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针灸针规格

针灸针规格

针灸针规格
针灸针规格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针灸针

1. 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1 型号

1.1.1 针灸针的品种分为灭菌针灸针(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和未灭菌针灸针(针灸针)两种。

1.1.2 针灸针的针柄典型型式分为平柄针、环柄针、花柄针。

1.1.3 灭菌针灸针的型式分为带进针管和不带进针管两种。

1.2 规格

针灸针的规格以针体的直径×针体长度表示。

1.3 型式和基本尺寸

针灸针的型式如下图所示,其基本尺寸应符合表1的规定。(单位:mm)

针灸针的型式

注:图中所示的型式,仅说明几种典型结构型式。平柄针的针柄型式、进针管固定方式不作

统一规定。

表1 单位:mm

续表1 单位:mm

续表1 单位:mm

注:①L括号中的尺寸为平柄针灸针全长。

②针体直径的圆度应不大于0.005mm。

③特殊型式、规格按订货合同的规定。

《针灸治疗》课程介绍

《针灸治疗》课程介绍 普专针灸推拿专业培养针灸推拿专业的人才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具体为基层临床一线技能型人才,高端保健服务技能型人才,高端保健企业管理型人才。《针灸治疗》课程主要是为培养基层临床一线技能型人才服务的。 针灸治疗一门针推专业的必修临床课程,也是执业医师考试必考学科,开设于第二学年第四学期,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针推专业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中医专业基础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西医专业基础课程,经络腧穴学、针法灸法等针推专业方向基础课程,特别是已经完成中医内科学的学习,都为针灸治疗这门临床课程学习已经打下了理论基础,同学期开设的还有中医妇科学、儿科学、外科学,西医内科学等中西医临床科学,帮助针灸治疗课程的学习。 本门课程主要的课程目标有三个,知识目标主要学习常见病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辩证论治三方面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疾病诊断能力、疾病治疗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三项能力,素质目标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会与病人沟通,与团队协作,并且能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树立创业意识,积聚创业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总论部分,学习针灸治疗作用、针灸治疗原则、针灸辩证论治纲要、针灸配穴处方。第二部分是各论部分,主要是各科疾病的诊断、辩证治疗,这部分内容是针推专业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工作必需知识,也成为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整个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分为理论教学课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理论课学时50学时、实践教学课22学时,理论教学教授学生常见病证诊断辨证施治等(重点难点)理论知识,实

践教学主要开展常见病证基本针灸技术操作、针灸治疗工作流程实训、针灸治疗临床思维培养,后两点因为学生没有临床经验而成为学习的难点。 该门课程开设于第二学年第四学期,学生已学完相关基础课程,具备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知识和能力,中医内科已经学习结束并同时开设中医妇儿科学和西医内科课程,共同培养学生临证水平,具有初步的临床思维,该门课程实践教学开展将采取校内外实训结合,学习方法丰富学生兴趣浓厚,均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门课程教学设计,首先是理论课程教学设计,采取每次授课首先提问和检查了解学生前次任务完成情况以达到复习作用,讲授新课采取以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结合教师示范基本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引用微课展现疾病诊治流程,通过(师生互动相互提问和回答)总结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加强重点难点学习,最后通过布置作业,下达任务,主要是病案分析和病案治疗方案设计,并要求以小组完成。板书设计:以PPT为主。板书设计通过字体、字号、颜色、形状、动画、音响效果等改变,强调重点及难点内容,生动直观,加深印象、便于掌握。实践教学方法设计,以校内实训与校外医院见习相结合。校内实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性校内实训,开展“针灸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治疗疾病基本技术操作能力,开展“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训练,强化针灸临床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辨证论治能力以(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校外见习以开放式的校外实训为主,依托见习医院和实训基地开展见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针灸临床思维,学习常见病针灸诊断治疗方法和工作流程,也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开放式实践教学还配合学生社会实践,以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学生寒暑假到各级医院为依托开展用所学专业技术为支持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以此加强学生针灸基本技术操作

