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的对策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的对策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的对策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的对策建议

关于推进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的

对策建议

近年来,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日益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多次重要讲话更是指明了当前和今后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明确了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去年,国土资源部出台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要把重点放在“十二五”、“十三五”时期的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和工程布局上。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新建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我市紧紧抓住了这一有利契机,提出了以建设优质、高效、生态、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打造哈尔滨市半小时现代农业经济圈为目标的哈尔滨市郊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该项目可解决我市中心城区鲜活农副产品和蔬菜供应的问题,可改善阿什河等流域生态环境,是造福全市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对于更好地解决我市“菜篮子”工程问题,推动我市农业现代化及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由于我市周边土地开发利用比较早,未利用地少,郊区均未达到国家要求的新增耕地率5%的立项标准,一直以来我市未被列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投资重点。因此,我市在土地整治方面起步较晚,缺乏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积累,科学的运行机制和操作体系尚未形成,而该项工程5年内总投入60.53亿元,整治面积达225万亩,横跨我市6区、2县(市),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周期长、

利益协调难度大,特别是当今的土地整治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已不仅仅是单个土地整理、开发或复垦项目的简单累加,而是区域内各项用地的综合考虑和统筹兼顾,该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可以预知和不可预知的困难,如何稳步开展好如此重大的项目工程是当前市委、市政府急需破解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我市目前的实际情况,就推进该项目实施中需要着重处理好的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着力统筹谋划加强机制创新

为确保该项工程5年内如期完成,真正建设成“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必须在统筹谋划的基础上加强机制创新,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长效的规划驱动机制。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整治工作的纲领、依据、重要支撑,是确保土地整治统筹布局的前提。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前瞻和指导作用。因此,我市应高度重视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土地整治规划体系,积极引导项目区所在区、县(市)参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全过程,建立并完善区县(市)、乡(镇)及村的三级监管体系,尽早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地。编制规划要立足实施、重在落实,确保可行,要在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同时,要确保规划的强制性地位,建立有效的规划效能监督机制,加强规划监督检查,避免重规划、轻实施,使规划失去其价值。切实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维护好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

性。

2、建立完善的部门协调机制。土地整治涉及多个部门,关系多方利益,组织与协调工作极端重要,必须依靠政府主导,才能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形成多方合力。而土地整治中打破部门界限实现“部门协同”是一个大难题。对此,我市必须坚持政府牵头下的多部门协同运作,运用和整合各部门涉农的政策和资源,结合形势变化和任务要求,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在项目建设中的领导、组织作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集中力量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抓好该项工程。

3、建立刚性的责任考评机制。明确市政府为该项工程的责任主体,为该项目负总责,项目区所在区、县(市)为该项目工程的实施主体。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将该项目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并作为各级政府领导任期内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每年依据规划制定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具体实施措施,明确时间、进度和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先易后难、择优实施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市政府要加强对该项目的监管力度,健全集中统一、分级负责、全面全程的监管制度,坚决杜绝项目推进过程中标准执行不力、工程进度较慢、建设质量不高等问题的发生。在推动该项目实施中各相关部门出现的推诿扯皮、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管理混乱、不按照规定完成任务或项目建设质量差等问题要坚决予以行政问责。

4、建立规范的项目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该项工程的监测监管系统,及时全面掌握该项目的建设动态。推进该项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实行项目基础信息备案和动态跟踪监管制度,对该项目的规划、立项、实施和验收全程监管。建议项目实施过程中推行季报、年报和快报制度,定期收集汇总工程实施信息,并逐级上报,确保各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建设动态。建立健全该项目的追踪问效机制,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加大对项目实施建设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该项目的招投标管理,规范招投标信息公开、资格审查、评标等工作,确保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加强资金绩效评价与管理,强化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加强工程监理,在充分发挥专业监理单位监督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群众义务监督员的作用,确保工程质量。加强耕地质量评定和监测,确保整治后耕地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加强该项目的廉政建设和市场管理,规范中介服务机构和施工队伍管理等等。

5、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在开展土地整治过程中农民的权益保障,是决定整治工作成败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这不仅是因为农民是土地整治工作涉及的最大利益群体,更主要是因为农民是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吸纳公众的参与,特别是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知情权、选择权和话语权,实实在在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项目在建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基层党委、政府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项目区所在村党支部和村干部的战斗力和号召力,针对项目区涉及耕地补偿和权属调整等问题,项目

实施中应及时向公众公告项目的基本情况、规划设计方案、招投标情况、土地权属调整、补偿政策等相关事项,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征得大多数村民同意,并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凡涉及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权利调整的,必须取得相关权益人的一致认同,依法保护农民的财产收益权与处置权。只有广泛依靠基层组织力量,才能使项目实施更加科学,工作进度更加可行,建设成果更加突出。

