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钱学森》教学之人物介绍

《钱学森》教学之人物介绍

《钱学森》教学之人物介绍
《钱学森》教学之人物介绍

《钱学森》教学之人物介绍

《钱学森》教学之人物介绍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

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

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录取后在杭

州笕桥飞机场实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

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

获博士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

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国加

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

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

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

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国。1955年至1964年任中国

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

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

二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

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

学部委员。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

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1992年4月被

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1994年6月当选

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八

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

“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学习研究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

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

工业委员会,并被任命为委员。1956年,受命组建

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

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

“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

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

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

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

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

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

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

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奖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

员称号。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5年1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原文地址

《钱学森》教案

《钱学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学森的生平和爱国事迹。 2、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品评语言,体会作者抓住人物语言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心和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当中蕴含着钱学森的一份怎样的情感? 3、指名答。(相机板书爱国) 二、精读课文 1、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下面就请我们同学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钱学森说的话。用笔画下来,想一想,读一读,体会他的爱国情怀。 2、谁来读一读。 3、学习就是这样需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下面,我们先共同来品读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4、俗话说:言为心声。钱学森所说的第一段话,当时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他在美国的生活、工作以及事业分别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语。 5、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先来看一看,钱学森当时在美国,生活怎样?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他会拥有怎样富裕的生活?他的生活是如此的富裕,那么当时的中国,由于连年的战争,落后、贫穷,人民群众吃不饱、穿不暖,连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得不到保证,相比较这样富裕的生活,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怎样? 6、如此贫穷,可是,钱学森却决定放弃怎样的生活?毅然选择了?他选择了回国,就意味着他选择了?因为,他心中一刻也没有忘记——引读。

钱学森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

钱学森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3、练习想象说话、写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钱学森为什么要出国又回国。 难点: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个性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科学家钱学森(读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集体创作了一首童谣,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诵读一下: 钱学森 海外求学时,出类又拔萃。 生活待遇高,名利抛身后。

心中抱一念,我是中国人。 得知国诞生,报国心更切。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贡献之卓越,誉为导弹父。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1935年出国留学,却又在1955年有重新回国,他为什么出国?又为什么回国呢?(板书:出国、回国) 3、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观其行。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用上自己喜欢的符号,从钱学森说的话中去找到答案。

二、学生快速地浏览全文,划出钱学森所说的两句话,交流。 三、精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 1、钱学森说的这两句话简单而朴实,有非常重要,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两句话,(出示自读要求) 2、学生围绕要求展开自学 3、交流句一 媒体出示: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指名读,交流。 2)补充资料:钱学森做任何事都是为报效祖国作准备,正如他在1935年离开祖国时,他就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正因为钱学森心系祖国,所以他这样说齐读句一 3)言为心声,那么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段话,当时他在美国的生活、工作、事业分别是怎么样的?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的第2自然段,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划下来。 4)我们来交流一下 A、他当时在美国的生活是怎样的?

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 编辑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培养创造发明型人才的模式,二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在社会上发挥作用脱颖而出的机制。 举例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 中文名 钱学森之问 外文名 the qian's doubt 问题出现时间 2005年 发问者 钱学森

发问对象 温家宝 提出背景 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之际 目录 .1实质 .2专家回答 .3教育问题 .4解决方案 .?精神文化建设 .?德才兼备教育 .?孵化器建设 .?硬件建设 .?双向流动 .?规范升学入学 .5信件原文 .6相关评论 .?各方关注 .?出路何方

.7历史背景 .?大国衰落 .?功利因素 .?科学真理 .?道德良知 .?创新发明 .?李约瑟难题 .8其他 .?直面问题 .?心声 实质编辑 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 2005年温家宝总理看望钱老 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另外,为何我国没有诺贝尔那样的发明家型企业家,为何没有企业家设立科学研究基金会与科学奖?重钱不重人是社会风气问题所在,以人为本重的才是人,人是财之本也是财之源,一个人本身的品德修养与才学能力是知识与技能之根本,教育如果不放在品学才能的培养上,只是放在一些背书知识与技术细节上的话,怎么能造就社会尽职尽业的各类专门人才呢,其中,也包括具备道德良知与专业才能的商人或称之为商业人才。钱学森在中国带动和推进系统科学发展,其实已经带来了许多卓有成就的自主创新成果,比如,邓聚龙的灰色系统理论,曾邦哲90年代国内提出的系统遗传学与系统医学、系统生物工程应用等已经成为国际发展的前沿科学。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钱学森》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钱学森》优秀教学设 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学会体会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为祖国的腾飞发展作贡献。 2、体会钱学森冲破阴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 第一课时 1、揭题谈话,简介人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老师这里有一点资料,请同学们读读。 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钱学森学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 1、一读课文。 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检查效果。 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二读课文。 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 检查效果。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3、三读课文。 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检查讨论。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 分段,理清课文脉胳。 一二三四五 1、说说“垠、艘、额、裕”这4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样? 2、教师示范指导“艘、额”这两个字的书写。 3、学生描红。 1、自读了课文,大家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文中有关主人公钱学森的语言你们画下了吗?这节课我们精读课文,对人物的语言细细品味,体会钱学森的话语中饱含的情感。 2、学生朗读钱学森说的话。

