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师个性化

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师个性化

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师个性化
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师个性化

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师个性化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应该根据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对象以及教学能够利用的

课程资源来进行选择。那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我们教学的效率,达成我们

的教学的培养目标。

新课程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由此,我想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产生个性化的老师。

什么是个性化的老师?个性化的老师对教育教学有什么作用?

第一、是教学的个性化。在教学中不墨守成规的探索,不人云亦云的创造,是对现实的强烈追问、保守的透彻批判,是对困惑坚韧的思考、对体制顽强的挑战,是对现状踏实地开拓、对理想执著地攀登。

新课程引起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变化?对教师有哪些更高要求?

恰当的教学方式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对象来设计制定的探究式

教学,教学方式很多:收集资料、动手实验、交流讨论、探究等,养成学生终生发展的

基本素质。新课程引起教学方式的变化有:

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过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②.激活知识,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③.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⑤.抓住科学探究目标的本质。

⑥.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这样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①.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研究意识增强。

②.教师物理学科素养的提高,科学探究意识强。

③.能合理广泛的应用课程资源。

④.能改进实验,实验技能高

⑤.具有一定的现代技术水平

第二,做个性化老师,要有自己的个人魅力。我的高中老师有许多人个性鲜明,有幽默有趣的,有言语犀利的,有个性张扬,奔放不羁的,现在想来,仍历历在目,

如在眼前。

在这两个个性中,先强调第一个个性。个性化的老师应该强化知识本身在学习中的地位,学生在很久后的未来再度回味起来的时候,发现那些讲授过的获取知识的方法或者知识本身越发地清晰而突出。如果忽视第一个个性,即使老师个性鲜明,那么在学生的心目中,往往课程的内容会让位于老师的个性,想起来的时候,首先想到的(甚至是唯一能想到的)是老师多么多么有趣,而不是课程本身。

突出强调第一个个性,并不是说第二个个性不重要,它也很重要。第二个个性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则“亲其师,信其道”,实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有助于教师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谓“做学问,先要做人”。

总之,要形成自己的个性,不容易,需要我们自己首先对专业驾轻就熟,游刃有余,需要我们自己博览群书,兴趣广泛。

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形成合适于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教师的劳动,按照美国学

者札德的划分,是仅次于科学家之类的高层次的创造性的艺术劳动。而一切称为艺术的东西,都无不包含艺术家个性的精华。可以说,教学风格的不同,主要在于教师个性的区别。教师只有充分认识、把握自己的个性特征,并按照教学目的和审美要求,把它运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这样的风格才是属于自己的、自然谐调的、有魅力的。教学方法、技巧可以模仿他人,风格则不能。同样一个手势、眼神,在他人可能是美的、有魅力的,若照搬过来,效果可能恰好相反。风格的独特性,正在于它的不可师承性,不可模仿的特征。问题在于,我们有些教师并不认识,或并不充分认识、了解自己,看到别人的课上得好,课堂活泼富有魅力,便不顾主观条件,盲目地生搬硬套,其结果只是邯郸学步,龄人齿冷。

驾驭教材,和教材融为一体,既能进入教材所提供的“角色”,又能出得来,把它形象地演绎给学生。教师对教材应认真钻研,悉心体验,将教材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思想、心理品质,然后通过课堂“演出”,将教材的思想观点、艺术风格等传递给学生。在这里,教师必须是教材的化身,是学生认识、感知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的风格,认识把握教材的风格,进而理解掌握教材的内容。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比如文学作品教学,教师不仅要领悟作家的创作意图、艺术风格、作品的意境等等,还要悉心体验作品中每个具体人物的心理是素质、性格特征,甚至人物的神态、举动、语言的个性、环境的描绘等等。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风格才可能既与作家风格趋于一致,又有自己的特色,完整地、准确地、并创造性地传达出作家的创作初衷。不仅如此,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必须是多面手,能够“演出”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形式(或形象)的作品(或人物)。他既能扮演叱咤风云的人物,又能够把卑微庸亵的小人物演得维妙维肖;既能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出场,又能把握诙谐幽默的场景。语文教师既是悲剧演员,又必须胜任喜剧的角色。面对任何作品,如果只有一种腔调,一副面孔,难免让学生望而生畏。

我们可以说,有风格的教师必须是能够随机应变的、能够扮演多种角色的好演员,又必须是具有组织管理能力的好导演,还必须是专业知识扎实,施教有方,诲人不倦的好导师。当然,教师无论扮演何种角色,都必须和个人的特质相一致,和教学对象环境相谐调,违背个性,不看对象、环境的表演,无论形式多么优美活泼生动,都是做作的,不自然,是不符合审美要求的。

学习、借鉴他人的风格。艺术风格具有不可师承性的特点。但这并不等于说,风格是完全不可把握和借鉴的,如果这样,文学史上风格流派的继承与发展就不可思议了。所谓不可师承,只是相对的概念,因为对前人他人风格的借鉴,不能如工匠师徒间的直接传授,而只能借助于学习者心灵的体验和领悟,把他人的风格渗透到自己的心灵世界,从而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融会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文学艺术是这样,教学艺术也应该是这样的。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一切有成就的、有特色的教师的风格,这样可以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只有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但又决不亦步亦趋,为别人所束缚,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造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希望有一天,大家都能成为个性化的老师,校园内百花齐放,正相斗妍。

新内容新矛盾新挑战

总体来讲,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内容的新主要体现在这个几大方面: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同时在每个内容里又还有若干的这个方面的追求。

比如,课程时代性方面体现出来的新,物理学史、物理学技术社会的内容,这些都属于课程时代性的体现。还有现代科技的内容纳入我们的内容标准这也是课程时代性的一个体现。除此之外,还有学科渗透、相对论、量子论的内容进入必修模块,这些都是属于课程时代性的体现,这也反映课程内容的新。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关现代科技的内容,比如说有些现代化的仪器,老师在生活中接触甚少,甚至没有见过,给学生讲授起来,自己都感觉说服力不强。上网查相关的内容,查到的信息很少,或者没有。学生对此有兴趣,问了好多问题,老师没法解答。这时,我们就想,现代知识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快,我们老师的知识也需更新换代了。有什么样的机会,让老师们轮流出去进修一下,把这些知识补一下。

希望有一天有这样的机会!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 [<<] [>>]

教学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过程。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体现在组织和引导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正确发挥。因此,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科学性和深入程度,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教师思想的转变是实行两转变的基础。

教师对新课程的态度,即对新课程下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此所持有的态度,在教师组织进行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体现,并深入细致地作用于教师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思想的保守,决定教师教学方式的因袭守旧,必然导致教育活动没有发展,没有创新,没有突破。只有深入理解和认识新课程教育理念,才有可能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入钻研、深入实践,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态度投入到新课程改革实践活动中,真正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实行两转变的保证。

工作态度影响的工作思维的发展。长期工作于旧课程环境中,在旧课程环境中得过且过,必然影响教师工作思维的发展。保守,拘束,循规蹈矩成为旧课堂时候教师教育思维方式普

便存在的问题。面对工作没有新思路,没有新方法,没有新成果。新课程的实践,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是重要保证。如何对待工作,用怎样的方式对待工作,这是教师思维方式转变的起始。变保守为革新,变拘束为开拓,变循规蹈矩为求异创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教学实践中最活跃的力量。

三、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两转变的关键。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与学生进行教育交流的最主要手段。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教师教学成果通过教学方式的集中体现。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方式的集中体现。因此,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

旧课程对于教材作用的理解成为旧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误区。旧课程把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神化了教材。在旧课程时代,教师上完一节课后,通常会把课文的中心思想写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背会;或者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义抄写在黑板上,也要求学生在课后背会等。这些都是错误地理解了教材作用的一种表现。实际上,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对于中心思想和词语意义的掌握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目的。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或一个词语的具体意义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意义不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这个过程,形成一种能力——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掌握一种方法——解释词语的方法。这才是学生应该学习的东西,这才是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的东西。四段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的新课程理念。

该模式把课堂教学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生自学,记录学习成果,感性认知阶段。

一节课之前,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解决预习提示和课后作业题,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等六个方面对课文进行全面、认真地自学,并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记录在专用的作业本上。虽然这时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基本是模糊的、感性的、零散的和片面的,但这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不但成为下一阶段学习的重要基础,同时学生还会产生“我做得到底对不对?”“别人是怎样做的?”等一系列想法,从而产生再学习的期许与热情。

第二阶段,提出学习要求,再次自学,整理自学成果阶段。

上课时,先提出本节课具体的学习要求,分条写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再次自学,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在备课时,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科学设计的,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实际是对自己在第一阶段学习成果的整理,学生原初零乱的感性材料在自己的进一步学习中变得逐步清晰,同时也有会产生新的认识。这一阶段是第一阶段的延伸。

