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讲义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讲义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讲义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讲义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稿)

导语

1.正确理解和对待学习的“知识”

有的知识作为工具,用于谋生;有的知识,是为了净化心灵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越高,与经济利益越远。越来越接近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心灵。

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为我们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让我们站得更高,视野更开阔,更好的实现我们自己的价值。

视频资料:马克思的伟大人格风

这个视频启示,马克思他有卓越的才华,完全可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他却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身于一项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事业,并为此创造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活动。恰恰表明了马克思的无私和伟大之处。

图片:马克思的墓志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60%

?平时成绩占40%

平时成绩衡量指标:

?学习态度表现占10%(出勤率、发言效果、听课状态)

?实践成绩占30%(原创,有新意,格式符合要求)

3.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课堂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共3学分。

教材的结构

包括绪论和七章容。绪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介绍;后七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讲解,其中,又包括了三个部分。

第一至第三章是哲学部分;哲学是什么,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形而上,从现象探究其根本,即追根溯源。如大千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没有规律可循?等等问题。

第四至五章是政治经济学部分;剖析了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即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阶段性爆发的根源,即私有制的存在导致全社会生产存在盲目性,解决的出路是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第六至第七章是科学社会主义部分。描绘了马克思对未来的理想社会的憧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绪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认识马克思主义从认识马克思开始

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

20世纪末,当人类即将进入新千年之际,开始盘点过去的一千年。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在一千年的历史天空中,风云人物和思想大师如群星闪烁。马克思能被人们看做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辰,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马克思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表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思想魅力。

视频资料:卡尔马克思

这个视频启示,马克思被西方媒体先后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最伟大的德国人”“全球最伟大的哲学家”确实实至名归。他有卓越的才华,完全可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他却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身于一项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事业,并为此创造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活动。恰恰表明了马克思的无私和伟大之处。

马克思的墓志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

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热”拉开了帷幕

2008年,美国爆发了由次贷问题引起的金融危机。这一危机很快就波及到世界各地。各国政治家、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纷纷制定对策和措施,遏制危机的蔓延。与此同时,各国的思想家、理论家也开始苦苦地探索金融危机的实质和起因。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马克思,尤其是他的皇皇巨著《资本论》。试图运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来阐释这场金融危机。于是,“马克思”这个名字成了新闻媒体的关键词,“马克思热”拉开了帷幕。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是有所区别的,西方有些人可能崇拜马克思,但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我们不能因为这一评选结果,就简单地认为西方社会大多数人都都接受马克思主义。但他们毕竟从马克思的思想中受到了启发,表明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的影响。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影响力。

1.概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为他们后续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003年,《共产党宣言》被美国最锁书店巴诺评选入“改变美国的20本书”;

《共产党宣言》入选由美国麦克劳-希尔公司出版的《世界伟大文献汇编》,该书选收了在全世界围最重要的30部重要文献。

“《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法国前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扎拉尔夫人在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讲话

3.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包括了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结构中的地位

参考教材第三页下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

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基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基本观点: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

基本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

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目的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更重要的是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视频: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提问:对马克思的生平介绍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部已开始孕育成长。美洲大陆的发现,为新兴资产阶级开拓了新的活动场所。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也把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18世纪60年代后,英国的约翰·凯伊发明的纺织机的普遍采用,英国人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英国已成为第一个从工场手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占优势的国家。

在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化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巨大的破坏。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机器大工业,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资本家和工人。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采取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工资等手段,压榨工人血汗。

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8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发生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独立地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它说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活动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他于1835年考入波恩大学,学习希腊罗马神话和艺术史等。1836年,他进入柏林大学,攻读法律和哲学,1841年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42年,马克思进入《莱茵报》当编辑,以精采的社会评论文章扩大了该报的影响。次年夏他同燕妮结婚后移居巴黎,开始与进步工人团体发生联系。