钱学森主要学术贡献

钱学森主要学术贡献 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 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②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③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④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 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⑤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

《爱国篇——对话钱学森》教案

爱国篇对话钱学森 活动目标: 1.理解“爱国”的含义,知道国家富强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障。 2.通过故事、童谣、名言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合作学习,发现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爱国。 3.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活动重点难点: 对“爱国”的理解,及使爱国主义的内涵。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龙的传人》 二、观看短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事记》(必须以腾讯视频打开) 三、爱国主义教育 1.出示: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那是一段极其伟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那是一段极其自豪而又惨烈不已的日子;那是一段极其骄傲而又愤怒非凡的日子。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拿破仑铿锵有力的一字一句依然萦绕在耳边。在惨痛的灾难下,在可怕的压迫下,雄狮苏醒了。他满腔怒火,血液里驰骋着一股强大的抗战精神。 2.回忆中国建国70周年的历程。 1)还记得1840年的鸦片战争吗?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侵略中国,把鸦片带到中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各国瓜分中国土地,从此,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 2)还记得1937年7月7日开始的8年的抗日战争吗?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我国人民艰苦抗战八年,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今天,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了,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实现了中国人征服太空的梦想,2008年,我国还成功承办了奥运会…… 四、听故事——对话钱学森 五、诵经典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2.解析: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安居乐业之后自己才会觉得快乐。 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意思是说自古以来,有谁能长生不死呢?一个人只要能将爱国的赤诚之心永载史册,虽死也无憾了。 六、谈感悟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及反思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及反思《钱学森》 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及反思《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海口市第三十一小学陈月梅 【案例】 师:二十多年的回国路,钱学森踏出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让人读来感慨万千。尤其是他的话语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请同学们读读文章的2-6小节,画出钱学森的语言,然后仔细品读,写下内心的感受。 (学生自读后交流) 出示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生1:我读懂了钱学森他热爱祖国,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为祖国出一份力。 生2:我感受到钱学森有着炽热的爱国情怀,

他虽然身在美国,但他的心一刻也没有把祖国忘记。 生3:我还感受到钱学森在美国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都是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他有着拳拳的爱国之心。 师:那钱学森当时的角色是—— 生: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师:那冯?卡门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相关的资料,谁来介绍介绍? 生1:冯·卡门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是“全世界闻名的工程力学和航空技术权威”。他在一生艰苦研究的基础上,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过很多重要的预见,后来都一一成为现实,例如超声速飞行、远程导弹、全天候飞行、卫星…… 生2:我有补充,西尔多·冯·卡门,航空和航天领域最杰出的一位元老,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 生3:我也来谈谈。冯·卡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全才,他在很多方面发挥了无可争辩的天才