6、建立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项目区所在区、县(市)政府应当鼓励引导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和“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要求,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等发展规模经营,推进土地流转。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为土地流转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对需要流转的承包经营的土地,要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确保集体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同时,建议项目区所在乡(镇)政府适时成立农村富余劳动力服务中心,免费培训农民其他技能,以此解决流转土地后农民的后顾之忧。

二、夯实工作基础优化实施环境

在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中,除了在整合资源、统筹谋划的基础上加强机制创新外,笔者认为夯实工作基础,营造良

好的建设环境同样不容忽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环节也应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

1、加强宣传、统一思想,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设立宣传日、宣传栏、宣传册等手段,形成强大的自上而下的宣传态势,加强对该项目工程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建设内容的宣传,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积极配合和参与该项工程的各项工作,营造项目建设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全市各级各界各部门不断增强土地整治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积极主动投身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中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2、加强管理、规范指导,推进专业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土地整治专门机构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土地整治专业技术队伍是保证高质量、高效益土地整治,促进土地整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市应加强土地整治专业教育,积极引导和鼓励在哈的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设土地整治专业和建设重点实验室。加强土地整治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开展针对土地整治中所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的重点研究。加大基层土地整治人才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健全土地整治从业人员上岗认证和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切实提高土地整治管理和技术人才的专业素养。适应土地整治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全面提升我市各级土地整治机构干部队伍素质,切实增强土地整治相关业务工作、项目建设管理和长效运行能力。此外,在项目推进中,还要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加大技术指导和审核把

关力度,提高工程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确保建设任务如期保质完成。

3、着眼长远、注重长效,跟进完善相关的法律规章。各国土地整治管理最能体现土地整治复杂性的环节是各种权利人的利益协调和平衡问题,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机制保障。但目前,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这方面还没有涉及,全国各地的土地整治工作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市在组织该项目实施中,对涉及的土地确权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维护农民权益等现实性问题,以及各类倾向性、非常规性问题,要积极探索,及时跟进研究,总结经验,化解矛盾,转化成果,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做好土地整治的法制保障,从法律上解决支持和维护大多数人的土地整治权益问题。

4、规范操作、严控慎防,发挥财务验收的增值功能。在严格资金管理的同时,建立健全项目会计核算和内部稽核制度,对项目资金实行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与监督;严格项目资金竣工决算,规范项目的业绩考评和追踪问效。此外,要充分发挥财务验收的鉴证功能和咨询功能,从项目实施单位提供的验收资料信息中揭示项目与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其他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正确决策提供借鉴和依据,提供相应的财务管理意见和建议。

5、完善制度、发挥效益,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的后期管护。土地整治的后期管护是实现土地整治工程综合效益长期发挥的保证,也是对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建设与管护并重必将是未来土地整治工程开展的趋势。目前我国对土

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模式的研究不多,而土地整治后期管护方面也缺乏相关的制度规定,为了实现土地整治工程综合效益的长期发挥,我们应不断提高对土地整治后期管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项目后期管护工作列入重要日程,落实责任,明确任务。项目区所在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要加大土地整治后期管护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让农民认识到土地整治后期管护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开展好土地整治后期管护工作是一个非常紧迫和重要的问题。在后期管护方面我们应参照一些地区的先进经验,通过对落实明确的管护主体、建立完善的土地整理工程后期管护制度、建立后期管护主体各

级责任制度,理清各主体的权、责、利。可以建立以农户为执行主体、村委领导、国土局监督的管护体系;参照某些地区先进的经验,开拓多方面的管护资金筹集渠道等后期管护的机制研究是顺利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的有效方式,建立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土地整理后期管护制度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第一,应该在工程竣工后及时的层层签订合同,第二,由于土地整理后期管护客体的差异,可以建立各单项工程管护制度,分别对耕地保护、农田水利设施保护、道路工程防护和农田防护四个方面有针对性的制定管护制度和规定;第三,设立后期管护的奖惩制度,加强管护的积极性,减少违法管护行为。后期管护引入市场机制。

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是一举多得、利国富民的好事,又是一项开拓性、前瞻性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任重而道远。在其5年的项目建设期内,我们还应大力鼓励和宣传在项目建设中不断涌现的创新、创意和创举,认真梳理和总结项目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为今后我市的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带有规律性的、模板式的、能复制的有效做法,努力走出一条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新路,真正使该项目在推动我市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首次有了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首次有了标准 什么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须坚持哪些原则?公众如何参与?诸如此类问题,可以从日前国土资源部出台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中找到答案。该《规范》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明确了建设目标、任务、原则、内容与技术要求、程序等。 《规范》明确,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坚持规划引导,统筹安排,规模整治,优先在基本农田范围内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整治,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鼓励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工程建设;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引导,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5 项工程,实现每个耕作田块直接临渠(管)、临沟、临路,保证每个耕作区与农村居民点相连。重点区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整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整理重点县。对于地形坡度大于25度的区域、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区、退耕还草区、行洪河道以及河流、湖泊、水库水面等区域,禁止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据了解,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我国将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xxx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工程-效益分析

