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

孙文波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小学

Tel:

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人们只有深刻理解其发展的趋势,才能很好地把握今天教学改革的方向,才能从各个方面来改革我们当前的教育。

本文尝试分析了信息时代多媒体、网络条件下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见图1)。

关键词:信息模式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逐渐形成

图1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改革发展趋势图

1 引言

在21世纪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理论的成熟,都给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当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时,我们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探索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路子,必然会带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理论等根本性问题的改变。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教育的四大支柱等观点为基础,分析信息时代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2 从教师为中心模式向学生为中心模式发展,并逐渐形成主体性能充分体现的

教学模式

教育中心从教师向学生的转变,这是教育思想转变的基础。这种转变必将引起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一系列的转变。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多媒体、网络条件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有喜欢的内容可学(文字、图像、动画等合成的形象、生动内容),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流(与电脑、与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而且可以用各种形式(写、画、唱、合作)创造性地反映学习成果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体现学生首创精神的特点。

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多媒体条件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生动的、现实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比较麻烦创造的模拟情景,使学生通过与电脑的对话,在电脑的具体应用,使知识得以外化。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网络环境使反馈信息变得四通八达而又非常迅速,从而就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实现自我的反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成熟,教学手段的不断先进,学生的主体性会越来越得到体现,最终形成学生主体性高度体现的教学模式。

3 从班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向集体、个体、小组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模式发

展,逐渐形成无班级界限、自由式教学模式

以班级集体组织形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向班级、个体和小组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教学模式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协作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种学习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包括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等的作用。固定的、无个性的班级学习教学模式阻碍了这种交互作用,如人与物的交互变少,与多人交往的机会减少,学习的形式不够灵活,信息量不够大,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群体的资源得不到共享等等。所以多种形式课堂教学形式的结合势在必行。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越系发达,个体学习成为人们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个体学习能力越将成为人的一种主要能力,所以教学中的个体教学模式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一个主渠道。同样,作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的“学会共同生活”(即如何进行协作)是未来人才的重要标志,小组学习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形式,同时小组学习能使信息通达,资源进行共享,使群体能更好地进行意义建构。而班级学习教学模式虽在概念上要有根本性的改变,但其集体化样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能使信息反馈的面变得最大,信息交流的速度更快,更直接。由此可见,集体、个体、小组学习模式的有机结合是

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

随着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合作化等不断发展,按年龄、成绩分组的班级模式逐渐淡化,并最终消失。班级的概念发生了改变,变为一种临时的而非固定的集合体。人们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自由分组、自由决定组合形式,并逐渐形成无班级界限、自由式的教学模式。教学的主体性将更加突出。

4 从教师讲授模式向学生主体探究学习、教师辩证指导模式发展,并逐渐形成

虚拟、逼真的情境式教学模式

由教师讲授模式向学生主体探究学习、教师辩证指导模式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在电脑中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所有知识和能力都不是教师直接教给的,而是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和形成的。教师制作软件,提供学生自学的条件,指导学生的自学;通过反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知识;并提供拓展学习资料,让学生拓展学习。教师充分体现了辩证指导的作用。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强调各种资源是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自主学习,主体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意义建构,才能在探索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而是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学习资源的介绍者、提供者。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情境,组织探索活动,进行个别、小组和集体的辩证指导,在交互中用问题或情境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索,并进行反馈和评价,介绍和提供各种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等。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虚拟、逼真的情境式教学模式逐渐变成现实。人们在各种逼真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效,主体性得以充分的体现。

5 从教学手段简单化模式向教学手段现代化模式发展,并逐渐形成信息获取、

处理、应用、交流等高速化模式

信息时代的教学可在连接Internet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学生可以在网络工作站上自主学习,也可以上网查询资料,也可相互传送资料、合成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跟踪学生学习和即时指导,广播交流成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INTERNET的不断发达,教学模式的改革从教学手段的相对简单化向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发展。教学手段由“三机一幕”向多媒体、网络化发展。陈至立部长在为《中国教育报》5月18日创办的题为“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专题新闻版撰写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

革”的文章中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是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的“爆炸”,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需要有获取、处理、运用信息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人才。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这种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同时,现代计算机、网络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这种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信息技术的发展,最终使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和相互交流变得高速而有效,并形成信息获取、处理、应用、交流等高速化教学模式。人们处于一种需要什么知识,就能获得什么知识,想干什么就能有这种虚拟情境的一种学习环境中,知识和能力将不断得以发展。