作用。航空学和宇航学上一些最光辉的理论、概念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月球上也有一个定名为冯·卡门的陨石坑。 师:如果钱学森在建树颇多的冯?卡门身边,意味着什么? 生1:他将得到享受不完的金钱和财富。 生2:他得到的将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誉。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及反思《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海口市第三十一小学陈月梅 【案例】 师:二十多年的回国路,钱学森踏出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让人读来感慨万千。尤其是他的话语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请同学们读读文章的2-6小节,画出钱学森的语言,然后仔细品读,写下内心的感受。 (学生自读后交流)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9、钱学森(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 2.这些词语会读吗?指名读。(3人,一人一行) 出示幻灯片2: 3.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读。(3人) 4.齐读词语。 5.小结:1934年,钱学森赴美留学。1955年,钱学森踏上归国的航程。回想他这二十多年回国路上的每一步,不禁让人感慨万千。那么,他的哪些话语、哪些做法打动了你的心弦呢? 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2~6自然段,选择你最有感触的文字,轻声读读,写写批注。 1.学生读书。 2.交流。 俗话说,言为心声。你找到了哪些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指名说(先读句子,再说感受) 出示幻灯片3: [预设: ①钱学森身在异国,却时刻想念祖国。你从哪里看出来?(出示幻灯片4) [第1句]当时,钱学森在美国过着怎样的生活?指名说。你从“优厚 ..”、 ..”、“富裕 “优越 ..”受到了什么?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指名读)[我听到了深情!谁再来!] [我听到了深情而又激动,来,一起读!]板书:我是中国人

②钱学森非常爱国,他想学有所成后回去报效祖国。从哪里看出来?(出示幻灯片5)[第2句] 同学们,还记得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说的一句话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钱学森说的这句话是何等的相似啊!都表现了强烈的报国心!谁能读出这种感情? 钱学森当时学得怎么样?指名说。你“最得意”、“最得力”感受到了什么? 如果留在冯·卡门身边,意味着什么?(将得到金钱、地位、荣誉,更早地获得成功。) 可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说——(指名读)] ▲教师小结:尽管在美国有着恩师器重,过着安逸的生活,可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 齐读(出示幻灯片6:) 继续交流:你还找到了钱学森的哪些语言?指名说。(先读句子,再说感受)出示幻灯片7: [预设: ①钱学森不嫌祖国贫穷,坚持要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 好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啊!你能读出他坚定的决心吗?指名读。(出示幻灯片8:) “应当”什么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他把为国效力看作是自己理所当然要做的一件事。)由此,你想到了哪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能通过朗读表现钱学森的拳拳爱国心吗?指名读。 ②出示幻灯片9:“这一天”指什么时候?“终于”,你体会到了什么?(钱学森盼望这一天已经很久了,我从中体会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这段话是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钱学森 资料_教案教学设计

钱学森资料 本文是关于钱学森资料,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钱学森网: 【介绍】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王天外国语。 1929年至1934年在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国。1955年至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1992年4月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学习研究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xx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

《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钱学森》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 师:二十多年的回国路,钱学森踏出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让人读来感慨万千。尤其是他的话语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请同学们读读文章的2-6小节,画出钱学森的语言,然后仔细品读,写下内心的感受。 (学生自读后交流) ★出示钱学森说的第一段话。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生1:我读懂了钱学森他热爱祖国,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为祖国出一份力。 生2:我感受到钱学森有着炽热的爱国情怀,他虽然身在美国,但他的心一刻也没有把祖国忘记。 生3:我还感受到钱学森在美国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都是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他有着拳拳的爱国之心。 师:那钱学森当时的角色是—— 生: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师:那冯?卡门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相关的资料,谁来介绍介绍? 生1:冯·卡门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是“全世界闻名的工程力学和航空技术权威”。他在一生艰苦研究的基础上,对航

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过很多重要的预见,后来都一一成为现实,例如超声速飞行、远程导弹、全天候飞行、卫星…… 生2:我有补充,西尔多·冯·卡门,航空和航天领域最杰出的一位元老,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 生3:我也来谈谈。冯·卡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科学全才,他在很多方面发挥了无可争辩的天才作用。航空学和宇航学上一些最光辉的理论、概念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月球上也有一个定名为冯·卡门的陨石坑。 师:如果钱学森在建树颇多的冯?卡门身边,意味着什么? 生1:他将得到享受不完的金钱和财富。 生2:他得到的将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誉。 生3:我觉得还会有优越的工作条件。 师:那钱学森他选择回国,这又意味着什么? 生1:钱学森想要回国,这就意味着他必须放弃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生2:钱学森想要回国,这就意味着他必须放弃令人羡慕的地位和荣誉。 师:是呀,当时的中国连年的战争,落后、贫穷,中国人是被人看不起的,钱学森能成为如此杰出科学家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可他这样做,完全是出自于对祖国——(深深的爱) 师:谁来读好这段话,想想他的语气怎样? (评价:很坚定,看来,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谁也来读?你已经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了。谁还想读?你读出了他真挚的爱国情怀。)

