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磁勘探实验报告

重磁勘探实验报告

重磁勘探实验报告
重磁勘探实验报告

重磁勘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磁力勘探的基本原理。

2、认识磁力仪,了解磁力仪工作范围、操作步骤、性能特点等。

并能进行简单的勘探。

3、学会根据所获得的磁测资料,作出数据处理描述地下物体的基

本形态和特征。

二、实验原理

自然界的岩石和矿石具有不同磁性,可以产生各不相同的磁场,

和研究这些磁异常,进而可以寻找磁性矿体和研究地质构造。磁法勘探是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它主要用来寻找和勘探有关矿产(如铁矿、铅锌矿、铜矿等)、进行地质填图等。

质子磁力仪一般由仪器主机、探头及电池盒三部分组成。

它利用静态激发质子在地磁场内的拉莫尔进动效应测量磁场。当没有外界磁场作用于含氢液体时,其中质子磁矩无规则的任意指向,不显现宏观磁矩。若垂直于地磁场T的方向,加一强人工磁场Ho,则样品中的质子磁矩,将按Ho方向排列起来,此过程称为极化。然后切断磁场Ho ,则地磁场对质子有μp×T的力矩作用,试图将质子拉回到地磁场方向,由于质子自旋,因而在力矩作用下,质子磁矩μp将绕着地磁场T的方向作旋进运动,叫做拉莫尔旋进。在圆柱形有机玻

璃容器内,装满富含氢的工作物质,容器置于线圈之中。线圈通以电流,使其内产生极化磁场Ho ,其方向沿线圈轴向,大致垂直于地磁场T。沿着合成磁场(Ho+T)的方向(可以认为Ho 的方向就是合成磁场的方向),在工作物质内产生一宏观磁矩M(M是随时间逐渐增强的,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饱和值)。沿Ho方向建立起磁矩M 后,迅速切断外磁场,在切断时间内,使M的方向和大小来不及发生明显的变化,结果质子磁化强度矢量开始绕地磁场T旋进。一般极化线圈同时作为接收线圈,并线圈调谐在旋进频率f上。质子磁矩的旋进,将在接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压信号。

氢质子旋进角速度与地磁场的大小成正比,ω=γp T。γp为质子磁旋比。ω=2πf,即{T}nT=(2π/γp){f}HZ=23.4874{f}HZ。显示器读数N,直接为地磁场T的值,则应有T=N=23.4874f=kft。在式中k、t是待定常数,t为电子门开启时间,k为倍频器的倍频系数。

磁力仪技术指标: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测程范围等。

三、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进行勘探前了解磁力勘探原理、熟悉掌握磁力仪工作原理,操作步骤。

1.检查并连接好实验仪器;

2.选定要勘探的剖面并布置剖面线,设置勘探点之间的距离

(2m);

3.根据布置的线路进行勘探,记录测量的数据;

4.根据测量的数据,以点号为横坐标,磁场强度为纵坐标,

绘出测量的剖面图。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实验数据表格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剖面图:

由上剖面图可看到6-9号点之间磁异常,磁场强度明显下降,因此可以判断这之间地下有让磁场变小的物体,而事实是地下埋了一根水泥管,实验结果与事实相符。

五、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磁力勘探、磁力仪的基本原理,知道了如何操作磁力仪,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勘探。了解了磁法勘探、磁力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知道了其博大精深的广泛应用矿产勘察、研究矿体的埋深、产状和连续性,研究矿体的形状、大小、地震前兆监测、探测与磁性相关的地质构造、断层定位、工程勘察、管线探测等。

本次实验让我更加认识了物探这一专业,燃起了我不断去思考与探索的热情;了解了物探工作困难与艰辛,让我更加确定现在需艰苦奋斗,勤勤恳恳不断学习,让更多更精的知识武装自己、培养勇于尝试的生活作风与科学精神、不怕辛苦,锻炼坚强的意志与体质才能在以后的物探工作中得心应手。

最后,感谢学校提供的这次实验机会,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队友的配合与帮助。

实验一:二度直立柱体正演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重磁资料处理与解释》实验一 二度直立柱体正演程序设计 专业名称:地球物理学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王万银、纪新林、纪晓琳、邱世灿提交日期:2016-11-29

