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旅游法规》课程案例分析

《旅游法规》课程案例分析

《旅游法规》课程案例分析
《旅游法规》课程案例分析

《旅游法规》课程案例分析

一、基本事实

原告:戚某等17人

被告:上海某旅行社

1987年4月16日,原告向被告订购同年4月30 日前往普陀山4日旅游票27张,每张人民币39元,共给付被告旅游费人民币1053元。被告收款后开具发票,并约定同年4月27日取票。届时,原告两次去被告处取票,但被告无船票可供,要求原告另想法购票,随即退给原告人民币200元。原告因未买到船票,于同年4月29日、30日再次与被告联系,被告告知:因船票买不到,普陀山旅游予以取消。同年5月18日,被告派员前往原告处退还全部旅游费(扣除先前供给原告的人民币200元),并就赔偿原告损失问题与原告达成协议:1.原告于同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免费提供一辆大客车为原告作金山娱乐场一日游;2.原告赞助汽油20公升;3.提前一周通知原告行期;4.若被告再次违约,则按普陀山旅游费计付赔偿金。同年8月1日上午,被告突然通知原告次日去金山一日游,若次日不去,今后行期则由被告安排。原告当即表示时间仓促,无法前往。尔后,原告要求被告履约,被告认为其已履约,产生纠纷。

二、处理情况

双方就旅游取消的赔偿问题,经多次协商未成,原告于1987

年9月5日向法院起诉。

审理中,原告诉称:因被告违约,要求被告赔偿违约金人民币157.95元。被告辩称:1987年5月18日与原告的协议并非被告法定代表人所签,且被告已尽了义务,故不负违约责任。法院查明上述事实后认为:原告订票付款,被告收款并开具发票,旅游合同即已成立,双方的权利义务随之确立,被告不履约,显然已违约。嗣后,被告工作人员与原告签订了补充协议,被告未表示异议,理应严格履行。但被告未按协议约定条件履行义务,应负违约责任,原告诉讼请求予以支持。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1款之规定,作出如下判决:

1.被告赔付原告违约金人民币157.98元(于本院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支付,若逾期支付,按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办法计付赔偿金)。

2.案件受理费人民币30.53元,由被告支付。

三、评析意见

旅游合同违约纠纷案件是司法实践中新出现的一类新型案件,如何审理好这一类案件,各地法院正在研究和总结,笔者认为,本案有3个方面值得总结:

一是处理依据的正确性。被告签订合同又违反合同,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显属违约。法院依据"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1款)的规定,作出判决是正确的。二是处理方式的严

肃性。法院根据被告1987年4月27日无票可供、同年4月30日取消普陀山4日游,同年8月1日违背提前一周通知原告行期的规定,最后拒绝履约的4次违约事实,在处理方式上采取判决而不是调解的方式,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

三是处理结果的公正性。法院根据谁过错违约,谁承担责任的原则,判令被告偿付原告违约金和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这种不搞"和稀泥"、"摆摆平"处理结果,体现了公正性。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规定,违约金是指当事人因过错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经济合同,应付给对方当事人的由法律规定或经济合同约定的一定数额的货币。法院根据被告过错不履行旅游合同的行为,判令被告偿付原告人民币157.95元违约金是符合我国经济合同法的规定的。违约金具有两种性质:一是惩罚的性质;二是赔偿的性质。本案中被告违约,并没有给原告造成经济损失,但也要偿付违约金,这是一种带有惩罚性的制裁方式。这种处理结果更体现了公正性。

绍兴旅游有约定违背约定应补偿

一、基本事实

原告:上海某厂被告:某旅行社某旅游服务部

1987年9月23日,原告手持"秋季旅游节目介绍单"到被告处洽谈组织本厂部分职工家属去绍兴旅游事宜。当日,原被告双方约定:1987年10月2 日,原告包两辆大客车,按节目单规定去绍兴旅游,当场付给被告旅游费人民币3160元;被告负责提供两辆大客车,按节目单规定安排旅游活动。被告当场收款并开具发票。10月2

