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法律逻辑学全彩讲义

法律逻辑学全彩讲义

法律逻辑学全彩讲义
法律逻辑学全彩讲义

法律逻辑学

本课程的框架: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

第三章命题

第四章简单命题之性质命题

第五章复合命题

第六章推理的概述

第七章论证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逻辑学的性质与功能

一、“逻辑”一词的含义

客观事物的规律

思维、语言表达或论证的规律性、科学性

某种理论、观点

逻辑科学

“逻辑”指的主要是研究推理、论证以及思维方法和论辩技巧的科学。

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第三节概念的分类及概念间的关系

第四节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借助语词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或特有属性及其范围的思维形式,其表现形式相当于语言中的词或词组。如河流、犯罪、行为能力、北京等。

客观对象(事物)的属性:

事物的性质

事物间的关系

客观对象(事物)的属性:

偶有属性

特有属性

二、概念的表达式——语词与词项

什么是语词?语词是表示客观事物的一种指号,表现为特定的声音、笔画或手势。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1、任何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任何语词都表达概念。“儿”、“的”、“因为……所以”、“或”、“天”、“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珠穆朗玛峰”、“二流子”……

2、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概念。“科学”与“kexue”“kexue”与”science”老师”与“教员”、“先生”

3、同一个语词也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概念。

什么是词项?在判断中出现的、作为判断组成成分的概念。

三、把握概念与语词之间:关系的实践意义(见教材20页)

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一、概念的内涵及其确立式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概念对思维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它涉及的是概念反映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即概念的“所谓”。

“法律”的内涵是什么?“人”的内涵是什么?

概念内涵的确立方式:

1、认识性内涵:是通过对象间性质的比较而确立的,是人们关于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认识的成果。如:四边形鸟

2、规定性内涵:是人们根据实践需要,通过人为方式加以确立的内涵。如:盗窃罪抢夺罪抢劫罪

二、概念的外延及其边缘的模糊性

1、什么是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内涵属性的那些对象及其范围。

请说出下列概念的外延:人;国家;最不发达的国家;

2、思维过程中的归类活动:确定某个或某类具体对象属于或不属于某个概念的活动。

3、概念外延边缘的模糊性: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中存在难以界定的是否属于某个概念外延的两可情形。(即灰色区域)

第三节概念的分类及概念间的关系

一、概念分类的知识及其应用

下列语句有何逻辑上的错误?

1.“张某的手被刘某一刀砍断了”。(手的内涵,左手?右手?两只手?)

2.“余某是多次作案的一个抢劫团伙”。

3.“这起倒卖汽车案件的主犯李某,把95名国家机关干部和78名共产党员拉下水”。

4.“熊掌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

划分的依据:根据概念外延所指对象究竟是一个还是多个来界定。

单独概念:就是其外延只有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如:“长江”、“北京大学”

普遍概念:就是其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如:“作家”、“犯罪行为”(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划分的依据:根据概念外延所指的对象究竟是集合体还是非集合体来划分。

集合概念:就是其外延指向集合体的概念。如:“花卉”、“军团”

非集合概念:就是其外延指向非集合体的概念。如:“张三”、“北京大学”(三)简单概念与复合概念

划分的依据:根据是否可以对概念本身加以分解来区分。

简单概念:就是不能对之加以分解的概念。如:“审判长”、“高兴”

复合概念: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结合而成概念。如:“抗洪英雄”、“心脏病”

二、概念间关系的知识及其应用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欧拉图表示法)

(一)全同关系:就是A、B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的关系。

“北京”与“中国首都”;“人民法院”与“审判机关”

全同关系图

(二)真包含于关系:就是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外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的关系。如A=犯罪 B=违法 “犯罪”真包含于“违法”

真包含于关系图

“真包含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统称为“属种关系”。 属概念:外延大的并且包含另一概念的概念叫属概念。 种概念:外延小的被包含的概念叫做种概念。 请 判 断: “大学生”、“学生”、“政法学院的大学生”之间的属种关系如何?

判断下列语句的错误:被告先后盗窃各种机动车、小轿车和自行车共20多辆。 (四)交叉关系:就是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外一个概念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A=学生 B=青年

交叉关系图

请判断下列语句的逻辑错误: “这起倒卖汽车案件的主犯李某,把95名国家机关干部和78名共产党员拉下水”。

(五)全异关系:就是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的关系。

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恰好等于其属概念C,则A、B之间的关系就叫矛盾关系。A=成年人B=未成年人C=人

反对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一个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C,则A、B之间的关系就叫反对关系。A=刑法B=民法C=法律

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全异关系的特例,具有这两种关系的概念都是相对于一个特定的论域而言。

区别: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非此即彼

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概念不可以进行上述推理。

三、法律概念间的层序关系及司法归类活动

法律概念间的层序关系:不同层次的法律概念在内涵与外延方面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亦就是属概念与种概念之间的关系。

权利——人权;人权——法律权利;法律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

刑法中的罪名概念的层序关系:犯罪概念—类罪名概念—具体罪名概念

罪名概念间外延的层序关系及其对司法归类活动的指导意义

罪刑法定:“犯罪行为”外延指称的任一对象都必然归属于某个类罪名概念的外延;每个类罪名概念的外延指称的任一对象,又必然归属于该类中的某个具体罪名概念的外延。

具体罪名概念的内涵:包含了类罪名概念的内涵;包含了“犯罪行为”概念的内涵;包含了“故意犯罪”或“过失犯罪”的内涵;

第四节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一、概念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概念的确定性,就是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明确。也就是对使用的概念,既能清楚地了解它指称的那类对象的根本特征,又能准确识别和把握它指称的有哪些对象。

概念确定性的表现:

1.内涵清晰,外延封闭

例:“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概念确定性的表现:

2.内涵清晰,外延开放

例:“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概念确定性的表现:

3.内涵不清晰,外延封闭

例1:“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例2:“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概念不确定的表现:

1.内涵不清晰,外延开放

例1:民法中的“诚实信用”、“等价有偿”、“显失公平”。

例2:刑法中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二、概念内涵的揭示—定义

定义的概念: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方法或表达式。从广义上说,凡是对某个概念含义作出解说,都可以称作定义。

看下列概念的定义:

例1:“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例2:“直角三角形是其中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

(一)定义的构成:

被定义项:是在定义中内涵被揭示的概念。

定义项:是在定义中被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

定义联项:是用来表示被定义项与定义项之间逻辑联系的语词。

刑讯逼供罪的内涵:

实施这种行为的犯罪主体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

犯罪者主观上具有逼取口供的故意;

犯罪者为逼取口供而采用了肉刑或变相肉刑的手段;

犯罪行为的对象是被指控或被怀疑犯罪的人;

刑讯逼供罪的定义:就是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犯罪行为。

定义的作用:通过定义把被定义的词转化成其他易懂的用语;通过该词所涉及的事物的特征来划定它的范围;

(二)定义的方法:

公式:被定义项= 种差+属概念

试给“刑法”这一概念下定义:刑法的属概念是什么?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区别?刑法就是关于犯罪与刑罚的法律。

(三)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同

违反这条规则的错误是:定义过宽;定义过窄

定义过宽:表现在——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

例1:“犯罪就是违法行”。例2 “盗窃罪就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

定义过窄:表现在——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外延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就是年满18周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违反这条规则的错误是:同语反复;循环定义

