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脏腑经络关系与脏腑别通-【经典】

脏腑经络关系与脏腑别通-【经典】

脏腑经络关系与脏腑别通-【经典】
脏腑经络关系与脏腑别通-【经典】

脏腑经络关系和脏腑别通

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是阴阳表里关系,即心和小肠、肺和大肠、脾和胃、肝和胆、肾和膀胱相表里,其机理则是脏为阴,腑为阳,相关脏腑之间通过经络相互勾联。在可以看到的古籍中,明朝李梴的《医学入门》最早记载了不同于阴阳表里关系的关联方式--脏腑别通,拓展了脏和腑之间的关系,丰富了藏象学说的内容,尤其是为经络腧穴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以下试对脏腑别通的源流和机理及其使用做一阐述。

1、脏腑别通的源流和机理

1.1《医学入门》中脏腑别通的相关理论:《医学入门·脏腑条分》通过转引《五脏穿凿论》的内容,首先记载了脏腑别通的相关理论:"心和胆相通(心病怔忡,宜温胆为主,胆病战栗癫狂,宜补心为主),肝和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经为主),脾和小肠相通(脾病宜泻小肠火,小肠病宜润脾土为主),肺和膀胱相通(肺病宜清利膀胱水,后用分利清浊,膀胱病宜清肺气为主,兼用吐法),肾和三焦相通(肾病宜调和三焦,三焦病宜补肾为主),肾和命门相通(津液胃虚,宜大补右肾),此合一之妙也"。《医学入门》是将多种古人著作重新合并分类,提取其精华而成,虽然李梴在《医学入门·集例》中指出:"脏腑遵《素》、《难》,兼采华佗《内照》、《编注药性》等书",但在上述诸书和笔者可查找到的其他同类著作中未能见到《五脏穿凿论》的原文,亦无从知晓其别通的机理。

1.2、唐容川以实体器官三焦的连属作为脏腑别通的理论基础:清·唐容川《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脏腑通治》中亦有上述内容,只是删去了"肾

和命门相通",并探讨其机理曰:"盖所谓通者,必有相通之道路。唐宋后凭空说理,不按实迹,西医虽详形略气,然如此等道路,非借西说,不能发明。西医云:人之脏腑,全有连网相连联,其连网中全有微丝管行血行气",认为脏腑的别通是由于膜网中实质性的丝管相连而导致的气血流通。周树冬在《金针梅花诗钞》中采用了唐氏的说法,诗曰:"心胆相通肝大肠,脾通小肠肺膀胱,肾和三焦相连属,五脏五腑互推详",但没有做进一步的发挥。今人黄杰熙所著《医经秘要》继承了唐氏的观点,明确提出包裹脏腑的胸膜、腹膜等膜网统称为三焦,其中有微丝血管相连通以行气行血,故脏腑别通"乃实有其道路相通,非凭空想象的气化相通耳"。

考《医学入门》中所引关于脏腑别通的内容见于"三焦"一节的末尾,是为了阐述李梴的三焦包容十二脏腑以至全身的观点。"观三焦妙用,而后知脏腑异而同,同而异,分之则为十二,合之则为三焦",故脏腑之间不仅存在着表里配合关系,而且存在着互通关系。唐(容川)氏一系以实体器官三焦的连属作为脏腑别通的基础,体现了力图汇通中西的思想,但和李梴"三焦有名无形,无形而有用"的观点有异。膜网包裹脏腑固然可以作为脏腑之间相互连通的路径,却不足以说明其连通的特异性。

1.3、杨维杰认为脏腑别通的理论依据为六经开阖枢理论:中医的藏象学说和西医解剖学差异巨大,更看重脏腑经脉在功能上的联系,虽然经络至今未能得到解剖上的证实,却丝毫不影响经络学说在医疗实践中的使用。董氏奇穴传人杨维杰先生认为脏腑别通实乃气化相通,由六经开阖枢理论推衍而来。《灵枢·根结》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hé

