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智能配电,一切尽在掌握

智能配电,一切尽在掌握

智能配电,一切尽在掌握
智能配电,一切尽在掌握

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需求和场景分析研究

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需求和场景分析研究 随着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的不断发展,配电网中的数据处理与计算工作具有更大的挑战性,目前大数据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智能配电网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就对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应用需求和配电网典型大数据场景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大数据在智能配电网的应用前景。 标签: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需求;场景分析 1、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需求分析 在我国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整体应用需求分析中,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工作、用电策略的营销工作,以及社会互联网信息的数据管理,都可以产生许多的应用需求,从而促进新技术手段的产生,还可以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而降低了电力系统管理的成本,对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综合服务性水平。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中主要包括了配电网的运营以及整体规划服务,并且对客户的用电进行了相应的服务和管理,这些对大数据的应用需求必须要涵盖各电力系统运营环节中的信息数据,还有客户的用电数据以及电力营销数据的信息等,综合管理智能配电网中供电环节的所有数据,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大数据的价值。电力系统和用电用户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力系统内部要不断地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加强对用电客户的服务性水平,通过对用电数据的总结可以让政府了解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从而为电力系统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对电力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发展,加强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充电设备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等。 2、配电网典型大数据场景分析 2.1面向有源配电网规划的负荷预测 随着配电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电力需求影响因素的逐渐增多,用电预测的大数据特征日益凸显,传统的用电预测方法已经不再适用。由于智能预测方法具备良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因此近年来用电预测领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智能预测算法开始广泛地应用于用电预测中。传统的用负荷预测,受限于较窄的数据采集渠道或较低的数据集成、存储和处理能力,使得研究人员难以从其中挖掘出更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将体量更大、类型更多的电力大数据作为分析样本可以实现对电力负荷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预测,为规划设计、电网运行调度提供依据,提升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2配电网运行状态评估与预警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网运行状态评估与预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一、“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持续推动智能电网技术创新、支撑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和能源消费革命,从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到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实现智能电网关键装备国产化,到2020年,实现我国在智能电网技术领域整体处于国际引领地位。 本专项重点围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大电网柔性互

联、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与微网、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5个创新链(技术方向)部署23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首批在5个技术方向启动17个项目。每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各申报单位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申报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鼓励各申报单位自筹资金配套。对于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1.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基础理论(基础研究类) 研究内容: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及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配电柜智能控制系统

文档版本: 文档编号:2014 050801 版权归于WNCT(厦门为那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产品应用方案 智能配电柜控制系统 厦门为那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五月

目录 一、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配电柜远程控制系统的优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WCTU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 什么是WCTU ...............................................错误!未定义书签。 WCTU工作过程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WCTU采集的优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WCTU硬件/软件特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项目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系统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硬件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监控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报警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保密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设备清单..................................................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金域名都智能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

金域名都智能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 学校: 专业: 学号: 指导老师:

摘要 随着现代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智能小区不断涌现,这些小区呈现出功能复杂、技术先进的特征,所以对小区建筑的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进程中,建筑电气的根本是要做到建筑必需的各项功能和安全需求的实现,随着人们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降本增效等问题的关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也日益被重视,并且成为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节能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怎样实现“节电能、降能耗”的目标,是每位电气设计人员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因此,人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建筑施工的质量,更关心的是建筑的消防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中的难点问题,结合生活实际,以金域名都小区为例,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域名都;供配电系统;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ntelligent community more and more continue to emerge, these cells showed a complex function, technology advanced features, so the design of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 is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basic electrical building is to achieve the construction must be the functions and security needs, as people fall this synergism on issues such as energy saving, Protect environment and attention, electrical energy saving design of buildings are also gaining more attention, and becomes the main content of building electrical design. Energy saving as a long-term strategy of national economy, how to realize the "saving energy,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s every electrical designers need to seriously consider the issue. Theref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not only the qual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fire protection of building, this paper aimed at the difficult issues in the design of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s in building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life, to jymd area as an example,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Keywords: Jymd;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Design

