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年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修改版

2015年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修改版

2015年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修改版
2015年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修改版

2015年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

资料整理修改版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的斗争

1、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费尔巴哈)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斯密、李嘉图)

3、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4、三大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鲜明的政治立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4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世界的本质和本原是什么?

②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可知论、不可知论)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三、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基本范畴.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大范畴:

内容和形式

现象和本质

原因和结果

可能性和现实

偶然性和必然性

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①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②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3、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4、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无条件性、绝对性。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有条件性、相对性。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统一关系:相互联结、相互区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特殊性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11、否定之否定规律方法论: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一、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2、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

二、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

观性)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本章重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的本质

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4.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5.真理的检验标准.

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认识的本质

1

这种能动的反映的特点:摹写性、创造性。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四、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具有客观性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3、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辩证转化。我们必须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五、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本章重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狭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2点:

①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②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由2部分组成:

①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②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6、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7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五、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①唯心史观: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英雄史观)

②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4、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人们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5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本章重点:

1.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

4.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及价值规律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两个途径:

①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②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2、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

①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②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3、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两个历史条件:

①社会分工的出现;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5、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6、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

7、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8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9、劳动的二重性: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10、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1、货币五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12、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

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

系变动的影响,商品的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13、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

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1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规律

1、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即劳动过程;②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

3、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6、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②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具体表现在2方面:

①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②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经济危机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

五、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基本方面:

①对内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②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

爆破工程复习资料.

爆破工程复习资料 1、炸药爆炸必须具备哪三个基本要素?为什么? 答:(1)放热性。原因:炸药爆炸化学反应放出的大量热量是维持爆炸反应继续进行并加速反应速度的能源,也是对周围介质做功的物质基础。只有这样,爆炸反应才能独立地加速进行。 (2)高速性。原因:快速反应是炸药爆炸过程区别于一般化学反应的最重要标志,爆炸反应的高速性使爆炸过程具有巨大的做功能力和强烈的破坏效应。 (3)生成气体产物。原因:在爆炸过程中,气体产物是造成高压的原因,也是对周围介质做功的媒介。 2、炸药化学反应有哪些形式?它们之间有何区别?答:(1)热分解(2)燃烧(3)爆炸 区别:①化学反应的环境条件不同。炸药在常温下便可发生热分解反应,但反应速度缓慢;炸药在合适的压力和温度下才会燃烧,受环境影响较大;爆炸是炸药反应的最高形式,环境温度升高到爆发点时才会发生。 ②反应速度不同。爆炸最大,燃烧次之,热分解最小。 ③放出的热量不同。爆炸最大,燃烧次之,热分解最小。 ④产生的压力不同。爆炸最大,燃烧次之,热分解最小。 ⑤传递能量的方式不同。热分解和燃烧是靠热传导来传递能量,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爆炸是依靠冲击波的作用来传递能量,基本上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3、什么是炸药的氧平衡?试简述氧平衡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氧平衡:是指炸药内含氧量与可燃物充分氧化所需氧量之间的关系, 用氧平衡值或氧平衡率表示。 分类:(1)正氧平衡。特点:正氧平衡炸药不能充分利用其中的氧量,多余的氧和游离氮化合时会发生吸热反应,从而会降低爆炸反应的发热量,影响装药爆炸威力,而且生成的氮氧化物具有强烈的毒性。 (2)负氧平衡。特点:负氧平衡炸药因氧量欠缺不能充分利用可燃元素,故爆炸产物中含有有毒的CO气体,甚至出现固体碳,不能放出最大热量。生成产物中含双原子气体较多,能够增加生成气体的数量。 (3)零氧平衡。特点:氧及可燃元素得到充分利用,在理想反应条件下能放出最大热量,不会生成有毒气体。 4、什么是炸药的感度?炸药的感度有哪些种类? 答:炸药感度:是指炸药在外界起爆能作用下可否发生爆炸反应以及发生爆炸反应的难易程度。 分类:(1)热感度(2)机械感度(3)爆轰感度(4)冲击波感度(5)静电感度5、影响炸药爆速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装药直径;②装药密度;③炸药粒度;④装药外壳;⑤起爆冲能;⑥|间隙效应。 6、名词解释:爆炸,爆轰波,爆容,爆压,殉爆。 答:爆炸:是指某一物质系统在有限的空间和极短的时间内,迅速释放大量能量的物理或化学过程,在这种变化过程中,通常伴随有强烈的放热、发光和声响等效应。 爆轰波:在爆轰过程中,在炸药里传播并伴随有高速化学反应的冲击波叫作 爆轰波。 爆容:单位质量炸药爆炸生成的气体产物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称为爆容。 爆压:爆轰产物在爆炸完成的瞬间所具有的压力称为爆压。 殉爆:一个药包爆炸时会在某种惰性介质中产生冲击波,通过冲击波的作用可以引起相隔