针灸的安全操作规范

针灸的安全规范及器具灭菌 1 预防感染 与任何皮下或肌肉注射一样,为避免感染针灸时需要做到:.清洁的工作环境 .操作者手的清洁 ..针灸部位的准备 ..消毒针和器具以及适当的存放 .无菌操作 认真管理和销毁使用过的针和棉签。 1.1 清洁的工作环境 治疗室应无灰尘,并具有一个专门的工作区域,例如盖有消毒巾的桌子,摆放消毒过的器具(包括针灸盘、棉球和棉签,70%的酒精)都必须盖上消毒巾直至使用。整个治疗室要保持良好的光线和通风。 1.2手的清洁 治疗前,操作者必须洗手。针灸施治前再次洗手对于预防感染尤为重要。洗手包括用肥皂彻底地涂擦双手和指甲,流动水冲洗15 秒,取干净纸巾仔细擦干。 1.3针灸部位的准备 针刺部位应清洁,并且没有伤口,皲裂或感染。用70%酒精或异丙醇,从穴位中心向外周绕圈擦拭,令酒精自然干。

1.4消毒以及针和器具的存放 所有针具(毫针、梅花针、七星针、皮内针、揿针)、火罐和其他的器具(储物盘,镊子、管针管、棉球或棉棍等)都需消毒灭菌。 一次性针使用后必须马上丢弃,并放置专门的容器中。每一支消毒毫针只能使用一次。 梅花针或七星针可反复用于同一病人,但在下一个病人使用前必须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梅花针头。 针灸盒中的消毒针需在每天工作结束后重新消毒,因为针灸盒在治疗使用中已被污染。 1.5 无菌操作 行针时操作者的手指不能触摸针体。对于长针可持消毒棉球夹住针体进针。 起针时,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刺部位的皮肤,以保护受创皮肤的表面不接触潜在的病原菌,也保护医者不接触到针体和病人的体液。 所有被血液和体液污染过的敷料或棉球等都必须丢弃到一个专门的污物器中。 2.禁忌症 考虑到针灸在治疗中的“调整作用” ,很难为其界定绝对的

针灸科质量控制标准.

红星医院针灸科质量控制标准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针灸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旨在指导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加强中医针灸特色建设与管理,发挥科室中医针灸特色,同时可作为红星医院针灸科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红星医院针灸科是中医特色治疗优势科室,治疗病种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皮科、骨伤五官等各科疾病,应在中医理论和针灸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针灸特色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二、基本条件 第五条红星医院针灸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针灸科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六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应开设独立的针灸门诊,根据就诊病源情况,可开设专病门诊或针灸特色疗法门诊,进行专病专法建设与管理。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针灸病房,有急症处理

能力的可以开设针灸急诊。 第七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针灸诊疗室,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诊疗室治疗床应不少于20张,。针灸诊疗室内应设置排烟设备,保证通风良好。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治疗区域应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置。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病房应设置操作治疗室。 第八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九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设置针灸治疗室的,应配备火罐消毒设备、艾灸治疗仪、电针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针刺手法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等;设置理疗室的,应配备相应理疗设备,如:足底反射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电磁波治疗仪、远红外按摩理疗床、激光治疗仪、熏蒸(洗)设备等;设置康复室的,应配备相应的康复设备;有条件的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可配备应急呼叫装置、吸氧装置等。 第十条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及晕针、滞针、烫伤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红星医院中医分院针灸科针灸科应制定针法(包括毫针、三