高考语文 建国六十周年的大人物 科学精英 钱学森作文素材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建国六十周年的大人物科学精英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4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国。1955年至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1992年4月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学习研究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被任命为委员。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奖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5年1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6年10月获“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 - 1 -

钱学森教学设计

钱学森教学设计 钱学森教学设计范文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要记叙的是我国的科学家钱学森是怎样克服种种阻挠坚持要回到祖国,并决心用自己的专长来建设祖国的,要求学生从中体会到他强烈而又真挚的爱国之情。学生着重要通过各种课外资料来理解钱学森的事迹,从而体会到他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2.联系课外资料,结合具体的内容展开讨论,钱学森是怎样冲破各种阻挠,坚持回到祖国的。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4.进行写话的训练,使读、说、写在课堂上合为一体。 教学重点、难点: 1.品读课文,联系课外资料,结合具体的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感情朗读。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

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本节课上,紧紧抓住这两点来组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读、说、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设计思路: 抓住课文中钱学森说的两段话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联系自己课外搜集到的资料以及课内补充的阅读材料,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4课——(齐读课题)钱学森。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钱学森爷爷有哪些了解呢?(指说)二.精读课文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1.过渡:的确,钱学森爷爷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他的许多事迹都让我们为之动容。请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在自己受到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这句话的旁边。 2.生自读感悟,师巡视。 3.把自己的感受与同桌交流交流。 (二)抓重点语句,品读感悟。 1.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划出了钱学森爷爷说的两段话,

六年级上册语文《钱学森归国》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钱学森归国》教案 教材分析: 《钱学森归国》一文描写了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科学家钱学森赴美留学期间的一些经历以及漫漫归国路,文章语言朴实,却字字含情,令人感动!表现了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全文共7个自然段。以钱学森归国为线索,按钱学森归国中——钱学森归国前——钱学森归国后可分为三部分。 教学目标: 1.认读1个字。积累词语。 2.结合课文练习搜集有关资料,交流分享。 3.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科学家钱学森归国的事迹,感悟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 教学方法: 读中悟,读中理解。 教学理念: 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处理好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语言内化与拓展是情感内化的基础。 教学准备: 查阅钱学森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置悬念 1.板题谈话,简介人物: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根据预习及查阅资料简单交流。 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 1.一读课文。 (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字典,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自由读通全文。 (2)检查一读效果: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袒露”的“袒”读tǎn,不读dàn; 2.二读课文。 (1)提出二读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 (2)检查二读情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如“广阔无垠”在文中是形容太平洋非常广、无边无际。“魂牵梦绕意思是形容思念情切”…… 3.三读课文。 (1)明确要求:浏览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

《钱学森》教学实录案例分析_教案教

《xx》教学实录案例分析 案例: 教师:xx在回途中会想什么? 教师出示:“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齐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xx十分xx。 生:从“魂牵梦绕”一词,我体会到钱学森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 师:谁来说说“魂牵梦绕”的意思。 生:“魂牵梦绕”形容思念很深的心情、情绪。 师:能结合自己平时的体会,具体说说钱学森是如何“魂牵梦绕”地思念祖国的吗? 生:他因为思念祖国,可能饭也吃不下,觉得什么好,吃的也不香。 生:他还会睡不好觉。 生:可能睡着了也会在梦中回到故乡。 …… 师:说得真好,钱学森就是这样“魂牵梦绕”地思念祖国和亲人。从这句中还读懂了什么? 生:火箭的速度比轮船要快好几倍,钱学森希望自己是站在火箭的舱壁上,可以看出他想回到祖国的心情十分急切。师:大家体会得很好,道出了钱学森的心声。如果你此时面对着钱学森,你会问些什么?

生:难道在美国不好吗?您为什么如此急切的回来呢?生:我梦想有一天能到美国去,您怎么就回来了呢?生:当时的中国那么穷,那么落后,回来有什么意义 生:现在那么多的中国人出国后都不回来了,有的在国外还获得诺贝尔奖,您当年为什么不留在那儿? …… 师:同学们能联系生活实际和常理,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还得靠大家,请认真阅读课文2-6自然段思考,然后交流。 评析: 教育的宗旨在于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 教育要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发展。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古人云:“学贵有疑,疑能得教益。”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孙双金老师说:“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语文课堂上问号的消失,标志着智慧火花的熄灭。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关键句子,接着在学生看似无疑的地方引导学生质疑。在当今出国热潮,以及崇尚外国生活的背景下,学生对当年钱学森毅然回国的选择还是有些不理解的,。因此,一个个问题自然而然地冒出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正如哈尔莫斯所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我深谙此中道理,巧妙地将“球”又回传给学生。这个教学环节不仅掀起了一个小高潮,而且充分体现了我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也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2018小学语文钱学森教案