同语反复:表现在——在定义项中,直接包含了被定义项

例1:“法学家就是被称为法学家的人”。例2:“残疾人就是身体有残疾的人”。循环定义:表现在——在定义项中,间接包含了被定义项

例1:“什么是诉讼?诉讼就是打官司”。例2:“近亲属就是比远亲属血缘关系更近的亲属”。

3.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式

“民法不是刑法”。“直线就是不弯曲的线”。

“盗窃罪就是不使用暴力、胁迫等手段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

请给下列概念下定义:非婚生子女;不可抗力;无效婚姻

4.定义项必须清楚确切

“生命是通过塑出来的模式化而进行的新陈代谢”。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四)法律概念的定义结构

1.“或者型”定义结构(析取式定义结构)

例:“重婚罪就是指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犯罪行为”。

“或者型”定义是否正确,取决于各种差项的外延之和是否恰好等于被定义项的外延。

易犯的错误:“定义过窄”;“定义过宽”

分析下列定义:

(1)“侵犯财产罪就是指使用非法手段将公私财物据为己有的行为”。

(2)“所谓防卫过当,就是防卫者出于一时义愤、激怒而放任自己的行为,或者由于性急失手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或者出于某种成见借题发挥而加害于人的行为,从而使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而构成的犯罪行为。“或者型”定义结构公式:LA=(T1∨T2 ∨T3…….∨Tn)+B

LA:被定义的法律概念;T1……Tn:种差项;∨:析取;B:属概念

2、“并且型”定义结构(合取式定义结构)

例:“本条例所说的发明,就是指前人所没有的、先进的、并且经实践证明可以应用的科学技术新成就”。

“并且型”定义是否准确,取决于各种差项组合后,其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恰恰等于被定义项的外延。

易犯的错误:“定义过窄”;“定义过宽”

分析下列定义:

(1)“贪污罪就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占有公共财物的犯罪行为”。

(2)“贪污罪就是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或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

“并且型”定义结构公式:LA=(T1∧T2∧T 3……∧Tn)+B

LA:被定义的法律概念;T1……Tn:种差项;∧:合取;B:属概念

三、概念外延的揭示——列举与划分

(一)列举:

1、“我国的直辖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

2、“‘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列举:就是通过逐一列出概念指称的每个对象来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

列举的特征:列举的只是个体对象,而不是关于对象的分类;列出个体对象时,有多少就列多少;

(二)划分

1、“犯罪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2、“证据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

划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分成若干小类,也就是把一个属概念分成若干种概念,以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组成:

划分的母项……被划分的概念

划分的子项……划分后所得的各种概念

划分的根据……将母项分为若干子项的根据

划分的规则:

划分的规则1: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标准

违反该规则的错误:“标准不一”

划分的规则2:划分的子项必须是互相排斥的

违反该规则的错误:“子项相容”

划分的规则3: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

违反该规则的错误:“子项缺失”“划分过窄”

根据概念外延的知识分析下列语句的逻辑错误:

1、“本校学生中有南方人、四川人、北方人、汉族、少数民族、蒙古族等”。

2、“四边形包括矩形、菱形、梯形三种情况”。

3、“著作权分为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4、“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有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5、“附加刑分为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和缓刑”。

第三章命题概述

一、命题及其逻辑特征

命题(判断):就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的语言表达式是语句。

“客观事物情况”:就是指客观事物自身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或者这一种事物情况同另一种事物情况之间具有或不具有某种联系。

“断定”:人们对某种事物情况的肯定与否定

命题的特征:

1.命题对事物情况总是有所断定

A.“有的大学生不是学习法律专业的”。

B.“并非所有犯罪分子都是年轻人”。

C.“如果死者胃里有浓烈酒味,那么死者是在饮酒后不久死亡的”。

命题的特征:

2.命题具有真假之分(命题的真值)

-凡是符合思维对象实际的命题就是真命题;

-凡是不符合思维对象实际的命题就是假命题。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值:

1、“王利明是民法学家”。

2、“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

3、“有的律师不是兼职的”。

4、“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

5、“所有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二、命题与语句的关系

联系:命题必须通过语句来表达,不存在离开语句而孤立存在的命题。

区别:

1、命题与语句因其各自的特点不同,分别成为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

2、并非任何语句都表达命题

A.“小李参加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了吗?”

B.“吓死人的!”

C.“请保持法庭肃静!”

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

(1、“难道非法律系学生就不要学习法律了吗?”

(2、“伙同你盗窃汽车的还有哪些人?”

(3、“你窃得的那个钱包里面有多少钱?”

3、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

A. “李律师是位老律师。”

B. “李律师是一位干了多年律师工作的律师。”

C. “李律师是位年长的律师。”

4、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A. “所有的人民法院都是审判机关。”

B. “不是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是没有的。”

C. “难道人民法院不是审判机关吗?”

请用其他语句来表明“我没犯法”这个命题:“我犯了什么法?”“我哪里犯了法?”“怎么能说我犯了法”?

三、命题的分类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生产力的发展。

2、铜是电的良导体。

3、如果我们重视心理的

教育,则更多的孩子就

会有健康的人格。

4、如果你给金属加热,

那它就会膨胀。

第四章简单命题之性质命题

简单命题

含义:就是不包含命题联结词和其他命题成分的命题。

种类:性质命题:陈述事物的性质的一命题(直言命题);

关系命题:陈述事物间的关系的命题;

第一节性质命题的概述

性质命题:是陈述(断定)事物(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就是直接断定“什么是什么”或“什么不是什么”的命题。

分析下列命题: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

2、所有人都不是上帝创造的。

3、有的刑事被告人不是犯罪分子。

性质命题的构成:(量项+)主项(S)+联项+谓项(P)

主项:表示陈述对象的词项,用“S”表示。

谓项:表示某种性质的词项,用“P”表示。

联项:表示主项与谓项之间联系的词项。

量项:表示主项的数量或范围的词项。

分析下列性质命题的构成: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

2、所有人都不是上帝创造的。

3、有的刑事被告人不是犯罪分子。

性质命题的构成:

主项:逻辑变项

谓项:逻辑变项

联项:逻辑常项

量项:逻辑常项

(1)性质命题的基本类型:根据性质命题“量”的不同来划分

全称命题;特称命题;单称命题

(2)性质命题的基本类型:根据性质命题“质”的不同来划分

肯定命题;否定命题

(3)性质命题的基本类型:根据性质命题的“质”和“量”的不同来划分

全称肯定命题;全程否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单称肯定明天;单称否定命题

全称命题:就是断定主项S全部都具有或不具有谓项P的属性。断定的外延关系是,主项S的全部外延在谓项P的外延之中或在谓项P的外延之外。

逻辑形式:所有S是(或不是)P

问题:

1.全称命题的量项由哪些语词来充当?

2.“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是否是一全称命题?为什么?

