.5cm,为了缩短病程,则最好在行碎石术后再予以上述治疗。

②男性包茎、包皮过长及前列腺增生可在手术后或侵入性治疗后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或配合抗生素治疗。

③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等疾病也应在针对以上几种疾病使用相关药物和饮食调节的基础上应用中医的辨证施治予以扶正的前提下,清热、通淋、利尿。

④因慢性肾脏疾病所引起的肾实质瘢痕化也可导致肾单位尿流不畅(肾内梗阻)或局部的血循环异常(尤其有证据实有局部的高凝状态)应在扶正、活血化瘀(抗组织纤维化、抗局部高凝状态)的基础上的酌情使用针对尿路感染的中药和抗生素。

⑤对免疫性功能低下的患者则明确应在扶正固本平衡阴阳的前提下进行中西医结合抗感染治疗。如有重度的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降低、免疫球蛋白低下或血中其他免疫细胞成分减少,必要时可在使用中药扶正固本的同时加用免疫增强剂或直接补充缺乏的有关物质。

⑥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广谱抗生素已出现深部霉菌感染或耐药菌

株,均是停用广谱抗生素的指征而应辨证使用中药。但如果因使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等),则只能逐渐减量,否则会发生皮质功能低下危象。

⑦如因病情需要对尿管的保留时间较长或膀胱造瘘,则应定期冲洗、甚至局部使用抗生素。尿管也应定期更换。

四、体会

(一)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由经久不愈的复杂性尿路感染发展而来。故务必提前重视对尿路感染,尤其是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疗效差的尿路感染病因追询,尽可能作出定位诊断、病原学诊断,以便及时制定正规、系统治疗。

(二)对疑诊为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及男性尿感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并及时作尿液的细菌学和细胞学检查。

(三)对经久不愈疗效差的尿感患者,要仔细搜寻可能影响疗效的各种因素,除了采用超声、X线造影、内窥镜等方法检查外,如病情需要,可采用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磁共振等,尿的细菌学检查也应扩大到厌氧菌、L型细菌培养,同时搜索有无泌尿系结核。

(四)对复杂性尿感的疗效切忌单纯依赖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一般的尿常规检查结果来判断。因很容易被出现“痊愈”的假象所迷惑,而中断治疗,出现“漏诊”、“漏治”。同时临床上常见的现象,即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尿培养假阴性的发生率较高,若停药三日后检查又将冒再次复发的风险。帮义们建议可采用尿细菌培养同时加作一小时尿白细胞排泄率检测,进行动态监测。因为尿感急性期,尿液在膀胱停留时间短,也易形成细菌学检查假阴性。

(五)抗生素的使用必须根据尿感的临床分类和不同的细菌菌株选择抗生素、剂量、疗程。滥用、过量使用和选择药品种类不当不仅容易产生耐药菌株、二重感染,也导致抗生素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增加,这显然对疾病的转归是不利的。事实上,近几年来已有不少报道氨苄青霉素疗效降低、耐药菌株增加,过敏性皮疹发生较多,出现上述情况的还有阿莫西林、磺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最近发现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的抗药性也有不少报道。

(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分别采用单纯西药或中成药结合治疗,资料显示。但最后须提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的是应尽量、积极纠正形成复杂性尿感的原因,否则疗效仍然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简称尿感,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本章主要叙述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尿路感染。 根据感染发生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系指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后者主要指膀胱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根据有无尿路功能或结构的异常,又可分为复杂性、非复杂性尿感。复杂性尿感是指伴有尿路引流不畅、结石、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等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或在慢性肾实质性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尿路感染。不伴有上述情况者称为非复杂性尿感。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原微生物 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最常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约占全部尿路感染的80%~90%,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约5%~10%的尿路感染由革兰阳性细菌引起,主要是粪链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柠檬色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于无症状性细菌尿、非复杂性尿路感染,或首次发生的尿路感染。医院内感染、复杂性或复发性尿感、尿路器械检查后发生的尿感,则多为粪链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其中变形杆菌常见于伴有尿路结石者,铜绿假单胞菌多见于尿路器械检查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常见于血源性尿感。腺病毒可以在儿童和一些年轻人中引起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甚至引起流行。此外,结核分枝杆菌、衣原体、真菌等也可导致尿路感染。 (二)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病原菌经由尿道上行至膀胱,甚至输尿管、肾盂引起的感染称为上行感染,约占尿路感染的95%。正常情况下前尿道和尿道口周围定居着少量细菌,如链球菌、乳酸菌、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杆菌等,但不致病。某些因素如性生活、尿路梗阻、医源性操作、生殖器感染等可导致上行感染的发生。 (2)血行感染:指病原菌通过血运到达肾脏和尿路其他部位引起的感染。此种感染途径少见,不足3%。多发生于患有慢性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白色念珠菌属等。 (3)直接感染:泌尿系统周围器官、组织发生感染时,病原菌偶可直接侵入到泌尿系统导致感染。 (4)淋巴道感染:盆腔和下腹部的器官感染时,病原菌可从淋巴道感染泌尿系统,但罕见。 2.机体防御功能正常情况下,进入膀胱的细菌很快被清除,是否发生尿路感染除与细菌的数量、毒力有关外,还取决于机体的防御功能。机体的防御机制包括:①排尿的冲刷作用;②尿道和膀胱黏膜的抗菌能力;③尿液中高浓度尿素、高渗透压和低pH值等;④前列腺分泌物中含有的抗菌成分;⑤感染出现后,白细胞很快进入膀胱上皮组织和尿液中,起清除细菌的作用;⑥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的活瓣,具有防止尿液、细菌进入输尿管的功能。 3.易感因素 (1)尿路梗阻:任何妨碍尿液自由流出的因素,如:结石、前列腺增生、狭窄、肿瘤等均可导致尿液积聚,细菌不易被冲洗清除,而在局部大量繁殖引起感染。尿路梗阻合并感染可使肾组织结构快速破坏,因此及时解除梗阻非常重要。 (2)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壁内段及膀胱开口处的黏膜形成阻止尿液从膀胱输尿管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目录 第一篇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1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2指南制定的方法 3说明 第二篇总论 1基本定义 2分类 3流行病学 4致病菌与发病机制 5细菌耐药性 6诊断 7鉴别诊断 8治疗 9预后 第三篇个论第一部分单纯 性尿路感染 第二部分复杂性尿路感染第三 部分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第四 部分泌尿外科脓毒血症 第四篇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第 一部分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第二部分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第五篇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