智能配电网规划的方法和工具是什么

实现智能配电网规划的关键在于研究开发适合其特点的方法与工具。文章基于第23届国际供电会议规划分会(CIRED2015-S5)中的相关议题,从负荷模拟和预测、网络模拟和表示、规划中广泛涉及的电气计算和分析3个方面介绍了与智能配电网规划有关的方法和工具,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开发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0引言 传统配电网规划一般仅考虑了最严重工况的情形(如最大负荷的预测值),而采用节点负荷的历史极大值对配电网荷载能力及电压分布进行校核计算,这样造成规划方案一般都会事先预留较大的容量裕度,且对配电设备一般不设置监控手段。在负荷增长率较快和无分布式电源(DG)接入的情况下,这种传统方式尚有其合理性。但是,随着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负荷越来越主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越来越高,造成电网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确定性的规划方法,必然造成电网容量的利用率低、投资建设成本高、故障风险难于掌控等负面后果,而这些又都有可能成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的障碍。 为了提高电网建设的经济性,未来的规划应该主要考虑大概率事件以及小概率大损失事件,这依赖于对长期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对实时运行数据的监测管理,而这又依赖于量测技术和智能装备技术的发展。相应地,配电网规划方法和工具的研究重点也将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考虑不同的负荷量测方式和预测方式。由于可以利用从智能电表获得的时间序列数据,因此可实现基于每小时/每季度的电能计量数据构建较为精确的负荷模型,包括一年以上的预期负荷变化曲线以及描述这一预期变化曲线的正态分布函数。 2)考虑低压网络(LV)规划的需求。由于在低压系统中接入了大量可再生能源,出现了像电动汽车这样具有潜在高同时率的新型负载,并且要求更高的供电质量和用电效率,因此,配电网规划重点必然会逐渐从中压系统转向低压系统。 3)摒弃传统的确定性建模方法。由于需要考虑可能出现的风险、量测和控制手段变化以及规划模型的经济性,在对长期规划方案进行选择时,应采用负荷和DG出力的概率模型来模拟风险,通过合适的概率密度函数来描述未来发电和需求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应采用概率潮流计算方法,在模型中用概率密度函数取代一个个确定性的数值,潮流计算结果则由期望值及其概率分布组成。 国际供电会议(CIRED)致力于展现和推广供电技术及管理方面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包括网络元件、电能质量、运行控制和保护、分布式能源、配电系统规划和DSO监管等6个研究分会。其中,配电系统规划分会(S5分会)包含以下4个议题: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网络发展、配电规划、方法及工具。本专题连载分别对应上述4个议题,推出了4篇系列文章:系列文章之一介绍了配电网消纳高占比可再生能源的风险管控方法;系列文章之二和之三分别介绍了配电网的技术发展方向和智能配电网规划的关键技术;本文为系列文章之四,主要介绍能够支持配电网规划和投资的创新性方法、模型与工具;后续还将有3篇文章,主要介绍与智能配电网规划和运行有关的案例分析。

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技术与前景分析

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技术与前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大数据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电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智能化的应用技术。本文分析智能了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现状,梳理了大数据背景下智能配电网的特征,阐述了大数据在配电网中的应用,提出了大数据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前景,规划了发展路线。 标签:大数据应用技术;智能配电网;分析研究 引言: 我国配电网的发展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也在不断改革,特别是在智能化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下的智能配电网发展道路开始转向掌握配电设施方面,力求实现科学控制大规模的配电资产,以保障电网高效低能的运行。电力系统时刻在产生着大量的数据,主要是电流量、电压量等在运行的数据,同时,电网数据还可以延伸到用户数据端,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实现配电的智能化。 一、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现状 随着智能配电网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升,逐渐与物联网结合渗透并积累了大量有效数据,例如,用户用电数据、设备检测数据、调度运行数据及故障检修数据等。在量测体系外部,电力企业则积累的很多运营数据,例如,企业管理数据、电力市场数据及用户服务数据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潜在外部数据。 这些数据的来自于各个方面,被分为量测数据、运营数据及外部数据三大类。这三类数据相互作用,共同为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运行做贡献,目前,量测数据是运用昀频繁的数据,对三类数据之间的关联影响研究的比较少,即使是量测数据,它的蕴含价值也未深入研究和挖掘。 二、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特征 配电网大数据主要特征有:数据体量过大,达到千兆级、数据种类多且繁杂、生成速度快、关系复杂等特点。因为配电网系统面对的客户是全国的用户,因此数据的收集量特别大,达到千万兆级别。此外,电力系统配电网的特性要求,必须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就要求数据收集的种类特别多,分析数据也繁杂,例如对用户用电实际情况、历史用电量情况等进行统计研究分析以确保配电网的高效运作。由于电力企业供电系统是不间断在运行的,所以需要对电力系统数据进行微秒分析。电网系统不同环节的工作都可能会影响到智能配电网的数据分析研究,因此,需要快速处理技术来缩减影响并优化数据计算方式以保证终端数据的可靠性。 三、大数据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

