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教育学各章练习题

(完整版)教育学各章练习题

(完整版)教育学各章练习题
(完整版)教育学各章练习题

《教育学》第一章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狭义的教育是指()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个人教育

D.社会教育

3.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人

B. 学校

C. 理论知识

D.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4.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5.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6.《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7.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8.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9.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B. 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文化传承的需要

D. 维持国家稳定

11.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是()

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B. 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文化传承的需要

D. 维持国家稳定

12.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

A. 社会需要

B. 人类劳动的进行

C. 语言的形成

13.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态,具有了独特

的社会功能的是()

A. 学校出现

B.班级授课制的出现

C. 教师出现

D.痒、序的出现

14.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

A. 私塾

B. 乡学

C. 小学

D.“庠序”

15.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

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B. 人的发展需要

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6.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B. 人的发展需要

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7.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

A.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B. 人的发展需要

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8.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 人类的教育实践

B. 人类的发展

C. 教育理论的逐渐完善

D.教育思想家的出现

19.《理想国》的作者是()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和亚里士多德

D. 黑格尔

E.夸美纽斯

20.《教育过程》的作者是()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杜威

D. 布鲁纳

21.倡导发现学习观点的是()

A. 杜威

B. 布鲁纳

C. 夸美纽斯

D. 洛克

22.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___。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23.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A.《论语》

B. 《大学》

C. 《孟子》

D.《学记》

24.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

A.《大教学论》

B. 《教育学》

C. 《普通教育学》

D. 《爱弥尔》

25.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的是()

A. 传统教育

B. 实用主义教育

C. 试验主义教育

D.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

26.“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提出者是()

A. 赫尔巴特

B. 布鲁姆

C. 杜威

D.赞科夫

27.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 )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夸美纽斯

D.亚里斯多德

28.“教育即生长”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杜威

C.陶行知

D.卢梭

二、多选题

1. 到目前为止,关于教育起源问题,较有影响的说法有()

A. 生物起源论

B. 心理起源论

C. 劳动起源论

D.人类起源论

2.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A. 社会需要

B. 人类劳动的进行

C. 语言的形成

D.文字的出现

3.在周朝,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学校已普遍建立,学校分为

A. 国学

B. 省学

C. 乡学

D. 殿学

E. 地方学

4.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国学可分为()

A.大学

B. 省学

C. 乡学

D. 殿学

E.小学

5. 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乡学可以分为()

A. 塾

B. 庠

C. 序

D.校

E.舍

6. 古埃及的学校分为()

A. 宫廷学校

B. 职官学校

C. 寺庙学校

D. 文士学校

E. 骑士学校

7.首创“实验教育学”的是德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是( )

A. 梅伊曼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拉伊

E. 卢梭

8.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

A. 认知目标

B. 情感目标

C. 动作目标

D. 意志目标

E. 思维目标

9.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四阶段是()

A.明了

B.引入

C. 联想

D. 系统

E. 方法

三、改错题

1.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教育科学总称)

2.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单独学科)

3.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

4.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的需要。(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5.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条件是语言的形成。(人类劳动的进行)

6. 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

7. 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8. 学校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9. 发现学习观点的倡导者是夸美纽斯。(布鲁纳)

10.《理想国》的作者是苏格拉底。(柏拉图)

11. 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教育理论的逐渐完善。(人类的教育实践)

12. 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13. 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人的发展需要。(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14. 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5.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杜威。(赫尔巴特)

16.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赫尔巴特。(杜威)

17.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18. 狭义的教育是指个人教育。(学校教育)

19.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理论知识。(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20.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赫尔巴特。(夸美纽斯)

21.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普通教育学》。(《大教学论》)

22.《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杜威。(夸美纽斯)

23.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杜威。(赫尔巴特)

24. 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杜威)

四、简答题

1.学校教育是什么,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学校教育有什么不同。(P9第二段)

2.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阐述教育学的含义。(P15中间)

3.简述教育起源问题的集中有影响的看法,并简析其优缺点(P15下面)

4.简述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P16-17)

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特点。(P18)

6.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P20)

7.简述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家柏拉图教育思想及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P23-24)

8. 简述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及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P26中间)

9. 简述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及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P28-29)

10.简述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P26-28)

11.简述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家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P30-31)

12.简述“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P29)