第一篇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 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 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由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涵盖临床各个科室,而且涉及到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经过反复讨论,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确保指南的准确性。 在我们的文献评判过程中,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具体文献的可信 度:I Meta 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 II 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或实验 性研究 Ⅲ 非实验性研究:比较研究、相关调查和病例报告 Ⅳ 专家委员会报告或临床权威人士的经验推荐意见 的定义: 推荐已经被临床验证,并且得到广泛认可的内容可 选择在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验证不推荐尚未得到临 床验证 三、说明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成人的泌尿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在指南的制定中,我们没有包括泌尿系结核、泌尿系统特异性感染(寄生虫、真菌感染等)、性传播疾病、生殖系统感染、肾移植相关的感染、小儿泌尿系感染。

尿路感染诊疗常规复习过程

尿路感染诊疗常规

第一节尿路感染 一、临床表现 (一)膀胱炎 占尿路感染的60%以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部疼痛等,部分患者迅速出现排尿困难。尿液常混浊,并有异味,约30%可出现血尿。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腰痛、发热,但体温常不超过38.0℃。如患者有突出的系统表现,体温>38.0℃,应考虑上尿路感染。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约占75%以上。 (二)肾盂肾炎 1.急性肾盂肾炎可发生于各年龄段,育龄女性最多见。临床表现与感染程度有关,通常起病较急。 (1)全身症状:发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体温多在38.0℃以上,多为弛张热,也可呈稽留热或间歇热。部分患者出现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2)泌尿系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下腹部疼痛、腰痛等。腰痛程度不一,多为钝痛或酸痛。部分患者下尿路症状不典型或缺如。 (3)体格检查:除发热、心动过速和全身肌肉压痛外,还可发现一侧或两侧肋脊角或输尿管点压痛和(或)肾区叩击痛。 2.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复杂,全身及泌尿系统局部表现均可不典型。一半以上患者可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后出现程度不同的低热、间歇性尿频、排尿不适、腰部酸痛及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如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病情持续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急性发作时患者症状明显,类似急性肾孟肾炎。 (三)无症状细菌尿 无症状细菌尿是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尿路感染的症状,可由症状性尿感演变而来或无急性尿路感染病史。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患者可长期无症状,尿常规可无明显异常,但尿培养有真性菌尿,也可在病程中出现急性尿路感染症状。 二、并发症 尿路感染如能及时治疗,并发症很少;但伴有糖尿病和(或)存在复杂因素的肾盂肾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出现下列并发症。 (一)肾乳头坏死 指肾乳头及其邻近肾髓质缺血性坏死,常发生于伴有糖尿病或尿路梗阻的肾盂肾炎,为其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剧烈腰痛或腹痛和血尿等,可同时伴发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和(或)急性肾衰竭。当有坏死组织脱落从尿中排出,阻塞输尿管时可发生肾绞痛。静脉肾盂造影(IVP)可见肾乳头区有特征性“环形征”。宜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等。 (二)肾周围脓肿 为严重肾盂肾炎直接扩展而致,多有糖尿病.尿路结石等易感因素。致病菌常为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除原有症状加剧外,常出现明显的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设计》: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实用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 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总论一、基本定义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 2.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 细菌尿可以是有症状的,也可以是无症状的。 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3.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s),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 isolated or sporadiec infection) 和反复发作性感染(recurrent infeetion),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 和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relapse)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 文案

