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一下学期毛概重点

大一下学期毛概重点

一、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2)形成理论: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上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做了进一步的阐述。(3)确定指导地位: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1)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四个方面:①路线的前提和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②根本途径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③路线的核心内容:实事求是-④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意义:-①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②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③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三、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我们走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①统一战线(中国共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括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以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和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②主要形式:武装斗争。这支军队只能是而且并且必须是在中共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这只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其他斗争形式都要服从和服务于革命战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

。-③党的建设:㈠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㈡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事,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必须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和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优良作风)这是中共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四、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中经济成分,-①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②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③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⑤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94~56)
2、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五、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概括:(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目标
六、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时机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
七、1、坚定不移的推进全面改革。
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第二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出路,为提高农村收入、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第三部,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

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2、“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南方谈话中提出):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的事成败的标准。
3、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八、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①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的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的发挥计划的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
九、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所谓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家的具体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

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会议制根本不同。(核心:民主集中制)第一,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有着本质区别;第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第三,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会议议员有着本质区别。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族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根本的不同。
6、我国的政党制度特征:①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共党领导、多党派合作,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②中国共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③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④中国共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已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7、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得国家领导,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8、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是实行村民自治。(机构,村委会)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的一项基本制度。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室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城市居民委员会,是中国城市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职工代表大会,是保证职工对企业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在中国,职工在企事业单位中享有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主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来实现。
十、1、文化建设战略意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石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蹲推进文化创新。(4)坚持立足当代有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有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十一、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什么是和谐社会?一般来讲,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十二、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有十个方面:(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

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