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欧盟和中国投资环境简介与分析

欧盟和中国投资环境简介与分析

欧盟和中国投资环境简介与分析

一、双边贸易投资概况

2010年,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也是中国的第四大外资来源地。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中国和欧盟双边贸易额达4797.2亿美元,同比增长31.8%。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3112.4亿美元,同比增长31.8%;自欧盟进口1684.8亿美元,同比增长31.9%;中国顺差1427.6美元。

中国近年来对欧投资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增长速度快。2010年,中国对欧投资流量59.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1%。二是行业分布广。涉及制造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十几个行业大类。三是覆盖国家多。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涉及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四是社会融合度高。中国对欧投资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不断扩大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共同点。

中欧关系目前呈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态势。在中欧关系的各个领域中,经贸合作始终是推动双方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年度欧盟商会提出的最重要问题包括在市场准入方面遭到限制、政府决策透明度、政府审批效率以及知识产权问题。对此德古赫特表明他认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四个问题:市场准入、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以及对国有企业的补贴。陈德铭说,双方重点讨论了投资、货物

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问题。双方商定尽快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欢迎双方企业到对方扩大投资。

中国希望欧盟决策者着眼中欧关系发展大局,继续坚持开放、透明、友好的投资政策和体制,不断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来欧投资兴业。也希望看到更多的欧洲企业家与中国同行们精诚合作,帮助中国企业更好融入欧洲市场,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二、欧盟投资环境

欧盟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其稳定的经济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教育体系和强大的研发实力,对中国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中欧关系的迅速发展,中国与欧盟的合作日趋频繁,企业已经把对欧盟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性发展战略,开拓欧盟市场、开展技术合作正成为成都中小企业的理想选择。

然而,由于欧盟投资门槛较高、劳工输入较严、企业负担较重等因素,造成中国很多企业难以进入欧盟,影响了双方的经济和技术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欧盟经济极其动荡,一季度强劲复苏,二季度却急转直下,季度增速由0.8%降至0.2%。欧元区商业周期领先指数(ALI)显示下半年经济持续变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1年欧元区增长率下调至1.6%。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渗透到经济的方方面面,演变为一场系统性危机,危机已经影响欧元区全局,欧盟银行业风险加大。主权债务危机与增长危机形成恶性循环,债务危机影响

经济增长,而增长放慢又使危机加重。银行受到债务危机影响,收紧信贷,进一步冲击实体经济。然而,引起危机的因素不会在短期内消失,一是欧元区统一货币而分散财政的制度缺陷,二是长期存在的区内竞争力不平衡问题。加之,欧盟成员国意见分歧、危机解决政治意愿不足,影响全局措施出台。

主权债务危机已经导致:

一)个人消费持续低迷。

二)投资支出增速下滑。

三)政府支出大幅减缩。

四)对外贸易前景堪忧。

对此,欧盟主要出台了三种措施:一是加强成员国预算和财政纪律,对赤字、债务超标的国家实施财务惩罚。二是增加银行业流动性措施,欧央行无限量提供12和13个月贷款,并与美、英、日、瑞典央行联手提供美元流动性。三是扩大救助基金EFSF规模及作用,将规模由2500亿欧元提升至4400亿欧元,并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债,及为银行资产重组提供资金。然而,这些措施能否止住危机,恢复市场信心,有待观察。

三、中国投资环境

中国仍是跨国公司首选的投资目的地,中国的投资环境一直在改善。一方面,中国市场规模巨大,经济环境有利且稳定,政治环境也会长期保持稳定,来自世界各国的企业对中国充满投资热情。另一方面,中国也面临着土地、环境、资源趋紧的问题,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也形成了新的挑战,不少外国投资者对此心存疑虑。

但是,有三点是不可否认的:

第一,中国投资环境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抱有信心。

第二,中国的投资环境确实发生着变化,这是中国改革发展进入更高层次的必然结果。

第三,没有哪个国家的投资环境是完美无缺的,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根据当前形势,中国将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环保等领域。在可以预见的较长时间内,中国的投资环境将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对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的吸引力不断增加,我国制造业吸引外资中的高技术产业占比上升至24%,同时比以往更加关注引进外资的结构和质量状况,从原先的大量集中于加工制造业转为向制造业两端,即设计研发和服务营销领域聚集。中国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对于FDI的需求正在调整升级,另一方面中国自身也成为日益重要的FDI 来源地,并且已是低收入邻国资本和技术的重要来源。

中国企业赴欧投资也面临一些主、客观的制约因素。有的中方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跨国经营水平不高,跨文化管理经验不足,境外风险防范意识欠缺,中高级管理人才匮乏。同时,欧债危机导致欧洲保护主义升温,部分欧盟成员国之间法律政策不统一,签证、工作许可和居留证签发等政策苛刻。欧方一些人仍带着有

色眼镜观察中国,对中国投资心存疑虑,有的甚至妄加猜测,提出对中国投资进行背景调查。这在客观上对中国企业赴欧投资造成了阻碍。近期发生的中国企业来欧投资遇阻的事例,也使不少中国企业家认为欧盟投资环境呈恶化趋势,有意搁臵或放弃赴欧投资计划。