日6时20分,原告组织79名职工和家属愉快地踏上去绍兴的旅游征途,到达绍兴后,因被告仅用一辆客车套游,同时旅游点不符原告所想,引起原告不满。次日,被告借车未成,未能按约旅游,产生纠纷,原告于1987年10月10日,向法院提出诉讼。

【《

Word 是学生和职场人士最常用的一款办公软件之一,99.99%的人知道它,但其实,这个软件背后,还有一大批隐藏技能你不知道。掌握他们,你将开启新世界的大门。

Tab+Enter,在编过号以后,会自动编号段落

Ctrl + D调出字体栏,配合Tab+Enter全键盘操作吧

Ctrl + L 左对齐,Ctrl + R 右对齐,Ctrl + E 居中

Ctrl + F查找,Ctrl + H 替换。然后关于替换,里面又大有学问!

有时候Word文档中有许多多余的空行需要删除,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完全可以用“查找替换”来轻松解决。打开“编辑”菜单中的“替换”对话框,把光标定位在“查找内容”输入框中,单击“高级”按钮,选择“特殊字符”中的“段落标记”两次,在输入框中会显示“^P^P”,然后在“替换为”输入框中用上面的方法插入一个“段落标记”(一个“^P”),再按下“全部替换”按钮。这样多余的空行就会被删除。

Ctrl + Z是撤销,那还原呢?就是Ctrl + Y,撤销上一步撤销!

比如我输入abc, 按一下F4, 就会自动再输入一遍abc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 程整合的案例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案例 《时、分、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十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计算机上展示的各式各样的钟表及自身尝试用鼠标随意转动时针、针分活动认识钟面;初步了解时针、分针。 2.运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使学生自己动手用鼠标转动钟表的时针、分针,掌握并能熟练认读这些整时的时间。 3.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随意转动时针、分针,并认读这些整时的时间,了解生活中的时间,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建立时间观念,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熟练地认识时间;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运用计算机拨动钟表的指针,认读所表示的整时的时间,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难点:整时钟面指针的规律。 教学地点:计算机教室。 教学工具:教师和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教师的计算机可控制每台计算机、一个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运用计算机播放音频“滴答”声,请学生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钟表的声音) 2、运用计算机演示动画“时钟”,再请学生看一看,看到什么(钟表) 3、大家愿不愿意“认识钟表”,通过认钟表来知道时间,都成为生活中的小能人!(愿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计算机展示课题:时、分、秒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 (一)认识钟面 1.寻找生活中的钟表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与案例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241 总学时:64(其中,讲课:64;实验:0) 学分:4 实践教学:0周 修读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大纲文本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共事业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界定 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相关管理的关系 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研究对象、方法与意义 本章案例 案例一: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案例二: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 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关系环境和国际环境 本章案例 案例一:社会转型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挑战 案例二:经济全球化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挑战 案例三:信息技术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挑战 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系统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事业单位 本章案例 案例一:公共事业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案例二:企业不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案例三: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及其克服 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 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 本章案例 案例一:“垃圾费”的尴尬 案例二:浙江江山巧为公共事业的无米之炊 案例三:公共事业应体现公益性不能发个通知就涨价 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 第一节公共决策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三节控制与调整

第四节公共政策的终结 本章案例 案例一:湖南嘉禾拆迁事件 案例二:艰难复杂的“三峡”论证工作 第六章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和特点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管理过程和原则 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规划 本章案例 案例一:广州禁行电动自行车 案例二: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 第七章公共事业管理责任和伦理 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 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伦理 第三节建立和完善公共事业管理监控机制 本章案例 案例一:公共事业道德建设 案例二:公共事业品德的价值 案例三:从道德驱动的自律到制度化自律 第八章: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节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节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及其改革 第三节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本章案例: 案例一:公益型机构的现状和问题 案例二: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案例三:现代事业制度设计 第九章:社区管理 第一节社区管理的意义、内容和特征 第二节社区管理体制与社区管理组织 第三节社区管理人员及其素质 第四节社区管理模式 第五节社区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本章案例 案例一:社区法律与道德建设 案例二:社区民主 案例三:社区文化 第十章公共事业的绩效管理与外部评价 第一节公共事业绩效管理(上) 第二节公共事业绩效管理(下) 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外部评价 本章案例 案例一:美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案例二:厦门市思明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实践 案例三:贵州省黔东南州国税系统绩效评估实践 第十一章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概述(上) 第一节教育事业管理 第二节科技事业管理 第三节卫生事业管理