10效益分析 10.1社会效益分析 10.1.1社会影响 通过项目实施可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从事农业产业,吸纳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村就业压力;通过土地整理理顺土地权属关系,有利于土地管理工作。对整理后土地进行合法、合理的权属调整,将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保持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 本项目的实施,将为当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提供和积累经验;通过土地整理使项目区内耕地集中连片,能够为高产农田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并为今后实现规模经营、机械化作业的现代化农业经营方式,将极大的增加粮食产量并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为其他地区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提供一个显著的示范作用,同时也是国家保证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土地整理工作能够理解和支持,从而促进土地整理工作的全面、长久、深入、顺利发展。 10.1.2维持社会稳定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作用 项目实施后,通过对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和未利用其它草地的开发,减少田坎占地面积,可新增耕地面积确保了xx县耕地总量增加,对xx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项目建设后,将形成较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农田灌排系统,项目区内目前耕作不便及受洪涝影响严重的状况将得到彻底改变;项目区内未利用地和田土坎将得到平整,水土流失将得到治理;提高了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中低产田得到改造,耕地质量将得到全面改善,耕地将达到旱涝保收的土地标准;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夯实了农业基础,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灾能力和发展后劲,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扩大耕地面积,安置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岗位,对整 1

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设计与评审要点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规划设计与评审要点 1、绪论 高标准农田(well-facilitated farmland)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耕地。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技术、经济、效益及环境、法律法规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项目是否可行,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因此,高标准农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是项目立项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高度重视。 2、项目规划要点 2.1 现状情况要明确 (1)注意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定位,项目区现状基础不能太差。 (2)厘清项目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灌溉排水、道路交通等问题,针对性要强,不出现与项目建设无关的问题。 (3)对于拆建、改建、维修的工程,要阐明其现状和建设的必要性。 2.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注意内容的完整性,一般应包括代表年选择、现状年和设计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灌溉水质情况分析等。 (2)保证方法的科学性,灌溉需水量——以灌溉定额为依据,灌溉水利用系数取值要合理,可供水资源量增加要有依据,可供水资源量≠水资源量。 2.3 规划布局

(1)基本要求 内容充实、全面、科学,作物布局、水利工程布局、道路布局要合理合规,林网布局须注意其功能定位。 工程布局要与“项目建设必要性”部分相呼应,阐明工程解决的问题。 工程覆盖度要高,避免建成核心区。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排水沟的规划设计往往重视不够,应加强。 (2)建设标准应符合规定 水利措施应符合规范指标,如灌溉保证率、排涝标准、灌水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等。 道路标准应符合政策规定,田间道路(机耕道)3~6m,生产路不大于3m。 防护林,一般不用景观树种,以乔木为主。 (3)水利工程布局注意问题 单体工程规模要符合规定,特别是桥、泵站的规模,单座泵站的控制面积要适宜。 灌溉、排水应兼顾,一般地,若农渠灌排结合,则斗渠、斗沟应分开。 渠道衬砌形式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充分论证。 排水沟护坡,要阐述其必要性,并注意其生态效应。 (4)重要工程布局要细化 对于大规模的管道灌溉系统、喷滴灌系统等,要在规划布局中专门论述,并绘制专项布置图。 2.4 图件要求 (1)项目区位置示意图 应反映项目区的区位、交通状况、骨干水源与排水河道的情况等,因此图幅范围要恰当。 (2)项目区现状图 应反映主要工程现状,特别是项目区内的灌溉水源与渠道、排水沟布设与排水出路、现有的交通情况等。 (3)项目区规划布置图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1综合说明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1.1.2项目类型和性质 项目类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项目性质:土地整理。 1.1.3项目区位置和范围 项目所在地:*********。 项目区位置和范围:项目区位于******,地理位置西至东经117°43′46″,东至东经117°45′49″,南至北纬32°17′28″,北至北纬32°19′54″。项目区涉及******全域。 1.1.4项目区地貌类型 项目区属于平原微丘。 1.1.5建设规模 项目区总面积为821.2643公顷,高标准农田面积466.6667公顷,位于******。 1.1.6项目建设原则要求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要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坚持规划引导,统筹安排,规模整治,优先在基本农田范围内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整治,采取田、水、路、