3、小组合作,交流自学成果,提高学习质量阶段。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每个学生对于课文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因为是自己的学习所得,学生会产生一种想要得到评价的迫切愿望。第三阶段适时开始。学生按照早已分好的小组和定好的角色,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对于这个过程要特别注意了对其进行控制的研究。首先要让小组内的每一个同学都发言,这样就保证了教学活动学生参与的广度。其次,学生在阐述自己的学习所得时,不能阐述别的学生己经说过的内容,这样,就避免了无谓的重复,合作学习的效率就得到了保证。再次,每一个同学发言结束以后,鼓励小组内其他成员发表评论,肯定、批评或建议都可以,这样,学生个人的错误的认识就会得到纠正,深刻的认识就会得到推广,浮浅的认识就会得到深化。每个成员评论发表结束后,小组长针对意见分歧比较大的问题或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组织进行组内讨论,并得出相对统一的意见。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学习活动参与的深度。最后由轮值发言人在小组内进行总结发言,经大家补充后准备参加第四阶段的发言。

4、组间交流,教师指导,形成知识技能阶段。

第三阶段中,每个人的学习质量因为成员之间的交流得到了提高。为了让这种质量的提高得到延伸,同时也为了让全班同学形成共识,该教学模式设计了第四阶段。第四阶段的组织过程与第三阶段相似,先让各组的代表依次发言,阐述本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最有价值的学习成果,并提出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接着组间交流,既可以阐述与其它小组不同的意见,也可以着力解决其它小组提出的问题。这一阶段是第三阶段的延伸。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相机完成以下任务。一是要解决有分歧的意见的统一问题。第二是要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交流的学习成果,把一些学生不容易想到的、或学生无法自主得出结论的等必须由教师讲授的知识教给学生。第三,对各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第四,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实现两个转变,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课堂学习的整个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广度与深度,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予学生再学习的动力。

评论(0) | 推荐 | 举报 | 打印 | 关闭

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

2008-06-24 08:49:41 作者:佚名来源:中教育星资源浏览次数:137 文字大小:【大】【中】【小】

(一)形成教学风格的四阶段操作法一名教师从开始从事教学职业的无风格教学到逐渐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一般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其间的发展又可划分为若干阶段。由于人们考虑的角度和确定的划分标 ...

(一)形成教学风格的四阶段操作法

一名教师从开始从事教学职业的无风格教学到逐渐成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一般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其间的发展又可划分为若干阶段。由于人们考虑的角度和确定的划分标准不同,教学风格也会有不同的阶段之分。但无论哪一种方法划分,所论述的每一段的本质特征是相同的。教学风格的最本质的特征(独特性)和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核心内容(教学个性)两者合二为一,共同作为教学风格的划分标准,这样,教学风格的形成一般经历了下述几个阶段:

(1)模仿阶段

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与经验,模仿较多,创造较少,对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处于了解阶段和认识阶段。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但教师自身不能消极停在这一水平上,而应在模仿、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思考,消化、吸收适合自己特点的有益的“内核”,努力发现和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以充实自己在课堂上的“自立”因素。

模仿既有积极主动的模仿,也有消极被动的模仿。优秀教师的成长表明,他们一开始任教就避免不顾实际和自身特点而消极模仿别人教学经验的做法。钱梦龙老师从任教伊始,就一方面注意模仿别的优秀教师的先进做法与经验,另一方面注重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对当时语文教学中流行的“讲派”进行批判借鉴,终于形成了自己“三主”“四式”语文异读法,在全国语文教学园地异花独放。因此,不考虑自己个性特点,自己任教学科的性质、学生实际等,采取盲目、消极模仿别人教学方法等的做法,是不可能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教学风格的。

(2)探索阶段

随着教师的积极努力和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例如开始钻研教学语言和表达艺术、教学板书板画艺术、示范性艺术等。在这一阶段,教师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增强,教学个性特征开始外露。

第一,教学个性的培养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教学中注重发挥自己个性心理特片中的优势。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虽然不是绝对地不可改变,但个性心理特征一般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成型,很难改变。因而教师教学个性的培养要特别注重“因性以练才”。有的教师感情丰富,善于表达,思维结构中形象思维占优势,想象力丰富,性格外向等,那么这个教师就要注意在教学中发挥自己个性的这些优势,向“情感型”或“表演型”教学个性方面发展。有的教师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占优势,善于质疑和推理等,那他就应该向“理智型”或“表演型”教学个性方面发展。有的教师性格深沉,理性思维占优势,善于质疑和推理等,那他就应该向“理智型”或“科学型”教学个性方向发展。如果违背自己的个性特点,那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第二,要有改革与创新精神,敢于向传统的教学现、教学方式挑战。

有很多教师虽然教龄不短,教学经验也很丰富,几十年的教学工作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学僵化,固守老一套教学观点和教学方式方法,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一直处在独立性教学阶段,而很难上一个新的台阶。与此相反,有的教师勤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善于对传统教学的某些弊端进行分析,并时刻思考和组织自己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大量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是否具有这种教育改革和创新精神对一名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要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对一个寻求形成自己独特个性教学和教育风格的教师而言,具有改革和创新的精神还不够,重要的还需教师把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思路付诸于实施。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检验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方法的有效性,也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较快地进入独特性阶段,并使自己的教学个性更鲜明地表现出来。大量的材料表明,国内大多数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都是从教学改革与实验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

(3)创造性阶段

这一阶段突出表现在教师改革与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法及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效果,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与开拓,使教学艺术发挥明显的效应。

第一,教师教学的独特性不断地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并且经教学效果和评价的检验,教师的独特性教学行为与方法大多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二,教师的教学个性已较明显地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第三,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与效果已开始反映出一定的审美风貌,使人能够较明显地体验出教师教学的“韵味”。

第四,通过教师教学培养出来的大多教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中表现出思维活跃、个性充分发展、富有创造性思维等共同特征。

(4)独特风格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在教与学的规律指导下,教师能和谐恰当地把课堂教学艺术风格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教学效果与质量不断提高。这一阶段的教学特征主要表现为:

第一,教学的独特性和教学个性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具有科学而稳定的表现,教学活动中处处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和浓厚的个性色彩。

第二,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教学成为真正的研究教学艺术的科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处于一种美的艺术陶醉与享受之中。

上述每个教学的发展阶段都各有特点。教师的教学从“无风格”到形成“有风格”一般总是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发展。在这种顺序的发展过程中,教学的摹仿性越来越少,而独特性和教学个性成分越来越多。教学的独特性和教学个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呈科学的、稳定的状态时,也就标示着教学风格的形成。

(二)追求风格时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著名作家孙犁说过:“风格的形成,带有革新的意义。”又说:“创造一种风格,是在艺术的园林里栽培一株新树。”创造一种教学风格,也是在教学艺术的园林里栽培一棵新树,教学风格的形成,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因此,它是一切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所孜孜以求的。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早日成熟呢?航天部066基地一中程少堂老师研究认为有以下几条原则是应该遵循的:

(1)必须对自己所教的专业充满激情

因为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教学既然是一门艺术,当然也应如此。一个不喜欢甚至厌恶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师,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激情是一切艺术风格之母。作为教师,没有对事业的执着的爱,只有技巧而无感情的教学,顶多只能成为教书匠,成不了艺术家。

(2)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这一点相当重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复杂的社会生活进程里,要求人们控制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人不仅要认识外部世界,而且也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在事业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评价自身行为的社会意义。自我意识是把自己当做认识的对象,是对自己的心理、思维以及行动过程、内容、结果所进行的认识感觉和评价。自我意识主要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目的。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在智力方面,要全面了解自己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之所在。不仅如此,还要了解自己的智

慧品质的诸多方面:

①智慧的广度(指的是完成认识课题过程中智力所能涉及的范围);

②智慧的深度(指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智力作用所能达到的深刻和深远的程度);

③智慧的敏捷性(指的是完成认识课题的速度);

④智慧的准确性(指的是完成认识课题的确切程度);

⑤智慧的灵活性(指必要的智力改变活动方向的能力);

⑥智慧的条贯(顺序)性(指遵循逻辑顺序完成认识课题的坚定程度);

⑦智慧的独立性(指的是确定完成认识课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自主程度);

⑧智慧的依从性(是指完成认识课题是否善于汲取他人的有关成果和经验的程度);

⑨智慧的批判性(指认识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认识材料和精细地检查认识过程的能力);

理想的智慧品质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由上述九大要素组成,因此理想的智慧品质应当是上述九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另外,对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也要全面了解。首先是遗传和生理因素。据研究,独立的大脑左半球同抽象思维、言语、计算、书写、分析细节等活动有关;而右半球则在具体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直觉能力和想象能力方面胜于左半球。虽然大脑两半球的和谐发展与协同作用是创造力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大多数人要么是左脑较发达,要么是右脑较发达。

其次,是环境与教育的因素,主要指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方面对自己的创造力的发展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第三,是个体主观因素(包括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因素)。比如,应该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属于四种气质(暴躁、活泼、沉静、忧郁)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的综合)。因为不同的气质体现了不同的个性特点,因而分别适合于创造不同的教学风格。可见,这种“知己”是相当重要的(当然,“知己”的目的还包括不断完善自己)。

(3)模仿

有人在论教学艺术的文章中夸大教学风格的直觉性,说它是“不可能也不容得超前的预想、进行中的深思甚至过后的反省”,认为教学风格是不可模仿的。这种看法不仅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如拿来指导实践,则危害非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如果单凭自己的经验一条暗胡同,一任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结果绝大部分人是浪费光阴。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家斯坦托姆才说:经验是最好的老师。这个看法对吗?……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无数事实证明,对绝大部分人而言,没有一个模仿的过程,独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人心中的联想和类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思维的模仿。科学上的仿生也可以说是模仿带来的创造。中国佛教是“模仿”印度的,但中国的佛教决不是印度的佛教,其影响也比后者大得多。模仿并不必然导致没有创见,恰恰相反,模仿往往诱发创见,因为任何一个有主体意识的人,

