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春曲(下)

青春曲(下)

青春曲(下)
青春曲(下)

青春曲(下)

1957届杨锡震

班里组织的更多是“玩”味较浓的文体和郊游之类的活动。现在回想起来,在这些活动中,也是受益很大的。

附中的排球当时在省里是有名的,我们班排球无论男女都是全校第一。因为初中不在附中,我的排球基础很差。在同学们的带动下,下课10分钟有时间就玩排球,练习托球、救球。尽管在昆明无论春夏秋冬我都穿长裤,腿上还是常有救球时蹭地留下的伤痕。只是我不练扣球,因为个子太矮,没希望把球扣过网去。下午4点半以后便在球场上实战练习,分组比赛,一直打到吃晚饭。垒球(那时男生也打垒球,不打棒球)和足球也是我们班的强项。垒球与我基本无缘,大概是因为基础太差;足球场上我倒是常去跑跑、踢踢,还守过几次大门,终因身体条件和基础都太差,对球场上挣分我从无贡献。但我仍然每场必到,不上场就当啦啦队员,为场上的同学助威、鼓劲。在一次校运会上,我居然还给班里挣了几分。那还是高一的时候,因为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我被划在男子乙组,和初中同学比赛。400米跑居然为班里挣了分(第几名记不清了)。究其原因,竞争对象是初中同学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不过与我当时每天早晨坚持跑步的习惯也还是有关系的。那时我家住在大观街,到学校都是从家门出发,背着书包(当时学生的书包很轻)经旧城墙边的路慢跑到接近文林街口的大坡脚下,做完整理活动再上坡,边走边读外语单词,真是一举两得。文娱活动也是我们班的强项。每次全校歌咏比赛总是要拿分的。记得有一次,班里演唱了《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颂》、《河边对口唱》和《怒吼吧,黄河》。指挥、独

唱、朗诵、钢琴伴奏和合唱都是由班里的同学担任,只是可惜没有女声独唱,给人留下点阳盛阴衰的遗憾,不过伴奏的钢琴手倒是女生。我们班上不仅有钢琴手,而且有两名,都是女同学。我们班上那些文娱、体育尖子数量很大,恐怕要占全班人数的1/3。那时候高考没有什么“特长加分”一说,而他们基本上都考上了大学,所学专业分布很广。就是我们这些非文体尖子,甚至学习尖子,在文体活动中也多半是积极分子。附中的传统是将“全面发展”落实到每个人,而不是像现在有的学校那样,一部分人发展这个“面”;另一些人发展那个“面”。

郊游是我们的习惯。每逢春、秋时节,班里总要组织一次郊游。那是穷学生的旅游:自带干粮(大饼之类)和“饮料”(就是一壶凉白开水),或者带上大米或饵快、蔬菜、少量的肉类以及佐料,背上炊事用具(大锅一口),到目的地后,男生负责捡柴烧火,女生负责做饭。不管饭做得如何,吃起来总是很可口的。吃过饭后,游山玩水去了。一种常玩的游戏是“抓特务”。派一支先遣队,沿路埋下了若干事先约定的物件(如做了特殊标记的纸条之类),作为“特务”。在附近用粉笔写上某种提示性的标示,简单的就是“向前5步”之类,有时则写上一句谜语似的东西,谜底才是关于“特务”所在方位的提示。大队人马出发后,即分散行动,各人努力寻找、搜查“特务”,抓到“特务”最多的即可获奖(只是精神奖)。记得去筇竹寺、西山、海埂等地游玩时都抓过“特务”,大家兴致很高。班级的活动都是同学们在团支部书记肖泰、孙振坤和班主席何忠杰、赵映竹等班干部的带领下自行组织的。