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识,从此,这两位伟大导师为全世界无产阶级事业共同进行斗争。1845年初,马克思被法国驱逐出境,迁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1847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还与恩格斯一起为同盟起草了著名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也就是第一国际,并成为该组织的领袖和灵魂。1867年,马克思发表了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这本书是马克思忘我劳动和顽强探索整整25年的成果,书中阐明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运动规律。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马克思虽然事先不赞成这一行动,但当人民

群众起来斗争时,他无条件地站在了公社战士一边,给予了他们热情的支持和帮助。为了总结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他写了《法兰西战》一书,论证了暴力革命的原则,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反动政府的迫害、物质生活的贫困和理论工作的艰辛,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晚年,他虽受多种疾病折磨,但仍致力于帮助各国工人政党的成长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工作,写出了《哥达纲领批判》等著名著作。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书桌边与世长辞。

第二国际(1889–1916),即“社会主义国际”,是一个工人运动的世界组织。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了第一次大会。第二国际所作出影响最大的动作包括宣布每年的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宣布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并创始了八小时工作制运动。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

科学的发展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乔·威·弗·黑格尔(1770—1831)和路·费尔巴哈(1804—1872)。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核”。但是,黑格尔把辩证发展的源泉归结为“绝对精神”。在他看来,自然界和人类出现以前就存在着所谓“绝对精神”,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的派生物。

费尔巴哈提出了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等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也是不彻底的,在对历史和时代问题的回答上,世界历史的发展是由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和抽象的人的“爱”所推动的。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1723—1790)和大卫·嘉图(1772—1823)。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斯密形象地把这种规律称为“看不见的手”。他们提出价值是由

劳动创造的,从而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但是,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的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和谐”社会作了许许多多天才的构想。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法国的昂利·圣西门(1760—1825)、沙尔·傅立叶(1772—1837)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771—1858)。但是,他们在对世界历史发展动力和资本主义社会前途等重大问题的理解上,仍然裹足不前。不能理解这一历史过渡的现实基础和实行这一变革的物质力量。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创立的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回顾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他们通过革命的实践和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已有的优秀成果,才可能在已有的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认为自己的理论是完整的、完美的,而是处在不断完善之中,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多世纪里得以发展壮大的基础。

在总结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新的历史经验和概括自然科学最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为解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革命的问题,产生了思想。

为解决在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产生了理论。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如何在新世纪继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光荣传统,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境界,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更大的发展?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把坚持和发展统一起来。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特征在于他的实践性。马克思的墓志铭: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一切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最后,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这种理论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与时俱进。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2.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公平、公正;

3.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环顾世界,会发现,发达国家,在社会发展的主流方面,确实大大趋向、接近了马克思理想目标。一百多年后,社会主义的基本

要素,确实普遍在这些最发达的国家大量涌现了。

马克思的伟大,不是靠空洞的教条来征服人的,而是靠历史演化、客观事实,靠经过检验的科学性来人信服敬佩的。

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对资

本主义基本难道运动规律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正确的学习原则和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认真读书,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实用主义的方法,从自己的主观需要出发,把严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分割成互不相关的只言片语,然后根据主观需要决定取舍,生搬硬套地强加到实际上面去,这样既违背了科学理论,也歪曲了客观实际。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一方面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要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想。(坚定信念)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辨明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提高能力)坚持三个倡导,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增强本领)将中国梦与个人梦结合起来,让梦想引领未来。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

绪论 第一节、“文化”的界定 1、文化的来源: “文”的本意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是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文治也就是礼治,主张利用礼乐教化提高人们的修养而使国家安定,与“武功”相对。 “文”还有“天文”与“人文”之分,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易·贲卦》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化”本意是“改”。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许慎《说文解字》“唯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生万物。” 宇宙生成之后的“演化”和“分化”。又分自然之演化和人为之教化。《易·系辞》“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荀子·不苟》“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注释为“化谓迁善也”。这里指的是教化。(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化”指发生了质变的变化才叫“化”。所以“化”不仅包括运动变化的思想,也包括量变到质变的思想。) “文化”合在一起——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修养指改造主观世界的范畴,创造属改造客观世界的范畴) 2、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概念的界定 (1)广义文化: 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三个特点:①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②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概念;③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2)狭义文化: 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类的心态部分。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三个特点: ①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活动为内核的; ②狭义文化关注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③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特点。适宜于人类文化学、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等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题答案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