其模仿决不会也不可能像复印机。可见,关键不在于可不可以模仿,而在于模仿什么,如何模仿。这方面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拿来主义”的态度。要有“识”,即对成熟的教学风格要有鉴赏力、有眼力。因为成熟的教学风格内部结构也不是一个层次的。既然不能完美,就必有瑕。模仿借鉴要“取法乎上”,得其精髓。国画大师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说的就是模仿要注重“神似”。

②模仿借鉴要适合自己的条件,要灵活运用所学到的技巧和方法,因为“最好的方法,在若干情况下,必然成为最坏的方法”。

③要不拘一家,博采众长。总之,知己知彼,模仿才能做到“不殆”。

(4)学而不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应付裕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最重要的来讲。陶行知先生也说:“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了。”又说:“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孔子说过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际上,“知之”可以导致“好之”,“好之”可以导致“乐之”。

(5)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定势

成熟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教学风貌。教学风格往往能够体现一个教师独特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思维方式乃至气质、性格、能力、修养等众多的个性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果一堂课体现了以上所说的诸因素就可以说这位教师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只有这些因素在他的所有课堂教学中得到了稳定持久的表现才可以这样说。因此,教学风格的形成有赖于一个稳定的心理模态,即形成一种定势。天道酬勤。如果一位教师经过长期的刻苦实践,使这种定势以一种不自觉的心理准备,以潜在的心理形式规范和制约着自己的教学活动,并在其教学活动中留下印迹,而不论其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什么,那么,我们说,这位教师具备了这种心理模态,换句话说,在教学中,他已从“有技巧”而至于“无技巧”的境界,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在课堂上,他就能“随心所欲不逾矩”了。

附:教学风格形成的六种方法

(1)选择突破法

选择突破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结合个人特长或教学需要选择突破口重点攻关,从

而以点带面达到建立教学风格之目的的一种方法。

选择突破法注重教学突破口的恰当选择。教学突破口选择得恰当与否,关系着选择突破法的成败,所以应当慎重对待。首先,选择的教学突破口应是那些教学中亟待解决而没有解决或解决不力的实际问题;其次,选择的教学突破口应当属于教师的教学优势范围,是教师经过努力发挥优势可以解决的;第三,选择的教学突破口应是那些确实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问题;第四,选择的教学突破口应适合教师的个性和特点,有助于教学特色的形成。如北京的特级教师霍懋征同志以启发式教学为突破口,在教三年级语文课时,一学期除学完原有28篇课文外,还补充了寓言、童话、散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26篇和新、旧诗43首,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而且由于学生阅读量增加,从而使学生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和思路,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所有这些任务都是在规定的时数和每节45分钟内完成的,她不占课外时间,不多留作业,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应该说,霍征老师的成功是与她选择了一个好的教学突破口有直接关系的。

选择突破法注重对所选择的教学突破口进行重点攻关。如上海市特级教师陆续椿同志鉴于语文教学常常忽视教学效果的时弊,而决定以“教学效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于是他致力于“一堂课提一个具体要求,进行有计划、有顺序的系统训练,使学生获得一点收获”的实验,提出了“得得相联系”的教学主张,并以此为中心,结合我国语文教学的民族特点,创造性地总结出科学的教学体系——分类集中阶段进行语言训练。该训练体系以提高写的能力为主线,把全部教学内容划分为一系列的训练点,而无数个训练点便组成整个的教学系统。人们称这种教学为“得得派”,以其讲究实效、训练有序的风格特点风行于全国20多个省市。可见,陆继椿老师成为“得得派”的代表人物,就在于他紧紧围绕“教学效果”这个突破口,以“一课一得,得得相连”为有力武器进行重点攻关的结果。

选择突破法要求教师特别关心教学方法的突破。因为教学的微观改革,往往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方法的个性上。我国的特级教师们在这方面都各自形成了特色。一般说来,几乎每个特级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绝技”。如魏书生老师为实现学生的自教能力所采取的“六步课堂教学法”;于漪老师为实现学生的自教能力所采取的“六步课堂教学法”;于漪老师力求从以“教”为出发点转换到以“学”为出发点所采用的“网络式教学”;尹典训老师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创造的“教练法”:钱梦龙教师为实现他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体系所采用的“导读法”;刘月了月了教师为追求“作文三级训练体系”最佳效果所采用的“思路教学法”等等。可见,只要教师一旦摸索并掌握了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法,就等于选择突破的成功有了保证。

在教学突破口的选择与突破时,教师应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归纳其典型特点,然后推广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以形成鲜明而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这才是选择突破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的。

(2)综合建构法

综合建构法是指教师从教学整体着眼,通过综合改革、优化结构,进而达到全面形成教学风格之目的的一种方法。

综合建构法的理论基础是教学整体观。教学整体现,即把教学看做是由各部分有机组成的不呆分割的整体,因为各部分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一旦割裂成若干孤立部分,则教学的系统整体就不复存在。而教学风格也是教师教学所表现出来的整体风貌,就必须首先确立教学整体观,在教学整体上下功夫。那么,如何认识教学整体呢?比如就其结构要素来说,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就其活动性质来说,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有机整体;就其工作环节来说,教学是由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评改、辅导以及学生学业的考查与评定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综合建构教学风格,就是要解决着眼于教学整体来考虑创造教学风格的问题。

综合建构法要求教师采取综合性措施进行整体教学改革。如河北省特级教师张孝纯同志倡导的“大语文教育”,就主张“坚持完整的结构”,“建立严密的整体序列教学,以形成鲜明的整体教学风格”。在范文阅读上,他通过以单元教学为主体的整体性设计安排语文序列训练活动:既要瞻前顾后考虑这个单元的范文教读同其它各个部分的横向联系,从“参读”“习作”“课外活动”“语文学习环境”等方面做统一安排,使各方面相互配合,在序列训练中发挥出总体优势;又要精心进行单元内范文教学整体序列设计,正确处理单元内各文间的关系,使它们相辅相成、互为所用,以发挥单元教学的整体优势,并使听说读写的序列训练各有侧重,互相补充,逐步深化(一般按着预习见疑—质询研究—巩固深化的步骤),从而把每篇范文的教学过程组织成整体序列训练过程。在写作教学上,他则从初一到初三的整体上编写出一个“写作纲要”,以“写什么”为经,以“怎样写”为纬,并同教材中的写作知识短文的序列尽量结合起来,使其形成一个纵横交织的习作序列训练系统。他的这种严密整体序列就是从他“一体两翼”的教学结构着眼来设计的。

综合建构法要求教师将在教学整体各个方面形成的特色优化组合,使之呈现最佳组合结构或最佳组合状态,以形成整体教学风格。

综合建构地还需要重视整体教学风格建构过程的控制和调节。整体教学风格的建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整个教学风格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所以教师应当自觉有效地控制和调节整体教学风格的建构过程,以使整个教学风格系统达到相对稳定状态。诚然,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趋于完善的,因此,教师整体教学风格的建构也应注意在相对稳定中求得不断发展。

此外,教师在综合建构整体教学风格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从多方面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通过对教学风格建构过程的控制和调节,促其教学风格系统优化结构,渐臻完善,以形成具有特色的个人教学风格。

(3)实践升华法

实践升华法是指教师对教学中不断积累的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抽象升华、取其典型特征组成个人教学风格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包括如下一些形式: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勤于摸索,善于总结,积累了大量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归纳整理,认真筛选,得到能反映教学效果和教学个性的典型经验;将典型经验进行理论概括,抽象升华,揭示其本质特点;将本质特点发扬光大,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等等。所有这些,都体现着实践经验的价值和经验归纳筛选的特点。

实践升华法非常尊重教学的经验,因为教学经验毕竟是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是教师努力工作的结果和教师聪明智慧的结晶,是符合教学规律、富于教学实效的。那种无视教学经验的价值,片面强调其不系统、不深刻、层次浅、或然性、就事论事、没有推广意义等,而对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一笔抹杀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实践升华法的深厚基础,就在于教师大量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的实践经验就是其教学风格的成长。而不同的实践经验,就孕育着不同特色教学风格的雏形。老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谈到:举个例子来说,如斯霞同志在她的文章中介绍她的随课文识字的经验,概括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三个“不离”都着眼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上,并不是单纯地解决识字问题,主要的好处是使学生在整句整段中理解每一个字和词,这样的理解是活的,切合实际的,跟光让学生去思索某个字可以构成哪些词的教法显然不一样。我很赞赏斯霞同志的经验,但是我不敢说她的经验是唯一的好经验,更不敢鼓吹大家非照她的办不可。因为研究和探索是不会有止境的,别位教师取径不同,却能取得跟斯霞同志同样好的经验,我相信一定不在少数。从教学艺术的角度看,教师的教学经验不光符合教学的客观规律,具有可推广的共性价值;而且因为它们也符合教师本人的实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更具有了教学风格的独特价值。所以,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应该得到高度尊重。