特称命题:就是断定主项S外延中至少有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谓项P的属性。断定的外延关系是,主项S至少存在一个对象在谓项P的外延之中或在谓项P 的外延之外。逻辑形式:有些S是(或者不是)P

单称命题:就是陈述(断定)某个特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逻辑形式:(某个特定的)S是(或者不是)P

肯定命题:就是断定主项S具有谓项P属性的命题。逻辑形式:所有(有些、这个)S是P

否定命题:就是断定主项S不具有谓项P属性的命题。逻辑形式:所有(有些、这个)S不是P

逻辑符号:

A表示全称肯定;E表示全称否定;I表示特称肯定;

O表示特称否定;F表示单称肯定;N表示单称否定;

性质命题的六种类型及符号表达式

简符符号表达式

逻辑形式类

全称肯定命题单称否定命题

单称肯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 是P SAP A 所有S 不是P SEP E 有的S 是P SIP I 有的S 不是P SOP O 这个S 是P SFP F 这个S 不是P

SNP

N

(AEIOFN 全特单肯否)

判断下列命题的类型:先翻译成(量项+主项+联项+谓项) 1、“没有哪种犯罪不是违法行为”。 2、“这些死者没有一个是自然死亡的”。 3、“在押犯中,有惯犯”。 4、“不少大学生是中共党员”。 5、“懂法律的人不都是律师”。 参考答案: 1、“所有的犯罪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SAP ) 2、“所有的死者都不是自然死亡的”。(SEP ) 3、“有的押犯是惯犯”。(SIP ) 4、“有的大学生是中共党员”。(SIP ) 5、“有的懂法律的人不是律师”。(SOP ) 识别语句所表达命题形式的步骤: 第一步:把复杂的语句转化为规范的语句 第二步:找出语句中作为命题联项的概念 第三步:找出语句中作为命题量项的概念 第二节 性质命题的逻辑特征 一、性质命题词项的周延性

周延性:如果在一个性质命题中断定了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那么该词项在这个命题中就是周延的;反之,如果在一个性质命题中没有断定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那么该词项在这个命题中就是不周延的。 如何准确把握词项周延性问题?

1、在思考某个词项是否周延时,不能脱离它所在的那个命题。 例:“所有的律师都是懂法律的”。SAP 例:“有的懂法律的人是律师”。AIP

2、周延性问题是性质命题对其主谓项外延的断定情况,与主谓项外延在客观上存在什么关系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例:“所有的人民法院都是国家审判机关”。 是否可以推断出

“所有的国家审判机关都是人民法院”? 如何准确把握词项周延性问题?

3、判断性质命题中的词项是否周延,只能以该命题对其主项、谓项外延关系的断定为依据,与命题主、谓项事实上的外延关系无关,也与命题的真假无关。

例:“有的共青团员不是青年人”。

4、性质命题的主项、谓项周延与否完全取

决于命题的逻辑常项,即量项和联项,而与命题的逻辑变项,即主项、谓项的具体内容无关。换言之,不论性质命题涉及的具体内容如何,只要它们具有相同的形式结构,其词项的周延情况就是相同的。

5、正确理解肯定命题的不周延

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是P”

肯定命题

特称肯定命题“有些S是P”

“所有S是所有的P ”?“有些S是所有的P”?

“所有S是有的P ”?“有些S是有的P”?

判断下列性质命题

的种类、主谓项及其周延性:

1、所有的教育法规都是国家的法律。

2、所有的民间团体都不是审判机关。

3、有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是大学本科毕业的。

4、有的犯罪不是过失犯罪。

性质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情况表(特主肯宾不周延)

A.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B.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C. 不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可否变成如下的命题?

A.(凡是)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B.(凡是)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C.(凡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凡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否变成如下的命题?

A. 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都是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B. 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都是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C. 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都是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D. 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都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二、性质命题真假的判定

真命题:如果一个性质命题所断定的主项和谓项的外延关系与两个概念在客观方面的外延关系一致,该命题就是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一个性质命题所断定的主项和谓项的外延关系与两个概念在客观方面的外延关系不一致,该命题就是假命题。

请判断“犯罪行为”与“违法行为”两个概念在客观方面的外延关系如何?

犯罪包含于违法;违法包含犯罪

【思考】

1. 设S=犯罪行为,P=违法行为,请说出其SAP、SEP、SIP及SOP命题,指出在该命题中主项S与谓项P之间的外延关系并判断该命题的真假。

SAP命题:“所有的犯罪行为是违法行为”。

外延关系:全同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

真假判定:真命题

SEP命题:“所有的犯罪行为都不是违法行为”。

外延关系:全异关系

真假判定:假命题

SIP命题:“有的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外延关系:真包含与关系

真假判定:真命题

SOP命题:“有的犯罪行为不是违法行为”。

外延关系:交叉关系

真假判定:假命题

2. 当S与P之间是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时,判断A、E、I、O四种命题的真假。

(1)S与P之间是全同关系(S=人民法院P=我国的审判机关)

A:“所有的人民法院都是我国的审判机关”。真

B:“所有的人民法院都不是我国的审判机关”。假

C:“有些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真

D:“有些人民法院不是我国的审判机关”。假

(2)S与P之间是真包含于关系:

(S=盗窃罪P=故意犯罪)

A:“所有的盗窃罪都是故意犯罪”。真

B:“所有的盗窃罪都不是故意犯罪”。假

C:“有的盗窃罪都是故意犯罪”。真

D:“有的盗窃罪不是故意犯罪”。假

(3)S与P之间是真包含关系:(S=故意犯罪P =盗窃罪)

A:“所有的故意犯罪都是盗窃罪”。假

B :“所有的故意犯罪都不是盗窃罪”。假

C :“有的故意犯罪是盗窃罪”。真

D :“有的故意犯罪不是盗窃罪”。真

(4)S与P之间是交叉关系:(S=法官P =法学硕士学位)

A:“所有的法官都是具有法学硕士学位的”。假

B :“所有的法官都不是具有法学硕士学位的”。假

C :“有的法官是具有法学硕士学位的”。 真

D :“有的法官不是具有法学硕士学位的”。 真 (5) S 与P 之间是全异关系:(S=故意犯罪 P =过失犯罪) A :“所有的故意犯罪都是过失犯罪”。 假 B :“所有的故意犯罪都不是过失犯罪”。 真 C :“有的故意犯罪是过失犯罪”。 假 D :“有的故意犯罪不是过失犯罪”。 真

性质命题A 、E 、I 、O 真假情况表

SOP

SIP SEP SAP S P

S P

S P

P S

S P

++++++++

+

+

---------

-

三、性质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

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素材的A 、E 、I 、O 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叫做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

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 1、反对关系 2、下反对关系 3、矛盾关系 4、差等关系

A 、E 、I 、O 之间的对当关系原理

(1)SAP 与SEP 之间+

-

-

-

-SEP

---++SAP S P

S P

S P

P S

S P

具有反对关系

(2)SIP 与SOP 之间+

+

+

-

-SOP

-++++SIP S P

S P

S P

P S

S P

具有下反对关系

1、反对关系:

含义:就是A 、E 之间“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即一个命题真,另一个命题必假;一个命题假,另一个命题真假不能确定。 推理关系:可以“由真推假”,但不能“由假推真”。

2、下反对关系

含义:就是I 、O 之间“不能同假,可以同真”的关系。即一个命题假,另一个命题必真;一个命题真,另一个命题真假不能确定。 推理关系:可以“由假推真”,但不能“由真推假”。

3、矛盾关系

含义:就是A 与O 、E 与I 之间“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真假关系。即一个命题真,另一个命题必假;一个命题假,另一个命题必真。 推理关系:即可以“由真推假”,也可以“由假推真”。 4、差等关系

含义:就是A 与I 、E 与O 之间“既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的真假关系。 推理关系:由全称的真推出特称的真;由特称的假推出全称的假; 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

A 、E 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I 、O 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5)逻辑方阵(logical square )

通称“直言方阵”SAP SEP SIP SOP 下反对关系

差等关系差

等关系SAP SEP

SIP

SOP

A 、E 、I 、O 间的推导关系

AO、EI矛盾关系: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AI、EO差等关系:可以同真,可以同假

若确定下列命题为真,请根据性质命题间的对当关系,指出与其词项相同的其他几种命题的真假。

1.H厂的下岗职工中有的是没有技术的中年妇女。

2.甲厂生产的有些产品不是优质产品。

3.任何书写习惯都是动力定型的具体表现。

4.凡颈部有卡压痕迹的死者都不是自杀身亡的。

若确定下列命题为假,请根据性质命题间的对当关系,指出与其词项相同的其他几种命题的真假。

1.A校的学生都不是家在本市的学生。

2.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的不是私营企业家。

3.本届商品展销会上的商品都是乡镇企业的商品。

4.A县的法官都是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的.