6 从分科定时教学模式向多学科交叉学习模式发展,并逐渐形成无学科界限教

学模式

在分科教学中往往所涉及的内容已非该学科所能包括的。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些属于自然常识学科的内容。学生在语文课中的学习也并非单靠语文能力所能进行的,如还要依靠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美术知识等等。随着知识的日益膨胀,知识间的相互渗透,纯粹的单学科已不复存在。使得那种语文教师只管教语文,数学教师只管教数学的“小家”式的分科定时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教育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的改变,超文本的想象,使得知识相互交叉、随时跨越。教学模式逐渐向多学科交叉的学习模式发展。语文教师不再单教语文,数学教师也不再单元教数学。语文课中有许多数学、常识的知识,数学课中同样也有。教学变成一种“大观”教学,知识间用一种链接方式结合着,迎合着人们的想象,也迫使教学模式去适应这种结构。教学时间也不局限于四十分钟,可长可短;有时甚至学习的空间也不局限于教室、学校内。

随着这种发展趋势,知识越来越综合,知识间的频繁交叉,学科界限已越来越淡,人们在掌握着的各种知识,有时不能简单地用语文、数学来区分。教学模式逐渐走向无学科界限的教学模式。

7 从单纯教学型模式向教学、评价型模式发展,并逐渐形成评价综合、即时的

教学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教学由单纯的教学型向教学、评价型模式发展。网络可

以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即时地广播给全体,进行展示和评价,从而肯定学生的

成绩,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为再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过去由于意识和条件的限制,我们往往只注意对练习、作业、问题的一般反馈,而忽略了对学习成果的整体评价(如对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

的评价),以及对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的、及时的、量化的评价。使得由于反馈

不及时,学生的错误得不到有效的纠正,学习的成功得不到及时的肯定,教师

对教学效果不能及时了解到,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有效进行科学评价创造了物质条件。利用软件,可以即时反映出学生的错误

情况(包括错误人数、错误点、错误人等),使得教师能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

成果、纠正学生的错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把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则是这种发展趋势的根本特征。

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教学评价变得更综合,更有即时性。不但可以评价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而且评价量化、更客观,

并能即时反馈。逐步形成教学评价综合、即时的教学模式。使学习变得更透

明、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

—关于ME命题的论证.中国教育信息网.

[2]何克抗. CAI的理论基础和以学为中心的课件设计CAI的理论基础和以学为

中心的课件设计. 中国教育信息网.

[3] 桑新民. 当代信息技术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 中国教育信息网.

课程体系改革总结报告

课程体系改革总结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在专业教师、企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等共同参与下,以市场人才需求调研为前提,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更新了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形成较为完善的项目课程体系,为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提供依据。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传统的以“学科本位”课程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的弊端,建立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一定适应性的课程体系。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第一,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体系重构的基础,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习得的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第二,强化基本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训,提高学生对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力。 第三,解决职业教育课程中长期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切实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第四,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在整体上适应行业和社会对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二、项目课程体系改革的要点

1.以项目结构的课程模式为主导。新的课程体系是以项目课程模式为主导,广泛吸取现有多种课程观之所长,考虑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为价值取向。项目课程模式主要体现在:①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内容的依据,努力摆脱“学科本位”课程思想的束缚,按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要来精减课程内容。②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农业生产项目为载体重组课程内容,重新整合课程内容。 2.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在改革旧课程体系、开发新课程体系时,我们强调课程的针对性,克服旧课程体系存在的内容太多、程度偏深、陈旧落后、脱离实际的弊病。课程内容紧扣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对应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定位在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所覆盖的就业岗位,如果树生产工、蔬菜生产工、花卉生产工、植物保护员、农资营销员、物业绿化管理员等岗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能结合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各门项目课程及时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能力训练的范围比以往有所拓宽。 3.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改革同步推进。把项目课程体系改革与行动导向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进行,项目课程以一个个真实的农业生产项目整合工作过程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工作任务完成的全过程,把以应用技术为主体的理论教学同以实践能力培