目录 1 基本原理 (1) 2 输入/输出数据格式设计 (1) 2.1 场源参数数据格式设计 (1) 2.2 计算点坐标数据格式设计 (1) 2.3 计算结果输出数据格式设计 (2) 2.4 参数文件数据格式设计 (2) 3总体设计 (2) 4测试结果 (3) 4.1 测试参数 (3) 4.2 测试结果 (4) 5结论及建议 (4) 附录:源程序代码 (5)

1 基本原理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中,形体(二度体)模型如图1所示。设该直立六面体x 方向的坐标范围为21~ξξ,z 方向(铅垂向下为正)坐标为21~ζζ;又设该直立六面体剩余密度为σ, 根据正演理论得知,其在空间任意一点 ),,(z y x 处产生的重力异常为 ()()()()22 22ln 2arctan 11z x g G V G x x z z z ξζξσσξξζζξζζ????-???==--+-+-?? ???-???? (1-1) 式中,G 为万有引力常数,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值为() 2311-m 10676s kg ??/.。 2 输入/输出数据格式设计 2.1 场源参数数据格式设计 场源参数按照一个二度体为一个记录进行设计,在数据文件中占一行。第一列为剩余密度density(g/cm 3);第二列~第三列为x 坐标的起点1ξ和终点2ξ(m);第四列~第五列为z 坐标的起点ζ1和终点2ζ(m ,向下为正)。以上各量均为实型变量,各量的意义见图1所示。 2.2 计算点坐标数据格式设计 计算点坐标数据格式设计为非规则网,采用一个计算点为一个记录的方式设计。第1列保存计算点x 坐标x_coordinate(m),第2列保存计算点z 坐标z_coordinate(m)。以上各量均为实型变量。 图1 直立二度体模型示意图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地震实验报告 姓名:沈 班级:班 学号: 时间: 2015年05月 指导老师:张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1、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 2、认识GEODE96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 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 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仪器介绍 1、仪器简介 全套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和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使得采样间隔可以从20毫秒到16微秒。采样到的数据叠加到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它介质上。内置预触发器,每道有16K的内存。用硬件相关器对震源信号进行实时相关运算。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如下图)

2、主要操作功能键及快捷键 注释: 1锁定与解锁;2清除界面;4检测噪声;7保存 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每个GEODE用数传线按规定串联,通过数传盒与笔记本电脑的USB口连 接。 2、每个GEODE接上12V电源。 3、开关接到与笔记本相连的第一个GEODE上。 4、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UP处。 5、采集控制程序,并按工作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然后进行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6、出采集控制程序之前,应将数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DOWN处。 7、卸下各连接线并清理整齐。 8、注意的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任何时候移动数传线与GEODE的连接头时,必须退出采集控制程序。另外Y型头上有红色标记的与GEODE的前12道相连接。而且采集控制软件运行的语言环境必须是英语(美国)。

重磁数据处理大报告-陈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姓名:陈亮 班级: 061132 学号: 480 指导老师:杨宇山

目录 一、地质任务3 二、工区概况3 三、数据整理4 一、重力资料数据整理4 二、磁场资料数据整理6 四、材料图4 五、研究区重磁异常分析10 六、重磁资料数据处理13 1、重力场延拓13 2、磁场化极处理 16 3、重力场的分离 17 4、磁场的分离18 5、重磁资料导数换算处理20 七、局部重磁异常分析25 八、学习总结25

一、地质任务 (1)将布格重力异常Δg和磁异常ΔT整理出来,计算布格重力异常和磁异常的总精度。 (2)利用surfer绘制测点点位图(即实际材料图),布格重力异常平面图,磁异常ΔT平面图。 (3)根据密度统计表分析研究区的物性特征。 (4)分析研究区重磁异常特征。 (5)对重磁资料进行处理(化极、延拓、导数换算等并绘制结果图件),并进行断裂构造分析。 (6)提取与矿有关的局部重磁异常(绘制结果图件),并进行对应分析,区分矿与非矿异常、磁铁矿与磁铁矿的可能分布范围。 (7)撰写报告。 二、工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处在我国非常重要的铁多金属矿成矿带西段。在以往地质、物探工作基础上,2015年3月人们在研究区中部完成了面积为5km2(×2km,线距50m,点距20m,测向方位角0度)的1:5000地面重磁扫面工作。 此次重力施工设计精度为50μGal,磁测施工设计精度为5nT,共完成了3116个测点,检查点159个,重力观测误差为μGal,磁测观测误差为;重力近区地改范围0~20m,在野外完成,采用差分GPS(RTK)进行8方位方形域测量,检查点59个,误差为μGal。点位测量采用RTK差分GPS进行测量,检查313个点,高程测量误差为,平面位置测量误差为。 研究区铁矿赋存于燕山期早的中酸性岩与三叠系地层的接触部位,研究区经历了后期的构造变动,断裂构造发育,浅表磁铁矿经历了风化和淋滤作用后,形