根据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下列命题中的b命题能否反驳a命题,为什么?

1、a :“本案所有证据材料都是经过查证核实的。”

b:“本案中张某和李某的证词就没有经过核实。”

根据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下列命题中的b命题能否反驳a命题,为什么?

2、a :“本案被告人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罪。”

b:“本案中被告人的行为是侵犯人身权利罪。”

根据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下列命题中的b命题能否反驳a命题,为什么?

3、a :“本案被告人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罪。”

b:“本案中被告人的行为不是侵犯人身权利罪。”

根据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下列命题中的b命题能否反驳a命题,为什么?

4、a :“本案有的证据材料是可靠的。”

b:“本案有的证据材料不是可靠的。”

第三节性质命题的直接推理

含义:依据性质命题的逻辑性质及性质命题间的逻辑关系而进行的逻辑推演。种类:对当关系推理;变形推理

一、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推理

1、根据矛盾关系的推理

根据所给的命题写出应推出的命题,并写出推理形式。

(1)“所有的人都享有基本的人权”。

“并非有的人不享有基本的人权”。

推理形式:SAP├┐SOP

(2)“并非所有的合同都是有效的”。

“有的合同是有效的”。

推理形式:┐SAP├SOP

2、根据反对关系的推理

根据所给的命题写出应推出的命题,并写出推理形式。

(1)“所有的证据都是合法的”。

“并非所有的证据都不是合法的”。

SAP ├┐SEP

(2)“所有的共同犯罪都不是过失犯罪。”

“并非所有的共同犯罪都是过失犯罪。”

SEP├┐SAP

3、根据下反对关系的推理

根据所给的命题写出应推出的命题,并写出推理形式。

(1)“并非有的走私罪是过失犯罪”。

“有的走私罪不是过失犯罪”。

推理形式:┐SIP├SOP

(2)“并非有的遗产继承人不是法定继承人。”

“有的遗产继承人是法定继承人。”

推理形式:┐SOP├SIP

4、根据差等关系的推理

根据所给的命题写出应推出的命题,并写出推理形式。

(1)“凡作案者都有作案时间”。

“有的作案者有作案时间”。

推理形式:SAP├SIP

(2)“并非有的抢夺罪是抢劫罪。”

“并非有的抢夺罪是抢劫罪。

推理形式:┌SIP├┐SAP

二、性质命题的变形推理(性质命题的隐含命题)

例句:

“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

“所有物体都不是不运动的”。

“所有物体都不是静止的”。

隐含命题:所谓隐含命题,其实就是由一个命题必然可以得出的另一个或几个与其意思相同、真假等值或一致的命题。

揭示性质命题的隐含命题的逻辑方法一

换质法:通过改变一个性质命题的质,并将其谓项换成它的矛盾的概念,从而得出一个与原命题不同质的命题。

利用换质法写出下列命题的隐含命题:

1、“死读书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

2、“关系到百姓利益的事都不是小事”。

参考答案:

1、“死读书是不正确的读书方法”。

“死读书是错误的读书方法”。

2、“关系到百姓利益的事都是大事”。

判断下列命题换质后得到的命题是否是原命题必然隐含的命题?

原命题:“A案的死者不是40岁以上的人”。

换质为:“A案的死者是30岁左右的人”。

“A案的死者是40岁以下的人”。

各种命题的互换公式:

由“所有S是P”,可得出“所有S不是非P”。公式:SAP ←→SEP—

由“所有S不是P”,可得出“所有S是非P”。公式:SEP ←→SAP—

由“有的S是P”,可得出“有的S不是非P”。公式:SIP ←→SOP—

由“有的S不是P”,可得出“有的S是非P”。公式:SOP ←→SIP—

揭示性质命题的隐含命题的逻辑方法二

换位法:通过改变一个性质命题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不改变原命题的质,从而得到原命题隐含的而又改变了断定对象的命题。

换位法的规则:一是将原命题主项、谓项的位置调换。二是原命题不周延的项在新命题中不能变为周延的项。

利用换位法写出下列命题的隐含命题:

1、“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有些大学生是少年”。

3、“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不是唯心主义者”。

参考答案:

1.“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有的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2.“有些大学生是少年”。←→“有些少年是大学生”。

3.“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不是唯心主义者”。←→“所有的唯心主义者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各种命题的互换公式:

由“所有S是P”,可得出“有的P是S”。公式:SAP →PIS

由“所有S不是P”,可得出“所有P不是S”。公式:SEP ←→PES

由“有的S是P”,可得出“有的P是S”。公式:SIP ←→PIS

需注意的问题:

A命题是不能自由换位的。

E命题和I命题都可以进行简单的换位。

O命题不能进行换位。

揭示性质命题的隐含命题的逻辑方法三

换质位法:对一个性质命题通过换质法和换位法的交替使用,得出它更多的隐含命题的方法。

换质位法的规则:

1、换质的时候要遵循换质的规则;

2、换位的时候要遵循换位的规则;

3、除I命题外,A、E、O都可以换质位。

例句:“马克思主义者是实事求是的”。

换质为:“马克思主义者不是不实事求是的”。

换位为:“不实事求是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例句:“不导电的不是金属”。

换质为:“不导电的是非金属”。

换位为:“有些非金属是不导电的”。

例句:“有些诗歌不是讲平仄的”。

换质为:“有些诗歌是不讲平仄的”。

换位为:“有些不讲平仄的(作品)也是诗歌”。

A、E、O命题换质位的逻辑公式为:

“所有S是P”→“所有S不是非P”→“所有非P不是S”

公式:SAP →SEP—→P—ES

“所有S不是P”→“所有S是非P”→“有的非P是S”

公式:SEP →SAP—→P—IS

“有的S不是P”→“有的S是非P”→“有的非P是S”

公式:SOP →SIP—→P—IS

为什么I命题是不能换质位的?

“有的S是P”(I命题)换质为“有的S不是非P”(O命题)O命题不能再换位了

如:“有的大学生是党员”

换质为:“有的大学生不是非党员”。

不能再换位为:“有的非党员不是大学生”。

三、把握性质命题的隐含命题的意义

在侦查工作中的意义

在法律解释方面的意义

见教材第98页

第五章复合命题

第一节复合命题的概述

一、复合命题的概念:就是包含有其他命题成分的命题,或者说,就是以命题作为其组成成分的命题。

复合命题:

“本案被告人王某既构成盗窃罪,又构成强奸罪”。

“只有某甲年满18岁,某甲才有选举权”。

“张某、王某或李某是本案的作案人”。

“如果李某不具有作案时间,那么李某不是本案的作案人”。

复合命题的特征:

1.复合命题是由其他命题组成的,组成复合命题的命题叫做肢命题,用p,q,r等表示;

2.复合命题的肢命题通过“联结词”来联结,

3.复合命题的真假是由肢命题的真假来确定。

分析下列复合命题:

1.“王某是作案人并且李某是作案人”。

2.“或者王某是作案人,或者李某是作案人”。

3.“如果王某是作案人,则李某不是作案人”。

复合命题的真假:

简单命题的真假值:简称命题的真值。如果对事物情况的断定与事物自身的情况相符,该命题就真;反之,该命题就假。

复合命题的真假的判定,取决于它所包含的各肢命题的真假组合.