信息时代三大特征

信息时代三大特征 正如美国专栏作家说过“地球变平了、地球变小了、地球变热了,地球变体了”,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使得教学模式、组织形式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顺应时代变革的要求,加快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我们是否做好了顺应时代变革的体会,是否做好了培养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的准备,这个都对中国的未来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课题。结合这些课题我想谈四点意见。为了节约时间我就不展开了。 时代变革呈现了三大特征。第一,全球化日益加深、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 二,信息化日益加快,颠覆了传统思维的模式。 三,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我想这三大特征简述如下。一,全球化日益加深,世界已成为地球村。我们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物流、信息流、知识流实现了全球的流通,时空在压缩,我们生活的地球已经成为小小的村落,以产品生产为例,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在一个国家生产,而必须依赖各个国家之间的紧密合作,一种产品可能同时分布在十几个、及十个国家和地区生产,使得其发挥技术、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最终的产品将是国际性的产品。例如播音747飞机一共由45万个零件组成,他们由6个国家的1100家大型企业和15000家小企业所生产的,其中包括西安生产的飞机尾翼,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和必然趋势,他的发展远远超越了经济合作的范畴,以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等方方面面,这对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第二,信息化日益加快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信息化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网络科技的发展颠覆了许多传统的思维和经营模式,以手机为例,现在的手机非常时髦,它有完美的声音、音响功能,不过好景也不会太长,新的手机革命已经拉开了帷幕。英特尔公司宣布已经研究出了一种芯片,他的尺寸跟我们的手指盖大小差不了多少,但是耗电量远远低于我们的家用电器。Google公司已经宣布马上要推出要把计算机的功能移植到手机上,在未来不远的一天一部手机就可以取代所有的银行卡、信息化,日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的方式。这对教育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加快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和长远发展的战略之高点。 第三,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创新成为崭新动力。知识成为未来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知识更新和速度不断地加快,根据联合国世界科学情报技术系统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达到12.5%,同时知识跟进的周期不断

【精选】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蒋垛中心小学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试行)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打造精品学校、名牌学校,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为目标,以聚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逐渐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在准确把握有效教学核心理念的前提下,创新工作思路和实验途径,积极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班情、学情的“活力课堂教学”特色模式,推动学校管理精细化、教育科研校本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目标 1、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新型活力课堂。以翻转课 堂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活力课堂切实解决传统教学中轻视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充满尊重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教学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准确把握有效教学核心理念的前提下,创新工作思路和实验途径,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班情、学情,具有蒋垛小

学特色的“活力课堂”教学模式。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引导所有教师认真领会活力课堂教学的精神实质,吃透课堂各环节的操作要领,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推出一批具有个人教学特色的教学骨干,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深化校本教研,提升教育科研水平。以“打造活力课堂”为突破口,把“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活力课堂教学与我校校本教研制度结合起来,着力研究活力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制度,强化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研组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等形式,研究和解决活力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效率,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以活力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的教研机制,真正让校本教研服务于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4、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实施“活力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将以推进“活力课堂”改革为契机,有针对性的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改革管理制度,建立一套适应“活力课堂教学”的管理机制,真正落实精细管理,提高管理效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以管理改革促质量提升,不断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三、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课堂教学改革案例 寺坪镇中心小学卞涛结合新课程教育理论观念,通过典型的课堂教学范例,即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此,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意义和如何实施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抛砖引玉,带动我校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不断深化。 一、当前进行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背景:我国教育领域案例教学研究等词语出现较晚,但发展异常迅速,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已经形成共识,掌握了案例分析研究的方法与技巧,就可以快速地促进教师学生专业成长,从他人的经验中进行高效的学习。 (二)内涵: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通过对一节具体的课堂教学情景的描述分析,对某些特殊情况进行引导讨论的一种教研方法,它是对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它通过教师自身参与研究,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际能力。 课堂教学案例研究通过示范课、优秀课的展示或说课、评课活动等,提供了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教学方法的机会,即怎样具体地安排一节课,怎样分析各种任务,理解学生的活动,怎样设置问题或开展讨论,使教学中易出现的一些问题遍布于多种多样的实例中,并穿插在各个教师和各个情景之间,这些问题常常是隐蔽而不易察觉到的,但往往是大部分教师会在实实在在的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所以,每个课堂教学案例都有一个展开教学细节的网状结构,帮助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进行反思。 (三)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提供教学研究的资源,我们可以不必亲临现场就能访问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解读”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实现资源的真正共享,促进案例研究的研究者、参与者及相关人员反思教学实践,深入思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而调整或改进教学,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突破,对于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通过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促进每一个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享他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反思中自觉调整、改进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