林、村综合整治措施;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益人合法权益,鼓励农民采用多种形式参与工程建设;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引导,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 1.2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 1.2.1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有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两个方面。 灌溉与排水工程--主要是确保项目区粮食稳产丰收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旱与涝)的能力。为解决灌溉水源,根据项目区供需水量要求计算结果,并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主要通过改善原有的灌排系统来保证项目区水源供应和排涝。本项目区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是改建沟渠等。 田间道路工程--主要是对生产路和田间道的建设。田间道与乡村路相连接,辐射范围左右各300米;生产路布设在田间地头,并与田间道相通形成网络,利于田间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和劳作。 1.2.2建设工期 项目拟建设工期为4个月(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2.3项目估算投资 项目总投资356.1120万元,亩均投资0.0509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310.2545万元,占总投资87.12%;其他费用共计38.8749万元,占总投资的10.92%;不可预见费6.9826万元,占总投资的1.96%%。 1.2.4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56.112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资350.0000万元,县级财政投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地形图测绘要求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项目测绘要求 1 测绘内容及范围 1.1 测绘内容为项目区内及周边的各种地形、地物及现状地类要素。 1.2 测绘范围测至项目区界址线外50—200米,并标示出与项目区有关的河流、 湖泊、水库、水工建筑物、道路、村庄及建(构)筑物等的相对位置。 2 地形测绘 2.1 基本比例尺:1:2000。 2.2 基本等高距: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统一为2m。 2.3 高程注记点密度:每个10cm×10cm的方格网内,平原地区不少于6个高程 注记点,丘陵山区不少于12个高程注记点,并标注地形变换点的高程。2.4 输出的图纸应以项目区为单位整体输出,当整体输出图纸大于1.5m?2.0m 时,适当缩小比例尺输出,缩小比例尺应不小于测图比例尺的2倍。 2.5 项目区范围的界址点需标注坐标,并列出界址点坐标表。 3 地物测绘 3.1 村庄只施测村庄的外围线,内部标注村庄名称。村庄内与项目区有关的沟、 渠、路、桥、水系等应完整绘出。 3.2 坑塘、河道应测注塘底、河道底的高程;河道每隔30米测注一个高程点。 3.3 水闸应测注闸顶高程,并注明水闸的孔数及水闸的宽和高,用孔数?宽?高 表示,单位为米,保留两位小数。 3.4涵洞应测注涵洞底高程,并标示涵洞的规格。其中,圆涵标注内、外孔径; 方涵标注宽和高,用宽?高表示。单位为米,保留两位小数。 3.5 项目区内的沟渠、坑塘、墓葬地、其他草地、盐碱地、沼泽地、裸地、双线 田坎、双线道路等要素应根据实际情况依比例测绘,不得取舍。 3.6 项目区内各类道路的位置、长度、宽度、路面高程、类型等属性应根据现状 标示。