DEFORM模拟锻压挤压实验报告

铜陵学院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材料成型计算机模拟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2014年05月11日

实验一 圆柱体压缩过程模拟 1 实验目的与内容 1.1 实验目的 进一步熟悉AUTOCAD 或PRO/E 实体三维造型方法与技艺,掌握DEFORM 软件的前处理、后处理的操作方法与热能,学会运用DEFORM 软件分析压缩变形的变形力学问题。 1.2 实验内容 运用DEFORM 模拟如图1所示的圆柱坯压缩过程。 (一)压缩条件与参数 锤头与砧板:尺寸200×200×20mm ,材质DIN-D5-1U,COLD ,温度室温。 工件:材质DIN_CuZn40Pb2,尺寸如表1所示,温度700℃。 (二)实验要求 (1)运用AUTOCAD 或PRO/e 绘制各模具部件及棒料的三维造型,以stl 格式输出; 砧板 工件 锤头 图1 圆柱体压缩过程模拟

(2)设计模拟控制参数; (3)DEFORM前处理与运算(参考指导书); (4)DEFORM后处理,观察圆柱体压缩变形过程,载荷曲线图,通过轴对称剖分观察圆柱体内部应力、应变及损伤值分布状态; (5)比较实验 1与2、3与4、1与3和2与4的模拟结果,找出圆柱体变形后的形状差别,说明原因; (6)提交分析报告(纸质和电子版)、模拟数据文件、日志文件。 2 实验过程 2.1工模具及工件的三维造型 根据给定的几何尺寸,运用AUTOCAD或PRO/E分别绘制坯料、锤头和砧板的几何实体,文件名称分别为workpiece,topdie,bottomdie,输出STL格式。 2.2 压缩过程模拟 2.2.1 前处理 建立新问题:程序→DEFORM6.1→File→New Problem→Next→在Problem Name栏中填写“Forging”→ Finish→进入前前处理界面; 单位制度选择:点击Simulation Conrol按钮→Main按钮→在Units栏中选中SI(国际标准单位制度)。 添加对象:点击+按钮添加对象,依次为“workpiece”、“topdie”、“bottomdie”。 定义对象的材料模型:在对象树上选择workpiece →点击General按钮→选中Plastic 选项(塑性)→点击Assign Temperature按钮→填入温度,→点击OK按钮;在对象树上选择topdie →点击General按钮→选中Rigid选项(刚性)→点击Assign Temperature 按钮→填入温度,→点击OK按钮→勾选Primary Die选项(定义为extusion dummy block 主动工具)→如此重复,定义其它工模具的材料模型(不勾选Primary Die选项)。 调整对象位置关系:在工具栏点击Object Positioning按钮进入对象位置关系调整对话框→根据挤压要求及实体造型调整相互位置关系→点击OK按钮完成; 模拟控制设置:点击Simulation Conrol按钮→Main按钮→在Simulation Title栏中填入“tuble extrusion”或“stick extrusion”→在Operation Title栏中填入“deform heat transfer”→选中SI选项,勾选“Defromation”选项,点击Stemp按钮→在Number of Simulation Stemps 栏中填入模拟步数→Stemp Increment to Save栏中填入每隔几步就保存模拟信息→在Primary Die栏中选择extusion dummy block(以挤压垫为主动工具)→在With Constant Time Increment栏中填入时间步长→点击OK按钮完成模拟设置; 实体网格化:在对象树上选择workpiece→点击Mesh →在Number of Elements卡上填入需要的网格数,如15000→点击Generate Mesh →工件网格生成; 说明:工模具不作分析,可以不进行网格划分。 设置对象材料属性:在对象树上选择workpiece→点击Meterial→点击other→选择DIN-CuZn40Pb2→点击Assign Meterial完成材料属性的添加; 设置主动工具运行速度:在对象树上选择topdie →点击Movement→在speed/force选

地磁作业(转换、延拓)