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报告

“三要素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报告 一、提出背景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3、构建太原市“343”新课堂教学模式,贯彻执行小店区“133”区域课改精神,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突破。 二、研究目标 1、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师运用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成效目标:规范各科新授课、试卷讲评课与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流程。推广文、理科各一种可学习借鉴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教师目标: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改进、创新课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改变教师低效、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学生目标: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5、课程目标:探索、改进、改造学习方式,适应新时代和新课改的需要。 三、采取措施 1、制定研究计划,召开动员大会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新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明确研究方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共同讨论并制定研究目标和实施方案,通过动员和鼓舞,激发起全校师生的课改热情。 2、学习相关理论 组织我校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课堂模式教育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学习,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资源情况、师资情况,将理论内化为行动,使教师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能通过正确的途径,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鼓励教师具有创新性的进行研究。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09-03-30T11:34:41.827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08年第12期作者:胡兆琳[导读] 本文以高一数学必修3(北师大版)第二章《算法初步》的教学为例,介绍我们在探索研究教学模式时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实践体会。 【摘要】本文以高一数学必修3(北师大版)第二章《算法初步》的教学为例,介绍我们在探索研究教学模式时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实践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授课(演示)理解反馈 “情境——探究”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145-02 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其具体的教学模式就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实践,同时也需要我们对该教学模式的优劣进行研究。数学方面,《几何画板》、《Excel》、《Powerpoint》、《Flash》等软件都是数学辅助教学的常用软件,借助这些软件及相关技术、设备,我们就可以有效的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起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此类的案例有许多。例如,利用《Excel》的统计功能,帮助我们进行统计分析,怎样画散点图,怎样求回归方程,怎么画拟和曲线等,在课堂上用电脑平台演示给学生看,从而使高一数学必修3(北师大版)第一章《统计》的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和掌握;又如,我们高一数学必修4(北师大版)第二章《正弦函数y = Asin(ωx+φ)的图象》一节,通过在网络教室的上机课,由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几何画板》作出图象,设置参数、拖动鼠标来观察函数图象的变化,数形结合,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下面以高一数学必修3(北师大版)第二章《算法初步》的教学为例,介绍我们在探索研究教学模式时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实践体会。算法初步既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算法思想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算法初步》的课时安排建议(共12 课时),①教学重点:算法的基本思想,算法的基本结构,算法的基本语句,排序问题;②教学难点:变量,赋值,循环结构。显然,我们的教学难度很大,课时少,教学内容抽象,重难点多。如果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针对该教学内容大体采用了两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是“授课(演示)→理解反馈→练习巩固→检查评价”;第二种是“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已有知识→实践探索(上机)→意义建构→综合评价”。第一种教学模式“授课(演示)→练习巩固→理解反馈→检查评价”,主要是针对《算法初步》中数学概念、计算机术语、基本思想、原理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课。如《§1 算法的基本思想》、《§2 算法的基本结构》及《§3 排序问题》中的排序原理的教学课都适合该种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该教学模式是第二种教学模式的基础,因为数学特别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如果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那么“情境——探究”的教学模式无从开展,学生对所创设的情境问题,无从思考,更无从探究。 例如,学习“插入排序原理”,该知识内容很抽象,且教材在该知识的阐述上不够详尽,学生很难理解掌握。我们的课堂教学分如下几个步骤: 首先,授课(演示),我们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优秀Flash课件(该课件由网上下载),该课件将一组待排序的数据转换成一列高矮不等的人,数据的大小排列转换成人的高矮排列。插入排序问题马上变的直观,易于理解。其次,练习巩固。作为数学,我们的课堂练习必不可少,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再次,理解反馈。一方面,我们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学生反馈课堂教学情况,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好坏,不是由专家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的学生决定的,通过意见反馈,我们可以更有效的改进课堂教学。我们在网络教室用问卷的形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如你对老师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点能否理解?(A、完全理解;B、基本理解;C、较难理解;D、不能理解)你对哪些知识点不理解?你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A、专心听讲;B、基本专心;C、经常走神;D、没有听讲)等等,在网络教室上课时,我们的问卷可以具体一些,因为我们利用网络教室的设备可以快速的收集和统计学生的意见。最后,检查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知识技能评价。过程评价主要依据平时课堂表现、课堂提问、练习、作业、测验等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算法学习中知识技能评价,主要依据能否正确的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基本语句来描述算法。第二种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已有知识→实践探索(上机)→意义建构→综合评价”,主要是针对《算法初步》中知识的深化和灵活应用、课题研究等教学课。如《§4 几种基本语句》、《变量的理解,对赋值的掌握》、《算法描述时对循环结构的灵活应用》等都适合该种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依靠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开展学习上的独立钻研,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的速度增长着,促使我们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我们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更有效,能培养出更多的有创造性的人才。参考文献 1 耿玉明.建构适应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学数学,2003.4:5~7 2 黄爱民.主体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河池师专学报,2003.23(2):72~74 3 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开题报告书