实践升华法要求教师善于总结、整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经验的积累要点滴进行,涓涓之水可以汇成江河。优秀教师们都是非常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积累的。采用的形式有:坚持记教学日记,写教学后记,写随感、随笔,写学期、学年总结,甚至写调查报告、论文论著等。实践证明,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实践升华法重视从感性经验到系统理论的升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实践升华法正是着眼于这一“飞跃”的。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的教学风格的形成,就是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的不断总结、升华的结果。50年代初,钱梦龙同志从教不久,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便“鼓励学生自学”,接着又受“红领巾”教法的启示,试图把“谈话法”引进教学。60年代初,他学习《实践论》《矛盾论》,深入探讨教与学的辩证关系,颇有真知灼见。到了70年代末,他重登讲坛,继续探讨,提出了课堂教学三个基本式,即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受到教育界的注目,认为这些提法反映了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构想。到了80年代初,受教学改革热潮的鼓舞,特别是受教学实践的启发,钱梦龙同志把自己长期实验和摸索的经验加以总结、升华,终于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并拟定了体现这一指导

思想的新型教学模式: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复读式,简称为“三主”“四式”导读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从感情经验到系统理论的升华,以其对经验形态的超越,而使教师的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实践升华法注重从实践出发,尊重教学经验的个性,由此而归纳、升华出教师的教学风格。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教学风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因为,教学风格的理论分类,是严格按照逻辑关系标准划分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教学风格类型本质的揭示,却很少能看到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具体教学风格形象。实践升华法的精神实质,乃在于鼓励教师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于提倡教学的艺术化、个性化;在于促进教学风格的丰富多采,争艳斗妍。当然,在运用实践升华法时,也应特别重视对教学经验的严格筛选,将那些不成熟的、非本质的教学经验摒弃,才能保证在优秀成功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升华出优秀的风格特色来。

(4)理论渗透法

理论渗透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以先进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多方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都表现出明显的教学特点,从而最终形成个人独特而的教学风格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包括如下一些形式:教师如饥似渴地学习、研讨教育教学理论,思考其实践精神;将所学教育教学理论自觉地运用于实践,以指导个人教学活动;实现教育教学特色;将教学特点培育发展,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等等。所有这些,都体现着理论指导的价值和理论演绎的特点。

理论渗透法特别强调理论的指导价值。对此,已故著名数学家陈建功曾有一个精辟的比喻:理论好比老鹰,实际好比小鸡,一旦掌握了理论,就有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不可阻挡。因为理论的指导可以提高实践的自觉程度。例如辽宁省特级教师魏书生,就很注意在教学中自觉地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为指导,其核心是教学民主。他说:“民主,主要解决学生愿学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魏书生对教学民主的深层次理解是:教学民主是教育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同时,“要千方百计使学生强化当主人的欲望,而且要提高学生当主人的能力,使学生比过去更想当主人和更会当主人。”可见,通过教学民主解决学生愿学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为教学民主是手段,而培养学生当主人则是目的。正是从这种民主的教学思想出发,魏书生才有了下面一系列新鲜而有效的做法:让学生自改作文,自留作业,自己出题考试、评卷,让学生自画语文知识树,进行教学民主决策等,尤其是他的六步教学法,从定向、自学、讨论,到答疑、自测、自结,每一步都闪烁着尊重学生的民主精神。这样,民主合作的教学就成为魏书生课文教学的独特风格。

理论渗透法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这是运用理论渗透法获得成功的根本所在。魏书生说:“我的教学不过是雕虫小技。只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把学与教

的规律搞清楚了,人人都可以有上百种方法把学生教好。”“教书育人涉及一系列有关教育学、心理是学、哲学等理论方面的问题,越思考越觉得自己所面对的未知领袖极其广阔、新奇,这更激励我潜心于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中探求教书育人的真知。”魏书生通过自觉的理论学习,为自己的教学奠定了教育学、教学论和心理学等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有些教师把魏书生的教学方法搬到自己的课堂,却是效果甚微,这是为什么?问题在于他们学的只是魏书生的“法”,而没有像魏书生那样去学习教育理论,以理论指导改革,按教学规律去进行教学。魏书生把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基本功,这是魏书生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是人们在他的课堂上看不到的。可以说,魏书生的教学风格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里面渗透了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新鲜血液。自觉地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应成为现时代每一个教师的共同追求。理论渗透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实现理论的全面渗透,以期教学活动出现相应的特色。魏书生不但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教学理论和思想,更重要的是他在教学实践中时时处处自觉接受其指导。教学理论与思想的全面渗透所带来的结果就是教学活动出现相应的特色。魏书生的教学在很多方面都很有特色:在教学方法方面,有六步教学法;在师生关系方面,有教师做公仆,学生做主人;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方面,有无批评周和治病救人周,等等。而所有这些教学特色的产生、形成和表现,都可以看做是魏书生教学理论和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的结果,并且魏书生在将教学理论渗透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注意通过不停地学,不停地消化和反馈,不停地更新自身,不停地产生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而这新的思想上又作用于实践,使教学又呈现新的特点、进入新的境界。

理论渗透法要求教师自觉遵循教学风格所揭示的教学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应该将教学作为一种艺术事业来对待,将创造个人教学风格作为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来追求。这就要求教师增强创造教学风格的主体意识,提高其自觉水平,遵循教学风格理论所揭示的教学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理论渗透方法来创造自己理想的教学风格。当然,目前教学风格理论还不够成熟和完善,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探讨。比如构成教学风格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教学理论和思想在其中占怎样的地位;教学风格的具体形成过程,教师的教学理论的渗透又起了哪些作用;在教学风格形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教学理论的渗透都有什么特点;教学理论和思想经过哪些中介才能转化为独特鲜明的教学特色,其转化的机制与条件又是怎样的,等等。搞清楚这些问题,无疑是对教师成功地运用理论渗透法、创造自己理想的教学风格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5)部分移植法

部分移植法是指教师通过精心选择而后将他人教学风格中成功的教学特色部分地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也带上这种特色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包括如下一些形式:通过分析和综合,找出所学教学风格的独特之处和精华部分;通过学习感受他人教学风格之长,得到有益的启示;通过考察、比较、论证移植他人教学风格的部分特色的

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尝试和反馈,调整并加强所移植的部分风格特色,等等。这些做法都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学习并借鉴他人教学风格的部分特色。

部分移植法要求教师慎重选择需要移植的部分风格特色。原则上说来,教师所要准备移植的部分,应是他人教学风格之长,并经他人教学实践验证是成功有效的精华部分,因为只有行之有效的风格特色,才有移植的价值;只有是优良品种,再生力才强,才能保证移植后的成活率。同时,教师所要准备移植的部分,还应是体现他人教学风格的本质特点,这样才能保证移植再生后不会出现面目全非的变异现象。所以,为了使部分移植顺利成功,必须加强对他人教学风格的全面了解和深刻把握,慎重筛选需要移植的部分,使其既是他人风格之长,又能体现他人风格的本质特色。这是部分移植的首要工作。部分移植法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适宜移植风格特点生长的“亲合性土壤”。在这方面,植物的成功移植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比如美国曾从我国移植去不少良品种。浙东黄岩柑橘,原是我国南方的特产,后被引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什么会想到移植于加利福尼亚州呢?因为把这两个地区进行了比较: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与我国南方某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形、水文、土壤)是相似的,气候条件(温度、湿度、光照)也是相似的,因此,既然这些地区适于种柑橘,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也是适于种柑橘的。同时,教师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为移植的教学风格寻找“亲合性土壤”。比如通过对照比较,看自己与原任教师间在教学思想、个性特长、智能结构、审美情趣等方面是否有共同或相似之处;看自己的施教对象、教学方法、表达习惯、所教学科以及教学环境与条件是否有利于所要移植风格特点的充分发挥;看所要移植的特点与自己已有的教学特色是否和谐统一,会不会构成冲突而导致一方被淹没而两败俱伤,等等。如果得到的结论是肯定的,则说教师具备适宜风格特点生根成长的“亲合性土壤”。

部分移植法要求教师对移植的教学风格特色进行同化、吸收。由于教学风格在移植前后所处的环境条件及执教师的素质与个性虽然存在相似的地方,但实际上不可能完全等同。所以在不同教师、不同学科、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教学风格的有效移植,还要将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或者将他人教学风格的移植部分经过加工,使之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或者将教师个人的教学经过改造,使之体现出新的风格特色——这样,才能实现对教学风格移植嫁接后的同化与吸收,使之成为教师整体教学风格的有机构成部分。部分移植法还重视教师学习教学风格的“越轨移植”。即不单强调教学风格之间的移植、借鉴,也很提倡横向大幅度跨领域移植。比如教师可向其它艺术形式学习、借鉴,并合理移植其原理、方法和技术,以使教学体现出一定的风格特点。如上海市特级教师陈钟梁同志戏剧理论引进教学领域,移植了骊剧的导演艺术和表演艺术的某些手段用于自己的教学,对他的最终形成表演型教学风格有着直接的影响。陈钟梁的教学风格概括起来为:课堂教学充满着戏剧冲突、戏剧技巧和戏剧气氛,使学生和听课者受到戏剧艺术美的感染和启迪。

