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博物馆项目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

博物馆项目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

博物馆项目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
博物馆项目申请建设可研报告书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承办单位:***

1.1.3项目建设地点:***

1.1.4建设性质:新建

1.1.5项目负责人:***

1.1.6建设规模:拟建霍林郭勒市鲜卑博物馆5000m2以及相应的公用辅助工程。

1.1.7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520.00万元,本级财政出资1520万元,向上级财政申请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00万元。

1.1.8建设期:18个月

1.2编制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7)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1.3项目建议书编制范围

编制范围主要是: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拟建项目地址与建设条件;

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方案;

总图布置和公共辅助工程;

节能减排;

环境保护影响评价;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招投标;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评价。

1.4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5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5.1建设内容

本项目由四大功能区:展示展演区、库房储藏区、研究管理区、接待服务区和其它辅助设施区组成。

1.5.2建设规模

总建筑面积5000m2,地下2层,地上3层。其中:展示展演区3500m2、库房储藏区500m2、研究管理区500m2、接待服务区800m2、其它辅助设施区200m2。

1.6研究结论与建议

1.6.1结论

1.该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000m2,建筑用地面积为1000m2,总建筑面积为5000m2。

2、项目区位优势明显,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工程建设条件好,外部条件可满足本项目建设要求。

3、该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520万元,建设投资规模较为合理。该项目是可行。

1.6.2建议

1.本项目建成后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建议尽快予以可研批复、实施。

2.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尽量减小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本项目建设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程序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贯彻执行《招标投标法》,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采取招标形式,确保工程质量。

4.本报告虽然对该项目的工程方案、投资方案等进行了阐述和论证,建议在下阶段工作中应进一步优化工程方案、投资方案等,实现工程实用、经济、美观、节约等建设目标。

5.项目建设既有预算内资金又有地方配套资金投入,建议建设单位要落实好建设资金。

1.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鲜卑族历史

鲜卑族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其族源属东胡部落,兴起于大兴安岭山脉。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先世是商代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至西刺木伦河流域。曾归附东汉。匈奴西迁後尽有其故地,留在漠北的匈奴10多万户均并入鲜卑,势力逐渐强盛。

1.鲜卑起源

关于“鲜卑”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国语·晋语》说,周成王姬诵平息武庚的叛乱后,成王亲自来到歧阳(今陕西歧山县东北),大会天下诸侯和四夷君长,鲜卑也被邀请出席;然而在当时中原人心目中鲜卑和楚都是被排除在诸夏之外的蛮夷,所以不能上台参与会盟,只能替大会守护拜祭山川与神灵的火堆。此篇以及其它先秦时期的相关记录,均证实“鲜卑”一词作为族名在匈奴突击东胡之前就已经出现了。鲜卑是今之锡伯族。

2.鲜卑文化历史

鲜卑族是中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其族源属东胡部落,兴起于大兴安岭山脉。部族与政权兴衰:鲜卑是与乌桓同时兴起的东胡另支。东汉初年,活动于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鲜卑仍为匈奴役属。随着北匈奴势力衰耗,鲜卑开始边年出兵攻击北匈奴。公元85年,鲜卑与南匈奴、丁零及西域各族共击北匈奴,迫使其中逃循。公元87年,鲜卑再次大败北匈奴,斩杀优留单于。公元91年,东汉政府和南匈奴对北匈奴进行了致命打击,北匈奴西迁。鲜卑趁势占据了漠北地区,留在漠北的匈奴十余万落并入鲜卑。鲜卑自此强盛起来。公元2世纪中叶,鲜卑民族中涌现出一位勇健而有智略的首领——檀石槐。鲜卑在檀石槐带领下大断壮大,统一了鲜卑诸部,建牙帐于高柳(今山西阳高县)北三百余里的弹汗山(今内蒙古商都县附近)仇水(今东洋河)。随后,檀石槐率部北拒丁零,东败扶余,西击乌孙,南扰汉边、尽据匈奴故地,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军事部联盟。但联盟随檀石