项目编号:103443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开题报告书 项目类别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项目主持人_ 徐江涛 起止时间__ 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_ 学校名称_____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______ _ 通讯地址_ 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一村 邮政编码400037 联系电话_ 65210591 ________ E-mail 填表时间_____ _ 2010 年 11 月________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印 制

一、开题会议简况 1.开题时间:2010 年 12 月 23 日 2.开题地点: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3.评议专家 施金良(专家组组长)教授重庆科技学院教务处处长韩 西教授重庆交通大学实验教学及设备管理处处长冉学农 副教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丛连钢副教授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 李北平教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4.参加人员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亚杭、教务处处长唐继红,学院教务处 相关人员。 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 徐江涛(项目主持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刘琼荪重庆大学数理学院,教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重庆赛区组委会秘书 郭思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燕 长轩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陈善 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罗淑君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副教授徐敏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副教授张婧怡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讲师陆海重庆电子工程职业 学院数学教研室主任,讲师

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的全面推进我校课改工作的进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的积极性,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优良的基础。本学期加强推改进课程改革的方法、理论的研究和探讨,特制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二、目标任务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要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素质提高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继续研究和实施“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范围内推进课堂改革,不断创新和规范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师生共同调和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具体实施内容 1.结合上学期在课改实验班级的课改工作,我们再次确定本学期课改方案,继续坚持三段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即把课堂教学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用训练”三个环节。 2.通过上学期课改的实施,我们学校觉得制订导学手册,有很多弊端,比如教师的时间无限,水平无限,很多知识和链接不一定适合学生的发展,而且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在资源上也是很浪费。所以,这学期,我们经过研究探讨,决定不做导学手册了,而是给学生充塞的时间“自主学习”。学习形式不限,由任课教师自己决定。但是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或者明确目标。 3.严格要求任课教师做好分组工作,抓好学习小组建设。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要有名单记录。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小组评价机制,用恰当的评价培养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精神,把评价变为一堂课的作料,自然通顺。 4.教师对学生的训练必须做到跟当堂所学内容一致,确保训练的有用性。 5.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研读课堂教学改革基本操作模式,掌握其操作要领,领悟其变通方法。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与典型案例分析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与典型案例分析 (发表日期:2010-12-23 09:15)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我要分享 周明虎汪木兰封世新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摘要:总结了“项目教学法”基本程序和实施模式中“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检查考核评估—总结评比归档”5个阶段,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和常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显著区别,然后以数控加工与维修专业方向实施系列化项目教学为背景,详细介绍了“CAD/CAM应用”和“数控机床电气设计安装”两个项目教学典型案例的具体实施过程,为推广应用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大工程观 1998年,南京工程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与德国政府合作共建“南京自动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简称BAN项目),旨在学习借鉴德国高等工程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开展应用型高等工程(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并采用了德国“3+1”的教学模式,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数控加工与维修专业方向作为试点,进行了“小范围、大幅度”的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法”,经过十多年的改进与完善,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培养的专业人才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为此,本文主要对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现代认知心理学思想、自适应学习理论和探索性学习架构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其目的是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出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学研究和分析问题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等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执行全过程包括收集信息、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落实、成果展示与结果评价等。一般情况下,其基本程序和模式至少应包括以下5个阶段: 1.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由教师围绕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和专业知识模块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并与学生一起充分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实现目标和具体任务。 2.制定工作计划 以学生为主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流程,并注重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与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力保项目计划切实可行。 3.组织项目实施 确定学生各自的分工和合作的形式,并按照自己制定的步骤和程序有效地开展工作。在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福建大田湖美初级中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因此抓教学改革首先就要抓课堂教学的改革。我校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工作重点,把形成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工作重点,把形成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改的重心,从学情、校情出发,提出“三阶段八环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于2016年9月新学年开始时,在湖美中学七年段先行先试,现已取得良好的效果,预计2018年,此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全面推行。现就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试行情况作简要的介绍。 一、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学校定时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不定期对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讨工作,分析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解决改革中带来的困惑,探索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主要表现有教师独霸课堂,以“灌输”为主。教师对学生一百个不放心,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一百个放心,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以教定学,学生围着教师转,顺着教师的思路、教师的设计被动学习,教师思考最多的是我讲什么?很少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主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探索实验“三阶段八环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1、这种新模式具有三个阶段:“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分层优化”。 2、这种新模式具有八个教学环节:(1)创设教学情境;(2)出示学习目标;(3)指导学生自学;(4)检测自学效果;(5)教师精讲点拨;(6)分层施教,分类指导;(7)课堂巩固训练;(8)教学小结提升。 五、课改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有许多方面需要探索、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有许多经验需要提炼。 调研中我们发现有7个具体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的合作时机不恰当、有的学生不会合作、有的合作乱而无序,真正合作的学生少。 2、学生展示不充分。主要表现为有的展示的问题价值低、有的展示的形式单调、有的展示没有重点、有的展示随意性大,真正展示的学生少。 3、教师点拨拓展不力。重点是有的抓不住学生问题的闪光点、有的解决不了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该点拨时不点拨、有的该拓展时不会拓展,教师的导学作用没有真正的发挥。 4、学生的“动”是表面的动。体现为有的学生身动而心未动、有的仍然是被动而非主动、有的课堂只是浅层次的“动”,课堂追求的只是表面的热闹。 5、课堂反馈检测不落实。