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院前急救原则

院前急救原则

院前急救原则

院前急救原则

院前急救总的任务,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病员的疾苦、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为医院抢救打好基础。

基本原则:先复后固、先止后包、先重后轻、先救后送,急救与呼救并重,搬运与医护一致。

过去急救是”抬起来就跑”的办法,这一概念在国际范围内已基本上被”“暂等并稳定伤情”这样一种思想所代替。这一稳定方针已经表明可以有效地降低战争与和平时期急救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在”“暂等并稳定伤情”时,并不是把伤病员搁置不管,而是急救人员在紧张地为马上转送伤病员做应做的打通气道、心肺脑复苏、控制大出血、制动骨折,少搬运中,未经训练者更应该注意。

1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1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答:(1)先排险后急救(2)急救与呼吸并重(3)先重伤后轻伤(4)先施救后运送(5)转运与救护相结合(6)院外和院内紧密衔接 3简述ICU的病床设置的要求。 答:ICU病床数量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重症病人的需要,三级医院ICU的床位数以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ICU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至少应保留一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适度扩大规模。ICU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用于收治隔离病人。 6简述多发性创伤的急救和护理中应遵循的ABCD原则。 答:A:气道及颈椎控制: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保护颈椎,实施颈椎制动。 B:呼吸及保持通气:维持呼吸功能,充分给氧,必要时采用人工呼吸、机械通气。 C:循环及控制出血:补充周围循环血量,保持心脏泵功能,对活动性出血积极止血。 D:审计系统障碍:保护脊柱、脊髓,采用硬担架搬运,轴型翻身,防止躯干摆动和旋转。颅脑损伤者预防和治疗颅内高压,伴颅内出血者积极止血,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 E:暴漏及环境控制:充分暴漏病人身体,全面检查以及发现除上述部位以外的其他脏器损伤。暴露时应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和保暖。 7简述中暑的发病机制。 答:(1)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产热和从环境中获得的热量不能与生理性散热达到平衡,致使体内热量积蓄,引起体温升高。随着体内热量的蓄积,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心功能减退,心排出量减少、中心静脉压升高,汗腺功能衰竭,可使体内热量进一步积蓄,体温骤增,甚至达到42°以上。临床上以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2)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是出汗。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内最高生理限度的出汗量为6L,但在高温环境下,劳动者的出汗量可在10L以上。因大量出汗,使体内的钠、钾丢失过多,引起肌肉痉挛和疼痛。 (3)热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同是人体内对热环境不适应,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但不伴内脏血管收缩,以致循环血量减少,中枢供血不足,发生循环衰竭。 12简述院前急救的任务与原则。答:(1)院前急救的任务:①日常院前急救;②灾害事故的院前急救;③大型集会活动的救护待命;④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⑤救护知识的普及。(2)院前急救的原则:①先排险后施救;②急救与呼救并重;③先重伤后轻伤;④先施救后运送; ⑤转送与救护相结合;⑥院外和院内紧密衔接。 2.2.简述院前急救实施救护的措施。答:(1)采用合理的救护体位。(2)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3)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有窒息、发绀者,应迅速解开衣领,清除口咽部异物、血块和分泌物,有条件时给氧。(4)维护循环系统功能。(5)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6)对猝死、创伤、烧伤及骨折等病人进行现场救护。(7)止血。(8)包扎,可减轻伤者疼痛,减少出血,避免附加损伤及细菌污染。(9)固定。(10)对疑有脊椎损伤者,应立即予以制动,以免造成瘫痪。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绿色通道”的有效衔接,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院前急救: 1、调度室在接到求救信息后迅速发出调度指令(1分钟内),院前急救组(120救护车的医、护、驾)人员接到指令后应快速出诊(小于5分钟),院前急救应规范施行一系列必要的尽力、合理救治处理措施。 2、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的搬运过程严密监护、积极急救和处理,急危重病人在转运至医院的途中应向伤病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 3、转运过程中应事先将病情电话告知急诊科值班医生,急诊科内值班医护人员应提前做好抢救相应准备工作;如因病情危重、涉及多专业学科的伤病情、伤病者涉及多人等情况需其他专业学科协助处理或须进行紧急手术的,转运途中应及时通知相应科室做好协助抢救及紧急手术准备;院前急救组时刻与急诊科及相应专业学科保持紧密联系与病人交接,积极协同抢救。 二、院前院内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无缝连接 1、保证院前急救与院内专业学科间的信息互通:及时通报急救病人病情信息:调度室——院前急救组——急诊科及医院内各相关专业学科“三方通话”。 2、病人转送与安置: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院内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接诊护士、护工、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教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他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的相关医师到位,医统各相关多门做好了必要在备。 3、医疗机构阁信息畅通: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感者时,应提前与危诊科或通度联系并通过120院前急数组转运感者;会诊科与调变室随时保持信息畅通。调度室在初步了解毫者伤痛情、相关专业来位情况确定允许接纹后,立邮通知完前急数细选行老者转运工作:院前急教组在接收此类患省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装,如目前病售与特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处理清能等情况,同到做 好登记。 4、院内通通的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急救绿色通道。入院抢救通道、紧急手术通道以及必要的备用通道、电梯等设备通畅,以便在院前急救组将伤者转运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和抢救。 流程为:院前急救组一一急诊科一一抢救室一—(ICU/CCU/导管室/手术室)——留观室/住院病房。 三、病人的院前院内交接 急救病人交接:指急危重症病人经院前急救组送达医院后,院前急救组医护人员与急诊科或医院相关住院科室进行病人交接(伤病者基本信息、病情及相关

