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4五经单簿。经单簿一

04五经单簿。经单簿一

04五经单簿。经单簿一
04五经单簿。经单簿一

经单簿一

经单簿一,乃清光绪十一年(1885)岁次乙酉正月初五日大定府平远州敦仁里十甲地名双龙山罗文元、罗文华弟兄给父母做斋的经

单,藏今织金县花红乡花红村罗福权家。现存手稿,纸长52cm,宽

26cm。21页,页双面,面七行,行字多寡不一。此据稿本整理打印。

觉皇宝坛金僊府为钦遵佛勅请恩报荐追资拔苦生方事。

时也上元初开,动人心报本之意。春鸟歌啼,发孤子1追思之诚。释迦如来化导之境,圣朝天子统御之邦,斋筵未叙,品聀2当称,钦秉三界天人师门下遗教弟子临坛奉行启请保奏代演宣科便宜追资法事。凡昧臣丁道明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俯拜莲座。

右臣伏3念忝列缁流,宣行佛化。遵依教典,与世荐严。凡有投忱,敢不上达。□□4臣冒罪奏焉5。

1、孤子,年少丧父者。《礼记·深衣》:“如孤子,衣纯以素。”郑玄注:“三

十以下无父称孤。”宋玉《高唐赋》:“孤子寡妇,寒心酸鼻。”后代居父丧者亦称孤子。又,《礼记·杂记》上:“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

后来父在而居母丧者自称为哀子。再,朱熹《家礼》题木主之仪云:“父丧称孤子,母丧称哀子。”见王鸣盛《蛾木篇》下“说制八”。

2、聀,音zhi,同“職”。

3、伏,身体前倾,面向下,遂为敬词,如伏闻,伏惟等。

大清国贵州大定府平远州敦仁里十甲地名双龙山孝居竭诚奉佛,投诚设供。焚香炳烛,酬答天地。普报四恩,诵经礼忏。寄擡6化槓7,追荐亲魂。请祀宗姻,奠宅祀灶。施戒拯孤,植福迎祥。

阳上报□□8信

孝男罗文元,刘氏

罗文华,李氏

孝孙罗正长,龙氏

罗正富,赵氏

罗正桂,黄氏

罗正高,向氏

罗正乾

罗正忠

罗正朝

罗正先

罗正相

罗正银

孝曾孙罗国清

4、缺两字,疑为“凡昧”。

5、“焉”字缺上部,又疑作“为”字。

6、“擡”,亦简化为“抬”。似可为“檯”,简作“枱”。

7、“槓”,音gang,亦简化为“杠”。似通“篢”,音long,同“笼”,箱笼。

8、缺两字,疑为“孝善”。

罗国珍

罗国福

罗国寿

孝侄罗文学,喻氏

罗文甲,张氏

罗文有,傅氏

罗文德,郑氏

马兴科9,宋氏

侄孙罗正连,龙氏

罗正喜

罗正国

罗正明

罗正义,李氏

罗正弘

罗正亮

罗正祥

罗正顺

罗正遂

孝婿左荣才,罗氏9、手稿如此。

姪婿左荣凤,罗氏孙婿张长三

丁德禄,罗氏

锺小东,罗氏姪孙婿朱应林,罗氏

徐小发,罗氏

赵小银,罗氏

王锡龄,罗氏

陈义发,罗氏

何元钦,罗氏

龙春福,罗氏

陈兴元,罗氏

陈朝相

姻孙杨发富,余氏

杨发贵,冷氏

余银富,高氏

余银贵,易氏姻姪丁世有,向氏

向春阳,马氏

向春芳,傅氏

钟发祥,薛氏10

王起明,李氏11

李国才,余氏

何国朝,龙氏

易大德,张氏

外甥孙左明亮

左明科

左引弟

表外姪赵廷灿,刘氏

赵廷辉,何氏

右暨合家孝哀眷等维日香焚东海,花献南薗,菓供西乾,茶斟北苑。倾武投忱,雪心皈命黄金殿上慈仁主,白玉京中大法王,巍巍相毫天中人,荡荡能仁圣中圣。次叩幽冥教主本尊地藏王菩萨金锡下,愿展慧目之祥光,俯察修崇之斋悃。即日投诚,俯拜上言。伏以教演西乾,开众生追资之路。法传东土,启人子报本之恩。念大德之高厚12,悼劬劳之罔极13,仰叩万灵,特伸悼荐之情,以14斋信