有的没有检测内容、有的没有检测时间、有的检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检测,课堂检测、堂堂清成为一种空想。 6、课堂开放是“伪”开放。主要表现在有的课堂教师仍然讲的多、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 孙文波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小学 Tel: Fax: E-mail: 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人们只有深刻理解其发展的趋势,才能很好地把握今天教学改革 的方向,才能从各个方面来改革我们当前的教育。本文尝试分析了信息时代多媒体、网络条 件下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见图1)。 关键词:信息模式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逐渐形成 图1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改革发展趋势图 1引言 在21世纪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理论的成熟,都给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当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时,我们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探索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路子,必然会带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理论等根本性问题的改变。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教育的四大支柱等观点为基础,分析信息时代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2从教师为中心模式向学生为中心模式发展,并逐渐形成主体性能充分体现的教学模式 教育中心从教师向学生的转变,这是教育思想转变的基础。这种转变必将引起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一系列的转变。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多媒体、网络条件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有喜欢的内容可学(文字、图像、动画等合成的形象、生动内容),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流(与电脑、与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而且可以用各种形式(写、画、唱、合作)创造性地反映学习成果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体现学生首创精神的特点。 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多媒体条件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生动的、现实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比较麻烦创造的模拟情景,使学生通过与电脑的对话,在电脑的具体应用,使知识得以外化。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网络环境使反馈信息变得四通八达而又非常迅速,从而就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实现自我的反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成熟,教学手段的不断先进,学生的主体性会越来越得到体现,最终形成学生主体性高度体现的教学模式。 3从班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向集体、个体、小组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模式发展,逐渐形成无班级界限、自由式教学模式 以班级集体组织形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向班级、个体和小组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教学模式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协作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种学习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包括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等的作用。固定的、无个性的班级学习教学模式阻碍了这种交互作用,如人与物的交互变少,与多人交往的机会减少,学习的形式不够灵活,信息量不够大,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群体的资源得不到共享等等。所以多种形式课堂教学形式的结合势在必行。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远程教育越系发达,个体学习成为人们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个体学习能力越将成为人的一种主要能力,所以教学中的个体教学模式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一个主渠道。同样,作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的“学会共同生活”(即如何进行协作)是未来人才的重要标志,小组学习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形式,同时小组学习能使信息通达,资源进行共享,使群体能更好地进行意义建构。而班级学习教学模式虽在概念上要有根本性的改变,但其集体化样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能使信息反馈的面变得最大,信息交流的速度更快,更直接。由此可见,集体、个体、小组学习模式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 随着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合作化等不断发展,按年龄、成绩分组的班级模式逐渐淡化,并最终消失。班级的概念发生了改变,变为一种临时的而非固定的集合体。人们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自由分组、自由决定组合形式,并逐渐形成无班级界限、自由式的教学模式。教学的主体性将更加突出。 4从教师讲授模式向学生主体探究学习、教师辩证指导模式发展,并逐渐形成虚拟、逼真的情境式教学模式 由教师讲授模式向学生主体探究学习、教师辩证指导模式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在电脑中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所有知识和能力都不是教师直接教给的,而是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和形成的。教师制作软件,提供学生自学的条件,指导学生的自学;通过反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知识;并提供拓展学习资料,让学生拓展学习。教师充分体现了辩证指导的作用。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 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强调各种资源是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自主学习,主体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意义建构,才能在探索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而是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学习资源的介绍者、提供者。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情境,组织探索活动,进行个别、小组和集体的辩证指导,在交互中用问题或情境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索,并进行反馈和评价,介绍和提供各种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等。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虚拟、逼真的情境式教学模式逐渐变成现实。人们在各种逼真的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125”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点在杜郎口中学能充分得到体现。我校的教学现状与改革前的杜郎口中学有诸多相似之处。转变思想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强化其自觉学习的内驱力势在必行。只要我们所期望的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局面一旦形成,我们的教改实验就成功了,提高教学质量自然是水到渠成。 一、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面向全体,不能关注到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久而久之,导致一些学生上 课表现怠慢、不动脑筋,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2、生源较差,有本地农民子弟,父母识字的较少。有来自各地的打工子弟,父母工作不固定,各地辗转,导致孩子学前知识欠缺,学习较为吃力。 3、老师备课中不能很好的兼顾学情,重教轻 学,学生以听为主,不敢大胆地放手组织学生自主学 习、探究知识。 二、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杜郎口中学和洋思中学的先进办学理念为依据,遵循“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转变观念,以“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要实施内容,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三、教改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邢丽平 副组长:邬琴 组员:苏瑞兰靳俊燕杨艳梅杨秀玲祁海荣吕海霞高思邬宝王春溪李慧杨慧张晓燕张瑞利周瑞琴 四、教改实验班级:三年级 实验学科:语文、数学、英语 实验教师名单:邬宝王春溪杨慧张晓燕周瑞琴刘慧秦丽媛 五、课改教学模式 现暂命名为“125”课堂教学模式。1--“一条主线”即先学后导;2--“两种课型”即自学跟踪课、合作展示课;5--“五个环节”即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展示、拓展延伸、达标检测。 六、教改实验实施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10月中旬、下旬) 1、召开全体实验教师教师会,组织学习实施方案,把思想统一到课堂教学改革上来,明确学习杜朗口教改实验是三年级近期教学工作的中心和重点,一切围绕教改,一切服从和服务于教改。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冶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条件。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每所高职院校共同关注的问题。2008年7月,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示院校建设单位,在三年的示建设中,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果 示建设启动以来,根据“立足冶金,突出有色,服务,面向西部,辐射东盟,着力培养矿业支柱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提出了建成6支“名师领军、能教会做”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提升和优化全校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双师队伍建设目标。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围绕课程体系、教学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致力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充满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全面带动提升专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科研和技术服务、接受业务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职教师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使专业带头人成为专业能力强、教学业务精,善于学习、善于创新且具备整合专业领域各种社会资源的,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高职教育专