针灸标准化

针灸标准化研究的进展与战略规划 在针灸2000年的发展历史中,凝结了人类许多宝贵的医疗经验和智慧,也遗留了一些制约学科发展的问题。标准化问题便是其一。特别是今天,针灸在与西方医学的交流中,针灸在参与国际化医疗产业的循环中,标准化问题表现的日益突出。 呼唤针灸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这不仅是解决学科本身存在问题的需要,也是针灸国际化的必经之路。回顾过去的20余年,在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针联,以及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挪威等国家专家的努力下,开展了一些局部领域的针灸标准化研究工作,并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绩。 一、回顾与总结 1、针灸命名标准 应该说针灸命名标准化工作开始于上一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为了统一的规模化教学的需要,中国国家组织编写了高等中医院校统一针灸学教科书,虽然当时还没有提出针灸标准化具体愿望,但客观上起到了规范的作用。 为了取得针灸穴名的全球性协议,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举行了4次地区性会议:(1)1982年12月,在马尼拉召开了“针灸命名标准化工作组会议”,会议建立了针灸穴位和经络组织的命名,在361个经穴上达成一致。(2)1984年5月,在东京举行了“针灸命名标准化地区协调会”,本次会议审定了31个经外奇穴的标准命名,通过了361个经穴穴名简释,头皮针命名标准和定位的基本线。(3)1985年7月,在香港举行了“针灸命名标准化第2次工作组会议”,会议审定了17个新穴,奇经八脉(不包括冲脉)的命名标准,以及针灸基本术语的英文命名标准。(4)1987年6月,在汉城召开了“针灸命名标准化第3次工作组会议”,本次会议最终审定了奇经八脉的命名标准,最终审定了48个经外奇穴的命名,研究了耳穴的命名标准,以及针灸针和腧穴定位的单位。 基于针灸标准地区性协议的成果,1989年10-1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针灸命名国际化标准科学组会议。本次会议总结了在针灸标准化方面取得成果。作为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出版物的“针灸命名标准”的修订版被本次会议采纳。日内瓦会议之后,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0年6月7日发布了“经穴部位”的国家标准(GB 12346-90),并与1991年1月1日实施。 2、临床研究规范 针灸作为一门医学已经存在了二千多年。长期以来针灸临床研究的质量不高,低水平重复严重,为了客观评价针灸的作用,规范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学。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组建了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学工作组,制订有关针灸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工作组于1994年6月在日本青森市举行会议,本次会议诞生了《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指南》。1995年《指南》作为世界卫生组织地区出版物(西太区系列第15号)出版。尽管这个《指南》尚不尽善,但她已向针灸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迈出了第一步。为此,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外事司、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承担了《指南》的推广,翻译印发《指南》的中文版,并组织了关于《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指南》研讨会,积极促进这项工作的深入发展。 3、培训与安全规范 在针灸标准化的发展进程中,《针灸基础培训与安全规范》问世,应该说有着重要的

《医疗机构基本实用标准(试行)》2017版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6月12日,国家卫计委下发了最新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下文简称《标准》)的最新通知,替换了1994年的旧版标准。《标准》对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血液病医院、皮肤病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等的设立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此外,《标准》还指出,少数地区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尚未列入本标准的医疗机构,可比照同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民族医医院基本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 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综合医院 一级综合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 二级综合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100张至4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四)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秒杀绝技【收藏不后悔】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秒杀绝技【收藏不后悔】 靳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指靳老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靳老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于是写了篇“靳三针轰动巴黎”的文章。从此,靳三针名扬天下。 下面一一道来: 四神针 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 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 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流涎、吞咽障碍。颞三针 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 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 为四神针+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面肌针 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中医针灸之针刺手法

中医针灸之针刺手法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部分,它脱离不了整个中医的理论体系,如果你只是想学点皮毛,那么可以只看针灸方面的书,比如《针灸学》教材、《针灸大成》之类,还有《马丹阳天星12穴》、《玉龙赋》、《标优赋》等歌诀。学完这些你只能治好别人都能治好的病和书上描述过的病,要想兵来将挡,还得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研究各种刺法和灸法的操作方法、临床运用及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我们本次主要讲的是针刺手法即针法。针法:又称刺法,指采用针具,运用手法,刺激人体一定部位(一般是腧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防治疾病的方法。一、针刺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 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2)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②舒张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

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③夹持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④提捏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二、行针手法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1)提插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2)捻转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2017版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6月12日,国家卫计委下发了最新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下文 简称《标准》)的最新通知,替换了1994年的旧版标准。《标准》对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血液病医院、皮肤病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等的设立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此外,《标准》还指出,少数地区执行本标准确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某些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尚未列入本标准的医疗机构,可比照同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执行。民族医医院基本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一部分医院基本标准 凡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应在20张以上。 综合医院 一级综合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7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至少有3名医师、5名护士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三)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 二级综合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100张至4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麻醉科、传染科、预防保健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附近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不设传染科;(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手术室、病理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理疗科、消毒供应室、病案室。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四)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 (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1、第三章 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包括毫针刺法及其他针法操作)