指关闭),少阳为枢(shu指中心、关键);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太阳和太阴互通则肺和膀胱通、脾和小肠通,阳明和厥阴互通则胃和心包通、肝和大肠通,少阳和少阴互通则心和胆通、肾和三焦通。

杨(维杰)氏气化之说和《医学入门》的观点略同,并扩展了胃和心包通,且论述简略,现试详论如下:

杨维杰先生根据徐灵胎所说:"敷布阳气谓之开,受持阳气谓之阖,转输阳气谓之枢;敷布元阴谓之开,受纳阴气谓之阖,转输阴气谓之枢",将开阖枢的意义分别归纳为敷布、受纳、转输三个方面。太阳号称"六经之藩蓠",为三阳之表,气化主上行外达,敷布阳气于外;肺主宣发敷布精微,脾为胃行其津液,运化转输精微,则津液的布达均为太阴所司,故太阳、太阴主开。胃和大肠气化均主内行下达,心包为神明之守护,肝藏阴血,故阳明、厥阴主阖。少阳能使阳气出于表里之间,调节内外阳气之盛衰,枢转表里之气;少阴心肾为水火之脏,心主血脉外达,肾主水主纳气,水火上下交通互济,故少阳、少阴主枢。三阳的开阖枢分别和三阴的开阖枢为阴阳表里关系。太阳、太阴皆属"开",太阳偏重布气,太阴则侧重运化水液;阳明、厥阴皆属"阖",阳明主受纳通降,厥阴司阴血潜藏;少阳、少阴皆属"枢",少阳偏于枢气,少阴偏于枢血,它们在功能上协调呼应,一方发生失常时易导致向另一方的传变,互为病理因果关系。如太阳、太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气和水液的关系,而且肺司卫气主皮毛,太阳主表,在功能上具有协同性;在病机上可相互传变,太阳受邪会导致水液输布异常,如风水泛滥型水肿;水液输布异常亦会阻碍太阳经气的运行,如《伤寒论》

28条之"头项强痛,翕翕发热",其原因在于气化不利、水邪内停。阳明和厥阴、少阳和少阴和此相类。在生理、病理上,三阳的开阖枢分别和三阴的开阖枢有着特殊的关联,按照手经和足经为一组对应起来,就形成了脏腑别通的关系。

另外一些理论从其他角度支持脏腑别通,如《难经·六十六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明确指出肾和三焦具有相通的关系。《素问·经脉别论》指出肺具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能,而"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使用亦从实践上证明肺和膀胱的相关性。

2、脏腑别通的使用

藏象学说注重各脏腑间的联系,传统的五脏调节模型存在着五大功能系统之间关系的不足,金元以后的众多医家对五脏的关系进行了补充和修改,脏腑别通学说则扩展了脏和腑之间功能、病机传变、经络等多因素间的关系,丰富了藏象学说的内容,对后世五大功能系统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医学入门》中基于脏腑别通理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治疗方法,如治疗肝病注重疏通大肠,大肠病如痢疾、泄泻、便秘等皆宜平肝和血,水道不利时治肺宜利水的"提壶揭盖"法等,在临证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广东省中医院根据"心和胆通,治心宜先温胆,胆通则心自安",结合理脾法组方治疗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病症取得良好疗效。

根据脏腑别通理论,相通的脏腑所连属的经络之间虽然在经脉循行上

未必通连,但在气化上却密切相关,从而在功能上息息相通,故在针灸学上有着更为广泛的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解释、扩展穴位功用:由于互通脏腑之经气相互连通,则一条经上的穴位可治疗相通经的主治或循行部位的疾病,这样首先可以对一些穴位的功用从理论上做出更合理、更系统的解释。如内关穴治疗胃痛,伏兔、足三里治疗心悸。传统上一般分别从心包经的体内支脉联络三焦和足三里的强壮作用来说明其机理,而"胃和心包通"则提供了更具特异性的解释。针刺曲池穴可用来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高血压,其机理可从"肝和大肠通"得到很好的说明。四关穴堪称经典配穴,具有开关宣窍、调畅气机、活血通络之功,临床使用广泛,其机理除和气血、阴阳、标本等有关外,"肝和大肠通"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腕骨穴是小肠经的原穴,透过"脾和小肠通",具清脾湿、退黄疸之功,自古为治黄要穴。