家。完善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兼职教师师资库,建设满足工学结合专业教学改革需要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省领先、国一流、东盟地区知名”的全国示高职名校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力量。通过国外培训取证,使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经过三年的建设,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截止到2010年底,学校专任教师达到555人,中级职称人数达到389人,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为346 人,其中教授62人。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257人,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其中1人为后备人才),省级教学名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26名,专业带头人达到70人,2008~2010年,学校具有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人数达到374人,“双师型”教师达到478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3个;六个重点建设专业聘请兼职教师127人,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教师队伍专兼比例日趋合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充满活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形成。 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措施 (一)多渠道提升教师四种能力 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总结报告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 革总结报告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自改革启动以来,经过课改小组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等方面都全面实施了改革,至今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和阶段性成果。下面分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改革的基本过程 1、课程调研 为落实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信息能力、信息生存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满足用人单位工作岗位的实际技能需要,本课改小组通过大量走访用人单位对该课程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 为收集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方法、学习支持服务等各方面的意见,以便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深入改革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课改小组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开始高职学习前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意见反馈、学生对后续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建议,以及计算机技能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影响等。 因此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学生的起始计算机技能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在高职学习前对 Windows、Office等软件的操作技能、已有信息素质程度,以及高职学习前对自主学习模式的认识。 (2) 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用于本课程的时间、预习的次数、完成的学习任务数等。 (3) 学生对课程资源的认同度了解学生对教材、试题库、案例库的使用意见,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评价。 (4) 学生对后续课程学习的意见 了解学生对后续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类型及学习方式的意见,了解学生对该课程在其专业应用过程中的建议。

