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知心理学(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认知心理学(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认知心理学(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认知心理学(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认知心理学(医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

1、1967年,奈瑟出版的专著《认知心理学》,通常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反应时记录法、口述记录法、计算机模拟、眼动技术)。

3、反映时记录法包括三种(减法反应时实验、相加因素法实验、“开窗”实验)。

4、减法反应时实验:提出者——丹得斯;适用条件——快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相加因素分析法:提出者——斯滕伯格;经典实验——斯滕伯格.短时记忆提取实验。从头到尾的系列扫描。

5、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加工):是从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先分析刺激的个别特征,然后解释知觉对象的一般意义。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加工):是从头脑内部的知识经验开始的加工,先对知觉对象形成假设和期望,把外界新年加以组织和调整,解释知觉对象的一般意义,而后才确定外界刺激的个别特征。

6、模式:是指刺激的空间组合和时间组合,即具有一定结构的刺激的整体。

7、模式识别:指人们确认某种视觉刺激模式是什么,并把它与其他模式区别开来的过程。

8、模式识别的理论(模板匹配说、原型说、特征说)。

9、注意的过滤器模型是基于感觉特征选择信息的,同时也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

10、鸡尾酒效应:

11、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信息加工)

12、两种记忆说,核心:“承认长时记忆外存在短时记忆”。

13、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临床和动物实验;自由回忆实验(最有力的证据!)

14、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分为三个部分:近因效应、前因效应、渐近线。

15、声像记忆:听觉的感觉记忆称作声像记忆。

16、图像记忆:视觉的感觉记忆称作图像记忆。

17、斯滕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4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反应组织阶段)。

18、“鬼城”模型本来也是针对机器的模式识别提出的,后来用来解释人的模式识别。这个模型以特征分析为基础,将模式识别过程分为4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这些层次顺序地进行工作,最后达到对模式的识别。第一个层次是由“映象鬼”对外部刺激进行编码,形成刺激的映象。然后,由第二个层次的“特征鬼”对刺激的映象进行分析,即将它分解为各种特征;在分析过程中,每个特征鬼的功能是专一的,只寻找它负责的那一种特征并且需要就刺激是否具有相应的特征及其数量作出明确的报告。第三个层次的“认知鬼”始终监视各种特征鬼的反应,每个认知鬼各负责一个模式,它们都从特征鬼的反应中寻找各自负责的那个模式的有关特征,当发现了有关的特征时,它们就会喊叫,发现的特征愈多,喊叫声也愈大。最后,“决策鬼”根据这些认知鬼的喊叫,选择喊叫声最大的那个认知鬼所负责的模式,作为所要识别的模式。(映象鬼、特征鬼、认知鬼、决策鬼)

19、记忆有三种贮存方式(感觉登记、短时贮存、长时贮存)。

20、Atkinson 和Shiffrin 的一个核心思想是对进出短时贮存的信息流程施加某种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控制。

21、自寻址记忆:是指长时贮存中,信息所在的位置是按信息的内容来确定的。

22、加工水平:Craik等人曾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来支持他们的理论。这些实验的典型形式是所谓的不随意学习,即让被试完成一定的任务,不要求他们进行识别,待任务完

成后,出乎意料地对待他们进行再认或回忆的测验。实验的关键在于所安排的任务需要体现不同水平的加工。问题分作3类,分别涉及字词的结构、语音和语义3种由低到高地不同水平的加工。实验结果表明:1、加工愈深,所需的时间也愈多,以语义水平的加工需时最多。2、加工愈深,再认的成绩也愈好,同样以语义水平加工的成绩最好。

23、组块: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

24、短时记忆容量即为7±2组块。

25、A VL单元:指听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inguistic) 代码的联合。

26、分组:是指把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一些项目分成一组,又称为时空组块。

27、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的两种方式:回忆或再认。

28、干扰是导致记忆信息遗忘的原因。

29、感觉代码:(听觉代码与A VL单元、视觉代码、语义代码)。

30、识记项目得到贮存即成为记忆集。

31、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以从头到尾的系列扫描方式进行的。

32、长时记忆的分类:1972年,E.Tulving 按照存储信息类型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1975年,Paivio 从信息编码角度,将长时记忆分为:表象系统与言语系统。

