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7【七年级科学习题精选】第四章第4节 物质的比热 典型习题(word版附答案)

7【七年级科学习题精选】第四章第4节 物质的比热 典型习题(word版附答案)

7【七年级科学习题精选】第四章第4节 物质的比热 典型习题(word版附答案)
7【七年级科学习题精选】第四章第4节 物质的比热 典型习题(word版附答案)

巩固练习

【练1】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当甲物体温度升高10℃,乙物体温度升高20℃时,甲物体吸收的热量是乙物体吸收热量的2倍,则甲的比热是乙的比热的()

A 1/2倍

B 4倍

C 1倍

D 1/4倍

【练2】如图所示的三支温度计,其中一支刻度不准确,甲放空气中,乙插入密闭酒精中,丙插入敞开烧杯中,10分钟后,三支温度计读数均为20℃,那么不准确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都不正确

【练3】下列有关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释放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比热小的物体温度降低得多

B 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构成,因此比热相同

C 将一物体分成两半,其比热也必减半

D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练4】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

A 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 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 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 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练5】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 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C 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D 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练6】甲、乙两个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甲物体吸收热量,乙物体放出热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物体质量小 B 乙物体比热大 C 甲物体热量少 D 乙物体温度高

【练 7】很多机器在工作时温度升高,往往用水来冷却.用水冷却的最主要原因()

A 水的比热容大

B 水放出的热量多

C 水的温度低

D 水容易取,不需花钱买

【练 8】水的比热容是 4.2×103 J/(kg·℃)。关于它的含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kg 的 1℃的水含有的热量是 4.2×103J

B 1kg 的水温度升高到 1℃时,吸收的热量是 4.2×103J

C 1kg 的水温度升高 1℃时,吸收的热量是 4.2×103J D

1kg 的水温度升高 1℃时,放出的热量是 4.2×103J

【练9】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

A 海边的昼夜温差较小

B 空调房间里放盆水可以增加湿度

C 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D 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练10】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练11】已知铜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质量、初温都相等的铜块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再相互接触,则()

A 热量一定从铜块传向铝块

B 热量一定从铝块传向铜块

C 由于两者吸收的热量相等,所以两者之间不会发生热量传递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练 12】原来温度相同的甲、乙两块铁,已知 m 甲=2m 乙,对它们分别加热,使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接触,此时()

A 温度从乙传给甲

B 热量由甲传给乙

C 热量由乙传给甲

D 甲、乙之间不发生热传递【练13】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如果你赤脚走在沙滩上,会觉得砂子烫脚;再从沙滩走入河水中,则感到

凉快舒服,这是为什么?

【练 14】如图 7 所示,是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

验装置。左边两图中,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外,其

余都相同。完成该实验还需要,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食用油和水

吸热的热量是(选填“相同的”或“不同的”)。

【练 15】盛夏季节,沙漠地区的人们有时会将食物存放在“双层陶罐”中,通过降温来延长食物保鲜期。双层陶罐是将一个较小的陶罐放在一个大的陶罐中间,并在两个陶罐之间装入沙子,然后在沙里加水,通过湿沙层水蒸发吸热使食物降温,其结构如图所示。有人用水代替

双层陶罐的湿沙层,实验结果是用湿沙层降温速度更快。请解释其

原因。

答案:1-5、BADDD;6-10、DACBD;11-12、AC

13、水的比热容比沙子高,所以接受到同样多能量时水的温度的变化量较小。

14、温度计、相同的

15、湿砂层中水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蒸发更快,沙子的比热小于水的比热。

焦耳的故事

焦耳(1818~1889)是英国人,1818 年 12 月 24 日出生在曼彻斯特市一家啤酒厂主的家庭里,从小就跟着爸爸酿酒,没有进过学校。焦耳天资聪明,喜欢读书,常常一边劳动一边认字,自学到不少知识。后来,他幸运地认识了著名化学家道尔顿教授,便常常到他那里请教。从此,焦耳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焦耳与哥哥一块找来一匹跛马,把电流通到马身上,马受到刺激便狂跳起来。焦耳记下电流的大小和马的狂跳程度,说这是用马来观察电击实验。还有一次,焦耳用火药枪发出的巨响做回声实验。为使响声更大些,他向枪膛中装了三倍的火药,结果枪口喷出的火焰把焦耳的眉毛都烧光了。