-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三、尿路感染的诊断 1 .症状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背部疼痛和肋脊角压痛,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 90%。 2.体检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异性。 发热、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实验室检查 (1 ) 尿常规检查: 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和尿沉渣检查。 应用最普遍的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和尿沉渣人工镜检。 1 ) 尿生化检查: 其中与尿路感染相关的常用指标包括: 亚硝酸盐( nitrite, NIT ): 阳性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尿液中细菌数1 0 5/ml 时多数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程度与尿液中细菌数成正比。 白细胞酯酶 (leukocyte esterase, LEU): 正常值为阴性,尿路感染时为阳性。 2) 尿沉渣显微镜检: 有症状的女性患者尿沉渣显微镜检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60%~1 00%,特异性 49%-1 00%。

尿路感染诊疗常规

尿路感染诊疗常规 一、概述: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在尿中生长繁殖,并侵犯泌尿道粘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本病属中医学“热淋”、“血淋”、“劳淋”范畴。 二、诊断依据: ㈠尿路感染的诊断,常不能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而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特别是细菌学检查。凡是有真性菌尿者,均可诊断为尿路感染。 真性菌尿是指: ⒈在排除假阳性的前提下,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如临床上无症状,则要求两次细菌培养均为有意义的细菌尿、且为同一菌种。 ⒉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 ㈡女性有明显尿急、尿频、尿痛,且尿白细胞增多,便可疑为尿路感染,如尿细菌定量培养≥102/ml,且为尿路感染常见致病菌,则可拟诊为尿路感染。 三、分型: ㈠急性膀胱炎: 占尿路感染中的60%。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弓上不适等,但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常有白细胞尿,约30%有血尿,偶可有肉眼血尿。其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约占75%以上,已婚妇女则可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约占15%。 ㈡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起病,可有或无尿频、尿急、尿痛,常有腰痛、肋脊角压痛或(和)叩痛和全身感染性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血白细胞数升高等。血培养可能阳性。一般无高血压及氮质血症。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其他较常见的是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等引起,仅约5%为粪链球菌等球菌引起。肾浓缩功能可下降,但治疗后恢复正常。但不少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可以与膀胱炎相同,仅凭临床表现很难鉴别。 ㈢无症状细菌尿: 是一种隐匿型尿路感染,即患者有细菌尿而无任何尿路感染症状。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超过60岁的妇女,可达10%。孕妇占5%。细菌尿可来自膀胱或肾,其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

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复杂性尿路感染

主堡塑星丛壁苤查!!!i生!旦箜堑鲞笙兰塑垦!也』望塑!:垒P至!!!!i!!!!:!!!盟!:! ·专家共识-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 ——复杂性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尤其伴有复杂因素的患者,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正常者高12倍[1],而近年国内大量抗菌药物的应用也使得尿路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发生改变,并诱导耐药性的产生。本共识制定的目的是对“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未尽事宜的补充和细化。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对尿路感染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本共识的内容也将进行相应的更新。 一、定义和流行病学 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指尿路感染同时伴有获得感染或者治疗失败风险的合并疾病[2],如泌尿生殖道的结构或功能异常,或其他潜在疾病。 诊断复杂性尿路感染有2条标准,尿培养阳性以及包括以下至少1条合并因素[2。]:留置导尿管、支架管或间歇性膀胱导尿;残余尿>100ml;任何原因引起的梗阻性尿路疾病,如膀胱出口梗阻、神经源性膀胱、结石和肿瘤;膀胱输尿管反流或其他功能异常;尿流改道;化疗或放疗损伤尿路上皮;围手术期和术后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移植肾、糖尿病和免疫缺陷等。 临床上对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在获得药敏试验结果之前经常采用经验性治疗或不规范的抗菌药物治疗.导致耐药的出现。国内复杂性尿路感染细菌谱的特点是大肠埃希菌感染比例降低,而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菌株比例升高,另一个特点是肠球菌感染比例升高[4]。 二、临床评估 下尿路感染常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等,上尿路感染则以肾区疼痛、发热较为多见。泌尿生殖道结构、功能异常或者其他存在易发感染的原发病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 OOI: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5.04.001 通信作者:陈山,Email:shanchentr001@163.com;郑军华,Emailzhengjh0471@sina.com 尿培养:对于复杂性尿路感染,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女性>105cfu/ml、男性>104cfu/ml,或所有患者导尿留取的尿标本细菌菌落计数>104cfu/ml具有诊断价值[2J。 其他相关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腹部平片、尿路造影和泌尿系CT主要目的是寻找泌尿生殖道结构、功能异常或者其他存在易发感染的疾病。 三、治疗 (一)抗菌药物治疗 推荐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对于有症状复杂尿路感染的经验治疗需要了解可能的病原菌谱和当地的耐药情况,还要对基础泌尿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包括对肾功能的评估)。抗菌药物的经验性治疗需根据临床反应和尿培养结果及时进行修正。 1.轻中度患者或初始经验治疗 (1)氟喹诺酮类:近期未用过氟喹诺酮类可选择左氧氟沙星(500mg静脉或口服,每日1次)。该药具有高尿液浓度的特点,抗菌谱可以广泛覆盖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对铜绿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杀菌效果,同时对于部分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也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也可使用环丙沙星(200mg静滴,每日2次),对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 (2)头孢菌素(2代或3a代):相比1代头孢菌素而言,2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孟多)对革兰阴性菌的杀菌活性显著增加,同时保持了对葡萄球菌属较高的杀菌活性。而3a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有很高的杀菌活性,对葡萄球菌杀菌活性较弱,药代动力学特征与二代头孢菌素相比区别不大。 (3)磷霉素氨丁三醇:(3g,口服隔日1次)对复杂性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用于非发热性尿路 万方数据