33、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的区别:1、储存信息不同2、情景记忆具有自传体性质,语义记忆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3、情景记忆富于变化性,不易提取,语义记忆富于稳定性,易提取4、情景记忆推理能力小,语义记忆推理能力大

34、层次网络模型的核心:是概念按照逻辑的上下级关系而组成网络。

35、启动效应: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有利作用。

36、概念的表征方式有两种:(1)样例集:是指一个概念的一些样例。(2)属性集或特征集:是指一个概念的属性和特征。

37、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

38、表象按照创造性程度分为(记忆表象、想象表象)。

39、心理旋转具有“渐进性”与“空间性”的特点。心理旋转是“连续的”。

40、心理扫描主要涉及的是“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

41、表象也是可以被扫描的,并且扫描所需的时间随扫描的距离而增加。评定其主观表象较小的客体要难于其主观表象较大的客体,即小的事物难于扫描。

42、概念:是人脑对同一类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的、抽象的、概括的反映,它具有抽象性、间接性和概括性。

43、概念形成,也称概念学习,是指个体掌握概念的过程。

44、概念形成的模型有(假设考验说、空白实验法)。

45、假设考验说的基本观点是: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这些假设将被不断地考察,并按“失败—更换,成功—继续”的方式发展,最后形成某个概念。因此,概念形成的过程就是对多个假设进行考验的过程。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贮存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

46、概念形成过程,是一个富有策略性的假设考验过程,这个过程表现出人的主动性。

47、策略应用:

(一)接受型策略:

①整体性策略:把注视呈现的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该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

②部分性策略:根据主试呈现的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来形成关于未知概念的多个假设。

(二)选择型策略:

①同时性扫描: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焦点)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在选取一定的实例后,根据主试的反馈,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检验。特点:记忆和信息加工负担重。②继时性扫描: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每次只考验一种假设。特点:记忆压力小,但耗时长。已被排除的假设再次检验,浪费。③保守性聚焦:以包含概念的事例的全部属性为焦点进行假设、考验。即每次只变换最初肯定实例的一个属性。特点:减轻记忆负担;得到确定的信息;简单形象。④博弈性聚焦: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但同时改变焦点卡片上一个以上的属性。以博弈的方式来改变关于属性的假设,以形成概念。优点:很快把握概念。缺点:风险大。

48、通过空白实验,可以直接度量被试的假设和假设考验的行为。

49、人们在假设检验过程中通常应用三种策略(假设检验——一次只考虑一个假设、维量检验——一次只检验一个维量、总体聚焦——假设库一次减少一半)。

50、特征表说认为,概念或概念的表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关系与规则)。

51、人工概念和自然概念的区别:①前者具有明确界限的,后者具有不明确边界②前者由标准特征来定义的,后者是由“家族相似性”的特征来定义的③原型在自然概念中占有中心地位,而人工概念没有。

52、原型说认为,要领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原型或最佳实例、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这两个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原型起着核心的作用。

53、原型的实质:概念的原型是概念的这样一种实例,与同一概念的其他成员相比,它与更多的成员有共同的特征,也可以反过来说,一个概念的原型有更少的与别的概念相同的特征。

54、问题的3个基本成分:(“给定”—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障碍”—给定与目标之间的隔阂物,通过思维可以寻找解决的方法)。

55、问题解决的特征:(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认知操作)。

58、尝试-错误理论没有看到思维、推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实际上,并不是事事都需要千百次的尝试错误。

59、顿悟学说重视整体的作用,强调对材料的组织,但又忽视量变,轻视经验的积累。

60、五阶段理论:(①问题的意识与提出②问题的确定③形成假说④假说的检验⑤最佳途径的选择)

61、明确界定问题:是指对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都作了明确规定,并最终会有一个明确答案。

62、明确限定性问题的三种类型(归纳结构问题、转换问题、重新排列)

63、问题解决过程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曲折的;受人的知识经验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制约;可以用“问题行为图、树形图来”表示;问题行为图表明人对某个问题实际形成的问题空间和实际的操作,是心理空间,而树形图则表明全部可能的问题空间和搜索路径,是逻辑空间。

