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晋城市转型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晋城市转型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晋城市转型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晋城市转型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晋城市转型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晋城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实现转型发展,是省委、省政府谋划走科学发展之路的重大发展战略。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探索富有晋城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是全市人民亟待认真研究、共同探索与破解的难题。

一、我市转型发展的基本情况

根据我市畸重型产业结构衍生出的诸多矛盾与问题,市委、市政府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了经济发展由粗放落后的发展方式向绿色发展方式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其主要特是:

1、出台了一批优惠政策。为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晋城市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规划》等11项配套政策意见和加强民营企业人才建设工作意见等。一些优惠政策和发展举措的实施,有效推进了全市的转型发展。

2、提出了转型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时度势,并根据晋城的实际,提出了“建设一批,核准一批,激活一批,引进一批,支持一批”的转型发展思路。首先是筑巢引凤。在产业转型中承接大项目和有发展潜力的好项目。其次是创优发展环境。为全方位对外开放,实现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经常深入企业,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精心筛选,重点扶持。09年,全市共确定了40个重点工业项目和100个工业转型项目,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实施了“一矿办一厂、百矿兴百业”工程。全市坚持将各类煤矿、各类企业推向转型发展的第一线,积极鼓励和扶持煤炭企业实现“地下转地上”工程。充分利用煤炭企业积累的资金,广泛开发新项目,兴办新企业,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09年新选定的100项转型项目,其中有57个项目是煤炭企业直接转产转型的。

4、四个层面的转变有了良好开端。一是重转轻。就是以延伸产业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和煤电气一体化等产业。二是粗转精。就是以培育新兴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如:富士康的电子产业、乐百利特、南非汉斯、路宝集团的铝轮毂、汽车零部件等新产品。三是黑转绿。就是以旅游文化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依托煤炭产业积累的资本反哺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四是小转大。就是以煤炭资源整合重组为契机,积极推进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

5、全民创业热潮大大兴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实施了全民创大业活动的“百千万”工程。市财政拿出300多万元重奖了民营企业和先进个人。一系列激励

措施的实施,创业热潮层层迭起,先后涌现出清慧铸造、鸿辉管业等一大批民营龙头企业。全民创业的兴起,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6、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硬环境进一步完善。按照城市“六区联动,组团发展”的新规划,北石店棚户区改造已正式启动,蓝天碧水和生态治理工程扎实推进,自然、生态、园林、文明、和谐的现代宜居城市有序发展。二是软环境逐步提高。市、县两级政府在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政府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公共管理体系和政务环境进一步改善,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显著提高。三是潜力环境扎实推进。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解决问题的良好作风已经形成,干部教育讲座持续开展,年轻后备干部到基层锻炼实行了常态化,1927名大学生村官坚持在农村服务,机关作风和干部作风有效转变。

二、转型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解放思想和创新思维两个层面引导全市干部群众观念转型,全市坚持以自主创新和全民创业为抓手,积极依托产业集群和园区经济两个载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有效增强了全市转型发展的动力

和活力。通过采取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两项举措,全面推动节约、集约和绿色发展,实现了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转型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但存在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一是加强转型企业的改制工作和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全市企业转型的快速发展,许多新上项目在“一矿建一企、百矿兴百业”工程中诞生。但随之出现的煤矿矿长兼任新上企业董事长的现象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些新上企业,如不及早按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改制,如不及时招聘有知识、会经营、善管理、有开拓创新的总经理,新上的企业势必重走计划经济时期的老路,企业的发展必将受到制约,必将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调查显示,许多转型企业,尤其是由煤炭企业新建的地面企业,基本上都是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管理现代化企业,必须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来管理。否则,用管理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用管理煤炭企业的方式方法来管理地面企业,势必影响新建企业的管理工作,势必影响企业的快速发展。此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各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

二是积极引导煤炭领域的民间资本向非煤产业转移。当前,全市乃至全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已基本结束,但是,在以国有和混合制为主经营的新形势下,许多个体经营者将退出煤炭生产领域。面对我市煤炭领域雄厚的民间资本,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要通过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制定优惠政策,有效地引导煤炭领域的民间资本向非煤产业转移。同时,要积极争取煤炭领域的外资在我市新建企业。