2009IDSA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诊治指南(中文版)

2009IDSA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诊治指南 概要 随着留置导尿在医院及长期护理机构的广泛应用,导管相关性菌尿症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医疗相关性感染之一,其中很大一部分留置导尿是不恰当的。在医疗过程中,大量的人力及花费被用于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特别是在有尿路感染症状及体征的患者(CA-UTI)中。在本指南中,我们阐述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发病机制方面的背景信息,同时给出了关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循证医学推荐意见。遗憾的是,与此相关的文献大多报道的是导管相关性无症状菌尿症(CA-ASB)或导管相关性菌尿症(没有明确区 分CA-ASB和CA-UTI,但主要指CA-ASB),而非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因为大多数的临床研究将导管相关性菌尿症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测量结果,故此本指南大多数的推荐意见是关于导管相关性菌尿症的。 降低CA-ASB和CA-UTI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严格限定留置导尿的适应症以及尽早拔除导管来降低尿管的使用。在降低CA-ASB和CA-UTI发生率方面,减少尿管使用的策略已经被证实有效,而且可能比指南中其他策略都有效。所以医疗机构均应该优先执行该策略。 CA-ASB和CA-UTI的诊断方法 1.对于尿道内、耻骨弓上或间断留置导尿的患者,CA-UTI被定义为具有符合一般尿路感染的症状或体征而没有其他感染来源,同时单次导管内或中段尿标本培养出至少一种细菌菌落数大于10^3cfu/mL,留取中段尿的患者其尿道内、耻骨弓上或尿套在之前48h内已拔除(A-III)。 对于使用尿套且有症状的男性患者,诊断CA-UTI的菌落数的阈值尚无足够的数据形成推荐。 2.除进行某些用来观察干预措施可降低CA-ASB和CA-UTI发生率的试验研究(A-III)以及某些诸如孕妇的特定医疗条件(A-III)下时,均不应进行CA-ASB诊断筛选。 对于尿道内、耻骨弓上或间断留置导尿的患者,CA-ASB被定义为单次导管内尿标本培养出至少一种细菌菌落数大于10^5cfu/mL,同时无一般尿路感染的症状或体征(A-III)。 对于使用尿套的男性患者,CA-ASB被定义为单次由新更换的尿套内留取的尿标本培养出至少一种细菌菌落数大于10^5cfu/mL,同时无一般尿路感染的症状或体征(A-II)。 3.符合CA-ASB和CA-UTI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新发的或逐渐加重的发烧,寒战,意识改变,心神不宁,无其他明确原因的嗜睡;侧腹痛;肋脊角压痛;急性血尿;盆腔部不适;在已经拔除导管的患者中还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急或尿频,或耻骨弓上疼痛或压痛(A-III)。 对于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则可能表现为肌肉强直的加重,植物神经反射失调,或感觉不适(A-III)。 4.对于留置导尿的患者,脓尿并不一定可以诊断CA-ASB和CA-UTI(A-II)。 有无脓尿或脓尿的程度均不可用来鉴别CA-ASB与CA-UTI(A-II)。 脓尿合并CA-ASB并不是抗生素治疗的指征(A-II)。 无脓尿而有症状的患者往往提示其他诊断,而不是CA-UTI(A-III)。 5.对于留置导尿的患者,单纯的依靠尿液有无臭味或浑浊并不能鉴别CA-ASB与CA-UTI,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的指南》_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9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 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总论一、基本定义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是肾脏、输尿管、膀 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 2 .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 细菌尿可以是有症状的,也可以是无症状的。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3 .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s),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 isolated or sporadiec infection) 和反复发作性感染 ( recurrent infeetion ) ,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 和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 ,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relapse)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 - 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 - 复杂性尿路感染专业技术资料