老舍创作风格和主要著作书籍

老舍创作风格和主要著作书籍 创作风格: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但除了特定时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创作中,反帝的主题和内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他的第一篇习作《小铃儿》,通过小学生带有稚气的行动,表达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茅盾从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祖国的挚爱和热望”(《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这以后,老舍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奸。写于60年代初的话剧《神拳》(又名《义和团》),再现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北京化工大高分子化学讲义--12页文档资料

教学参考书 1、《高分子化学的理论和应用进展》(研究生) —金关泰教授主编。 — 1995年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 —由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十个单位的十余位专家和教授分工撰写。 —按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个层次展开,内容依次包括“聚合理论的进展”、“聚合新技术”、“高分子新材料”三部分,涉及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高分子化学各领域的进展。 —徐僖院士为该书作序,称该书“可视为国外《 Comprehensive Polymer Science 》丛书的补充。” 2、《海外高分子科学的新进展》(研究生) —何天白、胡汉杰编 — 1997年,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特点:该书由13位在国际高分子学术界崭露头角的留学海外的中国学者为第一作者领衔撰写,介绍了各人所从事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内容既包括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成型,又有研究方法和新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新趋势。 3、《高分子化学》(研究生) —周其凤、胡汉杰主编 —2000年,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跨世纪的高分子科学》丛书第四分册 —特点:该书由近年来在国内高分子化学领域做出卓有成效的中青年科学家领衔撰写,介绍了各人所从事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内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新趋势。 4、《高分子合成新技术》(研究生) —王建国(同济大学)编著 — 2004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作者为硕士研究生开设“高分子化学进展”课所编写的教材。 —特点:包括了20世纪以来高分子化学领域中出现的一些重要的新聚合机理和新聚合技术。作为一本教材, 对20世纪80-90年代比较成熟的新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高分子材料与高分子化学 一、高分子材料 材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必需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必须要知道的)。而材料的使用与一个历史时期内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一个国家材料的品种和产量是直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例:丝织品-长沙长沙马王堆汉墓 碳纤维-美B-2轰炸机 例:CPU制作材料 目前的CPU材料主要以半导体和超半导体技术为主。现有三种材料有可能改变这种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