班里还组织过一些同学的互助活动。记得有一位同学,文才、口才很好,同学们都管他叫“台长”(广播电台台长),但他对理科却不感兴趣,

成绩不佳。班里让我帮帮他。一次考试前我随他到他一个亲戚家,和他一起复习。效果如何,记不得了,不过同学之情在我们之间有所增长,却是无疑的。

现在回想起来,班里组织的那些活动,无论是文体活动、郊游还是学习互助,都促进了我们集体观念的增长。

在班里,我除了当过一学期物理科代表外再没有任过其它职务。当时,附中团总支有一块黑板报《附中青年》,每周出版两期,报道各班级的活动,刊登一些同学的小文章,有时还组织点讨论,就校内的热点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黑板报很受同学欢迎,每期出版后总有不少同学观看、议论。大约是在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我担任了该报的通讯员,写稿报道本班的活动。过了一些时候,比我高一年级的社长张元琦(高七班同学)调我任编辑组组长,与他一起负责筹划组稿、审稿和排版。将近一年后,张元琦面临毕业,我接任社长。同班同学马丹、何宝森分别任采访(记者)和出版组组长,再加上出版组成员田志良、李存伟和李文钟,高九班“承包”了大半个“附中青年”社。报社成员团结一心,尽力做好工作。为了每周按时出版两期,社长要和编辑们及早商定组稿计划,编辑们要及时审改来稿,有时自己也要写点评论之类的东西。大家都是在课余时间做这些事,从没人想过要什么报酬,但工作得愉快,报社的小屋里总是充满笑声。小报办得有声有色,很受同学们欢迎。“附中青年”社真是一个很令人留恋的集体。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朋友间的真情,经受了社会工作的初步训练。

在“附中青年”社工作,我的另一个收获是语文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写作能力、思路的广度和灵活性、词句的正确使用等方面都大有收益。对这一点最直接的反映是高考的语文考试。高考众多考题中令我至今难忘的

另一道难题就是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我的母亲》。这个题目按说是相当容易的;对我却是一道难题。看到这个题目时,我简直有些发懵。正如我在试卷上写上的第一句话:“我母亲长什么样,我还是从照片上知道的。”母亲去世时,我才两岁多,根本不记得母亲说话的声音是什么样。这篇作文叫我怎么写?大概是因为在“报社”工作了几年,思路宽了,很快就找到了“感觉”:生我驱体的是娘,教我做人的是共产党!歌剧《洪湖赤卫队》上演后,大爱都熟悉“生我是娘,教我是党”这句台词。可那是60年代的事;我考高考却是在1957年。当然,我能在困境中找到这条路是有生活基础的。解放前通过二哥和姐姐、姐夫与地下党的间接相识;解放后,党、团对我的教育使我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总之,10年来共产党对我的教育使我由解放前的一个中产阶级的小少爷变成了一个共青团员。我从内心感到自己变了,变得高尚了,简直变成了另一个人。我对共产党确实有着母子般的感情。但如果没有在“附中青年”的工作经历,恐怕在面对这个作文题陷入困境时不会那么迅速找到出路。思路形成了,生活基础是存于心底的,再有两年来的写稿、改稿经历,文章就是水到渠成了。虽然至今我没有机会看到自己当年的试卷和得分(那时的高考分数是不公开的),但我相信我高考作文分数不低。

面对高考的第一件事是填报志愿(当时是先报志愿后考试)。按照我在附中三年的成绩排队和附中在省里历年高考的成绩,我考上一类学校中的北大、清华问题不大。但我拿到志愿表后,立即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学校栏上写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几分钟就交了表。当然,从经济方面考虑。师范院校管吃管住;不交学费,对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决定的因素还是我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这源于小学、初中到高中所遇到的像中华小学的

班主任陈少纯、马瑞麟,昆二中的班主任伍永芳,代数老师陈湘云,几何老师廖岗,师院附中的物理老师朱秋卿,化学老师常芷元等诸位老师的言传身教。他们真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真心希望成为像他们一样的教师,像他们抚育我们一样去抚育下一代,为迅速改变家乡面貌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附中高九班这个集体里生活了三年,高考发榜后,分离时刻即将来临。全班40多人中有10多人考到省外,行将出发。同学们依依不舍,约定了一次告别集会。那天晚上,大家在一起自做了“最后的晚餐”。说不完,道不尽的千言万语,直到凌晨0点钟响,有人建议环城走一圈!大家立即响应。从附中出发,由文林街走上了环城西路,向南走去。一路走,一路唱起了电影“走向生活”的主题歌。是啊!我们这些年青人正在走向生活!唱了一遍又一遍,沿着拆掉城墙后留下的那条初见雏形的环城路走着,唱着,一直唱到圆通山下的小东门。我们迎来了一轮朝阳,我们在朝阳中继续前进!

《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

《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 导读:一、《塞下曲六首》原文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二、《塞下曲六首》原文翻译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拂晓时分随着号令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露宿入眠。 只愿用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我军向北方荒远地带进军,因为那里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 横曳戈矛前往战场,身经百战,只是因为受皇恩眷顾太深了。 在大沙漠里握雪成团而食,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旷野。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人,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呢?