3.7 现状渠(或水沟)的位置、长度、宽度、深度、类型要明确标示。 3.7.1 宽度:在图上标示为单线时,要在沟渠旁注明其实际宽度。 3.7.2 深度:每隔30米应测注一个沟渠底的高程,沟渠的转弯处必须测注一个高 程点。 3.7.3 类型:当沟渠的材料不是土质时,要加注沟渠的材料和尺寸。 3.8 电线杆的位置要准确,输电线路走向应按照规定标示。 4 断面测绘 4.1 河道断面测绘 4.1.1 河道要求每隔250米布设一个横断面。当相邻两横断面的河底高差大于2.5 米时,加测一个高程变化点的横断面。在河道突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处、有水工建筑物处,也应加测横断面。 4.1.2 河道两岸有防洪堤的,要在堤外20米范围内加测地形高程点。 4.1.3 纵断面测绘:沿河道中心线每隔50米测一个高程点,同时施测水面高程。 水面高程要加注测绘日期。 4.2 拦河坝、水闸断面测绘。 4.2.1 拦河坝、水闸要施测坝(闸)顶中心线的高程及坝(闸)体的横断面。4.2.2 拦河坝坝脚下游河道每隔20米加测一个横断面。 4.2.3 要测注拦河坝、水闸的冲坑范围及坑底高程。 4.3 桥梁断面测绘:应施测桥孔、桥墩的断面形状及尺寸,桥底地面高程,梁顶、 底高程及桥型。 4.4 堤防断面测绘 4.4.1 沿堤防中心线每隔50米测注一个高程点。 4.4.2 每隔50米加测一个堤防横断面。 4.4.3 堤防纵横断面位置要在地形图上标示出。 5 地类测绘 按照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分类标准及调绘要求,对项目区进行地类测绘,形成项目区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6 成图要求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新疆兵团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为切实加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投资目标,达到预期效益,参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结合新疆兵团农业综合开发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建设标准。 凡国家立项投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以下简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均须按照本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检查验收。 一、综合标准 (一) 高标准农田应达到田地肥沃、设施配套、道路畅通、林网适宜、生态优良、科技先进、全面节水、旱涝保收,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项目区产出的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达到优质安全、高产稳产标准。 项目区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总体经济效益增加12%以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区须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显著提升,特别是单产达到较高水平(详见表1),实现团场增效、农工增收,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农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表1 高标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单位:公斤/亩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分步实施的原则。 项目按灌区或流域从源头上筹划,整体推进。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项目区必须集中连片,连片规模应不小于350公顷,使其显现规模效益,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开发治理后,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有明显区别,平原地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丘陵山区基本实现园田化。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应通过严格筛选。 项目区应具备可持续稳定利用的水资源条件。干、支骨干渠系及相关外部水利设施配套完善;水源水质符合灌溉水质标准;水源水量能够满足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指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并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建设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一、建设目标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 益。 2、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比重。 3、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 综合生产能力。 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 5、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二、建设内容 主要由田间工程和田间定位检测点组成。 1、高标准农田田间工程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土壤培肥、灌溉水源、灌溉渠道、 排水沟、田间灌溉、渠系建筑物、泵站、农用输配电、田间道路及农田防护林网等内容,以便于农业机械作业和农业科技应用,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水平,保持持续增产能力。 A土地平整土地平整包括田块调整与田面平整。田块调整是将大小或形状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田块进行合并或调整,以满足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节水节能等农业科技的应用。田面平整主要是控制田块内田面高差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满足精耕细作、灌溉与排水的技术要求 B 土壤培肥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和科学施肥等技术措施,耕作层土壤养分常规指标应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 C灌溉水源应按不同作物及灌溉需求实现相应的水源保障。水源工程质量保证年限不少于20年。 D灌溉渠道渠灌区田间明渠输配水工程包括斗、农渠。工程质量保证年限不少于15年。 E排水沟排水沟要满足农田防洪、排涝、防渍和防治土壤盐渍化的要求。 F田间灌溉根据水源、作物、经济和生产管理水平,田间灌溉采用地面灌溉、喷灌和微灌等形式。

高标准农田实施计划方案

20××年××区×××乡××村×××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项目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要 (1) 1.1项目背景 (1) 1.2编制依据及编制过程 (3) 1.3项目区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4) 1.4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6) 1.5效益 (7) 1.6组织领导和管理 (8) 1.7综合结论 (8)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10) 2.1自然概况 (10) 2.2社会经济状况 (15) 2.3基础设施 (16) 2.4林业现状 (18)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 3.1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9)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 第四章水资源及供需平衡 (24) 4.1项目区供水水源概况 (24) 4.2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24) 4.3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25) 第五章建设标准及工程设计 (27) 5.1指导思想 (27) 5.2基本原则 (27) 5.3建设标准 (28) 5.4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33)

5.5规划原则及布局 (34) 5.6方案选定 (37) 5.7工程设计 (38) 第六章工程建设任务及内容 (72) 6.1建设任务 (72) 6.2建设内容 (72) 第七章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74) 7.1编制依据 (74) 7.2资金筹措方案 (77) 7.3群众投工投劳 (77) 第八章项目主要效益分析 (79) 8.1经济效益 (79) 8.2社会效益 (81) 8.3生态效益 (81) 第九章环境影响与分析 (83) 9.1环境现状分析 (83) 9.2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83) 9.3对策及措施 (84) 第十章组织实施和运行保障 (85) 10.1组织管理 (85) 10.2实施管理 (85) 10.3运行管理与维护 (86) 第十一章附件 (89) 11.1附表: (89) 11.2附图 (89)

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详细)

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详细)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中提出到2022年全国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以下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以及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精神,为加强和规范XX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力争保质、保量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任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总体要求,以整体连片土地整治为抓手,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目标,以“节约集约、统一规划、统筹资金、整村推进、集中建设”为原则,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总规模XX万亩,总投资XXX万元,涉及XX个乡镇、XX余个行政村。主要布置在XXXXXXXX,共分四个区域:一是XXXXXX;二是XXXXXXX;三是XXXXXXXXX;四是XXXXX。项目建设主要工程为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项目建设必须在XXXX 年XX月X日前竣工并通过验收。 三、工作安排及相关单位职责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要求,结合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具体责任分工如下:县国土资源局作为项目承担单位,负责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论证、工程质量、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竣工验收等工作。对项目实行“七公开”:一是项目立项前期工作公开。根据土地整治规划、年度补充耕地计划、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要求,拟定土地整治项目的项目区范围,公开征求项目所在地群众意见。二是项目资金来源与立项公开。征求同级财政部门意见,依据有关规定公示项目建设资金来源,项目立项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国土资源局负责在公开栏公开项目预算情况、立项情况。三是项目招标管理公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由监察局、检察院、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等单位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监理规划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监理规划