院前急救5步骤

院前急救常规5步骤 一个需要进行抢救的病人或者可能需要抢救的患者 第一步紧急评估:判断患者有我危及生命的情况A:有无气道阻塞B:有无呼吸,呼吸频率和程度B:有无体表可见大量出血C: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S:神志是否清楚 第二步立即解除危及生命的情况气道阻塞呼吸异常呼之无反应,无脉搏重要大出血●清除气道血块和异物●开放气道并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立即对外表能控制的大出血进行止血(压迫、结扎) 第三步次级评估:判断是否有严重或者其他紧急的情况●简要、迅速系统的病史了解和体格检查●必要和主要的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 第四步优先处理患者当前最为严重的或者其他紧急问题 A 固定重要部位的骨折、闭合胸腹部伤口 B 建立静脉通道或者骨通道,对危重或者如果90 秒钟无法建立静脉通道则需要建立骨通道 C 吸氧:通常需要大流量,目标是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D 抗休克 E 纠正呼吸、循环、代谢内分泌紊乱 第五步主要的一般性处理●体位:通常需要卧床休息,侧卧位、面向一侧可以防止误吸和窒息●监护:进一步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必要时检测出入量●生命体征:力争保持在理想状态:血压90-160/60-100mmHg,心率50-100 次/分,呼吸12-25次/分●如为感染性疾病,治疗严重感染●处理广泛的软组织损伤●治疗其他的特殊急诊问题●寻求完整、全面的资料(包括病史) ●选择适当的进一步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正确确定去向(例如,是否住院、去ICU、留院短暂观察或回家) ●完整记录、充分反映病人抢救、治疗和检查情况●尽可能满足患者的愿望和要求紧急评估抢救措施评估和判断一般性处理注释说明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

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 拨打急救电话经救护车接来的患者(院前急救)(或)/自行来院患者→急诊科护士接诊挂号→测T、P、R、BP观察神志→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生立即接诊病人→查体、完善检查:(1)轻症:输液、治疗、取药、留观、好转者离院,留观期间病情加重者,则住院、手术;(2)危重:立即进入抢救室抢救→心肺复苏、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医师全程陪同→送住院、手术、重症监护。 服务时限 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超声检查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2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收款及挂号等配合流程 1、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会诊电话后立即派会诊医生前往会诊,时间﹤10分钟。 2、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帮助的,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医生前往共同抢救。 3、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入院的,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备病床和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由担架队和急诊医务人员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4、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做相关检查的,各医技科室应做到随到随检、先检查后交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生,做好记录,并快速给出检查报告。 5、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药房应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交费,并做好记录。 6.收款及挂号处: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并做好记录。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急诊患者就诊初步判断病情急诊抢救室

急救知识题库

急救知识大赛初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道,每道1分) (一)自然灾害类 1.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A ) A.蒙眼救出,慢慢呼吸、进食 B.尽快救出,尽快输氧 C. 尽快救出,尽快见光 D.尽快救出,尽快进食 2.怎样防止被埋压者窒息(B ) A.让他们服用有助于呼吸的药物 B.先使被埋者露出头,并清除口鼻中的尘土,使其呼吸通畅 C.人员救出后,把他们放在窗户打开的房间内或空旷场地上 3.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D ) A.不停地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4.地震发生后被掩埋在废墟内,等待求助的人应选择D自救措施。 A.用毛巾、衣物捂住口鼻,防止灰尘造成窒息

B.不停的放声喊叫,引起外界注意 C.拼命挣扎引起外界注意 D.积极寻找食品、水,节省体力,延长生命,等待救援 5.如果在地震、台风、洪涝灾害中,身体被塌倒的建筑物压住,下列错误的是(A ) A.使用明火告知他人来营救 B.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C.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 D.敲击水管求救 6.灭火战斗中常常出现化学烧伤,其中磷烧伤十分常见,下列处理磷烧伤的做法不正确的是(A ) A.如无洁净软布,可用油质敷料包扎 B.可将创面浸泡在水中隔绝空气并洗去磷粒 C.如无大量水冲洗,可以用多层湿布包扎创面 D. 应首先将浸有化学物质的衣服迅速脱去,并用大量水冲洗 (被磷烧伤后应该怎么办磷烧伤之后严重的话可造成皮肤深部烧伤或因烟雾导致 吸入性肺水肿。急救时应立即将患部浸泡在流动水中冲洗,使磷与空气隔绝,防止磷继续氧化烧伤,同时去除伤部的磷颗粒,而后可用2%碳酸氢钠冲洗创面,再湿敷包扎。忌用油质敷料,防止磷溶解吸收引起全身中毒 )

1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1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1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答:(1)先排险后急救(2)急救与呼吸并重(3)先重伤后轻伤(4)先施救后运送(5)转运与救护相结合(6)院外和院内紧密衔接 3简述ICU的病床设置的要求。 答:ICU病床数量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重症病人的需要,三级医院ICU的床位数以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ICU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至少应保留一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适度扩大规模。ICU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床间距大于1米;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用于收治隔离病人。