骏马像狂风般地驰骋,在清脆的马鞭挥动声响中,飞快地奔出了渭桥。 我们全副武装离开京城开赴边疆,奉命前去击破前来侵扰的匈奴。 敌人的队伍被瓦解,边境的危机被解除,敌军的营寨已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了。 成就大功而画像麒麟阁的,只有霍去病一人。 白色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石粒,这一切都是因你而梦魂牵绕的。 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远远地思念戍守边疆的你。 秋天萤火虫满纱窗地乱飞乱撞,月光照在我的闺房前久不离去。 梧桐叶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让人心感萧条。 常常独自吟唱着《独不见》,虽然流下了许多伤心的泪水,可是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匈奴为掠夺秋季丰收的粮食而悍然入侵,朝廷派出军队抗击。 将军受命出兵,战士们行军到塞外,在龙沙一带暂时安营扎寨。 边塞的月光伴着弓影,胡地的雪霜拂过剑锋。 战士们还远没有进入玉门关,少妇们不要长声感叹。 烽火在沙漠深处燃起,连绵直到甘泉宫,照亮了甘泉宫上空的云层。 汉武帝握剑拍案而起,回头召来李广将军。 战斗的气氛弥漫着天空,震天的鼓声,连山坡底下都可清晰听闻。 横行战场靠的是勇敢的气魄,在将士们的奋勇拼杀下,一仗就消

七年级下古诗词赏析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古诗词赏析积累盐城市盐都区马沟中学高爱勇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 ⒈既写出自然之景,又写出心灵之境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⒉既是写景的过程又是悟性的过程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f 3、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4..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5.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6、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深幽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声写静的手法。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7、诗的颔联后来衍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它隐含了什么哲理? 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或隐喻了人的品性高洁,情趣高雅,心志淡泊。 8、“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写出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二、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好在何处?既有实写,又有虚写,“坼”、“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3.首联点明登临之意。有人认为表达喜悦之情,有人评价暗含抑郁悲凉。你同意哪种看法?说说理由。(中考指南)答:(1)种看法,认为表达作者喜悦之情,因为作者早就盼望登上岳阳楼,今天初次登上,自然满含喜悦之情。(2)种看法,认为作者暗含抑郁悲凉之情,因为杜甫一生怀才不遇,结合“亲朋无一字”“凭轩涕泗流”可知此时作者的坎坷落拓,在平淡的叙述中寄予了作者深沉和抑郁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4.这首诗历来被称为意境开阔雄伟之作,请结合颔联和尾联具体分析。 答:颔联将洞庭湖的广阔无边、水势浩翰描绘得雄奇壮观。尾联突出诗人虽孤寂多病,但仍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两联上下衬托,相得益彰。 5、这首诗是如何来写景的?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 示例:这首诗是三四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像。写出了洞庭湖壮阔和气势恢弘的特点。 6、杜甫“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与亲朋失去联系,而且自己年老多病,孤单寂寞;更重要的是国家风雨飘摇,天下到处兵荒马乱。是个人的颠沛流离和国家的动荡不安促使着诗人“凭轩涕泗流”。三、蝉唐朝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饮清露”象征着什么?象征人的品格高洁。 2.后两句隐喻的深层意义是什么?答: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品行高洁者,不需借助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塞下曲》精品教案

《塞下曲》精品教案 ?课时目标 1.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 3.读懂《塞下曲》,读出画面,读懂诗意。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景,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复习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谁来背 一背?(师指名背诵) (2)你觉得这首送别诗与你熟悉的其他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生交流)(3)师引导: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时,我们了解到王昌龄是边塞诗人。 其实,唐诗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有:送别诗、田园诗、思乡诗、边塞诗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边塞诗。(板书:边塞诗) (4)初步了解边塞诗。 ①课件出示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交流) 2.板题读题。 (1)课件出示诗题。 (2)师指名读诗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由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牵引联想。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古诗,读的时候注意字的读音,反复多读几遍,读正确,读熟。 1 / 5