部分移植法要求教师解放思想,敢于尝试。移植之所以普遍有效,是有其客观依据的,

那就是客观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广泛存在着相似性。关键是教师需要解放思想、更新现念、打破孤立看待教学风格的局限。

(6)兼容并蓄法

兼容并蓄法是指教师对他人教学风格之长广采博收,利用综合优势使自己的教学获得整体最佳特色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包括如下一些形式:选择优秀教学风格若干种,认真研究学习;通过分析、感受、找出每种教学风格的本质特点及构成因素;将各种教学风格之长熔为一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反馈信息进行检验,评价其风格效应,调整各种教学风格之长组成新的结构,成为一种新的教学风格特色,等等。所有这些做法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复合借鉴他人教学风格之长。

兼容并蓄法是“集优”创造学习法,即综合各种风格之精华,集于自己教学之一身,从而使之具备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特色。如青年思想教育艺术家李燕杰教授将各种艺术风格之长熔于一炉,用于自己的教学和演讲,使之具有“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人物形象、戏剧般的矛盾冲突、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诗朗诵般的激情”。整个教学形成光彩照人的风格特色和引人入胜的风格魅力!这就是广采博收,兼容并蓄的结果。

兼容并蓄要求教师在学习借鉴他人风格之长时,做到“兼”“并”有标准,“容”“兼”有限度。兼容并蓄也并非不加选择,“捡到篮里就是菜”;更不是没有限度,“多多益善”。“兼”“并”的标准是:所兼并的应是他人风格之长,或虽属他人风格之长但不适合自己特点的,都不应在兼并之便。“容”“蓄”的限度是:不超越教师本人的驾驭能力,容蓄进来能够消化得了。当感受到驾驭很吃力,难以消化吸收的时候,说明容蓄量已达到饱和程度,不能再继续容蓄了。认真研究“兼”“并”的标准,严格把握“容”“兼”的限度,是教师使用兼容并蓄法学习借鉴他人风格之长的成功保障。教师对此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引起足够的重视。

兼容并蓄法要求教师对“兼容”的教学风格进行组合建构。“兼容”不是他人教学风格之长的简单相加,更不是无序混合而成的“大杂烩”,而应当进行必要的优化组合与整体建构。通过对兼容的风格特色进行优化组合,可使各种风格特色理顺关系,互相亲和依赖,不相抵捂;有机揉合、相得益彰。通过对兼容的风格特色进行整体建构,可使各种风格特色各安其位,结构成相对稳定的整体,“兼容”而来的他人教学风格之长,经过教师的优化组合和整体建构,就达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了。组合建构的过程,也就是消化吸收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那么被兼容而来的他人风格之长就会永远是他人的,即使勉强凑到一块,也会因缺乏内在凝聚力而松散混乱,最终失去其生命力。

兼容并蓄法要求教师在“并蓄”他人风格之长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主导特色。“并蓄”并不是对他人教学风格之长不分主次的并列排放,更不是每种风格特色都得按一定比例“平分秋色”,而应当进行必要的优势重建,突出主导特色。它们原本都是各自教学风格之长,现却荟萃一处,就需要根据教师本人素质及教学条件重建风格优势,如果不能重点突出一种鲜明的主导特色的话(这种主导特色既可能是并蓄来的众家之长中的一家,也可能是并蓄而

成的具有新质的教学特色),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会因失去主导特色而显得暗淡无光。而兼容并蓄作为一种学习和借鉴他人教学风格的方法的价值,也不复存在了。所以,教师致力于在“并蓄”他人风格之长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主导特色,因为兼容并蓄作为一种学习教学风格的方法,其本身并不能自然产生新的教学风格。

兼容并蓄法要求教师具备全面扎实的教学素养。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同志曾大力提倡作家学者化,一人兼备几副笔墨,才能在刻画当代复杂人物时运用自如、游刃有余,才无愧于当今丰富多采的时代。应该说这对于教师的学习和形成教学风格,是极富有启发意义的。教师要想通过兼容并蓄法来学习借鉴他人风格之长的话,离开自身全面扎实的教学素养是难以想象的。而全面扎实的教学素养,又是在广泛深入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广泛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优秀的教学风格。“内功”“外功”修炼到一定火候,才能具备全面扎实的教学素养,为兼容他人风格之长打下牢固的基础。

山东省曲阜师大教育系李如密等

(三)教学风格的形成及审美要求

教学风格,是由教师的教学语言、仪态、讲台形象等构成,并通过教学活动体现出来的一种与众不同的教学个性。它是教学中科学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也是一个教师趋向成熟的标志。教学风格必须为教学目的服务,同时又要符合审美规律和审美要求。只有这两者的协调统一,这种教学风格才是艺术的风格,教学才可称之为艺术的创造性劳动。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使之符合审美规律与要求呢?下面我们做些肤浅的探讨。

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形成合适于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教师的劳动,按照美国学者札德的划分,是仅次于科学家之类的高层次的创造性的艺术劳动。而一切称为艺术的东西,都无不包含艺术家个性的精华。可以说,教学风格的不同,主要在于教师个性的区别。教师只有充分认识、把握自己的个性特征,并按照教学目的和审美要求,把它运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这样的风格才是属于自己的、自然谐调的、有魅力的。教学方法、技巧可以模仿他人,风格则不能。同样一个手势、眼神,在他人可能是美的、有魅力的,若照搬过来,效果可能恰好相反。风格的独特性,正在于它的不可师承性,不可模仿的特征。问题在于,我们有些教师并不认识,或并不充分认识、了解自己,看到别人的课上得好,课堂活泼富有魅力,便不顾主观条件,盲目地生搬硬套,其结果只是邯郸学步,龄人齿冷。

驾驭教材,和教材融为一体,既能进入教材所提供的“角色”,又能出得来,把它形象地演绎给学生。教师对教材应认真钻研,悉心体验,将教材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思想、心理品质,然后通过课堂“演出”,将教材的思想观点、艺术风格等传递给学生。在这里,教师必须是教材的化身,是学生认识、感知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的风格,认识把握教材的风格,进而理解掌握教材的内容。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比如文学作品教学,教师

不仅要领悟作家的创作意图、艺术风格、作品的意境等等,还要悉心体验作品中每个具体人物的心理是素质、性格特征,甚至人物的神态、举动、语言的个性、环境的描绘等等。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风格才可能既与作家风格趋于一致,又有自己的特色,完整地、准确地、并创造性地传达出作家的创作初衷。不仅如此,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必须是多面手,能够“演出”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形式(或形象)的作品(或人物)。他既能扮演叱咤风云的人物,又能够把卑微庸亵的小人物演得维妙维肖;既能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出场,又能把握诙谐幽默的场景。语文教师既是悲剧演员,又必须胜任喜剧的角色。面对任何作品,如果只有一种腔调,一副面孔,难免让学生望而生畏。

我们可以说,有风格的教师必须是能够随机应变的、能够扮演多种角色的好演员,又必须是具有组织管理能力的好导演,还必须是专业知识扎实,施教有方,诲人不倦的好导师。当然,教师无论扮演何种角色,都必须和个人的特质相一致,和教学对象环境相谐调,违背个性,不看对象、环境的表演,无论形式多么优美活泼生动,都是做作的,不自然,是不符合审美要求的。

学习、借鉴他人的风格。艺术风格具有不可师承性的特点。但这并不等于说,风格是完全不可把握和借鉴的,如果这样,文学史上风格流派的继承与发展就不可思议了。所谓不可师承,只是相对的概念,因为对前人他人风格的借鉴,不能如工匠师徒间的直接传授,而只能借助于学习者心灵的体验和领悟,把他人的风格渗透到自己的心灵世界,从而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融会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文学艺术是这样,教学艺术也应该是这样的。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一切有成就的、有特色的教师的风格,这样可以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只有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但又决不亦步亦趋,为别人所束缚,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造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性的东西,就是把感情和技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结合起来,使创造的成品赋有一种美”(克莱德.E·柯伦语)。教学艺术的特殊性就在于,这种艺术所创造的成果不是别人的,而是年轻一代的灵魂。要使你所创造的灵魂“赋有一种美”就必须认真探讨、研究那种“把感情和技能”结合起来的“特殊方式”。教学中,这种“特殊方式”就是教学风格的体现。

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金线”。 比喻教学法。教师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形象比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时,关于域名和ip地址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码两种途径。身份证号码可以唯一地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码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它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它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码’---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地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就是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方面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讲windows操作基础时,对于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进入到指定位置;文件-新建文件夹;转换输入法;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输入文件夹的名字;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一步一步进行演示。这种教学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综合教学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差异,在具体实施上有不同的方法,如小组讨论法、操作观察法、自己试验法、资料调查法、信息搜集法等。这些方法往往不是单一进行的,可以综合或穿插使用。例如,在讲任何一项操作时,都要让学生进行操作、观察,这时就用到了操作观察法;而在操作观察之中,针对不同问题需要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就要用到小组讨论法;有的操作还需要每个学生都在试验中寻找答案,所以每一个学习操作过程都是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方法中穿插进行的,以到达学习的最终目标。 优化课堂训练 信息技术课的课型有很多种,主流课型是在机房边讲边练。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使教学效果得以即时反馈,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经常需要安排课堂训练。 训练内容目标化。课堂训练要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实施,既不要随意增加教学内容,也不要降低教学要求。训练内容无论是单一的还是综合的,都必须依纲据本、目标明确,力求做到“一题一得”或“一题多得”。 训练设计有序化。课堂训练设计要循序渐进,训练应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切忌深一脚浅一脚,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精心选题,区别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按照科学的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组织训练。 训练形式多样化。训练形式要灵活多样,一方面题型多样,填空、选择、判断(正误辨析)和操作等题型可交替出现;另一方面训练方式多样,可采取口头的、书面的和实际操作的,个人的、集体的,模仿性