6简述多发性创伤的急救和护理中应遵循的 ABCD原则。 答:A :气道及颈椎控制: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保护颈椎,实施颈椎制动。 B :呼吸及保持通气:维持呼吸功能,充分给 氧,必要时采用人工呼吸、机械通气。 C :循环及控制出血:补充周围循环血量,保持心脏泵功能,对活动性出血积极止血。 D:审计系统障碍:保护脊柱、脊髓,采用硬担架搬运,轴型翻身,防止躯干摆动和旋转。颅脑损伤者预防和治疗颅内高压,伴颅内出血者积极止血,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 E:暴漏及环境控制:充分暴漏病人身体,全面检查以及发现除上述部位以外的其他脏器损伤。暴露时应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和保暖。 7简述中暑的发病机制。 答:(1)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产热和从环境中获得的热量不能与生理性散热达到平衡,致使体内热量积蓄,引起体温升高。随着体内热量的蓄积,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心功能减退,心排出量减

少、中心静脉压升高,汗腺功能衰竭,可使体内热量进一步积蓄,体温骤增,甚至达到42°以上。临床上以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2)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是出汗。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内最高生理限度的出汗量为6L,但在高温环境下,劳动者的出汗量可在10L以上。因大量出汗,使体内的钠、钾丢失过多,引起肌肉痉挛和疼痛。 (3)热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同是人体内对 热环境不适应,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但不伴内脏血管收缩,以致循环血量减少,中枢供血不足,发生循环衰竭。 12简述院前急救的任务与原则。答:(1)院前急救的任务:①日常院前急救;②灾害事故的院前急救;③大型集会活动的救护待命;④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⑤救护知识的普及。⑵院前急救的原则:①先排险后施救;②急救与呼救并重;③先重伤后轻伤;④先施救后运送;⑤转送与救护相结合;⑥院外和院内紧密衔接。 2.2 .简述院前急救实施救护的措施。答:⑴采

院前急救行为规范

院前急救遵循的规范 一基本准则 1、以病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充分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2、勤学苦练,熟练掌握急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关爱病人生命,竭尽所能维持伤病员的生命体征,减轻或解除病人痛苦,预防继发损伤,快速安全送院。遇到危重病人,全力以赴,不以任何理由延误抢救时机。 4、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主动履行告知义务,倡导诚信服务。 5、加强沟通,做到有问必答,融洽医患关 6、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礼貌用语。 7、衣着整齐,佩带胸卡,仪表端庄。 8、廉洁行医,规范服务。合理检查、合理诊疗、 合理用药。不收受红包小费,不乱收费,不“舍近取远”转送医院。 9、增强团队合作,互尊互助。 二、处理病人时该遵循的原则 现场急救 1.立即对伤病员进行检查,同时询问病史,检查时,先确定有否心跳和呼吸停止。若心跳、呼吸停止的,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要及时告诉伤病员亲属或有关人员,并要求其在签字单上签字。若伤病员亲属或有关人员不肯签字,应在病历上注明。 2.对心跳、呼吸未停止者,要确定主要症状及体征,并按《上海市院前急救质控手册》中“院前急救医疗”内容进行急救。 3.对判断为危重病人的,除按“院前急救医疗”进行急救外,及时将伤病员病情告诉伤病员亲属或有关人员,并要求其在签字单上签字。若伤病员亲属或有关人员不肯签字,应在病历上注明。 4.遇有转院或出院伤病员时,要问清楚转院或出院诊断,检查生命体征,一般维持原有的治疗措施。对判断为危重病人的,要告诉伤病员亲属或有关人员,并要求其在签字单上签字。 5.在公共场所的伤病员,特别是心跳停止的伤病员,应采取边急救边护送快速地送往附近具有急救条件的医院。有条件时找目击者陪同前往。

院前急救心理急救原则

院前急救心理急救原则 核心:支持性心理治疗 方法:解释、保证、支持、倾听、共情 心肌梗塞病人的焦虑情绪: 1、迅速而恰当的院前急救,使患者及其家属产生信任感和安全 感。 2、沟通要贯穿在救护过程中:让安心,配合。 3、适当触摸,密切医患关系。 4、争取家属的配合,给予患者心里支持。 自杀 1、消除患者特别是亲属的紧张恐惧情绪。 2、尊重、保守患者的隐私。 3、避免用加重心里负担和求死愿望的语言。 4、倾听患者的诉说。 5、尊重患者的人格。 6、在进行急救操作时注意与患者配合。 惊恐发作 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针对患者认知偏差进行干预。 3、为患者做相应的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解释疾病的性质,让 患者了解疾病产生的机理、临床表现和预后,减轻其恐惧和痛苦)

意外伤害 1、主动、耐心倾听、支持。 2、热情关注。 3、提供疏洪机会。 4、解释和指导。 5、提高信心。 6、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心理急救实施指南 1、通过观察、询问决定如何提供帮助。 2、开始接触的最好方法是提供实用性的帮助。 3、做好思想准备回应各种情况、倾听。 4、说话沉着镇定,耐心、负责、慢速。 5、认可积极的一面。 6、针对最迫切的需求和目标提供直接相关的信息。 7、谨记心理急救的目标是减轻悲恸,提供帮助,促进适应性功能, 而不是打听创伤经历的细节。 心理急救的重点 1、接触与投入:回应发出的接触信息,以富有同情心的态度主动 接触。 2、安全与舒适:提高即时的和持续的安全感,使其得到身体上和 情感上的舒适。 3、稳定情绪:安抚和引导精神紊乱的幸存者。