课程整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之一,更是我国目前正在实验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重点内容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在《纲要》发布之前,我国已有一些关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理论上,有诸多研究对国外有关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作了多方面的译介,也有部分学者对我国单一的分科课程体系提出批评和实施综合化改革的建议。在实践上也有部分省市及个别学校开展了综合课程的实验。 一、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 课程整合(也有人译为“课程统整”等)是一个包含着多种含义、多种实践而且有着不同反映的概念。从总体上说,在国外,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使学习计划中分化出来的各个部分比较紧密地联系起来的专门努力”。在我国,有研究者在分析后指出,它实质上是“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其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的整体化课程”。虽说这些界定均有片面之处,但我们仍能从国内外课程整合的发展进程中窥见其孕育的一些基本理念,这些理念不仅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一)课程整合是与课程分化相对应并相包含的课程设计方式 整合,就是将不同的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或将不同的部分纳入到整体中。因此,整合首先以部分为基础,没有部分也就没有整合。实际上,所有的课程整合形式,都离不开各个分化的学科,也都承认学科知识作为人类的研究成果对儿童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另外,在分科的框架中也可以部分地实现课程的整合。例如雅各布斯提出的六种课程整合设计策略,分科内的课程整合就是其中之一。由于部分教师的不透彻理解,在许多学科背景出身的教师的意识中,整合的课程与分科的课程是相对立的。面对学校教师的不安和紧张,我们首先应该澄清整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让教师明白整合与分化是相互补充、相互包含的关系。 (二)学生“生活世界”的整体性是课程整合的根本依据 进行课程整合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生活世界”的整体性。学生生活世界的整体性客观地要求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把学生从单一的书本世界和封闭的知识体系中解放出来,把他们对知识的习得与处坪社会生活的各种复杂关系结合起来,使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从容面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自我以及人与他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三)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是课程整合的根本价值追求 对不同类型的课程之间关系的处理,仅仅是课程整合的表现形式。关注不同类型课程的根本价值追求,才是课程整合的实质,更是课程整合的基石。台湾提出“课程统整”的出发点在于要处理好减轻学生负担与培养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发展在教育中折射出的问题。香港的“课程统整计划”也提倡培养创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实施内容。内地的新课程改革也强调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 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案例2《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生:…… B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各个小组代表开始交流。 分析:一节课中究竟安排几次小组学习为宜呢?我们经常这样讨论着。细细分析这种讨论,它其实是把合作交流局限在教学环节之上。试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下节课再整理归纳就是了!打破知识的分割,建立一种大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内探索更大时空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合作交流不能仅仅限于课内,学习小组不能是课内象集体,课外如“散兵”。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从整体着眼,从形成氛围和培养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对话”与“协作”的过程,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案例3: 一位教师上“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人体会颇深。(1)直接大方地出示了6道题目,其中2道退位题。请你看一看,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哪些是退位的,哪些不是退位的。(培养学生对数学较为敏感的知觉能力就在这样简短的问话里得以深刻体现。) (2)动笔做,互相检查。我们也来开个儿童医院,请你们把最容易得病的算式拿上来,我们一起来会诊,最后请学生们给得病的算式开个小处方。在这里老师提了个要求:请你用一句话来告诉病人应该注意什么。(改错题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这里用的是“治病情境”。老师没有停留在热闹的场景中,而是专注于让学生总结错误的原因和改错的方法。(3)自己出一道退位减法题给同桌做。 (4)老师出题:3000—();再请每人写一道题。……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专科起点)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管理原理的理解,掌握管理案例分析的方法,具备分析和管理企业组织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计划为54学时,3学分,主要在本科学习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管理案例分析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教学仿真效果显著,十分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运用经济管理知识理解、研究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而且,其教学模式的示范意义也十分重大。通过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经济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系统管理理论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为学生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打下基础。为达到上述目标、适应电大开放教育远程教学的需要,管理案例分析教材应立足把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流程、技术和方法及其框架体系介绍清楚,同时也适当反映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我国在分类领域和综合的管理案例分析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或经验总结,多种媒体教材力争做到视野开阔、资料丰富、论述精辟、语言简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基本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企业管理发展需要的,从事社会组织工作者、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各类专业管理人才。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管理案例分析属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方法论课程。其先修相关课程有:现代管理原理、组织行为学、管理思想史、现代管理专题、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成本管理、流通概论、公司概论、小企业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等课程。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龙源期刊网.cn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述作者:郭鹏飞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11期时代呼唤课堂教学改革,翻转课堂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自从被引入国内以来,翻转课堂就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大批教育工作者围绕翻转课堂进行理论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随着翻转课堂概念的兴起,一些地区的中小学也掀起了学习翻转课堂的热潮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尚不能给出有力的证明为此,我们联合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开展了小学数学学科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以期从中获取一定的答案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五年级甲班和乙班学生,两个班级的基本情况相似甲班作为实验班,共45人;乙班作为对照班,共45人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为教师特质、学习内容、教学时间和评价工具等,保证以上项目相同;自变量为教学方法,即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因变量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效和认知负荷本研究选取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统计图》整个单元作为实验教学内容,该单元主要学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实验开始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接受数学学习动机和数学学习成效前测然后开