10、五字似被涂去。

11、五字显系后加。

12、手稿作“念高厚大之德”。《周易·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

13、《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

言15。念生逢盛世,未列三才。务耕耘而克勤克俭,秉忠孝而宜国宜家。感穹苍之庇佑,荷真圣之护持。兹16椿萱17灵魂涉世,未获超升,理宜资度。爰恳佛恩之开释,并酬圣泽之荫佑。代伸丹悃,祈真洞鉴。由是卜今良吉,延伏善侶于居修建如上,酧18答高厚。追资拔苦,保存拔没。

冥阳两利道场一供19计五旦夕法事。

奉然20:

佛圣九品,各堂;

荧煌供烛,各对;

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劬,音qu,勤劳。劬劳,辛勤,劳苦。《小雅·鸿雁》:“之子于征,劬劳于野。”又,昊天罔极(haotianwangji),如同辽阔广大的天空一样无穷无尽。孔颖达疏:“我今欲报父母是劳苦之德,昊天乎心无已也。常所忆念,无有已时。故言己之痛切之情以告于天。”后来泛指父母的恩德博大,报答不尽。也泛指恩惠广大。唐·高郢《为萧太师谢致仕表》:“悬车之后,且许时朝。荣赐俸禄,泽深惠养。昊天罔极,思上报而无阶。

余日几何,奉湛恩而不朽。”

14、“以”,手稿作“□”。

15、据文意及语势,句下手稿当缺五字。

16、手稿作“词”.,据文意改。

17、椿萱,谓父母。旧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因以“椿萱”为父母

的代称。牟融《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又,《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

大椿长寿,后因以为父亲的代称。《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亨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谖,同“萱”。言,语助词,无意。谓北堂树萱。因以“萱堂”指母亲的居室,亦以指母亲。

叶梦得《遣模归按视石林》:“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

18、“酧”,通作“酬”。

19、“供”,手稿如此,疑为“共”。下同。

20、“然”,手稿如此,通作“燃”。

万岁大烛,双辉;

诸天宝烛,三堂;

四恩宝烛,四支21;

三界香烛,乙堂22;

四府品烛,乙堂;

冥京香烛,乙堂;

经灿香烛,长明23;

行仪九品,五席;

百神品烛,数光;

灶司九品,各对;

龙王惠烛,乙对。

上进:

谢恩天钱,三箱;

随表金钱,各箱;

列圣银钱,各架;

诸真钱财,等分。

外扬:

御号皇旙,乙首;

21、“支”,手稿作“枝“。

22、“乙”,手稿如此。作量词,通作“一”。下同。

23、“灿”,疑为“忏”。

地藏圣斻,乙首;

十王圣斻,乙首。

找扎:

除秽隔坛,乙座。坛中

跪诵:

玉皇集经,三卷;

三官尊经,三卷;

北斗妙经,三卷;

观音尊经,三卷;

延寿妙经,三卷。

拜礼:

锡福大忏,全单;

三官法忏,全单。

呈献:

玉粒香馐,五筵。

以此寸忱上达天地之洪恩,下祈冥阳24二利矣。

道场叙毕,报荐当忱。

首具报恩孝男罗文元

弟兄等请恩修因奉追故显考罗公讳礼文老

24、手稿此后疑缺“之”字。

大人。存原25阳命生于嘉庆戊辰年正月初一日辰时。係贵州大定府平远州敦仁里四甲地名白压打生长人氏,享寿阳光七十五岁。大限卒于壬午冬月初七日亥时,仍在本属因老寿终。

同忱奉追显妣罗母何氏老太君。阳命生于嘉庆甲子年冬月十九日寅时。係贵州大定府平远州敦仁里十甲地名双龙山生长人氏,享年四十八岁。一旦亡于咸丰辛亥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子时,仍在本属敦四甲地名白压打因病身故。

男等痛念父兮生我,顾复之大德难酬。母兮育我,罔极之深恩莫报。承先启后,无怠无荒。计食谋衣,劳心劳力。只翼椿荣萱茂,岂知一梦庄周,离别阳界,归去幽阴。生前未报宏恩,殁后惟伸荐拔。诵经礼忏,総祈赦过释愆26。进表呈词,专翼离幽出滞,令父魂早获升沉,俾母魄不居长夜。修斋筵而资考妣,寄抬扛27以荐双亲。斋功有准,信赙无虚。坛中

诵念:

玉皇集经,三卷;

金刚尊经,三卷;

弥陀仙经,三卷;

25、手稿作“源”,迳改。

26、愆,音qian,过失。

27、“扛”,手稿如此,音gang。疑为“杠”,繁体“槓”。“槓”通“篢”,音

long,亦“笼”,箱笼。下同。

普贤集经,三卷;

观音品经,三卷;

地藏尊经,三卷;

十王妙经,三卷;

黄廷尊经,三卷28;

胎骨尊经,三卷;

血盆尊经,三卷;

救苦尊经,三卷;

生天尊经,三卷;

九幽妙经,三卷;

大悲神咒,各宣;

佛氏心经,各宣。拜礼:

十王法忏,全单;

血河宝忏,全单。请给:

生天公据,各乙角;

水引文凭,共乙张。虔备:

28、廷,疑当为“庭”。

报恩抬包,共百八十扛;

金银锞锭,共八扛29;

金童玉女,共八对;

□□□□,共乙对;

冥衣火鞋,各乙双;

引路神斻,共乙首30。

供奉:

茶果羹汤,共乙席。

以此追资双亲之魂早登极乐之邦。

二具孝嗣孙罗文元

思念宗功祖德恩泽难忘,请恩奉□附荐亡人:

祖考妣罗廷万

陈氏

双魂抬包各二扛,随亡信伏各二封31;

伯考妣罗礼贵

丁氏

双魂抬包各二扛,随亡信伏各二封;

叔考妣罗礼凤

喻氏

双魂抬包各二扛,随亡信伏各二封;

岳考何汉妣

余氏

双魂抬包各二扛,随亡信伏各二封;

岳妣李焦氏正魂抬包二扛,随亡信伏二封;

岳考妣刘天贵

余氏

双魂抬包各二扛,随亡信伏各二封;

姻亲考妣马良喜

邹氏

双魂抬包各二扛,随亡信伏各二封;

29、锞,音ke,小块的金锭或银锭。

30、斻,音hang,并舟而渡。《后汉书·杜笃传》:“造舟于渭,北斻泾流。”

31、伏,通作“赙”,谓以财物助人办丧事。《左传·隐公三年》:“武氏子来

求赙,王未葬也。”

胞兄罗文仲正魂抬包六十扛,随亡信伏数封;

亡妻罗何氏正魂抬包六十扛,随亡信伏数封。以此众亡名下□32善

讽念:

十三妙经,三卷;

金刚□经,三卷;33

九幽妙经,三卷;

酆都妙经,三卷;

盂兰盆经,三卷;

救苦妙经,三卷。

拜礼:

九幽法忏,三单。

虔备:

冥资抬包,各数扛。

呈献:

往生羹馔,共乙席。

以此专荐众魂早登仙界。

三具孝信罗文元

弟兄言念天地生人,身由亲而根有祖。乾坤化

32、字缺大半,疑为“衆”字。

33、手稿字繁,无从考认,疑为“真”字异体。

育,木有本而水有源。伤哉慎终,嗟乎追远。若老若幼之尊卑,或远或近之亲邻,一本九族,力不足矣,外具钱包各封奉上皇坛请荐:高祖罗广志,曾氏

曾祖罗世朝,张氏

伯祖罗廷才,存氏

叔祖罗廷坤,李氏

姑爷杨明武,罗氏

姻亲爷左德顺,杨氏

堂兄罗文发,杨氏

堂弟罗文才,程氏

罗文申

罗文科,龙氏

罗文举

继岳易开申

姻兄杨世海

余朝龙,丁氏

赵元龙

张廷芝,左氏

龙泰才,马氏

姻嫂黄龙氏

姻亲爷向天富,张氏

马良璧,刘氏

丁起贵,赵氏

徐升高,李氏

向天先,康氏

王正连,王氏34

锺德富,姚氏

胞妹左罗氏

表姑爷龙显文,张氏

寄考龙显章,李氏

表姑爷赵大源,陈氏

堂妹徐罗氏

堂妹弟余朝相,罗氏

亡侄罗正兴

罗正文

侄女张罗氏。

已上有名众魂等各领钱包一封俱仗佛恩雷鸣普渡。

追荐毕矣。关借当申:

34、此五字,手稿似无,系他人所添。

一关借。冥府城隍司追悼院委差督吏八员运钱。车夫神丁力士, 坛中共请八百名拨赴宝坛,俟候道场,克毕津祭犒赏。下赴火墀35仰烦搬运亡36扛,送至岱宗嶽府生化案亡人所止之处,逐一交投明白,各讨批文,仍归原属各祈生化。

一施戒。信善罗文元华弟兄悯念此方他界,万户千家,或亡于兵戈之岁,或丧于饥荒之年。以致投岩坠井,水溺火焚,刀兵横死,产难身亡。□居溟漠,未睹阳光。是夕于就三天门外仗命,金刚上师。

设放:

瑜珈焰口,乙堂;

陀罗香烛,乙堂;

九幽大烛,九枝。

悬挂:

铁围赤旗,乙面。发心

刷印:

菩提妙戒,一百八十道。

排挿:

光明路烛,卅六枝;

35、墀,音chi,台阶上面的空地,又指台阶。

36、手稿如此,当作“往”。

天伞地旂,卅六柄;

普祭撒钱,千万分;

三大斛食,乙筵。

均赈寒林祈超脱化法事,自今本月初四日吉分涤坛开启。连期法事既于初九日早旦37□□□。□□□,寅朝秉烛,□通明大殿,疏呈光明会上午分忏,圣回鸾方伸羹竟。复愿三天见佛□□□,十地闻经早离黑。□□□□之乡,存殁38两利。谨意佛□,下情无任。天运乙酉年正月初五日南无□品度众生□。

37、其后稿纸破碎,难于连读,姑且如此。

38、殁,音mo,同“没”,死。

中庸(四书五经全文翻译)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从师承关系来看,子思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是相同的。所以有“思孟学派”的说法。后代因此而尊称子思为“述圣”。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名篇方式已下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 朱熹认为《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中庸章句·序》)并且在《中庸章句》的开头引用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都是实用的学问。善于阅读的人只要仔细玩味,便可以终身受用不尽。 程颐的说法也许有些过头,但《中庸》的确是内容丰富,不仅提出了“中庸”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难,而且还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到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所以,《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这也绝不是偶然的。 ------------------ 中和是天下的根本 【原文】 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6)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第1章) 【注释】 (1)天命:天赋。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并无神秘色彩。(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3)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见(xian):显现,明显。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4)中(zhong):符合。(5)节:节度法度。(6)致,达到。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赏析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赏析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是“六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一部分。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中庸》 10.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11.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四书五经英文版