第三章针灸操作技术——常用针法 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 一、毫针刺法 【准备工作】 针盒内盛无菌毫针,无菌持物钳,75%乙醇消毒棉球以及消毒干棉球。 【操作方法及步骤】 (一)选择针具 针具的选择和介绍:临床常用的针具,一般粗细为28~30号,长短为1~3寸。 (二)选穴定位 按照规范要求,取穴正确,定位准确。 (三)选择体位 患者感觉舒适、安稳,并能适应持久留针;医者能在此体位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操作时顺手。 1.仰卧位:适用于取前身部(头面、颈部、胸腹、四肢前面)的腧穴。

2.俯卧位:适用于取后身部(侧头、胸肋、侧腰、臀部、四肢侧面)的腧穴。 3.侧卧位:适用于取侧身部(头颈、背、腰、臀、下肢后侧)的腧穴。 4.仰靠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颈、胸、四肢的部分腧穴。 5.俯伏坐位:适用于取头、面颊、耳、颈侧、上肢的部分腧穴。

6.侧伏坐位:适用于侧头顶、后头、项、肩、背、上肢的部分腧穴。 对活动障碍者,应根据患者本身的体位,选取便于取穴的体位;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者,最好选取仰卧位,以防晕针;选穴处方时便要考虑到体位,尽可能采用一种体位进行取穴针刺。 (四)常规消毒 1.医者手指术前以肥皂水洗净,然后以75%乙醇消毒棉球消毒。 2.施术部位以镊子夹住75%乙醇消毒棉球在所选腧穴部位处由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五)进针 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灵枢》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难经》也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一)针刺法 针刺治疗作为中医治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治疗精神心理疾患的重要手段,是中医系统心理疗法必不可少的干预技术。其调神功能的发挥除了本身针刺穴位所产生的作用之外,无形之中还借助了针刺所带来的心理效应,本节重点讨论临床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忽视的心理方面的因素,以期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第1节针剌治神理论依据 针刺作为一种刺激信号,是通过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机能, 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上运用时十分重视调治神志。《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官能》认为“用针之要,勿忘其神”,说明治神要始终贯穿于针刺操作的全过程,治神法的应用直接影响到针刺的临床疗效,同样也是衡量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故《素问·宝命全形论》说:“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又如《灵枢·本神》说:“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素问·宝命全形论》也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用针c”《素问·宝命全形论》中将“治神”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认为“针有悬布天下者五??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 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将治神位于养生、诊断、针具及药物之前,并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

定,九候已各,后乃存针。”对于“治神”,张景岳注解:“医必以神,乃见无形;病必以神,血气乃行,故针以治神为首务c”囚此,治神是针刺治疗的关键,正所谓“针者,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素问·汤液醴醪沦》)。离开了“治神”,针刺手法就无法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1.医者之神 古代医家非常注重守神,《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粗守形, 上守神”指出要成为一名针灸“上工”,必须能理智地驾驭自己的情感,做到“积神于心,精神专一”,调理自己的精神意念活动,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利用自己正面的情绪状态感染患者。《灵枢·官针》中“用针之要,勿忘其神”是指治神应当贯穿于从接诊到针刺完毕的整个过程之中,并做到将自己的“神”与病人的“神”统一起来,集中于针L=重视治医者之神,就是要求医生自始至终心无旁骛,将精力专注于针下和患者。《素问·征四失论》对此作了详细分析:“大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 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G”可见,纵使医生明了经脉穴道, 熟练施治手法,但由于精神不能专一,志意杂乱无主,其施治亦难以成功。医者要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准确地分析发病原因、判断疾病预后,并有效地将心理暗示干预等运用到针灸治疗中。李中梓对此颇有体会,认为“境缘不遇,营求不遂,深情牵挂,良药难医。 针刺过程中,医者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各种反应。《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神在秋毫,属意病者”,要注意观察病人神色的变化,“睹其色,

平衡针灸疗法

平衡针灸疗法 简介:平衡针灸学理论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这两个调控学说阐述的就是人体内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也是一种高度精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这种平衡系统是天生的、高效的、自然的、神奇的、强大的,这种系统也是人类适应内外环境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 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NEI)网络中心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传统医学是从宏观来认识的,现代医学是从微观来认识的,中西医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都存在一个平衡系统,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阐述。具体讲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的这个平衡系统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一)取穴原则 1.特异性取穴 特异性取穴主要是针对全身性疾病的取穴方法。如降压穴、降脂穴、降糖穴。 2.交叉性取穴