临漳县称勾集镇称东村等十五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监理规划 河北中通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二O一六年七月二十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监理范围、内容 ...................................... .. (1) 三、监理依据、机构、岗位职责及程序 ....................... . (3)

1、监理依据 (3) 2、监理机构 .......................................... (4) 3、各级监理人员岗位职责 (4) 4、质量监理程序 (5) 四、工程质量要求 (5) 1、田间道路 (5) 2、建筑材料的审查 .................................... .. (6) 五、施工安全 (6) 1、安全监理的原则 (6) 2、监理人员安全守则 (7) 3、安全员的岗位职责 (8) 六、监理工作制度 (9) 1、工地会议制度 (9) 2、监理记录及档案管理办法 (11) 七、保修期监理 (13) 1、工程保修期的起算、终止和延长的依据和程序 (13) 2、保修期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13) 一、工程概况: 1.1建设单位:临漳县土地整理服务中心 1.2工程名称:临漳县称勾集镇称东村等十五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1.3工程地点:称勾集镇称东村、集后李村、黄村、薛庄村、北杨庄村、南寨村、小呼村、呼西村、东寨村、舒刘村、常红村、常中村、常西村、西刘村、郭小屯村等十五个村 1.4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为138 2.5234h㎡,其中基本农田面积为1347.2184h㎡,站总面积的97.45%。 1.5工程内容:道路工程、其它工程(标志牌1座) 1.6工程投资:1391.7306万元 1.7施工单位:邯郸市第一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河北兴途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河北远实建筑安装有限公司、邯郸市亦翔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利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北晟传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康企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河北达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北越祥建筑有限公司、河南开宇建筑有限公司、邯郸市嘉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邯郸市丰宏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大汉建设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8监理单位:河北中通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1.9开工日期: 7月20日 1.10计划竣工日期: 10月20日 二、监理范围、内容 根据本工程项目委托监理合同及有关法规,本公司主要进行本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及信息管理,内容如下: 1、质量管理

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镇宁县白马湖街道办事处民族村高标准基 本农田建设项目 施 工 实 施 方 案 建设单位:白马湖街道办事处 监理单位:贵州富友建设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镇宁荣力土石方工程承建有限公司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工程实施依据 三、施工进度管理 四、主要施工方法 五、施工质量管理 六、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 七、合同管理 八、经验与建议

一、工程概况 1、镇宁县地理位置 我司承建的项目区位于镇宁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分水岭,隶属安顺市。地理位置处东经105°35'至106°1',北纬25°25'至26°11'。东与安顺市西秀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相邻;南濒北盘江与黔西南自治州望谟、贞丰两县隔江相望,西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北与普定县、六枝特区毗邻。 2、项目建设范围 项目区位于镇宁县白马湖街道办事处民族村,距县城10公里,距白马湖街道办事处政府约5km。 3、项目建设规模 为了将项目区耕地建设成为优质农田,在项目区主要建设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 3.1、田间道路工程 为保证项目区居民生产和生活的方便,助推项目区“精准扶贫”工作的进展,在项目区内改建田间道,进行路面硬化,田间道路尽量经过项目区村寨,在提高劳动效率。项目区主要田间道路工程如下:改建田间道3条,总长度2117.08m,其中改建田间道-1长403.35m,路面宽3.0m,改建田间道-2长度1189.50m,路面宽度4.0m,改建田间道-3长度374.45m,路面宽度4.5m。新建错车道8座,新

建回车道2座,新建生产路1条,长235.85m,宽1m,在改建田间道-2旁修建路边沟1条,断面0.5*0.3m,长310.28m。 3.2、灌溉与排水工程 为合理利用项目区现有水源,对项目区现有的农渠进行改建维修,共计改建农渠2条,农渠断面采用0.3*0.3m和0.8*0.4m,采用C15混凝土现浇渠道,共计修建农渠长度526.83m。 4、项目区地貌类型 项目区属于山地丘陵地貌。 5、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 项目区涉及的镇宁县白马湖街道办事处民族村,属集体土地,土地四至明确,土地权属界线清晰,无权属争议。 6、项目设计目标 1、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设计,项目区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466.86亩。 2、通过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新建田间道路工程,提高项目区耕作区域道路覆盖面积,改建原有土质路面田间道路,提高和改善道路运输条件;同时新建和改建生产道路,为当地老百姓生活和生产提供方便,最后,通过田间道路工程的实施,使项目区的道路通达度从项目实施前的70%达到90%以上,项目区土质路面改善为硬化水泥路面,路面情况得到改善,推动项目区机械化劳作的实现,逐助推项目区“精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测绘技术要求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稍加改造)项目测绘技术要求 (修订) 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 二O一二年十月