应用地磁学实验报告 实验2——磁异常转换计算 学号: 10105218 姓名:朱占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水平圆柱体磁场异常分布; 2、用Matlab实现水平圆柱体的磁异常场正演计算; 3、利用正演结果进行磁异常分量之间的换算; 4、通过程序换算认知测点间距即采样点数对换算效果的影响; 5、加深对磁法勘探的理解认识; 二、程序代码 %磁法异常换算 %剖面为北向A’=0度,则有I=is。 %所测数据均在同一水平面,柱体深30m,半径8m,测点数为100, %测点间距依次选取2 4 6 8m clc clear fprintf('\n柱体深30m,半径8m,测点数为100,点距依次选取2 4 6 8m\n'); for b=2:2:8 fprintf('\n点距取%dm\n',b); figure('color','w','NumberTitle','off ','name','za-→ha'); x2=1:b:100*b; %点距为bm x1=x2-100*b/2; h=30; %柱深 R=8; %柱体半径 m s=pi*(R^2);%柱体截面积 k=0.2; %磁铁矿磁化率 u=4*pi*10^(-7); %磁导率 B=50000; %nT磁感应强度 H=B/u ; %磁化场强度 M=k*H; %磁化强度 m=M*s; %磁矩 a=0; %剖面为北向A’=0度. I=90/180*pi; %倾斜角 is=atan(tan(I)*csc(pi/2-a)); hold on za=u*m*((h.^2-x1.^2)*sin(is)-2*h*x1.* cos(is))./(2*pi*(x1.^2+h.^2).^2); hax=-1*u*m*((h.^2-x1.^2)*cos(is)+2*h* x1.*sin(is))./(2*pi*(x1.^2+h.^2).^2); plot(x2, za,'.-m'); plot(x2, hax,'.-g'); title('za转换为hax') xlabel(' X剖面走向/m'); ylabel('磁异常nT'); c=[0.4268 0.1749 0.1103 0.0813 0.0645 0.0536 0.0458 0.0400 0.0355 0.1759]; n=length(c); %转换系数个数 m=length(za); for i=(n+1):(m-n) haxz=0; for j=1:n haxz=haxz+c(j)*(za(i+j)-za(i-j)); end haxzh(i)=haxz; end for i=1:80 haxzh1(i)=haxzh(i+10); end x=((n+1)*b):b:(100*b-n*b); plot(x,haxzh1,'.-') legend('za','hax','za→hax'); end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记录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 地震实验报告 姓名:沈 班级:班 学号: 时间: 2015年05月 指导老师:张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1、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 2、认识GEODE96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 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 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仪器介绍 1、仪器简介 全套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和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使得采样间隔可以从20毫秒到16微秒。采样到的数据叠加到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它介质上。内置预触发器,每道有16K的内存。用硬件相关器对震源信号进行实时相关运算。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如下图)

2、主要操作功能键及快捷键 注释: 1锁定与解锁;2清除界面;4检测噪声;7保存 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每个GEODE用数传线按规定串联,通过数传盒与笔记本电脑的USB 口连接。 2、每个GEODE接上12V电源。 3、开关接到与笔记本相连的第一个GEODE上。 4、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UP处。 5、采集控制程序,并按工作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然后进行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6、出采集控制程序之前,应将数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DOWN处。 7、卸下各连接线并清理整齐。 8、注意的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任何时候移动数传线与GEODE的连接头时,必须退出采集控制程序。另外Y型头上有红色标记的与GEODE的前12道相连接。而且采集控制软件运行的语言环境必须是英语(美国)。

电磁跳环演示实验报告

电磁跳环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1、电磁感应:当通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时,就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动势,若回路闭合,则会产生感应电流,且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满足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ε与通过该回路的磁通量Ф的时间变化率成正比,即/d dt ε=-Φ。对于导体回路是N 匝线圈,定义全磁通:1N i i =ψ=Φ∑,其中i Φ为通过线圈第i 匝的磁通量。 对于各匝线圈磁通量相同的特别情形,则有/Nd dt ε=-Φ。 3、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4、安培定律: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满足F IBl =。 5、麦克斯韦的涡旋电场理论:随时间变换的磁场在其周围产生电场,并且感应电场的环流不为零,而等于感应电动势,即S C B E dl dS t ε?=?=-??????。 实验器材 1台电磁跳环演示仪(接交流电源),2 个相同的封闭小铝环(记为A 环)、1个钻 有许多小孔的封闭小铝环(B 环)、1个开口 小铝环(C 环)、一个封闭的小塑料环(D 环)、 一个大铝环(E 环),一个连有小灯泡的线 圈。右图为本实验所用的电磁跳环演示仪。