五、论述题

1.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谈谈你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看法(P26-28)

《教育学》第二章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的地位是()。

A. 决定

B.中介转化

C. 改造

D. 激化

2.教育的出发点是()。

A. 社会

B. 学校

C. 家庭

D. 人

3.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影响

D. 自学

4.社会环境的本质是()。

A. 制度

B. 风俗

C. 文化

D. 人际关系

5.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

A. 长相

B. 吃穿

C. 遗传

D. 生活习惯

6.在个体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遗传

B. 个体活动

C. 社会环境

D. 自然环境

7.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社会环境

B. 自然环境

C. 学校教育

D. 家庭教育

8.教育的政治功能实现的主要途径是()

A. 促进经济发展

B. 适应社会发展

C. 民主参与

D. 培养人

9.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

A. 遗传素质

B. 社会环境

C. 学校教育

D. 个人努力

10.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A. 生产力

B. 文化

C. 政治

D. 社会制度

11.制约教育发展的权利和机会的是().

A. 经济

B. 文化

C. 生产力

D. 政治

12.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是()

A. 文化

B. 社会制度

C. 生产力

D. 政治

13.制约教育结构的是()

A. 生产力

B. 文化

C. 政治

D. 社会制度

14.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集中表现在()。

A. 对社会的重视程度

B. 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上

C. 学校教育的地位

D. 家庭在教育中的地位

15.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

A. 人的全面发展

B. 因材施教

C.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D. 人发展的顺序

16.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必须()。

A. 人的全面发展

B. 因材施教

C.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D. 人发展的顺序

17.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必须()。

A. 人的全面发展

B.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C. 取长补短

D. 人发展的顺序

18.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必须()。

A. 人的全面发展

B.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C. 取长补短

D. 人发展的顺序

二、多选题

1. 影响人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A. 个体的先天性素质

B. 人际关系

C. 个体活动

D. 大气污染

E. 社会环境

2. 学校教育的系统性表现在()

A. 计划性

B. 组织性

C. 协调性

D. 全面性

E. 选择性

3.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导向作用是因为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

A. 目的性

B. 系统性

C. 选择性

D. 专门性

E. 基础性

4.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

A. 传承文化

B. 改造文化

C. 创造文化

D. 更新文化

E. 活化文化

5.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特点表现在()

A. 间接性

B. 隐含性

C. 潜在性

D. 迟效性

E. 超前性

三、改错题

1. 教育活动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客观制约性,即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环境的制约性。(人)

2.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主要是相对人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的个人努力而言的(自发的社会环境)

3.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有条件的)

4.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表现为经济活动再生产劳动者和再生产科学技术)

5.教育社会功能的超前性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度超越于)

6.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取长补短) .

7.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必须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人的全面发展)

8.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9.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按人的发展顺序进行。(因材施教)

10.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集中表现在学校教育的地位上。

11. 制约教育结构的是文化。(生产力)

12.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的是经济因素。(政治)

13.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是政治。(生产力)

14.制约教育权利和机会的是生产力。(政治)

15.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的是文化。(生产力)

16.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社会环境。(遗传)

17.教育的政治功能实现的主要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培养人)

18.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19.在个体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遗传。(学校教育)

20.教育的出发点是社会需要。(人)

四、简答题

1.简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和一致性。

2.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处于中介转化地位。

3.简述教育的两个基本关系和两个基本规律。

4.简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5.教育要解决其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必须相继实现的两个转化是什么?

6.简述个体的先天性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7.简述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8.为什么说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9.简述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

10.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11.为什么说教育是劳动者在生产的基本手段?

12.为什么说教育是科学知识在生产的重要手段?

13.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4.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5.简述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

16.简述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性作用。

17.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性作用。

18.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性作用。

19.简述教育的人的制约性。

20.教育为什么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有什么意义?