4、收集信息:识别即时需求与担忧,收集相关信息,制订个体化 的心理急救干预措施。 5、实际帮助:提供直接与其即时需求和忧虑有关的实际帮助。 6、联系社会支持系统:帮助与支持资源建立起联系,包括家人、 朋友以及社区援助资源等。 7、提供应对方法:提供关于应激反应和用于减轻、促进适应功能 的方法。 8、联系协助性服务机构:帮助幸存者与他们或以后需要或可以利 用的相关服务机构建立联系。 医院感染关键措施: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效果评价。 医务人员自身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如皮肤上有伤口,应以消毒药水清洁后贴上防水胶布,才可以 继续工作。 2、处理伤口时,要戴手套,避免徒手接触他人的血液或体液。 3、若不慎接触到血液或体液,应立即用肥皂水及消毒水冲洗污染 部位。 4、进行清晰性治疗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针头、缝合 线、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禁止双手回针冒,没有可利用的条件时可用单手操作法。 6、不要用力將锐利器具放入已经过满的容器。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关于印发《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试行)的通知 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工作,规范急救医疗行为,细化急救操作标准,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院前急救工作流程》(试行)印发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0年月日 主题词:院前急救工作流程通知 抄送: 办公室 2013年月日印发 共印份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一、各急救(车组)医护人员必须提前15分钟到岗进行交接班 二、各急救医护人员(车组)必须服从急诊调度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三、值班调度必须做到“铃响三声 立即接警”,并在1分30秒内受理完毕,及时向相关分中心下达出诊指令,遇重大、突发事件要坚持报告制度 四、各急救医护人员(车组)接到出诊指令后,应在3分钟内出车

五、抵达现场后,急救医师应严格按照急救医疗操作规程对病人实施救治,并将处理情况及相关信息及时向调度室报告。 六、坚持就近、就急、尊重家属意愿的原则转送病人 七、抵达医院后,急救医师必须随病人进入急诊科(室),负责向接诊医生介绍病人病情及处理情况 八、(车组)急救任务结束,返回中心(信息上报) 待命

院前急救电话受理工作流程 1、值班人员(各急救医护人员及车组)要提前15分钟上班,做好上班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铃响三声有应答。 3、“您好,急诊科”起始语。 4、症状询问并迅速判断病情,询问详细地址并确定接车地址(有三字段信息的电话需要重新核对地址)。 5、受理时间控制在1分30秒。 6、登录信息并按急救调度派车。 7、确认出车信息确保车辆任务状态。 8、接到医院周边的求救电话,在派出急救车辆出诊的同时,立即打电话通知医院急诊室或医务科派人外出参与急救,并做好院内抢救准备。 9、接到一线人员要求进行急、危重病人病情转报时立即告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并做好转报登记。 10、凡接到涉及被打伤、交通事故的求救电话,应告知求救者需拨打110求救,同时通知出诊到现场抢救。 11、准确判读骚扰电话,对于辨别不清楚的电话不要随意锁定,以免错过真实的求救信息。 12、凡接到市卫生局下达的重大突发灾害事故救护任务,调动人员应立即按要求调度车辆、人员,并立即向医院领导报告。 13、如遇突发事件或重大灾害事故,要及时与现场人员取得联系并详细询问现场情况及伤亡人数,合理调配,以便随时增减车辆,通知接受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同时,上报医院领导和卫生

四项原则解读院前急救工作

四项原则解读院前急救工作 东营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通过五年来的实践,总结出“患者自愿、就近就医、医院能力、划片分工”等四项院前急救原则,提高院前急救医疗质量,确保了院前医疗急救的及时、安全、有效。 标签:院前急救;原则 院前急救是社会紧急事务安全保障系统和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疗急救三个阶段之一,且为首要阶段,是指从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开始,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置,然后将病员送达医院之间的阶段。加强院前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治能力,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体现社会公平正义。2005年5月12日零时,东营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系统开始运行。东营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实行120指挥调度型运行模式,辖23处医疗急救站点,拥有急救车47辆,服务人口185万。截至2010年8月1日零时,东营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安全处置接警1090368次,出车次数144918次,其中有效出车116915次,救治各类患者118152例,保持指挥调度零投诉,实现了“接警及时、出警迅速、运转协调、救治有力”的院前急救工作目标。 1 基本做法 1.1 构筑体系框架东营市政府印发《东营市院前急救管理暂行办法》,为全市院前急救工作的规范运行提供保障;并与东营市信息产业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及120特服号码管理的通知》,明确120急救电话为本市院前急救的唯一特服号码并归指挥中心集中管理,确立了指挥中心在院前急救统一指挥调度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按照先城区、后县区,最后覆盖全部乡村的院前急救网络建设步骤,实现“急救站点建设、通信平台搭建、急救从业人员培训、指挥中心装备联网、急救网络规范运行”等“五位一体”同步推进。 1.2 规范急救网络建设印发《关于重新设置院前急救网络单位的通知》,明确急救站点建设原则、模式、性质、功能和职责,理顺了急救站点与指挥中心间的管理运行体制。出台《院前急救网络建设要求和急救站点建设标准(试行)》,确保急救站点建设任务明确,标准统一。 1.3 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搞好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工作的衔接,完善急救“绿色生命通道”,形成有效的“生命急救链”,让接收医院能及时了解危重患者的病情概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送达医院前的相关抢救准备。一是划片分工。根据急救医院的救治能力、综合实力、服务质量、社会认可程度和群众就医习惯等,分配基本的急救区域。二是就近就医。患者病情较重,已对生命健康安全构成威胁(针对患方或报警者而言),为体现院前急救的及时性、有效性,到就近急救医院就诊。三是医院能力。患者情况特殊,比如严重的外伤、烧伤、精神病、肢体断离等,虽然患方(报警者)有选择医院意向,但东营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仍会考虑救治医院能力和在救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关问题或后续问题,在征得患方(报警者)同意后,直接调派或转送具有较强专科救治能力的医院或综合能力较强的医院。四是尊重患者选择。患者病情在短时间内尚不危及生命时,为满足患方(报警者)的就医习惯和就诊愿望,根据患方(报警者)意愿选派急救出诊。 1.4 加强能力建设