论电气技术与智能建筑

论电气技术与智能建筑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论电气技术与智能建筑 摘要:智能建筑是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传感、多媒体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发展的结晶。综合性强,涉及专业的领域更广,本文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处理充分验证了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技术、谐波、电磁干扰、等电位。 关键词:电气技术智能建筑 1、前言 智能建筑产业是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而诞生,且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建筑物的电气发展是经过电气化阶段、自动化阶段和当今的智能化阶段。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它是由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最先进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晶。特别是智能建筑系统工程,它作为弱电系统工程的延伸和发展,综合性强,涉及的专业领域更广,新的弱电系统不断加盟到智能建筑技术领域内。建筑物使用功能现代化的需求和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共同促进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建筑弱电系统中的电子和微电设备较多,这些弱电系统的设备耐受电压较低,如电子设备耐受电压为5V,微电子设备耐受电压只有1.5V,这些设备过电压、过电流的能力差。信息系统设备(包括缆线)在遭受雷害和电磁干扰(如地电位升高、磁耦合、电耦合和电磁耦合等)时,必然会使信

息系统中的设备、网络和布线将遭受感应过电压和电磁干扰的危害;各种高频、超高频的通信设施不断涌现,相互间的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日益严重,大量的运行和实践证明,电磁干扰和谐波对智能化设备和布线系统危害的案例和教训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不可掉以轻心。智能建筑需要不同行业的专家共同参与,除了业主之外,设计师、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人造智能技术及电气技术众多专家一起密切合作才能得以实现。“弱电较弱”正是指在智能建筑中,整体弱电系统工程是建筑电气工程中较薄弱环节,无论是技术力量、人员素质、设计与施工、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监理等相对较弱。这对我国的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是很不利的。 2、网络与布线 智能建筑的实质是诸多智能设备的网络化问题,它包括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集成(BMS或IBMS)。但由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FAS)是采用集散型控制方式,所以FAS系统目前我国还是独立的控制系统,只是留有通信接口待今后与BAS系统集成,而美国的FAS系统是分散型控制方式可与BAS系统集成。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全新概念的布线系统,其优越性是传统的布线系统无法比拟的。主要体现在综合布线系统的开放性——向所有的通信协议开放,灵活性——设备的开通更改只需增加设备和跳线管理,可靠性——器件通过ISO等组织认证,星形拓朴结构等一条线路故障不影

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分析

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分析 配电自动化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城市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手段,是电力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作者分析了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 标签:智能配电网;配电自动化;分析 0、引言 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智能配网是城市用电和行业用电的标配,它是作为输电程序的最后环节在整个电网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向上连接电力主网,向下联系用户,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消费者的用电需求,里应外合,内外协调下实现供电自动化)的作用。加强配网自动化的建设,需要对配网发展现状了如指掌,提高配网运行质量,优化规划配网网络,巩固电网基础建设,方能实现配网高效节能的运转,推动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辅助,从而促进电力行业智能化、科技化及经济化发展。1智能电网与配电自动化的基本概括 1.1智能电网的基本含义 所谓智能配电网就是使电网实现智能化,其实现需要高速、集成通信网络的支持,利用先进的设备、测量、传感技术及决策支持系统的运行和控制方法,实现电网安全、经济、友好的适用。智能配电网主要具有的特征包括激励、自愈、抵御攻击,满足用户对于电量的需求,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引入不同类型的发电模式,对电力市场的高效运行能够起到巨大帮助。智能配电网使供电效率和供电质量得到提高,在应用中可以适当地接入再生能源,实现与用户的相互交流,与我国供电行业的发展相适应。 1.2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及技术指标 根据配电系统的容量大小,可以将配电自动化系统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大型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型配电自动化系统以及小型配电自动化系统。通常情况下,在选择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类型时需要与实际的要求和目标以及将来的发展规模相结合,以经济性、可扩展性、安全稳定性等为基本原则,图1给出了典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层次结构图。其中,它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在建设的初期可以采用中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型式进行建设,并且装设相应的主站、子站以及终端等。当需要对配电系统进行扩展时,可以适当增加主站系统数量,同时将其中的一个主站作为中心站。按照层次结构的不同,可以将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二层以下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适当扩展。 在配电网中,自动化系统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对其要求较高,相应的开关设备不仅要满足相关标准,同时还应该满足相应的管理系统运行要求。注:

智能配电系统方案

智能配电系统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智能配电系统 方 案 书 北京艾夫斯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公司简介 (5) 2.概述 (6) 3.设计依据和原则 (6) 3.1.设计依据 (6) 3.2.设计原则 (7) 4.项目需求 (7) 5.系统选型 (7) 6.系统方案及说明 (11) 6.1.系统软硬件要求 (11) 6.2.系统拓扑结构 (11) 6.3.报警方式 (12) 6.4.监控系统的实现与功能 (13) 6.4.1.供配电系统 (13) 6.4.2.漏水监控系统 (14) 6.4.3.温湿度监测系统 (15) 6.4.4.视频系统 (16) 6.4.5.发电机监控 (16) 6.4.6.其它系统监测 (17) 7.智能配电系统软硬件特点 (17) 7.1.智能配电系统软件平台功能 (17) 7.2.硬件特点 (20) 8.监控系统的安全性与实时性 (21) 8.1.安全性 (21) 3 2020年4月19日

8.2.实时性 (22) 4 2020年4月19日

1.公司简介 作为专业的监控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北京艾夫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电力系统研发的公司。艾夫斯能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如嵌入式、本地监控、远程监控、联网管理监控等多种模式的个性化机房监控解决方案。 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工控标准的“智能配电系统软件”,该软件平台经国家版权局备案登记。 公司依靠专业队伍及丰富行业经验,在配电设备数据采集和能源管理系统方面提供完善的设计咨询、工程实施、维护保养等整体、配套服务。 5 2020年4月19日

[变电站,智能]信息化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

信息化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 摘要自2009我国内部逐渐开始在电网公司中使用智能电网开始,提出全新的“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理念,我国的智能电网在发展和建设从探索研究逐步迈入全面建设阶段。到目前为止,全国各试点城市开始或者完成了智能电网的建设。信息化的发展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智能电网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信息化。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信息化 1 智能电网和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坚强智能电网主要是通过对骨干网架和各级电网系统之间进行调整,将特高压电网作为其主要的网架基础。在建设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强大的通讯平台,对其信息进行自动化和互动化处理。坚强智能电网中主要包括对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等一些列店里运输和操作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规划。从而最终可以实现我国电网“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逐渐发展,其智能操控的理念逐渐深入到智能系统中。智能电站的发展思想与智能电网的发展思想向接近。其智能变电站主要是通过采用先进的操作方式,对其内部操作及运行进行改进,从而建立出集成、环保、低碳的智能发电站。智能电站在进行性智能化改变过程中需要对信息的采集、调控、计量、保密等工作做进行一步智能化的完善,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我国智能电站的建立,完成电站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和在线分析的理论实践,促进我国智能电站的发展。 2 变电站区别 结构上的差异性。根据我国传统变电站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主要包括站控层和间隔层,智能变电在传统变电站的基础上增加了过程层,过程层的作用就是合并单元,智能终端。 3 传统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的组网方式的区别 传统变电站的组网方式主要是铜鼓对监控系统等及西宁保护,从而根据样本采集值和开关设定的相互定量之间进行电网的保护。在整个常规电网中闸口的每一个环节中均与电缆连接段进行连接,分为不同的连接端子。常规电网中通过各个连接端子之间的连接,完成整个电网信息中采集和呼唤,从而形成一种联合的管理和操作功能。而相较于智能电站中相关对数值的采集和开关的连接,通过sv和GOOSE之间实现不同的端口之间建立良好的数字信息的传递量,通过对不同的相对端子形象的将智能电站中的连接进行逻辑关系连接,实现整个智能电网系统的完成。 4 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的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 4.1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