三是重视解决新上企业的用地问题。目前,征用土地已成为制约我市转型发展、引进和新上项目的一大阻碍。许多企业反映,现在新上项目最难的是征用土地,如征地顺利,也需2到3年的时间。在当代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征用土地已严重制约着我市的转型发展,制约着新上项目的落地工作。

四是转型发展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有效推进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立足上大项目、好项目固然很重要,但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随着煤炭企业的重组,许多农民失去了就业机会。这一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足够重视。尤其在实行转型发展中,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新上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以实现稳定社会、稳定家庭、建设和谐社会。

五是转型发展规划要先行。搞好规划,是推进转型发展的先导。近年来,我市为全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搞了一些工业园区的建设规划,据调查,规划仍不完善,不到位。尤其是如何通过进行科学规划,统一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让转型发展新上项目有一个好的环境,为新上项目、新建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有利于新建企业开好头、迈好步,使之实现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

六是增强生铁原料的危机感。冶铸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也是构筑全市“四梁八柱”经济框架和积极打造全国冶铸基地的发展战略。目前,随着我市铁矿石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的调整,一方面是全市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全部关闭,全国保留的18座铸造用铁专用高炉,全省只有泽州保留2座;另一方面是随着冶铸业的上档升级,生铁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多数企业需从外地购铁,仅南村六座年产10万吨以上的铸管厂和其它现有的小铸管厂,年用铁量需100多万吨。伴随着全市冶铸基地的快速发展和汽车配件铸件的兴起,全市用铁量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短缺,因此,增强生铁的危机感将迫在眉睫,希望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新建符合国家政策的冶铸厂,以解决全市的用铁需求。

七是选项目难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加以解决。选项目难尤来已久,希望各级政府利用各种经济洽谈会、招商引资会、网络平台等形式,为企业为基层及时提供信息,帮助引导解决。同时,要经常组织送项目下乡、下企业活动,有效地为企业、为基层上项目、选项目提供可靠的信息与帮助。

三、加快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我市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煤化工基地,如何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积极探索富有晋城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将势在必行。

第一,转型发展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的转型发展在一矿兴一企,全民创新业的发展进程中迈出了积极的调产之路,并取得了明显成就。但是,由于我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尤其是受人才、技术等社会配置资源的制约,引导煤炭领域的民间资本向非煤产业领域转移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面对金融后危机时期的影响,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发展多元产业,加快转型发展,显的尤为重要。依据我市主导产业仍是以煤炭、冶铸产业为主导的客观实际,在全面推进转型发展的实践中,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汲取过去发展地面企业的教训,绝不能重蹈旧的覆辙。必须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力求避免“一窝蜂”式的重复建设,防止从旧有的产能过剩演变为新的产能过剩。由于转型发展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涉及到多方利益关系的调整,受技术进步,体制机制创新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转型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要坚持不盲目选项目,不盲目上项目,不搞重复建议,不搞低水平的转型。在今后的发展中,既要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又要稳妥审慎,更要循序渐进,均衡发展,避免互相竞争,防止产能过剩,积极研究探索富有晋城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第二,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民间投资。去年以来,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市委、政府果断决策,向全市工业企业投入工业技术专项资金、科技研发等项资金三亿多元,有效地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这一做法,应持续地运用到转型发展之中。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转型发展的政策举措,积极引导和扶持新上项目早投产、早达效。二是实施贴息贷款措施。新上项目需要大量的投入,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对新上的转型项目,尤其是高科技项目,实施贴息贷款政策。三是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在国家税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市县两级政府要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适时出台税收减免措施。建议凡属转

型发展新上的项目减免税收3至5年,为新转型的企业扶上马,送一程,为我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实施煤炭基金向地面企业倾斜。据了解,全市每年上交煤炭基金好几亿,返还全市煤炭基金也有2至3亿,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向省里积极多争取煤炭基金,尤其要拿出一定的煤炭基金扶持地面企业的发展,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成长性企业。五是制定有利于煤炭领域的民间资本向非煤产业领域转移,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六是成立乡镇信贷担保公司。各乡镇办要尽快成立信贷担保公司或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在不违反金融政策的前提下,广泛吸纳和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煤炭领域的民间资本向非煤产业转移,推动全市的转型发展。