1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1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1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答:(1)先排险后急救(2)急救与呼吸并重(3)先重伤后轻伤(4)先施救后运送(5)转运与救护相结合(6)院外和院内紧密衔接 3简述ICU的病床设置的要求。 答:ICU病床数量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重症病人的需要,三级医院ICU的床位数以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ICU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至少应保留一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适度扩大规模。ICU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用于收治隔离病人。 6简述多发性创伤的急救和护理中应遵循的ABCD原则。 答:A:气道及颈椎控制: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保护颈椎,实施颈椎制动。 B:呼吸及保持通气:维持呼吸功能,充

分给氧,必要时采用人工呼吸、机械通气。 C:循环及控制出血:补充周围循环血量,保持心脏泵功能,对活动性出血积极止血。 D:审计系统障碍:保护脊柱、脊髓,采用硬担架搬运,轴型翻身,防止躯干摆动和旋转。颅脑损伤者预防和治疗颅内高压,伴颅内出血者积极止血,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 E:暴漏及环境控制:充分暴漏病人身体,全面检查以及发现除上述部位以外的其他脏器损伤。暴露时应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和保暖。 7简述中暑的发病机制。 答:(1)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产热和从环境中获得的热量不能与生理性散热达到平衡,致使体内热量积蓄,引起体温升高。随着体内热量的蓄积,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心功能减退,心排出量减少、中心静脉压升高,汗腺功能衰竭,可使体内热量进一步积蓄,体温骤增,甚至达到42°以上。临床上以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2)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是出汗。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内最高生理限

院前急救

概念: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急诊科救护 是指院内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接受各种急诊病人,对其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并根据病情需要,对病人作出出院、留院观察、收住专科病房或ICU进一步救治的决定。 危重症救护 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救治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接收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病人,对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及其复杂并发症等进行全面监护和治疗。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 是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和ICU救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是一个有严密组织和统一指挥机构的急救网络。 ?何谓EMSS 、ICU、院外救护 ?院外救护: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病病人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 ? 说出院外救护的特点、原则、组织形式 对医护人员素质要求高。 身体素质-适合强体力劳动。 心理素质-沉着冷静、紧张有序。 涉及知识范围广。 技术技能要求高。 原则“1.先排险后施救 2.先重伤后轻伤 3.先施救后运送 4.急救与呼救并重 5.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6.紧密衔接、前后一致 广州模式(指挥型):中心具有全市院外救护的调度指挥权 重庆模式(依托型):中心依托于一家综合性医院 上海模式(单纯型):中心和其所属分站与该市若干协作医院紧密配合的急救模式 北京模式(独立型):是首都院前抢救和重大急救医疗任务的统一指挥、调度和抢救中心 深圳模式(交叉型):既依托各大医院,又自成体系的急救医疗指挥中心 香港模式(附属消防型):中心与消防、司警统一通讯网络,报警电话为"999" 简述院外救护“生存链”由几哪个环组成及其内在的含义 第一环——早期通路(早期呼救) 第二环——早期心肺复苏 第三环——早期心电除颤 第四环——早期高级心肺复苏(ALS)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83526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一、各急救单元(车组)所有人员必须提前15分钟到岗进行交接班。 二、各急救单元(车组)必须服从120通讯调度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三、值班调度必须做到“铃响三声立即接警”,并在1分30秒内受理完毕,及时向相关分中心下达出诊指令,遇重大、突发事件要坚持报告制度。 四、各急救单元(车组)接到出诊指令后,应在3分钟内出车。 五、抵达现场后,急救医师应严格按照急救医疗

院前急救电话受理工作流程 1、调度员要提前15分钟上班,做好上班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铃响三声有应答。 3、“您好,东屏镇卫生院”起始语。 4、症状询问并迅速判断病情,询问详细地址并确定接车地址(有三字段信息的电话需要重新核对地址)。 5、受理时间控制在1分30秒。 6、登录信息并调度派车。 7、确认出车车辆状态。 8、接到医院周边的求救电话,在派出急救车辆出诊的同时,立即打电话通知医院急诊室或医务科派人外出参与急救,并做好院内抢救准备。 9、接到一线人员要求进行急、危重病人病情转报时立即告知相关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并做好转报登记。 10、凡接到涉及被打伤、交通事故的求救电话,应告知求救者需拨打110求救,同时通知最近的120分中心出诊到现场抢救。 11、准确判读骚扰电话,对于辨别不清楚的电话不要随意锁定,以免错过真实的求救信息。 12、凡接到市卫生局下达的重大突发灾害事故救护任务,调动人员应立即按要求调度车辆、人员,并立即向卫生院领导报告。 13、如遇突发事件或重大灾害事故,要及时与现场人员取得联系并详细询问现场情况及伤亡人数,合理调配,以便随时增减车辆,通知接受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同时,上报卫生院领导和卫生局值班室,并做好记录。必要时,按照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