实验内容 一、普通实验 1、分别将1个封闭的小铝环(A环)、钻有许多小孔的小铝环(B环)、开口的小铝环(C环)和小塑料环(D环)放入电磁跳环演示仪中,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A环和B环向上跳起,C环和D环不动。 解释:由于A环和B环是封闭的导体铝环,当接通电磁跳环演示仪的电源时,通电线圈瞬间产生磁场,使穿过铝环的磁通量瞬间增大,由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可知,铝环将产生感应电流激发反向磁场来“抵抗”磁通量的增加,在由安培定律可判断出铝环受到向上的安培力(其值远大于铝环自身的重力)作用,因而往上跳。然而,由于C 环是开口的,因而其形不成闭合回路,也就不会有感应电流的产生,故不受安培力的作用,C环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仍处在台面上。D环由于不是导体,自然也就不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故不受安培力作用,仍处在台面上。 2、将1个A环放入电磁跳环演示仪中,接通电源,待A环稳定在半空中时,再用手拿着大铝环(E环),缓缓套入演示仪中直到与稳定的A环处在同一平面(近似),而后将E环较慢地向上(或向下)运动,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A环“跟随”E环向上(或向下)运动。 解释:在E环靠近A环的过程中,E环已经由于电磁感应而产生了感应电流,其感应电流又会激发磁场来影响A环。由楞次定律和安培定

重磁实验报告(地大)

重磁资料采集与处理实习 一、实习目的 (1)通过本次实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熟悉Grapher和sufer以及matlab软件的使用,会进行基本的操作和数据处理。 二、实习内容 (1)重磁数据的光滑、拟合、插值和网格化 1、利用Grapher软件实现磁异常曲线的光滑、拟合与去噪 上图红线代表线性光滑后的结果,可见磁异常在局部呈锯齿状,很可能地下分布有基性的喷出岩;蓝线代表10阶多项式拟合后的结果,可以反映区域场的变化情况。

将原始曲线改为散点图,可看出光滑后的效果。 2、利用Surfer软件实现磁异常数据的网格化与显示 测区内测点分布图如下:

打开sufer,点击Grid中出现Data,然后选中目标文件进行网格化,将网格化的文件在sufer中显示如下:

(2)组合长方体重力异常计算与分析

1、计算出多个长方体的重力异常,并将结果导出为GRD格式Model 1: X1 = -100; %长方体X方向起点坐标 X2 = 100; %长方体X方向终点坐标 Y1 = -100; %长方体Y方向起点坐标 Y2 = 100; %长方体Y方向终点坐标 Z1 = 10; %长方体Z方向起点坐标 Z2 = 55; %长方体Z方向终点坐标 经过matlab运行后导出mod_1.grd Model 2: X1 = 120; %长方体X方向起点坐标 X2 = 180; %长方体X方向终点坐标 Y1 = 120; %长方体Y方向起点坐标 Y2 = 180; %长方体Y方向终点坐标 Z1 = 1; %长方体Z方向起点坐标 Z2 = 20; %长方体Z方向终点坐标

折射波勘探实验报告全解

《浅层折射波勘探》实验报告

《浅层折射波勘探》实验成绩评定表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名称:浅层折射波勘探 二、实验目的 加深对地震勘探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数字地震仪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地震勘探人工震源激发,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折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以及组织管理工作。 三、实验原理 1、折射波法基本原理 以水平界面的两层介质进行简要的说明,假设地下深度为h ,有一个水平的速度分界面R ,上、下两层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且V 2>V 1。 如图1所示。从激发点O 至地面某一接收点D 的距离为X ,折射波旅行的路程为OK 、KE 、ED 之和,则它的旅行时t 为: 图1 水平两层介质折射波时距曲线 1 21V ED V KE V OK t ++= 式1 为了简便起见,先作如下证明:从O ,D 两点分别作界面R 的垂线,则OA =DG =h ,再自A 、G 分别作OK ,ED 的垂线,几何上不难证明∠BAK =∠EGF =i ,因