四书The Four Books 《大学》The Great Learning 《中庸》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论语》The Confucian Analects 《孟子》The Works of Mencius |《论语》The Confucian Analects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It is indeed a pleasure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as you go on acquiring, to put into practice what you have acquired.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 greater pleasure still it is when friends of congenial minds come from afar to seek you because of your attainments.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If a man will constantly go over what he

has acquired and keep continually adding to it new acquirements, he may become a teacher of men.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Study without thinking is labor lost. Thinking without study is perilous.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A wise man is impartial, not neutral. A fool is neutral but not impartial.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四书五经十三经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期节目由我与大家共同分享。提起礼仪,我首先想起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大家知道,古代儒家建立起一套礼乐制度,逐渐演变为我中华文明礼仪的内核。而整套礼乐制度,都蕴藏于古代的典籍中。也就是这期,我们要谈的主题。 记得不久前,咱们单位的一位老大哥,问过我,什么是《四书》、《五经》、《十三经》,我当时大体的解释了一下。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四书》、《五经》、《十三经》。 首先我们说一下什么是经,我们知道清代编修《四库全书》时,设立,经、史、子、集四部,这里经部就是专指儒家的经典与解释经典的著作。早在汉代,人们尊重儒家古典著作称为经书,其实“经”的原意就是线,所谓经书就是线装书。古代记事写于竹简,事多一简不能尽,便连续记在数简上,连系各简的线,就称为“经”。可见经不过是当时的书罢了,并没有其他的深意。(曹伯韩意

见。自己谈金刚经集解)。 其实,《五经》的名目,最早为六经,首先曾在《庄子》中发现。《庄子》及《礼记经解篇》都以《诗》、《书》、《礼》、《乐》、《春秋》、《易》为六经。班固《汉书〃艺文志》称为六艺。但因《乐》已经散失,只存《乐记》一篇,并入《礼经》中,于是有《五经》的名目。 到了唐朝,《春秋》按照《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成三种,《礼经》也分为《周礼》、《仪礼》、《戴礼》…《礼记》)三种,立《三传》、《三礼》的称号,配合《易》、《书》、《诗》,称为《九经》。宋朝,把《尔稚》、《孝经》、《论语》、《孟子》四种加上去,成为《十三经》。 宋儒朱熹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印单行本,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并给它们作详细注释。于是科举考试,必根据《四书》出题,而四书便成为小学生必读书了。 现在经书最完备的通行本是清朝阮元所刻的《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释文;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四书五经简介

四书五经简介 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与耶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以下聊作简介。 一、四书——应该说,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四书》。它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着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当时着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着《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

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着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

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名句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四书五经”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圣经”,光照千秋的文化瑰宝。 数千年来,它启迪了炎黄子孙对宇宙自然的体悟、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对人伦天理的创造性阐释,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经验。其中的格言警句、妙语佳言、成语典故至今仍大量地体现在各类文化书籍和日常生活、社交活动中。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4、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5、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经典100句,句句精辟,值得收藏! 诗词散文世界2018-03-23 12:53:45 先秦典籍,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 本儒家经典的合称。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大学 1. 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2.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于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 6.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有此人,有人有此土,有土有此财,有财有此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7.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8.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国戾,一国作乱。 9.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10.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11.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2. 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13.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4. 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15. 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6.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17.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18.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19.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20.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四书五经”中那些流传千古的智慧名言!