院前急救考试题库

上海市院前急救系统 通讯调度题库 一、选择题 1、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为分钟。() A、5分钟 B、6分钟 C、7分钟 D、8分钟 2、心脏按压的部位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或者在。() A、剑突上方三横指 B、剑突上方二横指 C、剑突上方一横指 D、剑突处 3、心绞痛病人呼叫救护车时,调度的指导原则是。() A、病人保持安静即可 B、坐位休息 C、有条件的前提下舌头下含服麝香保心丸2颗,同时静卧休息 D、有条件的前提下吸氧治疗,同时保持静卧休息 4、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引起的心绞痛,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可大于管腔横切面积的以上。() 以上65%A、、B70%以上75%以上C、以上D、80 )(5、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时,调度的指导原则是。A、双腿下垂B、取坐位、双腿下垂、取坐位C 、平卧位D. 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持续时间一般在。() A、5-20分钟 B、30分钟 C、1小时 D、2小时以上 7、心梗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使心肌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持续分钟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A、30分钟 B、40分钟 C、50分钟 D、60分钟 8、骨折根据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闭合性骨折和。() A、粉碎性骨折 B、开放性骨折 C、完全性骨折 D、压缩性骨折 9、危急病人无车可派,在条件允许时应给予电话救治指导,进行必要心理抚慰,了解患者的病情演变,可每进行一次回访。()

A、3分钟 B、5分钟 C、7分钟 D、10分钟 10、成人心脏只有手拳大小,每分钟能排出的血液。() A、2-3升 B、3-4升 C、4-5升 D、5-6升 11、成人心脏只有手拳大小,每昼夜可排出血液达之多。 A、6000升 升6500、B. C、7000升 D、7500升 1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特征是呕血和。() A、呕咖啡色样胃内容物 B、金黄色液体 C、红色液体 D、黑便 13、急性胸痛中最危重的是急性冠脉综合症、肺栓塞以及。() A、主动脉夹层分离 B、闭合性气胸 C、急性胸膜炎 D、开放性气胸 14、临产是分娩的开始,它的主要特点是出现规律性宫缩,持续30秒以上,间歇分钟。() A、2-3分钟 B、3-4分钟 C、4-5分钟 D、5-6分钟 15、调度员上班后要及时了解分站值班车上、下班的情况,如一线遇到故障不能自动登录时可由负责登录,调度员做好登记。() A、分站长 B、调度员 C、网络管理员 D、以上对不对 16、调度员的派车原则是。 A、就近原则 B、就急原则 C、按照病人的意愿派车 D、就近、就急派车 17、通讯调度科带教实习3-6个月,包括,各项通信调度规范操作流程,通信设备的操作使用,区域小)(区道路地图等内容。. A、通讯调度科规章制度 B、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一、各急救单元(车组)所有人员必须提前15分钟到岗进行交接班。 二、各急救单元(车组)必须服从120通讯调度得统一调度与指挥。 三、值班调度必须做到“铃响三声立即接警”,并在1分30秒内受理完毕,及时向相关分中心下达出诊指令,遇重大、突发事件要坚持报告制度。 四、各急救单元(车组)接到出诊指令后,应在3分钟内出车。 五、抵达现场后,急救医师应严格按照急救医疗 院前急救电话受理工作流程 1、调度员要提前15分钟上班,做好上班前得一切准备工作。 2、铃响三声有应答。 3、“您好,东屏镇卫生院”起始语。 4、症状询问并迅速判断病情,询问详细地址并确定接车地址(有三字段信息得电话需要重新核对地址)。 5、受理时间控制在1分30秒。 6、登录信息并调度派车。 7、确认出车车辆状态。 8、接到医院周边得求救电话,在派出急救车辆出诊得同时,立即打电话通知医院急诊室或医务科派人外出参与急救,并做好院内抢救准备。 9、接到一线人员要求进行急、危重病人病情转报时立即告知相关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并做好转报登记。

10、凡接到涉及被打伤、交通事故得求救电话,应告知求救者需拨打110求救,同时通知最近得120分中心出诊到现场抢救。 11、准确判读骚扰电话,对于辨别不清楚得电话不要随意锁定,以免错过真实得求救信息。 12、凡接到市卫生局下达得重大突发灾害事故救护任务,调动人员应立即按要求调度车辆、人员,并立即向卫生院领导报告。 13、如遇突发事件或重大灾害事故,要及时与现场人员取得联系并详细询问现场情况及伤亡人数,合理调配,以便随时增减车辆,通知接受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同时,上报卫生院领导与卫生局值班室,并做好记录。必要时,按照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出响应级别,做好指挥调度工作。 14、急救呼救区域内无车派出时,应尽快通知临近区域得车辆前往,并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与安抚工作。 15、接受一线车辆反馈得病人信息及时与送达医院急诊科通报。 16、任务完成后记录相关数据信息存入电脑并完成每日报表工作。 院前急救医生工作流程 参照《医院院前急救人员工作流程》与《院前急救医生岗位职责》得要求,在熟练掌握工作规范与岗位职责得基础上,突出掌握如下工作流程: 1、提前15分钟上班,穿工作服,佩戴工作牌,做好一切出诊前得准备工作。 2、上班后上车插卡,由调度室度对值班人员予以确认,待命出诊。 3、值班时间内,应保持高度待命状态,接到出诊指令后,3分钟