(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 三、尿路感染的诊断1 .症状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为尿频、尿急、 尿痛、血尿、背部疼痛和肋脊角压痛,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90%。 2 .体检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异性。发热、 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 .实验室检查(1 )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和 尿沉渣检查。应用最普遍的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和尿沉渣人工镜检。 1 ) 尿生化检查:其中与尿路感染相关的常用指标包括:亚硝酸盐 ( nitrite ,NIT ): 阳性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尿液中细菌数1 0 5/ml 时多数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程度与尿液中细菌数成正比。 白细胞酯酶(leukocyte esterase ,LEU): 正常值为阴性,尿路感染时为阳性。 2) 尿沉渣显微镜检:有症状的女性患者尿沉渣显微镜检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60%~1 00%,特异性49%-1 00%。 应注意,尿检没有WBC不能除外上尿路感染,同时尿WBC也可见于非感染性肾疾病。 (2) 尿培养:治疗前的中段尿标本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最可靠的指标。 1 ) 尿标本收集排尿标本: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七):泌尿系感染诊断 治疗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 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Immunology, 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儿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年,卷(期):2010,48(11)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3条) 1.Shaikh N.Morone NE.Bost JE Preal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hood:a meta-analysis 2008 2.Marild S.Jodal U Incidence rate of first-time symptomatic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under 6 years age 1998 3.上海市儿科学会肾脏学组.上海市小儿外科学会泌尿学组儿童尿路感染及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临床诊治的专家共识(2007上海) 2008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七):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2010 5.Whiting P.Westwood M.Bojke L Clinical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tests for 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in childre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economic model 2006 6.National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women's and children's health.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diagnosis,treatment and longterm management 2007 7.Practice parameter:the diagnosis,treatment,and evaluation of the initi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febrile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American Academy of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9965394.html,mittee on Quality Improvement.Subcommittee o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1999 8.Jodal U.Lindberg U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vesico-ureteric reflux.Recommendations from a Swedish state-of-the-art conference 1999 9.UTI Guideline Team 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Evidence-based care guideline for medical management of firs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12 years of age or less 2006 10.Gordon I.Barkovics M.Pindoria S Primary vesicoureteric reflux as a predictor of renal damage in children hospitalized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2003 11.Hodson EM.Willis NS.Craig JC Antibiotics for acute pyelonephritis in children 2007 12.Michael M.Hodson EM.Craig JC Short versus standard duration oral antibiotic therapy for acut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2003 13.Williams GJ.Wei L.Lee A Long-term antibiotics for preventing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2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9965394.html,/Periodical_zhek201011005.aspx 授权使用:南通大学(ntdx),授权号:dd60d530-ab9f-4cf6-8d39-9ea6015aed63 下载时间:2011年3月14日

尿路感染诊疗常规

第一节尿路感染 一、临床表现 (一)膀胱炎 占尿路感染的60%以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部疼痛等,部分患者迅速出现排尿困难。尿液常混浊,并有异味,约30%可出现血尿。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腰痛、发热,但体温常不超过38.0℃。如患者有突出的系统表现,体温>38.0℃,应考虑上尿路感染。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约占75%以上。 (二)肾盂肾炎 1.急性肾盂肾炎可发生于各年龄段,育龄女性最多见。临床表现与感染程度有关,通常起病较急。 (1)全身症状:发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体温多在38.0℃以上,多为弛热,也可呈稽留热或间歇热。部分患者出现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2)泌尿系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下腹部疼痛、腰痛等。腰痛程度不一,多为钝痛或酸痛。部分患者下尿路症状不典型或缺如。 (3)体格检查:除发热、心动过速和全身肌肉压痛外,还可发现一侧或两侧肋脊角或输尿管点压痛和(或)肾区叩击痛。 2.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复杂,全身及泌尿系统局部表现均可不典型。一半以上患者可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后出现程度不同的低热、间歇性尿频、排尿不适、腰部酸痛及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如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病情持续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急性发作时患者症状明显,类似急性肾孟肾炎。 (三)无症状细菌尿 无症状细菌尿是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尿路感染的症状,可由症状性尿感演变而来或无急性尿路感染病史。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患者可长期无症状,尿常规可无明显异常,但尿培养有真性菌尿,也可在病程中出现急性尿路感染症状。 二、并发症 尿路感染如能及时治疗,并发症很少;但伴有糖尿病和(或)存在复杂因素的肾盂肾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出现下列并发症。 (一)肾乳头坏死 指肾乳头及其邻近肾髓质缺血性坏死,常发生于伴有糖尿病或尿路梗阻的肾盂肾炎,为其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剧烈腰痛或腹痛和血尿等,可同时伴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 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总论一、基本定义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 就是肾脏、输尿管、膀胱与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 通常伴随有细菌尿与脓尿。 2. 细菌尿正常尿液就是无菌的, 如尿中有细菌出现, 称为细菌尿。 细菌尿可以就是有症状的, 也可以就是无症状的。 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 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3. 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s), 通常表示感染与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 isolated or sporadiec infection) 与反复发作性感染(recurrent infeetion) , 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 与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 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relapse)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