(3)师检查生读书情况,适时引导读;小组竞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互相指正;师指名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字。 ①师指名读词语,强调:“单”是多音字,单于的“单”读“chán ”。 ②师指名读文中“单于”的注释,全班齐读词语。 (2)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雁”字的书写。 ①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要记住这个字,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②生交流。 ,雁,一种候鸟。 = (“人”字形)+ (鸟),表示以“人”字队形飞行的鸟群。 造字本义:名词,一种习惯以“人”字形迁徙的大型候鸟。 ③师:关于“雁”字的资料,对你识记这个字有什么帮助? ④示例:我记住了大雁是以“人”字形队伍飞行的鸟群,所以写的时候记住有两个“单人旁”。 ⑤区分“雁”和“燕”。师引导:怎样区分“雁”和“燕”。 ⑥课件出示“燕”字的演变过程。 燕,甲骨文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的候鸟。造字本义: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的候鸟。 ⑦师引导:对照“燕”字和“雁”字的资料,想想怎样区分这两个字。 ⑧师指导书写“雁”:观察“雁”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描红、书写。 【设计意图】初读诗文,引导学生自己读、听同学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避免了初读只停留在形式的弊端。教学要求会认、会写字时,将学生特别容易写错的同音字引入,用课件资料呈现,让学生知道写字要结合字的起源和意思。 2 / 5

青春舞曲

初中音乐课《青春舞曲》教学案例分析 设计思路:在浓郁的音乐意境和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歌曲风格,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感受新缰歌曲的情绪及风格,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文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北唱这首歌。 2、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青春舞曲》配伴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3、了解王洛宾的概况,主要作品及新疆民歌整理创编的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提高表现能力。难点:用打击乐器为《青春舞曲》配伴奏。 教具准备:电子琴、手鼓、铃鼓、录音机、新缰帽。 教学过程: 一、用录音机播放新疆民族《我们新疆好地方》,感受歌词赋予的情绪的风格。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风光,葡萄瓜果香又甜,煤铁金银遍地葳”优美的歌声向我们传递着新疆的神奇和美丽,新疆地域辽阔,特产资源十分丰富。周恩来总理生前曾赞美新疆为祖国的“一块宝地”,你能谈一谈你所知道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吗?

学生交收集到的材料(材料来源:八年级中国地理教科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对新疆的了解。 ①新疆的地理位置、面积。 ②新疆盛产的家作物。 ③新疆蕴含的主要资源。 ④新疆的民族风土人情及服饰特点。 (师生共同体验歌曲风格,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主要步伐。) (录音机播放歌曲)教师戴着新疆帽随着音乐律动。学生通过观看师的“微颤”、“绕腕”、“托帽式”、“移颈”等新疆舞的基本动作。再一次感受新疆舞别具一格的独魅力。 三、学唱歌曲 (1)师激情范唱 (师边弹边唱,学生总结:歌曲情绪欢快、跳跃、充满青春活力的风格) (2)理解歌词的内涵 播放录音机,请学生随歌曲歌词的节奏朗读,理解歌词内涵。(3)自学歌曲 ①听录音,用“啦”模唱。 听师弹歌曲旋律一小节一小节的填词 ③演唱,找出难点。(歌曲中重复成相近的旋律较多,如:第一小节的前两拍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

七年级下册必考古诗词四首赏析整理 (一)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主题〕写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特色〕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答: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二)《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塞下曲教案

古诗6 塞下曲(其三)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简单介绍: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3、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刚才同学们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第三首。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 (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 学习“单于、欲、将、逐”。 单于:匈奴首领。 欲:想要。 将:率领。 逐:追逐。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那个词、那句诗的意思? (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完整版)初中音乐青春舞曲教案【三篇】

初中音乐青春舞曲教案【三篇】 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使学生能够把握歌曲的情绪、节奏,体会歌 曲的旋律特点。###小编整理了初中音乐青春舞曲教案【三篇】,希望 对你有协助! 青春舞曲教案一 一、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把学生对音乐的 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 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激 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感受、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水平、团结合作水平和创新水平。在表现歌 曲的多形式创作练习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 钢琴、CD碟片、小型打击乐器(手鼓、串铃等)、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歌曲,并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青春 舞曲》。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四、过程与方法: 1、尝试在聆听、模唱、讨论、创新中学习歌曲;通过音乐活动,调 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 歌曲风格的理解。