事实上,中国这几年对欧盟的投资有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中国去年对欧盟的投资增长了2倍,包括通过并购方式对外的投资。这也给欧盟带来不少利益,一是促进欧洲企业重组和改制,再现发展活力;二是拉动欧洲就业;三是为欧洲经济走出危机困境贡献力量。

中国总体吸收外资的环境没有变化,市场潜力在这儿,市场的消费在这儿,法律环境在进一步完善,这是一个吸收外资的基本情况没有变化,所以从中长期看,中国还会成为吸收外资最主要的东道国。

但不足之处也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国内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不健全、投资环境不配套、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原材料成本的上升、用工成本的上升、中小企业面临的信贷的一些困难和政策的预期和稳定性的不明朗。这些,都有待中国政府进行完善和整改,需要欧盟的协助和谅解,最终实现互惠互利,达成共赢。

四、SWOT分析

欧方S: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市场规模大;

发达的经济、完备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教育体系和强大

的研发实力;

W: 欧盟投资门槛较高、劳工输入较严、企业负担较重;

O: 中欧关系的迅速发展,中国与欧盟的合作日趋频繁;

T: 2011年欧盟经济极其动荡,主权债务危机与增长危机

形成恶性循环。

近期发生的中国企业来欧投资遇阻的事例,也使不少中国企业家认为欧盟投资环境呈恶化趋势,有意搁臵或放弃赴欧投资计划。

中方S :中国市场规模巨大,经济环境有利且稳定,政治环境也会长期保持稳定;

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对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的吸引力不断增加,中国的投资环境将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W :中方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跨国经营水平不高,跨文化管理经验不足,境外风险防范意识欠缺,中高级管理人才匮乏。

O :中欧关系的迅速发展,中国与欧盟的合作日趋频繁;

欧盟希望中国的投资可以为其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欧洲经济走出危机困境贡献力量

T :欧债危机导致欧洲保护主义升温,部分欧盟成员国之间法律政策不统一,签证、工作许可和居留证签发等政策苛刻;

欧方一些人仍带着有色眼镜观察中国,对中国投资心存疑虑,有的甚至妄加猜测,提出对中国投资进行背景调查。

导语:中国欧盟商会目前拥有1600多家会员企业,其目标是为欧盟企业争取更好的市场准入条件,并改善企业在华的运营环境。

经济观察网记者刘伟勋中国欧盟商会9月8日发布的《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11/2012》(简称“《建议书》”)显示,2011年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仍未获得平等待遇,欧盟企业对解决现有市场壁垒的缓慢进程和近期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恶化表示担忧。

作为中国欧盟商会2000年成立以来发布的第12版年度建议书,此次发布的《建议书》针对38项议题,为中国和欧盟的政策制定者提供了600余条建议。这些建议包括改善市场准入,提高立法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加强监管效率和通过保护知识产权以鼓励创新。

在最近几年的建议书中,中国的市场准入都是焦点议题之一。中国欧盟商会在今年的《建议书》中称,在执法和法律自身层面,中国对于中、外资公司的差别对待,导致欧洲企业无论在中国市场准入方面,还是在市场经营方面都继续面临挑战。2011年,中国长期存在的市场壁垒,明显歧视外国企业的法律和法规,以及在法律法规实施方面的偏见和主观性,仍然普遍存在。

中国欧盟商会目前拥有1600多家会员企业,其目标是为欧盟企业争取更好的市场准入条件,并改善企业在华的运营环境。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大卫(Davide Cucino)表示,尽管商会反复强调需要公平环境,但成员企业仍然感觉受到歧视性对待,它们担心这种歧视性对待在未来两年会进一步加剧。

在今年的《建议书》中,中国欧盟商会列举了一些歧视性举措的示例,涵盖汽车、金融服务、民航、建筑、信息安全、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其中一个例子是,中国规定只有国内企业或合资企业(中资股份至少占50%)才可以开发或经营海上风电场,这意味着未创办中

资控股企业的国际开发商无缘介入这一新市场,而政府给出的理由是“保护国家安全”。

中国2010年下半年进行的首轮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中,四个特许权项目的中标企业均是央企子公司。

中国欧盟商会能源工作组一位人士表示,欧盟的海上风电项目对国外投资者保持开放,因为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主要需要风能数据,不需要其他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数据。可再生能源子工作组认为,国际风机制造商拥有技术、海上项目管理经验和风机维护经营,本土和国际公司进行此类合作,有助于在中国形成完整的海上风电价值链。与中国海上风电一开始就坚持的削减成本和保持低关税相比,这些好处带来的价值更具战略性和长远性。

大卫还表示,中国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列出了详细清单鼓励外企对相应技术进行投资,但欧盟企业担心中方可能强制外资企业进行大量的技术转移。

据了解,和往年一样,今年的《建议书》发布后,也将被呈递给中国各级政府及监管机构、欧盟委员会、欧盟各成员国政府和中欧两地的商业组织及公司。在中国各地发布《建议书》后,中国欧盟商会的会员还将前往欧洲,向欧盟委员会的高层官员和地处各国首都的各成员国政府介绍该书内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