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已有几年的光景,但一些传统的旧的 课堂教学方式,还在影响着我们大部分的教师。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创新,使用新课程标准、新教材而走的确是过去的老路子。不注重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表演独角戏,一言堂,生硬的填鸭式教学,违背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往往事倍而功半,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既剥夺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学生学习厌烦情绪。现在,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改革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从而我们提出来了《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和大家一起探究。 一、课题的提出 进入新世纪,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需要知识创新。而知识创新是通过具有教育创新、创新能力的人才实现的。所以,知识经济社会呼唤创新人才。作为培养人的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审时度势地作出新的抉择一一开展创新教育研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教师与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和传统教育观念束缚,我们的教育不能

很好地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端。其后果严重,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下降,创新个性压抑,探索精神萎缩,根本谈不上学生自主学习,生动活泼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展《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这一课题研究。 我们课题组教师开展《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活动有助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國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将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围绕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及教师自身的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以适应学生的成长需要。这项课题研究可以端正以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主题,为学校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研究型教师提供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我们教师调查目前教师课堂教学现状,探究课堂教学 中影响或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我们研究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法。具体研究课 堂教学中如何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何创设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

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特征及有效策略资料

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特征及有效策略 个性,是教学风格的灵魂。个性,又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表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之中。也是教学过程中所体现教师个人特点的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主要通过教学态度、气质等一系列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教学风格是以为教师教学艺术趋于成熟的状态,是教师与众不同的个人特点。个性化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观,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核心与归宿。2007年1月4日,一个由英国政府委托的专家组发布了改革英国基础教育的重要报告中,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便是“个性化学习”。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看,自上世纪5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教育的人文化。个性化学习适应社会发展趋势,而加强“人文精神培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毋庸置疑的共识。这两者缺一不可,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如何促使其和谐发展,从而塑造出有素养、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未来的民族脊梁就成为最为关键的问题。 一、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特点 (一)独特性和多样性 教学,当然有共同的规律、原则、方法可循。这些规律、原则、方法是千百年来许多人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智慧的结晶是理应遵循的教学共性。但是,教学的共性必须寓于个性之中,教学更注重追求鲜明的个性。因为教学是一种精神劳动,创造的是精神产品,精神产品不可能“标准化”、“规格化”。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不同的教师使用,其效果差异明显。同样的教学原则、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不同的教师发挥,而显出各异的风格。没有个性,教学风格就显得机械、呆板。每个教师由于自己的思想、气质、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特长爱好和教学能力不同而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实际从事教学活动时会有自 己的选择和侧重采取自己得心应手的方式方法,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为每个教师都有与众不同的师承、教育、个性、学识、习惯以及生活际遇等,这种主体自身的独特性,就决定了教学风格的独特性。所以我们才说,教学风格就是教师本身。并且,教学风格一旦形成,就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表现出其本质特色——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独特的内容处理。对于整个教学内容,教学风格不同的人,其处理方式也不会相同。所以,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既是针对教学对象的差异采取的相应措施,更是教师教学风格独特性的表现。如有的善于归纳概括,有的长于演绎分析;有的善于变零为整,总体把握;有的长于化整为零,重点讲授……各具特点,各有千秋。(2)独特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工作对象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师不同的个性,就决定了教学风格在

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学践习报告 教育者协会第十六组* 一、内容简介:此报告是关于10月26日下午,我们教育者协会去攀枝花七中学院进行的践习活动过程,以及践习的实录和个人点评。我采用先[间评],后[总评]的方法,间评就是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总评就是对间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待课后与执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二、引言:根据听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我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还 有现代教育的要求来研究现代教师教学的方法、态度、设计技 能、语言、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气氛等问题,了 解现代教师教学的不足,并提出新的见解,使课堂教学氛围活 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发现。这样,教学制度得到更好 的完善。 三、研究内容:我们听了两节课,第一节课,讲授的是关于股票的政治课程,第二节课,讲授的是语文《祝福》。包含了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点评。 (一)第一节课的教学实录和点评: 1、听课时间是在中午2:30,同学们正在上关于股票的政治课,教师能容纳300多人的多媒体大教师,教室空旷,呼吸清新,思维自然清晰。 2、教学过程(教师运用多媒体复习): (1)环节一,运用多媒体分析股票的变化趋势。教师准备了很多丰

富的多媒体PPT素材,运用坐标直方图为学生分析多年的股票 变化趋势,并且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及股票变动差异。教师板书 少,学生基本认真听课,环节一,用时10分钟。 (2)环节二,分组讨论如何投资股票更有效益。首先,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教师提出如何合理分配固有资产?其次,同学分组 讨论,教师给同学们5分钟讨论。同学们快速的进入讨论,分 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有个小组长,讨论的同时,负责记 录同学们的看法,同学们都热情的提出看法,并讨论谁的看法 更合理,获得显著效果。极个别的同学没有投入到讨论中。教 师也在观察学生的讨论,但没有与学生一起参与,没有提供与 学生相处的机会。其实,这是与学生沟通的好时机。 (3)环节三,各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和同学点评,用时10分钟。 小组展示合理分配固有资产,教师一一点评,并抽学生参与点 评,给予平分。总结小组得分,分别给予鼓励。 (4)环节四,回顾课程,做总结,是否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点评: (1)教材处理和教学思路、目标:教师选择股票变化趋势与投资,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在教学中,首先讲授新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们能专心的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思路清晰明了,学生容易接受。为了能让学生能专心的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是别出心裁的设计教学。 (2)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股票投资和投资风险,难点是如何有

个性化阅读教学方式初探共5页

个性化阅读教学方式初探 阅读是儿童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信念、毅力、习惯、行为及个性的形成都与良好的阅读有密切的关系。个性化阅读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会使课堂更加灵动,充满活力。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以培养学生“尽早阅读”能力为主要目标组织教学,结合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俯下身来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用充满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形成个性化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阅读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一、构建个性化阅读平台 给你一片天空,让你绽放光彩;给你一个平台,让你展示个性。 1.搭建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资源不仅限于课堂资源,更要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我们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走近文本,通过独立自主的阅读感悟,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形成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交流中,学生能言我之心声,扬我之个性。引领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新华书店寻找图书,在这个平台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适合自己的书籍阅读,从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可从学生的选择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再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适当给图书分类,如“科普类”“文学 类”“历史类”“动画类”“手绘本”等。这样,学生就会依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有了自己的独特

收获和想法,慢慢形成了个性化的阅读方式。 2.搭建“美文赏读”平台 结合诗笛特色校园的活动之一“三读行动”之“美文赏读”,期初,由负责人制订“亲近经典,浸润人生”美文欣赏活动计划,设置每周一个主题,然后各班执行,让学生查找相关的美文,读熟。每天以班级为单位轮流推选一名优秀的学生利用大课间活动的前三分钟诵读一篇美文,尽量做到人人参与,其他学生倾听欣赏。诵读的学生态度严肃认真,声情并茂,倾听者洗耳恭听,如醉如痴。从学生选择的文章来看,虽然主题一样,可内容却截然不同。为什么呢?完全为个性使然。一学期结束后,把所有的美文收集装订成册。这样持之以恒,逐步积累,学生不仅丰富了语言,而且丰富了生活。 3.搭建课外阅读平台 阅读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开启智慧。作为书香校园,为进一步推动本校广大师生“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大力营造知书达理、好学求进的校园书香氛围,学校伊创办就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在家每天确保半小时以上的课外阅读,并推荐相关课外阅读书目供学生参考,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一阶段之后,再进行一次“课外阅读情况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达到了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尊重个性化阅读体验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

创新性十种教学方法

创新性十种教学方法 创新性教学方法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应的概念。所谓创新性教学方法,是指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有人称作现代教学方法或创造教学方法。虽然名称各异,但本质都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千百年教学发展的历史中,流传至今的教学方法是不计其数的。它不仅随时代而发展和更替,而且还因人而异。有的已总结为定法,但更多的还是装在各人的脑子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又不断产生新的教学方法,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在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创新性教学方法,以引起广大教师和学生对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以便创造出更多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 1.情感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是一种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 方法,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好科学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精神品格。 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建设,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人情淡化,导致高技术与高情感的不平衡。这一现象在学校的教育中也有反映,思想教育常为人们所忽视。情感教学的实施可以独立的进行,但大量的还是要贯穿到各门课程中去。从功能上来说,情感教学方法虽有传授知识的作用,但主要的还是培养创造性人才