2018—2019马原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考形式:闭卷 题型 一、单项选择(10题,10分) 二、多项选择(10题,20分) 三、简答题(5题,40分) 四、论述题(两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8分)复习要点(红色标注为重点内容)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第二节正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二、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一、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三、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文艺学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A世界:艺术模仿论(再现论)文艺起源于人类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西方:自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 柏拉图提出理式世界、感觉世界、艺术世界。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否定艺术。 亚里士多德人提出对世界的摹仿有两种:历史学家对世界摹仿——已经发生过的事,个别的、具体的事;诗人对世界的摹仿——具有普遍性的、可能发生或应有的事。他认为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肯定艺术。 中国:观物取象说 需注意的问题:文学不能脱离世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所反映的世界不等于现实生活。 B作者:艺术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因此是一种作者表现活动。) 中国:“诗言志”说、物感说、白居易 西方: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应该注意的问题:文学是作家思想情感的表达,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文学的表现活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活动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文学本质问题: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文学批评问题:模仿论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 文学创作问题: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 C作品:艺术形式论(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性”。“陌生化”效果。强调从形式构成中去阐释内容所具有的审美效果 英美新批评:兰塞姆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叙述性作品二元对立 需注意的问题:作品是作家与读者情感沟通的中介;作品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把作品与世界、作者、读者隔绝开来,孤立起来,是片面的。 D读者:读者接受论(读者阅读作品,既是一种有条件的接受,也是一种能动的再创造)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20世纪60年代兴起,代表人物: 姚斯:对接受活动中的读者的自主性加以积极的肯定和强调,推动了文学研究由重视作者和作品向重视读者的范式的转型 伊瑟尔:隐含读者,接受研究转为效应研究。作者与读者在文本中的潜在对话。 注意:读者是文学活动得以最终实现的重要环节;读者是文学的接受主体;过分强调读者在文学中的地位,忽视作家、作品的客观性,使它无法全面而辩证地解答文学的所有问题。 3.文学活动的发生: 西方巫术发生说(英国弗雷泽相似律、接触律)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席勒斯宾塞理论)过剩精力是游戏和艺术共同的基础,人们的这种游戏的本能,是文艺的起源。谷鲁斯提出“内模仿说”。艺术和游戏确有联系,游戏接近于艺术,游戏中产生的娱乐也接近于美感享受,但游戏缺乏艺术的深刻社会内容,它给人的娱乐也是粗浅的、暂时的。因而文学艺术起源于游戏的命题,离开了人类的社会实践,离开了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前提,也是不科学的。劳动法生说(文学活动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劳动。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即劳动是文学发展的基础、源泉。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4.文学活动的发展: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