2、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维吾尔族歌曲《青春舞曲》及其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喜欢并 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 学习。 六、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G大调、4/4拍、单乐段的歌曲,短小精练,一气呵成,旋律活泼流畅,节奏具有鲜明的舞蹈性。感受体验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七、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听、唱、跳、等音乐活动中体验和表现歌曲的情绪。并 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2、难点:掌握维吾尔族民歌特点,能准确掌握歌曲节奏型,充分发 挥学生的创新水平及团结合作意识。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 次的理解。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以自己身上特有的民族特色来和学生实行讨论,抓住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兴趣来导入新课。 (二)音画同步、提升兴趣 出示图片民族信仰,服饰,小吃,土特产,2、新疆的人们都能歌善舞,每逢喜庆、丰收时节,他们都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另外新 疆这个民族有这独特的民族乐器(出示图片介绍新疆独特乐器)新疆 的音乐这么动听,新疆的舞蹈这么优美,让我们乘着去新疆的列车, 去学习一首新疆歌曲吧!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复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 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月夜,答: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5、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塞下曲教案

标题:11、塞下曲(一) 教学目标:1、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难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背诵学过的古诗,漫谈学习古诗的方法。 2、揭示课题,板书:《塞下曲》 3 、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教师范读,激发热情。 2、自读,扫清障碍: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反复读, 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 2、借助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两首古诗的理解。 3、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四、布置作业:熟读古诗 教学内容:学习《塞下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谁来展示背诵以前学习过的军旅方面的古诗。(指名背诵古诗《从军行》) 2、指名说说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战争时期的古诗。 4、板书:塞下曲。 二、初读古诗: 1、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自读,扫清障碍,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2、展开朗读比赛。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解题。《塞下曲》“塞”是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草惊风引弓白羽没 3、有谁愿意讲讲它们的意思? 4、教师进行总结:草惊风:草忽然被风吹动。引弓:拉弓准备射箭。没:插。 5、串讲诗句的意思。 6、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7、思考:《塞下曲》描写了一位怎样的将军?是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四、总结 1、这首古诗写了一个怎样的将军? 2、你要对这位将军说什么?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塞下曲》。 2、用自己的话说说《塞下曲》的意思。 教学内容:13、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的:

【塞下曲六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六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李白塞下曲六首 (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二)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四)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六)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译文及注释】 1、天山:指祁连山。 2、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3、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一)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二) 天朝的大军开向北方的荒塞,是因为胡人的兵马准备南侵。 战士们横戈走马纵横作战,只是为了报效朝廷的厚恩。 他们不畏艰苦,在瀚海握雪而餐,在陇头拂沙而眠。 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攻破敌国平定边疆,使祖国的百姓高枕无忧,安居乐业。 (三) 骏马像一阵旋风驰骋,战士们鸣鞭纵马出了渭桥。 背着弓箭辞别了汉地的明月,在战场上弯弓射箭打败了胡人。 战争结束后天上的客星也为之暗淡,军营渐空,海雾已消。 功成之后,在麒麟阁的功臣像上,却只有霍嫖姚的画像。 (四) 战马在黄金塞上奔驰,塞上的白云和黄沙回绕在思妇的梦中。 在这易生悲思的秋天里,边疆的征夫勾起了闺中少妇的思念。 萤火虫在秋窗前飞来飞去,边城之月在闺房门前远近徘徊。 秋霜凋落了梧桐的残叶,西风在沙棠树枝间沙沙作响。 思念的人儿怎么等也等不见,相思的泪水只有暗自空流。 (五) 胡虏乘着秋高马肥之际兴兵南侵,唐朝大军出动兵马前去迎敌。 将军带着虎符出征,战士们在龙沙坚守御敌。