“四书五经”中那些流传千古的智慧名言!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四书五经”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圣经”,光照千秋的文化瑰宝。 数千年来,它启迪了炎黄子孙对宇宙自然的体悟、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对人伦天理的创造性阐释,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经验。其中的格言警句、妙语佳言、成语典故至今仍大量地体现在各类文化书籍和日常生活、社交活动中。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译文: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4、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5、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论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 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 3、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四书五经中那些精华句子

【学习】四书五经中那些精华句子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上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本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论语》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晓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财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天降的灾祸还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的罪孽是无法逃脱的。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译文: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任务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心志受痛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身体感到饥饿,使他的身子穷困,并且使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意,借此来使他的内心震动,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才干。 “五经”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四书五经各有字数

四书五经各有字数 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字数:1753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字数:3568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由其学生编辑而成。字数:13700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字数:34685 南宋有郑畊老曾统计十三经字数如下: 论语:13700 孟子:34685 大学:1753 中庸:3568 周易:24207 尚书:25800,(近人黄侃除去伪古文,计17925) 毛诗:39224 周礼:45806 仪礼:56115 礼记:99020 左传:196845,(孔子春秋本文18000) 公羊:(清阎若璩考订后统计44075) 縠梁:(清阎若璩考订后统计41512) 孝经:1903 尔雅:13113 周易,二万四千二百零七字。(或作一百零七字)24207 尚书,今古文合二万五千八百字。(扣去伪古文,为17925) 诗经,三万九千二百二十四字。(或作三十四)39224 周礼,四万五千八百零六字。45806 仪礼,五万六千一百一十五字。56115 礼记,九万九千零二十七字。99027 左传,十九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字。196845 公羊传,四万四千零七十五字。44075 谷梁传,四万一千五百一十二字。41512 论语,一万二千七百字。(或作一千七百字)12700 孟子,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34685 尔雅,一万三千一百一十三字。13113 孝经,一千九百零三字。1903 然十三经除论孟及诗易外,选背即可,不必全背也。 十三经外,须背者尚有老庄古文诗词歌赋等,今皆未计入内。

四书五经与给孩子起名字

四书五经与给孩子起名字 《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合称五经。 如果给女孩取名,那些文化底子厚的家庭,过去常采用《诗经》里面的佳句美词。我这里稍稍举例一下: 琼瑶:琼瑶这个名字的来历,出自《诗经》的<卫风>,原文如下: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琼瑶的父亲陈致平,先后任教于同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南洋大学,是著名历史学家。母亲袁行恕也出身书香门第。琼瑶的文化熏陶和她的家世背景也是有关联的。琼瑶一生喜爱诗经,以至于她的作品《在水一方》即受《诗经/秦风/蒹葭》的影响。 琼瑶在《诗经》中的含义,是指美玉。 林徽音,又名林徽因。徽音这个名字的来历,出自《诗经》的<大雅/文王之什>,原文如下: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林徽音的家世背景,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在浙江做官;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担任过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擅长诗文及书法。 林徽音二十岁留学美国,先后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学习。林徽音年青时曾经被徐志摩追求,后来选择了嫁给梁启超的儿子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音被胡适先生誉为一代才女,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 徽音在《诗经》中的含义,是指美好的声誉。 男孩取名采用《诗经》,也有吉祥的涵义。

钱其琛,这个名字来源于《诗经》的<鲁颂>。原文如下: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黑甚>,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钱其琛青年时代赴苏联留学,精通英语、俄语。七十年代担任中国驻苏联使馆参赞、驻几内亚大使、新闻司司长、外交部副部长;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担任外交部长及国务院副总理。二零零三年退休。 其琛在《诗经》中的含义,指献来的珍宝。 胡乔木,这个名字来自《诗经》的<鹿鸣之什>。原文如下: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为对应《诗经》的乔木,胡乔木特意将妻子李桂英的名字改为谷羽,意为栖息在乔木之上的鸟。胡乔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 有趣的事,担任过外交部长的乔冠华,曾经也用过乔木的名字。胡乔木与乔冠华是中共的政治才子(超级笔杆子)。俩人还为“乔木”的名字有过一场争执,最后是毛泽东帮忙平息。 乔木在《诗经》里的含义,是指一种高大的树。 往往以诗经取名字的,成为才子才女的非常多。譬如晚清中国首富盛宣怀的孙女婿——邵洵美。邵是美男子,与妻子盛佩玉恋爱时,见《诗经》中《郑风·有女同车》中有“佩玉锵锵”句,为妻子之名,于是从“洵美且都”中取二字为名,以示爱慕。邵洵美出身名门贵族,才华横溢,是当时著名的翻译家。 周易,被称为五经之首。以易经取名字,不仅大气,而且有趋吉避凶之意义。以下稍微举几例。 尉健行,健行二字出于《易经》的<乾卦>,原句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尉健行简介:曾经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北京市委书记、中