语言学概论整理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语言学定义: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第一节、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1.神话传说 2.语文学研究 ①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 注疏和考订。 ②东方语言学:古印度、古中国 古印度语言学:公元前4、5世纪时,口语和《吠陀》时代的语言差别越来越大,甚至许多地方已经不能为一般人所读懂了。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地理解《吠陀》的宗教内容,就必须对《吠陀》的语言作注释。著名的《巴尼尼经》(Pāninisūtra)正是当时从解说《吠陀》语言开始,进而研究梵语的整个结构的产物。《巴尼尼经》又名《八章书》,是巴尼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梵语语法。巴尼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巴尼尼语法是一部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对梵语的语音、语法现象分析和描写得十分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印度语言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必须把梵语文化中最古老的吠陀时期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宗教和礼仪文献保存下去,巴尼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梵语。布龙菲尔德说:巴尼尼的著作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③西方语言学:古希腊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中世纪至18世纪末的西方语言学 谈谈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只是为了给古代经典文献作注释,我们称那段时期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历史比较语言学:威廉琼斯的论文拉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4.现代语言学: ①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普通语言学课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索绪尔的两位弟子兼同事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共时”是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历时”是指以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总之,《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学

爆破工程试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2分,计12分) 1.不耦合装药结构可以减小对药室壁的破坏,典型的不耦合装药结构爆破技术有_C_____。 A.炮眼法______ B.深孔爆破 C.预裂爆破 2.殉爆反映了炸药对___A___的敏感度。 A.冲击波______ B.应力波______ C.地震波 3.预裂爆破是在完整岩体内,在主体__A____进行的爆破。 A.爆破开挖前 B.爆破开挖后 C.爆破同时 4.有一电爆网路,采用380V交流电为起爆电源,设电爆网路母线和电源电阻为2欧,电雷管电阻为5欧,试问,混联时,可起爆的雷管数目为____B__。 发______ 发______ 发 5.爆破专用电表的工作电流应小于_C_____。 6.《爆破安全规程》规定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最大安全振动速度为___B___。 答案:CAABCB 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19分) 1.使用电雷管爆破时,流经每个电雷管的电流为:一般爆破交流电不小于,直流电不小于;大爆破时交流电不小于,支流电不小于。 答案:

2.导火索是传递火焰的起爆器材,其索芯是__黑火药____;导爆索是 传递爆轰的起爆器材,其索芯是__黑索金____或_泰安____。答案:黑火药______ 爆轰黑索金泰安 3.炸药的氧平衡可分为三种不同情况,即__正氧平衡____,____负氧平衡__和__零氧平衡____。 答案:正氧平衡负氧平衡零氧平衡 4.井巷掘进中按作用不同,炮眼可分为___掏槽眼___、___辅助眼___、___周边眼___三种。 答案:掏槽眼辅助眼(崩落眼)周边眼 5.预裂爆破、光面爆破一般采用__不耦合装药____或__间隔装药____的装药结构。 答案:不耦合装药间隔装药 6.岩体结构面产状的三要素是___走向___、___倾向___、___倾角___。答案:走向倾向倾角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9分) 1.什么叫殉爆 答案:当炸药(主发装药)发生爆炸时引起与它不相接的邻近炸药(被发药包)爆炸的现象称为殉爆。 2.什么叫爆破作用指数 答案:爆破漏斗底圆半径与最小抵抗线的比值称为爆破作用指数,用n表示,即n=r/W。 3.什么是爆破后冲现象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超完整完美排版)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一、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与控制。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包括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在政治上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1)基本特征: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统治;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领土分割完毕。(2)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二、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难点) 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第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背诵提点 资本主义整体而言在积极改善,也在积极改变一些形式,但2018年考研小伙伴只需要记住,资本主义只是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在社会主义面前还是不堪一击。经济全球化的考点,同学们重点拿下。 2018年考研秋季 2018年考研秋季马原必背——唯物史观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不适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生产力是最基本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社会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意义(新增考点)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文学理论: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以哲学 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2.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3.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等 4.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 5.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认为文学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 6.文学理论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 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第二章 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1.马克思建立“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活动 2.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 3.艺术生产论: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揭示文学发展的奥秘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5.艺术交往伦: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2.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大致上取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条路线 第三章 1.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 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 2.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1.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 2.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3.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4.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5.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3.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1.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2.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3.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4.古希腊传统强调人堆客观世界的逼真的描绘,模仿伦、再现论由此而来 德谟克利特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说 5.《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 《毛诗序》中的“诗者,纸质所职业,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福柯的话语理论对作者做了谱系学的研究 6.俄国形式主义提出“陌生化”概念 兰塞姆创造术语:文学本体论 7.弗雷泽:《金枝》