已知2 1 sin V V i = ,所以: 2 1 V V EG EF AK BK == 式2 即 21V AK V BK = 和 2 1V EG V EF = 式3 上式说明,波以速度V 1旅行BK (或EF )路程与以速度V 2旅行AK (或EC )路程所需的时间是相等的。将式3的关系和式1作等效置换,并经变换后可得: 2 121222122cos 2V V V V h V x V i h V x t -+=+= 式4 这就是水平两层介质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它表示时距曲线是一条直线,若令x =0,则可得时距曲线的截距时间t 0(时距曲线延长与t 轴相交处的时间值) 2 12122102cos 2V V V V h V i h t -== 式5 式5表示出界面深度h 和截距时间t0之间的关系,当已知V 1和V 2时,可以求出界面的深度h 。 2、折射波分层解释的t 0法 折射波t 0解释法是常用的地震折射波解释方法,它是针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采集发展起来的解释方法。 t 0法解释的主要原理与方法如下: t 0法又称为t 0差数时距曲线法,是解释折射波相遇时距曲线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当折射界面的曲率半径比其埋深大得很多的情况下,t 0法通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且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如图2所示,设有折射波相遇的时距曲线S 1和S 2,两者的激发点分别是O 1 和O 2,

长安大学重磁报告三

重磁实验报告 (三) 复 杂 形 体 正 演 姓名: 学号: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指导教师:鲁宝亮、王万银 完成日期:2013年12月18日

目录 一、基本原理: (1) 1、重力异常计算公式 (1) 2、磁力异常计算公式 (2) 3、化极磁力异常计算公式 (3) 二、输入/输出数据格式设计: (3) 1、输入数据文件名的格式设计 (3) 2、输出数据文件名的格式设计 (4) 3、重要变量的名称 (4) 三、总体设计: (6) 四、测试结果: (7) 五、结论及建议: (9) 附录:源程序代码 (9)

一、基本原理: (1 Z 地质体重力异常的计算 重力异常计算公式: ???-+-+--==??=?v z z y x d d d z G V z V g 2 /3222])()()[()(ζηξζηξζσ 式中:V 为地质体的剩余质量对A 点的单位质量产生的引力位;v 为地质体的体积。 我们还可以推导出计算重力异常垂向梯度或重力垂向梯度异常的基本公式为: ζηξζηξηξζσd d d z y x y x z G V z g v zz ???-+-+------==???2/52222 22])()()[()()()(2 计算重力异常水平梯度或重力水平梯度异常的基本公式为: ζηξζηξξζσd d d z y x x z G V x g v xz ???-+-+---==???2/5222])()()[())((3 ζηξζηξηζσd d d z y x y z G V y g v yz ???-+-+---==???2/5222])()()[())((3 一阶导数类边缘识别计算公式: 垂向导数:z z y x g z y x VDR ???=),,(),,( 总水平导数:22)),,(()),,((),,(y z y x g x z y x g z y x THDR ???+???= 解析信号振幅:22VDR THDR ASM +=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基于 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物探)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唐湘蓉 实验地点5417 实验成绩 2015年3月- 2015年5月

基于 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认知熟悉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系统--vista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其并熟练掌握vista软件运行的基本操作; 2)了解并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流程和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处理参数以提高地震数据处理的精度; 3)对比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的理论与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深入理解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提高处理解释的水平、提高资料处理的质量; 4)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编写实验报告或生产报告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总流程 图1 总流程图 1)加载数据 打开Vista软件后选择加入2D的SEG-Y格式的原始地震数据,本实验

所用数据为给定的SHOT-20。加载后的原始地震数据如图2: 图2 原始地震数据显示 2)道均衡 各个道由于炮检距的不同,导致的反射波的振幅的变化,因为在共反射点叠加中,要求每一个叠加道的振幅都应该相等,每一道对叠加所做的贡献是等价的,无特殊情况,一般就以记录图中间的振幅为基准,使近激发点的地震道振幅减少,增加远离激发点的地震道记录的振幅。道均衡流程模块如图3,道均衡结果如图4: 图3 道均衡流程模块

3)建立观测系统 图5 观测系统显示4)初至拾取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如图6:

图6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 5)初至切除 地震记录上的初至波包括直达波和浅层折射波,它们能量强且有一定延续时间,对紧接而来的浅层反射波有干涉和破坏作用。另外,动校正后会引起波形畸变,浅层尤其厉害。对这些强能量初至波和动校正畸变引起的处理办法是“切除”,即将这些波的采样值全部变为零值(充零)。初至切除流程模块如图7,初至切 除结果如图8: 图7 初至切除流程模块