其次根据脏腑互通,可以扩展穴位的治疗范围。中渚在三焦经上,由于"肾和三焦通",扩展其功用可以治疗肾虚腰痛。胃经通过膝部,因为"胃和心包通",扩展心包经内关穴的功用以治疗膝痛,取得很好的疗效。秩边、承扶在膀胱经上,透过"肺和膀胱通",成为治疗扁桃体疾病的有效穴位。

2.2、为配穴提供新的思路:传统的配穴方法有本经配穴、表里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根据脏腑别通理论,选择互通两经上的穴位配伍使用,可以确立新的"别通配穴法"。如此配穴可以同时调节互通两经的气血,协调互用,扩大治疗范围,提高治疗效果。如"胃和心包通",分别选取胃经的足三里和心包经的内关配穴,既可

以治疗胃痛、呕吐,又可以治疗胸痹、心悸。"脾和小肠通",选取腕骨配伍阴陵泉,共奏健脾利湿之功。"肺和膀胱通",选取尺泽委中点刺放血,既可以治疗水液运化失常所致的吐泻,又对手足干燥皲裂具有卓效。

2.3、奇穴的发现和归经研究:奇穴是尚未归入正经的经验效穴,许多所谓"奇穴"、"新穴"并非和经脉无关,而且有很多是在经脉之上。在奇穴的发现、确立的过程中,固然不乏"妙手偶得之"的收获,但如果借助脏腑别通、全息对应等理论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无疑可以提高成功的机会。在奇穴的整理、规范化过程中,归经是对经外奇穴深入研究的一种趋势。一般都从文献记载、功能主治、针感传导等方面进行归经,而脏腑别通理论扩展了经脉的联系及功能主治,从而为奇穴的归经提供了新的思路。

脏腑别通又称脏腑通治,首见于明代.李梴「医学入门」,引自《脏腑穿凿论》曰:心和胆相通(心病怔忡,宜温胆为主,胆病战栗癫狂,宜补心为主);肝和大肠相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经为主);脾和小肠相通(脾病宜泻小肠火,小肠病宜润脾土为主);肺和膀胱相通(肺病宜清利膀胱水,后用分利清浊,膀胱病宜清肺气为主,兼用吐法);肾和三焦相通(肾病宜调和三焦,三焦病宜补肾为主).……。清代.唐宗海在「医经精义」虽有较详细的解说,但仍以气化为主,且李唐二人并未涉及其源流。

经研究探索发现,其初始来源,则本源于《易经》六爻及《黄帝内经》引伸而来的六经之开合枢变化。在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及《灵枢.根结篇》说:「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太阴为开,

厥阴为合,少阴为枢」。

按三阴三阳同气相求,以脏腑手足经络相配通,这样就构成了手太阴肺和足太阳膀胱通,足太阴脾和手太阳小肠通,余类推。

若要说明的更简单,即阳经的开阖枢,和阴经的开阖枢,正好成对,即:

开:太阳-太阴

阖:阳明-厥阴

枢:少阳-少阴

此外另一个类同的董氏针灸运用法,即每日气在身体的流行对应:

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及巳亥六组对应。

子时:足少阳胆经午时:手少阴心经

丑时:足厥阴肝经未时:手太阳小肠经

寅时:手太阴肺经申时:足太阳膀胱经

卯时:手阳明大肠经酉时:足少阴肾经

辰时:足阳明胃经戌时:手厥阴心胞经

巳时:足太阴脾经亥时:手少阳三焦经

这个对应和脏腑别通理论,略不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