-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与单纯上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 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 三、尿路感染的诊断 1 . 症状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与体征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背部疼痛与肋脊角压痛, 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与尿频, 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 90%。 2. 体检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 但缺乏特异性。 发热、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 实验室检查 (1 ) 尿常规检查: 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与尿沉渣检查。 应用最普遍的就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与尿沉渣人工镜检。 1 ) 尿生化检查: 其中与尿路感染相关的常用指标包括: 亚硝酸盐( nitrite, NIT ): 阳性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尿液中细菌数1 0 5/ml 时多数呈阳性反应, 阳性反应程度与尿液中细菌数成正比。 白细胞酯酶 (leukocyte esterase, LEU): 正常值为阴性, 尿路感染时为阳性。 2) 尿沉渣显微镜检: 有症状的女性患者尿沉渣显微镜检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

泌尿系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泌尿系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9965394.html,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2-13来源:《中国医药卫生》2007年12期供稿文/于丽娟1 杨倩2 [导读]泌尿系感染是指泌尿系统内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炎症 1 吉林市昌邑区医院(吉林132102) 2 吉林市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平 安诊所 [中图分类号]R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 5734(2007)12-0089-02 泌尿系感染是指泌尿系统内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炎症,可以有或无临床表现。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指膀胱炎和尿道炎。泌尿系感染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不分年龄性别,男女薯罗均可发病,但以女性多见。 任何细菌侵入泌尿系均可导致泌尿系感染,但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90%以上,其中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由于性解放,近年来淋球菌、支原体、依原体感染者增加。绝大多数患者都是上行感染引起,即细菌经尿道上行至膀胱,再到肾盂引起感染,经血液途径感染少见。结核菌感染虽不多见,但近几年有增多趋势。 1 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感染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不适症状,伴有膀胱区不适。而尿道炎以排尿时疼痛为主,或伴有尿道滴脓。而急性肾盂肾炎在有尿路症状外多伴有发热、寒战、腰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1985年第2届全国肾病学术会讨论通过的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1)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在膀胱停留46h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2)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HFP,或有泌尽系感染症状者。具备以上两条即可确诊。如无(2)则应再做尿细菌计数复查,如仍 ≥105mL,且两次细菌相同者。可确诊或(3)做膀胱穿刺尿培养,如细菌阳性亦可确诊。(5)尿细菌数104~105mL之间者,应复查,如仍为10 4~105mL,可结合临床表现或做膀胱穿刺尿培养确诊。 近年来,一些观察显示,对有尿路刺激症状者,其中段尿细菌培养≥10 5mL即有意义。对有尿刺激症状,女性清洁中段尿培养计数≥104/mL,男性≥103/mL 作为诊断泌尿系感染标准更适用。而≥105/mL的标准仅对于某些无症状菌尿病人,以及做人类流行病学普查。 尿细胞学诊断的意义:白细胞尿虽然不能诊断尿路感染,但大多数急性尿路感染者有脓尿,尿白细胞率>3×105/h与有症状的急性泌尿系感染相关性较密切,是较好的检查脓尿的方法。尤其在用敏感抗生素后,尿培养可阴性,但短期内仍然可有脓尿。脓尿伴尿路刺激症状者对诊断泌尿系感染有帮助,但不能单靠脓尿诊断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诊断有时发生假阳性和假阴性。假阳性可由以下原因造成:(1)中断尿收集不符合标准,如清洁不够或接触会阴部等。(2)尿标本在室温里放置>1h 才接种和检查。(3)技术错误。假阴性则由于:(1)患者两周内使用过抗生素。(2)做尿培养时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5h,细菌没有足够时间繁殖。(3)饮水多,稀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 . .. . .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2019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精粹之二: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各论)时间: 2019-02-12 单纯尿路感染定义单纯性尿路感染是指发生于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功能正常而又无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合并症的患者的尿路感染,短期抗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通常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 临床表现1 .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尿道烧灼感。 常见终末血尿,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 2 .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患者同时具有尿路刺激征、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 诊断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诊断。 治疗1 .绝经前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l)短程疗法: 可选择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 绝大多数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经单剂疗法或 3 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 (2)对症治疗。 2 .绝经后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治疗方案同绝经期前 . 专业专注.

非妊娠妇女的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可在妇科医师的指导下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3 .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对仅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或3 日疗法治疗失败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应口服有效抗菌药物1 4 日。 如果用药后48-72 小时仍未见效,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后应追踪复查,如用药14 日后仍有菌尿,则应根据药敏试验改药,再治疗6 周。 对发热超过38.5℃、肋脊角压痛、血白细胞升高等或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怀疑有菌血症者,首先应予以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在退热72 小时后,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j 三代头孢菌素类等)完成2 周疗程。 药物选择: ①第3 代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②半合成广谱青考霉素,如哌拉西林、磺苄西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疗效;④对社区高氟喹诺酮i 时药和ESBs 阳性的大肠杆菌的地区,初次用药必须使用8 一内酰胺酶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或碳青霹烯类药物治疗;⑤氨基糖苷类抗菡药物,但应严格注意其副作用。 4. 无症状菌尿(ASB) 的治疗推荐筛查和治疗孕妇或准备接受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出血的侵入性操作的ASB 患者。