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 概念: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急诊科救护 是指院内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接受各种急诊病人,对其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并根据病情需要,对病人作出出院、留院观察、收住专科病房或ICU进一步救治的决定。 ●危重症救护 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救治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接收由急诊科和院内有关科室转来的危重病人,对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及其复杂并发症等进行全面监护和治疗。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 是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和ICU救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是一个有严密组织和统一指挥机构的急救网络。 ?何谓EMSS 、ICU、院外救护 ?院外救护: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病病人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 ? ?说出院外救护的特点、原则、组织形式 ?对医护人员素质要求高。 ?身体素质-适合强体力劳动。 ?心理素质-沉着冷静、紧张有序。 ?涉及知识范围广。 ?技术技能要求高。 ? ?原则“1.先排险后施救 ? 2.先重伤后轻伤 ? 3.先施救后运送 ? 4.急救与呼救并重 ? 5.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 6.紧密衔接、前后一致 ?广州模式(指挥型):中心具有全市院外救护的调度指挥权 ?重庆模式(依托型):中心依托于一家综合性医院 ?上海模式(单纯型):中心和其所属分站与该市若干协作医院紧密配合的急救模式 ?北京模式(独立型):是首都院前抢救和重大急救医疗任务的统一指挥、调度和抢救中 心 ?深圳模式(交叉型):既依托各大医院,又自成体系的急救医疗指挥中心 ?香港模式(附属消防型):中心与消防、司警统一通讯网络,报警电话为"999" ? ?简述院外救护“生存链”由几哪个环组成及其内在的含义 ?第一环——早期通路(早期呼救) ?第二环——早期心肺复苏

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1 简述院前急救的原则 答:( 1)先排险后急救( 2)急救与呼吸并重( 3)先重伤后轻伤( 4)先施救后运送( 5)转运与救护相结合( 6)院外和院内紧密衔接 3 简述ICU 的病床设置的要求。 答:ICU 病床数量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重症病人的需要,三级医院ICU 的床位数以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ICU 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至少应保留一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适度扩大规模。ICU 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 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 平方米,用于收治隔离病人。 6 简述多发性创伤的急救和护理中应遵循的ABCD 原则。 答:A:气道及颈椎控制: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保护颈椎,实施颈椎制动。 B:呼吸及保持通气:维持呼吸功能,充分给氧,必要时采用人工呼吸、机械通气。 C:循环及控制出血:补充周围循环血量,保持心脏泵功能,对活动性出血积极止血。D:审计系统障碍:保护脊柱、脊髓,采用硬担架搬运,轴型翻身,防止躯干摆动和旋转。颅脑损伤者预防和治疗颅内高压,伴颅内出血者积极止血,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 E:暴漏及环境控制:充分暴漏病人身体,全面检查以及发现除上述部位以外的其他脏器损伤。暴露时应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和保暖。 7 简述中暑的发病机制。 答:( 1)热射病: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产热和从环境中获得的热量不能与生理性散热达到平衡,致使体内热量积蓄,引起体温升高。随着体内热量的蓄积,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心功能减退,心排出量减少、中心静脉压升高,汗腺功能衰竭,可使体内热量进一步积蓄,体温骤增,甚至达到42 °以上。临床上以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 2)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是出汗。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内最高生 理限度的出汗量为6L,但在高温环境下,劳动者的出汗量可在10L 以上。因大量出汗,使 体内的钠、钾丢失过多,引起肌肉痉挛和疼痛。 (3)热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同是人体内对热环境不适应,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但不伴内脏血管收缩,以致循环血量减少,中枢供血不足,发生循环衰竭。 12 简述院前急救的任务与原则。答:(1)院前急救的任务:①日常院前急救;②灾害事故的院前急救;③大型集会活动的救护待命;④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⑤救护知识的普及。(2) 院前急救的原则:①先排险后施救;②急救与呼救并重;③先重伤后轻伤;④先施救后运送;⑤转送与救护相结合;⑥院外和院内紧密衔接。 2.2.简述院前急救实施救护的措施。答:(1) 采用合理的救护体位。(2)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3)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有窒息、发绀者,应迅速解开衣领,清除口咽部异物、血块和分泌物,有条件时给氧。(4) 维护循环系统功能。(5)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6)对猝死、创伤、烧伤及骨折等病人进行现场救护。(7)止血。(8)包扎,可减轻伤者疼痛,减少出血,避免附加损伤及细菌污染。(9) 固定。(10)对疑有脊椎损伤者,应立即予以制 动,以免造成瘫痪。