目录 1、目的和意义 (1) 2、适用范围 (1) 3、引用的技术标准 (1) 4、基本技术要求 (1) 4.1坐标系统 (2) 4.2电子成果数据格式 (2) 4.3地形图测图要求 (2) 4.4土地分类 (2) 4.5打印及装订要求 (2) 4.6测距要求 (2) 5、 1:500比例尺前期测量 (2) 5.1准备工作 (2) 5.1.1资料收集 (2) 5.1.2测区踏勘 (3) 5.1.3技术设计 (3) 5.1.4控制测量 (3) 5.1.4.1基本要求 (3) 5.1.4.2提供的资料 (3) 5.1.4.3平面控制网布设 (3)

5.1.4.4高程控制网布设 (5) 5.1.4.5 GPS RTK测量 (6) 5.1.4.6 图根点密度 (6) 5.2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 (7) 5.3 1:500与1:2000图件资料对接方式 (9) 5.4 测绘技术总结 (9) 6、成果资料提交 (10)

1、目的和意义 为规范、统一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稍加改造)测绘工作,依据测绘法律法规及国土资源部相关规定,结合重庆市地形特点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稍加改造)测绘成果的用途与生产流程,制定本技术要求。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稍加改造)测绘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2、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重庆市辖范围内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稍加改造)项目测绘成果的生产及质量评定。 3、引用的技术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要求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要求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要求;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下发的文件以最新的为准。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测绘工作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05]458号)。 4、基本技术要求

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方案

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 要,2011-2015年,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市委工作会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作出的重大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基础和新农村建设三大任务~强化规划引导~突出分类指导~坚持成片建设~着力提高地力~达到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实现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三力”提升~为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紧密相连。“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80万亩~其中~川西平原区60万亩、盆地丘陵区20万亩,每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6万亩~其中~川西平原区12万亩~盆地丘陵区4万亩。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 力和农业机械化水平~至2015年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以上~粮食总产达到260万吨以上。 三、建设标准及内容 ,一,建设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要达到的标准是:“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耕作层厚度20cm以上~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增

加0.5%以上,土有机质含量达到1.5%~田有机质含量达到2%,~灌溉保证率达到80%以上~耕地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800公斤/亩以上”。水田、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具体指标应分别达到2008年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四川省粮田建设等级标准》,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846-2008,三级以上。 ,二,建设内容。一是田间基础设施工程。主要包括:田网、渠网、路网建设~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农田排灌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二是地力建设工程。开展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建设~实施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提高农田基础地力和农业生产能力。三是科技支撑工程。集成应用耕地保育技术、耕地污染防治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广农业增产关键技术~实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协调联动~提高现代农业科技应用能力。四是耕地质量监测工程。有计划、分批次建立市级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和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站~逐步形成体系基本健全、功能基本齐备的耕地质量监测网。 四、工作措施 ,一,科学编制规划。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80万亩~即每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6万亩~同时以“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规划的11个区,市,县为重点~结合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规划和农业农村经济“十二五”规划~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各项目区,市,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确保规划布局到田到土。2011年4月下旬前全面完成各区,市,县规划编制任务,详见附件1,。 ,二,抓好区域布局。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一是平坝区~以排涝降渍、提高耕地地力和推进农业机械化为主攻方向~形成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十二五”期间~我市崇州市、彭州市、大邑县、邛崃市、双流县、都江堰市、新都区、郫县等8个平坝区,市,县新建高标准农田60万亩~每年新建12万亩。二是丘陵区~以建设农田灌排渠道、旱地坡面水系、土地平整、地力培肥和提高农业机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稍加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点

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稍加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点 (修订) 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 二○一二年十月

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渝办发〔2012〕203号)和《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及认定工作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12〕102号)文件的要求,以《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为依据,在全面摸清稍加改造项目现状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经过公众调查和现场实地踏勘,找准制约项目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农田基础设施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分析现状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之间的差距,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程内容,明确稍加改造项目的建设任务,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方案和标准,进行工程规划设计,为项目的实施和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验收认定等工作提供依据。 二、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四)《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五)《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05-2003); (六)《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 (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1012—2000); (八)《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 1011—2000); (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33—2012); (十)《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 (十一)《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2007年); (十二)土地调查、土地确权、土地登记、信息系统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技术标准、规范与有关规定。 三、规划设计报告基本框架 规划设计报告内容应简要概述项目区基本情况,按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技术要求对项目区建设条件进行分析,全面分析评价现状情况,明确项目区现状条件与技术要求的差距,提出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按“缺什么、补什么” 的原则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结合公众参与情况完成工程规划布局和设计,并编制工程投资预算和落实资金筹措方案,最终对工程实施后拟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值进行总体评价,明确是否可以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要求。规划设计报告基本框架如下: (一)前言 (二)综合说明 (三)项目区概况 (四)项目区现状分析 (五)工程规划设计 (六)投资预算 (七)公众参与 (八)效益分析和后期管护 (九)图件 (十)附件