始进行教学,实验班通过对整个单元内容的分析、知识点的梳理、教学微视频制作、课前和课上教学活动的设计,按照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对照班则严格按照同年级平行班的要求进行实验研究四周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接受数学学习动机、数学学习成效和认知负荷的后测,并进行访谈辅助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述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显著增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个体的学习活动,并促使该学习活动朝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本研究指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数学领域所表现出努力和投入的内在趋力对于学习动机的测量,主要参考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数学学习动机量表修订而成,每道题有五个选项,分别是“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学习者根据每题题意描述,选出最符合自我感受的选项,对应得分分别计为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明学习者在数学领域学习动机越强下页表1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数学学习动机前、后测结果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在肥城实验小学的实现的一点思考本周六在泰安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名师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小学数学观摩课”,让我颇受启发几位名师的讲课深入浅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整节课,老师都在提问:“为什么呢”,注重学生的启发诱导,从提问自己的年龄、身高等入手,不断向学生发问,启发学生提出各种数学问题,让数学联系的生活,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尽量让

《常见法律问题案例讲解》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200002 课程名称:常见法律问题案例讲解 英文名称:Case Study of Com mon Legal Issue 课程类别:通识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全校非法学专业大三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要求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选取在校大学生普遍关注和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案例分析,进而引入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内容涵盖实体法和程序法。包括了民法基础、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劳动法、大学生创业相关法律等内容。 This course selects and analysises the legal issues which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gen eral concern and ofte n meet, and the n in troduce the releva nt laws and regulati ons of our country. It covers substantive and procedural laws, including Civil Law, Marriage Law, Law of Succession,Contract Law, Labor Law, Law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un dertak ing.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常见法律问题案例讲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做到遵纪守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为合格的建设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并希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法律的基础知识;加强对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法制观念并使其初步具有运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陶冶学生的法律素养; 2.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明确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3.使得学生自觉而理性地树立崇尚的法律精神; 4.拓宽学生对法律进行知识性及实务性了解的层面; 5.培养学生行事做人的法律素养和法律精神;