晕厥的现场判断、危险性评估和院前急救原则

晕厥的现场判断、危险性评估和院前急救原则 发表时间:2015-10-19T16:28:45.4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作者:刘旭波 [导读]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州院前急救原则也不一样,因此,急救人员应该严格遵守院前急救原则,对患者进行合理性诊断,并予以适当建议。 刘旭波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在意识障碍下,晕厥属于常见症状,是指患者在脑缺血情形下,出现的自限性短暂性意识丧失现象,在院前急救中,晕厥比较常见,在内科临床中,由于对晕厥进行诊断时,探寻病因难度较大,再加上涉及方面比较多,因此,具有较高误诊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本文基于晕厥的病因分类,分别从现行判断、危险性评估及院前急救原则三个方面,对晕厥症状予以探讨。 【关键词】晕厥;现场判断;危险性评估;院前急救原则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332-02 相关文献资料显示,40~60%左右的晕厥患者的均查不到具体的病因,且晕厥症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出现一次晕厥的人群约为20%~23%,其中6%为住院患者,多数患者在出现晕厥现象后前去就诊,因此,实际发生率可不能不仅如此,其中发生晕厥的最主要机制为在一种或多种原因下,导致脑供血急剧减少,致使脑细胞功能出现短暂性的紊乱或缺失,如果脑血流突然中断时间大于8s,或脑组织氧释放量骤然低于20%,或100g脑组织血供骤然低于30ml/min时,由于缺氧,导致脑皮质代谢障碍,进而引发晕厥,一般情况下,晕厥的前驱症状主要有心悸、头晕、出汗、黑朦、面色苍白、眼花、恶心、腿软等,在意识障碍之间,此类症状可叫做“先兆晕厥”,有时患者的脑供血情况改善后,先兆晕厥便会终止,患者也不存在意识丧失现象[1]。 1.病因分类 1.1 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是指心输出量突然减少或心脏出现短暂性停博引起的,病因主要有:一是急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停博、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等突发性缓慢心律失常,或继发、原发性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快速心律失常,如果患者的心律失常伴有严重性、突发性,出现晕厥的可能性非常大;二是心脏排血功能急剧障碍:包括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风心病、主动脉夹层等。 1.2 脑源性晕厥 由于脑部自身血管或脑部主要的供血血管突发意识障碍,导致脑供血暂时性广泛缺血,进而引发晕厥,病因主要有脑挫裂伤、脑震荡等颅脑外伤,或肿瘤、脑干多发性硬化、血管病变、炎症、延髓空洞症等,或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痉挛、弥漫性脑动脉粥样硬化等。 1.3 发射性晕厥 由于调节心率、血压的神经反射弧突发功能障碍引发的晕厥现象,且此类晕厥具有较高的发生率,高达80%,多数患者经过检查后,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此种症状也可以叫做原因不明性晕厥,常见的发射性晕厥主要有血管抑制性晕厥、动脉窦性迷走性晕厥、吞咽性晕厥、咳嗽性晕厥、排尿性晕厥等;其他情形下的晕厥现象主要有注射、抽血、疼痛、惊恐、悲伤、看见流血等[2]。 2. 现场诊断 2.1 问诊 在现场为了及时快速的获取晕厥患者的相关信息,问诊是最直接的手段,大致要点包括诱因或发病前状态;前驱症状,比如恶心、胸闷、头晕、心悸、耳鸣、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脉搏减慢或增快等;发作时情形:是否出现牙关紧闭、抽搐、皱眉、大小便失禁、流涎或呼吸脉搏情况、意识丧失持续时间等;发作后情况: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出汗、胸闷、视力模糊、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肢体活动障碍、心绞痛等,或意识是否迅速恢复等;既往病史:贫血、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糖尿病或有无类似发作史等[3]。 2.2 体检 现场体检项目: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心率、脉搏、心律、神经系统、血压等检查。 2.3 院前常见昏厥类型的临床特点 对各种常见院前晕厥的特点进行简单分析,主要表现为:(1)心源性昏厥,这类患者大多具有器质性心脏病史,其能够发生于患者的任何体位,患者主要表现为缓慢或者是快速的心律失常,但是其昏厥的时间持续是比较短的;(2)短暂脑缺血发作,其主要特点是反复发作的感觉障碍、瘫痪、失语等,高龄患者通常会出现短暂意识丧失;(3)低血糖昏厥,这类患者在发病前后通常会有饥饿感、腿软、出汗、无力、眼黑、头晕等症状;(4)反射性昏厥,患者通常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缓慢、出汗、面色苍白、头晕等不适感,但是总体持续时间是比较短的。 3.危险性评估及院前急救原则 一般情况下,当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后,多数晕厥患者已经恢复了意识,但对于晕厥患者而言,潜在危险因素依然存在,发病初期,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这属于最轻的危险因素,进而逐渐向心律失常等严重的危险因素方向发展,甚至导致患者猝死,因此,院前急救时,判断晕厥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是首要任务,进而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急救措施,并对患者的下一步治疗做出合理判断。 3.1 心源性昏厥的危险性评估及急救原则 对于心源性晕厥患者而言,危险程度比较大为Ⅱ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直接危害作用,死亡率可达18-33%,因此,现将急救时,应该首先判断患者是否为心源性晕厥,进而针对病因,进行紧急急救,比如改善心肌供血、纠正心律失常等,接着在心电监护下,及时送往医院就诊,且切忌在无任何监护的情形下送患者到医院就诊[4]。 3.2 脑源性昏厥的危险性评估及急救原则 脑源性晕厥不属于危重急症危险程度级别,即危险性相对较小,但急救人员必须注意,此类晕厥患者脑部血运情况非常差,一旦急性发作,可能是脑梗死等急性脑血管病的先兆,此时,医护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情况,并建议患者到医院进一步诊治。 3.3 低血糖晕厥的危险性评估及急救原则 相对而言,低血糖晕厥危险性最小,但此时患者需要及时补充糖分,如果诊断明确,且不存在其他情况时,糖分补充后,无需到医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