第三,以低碳化为转型目标,积极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本质上属于全球产业周期的危机。世界性经济危机,往往会成为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崛起的动力与契机。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探索研究适应我市新的增长模式,是建立具有晋城特色转型发展之路的契机。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全省煤炭企业的重组,一方面应当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尤其要通过大力探索与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实现全市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新格局;另一方要积极实施产业创新。尤其要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要通过积极创新全面带动创业,通过全民创业推进创新发展。今后新上的工业项目,一定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要建立严格的能耗审核制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新上项目,要严格限制国内外产能过剩的钢铁、多晶硅、部分汽车零部件等。同时,要建立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从而大力发展成长性高和科技含量高的创新型产业。

第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与保障。据了解,“十一五”时期,全市规划了15个工业园区,目前,仅巴公、富士康、北留周村、高平西部、阳城建瓷等五个工业园区初见成效。但仍存在基础设施不配套,厂址布局分散、区域内企业结构不协调,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无法显现,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幅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效应。因此,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业园区的规划工作。要按照工业集聚、产业集聚、企业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工业园区。目前要着重于做好“十二?五”的规划工作。通过科学规划的手段,为培育一批转型项目,培育主导产业链,实现接替产业的集聚发展,聚集产业发展的人气,建设新兴产业基地,打造坚定的发展平台。要始终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跳出煤炭,超越煤炭,谋求转型发展之路。要坚持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要积极打造产业集聚园区,放大集聚效应,实现产业集聚,要素集约。要通过抓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与保障。通过发展园区经济效益,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第五,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努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建国以来,特别是建市以来,晋城实现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历史性转变,未来的发展必然要实现由工业经济为主向服务经济为主转变的新跨越。调查显示,我市的转型发展多数集中在酒店餐饮、旅游开发、资源深加工等行业,产业相对比较单一,与发展多元化的主导产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必须积极打造具有晋城特色的产业经济体系。一是要坚持发展新型能源经济。要积极培育八大基地建设,为全市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是要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结合,积极发展生产型的服务业,发展制造业的服务业,有效提升发展水平。三是要以发展旅游业为重点,全面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要进一步搞好规划,积极整合全市的旅游资源,打造出晋城的旅游品牌。四是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全民创业,坚持科学发展,稳定家庭与社会,实现“三个”发展。五是要以发展物流业为重点,将晋城建设成为山西东南部的现代化门户城市,全国新型能源服务的低碳、生态、文明宜居城市。

第六,成立行业协会,搭建产业服务平台。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必然产物和管理要求。随

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积极探索富有晋城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市县两级政府应及时成立项目推荐,技术指导、信息咨询、法律服务和冶铸发展等协会。尤其是随着我市冶炼业实现了有卖铁到就地加工转化的质的飞跃,随着冶铸业的上档升级和汽车铸件产品不断走向国内外市场,及时成立和完善市、县两级的冶铸协会显的尤为迫切与重要。总之,要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有效地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和人才等项服务,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实现产品上档升级,尽快形成晋城品牌效应,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第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优质服务。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观的要求。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深化政府职能的转型改革,破解政府被既得利益束缚的困局,关键在于要全力推进各级政府管理职能与管理目标的转型。在实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全市各级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设服务型政府,扎扎实实提高优质服务。要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联合办公的效能,认真及时地为企业发展、为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与此同时,各职能部门要减少对企业发展的干扰,今后凡到企业进行检查指导,参观调研,一定要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的情况下进行。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发展。