24 岁时,焦耳开始对通电导体放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他把父亲的一间房子改成实验室,一有空便钻到实验室里忙个不停。焦耳首先把电阻丝盘绕在玻璃管上,做成一个电热器。然后把电热器放入一个玻璃瓶中,瓶中装有已知质量的水。给电热器通电并开始计时,用鸟羽毛轻轻搅动水,使水温度均匀。从插在水中的温度计,可随时观察到水温的变化。同时用电流计测出电流的大小。焦耳把这种实验做了一次又一次,大量数据使焦耳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焦耳把这一实验规律写成论文《关于金属导体和电池在电解时放出的热》,并于 1841 年发表在英国《哲学杂志》上。然而,论文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因为在一些学者们看来,电与热的关系不能那么简单,况且焦耳只是一个酿酒师,又没有大学文凭。一年后,俄国彼德堡科学院院士楞次也做了电与热的实验,并得到与焦耳完全一致的结果。焦耳的论文才得到重视,后来人们把这个定律叫做焦耳定律。

(完整word)七年级科学之密度部分计算题专项训练及答案

1、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kg,用此瓶装另一种液体,瓶和液体的质量为0.64k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2、一块质量为18千克的冰块,它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 (1)求这块冰体积. (2)若冰块吸热后,有6分米3的冰块熔化成水,求水的质量. (3)若冰块全部熔化为水,求水的体积. 3、一个质量为300g的瓶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300g,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1500g,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大?

4、有一块岩石体积为40米3,为了测定它的质量,取一小块作为样品,测出样品的质量为70克,用量筒装入70毫升的水,然后把样品浸没在水中,此时水面升高到95毫升,则(1)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2)岩石的质量是多少? 5、假设钢瓶内储满9千克液化气,钢瓶容积为0.3m3,今用去一半,则钢瓶内剩下的液化气密度为多少?

6、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节水型洁具逐渐进入百姓家庭.所谓节水型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的耗水量在6L 以内的洁具.某家庭新安装了一套耗水量为5L 的节水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次耗水量为9L .问: (1)1000kg 的水可供这套节水型洁具冲洗多少次?(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 (2)该家庭每月可节约用水多少千克?(设平均每天使用10次,每月以30天计) 解:(1)V=5L=5× 10-3米3 ρ水 =1.0×103kg/m 3 m=ρ水v=1.0×103kg/m 3×5× 10-3米3=5kg N=1000kg/5kg=200 (2)一个月节水体积V=(9L-5L)×10×30=1200L=1.2m3 m=ρ水 v=1.0×103kg/m 3×1.2m3=1.2×103kg 答:(略) 7、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kg ,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kg ,用此瓶装金属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0.8kg ,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9kg , 求:(1)玻璃瓶的容积; (2)金属颗粒的质量; (3)金属颗粒的密度. 解:(1)V瓶=V水=m水/ρ水=(0.4kg -0.1kg )/1.0×103kg/m 3=0.3×10-3m 3 (2)m =0.8kg -0.1kg =0.7kg (3)加的水质量m 1=0.9kg-0.8kg=0.1kg 排开的水的质量m 2=0.4kg-0.1kg-0.1kg=0.2kg 金属的体积和它排开的水的体积相同V=V 水=m2/ρ水=0.2kg/1.0×103kg/m3=0.2× 10-3米3 该金属的密度ρ=m/v=0.7kg/0.2× 10-3米3 =3.5×103kg/m 3 答:(略) 8、某铜制机件的质量为0.445千克,如改用铝制品质量可减轻多少?