五、论述题

1.试论述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

2.论述为什么学校教育能够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3.试评述“教育万能论”。

4.试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5.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6.论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7.为什么说教育活动的实施要以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变化为前提,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8.试述人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学》第三章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A. 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2.教育艺术的创造性主要决定于()。

A. 教师

B. 教育思想

C. 教育制度

D.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3.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

A. 教育风格

B.教育质量

C.教育方法

D.教育思想

4.教育艺术中最基本的是()。

A. 教育准备艺术

B. 教育组织艺术

C. 言语艺术

D. 教育方法艺术

5.教育发展的内在原因是()。

A.教育目标与受教育着发展水平的矛盾

B.社会发展需要

C.个人发展需要

D.教育本身需要

6.往往把教育规律绝对化、偶像化,把教育规律当作是一种异己的力量是()的观点。

A.唯物主义

B. 唯意志论

C.宿命论

D.唯心主义

7.我们认识教育规律的目的是()。

A.发现教育规律

B.创造教育规律

C.改造教育规律

D.利用教育规律

8.产生幽默意境的各个环节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是()

A.制造悬念

B.铺垫渲染

C.产生突变

D.出现反转

二、多选题

1.从共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教育设备

D. 教育中介

E.教育文化

2. 从历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

A. 教育目的

B. 教育者

C. 教育手段

D. 受教育者

E. 教育结果

3. 运用系统方法,可以把教育规律系统划分为()。

A.教育结构规律

B.教育功能规律

C.教育的内容规律

D.教育的外部规律

E.教育发展规律

4.教育的言语艺术主要包括()

A.口头言语艺术

B.书面言语艺术

C.体态言语艺术

D.活动言语艺术

E.参与言语艺术

5.将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所需要的环节有()

A.教育规律理论化

B.教育理论目的化

C.建立教育实践的观念模型

D.技术化

E.行动化

6.下列属于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的有()。

A.人道性原则

B.创造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主体性原则

E.艺术性原则

7.下列属于教育艺术特点的是()

A.情感性

B.创造性

C.民主性

D.主体性原则

E.审美性

8.下列属于教育口语特点的有()。

A.针对性

B.诱导性

C.说理性

D.感染性

E.教育性

9.处理偶发事件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

A.说理

B.冲淡

C.顺话

D.趣解

E.富有激情

10.下列属于教育口语艺术的有()

A.导入

B.讲授

C.提问

D.结语

E.批评语

11.与教育口语相比,教育体态语的特点体现在()

A.直观

B.模糊

C.敏感

D.丰富

E.辅助

12.幽默意境的形成过程包括的环节有()

A.制造悬念

B.铺垫渲染

C.慎重思考

D.出现反转

E.产生突变

三、改错题

1.“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认识客观事物(认识教育规律)

2.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教育质量。(教育风格)

3.教育艺术中最基本的是教育方法艺术。(言语艺术)

4.教育发展的内在原因是社会发展需要。(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发展水平的矛盾)

5.把教育规律绝对化、偶像化,把教育规律当作是一种异己的力量的是唯意志论观点。(宿命论)

6.我们认识教育规律的目的是改造教育规律。(利用教育规律)

7.教育中,产生幽默意境的各个环节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是铺垫渲染。(出现反转)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结构规律。

2.简述教育的发展规律。

3.简述教育的功能规律。

4.谈谈广大教育工作者如何完成对已知的教育科学规律的认识和对未知的教育客观规律的研究和探索两个方面的任务。

5.利用教育规律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6.如何将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

7.简述教育原则的含义。

8.简述教育的人道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9.简述教育的个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10.简述教育的创造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11.简述教育的活动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12.简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13.什么是教育艺术?

14.简述教育艺术的特点。

15.谈谈教育艺术的情感性与其他艺术的情感性的区别。

16.教育艺术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7.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不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8.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联系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9.简述教育口语的特点。

20.简述教师说服语的特点和要求以及方式。

21.简述教师激励语的基本要求。

22.简述教师批评语的基本要求。

23.什么是群体教育口语,有什么特点?

24.教学中处理偶发事件的具体有哪些?

25.常见的处理偶发实践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26.什么是教育体态言语,有什么特点。

27.教育的体态言语艺术有哪些类型?

28.什么是教育的面部言语,有哪些基本要求?

29.什么是教育的姿态言语,有什么基本要求?

30.什么是教育的手势言语,有什么基本要求?

31.什么是教育的外部言语艺术,有什么基本要求?

32.教育幽默的表达方式一般有哪些形式?

33.简述幽默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的功能。

34.教育幽默的形成机制是怎样的?

五、论述题

1.试论述教育规律的类型和体系。

2.在对待教育规律的问题上,如何认识唯意志论和宿命论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极端观点。

3.试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处理好教育重人的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启发式教育。

5.试述教育的艺术性与科学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6.试结合实际谈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处理好偶发事件?