高标准农田标准

土地整治作业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文献综述)

1. 研究内容 (1) 2. 研究进展 (1) 2.1国内研究进展 (1) 2.2国外研究进展 (2) 3.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4) 3.1高标准农田概念 (4) 3.2高标准农田划分的标准 (4)

1. 研究内容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在我国,由于部门分工等原因造成对高标准农田标准的认识不统一。现有的相关标准只是着重规定建设内容,并没有说明经过建设后不同区域的高标准农田所应达到的状态及其对作物生长的保障作用,所以难以指导科学高效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作(薛剑,2014)。 耕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生产资料,不仅为人类提供重要的必需品,同时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产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耕地数量逐渐减少,耕地质量逐渐下降,国家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执行土地用途管制等措施保护耕地,但耕地总体质量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保护耕地对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目前耕地保护研究的重点(贾丽娟,2011)。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作物单产的有效途径,更是缓解我国人地矛盾的重要措施王。经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2011-2015)》提出了2015年建成2666.7万hm2、2020年建成5333.3万hm2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目标(王欣蕊等人,2015)。 2.研究进展 2.1国内研究进展 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外土地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我国土地质量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等得到了较快发展(愧绍祥,2003)。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短缺,尤其是耕地呈现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状态,土地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政界和学界关注与研究的热点。耕地是最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耕地质量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质量是个多层次的概念,包含耕地的土壤质量、空间地理质量、管理质量和经济质量四层涵义,评价指标包含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因素标准是从事各类建设活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是政府运用技术手段宏观调控建设活动、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TD/T 1033—2012) reduction in property value. Find warning signals, timely reporting or warning, develop and implement measures against customer transfers and other acts leading to loss or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clearing.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of late, agencies should be timely collection, if necessary, ask the right institutions to bring proceedings. Non-approved by head office, agencies at all levels shall not without the following: give 目次 前 言 (1) 1 范围 ................................................................. 2 2 规范性引用文 件 ....................................................... 2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总 则 ................................................................. 3 5 建设目标 . (3) 5.1总体目标...................................................... 3 5.2具体目标...................................................... 4 6 建设条件 ............................................................. 4 6.1基础条件...................................................... 4 6.2建 设区域...................................................... 4 7 建设内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报告

2010年贵州省————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规划设计报告项目承担单位:————人民政府 规划设计单位:—— 编制日期:二〇一一年四月

2010年贵州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规划设计报告项目承担单位:————人民政府 负责人: 规划设计单位:—— 负责人:戴恒勇 复核人:蔡仕忠 编制人:左光辉 编制日期:二〇一一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项目背景及依据.......................................... 1.2 综合说明................................................ 1.2.1项目规模........................................ 1.2.2 项目类型........................................ 1.2.3 项目性质........................................ 1.2.4 项目地点........................................ 1.2.5 项目区地貌类型.................................. 1.2.6 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土地所有权、使用权) ....... 1.2.7 项目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比例 ................. 1.2.8 项目建设工期.................................... 1.2.9 项目投资预算.................................... 报告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情况 ......................... 第二章项目概况............................................... 2.1 ——简况................................................ 2.1.1 ——的地理位置 (4) 2.1.2 ——的自然条件.................................. 2.1.3水文、地质...................................... 2.1.4 ——的社会经济情况.............................. 2.1.5 ——的土地利用状况.............................. 2.2 项目区基本情况..........................................

TD T1033-201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标准(试行)》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 前 言 为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大力加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制定并负责解释。 1 范围 1.1 本规范规定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建设条件、 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建设程序、公众参与、权属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绩效评价等。 1.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活动。 1.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除应遵循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4 各省可按照本规范,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省级细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 50288-19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50509-2009 灌区规划规范 GB/T 50363-2006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TD/T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13-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TD/T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1032-2011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3 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农村土地整治 对农村地区低效利用和不合理利用的农用地、建设用地以及未利用土地,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土地利用活动。 3.2 高标准基本农田 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 3.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 4 总则 4.1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 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4.2坚持规划引导,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为依据,兼顾相关部门规划,统筹安排,规模整治,优先在基本农田范围内建设。 4.3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整治,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 4.4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促进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景观优化、生态良好。 4.5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鼓励农民采用多种形式参与工程建设。 4.6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引导,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 5建设目标 5.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