绪论思考题 一、文化的三个层次及文化本质特征是怎样的? 1.三个层次:(1)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化成果的大文化观; (2)主张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 (3)将文化理解为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2. 文化的一般与本质特征: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核心是人,一切文化都是属人的,是人类创造的“人工世界”及其形式,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也是人工产品同自然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文化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文化具有无限展开的丰富性;文化即历史,文化是文化共同体所享有的。 二、文化力 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种巨大力量,可以称之为“文化力”或“文化生产力”,它是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在文化领域内塑造历史的一种力量。 三、对文化从其基本结构的角度来分类是怎样的? 从文化基本结构的角度来看,文化可以分为: 1. 物质生产文化; 2.制度行为文化; 3. 精神心理文化三类。 四、文化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文化主要具有六大功能,即:记录、认知、传播、教化、凝聚、调控功能。 五、中国当代文化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今天的中国当代文化主要由中国传统文化、马列主义文化与西方文化三元汇一、浑然一体的交融会通型文化。传统文化在文化整体中保持了一种漫漶而又深邃的基础性,马列主义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十分深厚的当代传统,已上升为主导性意识形态文化;而西方文化却在迅速渗透并改变着中国当代文化性质。 六、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生境界论有何特点? 最主要的特征是:对人生的热爱。热爱生活、自然、生命,泛爱众生。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佛家无不如此。 最突出的特征是:重视人生并落实于人生。古代哲人无不追求“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善、真、美的和谐统一。并希望道德主体在一种切入和生命的发挥中把握自己的本心,认识自我,并通过此以体验到自然生命之道与宇宙精神,达到与宇宙自然相通相感,相参相配,领悟到“气陶化而播流,物受气而含气”的生命创造的乐境。 第一章思考题 一、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为什么能长期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统治地位? 1.首先是由历代王朝所奉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所致; 2.其次是由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统治者残酷的经济剥削所致;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1、试述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学术主流思想的发展主要有先秦儒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 宋明理学、乾嘉汉学以及近代的西学东渐所引起的东西文化和学术的交流、碰撞 与融合。中国学术文化思想独具魅力的东方意识与华夏气相对世界文化也产生过 深刻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18世纪前后,欧洲不少启蒙思想家纷纷 从中国文化中寻找思想理论武器。除了儒家思想外,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思想中的 其他学说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如墨子的“兼爱”“非攻”等思想,老庄“柔弱 胜刚强”的学说,深受德国戏剧家莱布尼茨的关注。 中国文化对日本、朝鲜、越南及东南亚等的影响更为明显。日本早在信使开端就大量的引进中国文化。七世纪的“大化革新”实为全盘唐化,自动接受中国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影响。 2、试述中国古代艺术审美观念中的“尊崇自然”,并结合具体的文学形式展开 其分析。 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尊崇自然成了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 念。艺术家们渴望与自然达成高度的和谐,在自然之中陶冶自己的审美情操,使 自己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崇尚自然,赞美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永恒的主 题。 道家是最重自然的,他们把物我一体作为审美的最高境界。他们认为作为艺术创 作的主体,应该在精神上达到物我合一的状态,使主体精神与自然同化,使主题 情感与自然同趣,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创作巧夺天工。 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反应作家渴望回归自然的典范之作。他的《归园田居》细 致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的表达了自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喜悦心 情。 在陶渊明等人的倡导下追求自然的风尚在晋宋之际出现了一个高潮。对此宗白华 在《美学散步》中有过一段描述晋宋人欣赏自然,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超然玄远的意境。 这种尊崇自然的审美观念在钟嵘的《诗品》中也得到了体现。钟嵘重视艺术表现 上的自然本色,反对刻意雕琢藻饰之美,把自然之美当作诗歌创作的最高审美原 则,要求诗歌要充满清新流畅的自然气息。 唐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山水游记,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这些作品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反映 了作者对自然造化的憧憬和向往,抒发了作者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思想情感。 3、试述中国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 第一,传统礼俗的等差性。在农业宗法社会里,人们的身份、地位及人与人的关