《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朴素生动的词语,感知文字的魅力。 3.初步认识倒叙手法的作用,练习运用语言、心理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突出爱国情 1.同学们,这会儿听的这首歌听过吗?(知道歌名吗?)歌名是《我的中国心》。 2.《我的中国心》演唱者香港著名歌唱家张明敏,他唱出了无数海外游子的心声。是啊,从古至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难舍故土,他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倾其一生。 3.钱学森就是其中一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近《钱学森》(齐读课题) 4.他,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他,被评为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你们觉得钱学森感动国人,感动中国的是什么?归根到底是因为他有一颗?(板书:爱国)爱国是本课的情感主线。 5.古语说得好,“言为心声”“识其人,听其言”。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人物的语言,走近钱学森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赤子之心。 二、品读语言,感悟爱国情 (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地读课文,用笔划出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轻轻读几遍,并且想一想这些话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都感受到了什么? 集体交流汇报。(找到了钱学森说的话了吗?谁给大家读读。) 我们一起读读钱学森说的话吧。 先看第一段话: (二)品读第一处话。 出示: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最难读,怎样才能读好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到课文中找找相关的语句。谁来读读你找的句子(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2.钱学森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祖国作准备。那么他做了怎样的准备?也就是说他都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第二小节。 3.做了怎样的准备,找到答案了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你觉得我们读这句话时需要突出哪些词呢?请你再读。 4.钱学森是冯卡门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知道冯.卡门教授吗?一起看关于他的介绍。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下。(出示冯.卡门教授有关资料,指名读。) 5.名师出高徒,钱学森居然能成为这么一位科学奇才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由此可见钱学森——他非常? 6.是呀,钱学森很优秀,所以得到了冯·卡门教授的高度评价。他说:“钱学森是一位天才,他所做的工作对发展高速空气动力学和火箭推进技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7.同学们,冯卡门这么器重钱学森,如果钱学森继续在美国,在恩师身边,意味着他将得到什么?(金钱、地位、荣誉、优越的工作条件,更早地获得成功……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钱学森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钱学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9课课文。文章写的是我国已故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的爱国事迹,课文叙述了钱老身在美国,心系中国,以及回国之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事,文本褒扬了钱学森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钱学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相关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时间提示复述课文。 3、学会收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 B、方法与过程: 课件辅助,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生生共议,教师点拨,拓展延伸 C、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文章包含的情感,感受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浓浓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诗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我们来共同欣赏吧。 2、课件播放,图片展示,师声情并茂地朗读。 赶车,赶船,一回到故乡,就满眼春天。 无语,无言,一扑进娘怀,就泪湿衣衫 留影,留连,一跨上故乡,就恢复了童年…… 3、诗中的人该是怎样的身份?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情?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吧 是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故土难离。旅居海外的华侨,总有一颗炽热的赤子心,一腔汹涌澎湃的报国血。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钱学森》,和这位功勋卓著的两弹元勋来一次心灵之约吧。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钱学森的资料。 二.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1、教师范读。 2.古人云:言为心声。学习这篇文章,如果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来品味,就找到了通向钱学森爷爷心灵的最佳道路。现在,就请同学们边读边画,找出描写钱学森语言的句子,按照自己的体会自由读文,不少于2遍。教师巡视。 2.5分钟后,同学们都通读了全文,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现在让我们和大师钱学森来一次心灵交流吧: 课件出示: 尊敬的钱爷爷,美国留学期间,你的刻苦学习,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请问,你这样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善于读书的同学,你找到钱学森的回答吗?生答。 出示: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些