语言学概论课堂试题答案整理

绪论及语言本质 1.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2.“语言学概论”课程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理论语言学。 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4.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传统语文学一般主要指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三个地方的语文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通常叫小学。 7.语言系统的两种基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它们是打开语言的两把钥匙。 8.1786年,英国的威廉琼斯在皇家亚洲学会宣读的论文《三周年演说》中指出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为了纪念这一新发现,这一年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的一年。 9.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10.语言的分类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按照语言的(结构/形态)特点分类;第二,按照语言的(亲属/来源)关系分类。 11.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12.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13.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被称为“标准理论”的著作是《句法理论问题》。 14.根据语言的结构或者形态特点,一般把语言分为孤立语(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编插语)四种。 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有着根本区别。 2.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这里的“约定俗成”的容既有任意性,也有强制性。

爆破工程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爆破工程概论 1.工程爆破主要有哪些方法? 答:1)按药包形状分类: 集中药包法。最长边不超过最短边的4倍(辐射状作用)。 平面药包法。炸药包的直径大于其厚度的3或4倍(柱面波作用)。 延长药包法。最长边超过最短边或直径的4倍(长度大于17~18倍直径)(近似平面波作用)异形药包法。 2)按装药方式与装药空间形状的不同分类 药室法、药壶法、炮孔法、裸露药包法 3)、按爆破技术分类 定向爆破、预裂、光面爆破、微差爆破、聚能爆破、其他特殊条件下的爆破技术 第二章爆破器材与起爆技术 2.1对工业炸药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1)具有足够的炸药能量,爆炸性能良好,且有足够的爆炸威力; 2)具有合适的感度,既能用工业雷管引爆,又能确保制造、运输、储存和使用等方面的安全; 3)炸药的反应接近零氧平衡,即爆后生成的有毒气体不得超过安全规定所允许的标准; 4)具有一定的化学安定性,在存储中不变质、老化、失效甚至爆炸,具有一定的存储期; 5)原料来源广,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 2.2试比较铵梯炸药、铵油炸药的优缺点及组成成分。 答:铵梯炸药组成: NH4NO3 ─铵梯炸药的主要成分---氧化剂 TNT (黑索金)─敏化剂(还原剂)、可燃剂 木粉(柴油、Al粉)─可燃剂 沥青(石蜡、松香等)─憎水剂 谷糠(木粉)─疏松剂 NaCl(KCl) ─消焰剂 岩石硝铵炸药。适用于岩石隧道、巷道的掘进,由硝酸铵、梯恩梯和木粉三种成分组成。(有毒气体80L.kg-1)。 露天硝铵炸药。梯恩梯含量低。 煤矿硝铵炸药。有毒气体生成量少,瓦斯、煤尘爆炸。 高威力硝铵炸药。高威力炸药、中威力炸药(猛度10~16mm ,爆速3000m/s~4000m/s;),低威力炸药。 铵油炸药:是一种无梯炸药(廉价炸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是含粒状硝酸铵(94%)和轻柴油(6%)的氧平衡混合物。为了减少炸药的结块现象,可适量加入木粉作为疏松剂,和表面活性剂。 特点:铵油炸药与铵梯炸药相比成分简单,原料来源充足,成本低,制造使用安全,可自己制造,一般用于露天爆破。 感度低,起爆比较困难,吸潮及固结的趋势更为强烈。 性能及配比原则(硝酸铵粒度和含水量) 2.3试比较水胶炸药和乳化炸药的组成、优缺点。 答:水胶炸药:主要由氧化剂、水溶液、敏化剂、胶凝剂和交联剂组成,有时加入少量交联延迟剂、抗冻剂、表面活性剂和安定剂,以改善炸药的性能。 水胶炸药的特点:抗水性强,适合于有水工作面的爆破作业;机械感度低,安全性好;爆炸