论文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探索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探索 为了适应科技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发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各个国家在发展道路上竞相展开各个领域的竞争,而归根到底是人才方面的竞争。哪个国家能够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占居主导地位,将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教育能否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电脑通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科学成果逐步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的人们来说,如果不会使用多媒体电脑,就不会应用电脑快速地获取、处理、检索信息,就不会使用Internet与外界通信,就无法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也就无法在信息社会中谋求发展。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领域,但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往往又总是滞后的。当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时,我们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即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便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当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象使用书、纸一样方便时,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这便是我们为之研究、探索、实践的问题。

一、教会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给学生创设最有利的信息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文字信息的迅猛增长。在“知识爆炸”的严重挑战面前,快速阅读和处理信息在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快速阅读可以使人们在短时间丰富知识,捕捉感兴趣的信息。今天的小学生,十几年后就是国家的建设人才。知识的剧增,对每个建设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快速阅读能力,对学生来说,是扩大知识面适应未来社会的迫切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在他的报告《学会生存》中强调:“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新世纪并不是遥远的未来,为了能向新世纪初提供善于独立学习的人才,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就必须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把向学生灌输现成知识体系的办法代之以教会学生自己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不断地去获得知识,更新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许多教育人士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比教给学生的知识更重要。 在《学生学习能力大纲》中明确指出:“阅读书本的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它包括能自己看书,学会全面阅读、精读、浏览、能抓住课文中主要容等能力。在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只会精读所接触的材料是不能适合知识激增的需要,必须学会浏览,在短时间初步熟悉所给的材料,并能对资料进行扼要的叙述。因此,是否具有快速阅读的能力,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成果研究报告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成果研究报告 一、问题解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我校的教学改革全面展开。但是农村初中学校的课堂教学因师资水平薄弱,受应试教育影响太深,依然存在以下问题:课堂虽然不再是“满堂灌”,但依然是老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课堂问题不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假问题”多;师生互动追求形式,学生真正的活动少。这样的课堂,气氛虽然热闹,但是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机会少,学生在学习上太被动,学习效益低下,而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不得不课内损失课外补,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仅制约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而且还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与新课改的目的背道而驰。 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质量提升方式的根本转变,全面落实市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制定破解方略,强化工作落实。学校成立了课堂教学改进研究领导小组,干部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教师;教师全员动员,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积极上研究课、观摩课。根据“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要求,通过汇集教师集体智慧,构建了“251自主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构建“251自主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特点,结合我校学生,教师的具体特点,构建出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251自主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51自主互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 “251自主互助”三大模块:课前预习、课中实施、课后拓展。 “251自主互助”的最大特点:“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我的课堂我作主”的理念。

“251自主互助”的价值趋向:促进教师工作的转变,变备教材、教法为备学生、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 “251自主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 “251自主互助”高效课堂是指两个任务,五个环节,一个问题。 “二”是指课前预习包括知识回顾和自主预习两个任务,知识回顾指对前面学过的且与本课题要学习的内容相联系的知识进行回顾,自主预习是课前指导学生展开自学,那些通过自学基本上能够掌握、需要记忆的知识利用课前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自学是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和方法,是终生学习的基本方式和方法。应搭理提高预习自学的效果地位,而这正是我们的课堂所忽视的。?坚信预习绝对有效果: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自习时间一律不准上课和讲评。加大学生课内外预习自学的支配度。?正确处理好课外预习和课内预习的关系,逐步过渡到将预习自学纳入正课环节。?“功夫用在课外”。“251”课堂模式必须有预习提纲,必须有目标设计,必须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必须能应对学生思维的多种可能和各种突发问题。即新模式要求把课备大、备精、备熟、备活。?把学生预习自学成效纳入评课标准。 “五”是指课中具体实施步骤分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目标点击 学生自主看书,理解教材,共同制定学习目标,也可以把目标直接展示给学生。其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课本第几页到第几页。 2、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即让学生明确用哪些方法学习。 3、提出自主学习的要求。即告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习的目标及检测学习效果的形式。(例:提问、活页作业纸默写等形式,检查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