四书五经的经典名句(精编)

四书五经的经典名句(精编) ◆《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此后《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提议了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目,又提议了格物、致知、赤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款。八个条款是实现三条纲目的途径。十章分别解说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赤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名言名句: 大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尔后有定,定尔后能静,静尔后能安,安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一章) 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第二章) 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第二章)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第三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腐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

谦。(第三章)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第三章)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第三章) 君子有诸已尔后求诸人,无诸已尔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第十一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第十二章)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第十四章) 善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第十六章)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第十六章)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第十七章) ◆《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原来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诲表面的重要论著。 中庸便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个性。从人性来讲,便是人性的来源根基,人的基础智慧个性。实质上用当代笔墨表述便是"临界点",这便是难以控制的"中庸之道"。人性的不善也不恶的个性,从临界点向上便是道;向下便是非道。向上便是善;向下便是恶。 名言名句: 定命之谓性,任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第一章)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头,用此中於民。(第六章)

《四书五经》精选

第一部分《四书五经》精选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共二十篇,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之体。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大学》 (大学的宗旨,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像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论语》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礼记》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1."诗仙"李白

2."诗圣"杜甫 3.“诗佛”王维 4.“诗囚”孟郊 .5.“诗豪”刘禹锡 6..“诗鬼”李贺 7.“诗杰”王勃 8.“诗狂”贺知章 9.“诗魔”白居易 1."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2. "诗圣"杜甫 在形容自己的诗艺时,杜甫曾说过:“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的确,杜甫的七古、五古、七律、五律在唐代都是一流的,古体的七言诗在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在他手里变了格调,在“温柔敦厚”外另开“沉着痛快”一派,五律,杜甫以前用来写艳情、写山水,他却用来写广大的实在的人生,拓宽了诗歌领域。他的五律最多,差不多穷尽了这种体制的变化,七律精于组织,富于变化,七绝虽直抒胸臆,但颇有清新刻画之句。他不大做乐府,但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源于乐府。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也是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对杜甫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许以最高的地位。两宋诗之冠冕的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宗都以杜甫为祖、金、元、明之诗坛巨擘都是杜甫为之开先。陆游有诗曰:千载《诗》亡不复删 少陵谈笑即追还 尝憎晚辈言“诗史” 《清庙》《生民》伯仲间。 他视人们尊杜诗为诗史为不足,必置于雅、颂之音中犹若诗中之经才好。秦观在《韩愈

四书五经经典句子

◆《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此后《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提议了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目,又提议了格物、致知、赤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款。八个条款是实现三条纲目的途径。十章分别解说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赤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名言名句: 大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尔后有定,定尔后能静,静尔后能安,安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一章) 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第二章)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第二章)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第三章)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腐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第三章)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第三章)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第三章) 君子有诸已尔后求诸人,无诸已尔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第十一章)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第十二章)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第十四章) 善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第十六章)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第十六章)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第十七章) ◆《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原来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诲表面的重要论著。 中庸便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个性。从人性来讲,便是人性的来源根基,人的基础智慧个性。实质上用当代笔墨表述便是"临界点",这便是难以控制的"中庸之道"。人性的不善也不恶的个性,从临界点向上便是道;向下便是非道。向上便是善;向下便是恶。 名言名句: 定命之谓性,任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第一章)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头,用此中於民。(第六章)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头,用此中於民。(第六章) 博学之,讯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第二十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第二十一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第二十二章) ◆《论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