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考满分

如何考满分

如何考满分
如何考满分

数学满分中的分科目问题

每个初中生都会希望自己的数学能考个好成绩甚至考满分,是不是满分数学对我们而言是渴望而不可求的呢,答案是考满分绝对是可以做得到的,但是如何做才能达到满分呢?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数学考满分这意味着你的任何一个地方皆不能出错,听上去好难,并且心理上产生不可能的念头,但是我们把目标分解,一共二十五道题,我们可以把目标分解为六步,第一步:选择题前七题和填空题前三题;第二步:第八题和第十二题;第三步:13题至第21题;第四步:22题(新信息问题);第五步:函数综合题;第六步:几何综合题。很显然我们单独完成每一块并不会感觉很难,这样把目标分解我们的心理就会立即感觉到考满分不就是把这六块作对就行了,实际上也没那么难嘛,这就像马拉松赛跑一样,如果你直接盯住最后的终点看,那么你很快就会感觉非常的疲惫,因为终点总是在很遥远的前方,但是当把目标分解后,每当你实现一个阶段性目标后就会产生新的动力,从而会有更多的激情去完成比赛。

但是仅把目标分解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操作;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学习习惯及其生活习惯:个人习惯的形成一般是不知不觉间形成的,拥有好的习惯可以受益一生,不止学生的学习,老师也要有好的习惯才能教导好自己的学生,那么老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习惯呢?

老师的习惯

1、要养成写工作日志的习惯,这样可以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改

进;

2、要养成列学生问题清单的习惯,通过问题清单的反应来发现学生的变化,

及时进行教学的调整

3、要养成鼓励学生的习惯,微观激励、鼓励学生可以使他们产生激情和愉

悦感,从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这段时间工作来,发现有的老师一直是

批评自己的学生,这样在中考临近时可能会产生情绪波动比较大的现象

而不利于学习;

4、严师和慈师兼有的形象,在课堂上绝对要树立严师的形象,这样可以防

止部分学生影响课堂秩序,而在生活中大部分时间要扮演一个慈师的形

象,要让他们感觉到体贴,这样会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环境的温馨,从而

愿意学习、愿意分享

5、应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计划,最近很多同学都是跟着老师出去上一

对一或者一对二辅导,但是大部分同学在这之前并不知道这节课老师要

讲什么内容,从而在听课时便处于被动的状态,如果学生提前了解了自

己的学习任务,他便会去思考老师会怎样讲,自己会有什么问题,这样

就是一种主动的状态去听课;

学生的习惯

1、整理改错本的习惯,我一直坚信老师发现学生的问题,然后帮他们整理出来

再由学生自己消化巩固的效果远不如让学生自己整理自己的错题,同时写上错题的原因,这样他们会发现自己经常在哪类问题上出现错误,从而慢慢的在内心形成对类似错误的认识上的意识。

2、草稿纸合理应用的习惯,在考试时高度紧张,学生写字是相当快的,但同时

马虎的学生会出现比以往更多的细节性错误,比如计算等,因此有必要对草稿纸进行合理利用,可以把草稿纸从中间折叠一分为二,然后按照顺序做草稿,虽然刚开始这样会有些麻烦,但是此习惯一旦养成便会带来诸多好处,一:可以提高一个学生的仔细程度;二:待做完后方便反过来进行检查;

3、卷面整洁的习惯,这个在每一科目中都很重要

4、记笔记的习惯,把课上老师总结的东西记下来以便课后的巩固

5、让学生自己每天至少提出一个自己不懂得知识点,让他们去发现自己的问题

6、让学生自己把每天的目标详细化、阶段化,比如数学,我今天要完成哪些任

务,而自己完成了多少,一定不能想着一口吃成胖子

7、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个主要是对学习的间接影响非常大,这个就不详细说明

基础知识:这个是考满分的最基础的部分,基础知识不过关则不可能考满分,所以一定要把学生的基础知识抓牢,这个可以通过问题清单进行报复性修复,

每练一套题目都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性盲点,然后及时对这个盲点、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报复性的修复,使每次考试都要成为扫除学生某些知识盲点的指南针

思维模式的训练:作为数学学科教练,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利用条件大师和结论大师的思维模式;所谓条件大师就是在要解决一道题目时我们由此题目的所给条件按照我们的逻辑推理能推出什么结论,而推出的这些结论有哪些是可以引导着我们推出题目的要求结论,它们之间有什么衔接点,比如当看到一线三三角,我们很容易想到三角形相似,看到八字交叉线我们也容易想到相似,看到中点我们想到中位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斜边一半、倍长中线等;而结论大师则正好相反,我们是由结论出发,要想得到题目中的结论我们一般有哪些处理办法、需要什么条件,而这些条件是否是题目所给的,它们能否有题目推出,比如在看到求线段长度时我们想到勾股定理、三角形相似成比例、等积法求长等等,我们要明确所有的条件从哪几个方面去开发去应用。