高分子化学试题

高分子化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 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Compound):所谓高分子化合物,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单体(Monomer):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如聚氯乙烯的单体为氯乙烯 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 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 单体单元(Monomer Unit):结构单元与原料相比,除了电子结构变化外,其原子种类和各种原子的个数完全相同,这种结构单元又称为单体单元。 聚合度(DP、X n)(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 聚合物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of Polymer):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与重复单元数的乘积;或结构单元数与结构单元分子量的乘积。 数均分子量(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数目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 重均分子量(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重量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 粘均分子量(Viscosity-average Molecular Weight):用粘度法测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 ):由于高聚物一般由不同分子量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它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布,分子量分布一般有分布指数和分子量分布曲线两种表示方法。 多分散性(Polydispersity):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用以表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并不相等的专业术语叫多分散性。 分布指数(Distribution Index) :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用来表征分子量分布的宽度或多分散性。 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连锁聚合需活性中心,根据活性中心的不同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逐步聚合(Step Polymerization):无活性中心,单体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绝大多数缩聚反应都属于逐步聚合。 加聚反应(Addition Polymerization):即加成聚合反应,烯类单体经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加聚反应无副产物。 缩聚反应(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即缩合聚合反应,单体经多次缩合而聚合成大分子的反应。该反应常伴随着小分子的生成。 塑料(Plastics):具有塑性行为的材料,所谓塑性是指受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外力取消后,仍能保持受力时的状态。塑料的弹性模量介于橡胶和纤维之间,受力能发生一定形变。软塑料接近橡胶,硬塑料接近纤维。 橡胶(Rubber):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属于完全无定型聚合物,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低,分子量往往很大,大于几十万。 纤维(Fiber)聚合物经一定的机械加工(牵引、拉伸、定型等)后形成细而柔软的细丝,形成纤维。纤维具有弹性模量大,受力时形变小,强度高等特点,有很高的结晶能力,分子量小,一般为几万。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一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L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4.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 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 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的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 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内涵。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 文化内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10、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 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 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正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是 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11.国别文化: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就是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12,上层文化:指宫廷与上层文入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3.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4,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5.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即文化传统。 简答题 1、文的本义是什么?“化”的本义是什么? 答:“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化”的本义是改易。这种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2、广义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答:广义文化应把握三个要点:①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足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②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③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3、狭义文化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答:狭义文化应把握三个要点: ①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 ②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③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文学概论讲义

第一讲文学与文学理论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学理论的含义。 2、了解文学理论的当前特征。 3、懂得如学习文学理论。 一、从文学到文学理论 文学对于读者来说都不陌生,我们一起不妨来看看牛汉(1923-2013)写作的诗歌《夜》(1997): 关死门窗 觉得黑暗不会再进来 我点起了灯 但黑暗是一群狼 还伏在我的门口 听见有千万只爪子 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 灯在颤抖 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 诗不颤抖! 【赏析】 牛汉这一辈子,遭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流亡、饥饿、受迫害、被捕、监禁、坐牢、受审判、劳动改造,什么重活都干过……的确称得上是一种”痛苦而丰富的人生”,他的诗就是这种生命痛感的真实记录。 读这首诗,我有一种独行者蹒跚在凄冷的暗夜里忽然得到了一盏灯的指引一样,莫名的兴奋与快慰! 从全诗的叙事情调看,它采用了具有象征寓意的故事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对人生历程的审视。从诗行排列形式看,它由六个小节组成,各节都由鲜明的形象;六节之间存在着谨的因果逻辑,组成一个耐人寻味的生存场景。每节行数有着格的控制,多则两行,少则一行,且每行字数很少,这样铺展在纸页的平面空间上,产生了一种醒目的视觉美感。从诗歌容上看,六节完整地展现了一个紧的故事情节。首节是故事的开端,关死门窗阻隔黑暗,一下子就揭示了对立双的冲突。”觉得”,表明面对夜的黑暗,”我”尚未看清其狰狞面目,采取的抗争式(”关死门窗”)太过幼稚,这也见出”我”的善良、单纯。次节,是故事的发展,”我点起了灯”,改变了与黑暗的斗争式,灯是黑暗的反面,可以驱散黑暗而带来光明。第三、四节,是故事的再发展,”我”惊奇而恐惧地发现,”灯”并不能驱散黑暗。”但黑暗是一群狼/