文学概论复习

文学概论复习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构成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者、读者。 3、文学发生的四种观点: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以下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5、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包括:含蓄、含混。 6、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7、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 8、文学创造的主体的两种解释: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客观者”与“移情者”。 9、想象分为再现想象、比拟想象、虚构想象。 10、联想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11、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三种类型。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12、诗的基本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小说的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戏剧的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3、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15、故事所包含的要素:情节、人物、场景、事件。 16、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将文学风格分为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 17、直觉:本意指实现外形,其意为直接而瞬间的,未经意识思维和判断而发生的一种领会式知道的方式。 18、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 名词解释 1、文学:它是一种用文学语言创造文学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形式。(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体裁)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的体现在两中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式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含多重不同意义,有多种“读法”。)

语言学概论00541史上最全(吐血整理) 汇总 简单题+名词解释 小抄笔记

27.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的语言形式,它是文字产生或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26.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存在形式。它是书面产生的基础。 28.语言相关论:语言相关论是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观点,主张语言决定思维,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29.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是指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以及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26.语言符号的所指 :语言符号的所指是符号的形式所指的意义内容。 29.机器翻译: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或多种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技术。 26.语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7.词: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8.语用:语用指语言运用,即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29.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7.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构词语素构成的词。 29.屈折:屈折是通过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换来改变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28.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 27.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它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29.主谓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是主谓词组。 27.复辅音:一个音节内处于同一个肌肉紧张的渐强阶段或渐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 27.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具体而言是社团内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 28.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 26.调位:利用音节内的音高差别来起辩义作用的语音单位叫做调位,调位是一种非音质音位,依附在音位的组合序列上。 29.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28.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28.词尾:附着在词干后的,能改变词的语法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 29.语素:音义结合的最小语言单位。 26.词类: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7.词法:(1)词法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词形变化规则。例如,俄语的名词在形式上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有阳性、阴性、中性等性的区别,有主格、宾格、属格等格的区别,这些都是典型的词法现象。(2)由于印欧语言中构词单位、构词方式和词类都与词的形态变化相关,因此构词和词类问题也成为词法的一部分。27.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是语言中通过一类形式或功能所获得的意义。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如“动词+名词”有动宾关系的意义,汉语所有的同类组合都是如此,这种意义就是一种语法意义。 27.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不是个别的语音形式和词语形式,但能产生某一类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语音表现形式或者词形变化形式也是语法形式。 27.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所归并的语法形式的基本类别叫做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可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词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句法手段;例如英语名词后加s表示复数,英语动词后面加ed表示过去时,就是词法手段中的词形变化。 28.