课题负责人:李兴文

执笔人:赵积伦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及着力点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及着力点 发表时间:2018-08-13T11:59:30.7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作者:程洁[导读]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要求,是适应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中共蓬莱市委党校山东蓬莱 265600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要求,是适应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包含六大体系,六大着力点。 关键词: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出发,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新的重大论断内容很丰富,需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 一、深刻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经济体系,或者说,经济体系的内涵和边界是什么。要明确什么是经济体系,又要弄清楚什么是体系。所谓体系,通常可以理解为一定范围内的同类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或者说,是一定范围内不同小系统的集成。根据这一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由多维度、多层次的经济子体系构成的经济大体系,主要由6个子体系集合而成,每个子体系又由若干分体系组成,由此构成了一个大系统。 一是宏观调控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宏观层面,包括财税体系、金融体系及金融监管体系等。 二是现代市场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运行基础。现代市场体系主要是指市场主体、市场要素、各类市场、市场监管等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市场主体是指市场的参与者和管理者。市场要素是指构成市场体系的基本元素,包括劳动力、资金、商品、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判别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标识。各类市场包括商品市场、劳务市场、信息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产权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这些市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简言之,市场体系就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建立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也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要求。 三是现代产业体系。就是不同产业的相互关联及组成的一个系统,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中观层面。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包括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工业体系、现代服务业体系等,还包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体系,军民深度融合体系等。 四是现代企业体系。就是众多企业集合而成的一个整体,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微观层面。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建立在现代企业体系基础之上并相互作用的体系。现代企业体系包括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相互关联及作用,还包括大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企业的现代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等。 五是区域经济体系。就是不同区域经济体集合而成的整体,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地理分布和空间格局。区域经济体系包括不同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还包括城乡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六是对外经济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外联层面。中国经济体系是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经济互联互通,对外经济体系在其中发挥着互联互通的作用。对外经济体系包括我国外经外贸的各种要素及相互关联组成的一个整体。 二、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 第一,以实体经济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还要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形成新的现代产业优势。 第二,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进一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高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科技对国民经济发展各重要领域的全方位战略支撑。要加快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人才机制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等。 第三,推动农村建设事业大发展。重点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形成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新格局。 第四,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完善区域发展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协同、共同发展。在产业发展方面,东部地区要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引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产业集群,使我国产业发展展现全面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第五,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注重投资的整体收益、长期回报与外部效益结合。通过破解物流瓶颈、降低生产原料成本等,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快的经济增长。 第六,进一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

陕西省2018年继续教育《现代经济体系建设》部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 ) 1.()年,第一次全国性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A、2003 B、2004 C、2005 D、2006 2.分享经济始于(),迅速席卷全球。 A、中国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3.本课程提出,在衡量区域发展速度方面,最常用的指标是()。 A、GDP在全国的比重 B、GDP的增长速度 C、人均居民收入 D、生活水平 4.本讲提到,()更加强调人的发展,强调财富的公平分配。 A、GDP B、绿色 GDP C、幸福指数 D、人类发展指数 5.本讲提到,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变成高等收入国家要实现“三大变革”,那么“三大变革”不包括()。

A、质量变革 B、效率变革 C、制度变革 D、动力变革 6.超额利润分享机制三大原则不包括()。 A、向公司经营责任人倾斜 B、向业务部门倾斜 C、向贡献突出员工倾斜 D、向全体员工倾斜 7. 《 2018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单位GDP能耗、水耗均下降()%以上。 A、10 B、20 C、30 D、40 8.金融监管应该是个()的监管,让监管者有动力去追踪市场变化,去把握市场的脉搏。 A、鼓励型 B、激进型 C、激励型 D、发展型 9.本讲提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的需要。 A、公共服务 B、社会保障

C、国家安全 D、全面改革 10.根据本讲, 2017 年全球贸易增长比例为()。 A、2.9% B、3.2% C、3.7% D、4.7% 11.德国获得高级技工称号的工匠,占到整个劳动力就业市场的()。 A、23% B、33% C、43% D、53% 12.“打赢防范系统性风险攻坚战”这一概念首次出现是在()。 A、十八大报告 B、2017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C、十九大报告 D、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 13.企业降杠杆的措施之一是降低资产负债率,下列各项中,不能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是()。 A、加强负债规模和负债率的管控 B、开展多种方式补充权益资金 C、积极稳妥地开展市场化股转债 D、积极稳妥地开展市场化债转股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课后测试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闭 ? ? ? 3.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7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A 2018 B 2020 C 2035 D 2050 正确答案: B 2. 十九大提出了()个强国目标,充分的表明“做强中国”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A 3 B 6 C 12 D 14 正确答案: C 3. 本课指出,市场和政府要协同作用,宏观调控要()。× A 越多越好 B 越少越好 C有度 D 有不可替代性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4.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的迫切需要。√ A转方式 B调结构 C 形成新的经济基础 D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正确答案: A B D 5. 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 A 现代动力体系 B 现代产业体系 C 现代产业新体系 D现代经济体制 正确答案: D 6. 形成现代动力体系要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A 人力变革 B动力变革 C效率变革 D质量变革 正确答案: B C D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A农业 B农村 C 农地