高分子化学_余木火_第一章 绪论习题

第一章绪论_习题 1、下列物质哪些是高聚物? (1)水(2)木材(3)肉 (4)棉花(5)橡胶轮胎(6)油漆 2、与低分子化合物相比,高分子化合物有什么特征? 3、高聚物常用的分子量有哪几种?解释它们的含义,并说明它们分别由什么方法测定。 4、设聚合物样品中含有各1moL的103、104、105分子量的组分,计算聚合物的四种平均分子量,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5、有下列所示三成分组成的混合体系: 成分1:重量分数=0.5,相对分子质量=1×104 成分2:重量分数=0.4,相对分子质量=1×105 成分3:重量分数=0.1,相对分子质量=1×106 求这个混合体系的数均分子质量和重均分子质量及分子质量分布宽度指数。 6、聚合度和分子量间有什么关系?计算中对不同聚合反应类型的聚合物应注意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7、试写出下列单体形成链状高分子的重复单元的化学结构。 (1) α-甲基苯乙烯 (2) 偏二氰基乙烯 (3) α-氰基丙烯酸甲酯 (4) 双酚A+环氧氯丙烷 (5)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6) 己二胺+己二酸 8、写出合成下列聚合物的单体和反应式。 (1)涤纶(2)尼龙-66 (3)聚丙烯腈(4)天然橡胶 (5)丁苯橡胶(6)聚甲醛 (7)聚苯醚(8)聚四氟乙烯 (9)聚二甲基硅氧烷(10)聚氨酯 (11)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9、写出下列单体的聚合反应式和单体、聚合物的名称。

(1)CH 2=CHF (2)CH2=C(CH 3 ) 2 (3)HO-(CH 2) 5 -COOH (4) (5)NH 2(CH 2 ) 10 NH 2 +HOOC(CH 2 ) 8 COOH (6)CH 2=C(CH 3 )-CH=CH 2 10、写出下列聚合物的名称、单体和合成反应式。 11、怎样用实验区别无定型聚合物、结晶聚合物和交联聚合物? 12、举例说明橡胶、纤维、塑料间结构-性能的差别和联系。 13、高分子化学结构的多重性包括哪些方面?分别说明。 第二章逐步聚合反应_习题 1、写出用下列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命名反应物和产物。 (1) (2)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大纲

2013级《中国文化概论》复习大纲 绪论 1、文化的含义、本质、分类与基本结构、功能; 2、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人生境界;三元会通 第1章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的总体概貌 1、自然经济与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能够长期存在?什么是“重农抑商”?为什么“重农抑商”? 2、什么是血缘宗法制?官职世袭宗法社会的特点;血缘宗法制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 3、雅文化与俗文化、显文化与隐文化、山林文化与庙堂文化的内涵 第2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1、先秦:青铜文化、礼乐制度、“士”阶层的崛起 2、汉魏六朝:董仲舒、谶纬神学、玄学 3、唐宋:科举制、理学、“三教”并行 4、明清:乾嘉学派、启蒙思潮、古典文化大总结 第3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内涵、根源、 积极性和消极性 2、礼制精神的实质 3、 “孝”文化的基本内容;“厚德载物”、“内圣外王”的基本内涵。 4、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4章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 1、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2、 “中庸”的内涵 3、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4、 “三纲五常”、“义”与“利” 第5章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 1、儒家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儒”的本义;什么是“礼”? (“礼”的内容和作用) 2、孔子的主要学说:天命观、仁、礼 孟子的主要学说:仁政、性善论 荀子的主要学说:性恶论 3、儒家经典的代表;《十三经》

4、 “天人感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5、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理想人格;“三纲八目”;儒家文化的地 位和作用 第6章道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 1、道家思想与道教的联系和区别 2、老子的“道”;庄子的“理”“心斋、坐忘”;《淮南子》;“三玄” 3、道家的理想人格 4、儒道互补及体现 第八章佛家文化及其理想人格 1、释迦摩尼、佛、法、僧、大乘、小乘;《大藏经》;“四谛” 2、研修佛法的具体修行方法、“戒定慧”三学 2、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表现(传入时间、中国化);禅宗形成的原因和基本观点 3、佛家文化的理想人格 第9章中国古代文学 1、《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唐宋八大家、“汉魏风骨”、“小李杜”、“苏黄” 2、“意境”的基本内涵 3、中国古代散文的忧患主题和批判精神 4、话本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俗文学三言二拍、章回小说 5、古代戏曲的形成与成熟 6、明代四大奇书 第10章中国古代艺术 1、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发展、琴棋书画 2、中国古代艺术思想的基本特征 3、古代绘画与书法、建筑与园林的伟大成就、戏曲的基本特征 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与典籍 1、中国古代史学重要的典籍代表和作者、发展脉络 2、清代史学的成就 第十二章中国古代的文化审美教育 1、乐教、科举制、成钧之学、私学、官学、鸿都门学