交叉性取穴主要是指治疗部位与疾病部位的上下和左右交叉的取穴方法。如治疗肩关节病变取下肢对侧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部位的肩痛穴。 3.对称性取穴 对称性取穴主要是指疗部位与疾病部位左右对称或前后对称的取穴方法。如治疗胸部的乳腺疾病取背部的乳腺穴。(二)持针方法 1.根据不同平衡针穴位,选择不同长度的针具。临床多用75毫米毫针。 2.取75%乙醇棉球一个,挤干备用。 3.将棉球固定在针尖上1-2厘米针体处,右手持该处进针。该持针法在进针时不会造成针体弯曲,达到快速进针的目的。 (三)针刺方法 1.提插手法 2.强化针感手法 3.一步到位手法 4.两步到位手法 5.三步到位手法 (四)针感说明 1.促电式针感:指针刺后出现的类似电击样感觉,向远端放射。

中医针灸手法技巧

浅谈针灸手法几个细节 “ 要看一位医生针灸水平怎么样,就要看他取穴是否精简,手法是否纯熟圆润” 恩师就是这样教导我的。 “ 百穴易得,针术难求” 不少的医书上只给出下针穴位,手法的甚少,针法历代是不传之术,也因为手法是身传临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针灸大成》里面所讲到到的针刺手法也是能算是一个方向。 真正是内涵是没法写出来的。就好像做菜一样,程序给你了,但能否做出一首美味的菜,就看自己的悟性了,“ 师父领入门,修行在个人”学中医更加。医者意也。多想想吧。 站在高处远望,思考会更好。(在这我多言一名望,不是看风景,而是看天地运转之气,阴阳之道,尽我直接杀入主题吧,就拿现在很多人在义论的“ 烧山火” “ 透天凉” 来说吧,我在网上自到不少有关对这两个手法的作了很深透切的议论。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把我的对这个手法的认识也作深一步的婵述。尽是个人观点,请各位网友点评。 我把一个针灸分成三个部分,并作计分。 一下针前(为1分)二手法(2分)出针后(1)。这整个针灸过程只有4分。我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因为这样我感觉要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力求能争取稳拿每一分。是医生都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去做。 《针灸大成-神针八法》开头一段是可以概括了下针前的应用“ 心无内慕,如待贵宾,心为神也,医者心,病者心,与针随上下” 。心指的是医者心,患者心,如何做到心无内慕??这就是下针前的一个重点。我的方法是“ 放松” (没有思考的放松)我的做法患者取针灸体位,闭目,鼻子深吸气,嘴巴呼气,慢慢放松全身,慢慢放松太阳穴,不要思考,放松感觉紧张的地方“ 朋友,你们也可以试试,现在就去感受一下,多做几次,找感觉.也可以看看有关催眠的书,就知道这个原理了。 医者患者都做到心无内慕,当然能随针上下。 值得一提的时《针灸大成-八法神针》里面有一个很好的无痛下针方法。“ 左捻九而右捻六,此乃无痛下针方法” 意思说,左手按在穴位上,向左按转九圈,右按转六圈。这个方法,非常不错,我在临床上都是接下来谈谈,我对上乘心法烧山火和透天凉的认识。 好了现在到这里先,我有时间再打,先把上面的慢慢学好,一定要稳拿这一分先。针灸不可心不在焉的。 在我打下一次时,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发过的< < 清朝之前的针灸医案> > 里面有一本无极针法.是很难得的一本书,可惜大家没有重视.很遗憾.很心痛.临床上用烧山火和透天凉与《针灸大成》为指导方向,并注重一些细节上,以透天凉为例试问有没有被吓着的经历,是否还能对那当时的感觉记忆犹新,如果没有那就试想打屁股针时的感觉,当进针时,全身如触电一样,顿时有清凉感,紧接着可能会发热,当针深入时,感觉就不明显了,其中原理我就不进行细说,但由此推论并总结针刺角度为45度并逆经。 其次紧提慢按钩鱼的朋友都知道,鱼标沉下去,并有一定深度时,就证明鱼上钩了。迅速甩杆(当然也只有钩小鱼的时候才会甩杆)。紧提慢按就是这种意境,慢慢插下去,快速提起来。而两者的幅度不同,如鱼标沉下去不比甩杆的幅度大吧,具体怎么样,要结合实际自己惦量,由于进针的幅度比退针的幅度小,所以由地部开始,才能渐退到天部。