初中七下科学知识要点汇总

第一章知识要点汇总 1.皮肤的感觉功能:冷觉(冷觉感受器)、热觉[热觉感受器,(手背最敏感)]、触觉[触觉感受器,(指尖最敏感)]、痛觉(痛觉感受器)。手术麻醉时有触觉而无痛觉,说明触觉感受器与痛觉感受器是分开的。, 2.皮肤感觉的形成:低温、高温、触压、损伤等刺激→冷觉、热觉、触觉、痛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感觉)。 3.嗅觉的形成:气味→鼻腔→嗅觉感受器(嗅觉神经末梢、嗅细胞)→嗅神经→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形成嗅觉)。 4.味觉的形成:食物→味觉感受器(味觉神经末梢、味细胞、味蕾)→味神经→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形成味觉)。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 5.听觉的形成: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放大)→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鼓膜、听小骨受损引起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受损引起神经性耳聋。 6.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的光线→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7.“时间长了,腥臭味或香味就闻不出了。”这是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疲劳的缘故,表现了嗅觉的适应性。 8.四大基本味道:酸(舌两侧靠中间最敏感)、甜(舌尖最敏感)、苦(舌根最敏感)、咸(舌两侧靠前最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9.闻着柠檬的同时吃着苹果,会产生苹果和柠檬混合的味道。说明嗅觉与味觉是相互影响的。 10.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即回声。(可用于测距离) 1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速度不同。同一温度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越快。15℃时,空气中声速是340米/秒。 12.耳朵贴在长铁管(内充满水)的一端可以听到三次敲击声,依次是铁管、水、空气传来的。(为什么?) 13.耳可分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耳是人的听觉器官,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的半规管、前庭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为什么有的人晕船、晕车、航空病?)。咽鼓管有何用处?(课本第11页) 14.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叫做乐音。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15.我们把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1赫=1次/秒。“90赫”的意义是物体每秒振动90次。 16.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和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响度的单位是分贝。 17.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有关。 18.声音尖细刺耳或低沉描述的是音调,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响度,闻其声知其人描述的是音色。 19.人的发声频率范围是65赫到1100赫。 20.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赫到20000赫。低于20赫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易错题集1

1、左端已磨损的刻度尺,用它来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测量结果是( ) A.偏大B.偏小C.一样D.无法确定 3.下面关于刻度尺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B.没有零刻度线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物体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测量时,刻度尺必须与被测物体的左端对齐 4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 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9.6nm=9.6×10﹣3=9.6×10﹣3μm B.9.6cm=9.6×10mm=96mm C.9.6cm=9.6cm×10=96mm

D.9.6cm=9.6×100dm=0.096m 6.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写出单位换算过程) 7.2×10-7m= = μm 5×10-4 mm= = m 7×10-8 km= = m 3×10 8 m= = km 6×10 4μm= = m 36km/h= = m/s 5m/s= = km/h 1某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为1.568m,若他测量及记录都是准确 无误的,则测量的准确值是__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___。 2.某同学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分别记为:23.37cm,23.36cm,23.18cm,23.39cm,那么,最终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视为()A.23.325cm B.23.33cm C.23.373cm D.23.37cm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 3. 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 . 如图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

(word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密度提高题训练

密度提高题 1、一架天平,一瓶没装满的牛奶,一个滴管,一个相同的空奶瓶和足量的纯水,怎样测量牛奶的密度?写出步骤及计算公式? 2、一个体积是50cm3的铁球,质量是158g,计算:①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ρ铁=7.9×103kg/m3) ②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③如果将空心部分注满水由铁球的总质量是多少g? 3、某种合金由两种金属构成,已知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为ρ1、ρ2。当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时,可以推导出合金的密度表达式。 4、为了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不能沉入水中的蜡块的密度,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先用天平称出一蜡块的质量为18g,在量筒中盛水60cm3,再把蜡块和体积为10cm3的铜块捆在一起放入量筒中,当其全部浸没在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指刻度是90cm3。则此蜡块的密度是() A、1.8×103kg/m3 B、0.9×103kg/m3 C、0.6×103kg/m3 D、0.2×103kg/m3 5、一个空瓶的质量是200g,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是700g,现在空瓶中装一些金属粒,瓶和金属粒的总质量是1000g,在装满水,瓶的总质量是1410g,求金属粒的密度。 5、小明用天平和量筒做“测定盐水的密度”实验。实验中的操 作步骤有: a.把盐水倒进量筒,用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图甲); b.用天平测出容器的质量(已记入下表); c.把量筒内的盐水倒进容器,用天平测出容器和盐水的总质量 (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d.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1)请根据以上操作填好下表的空格: 盐水的体积(cm3)容器的质量 (g) 容器和盐水的总质量 (g) 盐水的质量 (g) 盐水的密度 (kg/m3)10.5 (2)由实验测出的盐水密度与实际盐水的密度会有误差。如本次实验按上述的a、b、c、d顺序操作,则测出的盐水密度会实际盐水的密度(选填“小于”、“等于”、“大于”);要减少实验误差,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应是__________ 6、石英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小明爸爸在石英粉厂工作,他想知道石英粉的密度,可是身边只有天平。他求助于正在七年级就读的儿子。聪明的小明利用天平(含砝码),一个玻璃杯、足量的水,就完成了测量石英粉密度的实验。(ρ水为已知) 下面是小明同学设汁的实验步骤,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用天平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0; (2)给玻璃杯中装满石英粉,测出; (3) (4)用已知量和测量量对应的字母写出石英粉密度的表达式ρ粉=