七下古诗词赏析13首-最新版

七年级下期课内课外古诗词赏析(13首) 登幽州台歌 【作者简介】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代表作: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等。有《陈子昂集》传世。 【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多次向其进言,武攸宜皆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报国宏愿成为泡影,适逢登上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的故事,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 燕昭王,战国时燕国第39任君主。即位之后,招贤纳士,招揽了一批卓越的人才,造就燕国一时盛世. 【译文】(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 【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古人”和“来者”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时间角度。诗人直抒胸臆,纵观古今,感叹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不可见,后世的明君也不可遇,写出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独和感伤。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空间角度。诗人吊古伤今,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这茫茫宇宙虽无边无际,却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而怆然泪下。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了诗人理想破灭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独、寂寞和悲凉之情。 ●写作特色: 1.直抒胸臆。全诗没有具体的描写,而是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前两句 俯仰古今,写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垠;第四局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2.意境雄浑。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 浩瀚空旷的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渺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为背景。第四句饱含感情,凌空一笔,一个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深感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立于画面之上,十分鲜明。 登飞来峰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祖籍临川人,也称“王临川”;“唐宋八大家”之一 散文:雄健刚劲诗词:遒劲清新,豪气纵横著作:《游褒禅山记》《泊船瓜洲》等。 【写作背景】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yín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30岁,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1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_《青春舞曲》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时《青春舞曲》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2、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对课件的欣赏,知道新疆歌曲的风格特征,通过表现创造,培养 学生们的创新与协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体验作品的内涵,知道珍惜宝贵的青春的道理。 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验作品中的情绪。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歌曲的理解作节奏创编活动,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多媒体播放新疆歌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掌握旋律之后,采用伴奏法,律动法为歌曲伴奏编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会和创造音乐。师生互动学习歌曲,用舞蹈和器乐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自编节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及创作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与步骤解析: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你们都累了吗?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轻松一下吧。(多媒体放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请大家随着音乐击拍或者律动吧。(师生随音乐律动)1、师:请大家思考一下,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是我国哪个地区的音乐呢? 生:新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新疆的地理位置。(课件出示) 生:我国的西北部。 师:对,这节课我要和大家一起走进神秘而美丽的新疆,同学们能谈谈你们所知道的新疆吗?(民族信仰,服饰,小吃,土特产,乐器,民族舞蹈等) 2、体会新疆地区语言特点: 师:新疆的语言很有特点,哪位同学能模仿一下陈佩斯演的小品《羊肉串》中的那句台词:哎新疆的羊肉串,味道好极了!(学生模仿) 师:同学们知道维语中的“好”该怎么说吗?(亚克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上的导入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了新疆歌曲的风格,初步了解新疆的一些风俗,学习简单新疆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师生互动学唱新歌 同学们在欣赏完刚才的歌曲之后,应该对新疆的音乐有一定了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一首王洛宾改编的维吾尔族的民歌. (一)介绍王洛宾的生平及艺术成就. 王洛宾(1913-1996)在他的一生中,有62年致力于音乐艺术的创作与实践,由他创作的歌曲流传了一代又一代.大家知道他创作过哪些歌曲吗?(《达板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出来》,《在那遥远的地方》)他创作过这么多的描写西部的歌曲,“西部歌王”的称号对于他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塞下曲六首》赏析

《塞下曲六首》赏析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全诗写出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塞下曲六首 其一 五月天山雪⑴,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⑵,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⑶,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其二 天兵下北荒⑷,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⑸。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⑹。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⑺。 其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⑻。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⑼。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⑽。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⑾。 其四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⑿。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⒀。 无时独不见⒁,流泪空自知。 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⒂。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⒃。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⒄。 其六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⒅。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⒆。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⒇。 【注释】 ⑴天山:指祁连山。 ⑵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⑶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⑷天兵:指汉朝军队。 ⑸衔恩:受恩。甚:多。 ⑹海:瀚海,大沙漠。陇头:田野。 ⑺高枕:高枕无忧。 ⑻鸣鞭:马鞭挥动时发出声响。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 ⑼天骄:指匈奴。 ⑽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 ⑾麟阁:即麒麟阁。霍嫖姚:即霍去病。 ⑿云砂:细碎的石粒,指边塞风光。 ⒀沙棠:植物名,果味像李子。 ⒁独不见:为乐府古题,吟诵的是思而不得见的落寞愁绪。 ⒂虎竹:兵符。龙沙:即白龙堆,指塞外沙漠地带。 ⒃剑花:剑刃表面的冰裂纹。 ⒄殊:远。嗟:感叹。 ⒅甘泉:甘泉山,秦时在山上造甘泉宫,汉武帝扩建。 ⒆合:满。陇底:山坡下。 ⒇负:凭借。净:一作“静”。妖氛:指敌人。 【白话翻译】 其一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其二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一、山中杂诗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三、峨眉山月歌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5、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春夜洛城闻笛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五、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六、滁州西涧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青春舞曲

《青春舞曲》合唱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材。 教学重点:掌握知识与技能,能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听赏法、模唱法、律动法。 教学内容: 1、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训练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3、通过演唱不同版本的《青春舞曲》,了解不同速度对歌曲情绪的影响。 4、在学唱《青春舞曲》的基础上加深对王洛宾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几种常吃的水果,让学生说说这些水果是哪里的特产。《新疆) 2、展示地图,认识新疆的地理位置,了解新疆音乐。并简要介绍新