《钱学森》教案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9 钱学森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并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文本能力。 3.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能初步体会文章中运用人物对话,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以及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4.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并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文本能力。 难点: 1.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能初步体会文章中运用人物对话,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以及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2.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学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标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借用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1.多媒体课件。 2.查看学生的预习单,了解学情。 学生:完成预习单。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课 1.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对钱学森的了解。师出示课件。 (二)检查朗读课文。 1.师点名,每人一段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重点朗读2---4节。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简单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共几小节,概括每段的段意。 2.在课文中找到了钱学森说的几次话。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同学通过预习,大家认识了钱学森,(学生交流)对他的了解。 2.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钱学森说的话,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感受到些什么?(学生默读课文,圈画)。 师:你找到了钱学森说的几次话了吗?指名读。 3.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谁来读读相关的语句,谈谈你的感受。 4.引导: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你可以看出什么?(受重用) 5.如果在冯·卡门身边,意味着钱学森将得到什么?(金钱、财富、地位、荣誉、优越的工作条件,更早地获得成功……)可钱学森是怎么说的?(出示:我是中国人。……)指名读。他想要干什么?(回国)这又意味着什么?(放弃这一切,) 师:是的,可当时的中国又是怎样的?连年的战争,中国落后、贫穷,中国人是被人看不起的,钱学森能成为如此杰出科学家的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你觉得他通过什么做到的?(不懈努力,付出了无数心血。) 可他这样做,为的是自己吗?谁来读读他说的话?(出示:我是中国人。……)你读出了什么?(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祖国、对祖国的爱、为了祖国,他甘愿放弃一切。)师:是啊,我们的祖国虽然贫穷、落后,但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虽远隔万里,却心系祖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齐读)

《钱学森》教学实录案例分析_教案教学设计

《钱学森》教学实录案例分析 本文是关于《钱学森》教学实录案例分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案例: 教师:钱学森在回途中会想什么? 教师出示:“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齐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钱学森十分爱国。 生:从“魂牵梦绕”一词,我体会到钱学森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 师:谁来说说“魂牵梦绕”的意思。 生:“魂牵梦绕”形容思念很深的心情、情绪。 师:能结合自己平时的体会,具体说说钱学森是如何“魂牵梦绕”地思念祖国的吗? 生:他因为思念祖国,可能饭也吃不下,觉得什么好,吃的也不香。 生:他还会睡不好觉。 生:可能睡着了也会在梦中回到故乡。 …… 师:说得真好,钱学森就是这样“魂牵梦绕”地思念祖国和亲人。从这句中还读懂了什么? 生:火箭的速度比轮船要快好几倍,钱学森希望自己是站在火箭的舱壁上,可以看出他想回到祖国的心情十分急切。 师:大家体会得很好,道出了钱学森的心声。如果你此时面对着钱学森,你会问些什么? 生:难道在美国不好吗?您为什么如此急切的回来呢? 生:我梦想有一天能到美国去,您怎么就回来了呢? 生:当时的中国那么穷,那么落后,回来有什么意义 生:现在那么多的中国人出国后都不回来了,有的在国外还获得诺贝尔奖,

您当年为什么不留在那儿? …… 师:同学们能联系生活实际和常理,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还得靠大家,请认真阅读课文2-6自然段思考,然后交流。 评析: 教育的宗旨在于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教育要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发展。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古人云:“学贵有疑,疑能得教益。”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孙双金老师说:“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语文课堂上问号的消失,标志着智慧火花的熄灭。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关键句子,接着在学生看似无疑的地方引导学生质疑。在当今出国热潮,以及崇尚外国生活的背景下,学生对当年钱学森毅然回国的选择还是有些不理解的,。因此,一个个问题自然而然地冒出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正如哈尔莫斯所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我深谙此中道理,巧妙地将“球”又回传给学生。这个教学环节不仅掀起了一个小高潮,而且充分体现了我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也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五年级语文:诺贝尔课学教学实录(参考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五年级语文:诺贝尔课学教学实录(参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语文:诺贝尔课学教学实录(参考文 本) 一、教前谈话: 师:同学们知道世界电影之父是谁?还知道其他之父吗?如音乐之父——贝多芬;钢琴之父——;中国导***之父——钱学森;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 那炸药之父呢? 出示课题:诺贝尔 二、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师: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的盛会——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出示课文第二节,生齐读句子。 师:这里书上连续用了两个设问句,为什么要在——生接读。 出示句子: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指导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提问:整个生命意味着什么? 生:意味着一辈子;所有的精力;所有的一切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齐读句子。 三、品文析句,感悟“百折不挠”: 提出要求:认真默读第三、四节,找找哪些地方感受到他把全部的生命投入到炸药事业中?在有关词句旁边圈圈划划,并在书上写上批注。 交流: 1、1864年,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师:“毫不气馁”什么意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