上尿路感染症状鉴别常规

上尿路感染症状鉴别常规 【症状】 1.急性肾盂肾炎、肾周脓肿、肾脓肿的表现畏寒、发热,伴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腰痛,腹痛。部分病人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表现;逆行感染者先有尿急、尿频、尿痛。 2.慢性肾盂肾炎表现低热,腰腿酸痛,轻度尿急、尿频。3.晚期有肾小管酸中毒、低钾、贫血及肾衰等。 【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上尿路感染主要包括肾盂肾炎、肾脓肿、肾周脓肿,由细菌感染引起。病理改变为炎症细胞浸润、充血、出血、脓肿形成等。慢性肾盂肾炎是间质性疾病,晚期肾脏缩小,皮质、髓质萎缩,间质有单核细胞浸润。 【病因】逆行感染多为大肠杆菌等G菌,血行感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体格检查】发热,肾区、脊肋角压痛、叩痛,感染性休克表现。 【急诊科检查】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尿沉渣涂片。 4.腹平片。 5.尿培养。

6.血培养。 7.肾功能。 8.电解质。 9.泌尿系B超。 10.腹部CT。 【诊断】 1.典型病例容易做出诊断。 2.症状不典型者局部症状不典型,应注意鉴别其它部位的感染或外科急诊情况。 【鉴别诊断】与症状性无菌尿症、肾小球肾炎、肝脓肿、脾脓肿、椎旁脓肿、败血症、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腹膜炎、肠梗阻、肠穿孔、急性阑尾炎及急性胰腺炎鉴别。 【院前处理】 1.休克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扩容补液。 2.一有意识障碍者,注意维护气道通畅。 【急诊科治疗】 1.有梗阻性肾病或肾周脓肿,需泌尿外科协助诊治。2.急诊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抗生紊。 (1)优立新。 (2)氟哌酸。 (3)氧氟沙星。

(4)环丙沙星。 (5)左旋氧氟沙星。 (6)头孢噻肟钠。 (7)头孢曲松。 (8)头孢他定。 (9)庆大霉素。 (10)丁胺卡那霉素。 【留观指征】 1.老年、症状不典型者。 2.诊断不明确者。 3.合并糖尿病、免疫抑制、心肺功能不全者,延长在急诊留观时间。 【住院指征】 1.败血症、有全身中毒症状者。 2.疼痛症状严重,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者。 3.肾周脓肿、尿路梗阻等需外科手术治疗者。 4.需静脉补液和静脉给予抗生素者。 5.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有心、肺、肾功能不全表现者。6.免疫抑制、肿瘤、化疗患者。 【出院指征】 1.心、肺、肾功能稳定。 2.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简述泌尿系感染的致病菌、抗生素种类及疗程

简述泌尿系感染的致病菌、抗生素种类及疗程 (参考《吴阶平泌尿外科学》) 一、致病菌 1. 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埃希大肠杆菌,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 2. 急性和无并发症的尿路感染,约85%由埃希大肠杆菌引起。 3. 尿路梗阻、畸形、神经性膀胱、糖尿病或行器械操作后引起的感染以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感染居多。 4. 15岁以下男性,变形杆菌感染较常见;55岁以上男性或全身情况较差者,葡萄球菌感染增多;16-35岁女性,葡萄球菌感染仅次于埃希大肠杆菌,约占10%-15%。 二、急性肾盂肾炎的抗菌药物治疗 1. 首先收集尿液做尿沉渣涂片、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根据其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 2. 如为革兰阴性杆菌,可选用头孢菌素、广谱青霉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合成药物。 3. 抗生素的使用,持续到体温正常、全身症状消失,细菌培养阴性后2周。 三、慢性肾盂肾炎的抗菌药物治疗 1. 参考上述急性第1点。 2. 抗生素的应用至少2-3周,需要继续长期应用小剂量口服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有时维持几个月以上。 3. 治疗期间,反复检查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细菌培养。 四、急性膀胱炎的抗菌药物治疗 1. 单纯性膀胱炎的首选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国外提倡单次剂量或3日疗程,目前采用最多的是3日短程疗法。 2. 若症状不消失,尿脓细胞继续存在,培养仍为阳性,应考虑耐药或有感