7.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家访的策略和技巧。

8.什么是教育幽默?在教育活动中有哪些功能?是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幽默才能?

《教育学》第六章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

A. 领导

B. 教师

C. 学生

D. 校长

2. 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

A.行政部门

B. 领导

C.教师

D. 校长

3.教师职业的出现是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春秋战国时期

D.封建社会

4.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的一部分首次是在()中提出的。

A.“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六三三学制”

D. “新学制”

5.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钦定学堂章程》

6.标志着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的是()

A. 教师资格制度

B.教师水平的提高

C. 教师社会地位提高

D.教师收入提高

7.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六三三学制”

D. “新学制”

8.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的国家是()。

A. 美国

B. 德国

C. 法国

D. 英国

9.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人是()。

A. 布鲁纳

B. 杜威

C. 拉萨尔

D. 洛克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教师职业归于()。

A. 领导人员

B.专业技术人员

C. 干部

D. 公职人员

11.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根本体现与核心是()。

A. 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B. 法规保障

C. 政策保障

D. 领导重视

12.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正式施行的时间是()。

A. 1993年

B. 1994年

C. 1995年

D.1996年

13.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国家政策法规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D.《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14.规定了我国教师资格取得的五项要素的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D.《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15.“学科教学法(PCK)”提出者是()。

A. 舒尔曼

B. 杜威

C. 拉萨尔

D. 洛克

16.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起码的条件是()。

A. 专业知识

B. 专业精神

C. 专业权力

D. 专业技能

17.区分一个教师是专业教师还是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性标志是()。

A. 专业知识

B. 专业精神

C.较强研究能力

D. 专业技能

18.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是()。

A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B. 专业知识

C. 专业训练

D. 专业技能

19.衡量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指标是()。

A.专业地位

B.政治地位

C. 经济地位

D. 职业声望

20.教师角色的思想基础和调节机制是()。

A.教师地位

B. 教师职业理念

C. 教师人格

D. 教师素质

21.教师角色的直接体现是()。

A. 教师的特定行为方式

B. 教师地位

C. 教师素质

D.职业理念

22. 教师解决角色冲突的基本方法是()。

A. 教师作主

B.

C. 角色协调

D.

23.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是()。

A. 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及教学能力

B. 科学文化知识

C. 扎实的学科知识

D. 教师角色

24. 教师教好所教学科的起码条件是()。

A. 扎实的学科知识

B. 科学文化知识

C. 角色意识

D.职业道德

25.教师把自己所知转化为学生所知、把自己所能转化为学生所能得独特的智慧是()