第二节复合命题的基本形式及其逻辑结构

种类:

一、联言命题:就是陈述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1、“我们既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

2、“被告刘某不仅贪污数额巨大,而且犯罪情节严重”。

3、“虽然他的错误是严重的,但他的悔悟态度是诚恳的”。

4、“某甲、某乙和某丙都是盗窃集团的成员”。

组成联言命题的肢命题叫联言肢。

联言命题常用的句式:

1.并列句:“既是……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

2.递进复句:“既要……也要……”;“不但……而且……”;

3.转折复句:“虽然……但是……”;

4.连贯复句:“且”,“又”,“接着”,“随后”。

联言命题可以省略联结词: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联言命题的公式:如果用p、q、r 等表示联言肢,联言命题的公式是:“p并且q”用“∧”表示联言命题的联结词,现代逻辑符号:p∧q读做:“p合取q ”或“p并且q”

联言命题的真假值:联言肢中有一假,则联言命题为假;联言肢全真,则联言命题为真。简言之:一假全假,全真才真。

联言命题的真假值:

张三是故意杀人犯。

张三既是故意犯(p),又是杀人犯(q)。

若p与q中有假,则p∧q为假。若p与q全真,则p∧q为真。

结论:肢命题的真假决定联言命题的真假。

张三是故意杀人犯。

张三既是故意犯(p),又是杀人犯(q)。

若p∧q为真,联言肢“p”与“q”都真。

若p∧q为假,则联言肢“p”与“q”中至少有一假。

结论:由联言命题的真假来看联言肢的真假。

正确使用联言命题应注意的事项:

1.如果一个具体的联言命题的各肢命题出现了互相矛盾的断定,那么该联言命题的联言肢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可以据此断定该联言命题是假的。

例:“被害人张某死亡的原因既是自杀,又是他杀”。

2. 反驳一个联言命题时,只要能证明其中任一肢命题是假的就可以达到反驳该联言命题的目的。

例:“张某不仅是故意杀人,而且杀人手段非常残忍”。

二、选言命题:就是断定在几种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事物情况存在的命题。

1.“王某致人重伤的行为或者是故意的,或者是过失的”。

2.“林某之死要么是自杀,要么是他杀,要么是意外事故”。

3.“他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是学习不努力,或者是学习方法不好,或者是基础太差”。

4.“某甲的血型或者是A型,或者是B型,或者是AB型,或者是O型”。

组成选言命题的肢命题,叫选言肢。

选言命题常用的句式:“……或者……”;“要么……要么……”;“或者……或者……”;“也许……也许……”;“不是……就是……”;“可能……也可能……”;

选言命题的公式:如果用p、q、r 等表示选言肢,选言命题的公式是:“p或者q”用“∨”表示联言命题的联结词,现代逻辑符号:p∨q读做:“p析取q ”或“p或者q”

选言命题的真假值

1.“某甲的血型或者是A型,或者是B型,或者是AB型,或者是O”。2.“某甲的血型既不是A型,也不者是B型,而且也不是AB型、O型”。

选言命题的真假值

1.只要有一个选言肢为真,该选言命题为真。

2.只有当各个选言肢都假,这个选言命题才为假。

三、假言命题(条件命题):就是断定两种事物之间条件与结果关系的命题,也就是断定一类情况的存在是另一类情况存在的条件。

1.“如果某人的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那么某人的行为不是犯罪”。2.“如果死者背上有自己无法形成的致命伤,那么死者是被人杀害的”。3.“只有李某具有作案时间,李某才市本案的作案人”。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 分) 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 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 C )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 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D )。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D)。 A. AS B. E C. E D. 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 )。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 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D )。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 C )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 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D )。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9.“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C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 C )的逻辑错误。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法律 逻 辑 学》 期 末考 试试 卷 1.“凡法律都是有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 与SIP 两种判断都假时,S 与P 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 。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 法。(4分) A 或者 B ”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 →q ”、“p →q ”与“p →q ”均为真时,p 、q 取值应为( )。 A.都真 B. p 真q 假 C. p 假q 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 A.单独概念 集合概念 正概念 B.单独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 集合概念 负概念 D.普遍概念 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D. “甲班所有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6. A 与B 是交叉关系,B 和C 也是交叉关系,则A 与C 之间不可能( ). A.可能是全异关系 B.可能是真包含关系 C.必然是交叉关系 D.可能是全同关系 7. 下列各题中,限制和概括均正确的是( )。 A.将“共产党”限制为“共产党员”,概括为“政党” B.将“违法行为”限制为“犯罪行为”,概括为“受贿” C.将“故意犯罪”限制为“正当防卫”,概括为“犯罪” D.将“大学生”限制为“文科大学生”,概括为“学生” 8. 以“只有受贿,才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其另一前提可以是( )。 A. 未受贿 B.未犯法 C. 受贿 D.并没有犯法 9.“中国的法官是公平断案的”中的“中国的法官”这个概念与“公平断案的”这个概念在外延上可能具有( )关系。 A.真包含 B.真包含于 C.交叉 D.反对 10. 若“A 可以分为B 、C 、D ”是一正确的划分,则B 与D 的外延可以是( )。 A.属种关系 B.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 并不是说甲可能不懂刑法 C.并非甲不可能懂刑法 D.并非甲不必然不懂刑法 2. 与“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等值的判断是( )。 A .你来,他也来 B .或者你不来,或者他来 C .并非只有你不来,他才来 D .只有你来,他才来 16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法律逻辑学1

文法教研室一、填空题 1.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的前件p是假的,而后件q 是真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一定是的。 2.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 才q”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后件q一定是的。 3.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的。 4.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关系的判断假。 5.在三段论第三格中,中项M是大、小前提中的主项。其具体规则为: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结论必须是。 6.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是假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后件q一定是的。 7.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的前件p和后件q都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一定是的。 8.根据差等关系,SIP真,则SAP 。 9.在三段论第二格中,中项M是大、小前提中的项。其具体规则为:大前提必须是;两个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判断。 二、单项选择题 1.“大学生“与“共青团员学生”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2.“党员审判员”与“司法干部”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3.在审判工作中参照典型案例量刑,这是逻辑学中()的具体运用。 A、归纳推理 B、回溯推理 C、类比推理 D、模态推理4.侦察员根据犯罪现场遗留的作案人的脚印尺码较大,推测作案人的身材高大。这是逻辑学中()的具体运用。 A、归纳推理 B、回溯推理 C、类比推理 D、模态推理5.将“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一判断进行换质位法直接推理,其结论是()。 A、犯罪行为不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B、不犯罪行为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C、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D、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6.“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和“我是人民”这两个判断中的“人民”()。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7.下列各组概念按箭头所示方向属于正确限制的有() A、法官→青年法官→女青年法官 B、女青年法官→青年法官→法官 C、法官→青年→党员 D、党员→青年→法官