D农民 正确答案: A B D 判断题 8.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至二十大的重大战略目标。√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9.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高速增长阶段的内在要求。√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0. 十九大提出形成现代动力体系要以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以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以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作者:吕薇 【核心看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作用,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个重要着力点。 一、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 现代化经济体系与传统发展模式的重要区别,是发展模式和动力的转变:发展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从速度型向效率型发展转变;经济增长动力从依靠要素投入转向依靠要素生产率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特别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正处于从数量积累向质量升级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总量居世界第二;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国际排名从2016年的25位升至22位,成为唯一进入前25名集团的中等收入国家。创新对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以创新实现发展方式和动力的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尽管GDP增长速度放缓,但新经济等领域快速发展,远超经济增长。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部分增加值同比增长10.5%;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快于平均工业的增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16.5%;发明专利申请增长21.5%,PCT申请增长44.7%。由此可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要依靠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实现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陕西省2018年继续教育《现代经济体系建设》部分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共 30 小题,每小题2 分) 1.()年,第一次全国性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A、2003 B、2004 C、2005 D、2006 2.分享经济始于(),迅速席卷全球。 A、中国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3.本课程提出,在衡量区域发展速度方面,最常用的指标是()。 A、GDP在全国的比重 B、GDP的增长速度 C、人均居民收入 D、生活水平 4.本讲提到,()更加强调人的发展,强调财富的公平分配。 A、GDP B、绿色GDP C、幸福指数 D、人类发展指数 5.本讲提到,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变成高等收入国家要实现“三大变革”,那么“三大变革”不包括()。

A、质量变革 B、效率变革 C、制度变革 D、动力变革 6.超额利润分享机制三大原则不包括()。 A、向公司经营责任人倾斜 B、向业务部门倾斜 C、向贡献突出员工倾斜 D、向全体员工倾斜 7.《2018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单位GDP能耗、水耗均下降()%以上。 A、10 B、20 C、30 D、40 8.金融监管应该是个()的监管,让监管者有动力去追踪市场变化,去把握市场的脉搏。 A、鼓励型 B、激进型 C、激励型 D、发展型 9.本讲提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的需要。 A、公共服务 B、社会保障

C、国家安全 D、全面改革 10.根据本讲,2017 年全球贸易增长比例为()。 A、2.9% B、3.2% C、3.7% D、4.7% 11.德国获得高级技工称号的工匠,占到整个劳动力就业市场的()。 A、23% B、33% C、43% D、53% 12.“打赢防范系统性风险攻坚战”这一概念首次出现是在()。 A、十八大报告 B、2017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C、十九大报告 D、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 13.企业降杠杆的措施之一是降低资产负债率,下列各项中,不能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是()。 A、加强负债规模和负债率的管控 B、开展多种方式补充权益资金 C、积极稳妥地开展市场化股转债 D、积极稳妥地开展市场化债转股

(精)课件讲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重点(最新)

(精)课件讲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重点(最新) 学习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的内容,我强烈地感受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主要任务就是强国之道。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是发展和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之所以说这个工作非常重要,是因为它是培养动力的需要。动力的发展需要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发展也必须要改革。 那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是什么?是质量效益的问题——质量效益不高。以前,我们的增长主要是靠要素投入和投资驱动,现在要开始改变这种面貌。所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是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些年,我国形成了一定的质量优势,但还要巩固增强,要形成我们自己的质量优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也是围绕产业体系的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形成来展开的。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项工作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中国的很多工业品在世界都名列前茅——中国的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把另外九个排在前十名的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中国的水泥产量占全世界的50%左右,煤炭产量也接近50%。所以说“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我们要变成强国。 要想变成强国,具体要怎么做?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除了政治特征、经济特征外,还有环境的变化。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战略机遇期,正好迎头赶上第三次产业革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的新经济,所以发展得非常迅速,而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所以我们要通过新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十八大之后,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未来要继续把这个工作做得深入,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新动能从何而来?从新经济而来,从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的融合上来,形成新的产业、新的消费热点。这就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二项工作是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