染诱因,要及时更换合适的抗生素、延长应用时间。 五、急性尿道炎 1. 首选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 2. 采用氟哌酸与磺胺类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满意。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2011版+2014版) 抗菌药物治疗是尿路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推荐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可以对有尿路感染的患者首先施行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一、不同感染类型的致病菌特点 1. 单纯性尿路感染:(1)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70%~95%)、腐生葡萄球菌(5%~19%);(2)妊娠期无症状菌尿的常见病原菌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和溶血葡萄球菌。 2. 复杂性尿路感染:(1)具有更广的菌谱,而且细菌更可能耐药(特别是与治疗有关的复杂性尿路感染),同时合并有泌尿系疾病(解剖或功能方面)或者诱发尿路感染的潜在疾病;(2)尿培养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粘质沙雷菌和肠球菌,大部分是肠杆菌科(60%~75%),其中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特别是首次感染的患者。 二、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 1. 可采用短程抗菌药物疗法。短程疗法分为单剂疗法(single-dose therapy)和3日疗法(3-day therapy)两种方式。 2. 短程疗法:可选择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绝大多数患者经单剂疗法或3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 3. 对症治疗:治疗期间多饮水,口服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钾碱化尿液,并可用黄酮哌酯盐或抗胆碱能类药物,以缓解膀胱痉挛,减轻膀胱刺激症状。此外,

女性尿路感染诊治指南

女性尿路感染诊治指南 3月17日,2008日—ACOG (美国妇产科学会)发布公报演讲在非孕妇女非复杂的急性细菌膀胱炎和细菌肾盂肾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公告。新的推荐将在3月在妇产科杂志发行出版。 “估计11%美国妇女报告至少每年有一次被医师诊断的尿道感染(UTI),并且一生中60%妇女可能感染UTI”,ACOG委员会的Jeanne谢菲尔德、MD和同事在实践公报上写到。““尽管UTIs频发,但是有关于其诊断战略很混乱,并且在尿路病原体抗菌耐药上的变化应该要求对传统处理进行改变。这份公报发布的目的指导对非孕女的非复杂的急性细菌膀胱炎和的细菌肾盂肾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这些指南不包括复杂的UTIs的管理(即,发生在有糖尿病,异常解剖、早先泌尿道的手术、肾结石的病史,存在一支泌尿导尿管、脊髓伤害、免疫耐受或者怀孕的那些病人)。 急性细菌膀胱炎通常存在尿痛、尿频和尿急,有时与耻骨弓上压痛或压力不适感,和很少伴有血尿或发热。急性尿道炎的症状与淋病奈瑟(氏)菌或沙眼衣原体传染的或者生殖器泡疹单纯病毒第一类型和单纯疱疹病毒第二类型感染也许是相似的,我们应该排除这些情况。 上尿路感染或急性肾盂肾炎经常出现发热、寒颤、腰部疼痛和不同程度尿痛、尿急和尿频。 具体实践指南和他们伴随的科学证据的水平如下: 在非孕、绝经前的筛选为无症状菌尿的妇女不建议使用本指南(证据级别,A)。 -当抗药性的抵抗率高于15%到20%时应更换抗生素类别(证据级别,A)。 -不论是对住院或门诊的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病人都应完成14天疗程抗生素治疗(证据级别,A)。 -对的非复杂的急性细菌膀胱炎的妇女,包括妇女65年和更老,应该给予抗生素治疗3天(证据级别,A)。 -对症状的轻的UTI伴有浓尿或菌尿的最初的治疗尿培养没有必要。{证据级别,A) -对急性非复杂的膀胱炎,包括第一代头孢菌素和阿摩西林β-内酰胺的治疗,作为首选的抗菌剂治疗法不是很有效的(证据级别,C)。 -对有症状菌尿患者诊断菌尿的标准可以减少为每毫升1000年到10,000细菌,这可以增加敏感性,而且没有显著的减少减少特异性(证据级别,C)。 一项拟议绩效措施,是确诊为急性肾盂肾炎的人妇女接受抗生素治疗应为14天。 对于非复杂的急性细菌膀胱炎患者,治疗法建议如下: -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噁唑:1种片剂(160毫克甲氧苄啶–800 mg磺胺甲基异噁唑)每日两次,3天。副作用可能包括发热、皮疹、光敏、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厌食,恶心和呕吐,瘙痒、头疼、风疹、Stevens-Johnson综合症状和毒性表皮坏死。 -每日两次甲氧苄氨嘧啶100毫克,3天。副作用可能包括皮疹、瘙痒、光敏、剥脱性的皮炎、Stevens-Johnson综合症状、毒性表皮坏死和无菌脑膜炎。 -每日每日两次环丙沙星250毫克,3天,每日两次左氧氟沙星250毫克一次,3天,每日氟哌酸400毫克,3天或者氟哌酸200毫克一次,3天。副作用包括疹、意识错乱、癫痫发作、坐立不安、头疼、严重过敏症、低血糖症、高血糖症和跟腱破裂(在大于60岁的患者)。 -呋喃妥英、粗晶呋喃妥因50到100毫克每日4的次,7天或者呋喃妥英一水化物100毫克每日两次,7天。副作用包括厌食,恶心,呕吐,过敏症、周边神经病、肝炎、溶血性贫血和肺反应。 -磷霉素氨丁三醇,3-g药量(粉末)单次药量。副作用包括腹泻,恶心,呕吐,皮疹和过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