最新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版)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2009 版) 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6 号)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 5 号)(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并结合中医针灸类治疗产品的特点,为指导该类产品临床试验方案的制定和规范技术审查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一、规范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管理类别为H—6827的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 凡有附带功能的仪器(如:附带处方功能),其附带部分另行规定。 二、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的定义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是以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探测或通过刺激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有助于临床治疗的仪器设备的统称。 注:自创穴位、经络等不符合中医传统理论的应提供充分科 学证据。

三、仪器命名 仪器名称应体现该仪器的技术特征,作用方法和途径,命名规范为:仪器名称=技术特征+途径/方法+“治 疗仪”/“针刺仪。”如“激光穴位治疗仪”、“电热针穴位治疗仪”、“红外炙(治)疗仪”等。 四、临床试验设计 (一)不同分类的临床试验要求 1.利用针灸原理开发的新的针灸类器械或在原针灸治疗仪器基础上扩大适应症:应证明其对特定疾病、证候或症状的治疗优于传统针灸治疗,或非劣于传统针灸治疗,但同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优势。 2.在原针灸治疗仪器基础上,以提高疗效或安全性为目的改进的针灸类器械:应证明其疗效或安全性能优于改进前的器械。 3.开发与已上市仪器功能主治相同的仪器:应通过临床试验验证该仪器非劣于已上市的仪器或具有同样的安全性、有效性。 二)关于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 1.应在以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设计, 能够说明仪器疗效和安全性,试验设计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2.试验开始前,申请人与研究者共同制定临床试验方案,该

中医针灸的26种刺法大全

中医针灸的26种刺法 —1— 腧刺 这种针刺治疗方法用于五脏有病时,腧指四肢荥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五脏俞穴,就是心腧、肺腧、肝腧、脾腧、肾腧,用以治五脏疾病。 由于这种针刺法是刺特定的腧穴,故称之为腧刺,在临床上对结石性胆囊炎的疼痛,针刺胆腧穴针感可直达病所,即能止痛,故《灵枢·官针篇》曰:“腧刺者,刺诸经荥腧,脏腧也”。 —2— 远道刺 下肢合穴能主治六腑疾病,这种刺法称为远道刺。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故称下合穴,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合治内府……胃合入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腘横纹外端,股二头肌腱外缘),膀胱合于委中穴(腘横纹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 《灵枢·刺节真邪篇》:“刺府俞,去府病也”;《灵枢·官针篇》讲:“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琐府腧也。” —3— 经刺 经脉所过之处有结聚者,如郁血、硬结、压痛等常用经刺法。由于是直接刺大经,故称之为“经刺”。治疗腱鞘囊肿基本上是用这种刺法。又如“经络触诊法”和以触诊所得的阳性反应处为针刺点的治疗方法,均属经刺法。《灵枢·官针篇》曰:“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

—4— 络刺 这是刺皮肤上的小络脉,使其出血以泻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素问·调经论》中指出:“病在血,调之络。”目的在于泻郁滞络脉之间的邪热。 《灵枢·百病始生篇》讲:“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病热之邪所致血溢,必调治络脉。由于是刺在络脉上,所以称“络刺”。 近代临床上应用的各种浅刺、点刺放血法———如三棱针(古代叫锋针)或小针刀放血法、皮肤针重刺放血法等都属于本法范围。“刺络(放血)拔罐法”,就是在本法的基础上与拔罐疗法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 —5— 分刺