物理演示实验

大连海事大学 《物理演示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Syllabus for INTRODUCTION OF PHYSICAL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课程编号新 000000000 原13012200 学时/学分18/1 开课单位物理系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执笔者牟恕德 编写日期 2008年3月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有物理定律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对客观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物理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记忆,激发兴趣,诱导思考,纠正错误观念,能使学生真实感地看到支配物理现象的规律如何起作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习物理实验知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1、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的科学实验能力,其中包括: 自学能力:通过自行阅读实验教材和其它资料,能正确概括出实验内容、方法和要求,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动手能力:借助教材《物理演示实验》和仪器说明书,正确调整和使用仪器;安排实验操作顺序,把握主要实验技能,排除实验故障;掌握常规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掌握科学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科学实验报告的形成,为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科学实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析能力: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表达能力: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正确表达实验结果,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2、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要求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遵守纪律、遵守操作规程、爱护公共材物、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 物理演示实验是面向全校各年级学生的开放式实验选修课,共18学时;学生可自主安排在计划课表内任何时段来上课。 二、课程简介 《物理演示实验》将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不易观察到的或习以为常而未引起注意的物理现象突出地显示出来,把实际较为复杂的现象,在课堂演示的条件下分解出有意义的部分,从兴趣和提高关注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建立物理思想,培养学生根据物理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演示实验片广开学生眼界,介绍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的新技术、新发明、新材料、新探索、新成果,分享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喜悦。 INTRODUCTION OF PHYSICAL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displays the physical phenomenon which is unobservable in daily life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or is accustomed and thus not given attention. It draws out the significative parts from real complex phenomenon through the demonstration in class. In view of the students' interest,physical demonstration experiement may cultivate students' exploring spirit and inducts them to observe and think so that they can found physical idea and possess the abilities to analyse and solve questions according the physical theories. Physical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introduces new technique, new invention, new exploration and new production in modern technology and so widen students' eyereach and make students enjoy the flying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实验教学大纲汇编.doc

{教育管理}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实验教学大 纲汇编

《集成电路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13 《大地测量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14 《GPS 定位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15 《GPS 定位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16 《GPS 定位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17 《摄影测量与遥感》实验教学大纲18 《地图概论》实验教学大纲19 《空间测地理论与技术》实验教学大纲20 《工程测量》实验教学大纲22 《工程测量》实验教学大纲24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实验教学大纲26 《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实验教学大纲28 《数字高程模型》实验教学大纲29 《地下工程测量》实验教学大纲30 《计算机网络通讯》实验教学大纲31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大纲32 《实用数据处理》实验教学大纲33 《空间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实现》实验教学大纲34 《城市遥感技术》实验教学大纲35 《测量学》实验教学大纲36 《测量学》实验教学大纲38 《测量学》实验教学大纲40 《地图投影》实验教学大纲42 《数据结构》实验教学大纲44 《数字测图的原理与方法》实验教学大纲45 《摄影测量学》实验教学大纲47 《遥感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48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教学大纲49 《测量平差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51

《地理信息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教学大纲54 《遥感技术应用与处理》实验教学大纲55 《信号与线性系统》实验教学大纲56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57 《医学图像处理》实验教学大纲59 《VC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61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学大纲63 《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65 《算法与数据结构》实验教学大纲67 《现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大纲69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教学大纲7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大纲73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大纲75 《单片机原理与智能仪器设计》实验教学大纲77 《微弱信号检测》实验教学大纲79 《医学仪器原理》实验教学大纲81 《C 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83 《应用地球物理导论》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 课程名称:应用地球物理导论 英文名称:PrincipleAndApplicationofGeophysics 适应专业: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 执笔人:朱德兵 实验教材(指导书):《物探专业实习实验指导书》 一、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8总学分:3实验学时:10实验学分:0.5 二、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在分别讲授完地震勘探、电法勘探以及所有课程后对学生进行的三类物探方法认识