发给大一新生的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法律逻辑学》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有的……不是……,犯罪、故意 2、真、假 3、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排 4、刑法,规定犯罪和刑罚,法律 二、(每小题2分,共20分) 1、(3) 2、(2) 3、(1) 4、(1)5(1) 6、(2) 7、(3) 8、(3) 9、(20 10(3) 三、(每小题2分,共30分) 1、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普通逻辑所说的“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的思维过程。 同一律的公式:A是A。 “A”表示任何一个思想,它可以是概念,也可以是判断。 同一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A必须保持自我的同一性和确定性。 2、论证与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论证与推理是紧密联系的。论题大体相当于推理的结论,论据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形式。

论证和推理的区别主要是: 第一,思维的程序不同; 第二,要求的重点不同; 第三,逻辑结构的繁简不同。 3、第一,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的相同属性愈多,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大; 第二,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的相同属性是本质的,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高; 第三,相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共有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愈紧密,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愈高; 第四,被推论的对象,如果存在与推出的属性相矛盾的情况,则推出的结论就不能成立。 在理行类比推理时,要注意避免犯“机械类比”的逻辑的错误。所谓“机械类比”就是指仅仅依据两个(或两类)对象表面相似或偶然相似的情况进行类比,从而导致荒谬的结论。 四、(每小题5分,共15分) 1、定义不正确。违反“被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在定义项中”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2、定义不正确。违反“定义联项不能是否定的”规则,犯“定义用否定联项”的逻辑错误。 3、定义不正确。违反“定义项外延与被定义项外延之间必须是全同关系”的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五、(每小题5分,共25分) 1、是三段论。不正确。因违反“中项在前题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

雍琦版《法律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从申西方逻辑发展史来看,逻拝研究的兴起榔是同论辩的???密联系的,都是为了如何正确有St地服务于论辩这个目的的。质言之,逻辑的出现就是为说理奠定基础的口从某种意爻上说,没有论辩的发展,就不可有逻辑科学的产生,也不可能有逻辑科学的发展。 2. M世纪后,逻辑料学是怎祥期看曲个根卒不冋旳方冋发展的? [解析]18世纪以后,为了克服宜时传统逻辑的某些不足以及丰雷帝发展传统逻辑的内容和方法,逻辑学朝着形式化和非形式化两个■宅全不同的方向前行。 一个亦向就是形式化的方向’这条道路是由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所开辟的,中经乔治?布尔、德?摩根、弗雷格等一丸挾数学家的不疇努力,直到20世纪初,罗素和怀特海的《数学原理》间世,终于建丘起一个严密、完蔓的逻辑体系,即数理逻辑(亦称符号逻轉、现代逻辑)。数理逐辑以数学的方法研究逆辑问題,幷借助于数学中的形式化语言方法来进行研究。现代逻辑拉近了逻辑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与自然语言分道扬??,远离日常思维,它的直接研究对象变成了人工语言,它关心的是如何建梅形式系统,如何按照特定的规则来进行幷号操作“即仅仅着重于研究演绎推理,研究其中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彩式关系。数理逻辑的基础是逻辑演算(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而眉,逐渐发展成公理集合论、证明论、递归函数论和模型论等主要寿分。 另一个方向,即非形式化的发履方向。18世纪末J9世纪初,康德和黑格尔等人对传统逻辑的不足进行了批判和反思,为克服传统逻辑只研究思维的形式,把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割裂的不足,他们提出了研究辩证思维的问题,从而开辟了辩证逻辑的研究道路。 20世纪70年代■鉴于现代運辑的纯形式化特征使得它越来越难以满足日常思维的实际需求,为了论证实践的需要,在北美兴起了一场迅速蔓延至全球并一直延续至今的“非形式這辑”运动,以解决实际论证的评估问题(J 非形式逻样以论证为研究中心,它分析论证的目的是为了龍止一个完整、清楚的论证结构。论证的识别、分析及重建是一个逐步抽学的it程,也是运用ti形式” 来清楚地展示论证的过程。菲形式逻辑所要阐明的是:数理逻辑并非逻辄的全部,形式化也不是思维科学的唯一发展方向。人们既需料学研究的工具;也需要能提供人们进行实际论证所用的工具。 “菲形式逻辑"主要涉及以下一些论題占I〕 (1)逻辑批评理论:逻辑批评的目标是什么?有关逻辑批评的韭体性理论是 否可能?逻辑枇评的标准是什么?J (2)链证理论:论证的本质是什么?它与推理的关系如何?有无必娶建立论证的类型学?论证竝满足什么标准?什么样的原则起决定性作用? (3)谬谋理论:谬谋的本屈是什么?谬误应如何分类?单金谬谖的形成条件如何得以境亚?是否应抛弃?'谬课”这一概念? (4)谬误论与批利性恩维的关系:二者各有张些悅处A?A?是否应嫁或可

法律逻辑学试题库

双项选择题1 1."贪污罪是侵犯财产罪"这句话中"侵犯财产罪"这个概念属于()()。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单独概念 D.普遍概念 2.违反"划分必须是相应对称"这一规则,所犯的错误是()()。 A.多出子项 B.划分不全 C.子项相容 D.混淆根据 3.下列概念中,属于负概念的是()()。 A.虚伪 B.无价之宝 C.无条件反射 D.非城市户口 4."国家就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国家可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这段话所包含的逻辑错误是()()。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 多出子项 D.划分不全 5."杀人罪就是非法地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这个定义是()()。 A.正确的 B.错误的 C.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 D.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 6.根据对当关系,A、E两个判断()()。 A.可能同真 B.不能同真 C.可能同假 D.不能同假 7.下列判断谓项不周延的有()()。 A.有的经济合同是不合法的 B.所有人民团体都不是审判机关 C.有的被告是无罪的人 D.所有律师都不是法庭的组成成员 1、b.d 2、a.b 3、c.d 4、b.d 5、b.d 6、b.c 7、a.c 双项选择题2 1.三段论第一格的具体规则是()()。 A.大前提必全称 B.结论必特称 C.两个前提必有一个为否定 D.小前提必肯定 E.大前提必肯定 2.如果"P要么q"取值为真,其肢判断的真假情况是()()。 A. P真q真 B. P真q假 C. P假q真 D. P假q假 3.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正确式是()()。 A.肯定前件式 B.肯定后件式 C.肯定否定式 D.否定肯定式 E.否定后件式 1、b.c 2、a.c 3、b.c 双项选择题3 1.以"如果甲队战胜乙队,那么,甲队夺得冠军"为前提进行假言三段论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是()()。 A.并非甲队夺得冠军 B.并非甲队战胜乙队 C.甲队夺得冠军 D.乙队夺得冠军 E.甲队战胜乙队 2.根据对当关系,由"必然P"取值为真,可推知()()。 A. "可能不P"为真 B."可能不P"为假 C."可能P"为真 D."可能P"为假 1..b.c 2、b、c 双项选择题4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卷号:6122《法律逻辑学》试题(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EP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IP 。 2、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假 的。 3、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 4、“如果某甲犯了杀人罪,则其应受法律制裁”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p→q ,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 p、q 。 5、选言判断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 6、“如果毕业论文不及格,那么他就无法按时毕业。”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p→q或如果p,那么q,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和q。 7、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 SOP 。 8、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9、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 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杭州人是讲卫生的”这一判断中,“杭州人”是( A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单独概念 2、如果A、B两个判断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下反对关系 3、正确进行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应当( C ) A、否定前件就是否定后件 B、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C、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D、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4、“所有的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A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5、同时否定SAP与SOP则( C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B ) A、SAP B、SIP C、SOP D、SEP 7、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C ) A、p并且q B、p或q C、如果p那么q D、p要么q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法律 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 其中逻辑常项是 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与SIP两种判断都假时,S与P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 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是。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 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 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 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 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法。(4分) B”与“A或者B”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q”、“p→q”与“p→q”均为真时,p、q取值应为()。 A.都真 B. p真q假 C. p假q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 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 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A.单独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B.单独概念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集合概念负概念 D.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完整版)普通逻辑学教案(二)第二章概念