槐的死而瓦解,继起的是不断强大的拓跋鲜卑。

3.鲜卑文化传承

考古发现为先秦鲜卑迁居说提供了佐证。据1961年的《文物》杂志介绍,1960年夏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盟扎赉诺尔矿区北部达兰额罗木河东岸发现了鲜卑早期墓群。这座大型的古墓群考证约为二千九百年前至东汉初期的鲜卑人墓地。考古部门清理了31座古墓,出土遗物300余件。这些古墓均为土坑竖穴墓,葬具为木棺,多为单人墓葬。墓中的尸骨几乎都是仰身直肢,头向北安放在棺木中。墓葬中还有大量的牛、马、羊殉葬和陶器、铜器、骨器、木器、贝壳等随葬品,其中袋形三足陶铜器和头北单茔墓葬方式都说明了墓群主人与黄河流域文明悠久的联系,木器和贝壳等随葬品的出土更让人猜测他们与东夷文化的渊源。

(1)诗歌

鲜卑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牧歌、思乡曲、叙空事歌、战歌等体裁。从歌词观之,其风格刚健清新,粗扩豪

放,富又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北魏统一蒙古高原后,太武帝从漠北迁来30余万帐落敕勒人(汉称丁零,亦称高车)。5世纪中叶,生活在阴山一带的敕勒人大都已鲜卑化。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草牧歌,“其歌本为鲜卑语,易为齐言”,已成为千古绝唱:“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鲜卑人的宫廷音乐也有许多建树。《真人代歌》,亦称《北歌》,是鲜卑语宫廷歌曲。其内容为“上述祖宗开基的所由,下及君臣废兴之足迹。”北魏宫廷中每日早晚均唱此曲,并有丝竹伴奏。

(2)语言文字

据《后汉书·鲜卑传》和王沈《魏书》载,鲜卑“其言语习俗与乌丸同”,属东胡语分支,一说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认为与蒙古语“相去无几”。初鲜卑无自己文字,刻木为信,邑落传行。入中原后,通行鲜卑语,但逐渐汉化,用汉字,兼说汉话。一说北朝时曾有鲜卑文,后佚。

2.1.2项目提出背景

博物馆是人们扩大知识视野、满足审美享受、培养生活情趣的重要场所,它在城市文化建设和文明传承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市虽然是一座新兴城市,但历史积淀同样值得珍视并加以保护和利用。同时,博物馆建设不仅是广大市民的需要,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建设一座功能完备的鲜卑博物馆势在必行。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在建设、推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由文物系统、其他部门以及民间兴办的各类博物馆已达2000余所,每年举办展览达到8000余个,参观的观众在1.5亿人次以上。

人类文化既是财富,又是进程。所谓财富,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历史遗留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所谓进程,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的文明化过程。

博物馆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博物馆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别是近代,博物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成熟。进入现代,以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化取得了突飞猛

进的发展,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成为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反过来,社会和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又促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得以迅速的壮大和提高。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事业的主要承载平台之一,其功能首先具有文化遗产事业的共性——教育、科研、经济功能,并且在功能发挥上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博物馆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是统一的、互动的,博物馆公益性主要体现在

教育和科研这两个功能上,而经济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公益性。这些方面的个性功能,全面反映了博物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2.1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博物馆作为集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一身的知识宝库,蕴藏着丰厚的教育资源。博物馆将这些资源通过陈列展览的形式,广泛吸引公众的注意,走进民众生活、融入经济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博物馆作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通过实物欣赏和接触、倾听讲解等途径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模式,让受教育者充分享受教育过程的乐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我听了,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于是我明白了。”博物馆强大的教育功能可以引发人们利用博物馆来发展教育的无限遐想。

博物馆教育具有社会化教育、辅助性教育、休闲性教育、业余知识型教育等特点。博物馆知识性社会教育的特殊作

用,是任何专业化的教学单位不可取代的。博物馆作为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的生动课堂,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促进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教育工作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失的关键环节。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不可替代性,促使了博物馆发挥作用的社会化。博物馆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教育功能是其与人联系的主要纽带。

2.2.2 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文化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影响并决定着区域发展的前景和方向。从传统的功能城市到今天的文化城市,文化作为现代城市的灵魂,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关键元素。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加速,而城市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繁荣却面临着沉重的压力。城市化过程中,与文物保护单位易于受到空间条件限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屡遭破坏的境遇不同,博物馆在现代城市文化塑造方面的功能已经越