老舍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 《猫城记》《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 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还有很多著名的文章,如:《济南的冬天》等被选入小学中学的课文中。其中《茶馆》极为著名。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月牙儿》《赶集》《樱海集》《东海巴山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其中有大量被选入教育课本。 书集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29,人间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高分子化学习题解分析

第一章绪论 一、习题 1.与低分子化合物比较,高分子化合物有何特征 解:与低分子化合物相比,高分子化合物有以下主要特征: (1)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很大,分子往往由许多相同的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而成; (2)即使是一种“纯”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也是化学组成相同而分子量不等,结构不同的同系聚合物的混合物。它具有分子量和结构的多分散性; (3)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有几种运动单元; (4)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非常复杂,需用一次、二次和三次结构来描述它。一次结构是指一个大分子链中所包含的结构单元和相邻结构单元的立体排布。二次结构是指单个大分子链的构象或聚集态类型。三次结构是指形成复杂的高分子聚集体中大分子的排列情况。 2.何谓高分子化合物何谓高分子材料 解: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由多种原子以相同的,多次重复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分子量是104-106的大分子所组成的化合物。 高分子材料是指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本原料,加上适当助剂,经过一定加工制成的材料。 3.何谓高聚物何谓低聚物 解:物理化学性能不因分子量不同而变化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高聚物。反之,其物理和化学性能随分子量不同而变化的聚合物成为低聚物。但也有将分子量大于一万的聚合物称为高聚物,分子量小于一万的聚合物称为低聚物。 4.何谓重复单元、结构单元、单体单元、单体和聚合度 解:聚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的最小单位称为重复单元(又称重复结构单元或链节)。

构成高分子链并决定高分子结构以一定方式连接起来的原于组合称为结构单元。聚合物中具有与单体相同化学组成而不同电子结构的单元称为单体单元。能形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结构单元的低分子化合物称为单体。高分子链中重复单元的重复次数称为聚合度。 5.什么是三大合成材料写出三大合成材料中各主要品种的名称、单体聚合的反应式, 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连锁聚合还是逐步聚合。 解: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1)合成塑料的主要品种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等。上述四种单体的聚合反应均属连锁聚合反应。 聚乙烯 CH nCH22CH2 n 聚丙稀nCH2 CH CH 2CH CH3n 聚氯乙烯 nCH2 CHCl CH2CHCl n 聚苯乙烯nCH 2 CHC6H2CHC6H5n 上述四种单体的聚合反应均属连锁聚合反应。 (2)合成纤维的主要品种有: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锦纶(尼龙-6和尼龙 -66)、腈纶(聚丙烯腈)。 涤纶 nHO CH22OH+nHOOC COOH H O CH22OC C OH+ 2n-1 H2O n O O 逐步聚合 尼龙-6 nNH CH2 5CO NH CH2 5CO n ○1用水作引发剂属于逐步聚合。○2用碱作引发剂属于连锁聚合。尼龙-66

高分子化学复习资料(整合全集)