浙教版七年级物质的比热_教案

《物质的比热》教学设计 沈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量的初步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放热量对温度的影响 2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影响因素。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物质的特性----比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式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证据,交流和总结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通过对比热容的定性应用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的比热容”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 难点: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运用比热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学习方式] 学生用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寻求新知,进一步掌握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烧杯、温度计。 教学过程: 引入:渐入深秋,天气转冷,人们常用搓手的动作来取暖,让学生通过此活动来重温对热的体会。学生分组实验,体会热传递的过程 让学生边做边思考:1,两烧杯的水温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在热传递中,那杯水发热,那杯水吸热? 热传递过程 : 高温物体 (放热) 降温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热 等温 升温 低温物体 (吸热)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热量(Q)单位:焦耳(J) kJ

1 kJ=1000J 师: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用电水壶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时间一样多吗? (2)用电水壶烧水时, 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时间一样多吗? 生:………温度升高多少(温差) 老师总结(板书):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物体质量 牛刀小试:学生思考与讨论(ppt),让学生加深对温差和质量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理解。 师:当你漫步在正午沙滩上,你会感觉沙子很热而海水很凉快,在同一个时刻,为什么两者的温度会有所不同呢?? 生:………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进行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表格设计 进行实验(视频) 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砂石和水加热相同时间,砂石比水升高温度快,升高相同温度时砂石加热时间,砂石比水吸收的热量少。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降低相同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这种特性叫做比热容 温度升高多少(温差)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板书):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物体质量 大 物质种类比热容 小 解释;烈日下河边上砂石和河水温度不同。 应用:水稻育秧。 作业:作业本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参考第一单元 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 基础训练 1. D 2. B 3. D 4. A 5. B 6. B 7. D 8. C 9. C10. D11. 12. B13. 14.B 15.时间人口xx粮仓 得出结论人口激增xx扩大粮仓丰实 体现特征社会xx 导致因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16.问题一:(1)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问题二: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他对大运河的开凿持否定态度。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因为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大运河的开凿基本持肯定态度。 问题三:同意胡曾的观点。理由是: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隋炀帝暴政的体现,也是导致隋朝在农民起义被*的原因。 同意皮日休的观点。理由是: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南北的交通和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动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可从地理因素(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势等)、经济发展因素(农业发展、商业贸易、交通成本等)等去考虑。

第2课贞观之治 基础训练 1. B 2. D 3. C 4. A 5. C 6. C 7. A 8. C 9. D10. B11. B12. A 13.划线为错误,括号为准确:隋文帝(隋炀帝);李世民(李渊);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姚崇(魏征);魏征(杜如晦) 14.问题一:唐太宗理解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因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唐太宗重视民生的思想。材料三说明唐太宗把魏征作为镜子,通过魏征来了解自己的得失,反映了唐太宗广开言路的开明思想。 问题三:反映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根本目的在于巩固统治。 2拓展与探究 文物专家是根据铜镜背面的铸字判定铜镜是假文物的,因为贞观时期是627—649年,不会存有“贞观29年”之说。 第3课开元xx 基础训练 1. D 2. D 3. A 4. B 5. A 6. D 7. B 8. A 9. A10. D 11. D12. C13.B14. C15. B 16.问题一:xx前期。 问题二:稻米、粟米。问题三:提示:经济发展繁荣、人口增加、城市交通发达。 17.问题一:唐朝的xxxx。

浙教版七上科学易错题集.