第二章概念 [目的和要求]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其语言达形式,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培养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概念,以便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 [课时] 6课时 [要点] 一、什么是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三、概念的种类与相互间的关系 四、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五、定义和划分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 (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举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 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质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量的方面。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

法律逻辑学 山大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多选题(36分) 1、如果A与B是单独概念,则A与B之间的外延关系不可能是()A、全同关系;B、交叉关系;C、全异关系;D、从属关系 学生回答是:BD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与这一命题具有相同形式的有。 A、如果你有空,请立即回信。 B、只要寒潮一来,气温就会下降。 C、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D、只有讲究科学方法,才能取得好成绩。 学生回答是:ABC 3、下面关于同项的A、E、l、O命题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有.()A、A与E为反对关系;B、非A与0是等值关系;C、1与E为矛盾关系;D、A与1为全容关系。 学生回答是:ABCD 4、下面关于法律规则的分解与合并,说法正确的有. A、具有相同法律后果、不同法定条件的规则可以通过法定条件的合取合并为一个法律规则。 B、具有相同法律后果、不同法定条件的规则可以通过法定条件的析取合并为一个法律规则。 C、如果一个法律规则的条件由几个析取肢构成,那么该法律规则可以拆分为几个不同的由析取肢作为条件的法律规则。 D、如果一个法律规则的条件由几个合取肢构成,那么该法律规则可以拆分为几个不同的由合取肢作为条件的法律规则。 学生回答是:BC 5、下面关于法律三段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所有的法律演绎推理都是法律三段论;B、所有的法律三段论都是法律演绎推理;C、法律三段论是法律推理的主要形式;D、法律三段论是法律推理的核心。 学生回答是:BD 6、所有的结果都有原因,但是有的原因没有结果。 以下哪项为真,则该命题为假?() A、有的结果没有原因; B、所有原因有结果; C、有的结果没有原因,或者所有原因都有结果; D、有的原因有结果。 学生回答是:ABC 7、“X能波2整除”和“X能被4整除”之间是什么关系?() A、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B、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C、后者是前者的充分条件; D、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

电大法学专科《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题库

电大法学专科《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题库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诉讼法是从司法程序方面为保证实体法正确实施,而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的总称。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这段文字对“诉讼法”的概念是如何说明的?( 2) ②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公民”这个概念属于…(3 )③集合概念 3、“工业企业”与“股份制企业”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具有…( 3 )③交叉关系 4、“宪法是国家的法律”。此定义的错误在于(1)①定义过宽 5、违法行为分刑事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此划分错在(2 )②划分不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 3、定义都由(被定义项)、(定义项) 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 4、划分都由(母项)、(子项)和划分的根据(或标准)三部分组成。 5、模态命题是指包含有各种(各种模态词)的命题。 6、模态命题就是断定事物(可能性或必然性)的命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定义P22 2、划分P27 3、选言推理P102 4、演绎推理P78 5、归纳推理P78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划分的概念和应当遵循的规则P27-29 2、简述定义的概念和应当遵循的规则P22-25 3、简述三段论的格与式P90-92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三段论的规则和谬误P86-90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甲与乙是同案犯”。这属于关系判断中何关系…(1)①对称 2、如一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特称判断,则其小前提应是……(3)③MAS 3、“你有义务作证,因为你知道案情”。这段话作为三段论,省略了…(4 )④大前提 4、如一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为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是…(3 )③PAM 5、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皆作为谓项。这是三段论的……(2 )②第二格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 2、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非A) 3、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者非A) 4、充足理由律可以表述为:( 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 5、科学假设的的建立一般要经过初建阶段、推演阶段和验证阶段三个阶段。 6、论证一般是由论题、论据、论证联项三个要素组成。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同一律P134 2、矛盾律P138 3、论证P161 4、论证中的谬误P171 5、命题逻辑P176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P135 2、简述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矛盾律P139-140 3、简述科学假设的含义和特征P153-155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论证的规则P168-170 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4)④结论不一定可靠 2、已知“禁止干涉婚姻自由”为真,下列哪个判断为假?…(4)④必须不干涉婚姻自由 3、知识产权就是个人或集体对其科技文化领域内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如:工业设计、文学艺术和理论著作等。这段文字对“知识产权”是如何说明的?(4)④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4、“律师”与“法学家”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具有…(3)③交叉关系 5、“阴私案件是涉及有阴私内容的案件”。此定义的错误在于…(3 )③同语反复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按照概念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概念可以分为确定性概念和不确定性概念。

法律逻辑学试题附答案

试卷编号NO: 高等函授教育《法律逻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只有年满十八周岁,他才有选举权"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_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______ ,逻辑变项是_________ 。 2、若p取值为真,q取值为假,则"p或者q" 取值为。 3、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AP取值为,SIP取值为,SOP取值为。 4.论证是由、和三个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 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 A、PAS B、PES C、SIP D、P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 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 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9、“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A.求同法 B.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的逻辑错误。 A.虚假论据 B.预期理由 C.循环论证 D.推不出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1、"犯罪分子是应受法律制裁的,这个被告应受法律制裁,所以,这个被告是犯罪分子。"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运用对当关系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所有正当防卫都不是违法行为"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 (1)并非有的正当防卫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是非正当防卫 (3)有的非违法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法律逻辑学复习重点

法律与逻辑的关系 1、法学离不开逻辑,逻辑是法学的基础。 无论立法、司法、法治的实现,还是法学研究、法律教学都离不开逻辑。 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的最根本区别是思维是否具有逻辑性。思维逻辑性,就是思维活动遵循逻辑规律,正确地运用概念、恰当地做出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论证。 在法治社会中,违反逻辑的法律必将导致法律体系混乱,从而导致社会的混乱。与其他学科相比,法律应更集中体现人类的理性,体现理性思维的逻辑性。 逻辑是人类理性最重要的支柱性学科之一。 2、逻辑也要借助于法律的推动得以发展。 逻辑的诞生,除了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产生的推动力外,雅典城邦民主制度造就的辩论风气(如议会辩论、法庭辩论等),特别是辩论中对谬误的驳斥和对有效论证的追求,为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动力。 课程内容 第一章引论 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 第三章命题(一) ——简单命题 第四章命题(二) ——复合命题 第五章规范命题及推理(自学) 第六章演绎推理(一) ——简单命题推理 第七章演绎推理(二) ——复合命题推理 第八章归纳推理 第九章类比推理 第十章假说与侦查假说(自学) 第十一章论证(自学) 第十二章逻辑学基本规律(自学)