智能楼宇供配电系统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暨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供配电施工与管理实训 题目:智能楼宇供配电系统 姓名: 系别:网络系 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 班级: 指导教师:王* 时间安排:2012年6月4日至2012年6月15日

目录 引言 (2) 摘要 (2) 一、典型楼宇供配电系统 (3) ⒈负荷分布及变压器的配置 (3) ⒉供电系统的主结线 (3) ⒊低压配电方式 (5) 二、供配电系统监测 ............................................. - 6 - 三、应急电源系统 (6) 1.自备发电机组容量的选择 (6) 2.自备发电机组的机组选择 (7) 学习心得 (8) 参考文献 (9)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楼宇自动化系统组成中智能楼宇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功能、基本原理、系统构成,一切用电的部门,如果没有自备发电机,差不多都是由电力系统供电的。由发电厂、电力网(输电、变电、配电)和用户组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电力系统。其目的是把发电厂的电力供给用户使用。因此,电力系统又常称为输配电系统或供配电系统。 关键词:智能楼宇供配电系统基本功能原理构成配电系统 引言 智能楼宇的核心是5A系统,智能楼宇就是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将此5个系统进行有机的综合,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使建筑物具有了安全、便利、高效、节能的特点。智能楼宇是一个边沿性交叉性的学科,涉及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通讯技术、建筑技术等,并且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智能楼宇中应用。 通过楼宇自控系统(这里指通常所说的小BA系统或狭义BA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以丰富灵活的控制、管理软件和节能程序,使建筑物机电或建筑群内的设备有条不紊、综合协调、科学地运行,从而达到有效地保证建筑物内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实现节能、节省维护管理工作量和运行费用的目的。 楼宇自动化系统通常包括暖通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安全防范等子系统。本文重点对智能供配电系统进行相关介绍。

智能配电网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配电作为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环节中最贴近用户的环节,和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重要保证。 背景与挑战 近几年针对配电设施的盗窃行为时有发生,同时老旧设备用电过负荷易过热引发火灾,防盗、防火就成为了配电生产管理的重心。而综合辅助系统的投运,能够全方位感知配网运行环境,为可靠供电保驾护航。 现阶段综合辅助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综合监控少——辅助子系统有限,只有少量部署视频、烟感、门禁等,无法实现对运行环境的全方位综合监控; 业务融合少——“遥视”大多只实现视频复核、历史追溯的功能,视频监控系统依然独立于生产系统,并未真正融入到配电网管理流程中; 人为干预多——视频监控点的异常情况需要人为主动发现,多系统间的联动机制已逐步建立,但大多局限于开关量联动而非协议联动; 运维难度大——系统联网后,面对数量庞大的视频监控设备,运维工作量巨大且检测难度大,往往造成故障处理不及时,使得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解决方案 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电网公司各地市公司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的建设及改造。 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是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的大型联网监控系统,以能源行业平台软件为核心,实现多级联网及跨区域监控,在调控中心即可对终端系统集中监控、统一管理,为智能配网保驾护航。 系统拓扑图如下: 智能配电网综合辅助系统全面采用高清、智能、物联网、4G应用技术,在“标准化、一体化、智能化”设计原则的指引下,采用标准化行业产品,实现了以下功能: 多元图像应用:现场实时录像及回放,定时抓图和报警抓图,图片上传中心,在兼顾带宽和资费的情况下,中心也可调阅现场视频,全面提升监控质量和安防水平; 辅助系统融合:实现视频监控、动环监控报警(环境监测、安防报警、智能控制)、门禁管理等系统的集成,各系统根据预案进行联动;