小学数学整合课《快乐的大森林》案例 卢龙县第三实验小学:董艳春(一)分析与思路设计: 本节课时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8、9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应用部分的“用数学”知识点,属于第三课时。学生在第一、二课时已经认识了8和9,并掌握了8和9加减的计算方法,在前面也接触了6和7的应用题,但经常因为不能理解图意而不能准确地提出问题。而平时只是利用主题图来解决问题,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我在对相关教学理论和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 point 2003软件制作了演示文稿的课件,设计了这节整合课,增强了本课教学的感染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他们热爱家乡的意识,我设计了“联系生活、整体感知”的环节,并融入了热爱家乡的品德教育。设计这节整合课,为了增强了本课教学的感染力。多种学科的融合,使数学教学不在乏味。 (二)教学资源及环境: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 (三)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还没有认识计算机外设的结构,有些学生家中没有计算机,还不会开、关机,不会使用鼠标,因此,主要由教师个人操作。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通过出示课件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根据已知数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出算式并计算。 2、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的过程,并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练习八的第13、14题。 教具、学具准备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案例 课题:《藤野先生》所属学科:语文适于年级:九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该课文是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逐步培养出快速阅读的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节奏。《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写此文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课文内容较长,是一篇典型的叙事散文。 教案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叙事与抒情有机结合,能抓住主要特征写人。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能。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拓展视野,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脉络。 3、情感与价值目标: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案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记叙文中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 2、进行爱国主义的德育渗透 难点: 1、对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的理解,把握鲁迅思想成长的脉络。 教案策略及教法设计 1、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鲁迅和文中鲁迅的时代处境,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资料搜集法、交流讨论法,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采取多媒体教案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拓深文章的内容。 整体教案是现代教案的一大理念,特别是融入多媒体教案手段以来,大容量,课堂建构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种趋向。因此我采取了拓展迁移式、质疑深入式、比较赏析式的教案思路,安排了二课时分层推进。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3041010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 48 学分:3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其作用与任务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电子商务产生更为实际的感性认识,能对各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能借鉴电子商务应用的成功经验,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将来从事电子商务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不同行业的电子商务,培养学生在电子商务营销策划、实际应用与具体操作方面有指导意义。 2.通过启发式教学,结合学生的上网实践,帮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学习体会相关知识和实际经验,提高自己分析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 3.对电子商务案例的追踪、分析、总结其成功与不足,为电子商务更广泛地推广提供借鉴经验。 三、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中采用分组讨论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具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独立从事网络营销的能力; 重点:电子商务模式的概念、分类及各种模式的特点、优势。 难点:能够掌握案例分析的系统性,不仅对案例基本情况和功能框架的了解,更要对电子商务案例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提炼,并能在现实应用中举一反三。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专业课,在学习了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为宜。 五、学时分配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时数为42学时,实验教学时数为6学时。