针灸科简介

该科是广中医具有中医传统特色的重点发展科室之一,是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广西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针灸科平台协作组组长单位。成立于1953年5月,迄今已有59 年历史。科室拥有全国名老中医黄鼎坚教授、广西名中医庞勇、邓柏颖教授在内的10多位针灸专家团队。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4人;博士2人,硕士6人;硕士导师7人。在技术力量及规模上,在全区同行业中堪称第一。 该科突出传统针灸特色,开展的各种治疗方法有:毫针、皮内针、三棱针、头针、耳针、水针、韧针、拔火罐、各种灸法等。近年来还开展了新的治疗项目,如小针刀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穴位贴敷疗法、针灸减肥美容、中药涂擦烫熨疗法、中药熏蒸疗法、耳压疗法、刺络放血疗法、挑治疗法、生物全息疗法、雷火灸及康复体疗等项目,深受患者的欢迎。 针灸病房始建于1982年10月,是我区最早的针灸专科病房。目前拥有病床45张。针灸门诊拥有诊室6间,治疗床50张,年门诊量3万余人次,设立了由全国名老中医黄鼎坚教授主持的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该科开展对中风病、眩晕、头痛、脑动脉硬化、面瘫、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骨质增生症、带状疮疹、三叉神经痛、哮喘、鼻炎、失眠、神经官能症、抑郁症、耳聋耳鸣、色盲、近视、尿路结石、肾绞痛、胆石症、便秘、胃肠疾病、遗精、阳痿、不育症、妇女痛经、月经不调、小儿疳疾、厌食症、肥胖症等100多种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特别是对中风恢复期与后遗症、外伤瘫痪及各种脑瘫的治疗、除了保留传统特色的针灸疗法外,还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及治疗技术,引进康复设备,对各种瘫痪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指导病人及家属进行系统、科学的功能训练,尽最大程度降低病人的残损,恢复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被誉为“瘫痪康复之家”。 该科室近年来发表论文论著近百篇,承担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厅级课题10余项。有1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广西卫生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三等奖。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临床试验规范 (2009版) 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6号)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5号)(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并结合中医针灸类治疗产品的特点,为指导该类产品临床试验方案的制定和规范技术审查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一、规范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管理类别为Ⅱ-6827的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 凡有附带功能的仪器(如:附带处方功能),其附带部分另行规定。 二、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的定义 中医针灸类治疗仪器是以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探测或通过刺激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有助于临床治疗的仪器设备的统称。 注:自创穴位、经络等不符合中医传统理论的应提供充分科学证据。

三、仪器命名 仪器名称应体现该仪器的技术特征,作用方法和途径,命名规范为:仪器名称=技术特征+途径/方法+“治疗仪”/“针刺仪”。如“激光穴位治疗仪”、“电热针穴位治疗仪”、“红外炙(治)疗仪”等。 四、临床试验设计 (一)不同分类的临床试验要求 1.利用针灸原理开发的新的针灸类器械或在原针灸治疗仪器基础上扩大适应症:应证明其对特定疾病、证候或症状的治疗优于传统针灸治疗,或非劣于传统针灸治疗,但同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优势。 2.在原针灸治疗仪器基础上,以提高疗效或安全性为目的改进的针灸类器械:应证明其疗效或安全性能优于改进前的器械。 3.开发与已上市仪器功能主治相同的仪器:应通过临床试验验证该仪器非劣于已上市的仪器或具有同样的安全性、有效性。 (二)关于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 1.应在以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为基础的指导下进行科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Acupuncture),即利用针刺与艾灸进行治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它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针灸就是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针灸因为易学易用,已经在现代家庭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 根据中国传统医学,健康的身体取决于一种极其重要的能量循环,这就是身体中的“气”。这种能量存在于全身的脉络中(十二经),穴位便坐落在这些脉络之上。当一个器官过渡活跃或是机能减退的时候,能量的循环则变得不正常。经脉当中产生了一个堵塞的地方,必须将之打通。所以通过针刺则可以治疗病患,使脉络的循环恢复正常。 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针刺法、灸法和其他针法。“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灸”是指艾条,是一种用艾绒在穴位上燃灼或熏慰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1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针刺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普通针刺 一.针刺前的准备 1.针具:根据病情部位的不同应选择适宜的毫针。 2.部位: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应的穴位做为治疗部位。 3.体位:选择患者舒适,医的者便于操作体位。 4.消毒:针具:送医院消毒供应室高压灭菌消毒。患者的部位:用碘伏棉签擦拭选定的的穴位皮肤。医生手的消毒:用肥皂水清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擦拭. 5.环境:清洁卫生无污染,温度适宜。 二.针刺的方法 (一)持针法:二指持针,三指持针,四指持针,五指持针。 (二)进针法: 1.进针速度分:速刺法,缓刺法。 2.刺入术式分:插入法,捻入法。 3.刺押手势分:单手进针,双手进针:爪切法,夹持法,舒张法,提捏法。 (三)针刺角度 1.直刺90°左右 2.斜刺45°左右 3.平刺15—25°