科学七年级(上)各章易错题集 衢江区莲花初中黄紫仙 第一章 1.一罐普通的可口可乐或雪碧易拉罐的体积最接近() A.350升B.350毫升C.35升D3.5毫升 2.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也大B.物体从地球送上月球质量不变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质量会增大D.水结成冰后质量会增大 3、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是() 4.某同学要称取50克水,操作方法曾经做过以下几步:(1)称量一只100ML的烧杯质量为m (2)加水到天平平衡(3)调节天平平衡(4)再在右盘加50克砝码(5)拿下烧杯整理天平。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1)(2)(3)(4)(5)B.(3)(2)(1)(4)(5)C.(3)(1)(4)(2)(5)D.(1)(5)(3)(2)(4)5.托盘天平在称量时若右盘稍上翘,则表示() A.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大,应向左移动游码。 B.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大,应向右移动游码。 C.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小,应向左移动游码。 D.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小,应向右移动游码。 6.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106mg的物体最可能的是() A.一只母鸡B.一头大象C.一头奶牛D.一只蚊子 7.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克和50克的砝码各1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6克,则物体的质量为()A.156克B.150克C.144克D.154克 8. 用皮尺测量长度是,如果皮尺没有充分拉直来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 ) A.偏大B.偏小C.不受影响D.不能确定 9.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准,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3℃,放在一标准气压下的沸腾的水中的示数为97℃,若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20℃,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A.17℃B.20℃C.23℃D.19.2℃ 10、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 95℃;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其示数为32℃。教室的实际温度是() A、27℃ B、30℃ C、32℃ D、37℃ 11、小明有一支特殊的温度计,它的刻度是均匀的,但读数不够正确,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40C,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的读数是960C,用这支温度计测一杯水的读数为200C,你能帮他算算这杯水的实际温度吗?() A、160C B、17.40C C、18.40C D、240C 12、某同学用体温计给一位生病的同学量体温,结果读数为38.4℃,该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 又用该温度计分别给生病的甲.乙.丙三位同学量体温,测得结果:甲为38.4℃,乙为 39.6℃,丙为39.6℃,则( ) A.只有甲的正确B..只有乙的正确 C.只有丙的正确D..乙肯定正确,甲和丙也可能正确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4节-物质的比热教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 秋季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 七年级科学上册 物质的比热 学情分析 《物质的比热》一课,现安排在七年级第四章第四节。本节内容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相对来说较为困难,其难度主要在两个一方面:一、学生对热量和比热的概念不清晰,当前的学生基础只能通过温度来反映热量传递,学生也容易对温度和热量产生混淆。二、学生在分析能力上尚不能很好地掌握变量控制的方法,而影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有三个因素,学生很容易将三个变量混淆。在学生当前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上,可以说学习比热是有一定难度的。 不过此前的学习,也已经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小学时热传递概念的学习,第一章中温度的相关内容学习,都为学生学习热量铺垫了基础。而第三节质量的测量的学习,也为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理解多个变量对同一物理量影响打下了能力基础。 综合分析,此课的学习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范围,需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引导。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 2、明确影响热量多少的三个因素:物体质量、温度的变化量、物质种类 3、理解比热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培养科学实验的能力 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逐步掌握控制变量法,体会转化法的应用 3、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热量单位的了解,培养对科学工作的尊重和热爱 2、通过建立假设、得出结论等过程,树立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3、在生活实例分析中,体会科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教学策略 在热量概念方面,采用生活实例讨论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温度变化和热量传递之间的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在树立比热概念时能明确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明确比热与物体质量和物体升高的温度无关,将三个影响因素(即物体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物质种类)结合,放在一个问题下进行讨论。并通过第一个实验方案设计,明确提出控制变量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大小与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无关。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对物质种类影响热量多少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并在实验中体会比较比热大小的方法。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假设和实验结论,进一步培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规范学生的表述。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情景引入

(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错题集-地球与宇宙(带答案)

浙教版科学错题集8——地球与宇宙(1-4节) 七()班姓名学号家长签名 【A组基础巩固题】 1.[2012·杭州]太阳活动可直接造成地球上发生的下列现象是(D) A.酸雨B.温室效应C.火山喷发D.短波通讯中断 2.早晨我们迎着太阳走,我们四周方位应是(B) A.前南后北左东右西B.前东后西左北右南 C.前西后东左南右北D.前东后西左南右北 【解析】早晨迎着太阳走,就是面朝东,背朝西,按顺时针方向为东南西北。 3.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B) 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D.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4.下面各种现象中,可能是由于太阳的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B) A.冬季平均气温升高的“暖冬”现象B.两极地区出现磁暴和极光现象 C.山区的手机信号不好,出现通话中断现象D.某山区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现象4.[2013·无锡]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对地球上的影响是 ( D ) A.可见光明显减少 B.造成天气异常变化C.干扰无线长波通讯 D.紫外线大大增多【解析】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当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 表示太阳活动增强,会导致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大大增多。太阳活动除了黑子外,还有耀 斑、日珥、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黑子数量增多。耀斑爆发时,释放出更巨 大的能量。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根据以上分析,选项A、B、C 是错误的,本题答案是D。 5.2009年为太阳黑子极少的一年(谷年),下一个太阳黑子谷年将出现于( B ) A.2019年B.2020年 C.2021年D.2022年 【解析】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6.请您判断下列哪些生活片段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真正记录, A.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B.跳过4米高的横杆() C.举起200千克的大石头() D.听大风呼啸() E.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F.拍一张照片() G.袋鼠式走路() H.放风筝() I.扔石头() J.游泳() K.宇航员可以在月球上看到漫天大雪( ) L.从月球上看天空是蔚蓝色的( ) M.流星现象( ) N.植树造林( ) O.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可以达到数百摄氏度( )P.陨石坑( ) Q.开露天音乐会( ) 7.[2012·咸宁]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密切相关的是 ( A ) A.早穿皮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 B.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七年级科学上册 说理题训练 (新版)浙教版