疆。 3、明确本课学习内容一一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 二、初步感知歌曲 1、播放《青春舞曲》,学生听后思考:歌曲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再听歌曲,配合律动,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 三、学唱《青春舞曲》 气息练习: 1.缓吸缓呼 “长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蜡”,是种吐气的感觉。 2.急吸急呼 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叶下部,并将气息保持住,然后,按照缓呼的要求而呼出。我们在演唱实践中经常要用到的,因为在歌曲的句与句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吸气不通话你有很长的停顿时间,往往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入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这就是急吸缓呼的作用。为了培养呼吸的控制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练习曲及歌由中的某些乐句做带词的练习,效果较好。卡鲁索说过,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对于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强固的基础。 3.叹气式吸气 先叹后吸,你心里主要想着叹气,而不是吸气。当气息随着“叹”被排出后,也就是呼气肌肉群的工作做完了,接着吸气肌肉群就会立

唐诗赏析-李白《塞下曲六首》原文译文鉴赏

李白《塞下曲六首》原文|译文|鉴赏 '《塞下曲六首》这一组诗与其他许多初、盛唐边塞诗一样,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xa0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xa0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xa0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xa0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xa0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译文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拂晓时分随着号令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露宿入眠。 只愿用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我军向北方荒远地带进军,因为那里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横曳戈矛前往战场,身经百战,只是因为受皇恩眷顾太深了。在大沙漠里握雪成团而食,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旷野。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人,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呢? 骏马像狂风般地驰骋,在清脆的马鞭挥动声响中,飞快地奔出了渭桥。 我们全副武装离开京城开赴边疆,奉命前去击破前来侵扰的匈奴。 敌人的队伍被瓦解,边境的危机被解除,敌军的营寨已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了。 成就大功而画像麒麟阁的,只有霍去病一人。 白色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石粒,这一切都是因你而梦魂牵绕的。 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远远地思念戍守边疆的你。 秋天萤火虫满纱窗地乱飞乱撞,月光照在我的闺房前久不离去。 梧桐叶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让人心感萧条。 常常独自吟唱着《独不见》,虽然流下了许多伤心的泪水,可是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匈奴为掠夺秋季丰收的粮食而悍然入侵,朝廷派出军队抗击。 将军受命出兵,战士们行军到塞外,在龙沙一带暂时安营扎寨。 边塞的月光伴着弓影,胡地的雪霜拂过剑锋。 战士们还远没有进入玉门关,少妇们不要长声感叹。 烽火在沙漠深处燃起,连绵直到甘泉宫,照亮了甘泉宫上空的云层。 汉武帝握剑拍案而起,回头召来李广将军。 战斗的气氛弥漫着天空,震天的鼓声,连山坡底下都可清晰听闻。 横行战场靠的是勇敢的气魄,在将士们的奋勇拼杀下,一仗就消灭了敌人。 注释 天山:指祁连山。 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七下必备古诗词赏析

七下必考xx赏析 《游xx村》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山西村的优美风光和淳朴民风的喜爱与赞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能广为流传?一是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二是因为其中蕴含着深刻哲理:遇到困难、挫折,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3、请从修辞色角度赏析“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热闹的乡俗民事,既表现诗人对古老淳朴的乡土民俗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乡民的喜爱。 《登xx》 4、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歌是怎样将写景、抒情、说理结合在一起的? 诗歌第一二句写景,虚实结合,为抒情议论作铺垫;第三四句景情理交融。 写景:高山之巅,浮云重生;抒情:不畏艰难;说理:寄寓“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 5、本诗主旨:表达了作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品析“浮云”“最高层”和“千寻”。 “浮云”一语双关,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也暗喻奸佞的小。

“最高层”一语双关,字面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千寻”运用夸张,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 《己亥杂诗》 7、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8、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落花为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现常用来表现老一辈为了下一代甘愿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蕴含了为了追求美好事物而勇于献身的哲理。 《登幽州台歌》 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孤独苦闷的感慨。 10、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并赏析“悠悠”和“独”的表达效果。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独”指单一,只有一个。一大一小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衬托诗人内心的伤感与孤独。 11、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