另外还有方程思想,也就是用方程的思想去解决问题,比如应用题和在几何图形中求解某线段的长度,这时可以设出一段的长,然后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分类讨论的思想:这类题目一般出现在存在性问题的求解中,如,已知两固定点A、B和一条曲线y,问是否在这条曲线上是否存在一点C,使这三点成为直角三角形或者等腰三角形,这时候就要分类讨论,看到底是哪边作为斜边,根据不同的情况得出不同的结论;实际上这要求我们做题要有战略思维。

极限思维:这类思维一般是用于选择题的第八题和动点问题,选择题第八题的解题步骤是:(1)确定自变量的范围(2)取特殊值或特殊点(3)看变化趋势(4)观察函数关系,是一次函数还是二次函数(5)求解函数解析式;注意大部分第八题完全可以只用前三种方法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里面经常问的是某动点的位置和一线段长度或者图形面积的关系,而取特殊值或者特殊点便是用极限思维的方法去考虑。

抓住命题老师的思维,要想真正作对一道题目,必须明确这道题目考查了什么知识点,与此类知识点相关的规律和方法有哪些,命题老师想考查什么知识点,命题老师是怎么想的,这样我们去揣测他们的意图就会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考试技巧及其做题技巧:

选择题技巧、填空题技巧、解答题技巧、总体时间安排(这个多位老师已经多次强调,不再详细说明)

总结归纳:

这一点和错题集的整理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总结归纳却不一定是自己的错题,当一个学生发现自己某块知识可以进行一个有条理的总结,比如对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等进行归纳总结,这时候便可以整理到改错本上;

审题能力:

做题的前提是审题,很多同学都会出现审题错误的现象,分析原因是由于学生按经验做题、学生读题时没看到相关条件也就是说心急、没有养成标题的良好习惯;这个可以通过训练进行解决,专门出一些学生看似见过,但是条件已经发生了改变的题目进行训练,让他们告别经验主义

学生心理:

(1)、首先帮助同学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有句话说:态度决定高度,拥有好的态度,就已经看到希望了,要让他们相信考满分并不是什么难事,这个可以通过微观激励达到要求;

(2)、要适当利用学生的心理来帮助他们的学习,比如每个学生都希望发现并挑出其他人的错误,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互换答题卷进行互相批改,发现别人的错误也可以提醒到自己在这方面的问题;

(3)部分学生对有些题目有恐惧心理,比如一个学生对圆内计算这块相当的不熟练,考试时他看到这个题目时心理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真的做不出来了,但是如果适当调整这种心理便会发现这种题目也没那么难,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我辅导张昊东做应用题时,正好那个题目很长,他一看题目(但还没读题)这么长便说了一句:完了,这么长、这么难,我肯定不会做。这时候我反过来问了一句:在你没读完题之前不要给我说任何做不出来的话语,先读题再说,不要自己吓唬自己。就这样他一点一点的读题,我便问他每句话都是什么意思,最后一点点的做出来了,而且我没有任何提示,有的只是一句句的发问让他来进行思考,等解决完后问他:这个题你感觉难吗?有你想象的难吗?他回答道:不难,没有那么难。所以有些考生更需要心理的鼓励与激发;

(4)利用学生的原始驱动力,记得卫朝朋老师有次说有些学生确实难于管理,根本学不下去,他便了解了一下那个学生喜欢看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然后在休闲的时候便让那个同学看电影,等到电影到高潮部分时忽然让那个学生去学

习,给他安排一些学习任务,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如果完成的话可以继续看,否则必须学习,这样那个学生的学习动力能不强吗?这是个非常好的办法(5)辅导学生时不一定必须从他最薄弱的环节出发,因为有的环节短时间内见效并不快,而更应该从它相对薄弱的但是提分最快的环节入手,因为这样学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可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6)对于懒散、做题速度比较慢、对什么都是无所谓态度的学生,是最难控制的,但是这几天从我和陈博闻的接触来看还是有办法的,我拿陈博闻举例说明,他做题速度慢,我想提高他的做题速度,所以在他做题时我会和他同时做同一道题目,和他比赛,进行做题速度的比赛、进行正答率的比赛,开始他说您是老师当然比我要快要准确了,但是在做题时我会故意放慢到和他的速度相当,而且故意在几个易错的地方出错,比如审题不清、计算细节等,等做完后他确实感到很惊讶:原来老师还会出错,原来老师做题速度也不是很快啊,并且还可以偶尔输给他来增强其比赛的兴趣;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时不时的穿插一些与此科目相关的智力题目,当他做出来时可以再故意夸大此题的难度来增强其自信心与愉悦感,比如三个商人三个仆人过河问题的讲解,既可以讲解建立坐标系的方法同时让他们也吸收到该学科的思维、哲学及其营养,同时甚至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的学习方法及其行为习惯和心理的引导,考满分数学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情,但是话说到底,数学要考满分最大的天敌是只思考不做题,有句话说:“数学是做出来的”这句话一点不假,因此归结为一点就是要学会如何充分利用平常的练习和专训进行提高。

关于我们数学学科的某个专题、题型我们数学组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名字为《葵花宝典》,很快就会整理出来,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王文涛

5月3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