一、填空题(20X1=20分) 1.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的可以用 数均分子量 、 重均分子量 、 粘均分子量 和Z 均分子量等表示,而分子量分布可以则可以用 分子量分布指数 表示。 2 聚合物按主链元素的组成可以分为 碳链聚合物 、 杂链聚合物 和 元素有机聚合物 三类。 3. 按聚合物的在反应前后聚合度的变化情况,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可以分聚合度相似的转变、聚合度增加的转变 和 聚合度减少的转变 三类。 4. 连锁聚合反应包括 自由基聚合 、 阴离子聚合 、 阳离子聚合 和 配位聚合 等。 5. 按聚合物的分子链结构,逐步聚合反应可分为 线型逐步聚合 和 非线型逐步聚合 反应。 6.由聚合物制成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 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 合成橡胶 。 7.多分散系数是表征聚合物的多分散程度,也叫分子量分布( , ),其计算公式为: 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 n w M M d 8.聚合物分类多种多样,根据单体与其生成的聚合物之间在分子组成与结构上的变化把聚合反应分为加聚反应和 缩聚反应 根据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性质的同,分为连锁聚合反应和 逐步聚合 9. 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实施方法主要有:溶液聚合、 本体聚合 、

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而逐步聚合实施方法主要有熔融聚合、溶液聚合、界面缩聚。 10.自由基聚合的机理的特征为慢引发、快增长、有终止。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阴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是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11.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的可以用数均、重均、粘均和Z均分子量等表示,而分子量分布可以则可以用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表示。 12.对于线性逐步聚合反应,如果1,且忽略端基的质量,则聚 合度 分布系数 1 。 13.加热能使之塑化、成型交联固化后不能再塑化,工业上称这种聚合物为热固性树脂。 14.在均聚反应中,聚合速率、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是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共聚合中,共聚物的组成和分布成为首要问题。 15.根据聚合度和基团的变化,聚合物化学反应可分为相似转变;聚合度变大的反应,如嵌段、交联、接枝、接枝;聚合度变小的反应,如降解、解聚。 16.单体结构与竞聚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单体对某一自由基反应的活性大小是由取代基得共轭效应和极性效应两者共同决定的。

中国文化概论完整笔记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张岱年 绪论 1、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 文:五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及其载体——文物典籍。化:改变、化育。引申为通过教育使人得到改变,文明程度提高。 文化:精神领域内的文治教化。即用道德伦理、诗书礼乐来教育、改造人群。引申为统治阶级所使用的所有文治教化的设施。包括礼乐、典章制度等。 2、文化的概念 所谓文化,指人类群体在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社会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及其产物。就其是方式方法而言,它表现出历时动态性和共时多样性;就其是产物而言,它表现出物质性和精神性。它的核心是人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符号是它借以传承的载体。 z 广义文化,着眼于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的差异,也即人类所有一切活动(物质的、精神的)及其成果——“大文化” z 狭义文化,仅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小文化” 3、文化的结构 两分法:物质和精神或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 三分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 四分法: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重点) 4、梁漱溟的学术分类 梁漱溟在其《东方学术概论》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 第一,人对物的问题。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 第二,人对人的问题。人与人相处,产生社会科学。 第三,人对己的问题。人与自己的较量,产生宗教。 最后一点,我们今天在学科分类上称作人文科学 5、文化的几个特点 (1)文化的民族性和普同性 各个民族大多有自己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审美特征、宗教信仰,等等,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 各个不同民族有很多文化现象是共同的,发展的方向也大体相似。表明了文化的“趋同”(普同)性。 人类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组成、共同发展的成果。 (2)文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 在时间上,文化是继承的,累积的,发展的,体现了文化的时代性。所以对文化的评判应该放到具体的时代中。 在空间上,不同种族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体现了文化的相对性。 所以不同质文化整体之间无法进行优劣高下的比较,不能用一种文化观念作为评判另一种文化的标准。 6、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

老舍的文章

老舍的文章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29,人间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 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 百花 《母鸡》《我的母亲》《养花》《我们家的猫》《济南的冬天》《骆驼祥子——祥子买车》《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本文由文学家汪曾祺写)《林海》《草原》《四世同堂——开学的日子》《断魂枪》《茶馆》一共六十多本小说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的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内涵。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正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11.国别文化: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就是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12.上层文化:指宫廷与上层文入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3.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4.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5.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即文化传统。 五、简答题 文的本义是什么?“化”的本义是什么? 答:“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化”的本义是改易。这种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3。广义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