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 地位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紧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布局的内在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途径,也是适应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和全面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 必要性 从经济发展阶段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迫切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支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跨越关口,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国际环境秩序看,我国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迫切需要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此外,第三次工业革命正迎面走来,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图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这些新挑战倒逼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快向现代化经济体系转换。 举措 中央对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具体的政策部署和行动纲领,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支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跨越关口,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二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三是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同时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四是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五是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关键是要加快推进“五个体系”的建设,一是加快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二是加快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三是加快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四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建设;五是加快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建设,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联系:从逻辑关系上看,建设现代化体系,实体经济是基础,科技创新是支撑,区域协调是重要着力点,扩大开放是重要推力,深化改革是保障。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课后答案解析)

1、()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0 分) ? ? 2018 ? B ? 2020 ? ? 2035 ? ? 2050 ? 正确答案:B ? ? 2、十九大提出了()个强国目标,充分的表明“做强中国”是我们的根本任务。(10 分) ? ? 3 ? ? 6 ? C ? 12 ? ? 14 ? 正确答案:C ? ? 3、本课指出,市场和政府要协同作用,宏观调控要()。(10 分)

? ?越多越好 ? ?越少越好 ? C ? 有度 ? ? 有不可替代性 ?正确答案:C ?多选题 ?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的迫切需要。(10 分) ? A ?转方式 ? B ?调结构 ? C ?形成新的经济基础 ? D ?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正确答案:A B D ? ? 2、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10 分) ?

? 现代动力体系 ? B ? 现代产业体系 ? C ? 现代产业新体系 ? D ? 现代经济体制 ? 正确答案:A B D ? ? 3、形成现代动力体系要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10 分) ? A ? 人力变革 ? B ? 动力变革 ? C ? 效率变革 ? D ? 质量变革 ? 正确答案:B C D ? ?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0 分) ?

?农业 ? B ? 农村 ? C ?农地 ? D ?农民 ?正确答案:A B D ?判断题 ?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至二十大的重大战略目标。(10 分) ? ? 正确 ? B ? 错误 ? 正确答案:正确 ? ? ? 1、()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0 分) ? ?2018 ?B ?2020 ?

现代经济体系建设

《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在线考试 时间限制:60分钟 离考试结束还剩18分3秒(到时间后将自动交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本讲提到,()快速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A、金融业 B、轻工业 C、重化工业 D、农业 2.专利获得量和在国际一流的刊物发表的论文数量等指标属于()。 A、“效率”指标 B、“创新”指标 C、“文化”指标 D、“协调”指标 3.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设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主要出发点是()。 A、发展生产力 B、做好行政区划 C、实现共同富裕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关于“严重污染环境”入刑,以下入刑条件不正确的是()。 A、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 B、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超标三倍以上 C、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污 D、致森林死亡三十立方米以上或幼树死亡2500株以上 5.本讲提到,经济改革的方向是要让()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A、科技 B、创新 C、政府 D、市场 6.本讲提到,中国宏观杠杆率的问题主要包括结构问题和()。 A、杠杆率过低 B、增长过慢 C、增长过快 D、杠杆率绝对水平不高 7.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兴起,其实质是一场实体经济的()。 A、文化革命 B、技术革命 C、政治革命 D、体制革命 8.“三去一降一补”中的“一补”指的是()。

A、补短板 B、补库存 C、补产能 D、补杠杆 9.本讲提到,现代经济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两只手的有效配合来促进分工协作的深化,分工提高效率,效率的提高可以带来() A、财富的无限复制 B、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C、精简的人员组织 D、组织的无限发展 10.()是指通过提高质量来大幅度提升市场配置效率和产品的匹配效率。 A、生产效率 B、市场效率 C、质量效率 D、管理效率 11.2001年,中国制造业的人均工资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左右,中国产品的价格在美国市场具 A、1/40 B、1/10 C、1/20 D、1/30 12.根据本讲,2018年安排地方专项债券数量为()。 A、4000亿 B、5500亿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作出了部署。如何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联系,如何全面准确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是我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现代化经济建设新征程,必须读懂、弄通、做实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跨越关口,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开创性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

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同时必须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