(四)针刺的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腧穴分布和所要达到的疗效而定。 (五)针刺的深度腧穴的针刺深度应根据你年龄、体质、病情、季节的不同而刺入的深度也应有所不同,有些穴位较危险刺入深度一定要谨慎。 (六)行针手法 1.提插法:上提下插的动作 2.捻转法:前后捻动针柄 (七)针刺得气 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或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另一是医者对刺手指下的感觉,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则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到针下空松、虚滑。 (八)留针法毫针刺入人体腧穴留置一定时间称为留针。一般留20—40分钟。 (九)出针法用左手持棉签按压针刺部位,右手持针将针慢慢提出皮肤。 三.适应症 针刺适应范围很广,涉及内外妇儿多个科室病症,以痹症疼痛方面见长。

针灸名家

针灸名家 名家:李学武 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保健 局会诊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临床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 师李学武,196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从事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 近40年,培养了大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学生遍布世界多个国家,现 仍有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多名(包括韩、日、德、美、英等国家的学 生)。李学武曾应邀到欧洲、美国、韩国、日本、巴西等地讲学,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中医针灸专家。 李学武教授具有近40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针药结合治疗

脑血管病、胃肠病,以针灸为主治疗头痛、失眠、耳鸣、面瘫、腰腿 痛、肩周炎、颈椎病、各种疼痛性疾病等均有独到之处。 名家:黄龙祥 黄龙祥,1959年5月12日生,安徽桐城人。1983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获中医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获中医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职务:针灸文献研究室主任,兼任科研处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络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社会兼职:中国针灸学会理事、针灸文献分会第一副主委、中国针灸学会中医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民间医药研究会常务理事。1997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现主要从事中医针灸学术史、中医经典及中医文献及方法学研究。

代表著作:《黄帝明堂经辑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7年)、《针灸甲乙经校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年)、《中国针灸证治通鉴》(青岛出版社,1994年)、《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青岛出版社,1996年)、《针灸名著集成》(华夏出版社,1997年)等。 现主持的课题:心包经、心经与心相关研究(九五攀登项目“经络的研究”第二专题组长)、经络问题的史学研究及经穴主治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分课题组长)、十二经穴主治形成、演变及规律性研究(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课题组长) 【专题论文】 1.“经络学说”究竟说什么 2.经络学说演变 3.经脉病候考源 4.十二“经脉穴”源流考 5.腧穴归经源流初探 6.中医古籍版本鉴定常见问题例说 7.建国以来古医籍整理若干问题的初步考察

针灸手法操作演示教学

针灸手法及针灸急救知识 香河县中医医院徐冬梅 一.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一、毫针刺法 1、针刺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操作: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 适用:短针进针。 (2)双手进针法: ①指切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适用:短针进针。 ②舒张进针法 操作:用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适用:皮肤松弛部位得腧穴。 ③夹持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的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二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穴位皮肤。 适用: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④提捏进针法 操作: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适用:适用于皮肤浅薄部位(如印堂、列缺)的进针。 2、行针手法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柄法、刮柄法、摇柄法、挫柄法、震颤法。 在第二站的操作考试中,行针手法题目极少,主要是考基本手法,考生要注意两个基本手法动作要领的语言叙述。 (1)提插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 要领: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2)捻转法: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口的旋转行针手法,即为捻转法)。 要领: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o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 3、针刺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手法中,最重要的是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这两项内容也是笔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记忆的时候,要配合动作找其中的规律,不要单纯背文字,不然很容易搞混的。 (1)提插补泻法: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下插用力为主)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上提用力为主) (2)捻转补泻法: 捻转角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为补; 捻转角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为泻。 捻转时补法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为主; 捻转时泻法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为主。 (3)迎随补泻法: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 进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4)疾徐补泻法: 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 进针时快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5)开阖补泻法: 出针时迅速按拙揉针孔为补法; 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按揉为泻法。 二、灸法操作 1、灸法总论: 灸法的内容看起来虽然比较多,但在实践技能第二站的考试中,考点主要集中在艾柱灸的间接灸和艾条灸的悬起灸。这是复习的重点。在灸法内容的复习中,首先要分清每个灸法的大概类别和内容,这样就容易多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