说理题训练 1.早晨,小明起床晚了,来不及做饭,就想泡方便面吃。可是没开水了,于是准备用电热壶烧水。 (1)他应该烧一壶水还是烧半壶水呢?为什么? (2)小明从饮水机中取水时,发现饮水机里有温水也有凉水,那么他应该取温水还是凉水?为什么? 2.试解释为什么在盛夏炎日之下,河滩上的砂石灼热难熬,而河水却凉爽宜人。 3.试解释沙漠地区气温在一天内的变化较大,而沿海地区较小。 4.试解释人的身体浸在冰冷的河水中会有生命危险的原因。 5.有人说:“把铁块分成相等的两块,铁的密度就减小一半”。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6.不用天平,只用量筒,如何量出0.1kg的酒精? 7.从冰箱冷冻室里取食物时常常感觉手被食物粘住,试解释。 8.质量分别为1克和10克的不同物体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则哪个物体的比热大,试解释。 9.南极长城站附近气温常达-40℃以下。在那里测量气温应该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 10.一个密封的玻璃瓶内装了水,放置在冷冻室几个小时后发现瓶子冻裂了,请用密度知识解释。 11.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试解释?

1.(1)他应该烧半壶水。因为:首先,半壶水泡方便面已经够了;第二,烧半壶水所需时间比烧整壶水更短。(为什么烧半壶水比整壶水所需时间更短?答:半壶水比整壶水质量更小,升高相同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更少,所以加热的时间就更短) (2)他应取温水。因为:质量相同时,将温水烧开比将凉水烧开所需的时间少。(为什么将温水烧开时间会更短?答:温水的温度比凉水更接近沸水,相同质量时,温水烧开所需吸收的热量比凉水少,加热的时间更短。) 2.由于砂石的比热比水小,所以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砂石温度升高得比水更多,因此太阳猛烈照射下的砂石温度很高而水温度不太高。 3.沙漠地区沙子多而水少,沙子的比热比水小得多,白天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沙子温度升得比水多,晚上放出相同热量后砂子温度降低得也比水多,因此沙漠地区温差很大而沿海地区温差较小。 4.身体浸在冷水中时,由于冷水温度比人体低,冷水会吸收人体的热量导致人体温度下降,时间久了人体无法依靠自身的体温调节维持人体正常体温,就会出现危险。 5.铁块被分成两半后,剩余的铁块的质量和体积都变为原来的一半,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所以密度不变。 6.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V=m/ρ算出0.1Kg的酒精的体积为125mL,用量筒量取125mL的酒精便可。 7.当手伸入温度很低的冷冻室时,手表面的汗水会遇冷凝固,从而将手与食物粘住. 8.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升高相同温度时,1克的A吸收的热量与10克的B一样多,则相同质量时,A吸收的热量一定比B 多得多,所以A的比热更大。 9.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水银因为凝固点较高会凝固起来使温度计失效,而酒精的凝固点远低于零下40摄氏度,不会凝固,所以南极长城站要选酒精温度计测温。 10.放在冷冻室的水会结成冰,密度变小,在质量不变时,体积变大,将瓶撑裂。 11.温度下降且下降得越来越慢,最后保持不变。 刚开始时水的温度远高于空气,所以沸水将热量传递给空气很快,温度下降就很快,随着水温的下降,热水与空气的温度差越来越小,热水将热量传递给空气也越来越慢,导致热水温度下降得越来越慢;当水的温度下降到与空气一样时,(因为两者没有了温度差,)不再发生热传递,故水温不再下降。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4节物质的比热教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4节物质的比热教案(新版) 浙教版 学情分析: 《物质的比热》一课,现安排在七年级第四章第四节。本节内容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相对来说较为困难,其难度主要在两个方面:一、学生对热量和比热的概念不清晰,学生容易对温度和热量产生混淆。二、学生尚不能很好地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而影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三个因素中,学生很容易将三个变量混淆。在学生当前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可以说学习比热是有一定难度的。 不过,此前的学习也已经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小学时对热传递概念的学习,第一章中与温度有关的内容的学习,都为学生学习热量铺垫了基础。而第三节中对质量测量的学习,也为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理解多个变量对同一物理量的影响打下了能力基础。综合分析,此课的学习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范围,需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 2.明确影响热量多少的三个因素:物体质量、温度的变化量、物质种类。 3.理解比热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逐步掌握控制变量法,体会转化法的应用。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热量单位的了解,培养对科学工作的尊重和热爱。 2.通过建立假设、得出结论等过程,树立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3.在生活实例分析中,体会科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策略: 在热量概念方面,采用生活实例讨论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温度变化和热量传递之间的关系。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第一章 1、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 B、20℃的铁块比20℃的木头温度低些 C、用体温计可以测冰水或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选:D 2、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选:A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 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2.42厘米 B、2.428厘米 C、2.43厘米 D、2.47厘米 选C 4、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m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5、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如右图,量筒的量程是mL,最小刻度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选:D 7、如右图,小明同学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则测量的结果()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选:B 8、小明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小东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的不对,请你把它挑出来()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选:D 9、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某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4cm,放在沸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4cm,当它去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4cm,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A、30℃ B、50℃ C、70℃ D、90℃ 选:B