自源文字:自源文字指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汉字,这些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由最早使用该文字的人们独创的。 29.语音合成(1)语音合成是语音信息处理研究中的主要工作。 (2)语音合成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生类似的声音。如汉语的语音合成目前已初步实现自动生成声韵调结合的音节。 26.句子:句子是词或词组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27.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爆破工程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由于硝酸铵颗粒度大小的不同,铵油炸药有粉状铵油炸药和粒状铵油炸药之分。 2 索状起爆器材包括:导火索、导爆索和塑料导爆管。 3 导爆管不能直接起爆工业炸药而只能起爆火雷管或非电延期雷管。 4 使用电雷管爆破时,流经每个电雷管的电流为:一般爆破交流电不小于2.5A, 直流电不小于2.OA;大爆破交流电不小于4.OA, 直流电不小于 2.5A。 5 工业炸药按主要化学成分可分为:硝铵类炸药、硝化甘油类炸药、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类炸药和液氧炸药。 6 导火索是传递火焰的起爆器材,其索芯是黑火药;导爆索是传递爆轰的起爆器材, 其索芯是黑索金或泰安。 7 电雷管的传导时间是指由引火药点燃到雷管爆炸所经历的时间。 8 炸药爆速的测试方法有:直接计时法和高速摄影法,前者又可分为导爆索法和计时器测定法。 9 硐室爆破的药包形式有集中药包、条形药包两种形式。 10 井巷掘进爆破的掏槽眼可分为倾斜眼掏槽、垂直眼掏槽、混合掏槽。 11 含水炸药系指浆状炸药、水胶炸药和乳化炸药的总称。 12 导爆索可以和继爆管配合形成非电起爆网路。 13 炸药的销毁方法有爆炸法、焚烧法、溶解法和化学分解法。 14 炸药的起爆能有三种形式,即:热能、机械能、爆炸能。 15 常用工业导火索的燃速为100~125s/m;普通导爆索的爆速不低于6500m/s 。 16 爆破安全规程中规定,爆破作业场地的杂散电流值不得大于30mA ,用于量测电雷管的专用仪器,其输出电流也不得超过3OmA 。 17 秒延期电雷管的延期装置是精制导火索,毫秒延期电雷管的延期装置是延期药。 18 炸药的敏感度有热感度、机械感度和爆轰感度之分。 19 井巷掘进中按作用不同,炮眼分为掏槽眼、辅助眼( 崩落眼) 、周边眼三种。 20 炸药在岩石中爆破时,空气冲击波的强度取决于一次爆破的装药量、传播距离、起爆方法和堵塞质量。 21 深孔爆破必须采用电力、导爆索和导爆管起爆法。 22 常用的电雷管包括瞬发电雷管、秒延期电雷管和毫秒延期电雷管。 23 塑料导爆管的击发元件有:工业雷管、专用激发笔、击发枪。 24 对于不同的变质失效的起爆器材的常用销毁方法是:对导火索和塑料导爆管采用燃烧方法;对雷管和导爆索等采用爆炸方法。 25 工业炸药的主要爆炸性能包括:威力、猛度、爆速、殉爆距离。 26 工业导火索的外观一般呈白色,普通导爆索的外观呈红色。 27 电雷管的点燃时间是指从电流通过桥丝到引火头发火所经历的时间。 28 炸药的氧平衡可分为三种不同情况,即正氧平衡,负氧平衡和零氧平衡。 29 炸药的热化学参数包括:爆热、爆压、爆温和比容。 30 井下深孔爆破主要用于深孔采矿、大型地下开挖、深孔成井等几个方面。 31 垂直眼掏槽有龟裂、筒状、螺旋三种类型。 二、简答题 1 工业雷管有哪几种?常用的电雷管有哪儿种? 答:工业雷管有火雷管、电雷管和非电导爆管雷管三种。常用的工业电雷管有瞬发电雷管、

2018考研政治:马原重点之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重点之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 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关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c.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④联系具有条件性。 (2)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3)发展的实质 ①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b.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a.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b.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c.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4)发展与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事物发展的过程, ①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②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文学观念 A、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及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及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及人、人及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及人类共同性的、认识及情感的、无功利性及有功利性的、假定性及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及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30、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31、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阶段的决定作用。

语言学概论(笔记整理)

. What is language? “Language is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It is a system, since linguistic elements are arranged systematically, rather than randomly. Arbitrary, in the sense that there is usually no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a work (like “book”) and the object it refers to. This explains and is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books”: “book” in English, “livre” in French, in Japanese, in Chinese, “check” in Korean. It is symbolic, because words are associated with objects, actions, ideas etc. by nothing but convention. Namely, people use the sounds or vocal forms to symbolize what they wish to refer to. It is vocal, because sound or speech is the primary medium for all human lan guages, developed or “new”. Writing systems came much later than the spoken forms. The fact that small children learn and can only learn to speak (and listen) before they write (and read) also indicates that language is primarily vocal, rather than written. The term “human” in the definition is meant to specify that language is human specific. . What ar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Design features” here refer to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中国矿业大学_爆破工程复习资料