智能配电网信息集成需求及模型分析

智能配电网信息集成需求及模型分析 陆一鸣1,刘 东1,2,柳劲松1,黄玉辉1,凌万水1,顾建炜3 (1.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上海市200240; 2.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上海市200240; 3.杭州市电力局,浙江省杭州市310009) 摘要:信息集成是实现智能配电网兼容、自愈、互动和优化的技术基础。在分析当前国际上已经广泛使用的和正在制定中的电力系统信息领域的国际标准以及相关模型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智能配电网自身以及与输变电、用户和电源等其他环节之间实现自动化和互动化的信息集成需求出发,分析了电力企业各环节间的信息流和各个模型之间相互映射方法,提出了建立适应智能配电网发展的统一信息模型体系的观点和技术路线。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系统;信息模型;信息集成 收稿日期:2009 11 17;修回日期:2010 01 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61201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9CB21970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 CET 07 0547)。 0 引言 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中连接主网和面向用户供电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集成通过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成为实现智能配电网兼容、自 愈、互动和优化的基础[1] 。国际上已经在智能电网背景下就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开展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了与智能配电网 相关的信息模型标准[2]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 )推出了分布式电源并网的信息接口标准[3];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提出了实现电力 企业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4] 。大量学者更是从电力系统的各专业角度对集成提出了可行性论证,例如基于IEC 61850的智能变电站自动化实现[5]、基于 IEC 61970的智能调度系统的统一信息模型[5] 、基于IEC 61968的电力企业信息总线、用户与智能电网的双向通信接口[6]等。目前,中国智能电网相关领 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7 8] ,已经开始了研究开发和试点工程[9]。本文根据中国电网和电力企业管理的特点和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从配电环节自身以及与输变电环节、用户环节、电源环节信息交互的角度阐述了信息集成的需求和对模型的分析。 1 智能配电网信息流分析 传统的配电网只考虑把输电网传送的电能通过配电系统经济有效地单向输送给供电用户。在当前 经济和技术发展情况下,考虑社会和环境因素,随着分布式电源、储能电池、大功率风力发电、电动汽车以及随之出现的新的用电模式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现有的信息模型和集成手段已无法准确描述并应对这些新的问题:如何使系统在紧急状态下能够获得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电池的实时数据以快速调节并网和充放电策略;如何使用户了解当前实时动态电价以调整自己的用电模式;如何使调度运行部门能够收集并快速分析当前电网和外部环境(例如极端气象和地质条件)的数据变化,及时调整电网运行和管理策略;如何按照信息的时效性和安全等级确定海量数据处理模式(如并行计算、网格计算、云计算)和信息安全策略等。 因此,需要在智能配电网环节中考虑全网的信息交互,实现配电环节与输变电环节、用电环节和电源环节的双向互动信息流,如图1 所示。 图1 智能配电网的信息集成 Fig.1 Inf ormation integration of smart distribution grid 目前配电网基础数据的管理采用传统的技术手段造成数据收集困难,导致数据无法及时更新而与现场实际不符;电力企业各部门开发的应用系统的信息模型大多按照各自系统的专业需求建立,缺少统一的接口规范,内部功能交叉重叠且数据格式不 1 第34卷 第8期2010年4月25日Vo l.34 N o.8A pr.25,2010

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应用分析

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智能电网建设势在必行,信息一体化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今时今日加强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科学地进行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技术应用;变电站 引言 变电站作为电网能量交换的重要节点,可以完整地进行电网运行数据、设备状态、告警信息的采集与处理,为电网运行控制提供基础性的数据支撑。然而,传统的变电站存在各业务数据信息繁杂、站端分析处理能力不足、上送数据使用率低等现状严重制约了信息的进一步融合和综合利用,无法高效率地为电网提高精简、高质的数据信息。建设智能电网需要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有机融合,满足智能电网各类客户端的应用需求。 1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在以往的变电站中,设备检查检修工作缺乏足够的针对性,使得检修工作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存在一定隐患,严重时还会造成停电等事故,给系统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为消除这些问题,需要对设备检修方法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整改,并运用当前较为先进、有效的技术措施。信息一体化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解决数据交互方面的难题,借助相应的平台,可对变电站复杂、海量的实时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与传统意义上的变电站对比,切实应用信息一体化的智能变电站在采集数据时更加方面,处理效率也更高。由于传统变电站的系统相互交叉,容易使数据也产生重叠或交叉,所以会对数据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利于后续分析、处理等工作。然而,信息一体化的合理应用可以从根本上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它强调信息的统一性,可实现数据共享,不仅节省了大量资源,还能提高各类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由此可见,信息一体化的合理应用对于变电站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设计原则 2.1注意推广最新变电站设计技术 为了提高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应用性,设计师在进行平台设计过程中,除了要借鉴以往设计经验之外,还要注意了解最新的变电站设计技术,结合平台建设需要,合理地运用变电站设计技术,以使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更加智能、先进、科学。 2.2敢于创新,着眼于整体,优化布局设计 科技的不断创新带来了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动了多重领域的发展。变电站信息一体化的设计也需要利用科技创新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变电站信息一体化设计的优势。借助于不断地更新技术设备以及不断地革新设计方案,借鉴国内外宝贵的建设经验,不断地高新技术应用到变电站信息一体化的设计中去。同时,设计者要把握整体布局,立足社会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进一步对变电站进行革新。针对于变电站的整体布局,要紧随时代的发展。变电站信息一体化的设计中势必需要借助于多重设备的支持,设备运营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变电站信息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好坏,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建设中运用的各项设备也要不断地优化,例如,对变电站中通讯室、低压室以及多种专用设备做到