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中易错题专题训练

2012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中易错题专题训练 1、依据下表各种动物所描述的特征,并根据表中的分类方法,请将下列脊椎动物填在表中合适的空格处。动物:蛇、青蛙、狐狸、鲤鱼、鸽子 体外有毛皮, 脊胎生、哺乳 椎有羽毛,体温恒定 动体外无毛皮表皮干燥呈鳞片 物卵生状,在陆上产卵 无羽毛,体温不恒定幼体用鳃呼吸 皮肤湿润,成体可用肺呼吸 在水中产卵 幼体成体都用鳃呼吸 2、现在给你一小烧杯水,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可测出水的哪些数据(请写出两种)?需要哪些测量工具?(4分) 测量对象测量工具 质量托盘天平 3、写出显微镜的相应结构: (1)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和[]。 (2)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大的结构是[]。 (3)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 (4)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 4、阅读分析题(每空1分,共5分) 前不久,科学探险组在非洲的森林中发现一种新的动物,它具有大象、老虎、狮子、山羊和牛的外表特征。其中的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指出:“这种动物是在森林中的沼泽地发现的,它的蹄像山羊、身体像老虎,前额像狮子,头上有牛的角和耳,大象的鼻和山羊的胡须,它吃草,排出黄色的尿液,行走的速度很快,但很怕光,现在被饲养在动物研究中心。”报道之后,有人想方设法去捕捉这种动物,高价出售、观赏或食用等。最后来报道:科学家发现它属于一种濒危动物。……。 请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答案 (1)这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在哪里? (2)它应该属于脊椎动物动物中的哪一类? (3)你认为它应跟老虎、山羊、还是狮子归入同一类别? (4)捕捉这种动物的行为是否正确? (5)为了保存这种动物,你是否同意把它饲养在笼子里? 5、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滴清水盖上盖玻片放洋葱表皮滴红墨水 A B C D E G H I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一章 1、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 B、20℃的铁块比20℃的木头温度低些 C、用体温计可以测冰水或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选:D 2、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选:A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 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2.42厘米 B、2.428厘米 C、2.43厘米 D、2.47厘米 选C 4、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m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5、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如右图,量筒的量程是mL,最小刻度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选:D 7、如右图,小明同学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则测量的结果()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选:B 8、小明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小东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的不对,请你把它挑出来()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优化训练-第一章-单元测试卷知识分享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优化训练-第一章-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你到草莓园里摘过草莓吗?你注意过草莓是怎样繁殖的吗?如果将草莓直接 种到土壤中,草莓是不能发育出幼苗。因此,人们常用草莓茎上长出的芽来培育幼苗,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A.营养繁殖 B.分裂生殖 C.孢子繁殖 D.种子繁殖 2、公鸡具有鸡冠高大、羽毛鲜艳、好斗等第二特征,若将公鸡的睾丸切除,那 么公鸡将( ) A.丧失生殖能力,维持第二性征 B.仍有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失 C.丧失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失 D.仍有生殖能力,维持第二性征 3、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工作者已经能应用一项崭新神奇的克隆技术培育出动 物新个体。1997年,英国科学家用该项技术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一时间轰动全球。以下是多莉绵羊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与多莉的产生相应的受精和生殖方式分别是体外受精、胎生 B.克隆属于无性生殖 C.重组细胞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甲绵羊乳腺细胞中的卵黄 D.多莉的外形特征与丙绵羊相似 4、小莉同学为了研究水分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 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这个实验的设计应当改正的错误是两个花盆 ( ) 花盆光线情况温度水 甲向阳光处20℃充足 乙阴暗处20℃不充足 A.都应放在向阳光处 B.都应当浇充足的水 C.温度都应是0℃ D.都应不浇水 5、如图:在盆景制作中,为了植物能“枝繁叶茂”,往往要把盆中植物的顶芽剪 掉,这是为了让()更好发育。 A.顶芽 B.侧芽 C.根 D.花