A. 扎实的学科知识

B. 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及教学能力

C. 科学文化知识

D.职业道德

26.教师工作的动力性素质是()。

A. 教师的专业精神

B. 师德修养

C. 业务素质

D. 智力素质

27. 教师职能体现的关键因素是()。

A. 教师的专业精神

B. 师德修养

C. 业务素质

D. 智力素质

二.多选题

1. 我国教师资格取得的要素是()。

A. 中国公民

B. 思想品德条件

C. 学历条件

D. 教育教学能力

E. 认定合格的手续

2. 舒尔曼认为专家教师是由()组成的。

A. 学科教学法

B. 学科内容

C. 课程知识

D. 教师教养

E.社会认可

3. 舒尔曼认为教师的学科知识包括的领域有()。

A. 内容知识

B. 一般教学法知识

C. 学科教学法

D. 教学目的

E. 课程知识

4. 舒尔曼认为教师的专业教养包括()。

A. 学习者及其特征知识

B. 教学情景脉络知识

C. 一般教学法知识

D. 课程知识

E. 教学目的、价值、哲学、历史学基础知识

5.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的内容有()。

A. 专业精神的发展

B. 专业知识的发展

C. 专业技能的发展

D. 专业权力

E. 专业手段

6.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

A. 差异性

B. 示范性

C. 创造性

D. 系统性

E. 学习性

7. 教师的社会地位由()组成。

A. 专业地位

B. 个人地位

C. 职业声望

D. 政治地位

E. 经济地位

8.不同国家存在的教师经济地位的类型有()。

A. 高于型

B. 持平型

C. 低于型

D. 等于型

9. 教师的角色期望大体可分为()几个方面。

A. 社会的期望

B. 地位期望

C. 学生的期望

D. 自我期望

E. 家庭期望

10. 教师角色形象的自我期望包括()。

A. 专业人员型

B. 道德中心型、

C. 教学中心型

D. 学生领导型

E. 学术中心型

11. 教师职业角色的自我期望包括()。

A. 专业人员型

B. 学术中心型

C. 道德中心型

D. 学生领导型

E. 雇员取向型

12. 从教师履行职责的角度来看,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

A. 教育家的意识

B. 专业精神

C. 师德修养

D. 业务素质

E. 创新精神

13. 教师的基本素质成分包括()。

A. 知识结构

B. 个性品质

C. 教学能力

D. 教育观念

E. 教育创新

三.改错题

1.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校长。(教师)

2.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行政部门。(教师)

3.教师职业的出现是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4.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的一部分首次是在“壬寅学制”中提出的。(癸卯学制)

5.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钦定学堂章程》)

6.标志着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的是教师收入提高。(教师资格制度)

7.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六三三学制”。(癸卯学制)

8.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的国家是美国。(法国)

9.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人是杜威。(拉萨尔)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教师职业归于公职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11.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正式施行的时间是1995年。(1994年)

12.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国家政策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

13.“学科教学法(PCK)”提出者是拉萨尔。(舒尔曼)

14.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起码的条件是专业技能。(专业知识)

15.区分一个教师是专业教师还是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性标志是专业知识。(专业精神)

16.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是专业技能。(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业务)

17.衡量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指标是政治地位。(经济地位)

18.教师角色的思想基础和调节机制是教师人格。(教师职业道德)

19.教师角色的直接体现是教师地位。(教师的特定行为方式)

20.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是扎实的学科知识。(科学文化知识)

21. 教师教好所教学科的起码条件是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学科知识)

22.教师工作的动力性素质是师德修养。(教师的专业精神)

23. 教师职能体现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专业精神。(业务素质)

四.简答题

1.简述专业与职业的区别。

2.什么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其标准是什么?

3.简述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意义。

4.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5.简述教师资格的内涵。

6.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7.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8.什么是教师的专业精神?如何培养?

9.如何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

10.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

11.为什么说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

1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4.为什么说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精细的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系统性?

15.如何解决教师的地位与收入不相符的问题?

16.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声望?教师职业声望的高低有哪些决定因素?

17.简述我国教师的享有的权利。

18.简述我国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19.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和职业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简述教师角色的内涵。

21.从教师劳动的对象上来看,教师这种特定的社会职业包括哪些内容。

22.教师的职业理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3.教师角色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4.教师角色冲突中,教师个人如何进行角色协调?

25.简述我国教师的基本素质。

2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做出了哪些规定?

27.简述教师的业务素质及其主要内容。

28.简述教师基本素质几个方面的关系。

29.21世纪的教师除了应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哪些前瞻性素质?

30.你认为教育家式与教书匠有什么区别?

五.论述题

1. 结合实际,论述教学是一种学习性的职业。

2. 如何看待我国存在的轻视教师专业地位的现象

3.如何看待社会上对教师“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吃的是树叶吐的是真丝;扶助了他人牺牲了自己”的评价?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消除教师的角色冲突。

5.你认为一个比较理想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第七章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教育活动的核心是()。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2.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

A. 课程

B. 教师

C.学生

D.教材

3.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诞生的是( )一书出版。

A.《普通教育学》

B.《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 《课程》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的时间是()。

A.1999年

B. 2001年

C.2002年

D.2003年

5.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集中体现为()。

A. 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B. 设置综合课程

C. 综合实践活动

D. 综合课堂教学

6. 课程编制的统合、系统、反复三原理是()提出的。

A.克尔

B. 史密斯

C. 伊藤信隆

D.布鲁纳

7.课程编制的互补性原则、准备性要求原则、教育转换原则、规依据原则、价值统一原则是()提出的。

A.克尔

B. 史密斯

C. 伊藤信隆

D.布鲁纳

8.课程编制的系统知识准则、生活效用准则、历久尚存准则、兴趣需要准则、社会发展准则是()提出的。

A.克尔

B. 史密斯

C. 伊藤信隆

D.布鲁纳

9. 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

A. 法律法规

B. 课程计划

C. 教育政策

D. 课程标准

10.在课程计划的内容中,居于首位的是()。

A. 培养目标

B. 课程设置

C. 考试考查

D. 实施要求和课程管理

二.多选题

1. 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区分课程可以分为()。

A. 国家课程

B. 学科课程

C. 综合课程

D. 经验课程

E. 校本课程

2. 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区分,可将课程分为()。

A. 分科课程

B. 国家课程

C. 校本课程

D. 地方课程

E. 综合课程

3. 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区分,可将课程划分()。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校本课程