六、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测验及作业等)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教材与参考书 1、使用教材: 李琪主编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第二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 2、主要参考书: 赵冬梅主编《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 第一章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模型(6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模式的内容、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过程等。 教学重点是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模式、电子商务模式和分类。 教学难点是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模式的内容、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过程。 1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编写依据: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中英文):管理学Management 课程编号:105213011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分配:48: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开设学期: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在第2学期 先修课程:无 开课单位:商学院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学基本概念知识;理解计划、组织、领导及控制四大模块的基本内容;掌握决策的制定、计划的制定、组织结构的设计、激励措施的制定及控制措施制定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依据员工心理与行为规律进行组织激励,如何识别领导者风格与组织情境相匹配,从而提高管理技能及管理水平。培养学生理性地看待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各种矛盾,从换位思考到多角度地看待问题的转变中形成全局观;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导入,开启学生思维并使之主动追求管理智慧,积极投身于各种管理实践活动中去。 三、课程教学要求 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破解课程难点,推送教学文件;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实施单元(模块化)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利用蓝墨云平台、师生互动平台和多媒体及网络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管理学现实案例演练,提高学生应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课前自学,完成预习和复习;课上组成学习研究小组对课程重点、难点和兴趣点深入探讨,师生互动;课后对课程核心知识点多思考、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学时分配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管理学导论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案例 《统计》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内容及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 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日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特别是对数学来说,由于数形结合思想的特点,对数学问 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P. 93内容。这部分内容是 数学课程改革下的一个新内容,它重视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 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 用;还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娱乐项目、统计喜欢哪种水果等,使学生在玩中体验到统计的 用处确实很大。 (二)、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体验数据的收 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学生对去公园玩这些生活经验都很熟悉和感兴趣,对涂色也很感兴趣,因此,选取了这 些内容让学生统计,并对统计图进行涂色,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数据收集、比较多少 也比较熟悉,并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但对数据的整理、描述比较难掌握,要让学生在玩 一玩、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中掌握这个知识难点。 二、设计理念及意图: 本教学设计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竞争和环保意识、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 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玩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 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以达到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的目 的。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 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从校本课程设计和学校课程资源扩展和开发的角度,对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索具有规律性意义的原理、原则、方法和实践模式,获得和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的理论架构,同时,以案例研究和实验设计的形式,对不同学校和地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进行实践研究,为中小学提供可以遵循的实践模式,是当前课程研究应该关注的。 一、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整合开发 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力求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创造的主体。学校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在内容定位上应该涵盖以下两大方面。 一是为国家课程补充相应的课程资源。国家课程的实施除了需要相应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以外,还需要大量的教学辅助材料,如补充文字材料,录音、录像、电子、多媒体素材,以及社会自然资源等。尽管这些材料和素材可以由相应的出版和教育机构开发,但对开发出来的材料的选择在于学校和教师,并且,这些机构开发出来的材料也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和教师的需要,也不能涵盖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过程之中所需要的所有资源。教师参与开发的国家课程的实施资源,应该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的需求。 二是学校需要对新课程中规定的由学校负责的课程领域进行相应课程资源的开发。新课程为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办出特色提供了一定的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空间,这种课程空间多以选修课程的方式呈现。这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涉及的领域和范围更广,需要调动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 就上述两个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发而言,不同学校可以采用不同的开发方式,课程形态也显现多元化的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案例加以简要的说明。 案例1:中心主题式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山东潍坊滨海中心小学 滨海中心小学从2002年8月开始进行《我们家乡的海》为中心主题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并在研究和开发中将国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结合起来。学校设计开发《我们家乡的海》校本课程资源经历了5个阶段,包括环境分析、讨论、论证、实践和完善。在整个研发过程中注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及其资源的典型案例。 第一阶段:环境分析。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环境分析,调查取样,为校本课程开发作好准备。 第二阶段:讨论。组织全校教师进行讨论,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情况,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课题,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开发研究方案及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研究,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争取社会的支持。 第三阶段:论证。成立校本课程《我们家乡的海》开发小组,教师带着照相机、摄像机穿梭于各个大小企业、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取得第一手资料;学生以及家长也积极提供有价值的课程材料,最后形成低、中、高三个年段读本。 第四阶段: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学本科专业 《审计案例分析》教学大纲 第一章审计业务承接与规划案例 本章讲授会计师事务所如何进行业务承接和审计规划。通过本案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审计业务承接过程中如何了解客户,对客户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决定是否承接该业务。在业务承接过程中如何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对审计项目如何进行规划,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和应采取的审计策略,如何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和恰当的时间安排。通过相关案例的学习,对整个审计准备阶段的业务内容有完整的印象,并可进行相关的实物操作。重点是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定和审计计划的制定。本章安排2个案例。 案例一:审计业务的承接案例 1.教学内容 (1)业务承接中了解客户。 (2)针对客户所在的行业和客户自身的情况进行审计风险分析,以决定是否承接业务。 (3)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格式与内容。 (4)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 (5)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 2.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本案例,应了解业务承接的过程及应处理的问题。 案例二:审计业务的规划案例 1.教学内容 (1)审计组的组成。 (2)审计风险的初步评估与重要性水平的初步确定。 (3)审计重点领域和审计策略的确定。 (4)审计时间安排。 (5)审计人员分工。 2.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本案例,应了解业务规划的过程及应处理的问题。 第二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案例 本章通过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典型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该循环的主要业务环节,重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控制测试的程序;销售和收款余额的测试重点和关键的审计方法。本章安排2个案例。 案例一:×××公司销售业务审计案例 1.教学内容 (1)销售业务的主要业务环节和特点。 (2)销售循环审计目标。 (3)销售环节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及测试的主要程序和方法。 (4)销售额分析性复核程序。 (5)销售业务实质性测试的程序和方法,主要是销售确认和计量是否恰当,存在关联方交易的企业在定价和会计处理上有无问题,销售业务的真实性等。 (6)销售业务审计所涉及的主要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调整。 2.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本案例,应掌握销企业售业务中内部控制的主要环节及其测试的主要程序和方法,企业在销售业务中所存在的主要舞弊形式及其危害,销售业务实质性测试的主要环节及程序和方法。 案例二:×××公司应收款项及坏账准备案例 1.教学内容 (1)应收款项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关键控制点,如何进行应收款项的内控制度测试。 (2)应收款项的分析性复核程序,通过分析性复核、结合账龄分析来确定应收款项的资产质量。 (3)余额测试中函证程序的运用。 (4)坏账准备的提取和转消的审核。 (5)所涉及的主要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调整。 2.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本案例,应掌握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业务中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企业在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中所存在的主要会计舞弊形式及其危害,对其进行实质性测试的主要程序和方法。