高层建筑高低压供配电系统设计

郑州轻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某高层建筑高低压供配电系统设计 姓名:范军伟 院(系):建筑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建筑电气及智能化12-01 学号: 541201040105 指导教师:曹祥红 成绩: 摘要 本工程是对某高层建筑高低压供配电系统设计,保

证系统安全、可靠、优质、经济地运行,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标准,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包括节约能源,节约有色金属等技术经济政策。 设计内容包括确定大楼的设备电气负荷等级,进行负荷计算,选择变压器的容量、类型及台数,各个楼层供电线路中的短路电流的计算,供配电系统的主接线方式、高低压设备和导线电缆的选择及校验,防雷接地的设计。设计过程中需要绘图的部分使用AutoCAD绘图,最后将整个设计过程整理、总结设计文档报告。 关键词:设备选择防雷接地负荷计算无功补偿变压器

目录 摘要.......................................... 1 绪论 (3) 1.1设计题目和工作概况 (3) 1.1.1设计题目 (3) 1.1.2工程概况 (3) 1.2课程设计的目的 (3) 1.3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 (4) 1.4设计的依据 (4) 1.5设计的原则 (4) 1.6设计知识要点难点解析 (6) 2方案论证 (6) 2.1供配电系统的方案论证 (8) 2.2方案事项 (10) 3负荷计算 (12) 3.1负荷计算的依据及目的 (12)

3.2负荷计算方法 (12) 3.2.1需要系数法 (12) 3.2.2单组设备计算负荷 (14) 3.2.3多组设备的计算负荷 (15) 3.3无功补偿计算及选择 (16) 3.4负荷计算 (17) 3.4.1照明负荷0.38KV配电干线负荷计算 (17) 3.4.2动力负荷和平时消防负荷0.38KV负荷计算23 3.4.3消防负荷0.38KV配电干线的负荷计算 (31) 3.4.4 10/0.38KV变电所总负荷计算 (38) 4设备及导线的选择 (44) 4.1变压器的选择 (44) 4.2三相短路电流的计算 (46) 4.3高压断路器的选择 (46) 4.4低压断路器的选择 (51) 4.5互感器的选择 (52) 4.5.1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52) 4.5.2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54)