D. 必修课程

E. 选修课程

4. 从课程管理的要求来区分,可将课程划分为()。

A. 地方课程

B. 国家课程

C. 必修课程

D. 选修课程

E. 综合课程

5. 根据课程的基本价值倾向的不同,可以将课程划分为()。

A. 知识本位课程

B. 必修课程

C. 儿童本位课程

D. 选修课程

E. 社会本位课程

6.基础教育学校调整课程结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 均衡性

B.提高性

C. 选择性

D.建设性

E. 综合性

7. 课程编制的情境模式由()几个部分组成。

A. 分析情境

B. 检查、评价、反馈和改进

C. 确立和表述目标

D. 阐明和实施

E. 制定方案

8. 下列属于课程编制的模式的有()。

A. 目标模式

B. 探究模式

C. 过程模式

D. 情境模式

E. 批判模式

9.克尔的课程编制三原理包括()。

A.统合

B.系统

C.反复

D.探究

E.批判

10.史密斯的课程编制原则包括()。

A. 系统知识准则

B. 历久尚存准则

C. 生活效用准则

D. 兴趣需要准则

E. 社会发展准则

11.伊藤信隆的课程编制原则包括()。

A. 互补性原则

B. 准备性要求原则

C. 教育转换原则

D. 法规依据原则

E. 价值统一原则

12. 196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条课程编制的主要原则有()。

A. 囊括性原则

B. 连贯性原则

C. 价值统一原则

D. 可行性原则

E. 互补性原则

13.课程编制总体上包括( )几个层次。

A. 法律法规

B.教育政策

C. 编写教材

D. 课程计划

E. 课程标准

三.改错题

1.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教师。(课程)

2.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材。(课程)

3.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集中体现为综合实践活动。(设置综合活动)

4. 课程编制的统合、系统、反复三原理是史密斯提出的。(克尔)

5.课程编制的互补性原则、准备性要求原则、教育转换原则、规依据原则、价值统一原则是史密斯提出的。(伊藤信隆)

6.课程编制的系统知识准则、生活效用准则、历久尚存准则、兴趣需要准则、社会发展准则是伊藤信隆提出的。(史密斯)

7.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教育法律法规。(课程计划)

8.在课程计划的内容中,居于首位的是培养目标。(√)

9.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区分课程可以分为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经验课程)

10.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区分,可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国家课程。(综合课程)

11.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区分,可将课程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经验课程。(校本课程)

12.课程编制的模式的有目标模式、探究模式、过程模式、情境模式和整合模式。(批判模式)

13.克尔的课程编制三原理包括统合、系统、探究。(反复)

14. 196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条课程编制的主要原则有:囊括性原则连贯性原则、互补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5.课程编制总体上包括编写教材、课程计划、教育政策三个层次。(课程标准)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内容有什么区别?P218

2.根据课程分类的不同维度,学校课程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P219

3.实践层面上应该如何落实课程结构调整的均衡性原则?P221-222

4.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P222

5.当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应打好哪些方面的基础?P227

6.简述课程设置必须要把分化与综合结合起来的原因。P228

7.如何理解过程性知识观?P230

8.结果性课程观与过程性知识观有什么不同?P229-230

9.课程的现代化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P231-234答要点即可

10.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体现在哪些方面?P231--232答要点即可

11.如何加强课程实施的现代化?P232-233

12.如何加强课程评价的现代化?P223

13.课程改革应当处理好那些关系?P223

14.简述课程编制的含义。P235

15.常见的课程编制有哪几种模式?P235

16.如何评价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P236

17.如何评价课程编制过程模式?P237

18.如何评价课程编制的课程探究模式?P237

19.什么是课程编制的情境模式?由哪几个部分组成?P238

20.简述史密斯课程编制的五大准则。P239

21.简述克尔的课程编制三原理。P239

22.简述伊藤信隆的课程编制五原则。P240

23.常用的课程编制方法主要有哪些?P241

24.什么是课程计划?我国制订课程计划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P242--243

25.简述我国制订课程计划的原则。P243

26.我国对课程标准和各种教材的编写有哪些要求。P243-244

27.在课程编制中,应如何处理好加强基础和更新内容之间的关系?P244

28.在课程编制中,处理普通中学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P244-245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的较严重的缺欠。

2.如何认识个人本位的课程观和社会本位的课程观?