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撰写人:罗福凯 撰写时间:2006年7月21日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会计系 课程编号:(由教务处统一编制) 课程英文名称:Financial Analysis 课程总学时:54,计18周、每周3学时;总学分:3 其中:课堂讲授45学时,课外实验实践和课堂讨论9学时。 推荐使用教材:财务分析,编者:X先治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时间及版次:2004年第1版 财务分析,编者:谢志华赵德武 :高等教育,出版时间及版次: 2004年第1版 财务分析,编者:罗福凯 :中国商业,出版时间及版次: 1999年第1版 先修课程:财务管理基础、公司财务,中级财务会计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习财务分析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掌握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公司主要财务指标的计算和运用,以及财务活动的分解剖析方法,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服务。财务人员通过财务分析工作,总结经营业绩、发现经营问题,寻找成本优势和收益空间。 学生在学习财务分析课程时,应做到:(1)将财务分析课程内容与“公司财务”或“财务管理”课程相结合,寓财务分析于财务管理之中。应明确财务分析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一样,都是财务管理的方法之一。(2)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活动分析是财务分析课程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二者不可偏废。掌握会计核算知识和会计报表编制方法是学好财务分析的基础。(3)学好财务分析的根本途径,在于大量的财务案例分析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实际训练。应经常浏览中国正卷监督管理委员会里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及其财务分析报告。(4)应经常阅读我国的《财务与会计》、《财会通讯》和美国的《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alyst》等财务杂志,了解公司财务分析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017775875.html, 小学主题式课程整合案例的探索 作者:周岩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8年第09期 目前,课程整合问题成为课程改革过程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小学采用较多的是主题课程整合,其路径主要包括学科内、多学科、跨学科主题整合这三种。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青少年的核心素养为切入点,针对同一主题,通过多学科教师集体备课,设计课程资源一体化的整合方案,发挥各学科的独特优势,形成同一主题的横向联系与不同学科知识上的纵深理解的聚力,扩大同一年级的参与面,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促其全面发展成长。 一、单科为主的学科内主题课程整合 学科内主题课程整合就是以某一学科为主,根据主题联系其他学科内容设计并由这一单科教师实施。其模式通常表现为:确定主题(议题、问题或经验,跨学科技能,跨学科概念)—列出相关内容的支撑(内容归到某些学科之下,融入各学科知识内容)—提出引导性问题(主题课程的学习重点、范围与次序)—设计教学活动(写作、阅读、辩论等,根据不同学段选择)。如,六年级英语教师设计了一个以春节为主题的课例,这是一节融英语、美术、音乐、综合实践学科为一体的学科主题整合课程。教师为了创设一个具有春节浓郁气氛的教学环境,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共同制作了一些和春节有关的装饰物,如剪纸、灯笼、对联,让学生在窗户上贴剪纸,在门框上贴对联,在教室四角挂灯笼,使得学生进入教室感受到浓厚的春节喜庆的气氛。教师利用情境进行中西多元文化的比较,借助美术学科让学生画出春节放鞭炮的情境,同时配以春节的传统曲目,使得整节课不仅仅在传递英语知识,更是多种学科的融合,课程内容比起单一英语授课更为丰富和厚重,学生既学会了如何在中国传统佳节——春节中的英语运用,又亲手装扮教室,融情入境,学生的动手操作激活了思维,以音乐为背景催生学生学习的激情以及对英语语言的感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齐头共进的多学科主题课程整合 围绕一个主题的两个以上学科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和技能,借助各自的课程形态呈现出该主题的内核。这一主题课程整合的特点就是多科学的齐头并进,平行式参与实施,各自之间具有相似的课程内容和相近的课程目标,从而进行整合。如,我们学校以发扬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多学科课程整合。首先,年级组确定了“大家行动起来,发扬传统美德”的主题,借以树立道德标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多元化宣讲传统美德主题课程,整体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为目标,开展多学科课程整合的设计与具体实施。学校将发扬传统美德融入品德与社会、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等课程中,各学科教师从各自的学科特点中搜集传统美德的素材,并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其次,音乐教师借助有组织的音响运动,挑选优秀的音乐作品,塑造蕴含传统美德的艺术形象,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净化学生的心灵。美术上,结合主题突出渗透点,找到知识与传统美德教育的结合点,穿插好人好事的绘画作品,树立榜样,深入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使得学生的传统道德认识、道德情操等有所提高……开展综合实践课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0831 课程名称: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学时/学分:36/2 先修课程:《心理学》、《教育学》、《数学教学论》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开课教研室:课程论教研室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1.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一门促进学生作为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选修课。一个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其专业发展除了需要具有相应的数学学科知识、教育与心理学知识和关于学科教学法的理论知识外,至少还应该具有关于学习组织和教学实践的策略性知识。教学案例源于课堂,是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的良好结合体。作为策略性知识的重要载体,本课程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意义、方法和过程的理解,获得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过程的技能性策略知识,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2. 课程的任务:本课程以对选自中学数学教学实践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为主要教学形式,具体分为4个领域:(1)教学案例分析的基本理论。(2)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3)中学数学教学设计、说课案例分析。(4)中学数学课堂观察研究案例分析。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理解研究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掌握教学案例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九年义务制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相关要求,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作质性的研究,揭示教学行为的规律,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从实践性和研究性意义的角度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特点与要求,形成初步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多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性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发展层次,提高学生的中学数学教学素养,是学生能以研究者的视角审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并能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与已修课程《心理学》、《教育学》、《中学数学教学论》等有密切联系,是这些课的延续和拓展。使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典型课例的研讨等教学方式来学习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学习本课程,学生应知道“教学案例”和“案例教学”是什么?为什么要编写“教学案例”和进行“案例教学”?如何编写“教学案例”?如何进行“案例教学”?如何