浙教版七年级物质的比热-教案

《物质的比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量的初步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放热量对温度的影响 2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影响因素。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物质的特性----比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式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证据,交流和总结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通过对比热容的定性应用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的比热容”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 难点: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运用比热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学习方式] 学生用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寻求新知,进一步掌握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烧杯、温度计。 教学过程: 引入:渐入深秋,天气转冷,人们常用搓手的动作来取暖,让学生通过此活动来重温对热的体会。学生分组实验,体会热传递的过程 让学生边做边思考:1,两烧杯的水温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在热传递中,那杯水发热,那杯水吸热? 热传递过程 : 高温物体 (放热) 降温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热 等温 升温 低温物体 (吸热)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热量(Q)单位:焦耳(J) kJ 1 kJ=1000J

师: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用电水壶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时间一样多吗? (2)用电水壶烧水时, 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时间一样多吗? 生:………温度升高多少(温差) 老师总结(板书):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物体质量 牛刀小试:学生思考与讨论(ppt),让学生加深对温差和质量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理解。 师:当你漫步在正午沙滩上,你会感觉沙子很热而海水很凉快,在同一个时刻,为什么两者的温度会有所不同呢?? 生:………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进行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表格设计 进行实验(视频) 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砂石和水加热相同时间,砂石比水升高温度快,升高相同温度时砂石加热时间,砂石比水吸收的热量少。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降低相同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这种特性叫做比热容 温度升高多少(温差)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板书):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物体质量 大 物质种类比热容 小 解释;烈日下河边上砂石和河水温度不同。 应用:水稻育秧。 作业:作业本

深圳七下生物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知识与能力训练?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2015年春季)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基础练习 单选题:1.B 2.A 3.B 4.C 5.C 6.A 7.B 8.B 9.C 10.B 11.B 12.C 能力提高 双选题: 13. BD 14.AD 填空题: 15.达尔文森林古猿非洲、亚洲、欧洲 16.(1)树栖地面地形和气候的变化(2)前大脑制造和使用工具 (3)人类不但会使用还会制造工具 拓展练习 17.(1)①使森林古猿从树栖生活转变为地面生活;②前肢解放并使用工具。 (2)直立行走使人类的前肢解放,双手通过使用和制造工具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促使人 类大脑越来越发达,越来越适应地面环境。 第二节人的生殖 基础练习 单选题:1.D 2.B 3.D 4.C 5.D 6.A 7.B 8.B 9.D 10.B 11.B 12.D 能力提高 双选题:13.AD 14. AC 填空题: 15.(1)B 四肢(2)脐带胎盘物质(3)不对,造成男女比例失调 (4)卵细胞显微镜蝌蚪游动 16.(1)[7]睾丸(2)[1]卵巢雌性激素(3)[3]输精管不会 拓展练习 17.(1)[2]卵巢(2)[1] 输卵管(3)[3]子宫新生命(4)胎盘和脐带(5)分娩 第三节青春期 基础练习 单选题:1.B 2.D 3.B 4.B 5.D 6.C 7.C 8.A 9.C 10.D 11.D 12.C 能力提高 双选题:13.CD 14.AD 填空题: 15.喉结增大长胡须、阴毛腋毛(或月经来潮乳房增大) 16.青春精液子宫内膜脱落,血管破裂出血 17.突增神经系统智力发展 拓展练习 18.(1)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青春迅速发育(3)月经遗精 (4)胚胎发育的场所分泌黏液(5)b c d (6)生理心理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一章 1、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 B、20℃的铁块比20℃的木头温度低些 C、用体温计可以测冰水或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选:D 2、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选:A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A、2.42厘米B、2.428厘米C、

2.43厘米D、2.47厘米 选C 4、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 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m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5、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如右图,量筒的量程是mL,最小刻度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