3.如何认识“中国学生基础扎实,创新不足;而美国学生基础薄弱,创新素质较高”的结论。

4.试述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编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十一章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是()

A. 小组

B. 班级

C. 年级

D. 教研组

2.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

A. 拉斯莫斯

B. 孔子

C. 孟子

D. 柏拉图

3.最早从理论上设计班级组织的是()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洛克

D. 柏拉图

4.班级组织逐渐成为我国学校中普遍采用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开始于()

A. 孔子之后

B. 孟子之后

C. 癸卯学制颁行之后

D. 新中国建立之后

5.从有效履行职责的角度看,当代学校教育中的班主任角色重心是()

A. 管理者角色

B. 指导者角色

C. 管理者角色与指导者角色并重

D. 没有重心

6.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最常见的班级自主活动是()

A.球赛

B.野炊

C.演讲比赛

D. 主题班会

7.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

A.正常现象

B.非正常现象

C.需要遏制和解散的

D.不合理的

8.操行评定是我国中小学班主任最常用的一种学生评价方法,采用的形式是()

A.口头说明

B.书面报告

C.口头和书面两种

D.任选一种

9.下面不属于品行不良范畴的是()

A.离家出走

B.吸毒贩毒

C.伤害同学致残

D.学习成绩太差

10.操行评定的目的主要在于()

A.让学生了解自己明确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

B.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了解学校的工作

C.向学生家长汇报学生情况

D.划分评定学生一段时期内的优劣

11.下面不属于班主任在班级教育活动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

A.教育者

B.组织者

C.指导者

D.领导者

12.班级社会体系理论是()教育社会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学派。

A.前苏联

B.我国

C. 欧美

D.日本

13.班级规模的要求是()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必须适中

D.可大可小

14.最理想的班级群体应该是一种()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合作群体

D.集体

15.班主任被人冠以“班级导师”之名强调班主任应该是()

A.教育者

B.组织者 c.指导者 D.领导者

二、多选题

1.班级是一种()

A.社会群体

B.社会组织

C.自治组织

D.行政组织

E.群众组织

2.班级的基本功能有()

A.归属功能

B.社会化功能

C.个性化功能

D.选择功能

E.保护功能

3.班主任的职责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C.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

D.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E.负责具体课程教学

4、班主任在班级教育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包括()

A.教育者

B.组织者

C.领导者

D.指导者

E.保姆

5、班级群体的发展水平可以从几个方面得到反映()

A.共同的群体意识

B.一定的群体规范

C.被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目标

D.群体成员之间自主交往与互动的程度

E.学习成绩

6.班主任运用班级规范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尊严

B.将规范与学生的现实表现相联系,就事论事,不翻旧帐

C.对下次可能现的同类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D.给师生双方提供选择机会,增强双方的规则意识和责任心

E.保持耐心和善意

7.发生个体偏离班级规范现象的原因有()

A.由于班级成员的疏远

B.班级群体无吸引力

C.个体个性独特

D.个体行为逆反

E.爱好不同

8.主题班会的展开一般包括()

A.确定主题

B.选择活动方式

C.拟定实施方案

D.活动小结

E.做好记录

9.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基本特点是()

A.以共同利益、爱好或者观点一致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

B.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

C.具有地下性的特点

D.具有自卫性

E.排他性

10.班级非正式群体按照成因可以分为()

A.爱好型B.情感型C.亲缘型D.利益型 E.积极型

11.班级非正式群体按照作用性质可以分为()

A.积极型

B.中间型

C.消极型

D.破坏型

E.利益型

12.开展班级非正式群体教育的主要策略包括()

A.情感沟通

B.兴趣转移

C.压制孤立

D.群体相容

E.目标导向

13.班级冲突的协调手段有()