64、问题解决的阶段(问题表征(问题实质)、选择算子、应用算子、评价当前状态)。

65、问题表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①对问题的表征是否适宜,对问题解决有重大的直接影响②问题的表征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也受到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制约

③对问题的表征也受到问题本身的表述方式的影响。

66、问题解决的策略是(算法和启发法)。

67、几种重要的启发式策略:①手段——目的分析:该策略的核心是要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②逆向工作法:在解决问题时,设置一个目标状态,由此出发,想出相应的步骤退回到当前状态,在实际操作时又反过来,从当前状态走到目标状态。“如果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有较多的途径,一般用手段-目标分析法,较少宜用逆向工作法。”③计划(简化计划):在解决问题中,先抛开某些方面或部分,而抓住一些主要结构,把问题抽象成简单的形式,先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然后利用这个解答来帮助或知道更复杂的整个问题的解决。

68、思维的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①人脑的工作方式与计算机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人脑是千百万年进化的产物,而计算机只是人脑的产物。②仅在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方面模拟人的思维结果是不够的。③计算机无法对人的形象思维(不使用符号的思维)进行模拟,而形象思维则是人解决问题,在科学、艺术、运动等领域进行创造性活动常常使用的思维形式。

69、试述逆向工作法:①在解决问题时,设置一个目标状态,由此出发,想出相应的步骤退回到当前状态,在实际操作时又反过来,从当前状态走到目标状态。②逆向工作也要考虑目标和实现目标需要哪些算子,不需要考虑其中的差异,它需要考虑的途径较少,因而能更快地解决问题。③如果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有较多的途径,一般用手段-目标分析法,较少宜用逆向工作法。

70、气氛效应理论: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是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武德沃斯等人认为,在三段论中,前提出现形式所造成的气氛将影响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具体来讲就是,两个全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全称的结论;两个特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特称的结论。同样,两个肯定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肯定的结论,两个否定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否定的结论。

71、换位理论:对气氛效应理论的激烈批评来自查普曼,认为在三段论推理中的错误是由于错误地解释了前提,称作换位理论。换位理论说明三段论推理包含“逆转或换位分析”,它常使人不能正确地把握前提的意义或其多重意义。而逻辑要求考虑每个前途的全部可能含义,只有当一个结论适用于所用含义时才能被认可。换位理论认为:人在三段论推理中可错误的解释前提,但推理还是合乎逻辑的。换位理论的思考:促使人换位的原因和为什么偏向前提的某个特定的意义。

72、Johnson等的心理模型理论更多地阐述了推理的内部过程:①构成一个将两个前提中的信息结合起来的心理模型,相当于知觉或表象,该模型通常提示某个结论②通过搜索与该结论不相容的其他模型来评价结论的真实性,若搜索不到,则认为结论是真实的③建立模型是关键。

73、逻辑学家区分了四种类型的演绎推理:①以“大于”、“恰好”和“在……之后”等关系的逻辑属性为基础的关系推理。②以否定和诸如“如果”、“或”、“和”等连词为基础的命题推理。③以两个前提,每个前提包含一个独立的量词(如“所有”、“一些”)为基础的三段论推理。④以前提包含不止一个量词为基础的多量词推理。

74、线性三段论:又称关系推理、三项系列问题,“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的线性关系”,要求做出结论。

(一)操作模型和空间表象模型:1、操作模型——Hunter认为,两个前提中的信息形成一个统一的内部表征,其中三个逻辑项是以一种“自然的”顺序(自然的物理属性)来排列