来越受到政府、民众等各方面的重视和青睐,并确实在打造现代城市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发展,树立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在增强区域吸引力(软实力)方面,通过对文物的收藏、保护和展示,博物馆作为现代城市文化功能区和“地标”,在提升公众的文化素质和修养的同时,在现代城市中传承和培育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民众对城市的亲切感、认同感、满意度、亲和力以及凝聚力等要素随着城市新文化(或者区域文化)的形成而得到强化,当文化在渐进的演变中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后,这种文化的演变将会促进城市在制度方面的创新,并促进城市经济(或者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将影响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虽然文化的演变是渐进的、民间的、不易受干扰的,但是一旦新的文化习惯形成并被带入经济活动之中,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助力是巨大的。因此,博物馆作为现代城市的象征或者地标,在作为文物收藏中心的同时,亦要承担起城市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学术中心、休闲中心和娱乐中心等多项博物馆的新职能,

只有这样其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潜能才能得以发挥。

2.2.3 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经济社会进步

在博物馆发挥教育、科研功能的过程中,博物馆的经济功能得到伴随体现,博物馆旅游对相关行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博物馆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产生了大量的衍生商品,提升了文化遗产事业的影响力,密切了文化遗产与民生的关系,拓展了文化市场,给文化遗产事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在社会效益方面,以博物馆为中心的文化圈,可以带动周边的商业活动和社会活动,在改造文化环境的同时,也为社会福利、社会就业等经济问题的解决作出了贡献。

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实际上是强化了博物馆的经济功能——因为博物馆的经济功能不仅仅甚至不主要在于创造

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主要从其间接经济效益以及增强区域吸引力(所谓软实力)上体现出来。

在间接经济效益方面,博物馆主要是以“引擎”的形式存

在,即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载体通过向相关行业、产业、领域的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来实现对经济的贡献,这种辐射、带动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博物馆对旅游和文化产业的促进

作用上。

2.2.4 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在文化产业方面,得益于可移动文物体积较小、便于复制的特点,很多博物馆在发展艺术复制品方面大获成功,极大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其市场潜力也被看好;储量丰富的馆藏文物保证文化产品素材来源的充足,各具特色的可移动文物可以摆脱产品内容单一的弱点,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市场空间十分广阔。文化产业带动艺术品的收藏、鉴别、欣赏等文化活动,满足一部分艺术品爱好者“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遗憾,使博物馆更加融入社会,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提高博物馆的社会贡献度。

目前,西方国家博物馆发达的会员组织往往依靠富有吸

引力的文化商品维系着博物馆与广大会员之间的联系,会员也十分关注并愿意购买博物馆出品的文化产品;在丰富的文化产品的基础上,西方国家的博物馆还发展了“博物馆网上商店”,甚至开始在博物馆外建立商品分店,更有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者。国外的多数博物馆都设有博物馆商店,有的规模很大。

博物馆商店收入相当可观。如瑞士运输博物馆1982年其商店收入占总收入的21%,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1993年经营收入达300万美元,其中门票款约100万美元,博物馆商店收入为200万美元。上述数据表明了不失时机地开发博物馆文化产业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应该为我国的博物馆所借鉴。

目前,我国博物馆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正显示出蓬勃朝气,以博物馆为载体的文化产业在传播文化知识,扩大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满足公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等方面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通过“与博物馆相关”的商品销售,

培育了规模庞大的博物馆会员群体,增加了参观者对博物馆藏品的兴趣和关注程度,拓展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提高了参观者的文化修养,增强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正是在这种博物馆与文化产业的互动中,博物馆不仅实现了经济方面的贡献,更为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满足公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2.5 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拉动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产业发展

在博物馆旅游方面,博物馆对旅游行业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在游客和博物馆所在地之间建起互利关系。为了博物馆具有持续吸引力的特点也强化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2009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特地将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确定为“博物馆与旅游”。目前,博物馆旅游除了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外,还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博物馆事业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的日渐兴起,博物馆的旅游功能

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在2008年我国文物系统博物馆实现全部免费开放后,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充分显现,几倍甚至十几倍参观人数的增长证明了博物馆旅游的价值。在国内旅游城市,如北京、西安,欧洲著名旅游城市,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博物馆早已成为吸引全世界游客的顶级旅游目的地。法国凡尔赛宫每年的游客可达200万人,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接待的游客,年入馆量都已超过1000万人次,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现代博物馆既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也是公众游览休憩的重要场所。节假日游览博物馆被视为一种时尚,博物馆成为旅游线路中重要的游览景点,甚至还出现了博物馆专线旅游。截至2009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A级及以上景区2474家,其中,博物馆119家(5A级3家,4A级54家,3A级28家,2A级31家,A级3家),占A级景区总数的4.8%,其中级别较高的3A级以上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