智能变电站在变电运行工作的应用

智能变电站在变电运行工作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7-09T15:50:29.26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作者:吕旭波[导读] 摘要:智能电网本身实际上主要涉及到了电网系统的发电、传输、变电、配电、用电等多个不同的环节。(国网吕梁供电公司山西吕梁 033000)摘要:智能电网本身实际上主要涉及到了电网系统的发电、传输、变电、配电、用电等多个不同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变电站则是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存在,其本身主要是从数字化的变电站体系下所演变出来,其技术本身在这一过程中持续不断的进行完善、提升,已经基本成熟,具备了大范围使用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变电运行;应用智能变电站本身主要是通过低耗能、高效率的原则来运行,该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了大量的计算机技术、数字化通信技术、广电传输技术等先进技术,并且一些数控技术也已经被引用到了相关变电管理过程中。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有效的使得变电站运行的维护成本进行控制,而光缆的广泛应用,也直接使得变电站表现出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 1.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在电力行业,用电客户不断增加,给电力企业的供电系统造成巨大的困扰。人们对于变电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大部分变电站引入了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数字化,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的电力系统更加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分析了普遍常见的数字化变电站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变电站建设方案。 1.1、实现局部或全局智能控制智能化变电站所表现出的一大特性,就是其对于设备控制的智能化。那么在针对相关的一次设备采取光电技术的过程中,其所就地控制柜所产生的效果实际上就和微型的GIS控制器相当。而在二次设备之中所使用的相关高压电压封闭装置、自动化控制、漏电闭锁智能交流互感器,进而有效的实现了相关设备运行的智能化操作运行,这一功能的实现,实际上一定程度上使得相关故障排查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此外,智能化设备还有效的实现了,电能传输本身和电力设备之间的智能控制功能。 1.2、分级控制技术的应用分布式控制技术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中央处理设备的负荷,降低了潜在风险性,提高了设备工作效率。这项技术实现的原理是在三层中分别安装具有智能控制和处理能力的设备,实现了各自具备分级调控功能。数字化变电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优势:第一,各个功能之间可以使用同一个信息平台,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设备的投入。第二,测量精确度相对于较高,没有饱和的现象。第三,针对于二次接线的方式相对于较为简单。第四,针对于光纤维电缆来说,电磁的兼容性能比较优越。第五,信息传输的通道可以进行自检,可靠性能较高。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变电站的传输和处理的效果,最后的信息全部都是数字化。第二就是过程可以使用设备智能化的效果。第三是针对于数字化变电站中出现的相关模型来说,基本上都是统一的。第四,通信协议是统一的,数据之间的交换属于无缝交换。第五,信息之间是高质量的信息,具有可靠性和完整性。在我国数字化变电站建设的过程中,数字化变电站通常基于IEC61850标准及IEC60044-8标准建设,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按照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进行划分,各层次内部及层次之间采用高速网络通信,全站采用GOOSE网的方式实现各开关的跳合闸、信息的传输等,并使用双网双冗余光纤通道,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1.3、引入控制终端 计算机终端对于变电站运行来说,就属于运行过程中的大脑,变电站所表现出的相关实际运行状况,能够直接利用计算机终端来进行计算,达到极短时间内进行判断、处理的目的。也就是说,控制终端的应用为变电站的故障解决以及输变电事故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4、光纤技术的应用和集成化电力装置光纤技术本身使用相关的帮助措施,有效的满足了变电站内部各个控制层所表现出的相关局域网管理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本身可以直接在一次和二次设备层以及相应的控制中心中进行持续性的播散。那么在这一基础之上,大量数据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光纤技术能够使得传输体系更加的稳定、可靠。电能检测设备本身所表现出的设备、管理设备等方面表现出的集成化的特性,主要是属于一种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应用。这项技术本身表现出的相关优势,主要就在于安装成本、缩短工期等方面。 2.智能变电站在变电运行中的应用 2.1、一次设备智能化实现智能组件按间隔配置,包括断路器及与其相关的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等。220kV智能终端按双套配置(母线除外),220kV母线智能终端按单套配置。110kV智能终端按单套配置。智能终端就地安装于智能端子箱,分散布置于配电装置场地。断路器根据在线监测要求,在本体或操作机构预装传感器。35kV一次、二次设备均在开关柜内安装,采用常规设备,不设置智能终端(主变间隔除外)。主变间隔设置单套智能终端。为配合顺序控制,提高智能化程度,35kV采用手车试验、运行位置可电动操作的开关柜,接地开关采用电动机构。在主变本体端子箱内设置单套智能终端,执行主变非电量保护功能,重瓦斯保护跳闸通过控制电缆直跳方式实现。 2.2、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 220V直流系统中组装了两个500AH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从而可以有效的对电源起到保护的作用。直流系统电压主要采取的是220V、直流母线为两段单母线,每一段母线接一组蓄电池和一套浮充电设备。在对于智能高频开关电源系统选择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两组6×20A的充电装置。直流系统采用成套装置,充电及馈线等设备组屏6面,均放置在二次设备室。直流负荷供电采用放射状供电方式。取消UPS系统专用蓄电池组。在交流系统失电后,UPS系统由站内直流系统蓄电池组供电。智能站用交直流电源一体化系统所有屏柜均放置在二次设备室内。另外,鉴于配电装置处智能终端、电子式互感器等电子设备需直流电源,在配电装置处设置4面直流分配箱,以节省直流馈线屏和长距离电缆。 2.3、高级变电功能的实现智能变电站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变电设备进行检测,可以实现智能报警和智能信息的分析,并且还可以对线路的故障进行综合的控制等功能。 (1)变电设备整体监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