A.分离掣

B.权威掣

C.关系掣

D.惩戒掣

E.后果掣

14、个体或群体交往中存在冲突会()

A.可以促进个体或群体进行反思,增进彼此之间的认识、了解和沟通

B.有利于在教师指导下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

C.恶化人际关系、分化班级群体、诱发不良班风

D.影响彼此学业、形成不良品行

E.阻滞个性品质的形成

15.除了各科教学直接隐含指导因素之外,班级指导之职一般多由()承担

A.班主任

B.德育处(或教导处等)

C.共青团

D.少先队

E.任课老师

16、班主任做好班级个别指导工作,必须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A.针对“问题学生”。

B.养成关爱、公正诸种品质,建立关爱-公正的教育模式。

C.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D.把握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指导工作的艺术性。

E.“优秀学生”

17.导致学业不良的因素有()

A.个人自身方面的原因

B.教学过程方面的原因

C.个体心智方面的因素

D.各种外在

环境因素 E.生理因素。

18.班主任对学业不良者进行指导,要着眼于以下几方面:()

A.激活学习动机,消除厌学情绪

B.改进学生评价方式

C.改善班级环境,促进班级人际互动

D.进行批评和惩处

E.小灶补课

19.按照性质分,品行不良可以分为()

A.过失型

B.品德不良型

C.攻击型

D.压抑型

E.先天型

20.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品行开始发生时会出现明显或不明显的征兆,包括()

A.零用钱明显增多

B.日常物品异常、穿着打扮异常

C.交往异常、外出和外宿

D.对教师或父母态度异常、电话增多且谨慎接听

E.眼神游离,学习成绩突然下降

21、根据教育评价的分类方式,按照功能把班级学生评价区分为()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个体内差评价

E.相对评价法

22.根据教育评价的分类方式,按照方法把班级学生评价区分为()

A.相对评价法

B.绝对评价法

C.形成性评价法

D.个体内差评价法

E.终结性评价

23、根据教育评价的分类方式,按照教育目标领域把班级学生评价区分为()

A.认知领域的评价

B.情感领域的评价

C.技能领域的评价

D.品行领域评价

E.学业领域

24.操行评语的写作需要做到:()

A.事实性的陈述应当尽可能做到真实、客观;

B.语言的表述方式多以鼓励、行为指导为主;

C.语言的表述方式以批评为主,明确严厉地指出缺点以利于改进;

D.评语应尽量人性化、富于人情味。

E.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色。

25.培养、选拔班干部要按照()的原则

A.民主平等

B.公开公正

C.利于控制

D.便于使用

E.学习优秀

26.从学校管理的视角看,班级的功能可以分为:()

A.教育功能

B.保护功能

C.管理功能

D.归属功能

E.选择功能

三、改错题

1.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是教研组。(班级)

2.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孔子。(伊拉斯谟)

3.最早从理论上设计班级组织的是赫尔巴特。(夸美纽斯)

4.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最常见的班级自主活动是演讲比赛。(主题班会)

5.操行评定是我国中小学班主任最常用的一种学生评价方法,采用的形式是口头说明。(书面报告)

6.班级社会体系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学派。(教育社会学)

7.班级规模的要求是越大越好(必须适中)

8.班主任被人冠以“班级导师”之名强调班主任应该是教育者。(指导者)

9.按照年龄阶段划分班级始于我国。(西欧)

10.班级规范能够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不折不扣地执行规范。(能否对规范进行合理运用)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班级组织对于学生个体成长的几种基本功能。

2.班主任工作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3.如何理解当今中小学班主任的角色转变?

4.班主任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班集体。

5.如何看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6.班主任应如何恰当处理班级人际冲突。

7.阐述班主任履行班级个别指导职责的基本要求。

8.如何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9.如何预防和矫治青少年学生的品行不良?

10.班主任如何才能做好操行评定?

11.当今对学生评价趋势是什么?

12.对于品行不良的矫治的基本步骤有那些?

13.导致学业不良的因素有那些?

14.班主任应该如何与学生沟通互动?

15.班主任的职责主要有那几个方面?

五、论述题

1.论述现代学校中的班级的基本功能。

2.论述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3.结合实际谈谈进行班集体培养的途径。

4.论述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举例说明。

5.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如何对学业不良者进行指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