实用文档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案例" 《时、分、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十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计算机上展示的各式各样的钟表及自身尝试用鼠标随意转动时针、针分活动认识钟面;初步了解时针、分针。 2.运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使学生自己动手用鼠标转动钟表的时针、分针,掌握并能熟练认读这些整时的时间。 3.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随意转动时针、分针,并认读这些整时的时间,了解生活中的时间,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建立时间观念,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熟练地认识时间;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运用计算机拨动钟表的指针,认读所表示的整时的时间,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难点:整时钟面指针的规律。 教学地点:计算机教室。 教学工具:教师和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教师的计算机可控制每台计算机、一个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运用计算机播放音频“滴答”声,请学生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钟表的声音) 2、运用计算机演示动画“时钟”,再请学生看一看,看到什么?(钟表) 3、大家愿不愿意“认识钟表”,通过认钟表来知道时间,都成为生活中的小能人!(愿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计算机展示课题:时、分、秒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 (一)认识钟面

1.寻找生活中的钟表 (1)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钟表的? 生:家里、商店里、学校里以及人们的身上…… (2)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的钟表都有些什么形状? 生答:有圆形的、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 (老师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出各种各样的钟表。) 2.认识钟面 师:到底该怎样看时间呢?我们先来认识钟面的结构。 (利用上面计算机展示的各种各样的钟表,并控制让它们走) 师:钟面上有几根针?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最短的针是时针)(较长的针是分针)(最长的针是秒针)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观察到它们朝着什么方向走?用手比划一下。像这样的方向我们称为顺时针。 (1)议一议:从钟面上,你还知道什么? (2)显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3)想一想:分针走一小格,时针走一大格分别表示多少时间? 3、时、分的进率。 (1)师用钟面模型进行演示,要求学生观察: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怎么走?你们可以知道什么? 得出结论:1时=60分。 (2)尝试练习: 引导学生认识1小时大约有多长? 一节课是(40)分,课间休息是(10)分,再加上(10)分,就是1小时。 (3)体验练习: 利用计算机显示时间,计时一分钟,让学生摸自己脉搏跳动多少次、一分钟可以写多少个字等等,让学生体验一分钟可以干的事,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