的品格和个性心理品质。具体地说,情感教学的作用有:一是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二是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调节的心理素质;四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五是发挥爱的伟大力量。 2.发现式教学法——这是由美国“结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 布鲁纳倡导的,至今已在全世界推行。发现教学法是一个总的概念,把它用于教师的教,称为发现式教法,把它用于学生的学,就叫做发现式的学习。 发现式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模拟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是有效的。科学家并不是为了认识才去发现,而是为了发现才去认识。可是,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却被倒臵了。教师为什么而教?学生为什么而学?这个看来已为大家都明白 的问题。在教学中却作出了错误的理解。长期以来,教师是为传授知识而教,学生是为了获得知识而学。我们进一步再问,学习认识又是为什么呢?是为了认识还是为了发现呢?传统的教学方法回 答不了这个问题,而发现教学法不仅可以回答而且还从实践中解决了这个问题。

个性化的教学策略研究报告

个性化的教学策略研究报告 一、研究概况 (一)课题提出的依据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实施,课改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注重个性教育,强调学生个性发展。“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这说明作文教学应该把学生的个性化作文作为今后的重点,也就需要把个性化作文的教学策略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来研究。 关于“个性化”的研究课题,国内最早是由中央教科所涉猎的。xx 年年末,由中央教科所主持的“中小学个性化发展研究”开题,相继有800多所中小学校申报了子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作为子课题正在实验阶段,该课题旨在从教育理论学习、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思想与教学机制改革和教学操作层面的创新等方面, ___改变中小学生作文和作文教学几十年来的的模式化、工具化、功利化的陈旧格局,还作文以应有之意。实验几年来,特别是不少初三、高三实验班学生的个性化作文在xx、xx、xx年的中考、

高考中脱颖而出,使人们看到了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对深化作文教学改革 1 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和范畴 1、理论意义。 探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途径;提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素养,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2、实践价值。 实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树立其写作的信心;塑造具有示范性强的、通过个性化作文教学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典型,提供可借鉴的,操作性强的案例。 3、创新之处。

①解决我区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的方法上缺少行之有效手段的现状,提供操作性强的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②强调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③提出解决我区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题政治化、缺乏情感与兴趣、内容程式化成人化”的方法。④强调在研究过程中培养骨干教师。 (三)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我区四所学校一、二、四、六年级学生,8个教学班的359名小学生。 2.研究方法:结合课题的特点以及我区的现实情况,本课题以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观和智能多元化、情景化、个性化理论为基础理论, 2 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实践与实验研究。研究新理念下学生个性化作文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与教学策略。主要采用案例法、调查法、对照法等。 (四)研究的具体措施:

如何实施个性化学习方式

如何实施个性化学习方式 新课程强调“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自己去完成;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说得多好啊,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有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学生有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有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他们个个身上都潜藏着巨大的学习积极性,而绝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实施个性培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个性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一、在师生平等中为个性化学习营造氛围 倡导个性化学习首先就得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一种平等甚至互助的师生关系。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注重师生平等,强调学生有个性地发展的基础上,他还进一步认为,教学不仅仅只有学生的发展,同样,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提升、不断超越,所以,才有教学相长。这就意味着,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之间就成了一种共享的、伙伴的、对话的平等关系,把学生当成了平等的有独特个体的生命体,任何一门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要在学生意识这方面给予充分关注。因此,面对具有不同心理现象的个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对学生要有高度的信任,相信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同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尤其是当学生对教师原来的设想或所讲的内容提出异议

而又十分有道理的时候,教师要放下所谓的“师尊”,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自信心,发展创造力,学做事,学做人,让学生在一个平等、民主、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体现个性化的学习和多样化的发展,这是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前提。 二、在合作学习中为个性化学习取长补短 个性化语文学习的核心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但是,单纯的自主学习势必会受到学生自身局限性的影响,而收效欠佳。因此,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设计,除了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更重要的,还要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合作学习,就是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互动,形成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使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达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这种建立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方式。文学家萧伯纳曾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个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合作交往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课堂上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博采众家之长,弥补自身所短,帮助他们从中寻找到自我价值,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三、在课堂评价中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动力

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贺兰二小崔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有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提高备课质量 俗话说,备课是上课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及低效问题,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从传统的备教师怎样教为主,转为备学生怎样学为主。在备课中,一是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二是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三是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并认真分析研究、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合理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及每个教学问题,引领学生思维活动的充分开展。四是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改变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二、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教师的“导”是关键,是一节课的开场白,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上课伊始,巧设“导语”,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从而愿意学、喜欢听。它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 三、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上“板着面孔”的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只有通过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 1、采用多种方式(如:讲故事、做游戏、说笑话等)调节课堂气氛; 2、教师语速要适中,语言要丰富,要有激情,语调要有抑扬顿挫; 3、学会宽容学生,微笑面对每一名学生,多用激励的语言表扬鼓励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为了 实现这一目标,高师院校学科专业根据本学科的专业特点 和地域特色分别在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 方面进行了改革。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的改革,需要进行 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保 证人才培养质量。 一、教学方法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目前高师院校教学方式仍以接受式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制约了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教育思想和观念落后。传统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并将其主导作用绝对化、扩大化。事实上,任何教师都不可能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只能通过 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 其自觉地学习。 3、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不明显。一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

只是改变了将内容表现出来的媒介方式,即由以黑板作媒介转为以屏幕为媒介,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有的教师在上多媒体课时,过分依赖多媒体,完全围绕课件讲课,导致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蜕变为“主导”作用。 4、教师教学研究精力不足。有些教师只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学术性,忽视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更新。有的教师虽然采用了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但由于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内涵不理解致使效果不佳。 二、改革教学方法的主要途径 1、建立凸显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自学、分组讨论、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年级可以推行研究性学习,缩短必修时间,增加选修内容;提高野外实习、实验教学、教育实习的数量和质量。 2、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中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除具有高尚的师德、师爱外,还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广博的学识,自主创新精神和较强

老师常见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些常见的教学方法啦! 常见的教学方法分类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

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

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

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 每位教师都会针对教学内容和实际,采取自己得心应手的方法。有的老师音乐优美,形成情感型教学个性。有的教师善于理性分析、逻辑性强,善于诱导、点拨,从而形成知能型教学个性。有的生性诙谐幽默,喜笑怒骂皆成文章,形成寓庄于谐的教学特色。 个性化教学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出的教学个性,即教师凭借良好的素质,最大限度地展示个人的教学能力、教学情感、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和教学语言。 二是指学生积极个性的培养,即教师通过大胆创设个性化的教学氛围,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张扬学生的积极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学目标个性化 教师在开始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时,可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潜能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依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结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结合“英语课程标准”由低到高,由简到难,依次螺旋式有层次地提出,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智力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吃得到、吃得饱。 如在制定新单词掌握程度的目标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制定出不同的达标标准。对于大部分同学应要求每单元大纲上所要求的单词要全部掌握(包括发音、拼写、意义、词性及他们的一些常见用法);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同学除了大纲词汇之外,还可要求他们把带有星号的词也要掌握好,甚至还可包括在word power、task和grammar中所出现的新单词以及在练习中所碰到的单词;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背诵单词确实有困难的同学可适当放低要求,可帮他们缩小范围,要求他们背诵一些常用的、较重要的词汇,教师要设法使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

个性化学习的研究课题方案教学提纲

学习-----好资料 《美术个性化学习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传统的美术课堂以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式,统一的教学评价,无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性差异,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研究,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学生对上美术课缺乏兴趣,课堂上大声喧哗的现象时有所见,学生消极应对。而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尤其是美术学科的学习,更是一种充满个性、表现个性;开发潜能、凸现创新能力的活动。新课程的实施,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契机,改革传统美术课堂迫在眉睫!对美术个性化学习的研究能够赋予美术课堂以生机和活力,赋予美术课堂以灵性,让学生的个性在美术课堂上飞扬,充分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创造潜能。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最早研究个性化教学的要数杜威。他虽未明确个性化这一概念,但在他的许多书中都论述过个性化教学这一问题。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工作人员和教师都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主体教育观念”、“研究性学习”、“开放式课堂”等。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室对“个性化学习”作了深刻的思考,并提出了几条原则,即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多样化的学科中开展个性化学习,强调个性化学习的多样化设计模式,给个性化学习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都在尝试教学上的突破,也在尝试一种个性化的教与学,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都有过这方面研究的实践和经验,而美术学科更提倡个性,更希望美术课堂充满活力,充满个性,充满创新。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个体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不同的个体知觉、记忆、思维具有不同的方式,他们理解、贮存、迁移和使用信息具有不同的途径。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带有个性特征的认知风格。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和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 方式获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意义建构方式。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3、人本主义基本理论认为,学习是以人的自主潜能的发挥为基础,以自我主动学习为特征的,这种学习过程是认知、情意和学习者个性协同发展的过程。学习者对学习方向和目标的自主确定,学习内容和方法自我选择,这样的学习才会有好的效果。 四、概念的界定 “个性化学习”是指学生群体或集体的个性化学习,也指个人的个性化学习。“美