的P205“A大于B,B大于C”。2、Huttenlcher的空间表象模型:对两个前提的各逻辑项形成空间序列表象(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一个三项系列问题的难度依赖于两个因素:每个前提中的逻辑项的顺序和前提的顺序。一个最容易的问题是其首项为终端项,即最大或最小,而其余各项又可以依照顺序连续地进入空间表象序列。(操作模型的扩充或延伸)(二)语言模型:Clark认为,三项系列问题的表征是由命题构成的:语言模型包含3个基本原则:①一个前提的两个逻辑项分别由命题来表征:具有同样的属性,如高的,但是两项具有不同的权重②前提与问题的一致性影响问题的解决,当前提与问题一致时,问题可更快地解决,否则要慢。③一个无标记的比较级形容词比一个有标记的比较级形容词更易于加工。(无标记的形容词常是一个维量的名称,如高度长度等)可以区分两种类型的被试,一类构成操作性的空间表象,一类构成命题。他认为这两种不同的表征形式的主要差别在于操作模型和空间表象模型所主张的表征是预存的,而语言模型主张的命题表征是计算的。这种看法说明了两种对立的模型的本质差别。(三)语言-表象混合模型:Sternberg(1980)提出了语言-表象混合模型,认为线性三段论推理既包含语言过程,也包含表象过程。即两端为语言加工,中间为表象加工。被试在解决三项系列问题中可应用不同的策略。混合模型可以说是一个策略转换模型,两端位于延加工中间为表象加工只是一种常见的模式。还有可能有其他模式。

75、命题检验:也是一种重要的推理形式:是将证据(前提)和命题(待证的“结论”)联系起来,考查其一致性,来说明命题的真伪。当前命题检验研究的重点:“证真倾向”。(一)证真和证伪:证实倾向——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Johnson-Laird和Wason根据这些实验结果提出了一个模型,认为可以区分三种顿悟水平:“无顿悟、部分顿悟和完全顿悟。”无顿悟——企图证实规则为真。部分顿悟——企图证实规则为真或为伪。完全顿悟——企图证实规则为伪。(二)选择作业困难的理论解释:解释一:证实倾向;解释二:选择作业的具体性。(具体的、有意义的材料易于推理);解释三:个体的经验;解释四:错误地解释了命题和规则的意义。将一个单向的条件命题错误地看做双向的、双重的条件命题。解释五:匹配偏向,倾向于选择在规则中提到的项目,将选择的项目与之匹配,其实是一种定势。

76、概率推理:依据不确定的信息做出推理。

(一)形式化模型:概率论和统计学原则为处理概率信息提供的参照即为形式化模型。客观概率和主观概率:直觉的主观概率推理与客观的概率计算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主观概率推理略保守。普通人的概率推理类似客观概率。

(二)启发式策略:①代表性启发法——个体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越有代表性,被判断为越经常出现。②可得性启发法——个体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来的被认为更常出现。③调整策略——以最初的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

1、认知心理学:是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编码操作、(储存、恢复和使用)记忆和应用操作的所有过程。

2、(托尔曼)是目的行为主义(认知行为主义)开山鼻祖。

3、反应时: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之间的时间,即从刺激输入到中枢加工再到反应输出的全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4、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获得感觉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5、知觉加工信息的方式有(自上而下加工与自下而上加工、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

6、模式识别的过程(第一阶段,分析、第二阶段,比较、第三阶段,决策)。

7、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8、注意的基本特征有(指向性、集中性、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伴随着其它心理过程)。

9、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活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

10、注意的品质(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

11、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12、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加工处理任务的难度、练习、加工任务的相似性)。

13、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一定认知操作或技能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

14、问题解决的类型(明确限定性问题(界定良好的问题)、非明确限定性问题(界定不良问题))

15、非明确限定性问题:是指问题的初始状态或目标状态以及可能的认知操作都不清楚,或没有明确说明,使问题具有不确定性。

16、解决问题一般经过三个阶段:一是了解问题空间,找到问题的表征形式;二是在记忆中搜索有关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动作状态;三是不断进行反馈式评价,衡量操作过程与目的状态和始发状态的距离。

17、启发式:是指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粗略搜索来解决问题的策略。

18、推理:是思维的形式。是指从若干已知判断得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借助已有的知识对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逻辑学家把推理分成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19、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事例上升到一般的原则;演绎推理(deductive inference):即从一般原则得出关于具体事例的结论,其主要形式为三段论。相对而言,归纳推理总是从有限数量的具体事例中得出一般的原则,其结论具有不肯定性;演绎推理的结论是从一般原则推导出来的,其具体结论是肯定性的。

20、推理常是有意识进行的,但也存在无意识的推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