第一章引论 本章要求: 明确法律逻辑学的定义、法律逻辑学研究的对象 第一节逻辑学及法律逻辑的产生与发展 一、“逻辑”一词的含义 1、“逻辑”一词的来源 由英文Logic音译过来的,它导源于希腊文λoyos(逻各斯)。 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把“逻各斯”看作是“顷刻也不能离开的那个东西”,“是指导一切的东西”。古罗马更多的用“论辩术”(dialectica)表示逻辑科学。 日本学者把“逻辑”思想译为“论理学”。中国学者把研究论辩的学问(逻辑)称为“名学”、“辩学”、“理则学”等;17世纪明末李之藻与葡萄牙传教士合作,将葡萄牙大学逻辑讲义《亚里士多德论辩学概论》译为《名理探》;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思想家严复把“Logic”音译为“逻辑”,但他把英国逻辑学家穆勒的《逻辑体系:归纳与演绎》译为《穆勒名学》,仍用“名学”代替“逻辑”命名其书籍。孙中山先生把logic意译为理则学,即“思想之门径,诸学之规则”。20世纪30-40年代,“逻辑”的译名才逐渐被我国逻辑学界接受并使用。 2、“逻辑”的一般含义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 一般指如下四种含义: (1)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2)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3)指人们思维的规律、规则; (4)指一门研究特定对象的科学, 即逻辑学。 二、逻辑学及法律逻辑的产生与发展 (一)逻辑学的产生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2000多年历史;源于当时论辩风气的盛行和科学的发展。三个发源地:中国、印度和希腊。 1、中国 春秋战国时代逻辑思想大为发展。出现了:惠施、公孙龙、墨子、韩非子、荀况等逻辑学家。以《墨经》对逻辑学的贡献最为卓著。 墨子:(公元前479-前381年) 2、印度 印度逻辑学称为“因明”。主要著作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 3、古希腊 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对逻辑做了最全面的研究——最有建树的是亚里士多德,其著作《工具论》。被尊称为“逻辑学之父”。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渊博的学者。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参考题《排板后》

法律逻辑学期末复习示例参考习题 示例题型一: 指出下列各复合命题的联结词,并写出它的符号公式 1.书记员的记录有错误,或是听错了,或是记错了,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 2.该厂的产品并不是像广告所讲的那样物美价廉。 3.三名嫌疑人中至少有一人是柳州鹿寨人。 4.除非刑事专家能获知作案者的主要资料,否则无法画出他的图形来。 5.如果一个推理的前提真且形式有效,则其结论也是真的。 答案: 1、“或”,p∨q 2、“并不是”,¬p 3、“至少有一”(或者),p∨q∨r 4、“除非,否则”,p←q 5、“且,如果,则”,(p∧q) 示例题型二: 用真值表法判明下列公式是否为重言式 1.(﹁p∨q) ∧(p∧﹁q) 2.(p→q) →((p→r) →(p→(q∧r))) 答案:1、 P q (¬p∨q) ∧(p∨¬q) 1 1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0 1 1 1 0 0 0 0 0 1 1 0 0 1 (¬p∨q) ∧(p∨¬q)不是重言式,是永假式。 2、证明略:(p→q)→((p→r) →(p→(q∧r)))是重言式。 示例题型三:综合选择题 1.“人类假如要想知道自己的渺小,无需仰视繁星密布的苍穹,只要看一看在我们之前就存在过、繁荣过、而且已经消逝了的古代文化就够了。” A.(p∧(q→r)) →q B.p→(﹁p∧q) C.P→(﹁q→(p→r)) D.p→(﹁q∧r) E.r→(﹁p∨(p∧﹁q)) 2.依据真值表,“S不是刑警,也不是交警”与“如果S不是刑警,则他是交警”在真值上的情况是: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 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二,单项选择题 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3 ) (1)定义过宽(2)定义过窄 (3)定义用否定联项 (4)以比喻代定义 2,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2 ) (1)所有的S是P (2)所有S不是P (3)有S是P (4)有S不是P 3,"p→q"负判断是( 4) (1) p∧g (2) p∨q (3) p∨g (4) _p真且q假______ p→g 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 ) (1)可能非P (2)可能P (3)必然非P (4)不可能非P 5,"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就是说,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这段议论(1 )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2 ) (1)反对关系 (2)矛盾关系 (3)差等关系 (4)下反对关系 7,"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 ) (1)大项不当周延 (2)不项不当周延 (3)中项不周延 (4)两否定推结论 _______ 8,"p∨g"的等值判断(3 ) _______ ______ (1) p→g (2) p∨g _ _ _ _ (3) p∧g (4) p→g 9,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是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 ) (1)反对关系 (2)差等关系 (3)矛盾关系 (4)下反对关系 10,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 ) (1)p∧q (2) p∨q (3) p→q (4) p∧q 三,问答题 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修订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 卷修订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GEIHUA168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法律强制这一 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 ,逻 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 与SIP 两种判断都假时,S 与P 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 。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 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 法。(4分) ”与“A 或者B ”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 →q ”、“p →q ”与“p →q ”均为真时,p 、q 取值应为( )。 A.都真 B. p 真q 假 C. p 假q 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卷号:6122《法律逻辑学》试题(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SEP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IP 。 2、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假 的。 3、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 4、“如果某甲犯了杀人罪,则其应受法律制裁”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p→q ,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q 。 5、选言判断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 6、“如果毕业论文不及格,那么他就无法按时毕业。”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p→q或如果p,那么q,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和q。 7、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OP 。 8、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9、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 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杭州人是讲卫生的”这一判断中,“杭州人”是( A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单独概念 2、如果A、B两个判断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下反对关系 3、正确进行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应当(C) A、否定前件就是否定后件 B、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C、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D、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4、“所有的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 A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5、同时否定SAP与SOP则( C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B ) A、SAP B、SIP C、SOP D、SEP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 1、概念的内涵:就是凝聚于概念中的、它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他对象、因而能够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2、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该概念内涵方面构成性质的那些对象,也就是可用该概念来指称的所有被指称者。 3、概念的分类: 1)根据概念外延反映的对象数量的不同,概念分为单独概 念和普通概念。单独概念:就是其外延只有一个特定对 象的概念。普通概念:就是其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乃 至无穷多个对象的概念 2)根据概念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 而成的集合体,分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体: 是指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 3)根据概念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简单概念与复合概念。 简单概念:就是不能对之加以分解的概念。复合概念: 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结合而成的概念。 4)概念的其他分类 *根据概念外延所指称的对象,是独立的实体还是依赖于实 体二显现出的某种属性,分为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 *根据其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是以具有某种性质为特征还

是以缺乏某种性质为特征,分为正概念与负概念 *空概念:是反映没有分子的类即空类的概念(例:上帝)。 *论域:就是正负两概念所反映的全部事物所组成的类。 4、概念间关系及应用:是指两个不同概念在外延方面的逻辑关系,亦即它们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完全相同而形成的关系。 1)全同关系。2)真包含于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的关系(种属关系)。3)真包含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同的关系(属种关系)。*外延大的概念—-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种概念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恰好等于其 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则A、B之间的关系叫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C 的全部外延,则A、B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叫反对关系。 *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从属关系的概念和外延之间存在这样的反变关系,外延愈大,内涵愈小,外延愈 小,内涵愈大。 5、定义-概念内涵的揭示 1)定义:揭示概念内涵的方法或表达式叫定义,凡是对某个概念含义作出解说,都可以称作定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