基于智慧教室环境的个性化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智慧教室环境的个性化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目的、意义及其所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中提出,学校教育方式的变革要在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教学方面取得突破。“十二五”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是要建设“三通二平台”,其中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支持与政策保障。可见,国家信息化政策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必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教育媒体技术发展的实践轨迹来看,、社交网络、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技术与设备与教育的逐步融合,反映了媒体技术在以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为目标的导向下自卫性的结果。因此,无论是教育政策还是教育技术应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诉求和价值取向。而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潮流——智慧教室的建设势必将个性化学习落到实处。 本课题主要对智慧教室环境下的个性化教学实践更为全面、系统的研究,给出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和途径,并对各环节做了详细的说明,使个性化教学具备了较好的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本课题针对实际教学中涉及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案例,并利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实验过程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出实验的阶段性结论。为进一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供初步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是数字教室和未来教室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基于物联网技术集智慧教学、环境智慧调节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智慧教室系统,是推进

未来学校建设和课堂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使学生通过智慧教室实验平台,实现师生交互式课堂教学,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实质是将“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进行了翻转。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课堂也由封闭转向开放,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是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教学视频和课堂学习任务书,确保学生达成课前学习目标。学生在任务单“问题导向”学习任务的指导下,在家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有困难的时候,可以反复观看视频,直至完成学习任务,达成课前学习目标。课堂上,学生接受检测(含协作评价),完成进阶任务(含协作评价),参加微项目学习(包含协作探究和展示、质疑、阐释),达到内化知识和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 3.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通过对特定学生的全方位评价发现和解决学生所存在的学习问题,为学生度身定制不同于别人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让学生有效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性、偏好和天生优势,也有不同于别人的弱点。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应该用个性化的方法去适应学习上的要求。实现个性化教学不仅可以帮助中小学生迅速提高学习成绩,还能使之人格更完整、知识更全面、能力更突出、身心更健康、阅历更丰富,并具有更强的独立创新能力。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评述 被誉为大数据商业运用第一人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提出,大数据改善了学习的三个核心要素: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智慧教室应用系统的移动端APP,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都成为了数据采集的渠道,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网,任何一个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做任何事情都会有记录,这样就形成了智慧课堂的特色。这些大数据来自学生、家长和老师,记录内容包括学生自画像、学期总结,还有同伴、老师、家长的个

优化课堂教学流程

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流程图”2011-02-20 11:11:55|分类:|标签:|举报|字号订阅 [摘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流程的优化逐渐进入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因为它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抓手。而在备课之初增加设计“流程图”这一环节将有助于课堂教学流程的优化。本文就如何用“流程图”的方式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流程图” 优化课堂教学流程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已逐渐成为研究高中语文教学的热点。其原因在于,在众多的语文教学研究中,对语文课堂的研究相对不足;[1] 而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又是其最重要的一环,于是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受到越来越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在探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有些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因为它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某些语文课在开始上课时明明展示了课堂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却没有紧紧抓住这个目标,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又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另外,在某些语文课堂上教师设计的语文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相关性不强,二者的相关性差,就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差。还有,课堂教学环节与环节之间相关性

不强,教师设计的第一个教学活动与第二个教学活动之间有什么关系,是否环环相扣,值得考量。我认为在备课的初始环节,为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出“流程图”,以此优化其课堂教学流程,对解决这些问题由此进一步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和有意义的尝试。当然,这个“流程图”不要求多么美观,可根据自己需要而富于个性化,甚至制作者和使用者只有教师本人,但绝不可小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所谓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是指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也只有这流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才会指向一个终点,而不是一段一段地被阻塞。这也符合学生学习时是一个思维过程的事实,这个思维过程也是其意识的流动过程,它要求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指向性。把语文课堂的教学流程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来,我们称之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流程图”。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流程图”实例 《老人与海》课堂教学“流程图” 学习目标 一、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二、简单评价老人桑地亚哥这个人物形象 三、初步了解海明威的语言特色 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浏览课文、概括老人与鲨鱼五次搏斗的情形以及最终结果———老人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同学结合文本给予书面评价并展示

幼儿教师如何创新教学方法

幼儿教师如何创新教学方法

————————————————————————————————作者:————————————————————————————————日期:

浅谈幼儿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策略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教育的主要任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肩负着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的重任。只有自身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水平,才能在选材和教法上给幼儿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和开拓、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在求同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求异精神,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下面就浅谈一下本人创新教学方法的策略: 一、教育观念创新化 首先要在思想上、理念上根本转变。创新型幼儿教师应该彻底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旧的教育观念实行的是师德尊严,师生之间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老师像警察、临工一样看管学生,更像妈妈在管教自己的孩子,一句话,俨然就是一个教书匠。这样的教育观念会滋生出强加于人的爱,带有分数指示的爱,偏斜的爱、官僚式的爱,冰冷的爱、业余的爱、私有财产的爱,短式的爱、弱爱。在课堂上表现出高耗低效,因为幼儿幼儿教师低估了孩子的自悟能力,即使再小的孩子他也有领悟能力,也会对事情有所分析,只不过他们分析的路子和我们大人的思想不一样罢了,他们考虑出的事情稀奇古怪,而有些幼儿老师面对这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时小学化上课,上课重内容分析,弱化主体,重满堂讲解,忽略渗透性,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被动和依赖,过于服从幼儿教师的权威管教,对知识缺乏个性理解,兴趣狭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些旧的理念不利于孩子的创新教育,只会让他们处

在被动的一面。 另外,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不仅要树立为家长服务好的观念,还要利用家长资源,向家长学习,把他们当做班级中重要的成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一次家访中我了解到黄颖萱的奶奶十分擅长剪纸,我抓住这一重要信息,真诚与奶奶商量,请她担任我班的剪纸老师,奶奶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一任务,每个星期五下午你都会看到老少同乐的场面。我和奶奶一起制定剪纸计划,探讨剪纸内容,交流方法与技巧。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可以目测对教研专区全新登场称剪,随心所欲。在“创意幼儿剪纸”比赛中,孩子们的作品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奶奶积极参与到我班环境布置中,为班级创设献计献策。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创新教学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更符合幼儿的兴趣。内容数量和难度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体现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的“跳一跳,够得着”的超前观。如《夏天真有趣》主题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自然:摘葡萄、捉西瓜虫、踩影子……孩子们在活动中发现了蚂蚁搬豆这一有趣的现象,我就与他们用玻璃箱饲养蚂蚁、观察记录蚂蚁的一日生活。但这远远没有满足孩子们的需求,“蚂蚁是怎样搬豆的呢?蚂蚁是怎样和同伴交流的?同伴们是怎样帮忙的呢?......”孩子们在不停地思索着。我没有立即回答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去查阅资料,第二天各种各样的答案就出现了。在互相交流后,我请孩子们看课件,形象的动画过程让

个性化学习方法

个性化学习管理方案 学大教育北京分公司质控中心制 学管签字:家长签字: 学大教育北京分公司质控中心制篇二:个性化学习方案 姜涛个性化学习方案 学生姓名:姜涛学校:石家庄卓达中学年级:初三 一、情况分析 1、文综及理综基础较好,稳定; 2、英语数学两大主科不理想,急需提高; 3、语文优秀,但有提高空间。 二、学习建议(学习环节方面) 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 预习上,你有时这样做,不错。那么在以后要把预习培养成为一种习惯,并且针对性也要更强一些,明确每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和考点,尤其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最好在上课前找出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建议以后在使用101网校课程时,尽可能地利用周末时间对下周要学习的内容做了解,对重点问题做记录,带着问题听课。听课上,在学校要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这一点你以前做得不太好,以后要注意在学校记好笔记。随时发现有疏漏,及时通过101网校的同步课堂进行弥补,详细阅读“名师面授”后所对应的“同步课堂”中的难点、重点内容。当然也可以随时弥补当天所讲到,而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学校一天讲不了太多内容,所以也许只花十分钟就能完成了。“名师面授”是有声的,同步课堂是文本的形式,这两种形式看自己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复习上,你有时这样做,应该坚持下去,建议每周复习、总结一次,在记忆将模糊时,加强一下,就会记得牢固了。通过听网上老师 做的周总结,学习自己做归纳,并注重方法的培养。本身101就是提供的周总结课程,通过听网上老师的总结,试着自己做一下总结然后做对比,慢慢就提升了总结的能力,这不光对学习有帮助,对长大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益,在使用101网校课程时,建议坚持完成每周的“名师面授”后面对应的周测练习。 作业,把作业当作考试、把考试当成作业。要求做作业前要先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复习一遍然后再做,以前你偶尔这样做,那以后还是形成习惯吧,磨刀不误砍柴功。另外做作业时要限时、过程不要中断,这样一是有利于培养考场做题的状态,同时也可以保证在做题的过程中注意力比较集中;另外到考试时心态平和,正常发挥,避免出现因为考试紧张造成不应该的丢分。 总结,要经常在复习中系统地归纳,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尤其是文综,要加强平时理解性记忆,政治和历史这两科优秀,要注意保持。在“提分课堂”中有一个“综合版”,就是对知识点的系统和梳理,像语文、英语这样的科目,就可以不拘泥于具体哪课学到什么,适合看综合版。 每周利用在线测试随学随做两三道题,建立网上错题本,使学习、复习的方向更明确,针对性更强。关于这一点,你没有错题本,考试时就会没有重点,不知自己哪些知识点没有学好,建议建立自己的错题集。 有了以上这些环节,就会使学习有计划地进行,合理安排时间,凡事是有目标而为之,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具体方案 各科安排如下: 1语文,成绩不错。第一,关于每课基础知识部分不必每周去提分课堂听课,可以两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