爆破复习资料 1.硝铵类炸药的主要成分是?各在炸药中起什么作用? 答:氧化剂 (硝酸铵、硝酸钾等) 、可燃剂(木粉、沥青、石蜡、煤油、柴油等)及敏化剂(TNT、石英砂、碎玻璃、金属粉等)。 2.试比较铵梯炸药和铵油炸药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答:铵梯优缺点:铵梯炸药爆炸后生成气体量大、感度低,吸湿性强,当空气相对湿度大于硝酸铵吸湿点时,随空气湿度增高,吸湿速度加快,吸湿后易结块、硬化、大大降低爆炸性能,抗水性差。 适用条件:铵梯炸药可用于岩石隧道、巷道的掘进,露天爆破以及煤矿开采。 铵油炸药优缺点:优点是原料广泛,价格低廉,安全性好,加工简单,利于机械加工和现场混药。缺点是不抗水,易吸湿结块,感度低,临界直径大,威力小,产生有毒气体量多。适用条件:铵油炸药一般用于露天爆破。 3.比较水胶炸药和乳化炸药的组成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答:水胶炸药:主要由氧化剂、水溶液、敏化剂、胶凝剂和交联剂组成,有时加入少量交联延迟剂、抗冻剂、表面活性剂和安定剂,以改善炸药的性能。 特点:抗水性强,适合于有水工作面的爆破作业;机械感度低,安全性好;爆炸产生的炮烟少,有毒气体含量少;炸药的威力高,猛度和爆速值一般高于岩石铵梯炸药;具有塑性和流动性,有利于机械化装填,可提高工作效率、装药密度和爆破效果。 乳化炸药:也称乳胶炸药,是在水胶炸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水炸药。它由氧化剂水溶液、燃料油、乳化剂、稳定剂、敏化发泡剂、高热剂等成分组成。 特点:乳化炸药的密度可调范围较宽、爆速、起爆敏感度高、猛度较高、抗水性能比水胶炸药更强;加工使用安全,可实现装药机械化;原料广泛,加工简单;适合各种条件下的爆破作业。 4. 常用的起爆方法有哪几种?简述各种起爆方法所用的器材。 答:1)电力起爆法,电力起爆网路由电雷管、导线和起爆电源三部分组成。; 2)导火索起爆法所使用的主要器材有:导火索、火雷管和点火材料; 3)导爆索起爆法,是利用一种导爆索爆炸时产生的能量去引爆炸药的一种方法,但导爆索本身需要先用雷管将其引爆; 4)导爆管起爆系统由塑料导爆管、连接元件、击发元件、传爆元件、起爆元件组成。 5. 炸药爆炸必须具备哪三个基本要素?为什么? 答:1)反应的放热性。因为炸药分子只有在一定能量下才活化分解;热能是炸药爆炸作功的能量来源;炸药内能、爆炸、热能、气体压缩能、膨胀、机械功。 2)生成大量气体。爆炸能量必须借助于气体产物才能转化为机械功。没有气体产物就不会形成爆炸。 3)反应的快速性。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才能具有强大威力 6. 炸药化学变化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答:1)缓慢分解(热分解):常温常压下,炸药会自行分解,它是在整个炸药内部展开的,炸药内各点的温度相同没有集中反应区。 2)燃烧:燃烧反应是从炸药的某个局部开始,然后沿着炸药的表面或条形的轴向方向以缓慢的速度靠热传导向未反应区传播。 3)爆炸:反应从局部开始,靠冲击波向未反应区迅速传播,无论在密闭还是敞开条件下,均可产生较大压力,并伴随光、声等效应的过程,以每秒数百米至数千米的速度进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