铜陵学院毕业证样本学位证样本历任校(院)长学校代码

铜陵学院毕业证样本学位证样本历任校(院)长学校代码 铜陵学院学校简介 铜陵学院坐落于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安徽省铜陵市,迄今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升格为铜陵学院。2009年10月,学校获批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铜陵学院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全日制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08年12月,学校发起成立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并担任首任轮值主席。2009年10月,学校被批准为安徽省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同时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国家级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人才培养基地”。 铜陵学院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10亩(约873630平方米),各类校舍面积33.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900多万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94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现有教职工788人,其中专任教师622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49人,外聘教师近170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4000多人,成人教育在籍生1300多人。2002年铜陵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铜陵师范学校、安徽冶金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铜陵学院。 历任校(院)长:杨兵:2002至2007.1任铜陵学院院长;丁家云:2007年1月至任铜陵学院院长。(如学校人员调动,未及时更新,以实际为准,此数据仅供参考) 学校代码:10383 1:1998年-2006年的学位证书采取全国统一编号,证书编号为12位数,前五位为学位授予单位代码;第六位为授予单位的级别,后四位为各校按授予人员排序的顺序号码。 2: 2006年后学位证书编号为16位。1 : 普通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证书编号调整为16位数:前五位为学位授予单位代码;第六位为授予学位的级别,博士为2,硕士为3,学士为4;第七至第十位

自感现象实验报告

自感现象实验报告 篇一: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 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四、现象演示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实验六十五跳环式楞次定律 【实验目的】 利用通电线圈及线圈内的铁芯所产生的变化磁场与铝环的相互作用,演示楞次定律。 【实验器材】

楞次定律演示仪,铝环(3个)。如图65-1所示。 开口环闭合环底座 带孔环 图 65-1 【实验原理】 当线圈通有电流时,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磁场,穿(转载自:小草范文网:自感现象实验报告)过闭合的铝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根据楞次定律,套在铁芯中的铝环将产生感生电流,感生电流的方向与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因此与原线圈相斥,相斥的电磁力使得铝环上跳。 【实验操作与现象】 1.闭合铝环的演示 打开演示仪电源开关,将闭合铝环套入铁棒内按动操作开关。当操作开关接通时,则闭合铝环高高跳起,保持操作开关接通状态不变,闭合铝环则保持一定高度,悬在铁棒中央。断开操作开关时,闭合铝环落下。 2.带孔铝环的演示 把闭合铝环取下,将带孔的铝环套入铁棒内按动操作开关。当操作开关接通时,则带孔的铝环也向上跳起,但跳起的高度没有闭合铝环高。保持操作开关接通状态不变,带孔的铝环也保持一定高度,悬在铁棒中央某一位置,但还是没有闭合铝环悬的高。断开操作开关时,带孔的铝环落下。这

实习七 文献检索实习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曹均 实验地点5417 实验成绩 二〇一六年三月 -- 二〇一六年五月

实习(七)综合检索—检索报告 实习时间:实习得分: 学院:地球物理学院班级: 姓名:学号: 实习目的: 能够熟练利用国内外各类综合性和专业性数据库,系统检索某一专业课题的文献信息资源,分析检索结果,获取和利用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 实习要求: 1.按要求进行综合性检索,完成所要求的专业课题检索。 2.对检索过程和检索结果进行分析,按实验报告格式要求形成检索报告。 3. 提交纸质检索报告,以班为单位在5月16日前交图书馆资源建设部(原采编部,一楼110室)曹均老师处。 报告内容: 1.检索课题名称:小波变换在重力异常提取中的研究及应用 2.检索课题分析:时间范围:2000.1.1-2016.5.12、学科范围:地球物理学 3.检索关键词与检索式: 关键词:小波变换在重力异常提取中的研究及应用 检索式:SU=“小波变换在重力异常提取中的研究及应用” 4.选用数据库(数据库名,2-3个数据库,其中至少一个为外文数据库):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平台 5.检索结果综述(简要说明共检索出多少文献,何人何时提出何种主要观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等) 检索出一条结果,由黎莎于2015年5月1日发表的关于小波变换在重力异常提取中的研究及应用的论文。摘要:重力异常分离是重力数据处理的重要步骤,能够比较准确地提取我们希望的地质构造(或者矿体)引起的局部异常,一是能为下一步处理和解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提高解释的正确性。小波变换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一种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介绍了小波变换和多分辨率分析的原理,利用Mallat算法,通过迭代实现对信号的不同频率的提取,最后可以得到各阶细节和逼近信号来描述各频率的异常成分。

-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中国地 质大学 (武汉) 地空学 院 地震实 验报告 姓名:沈 班级:班 学号: 时间: 2015年05月 指导老师: 张

一、实验目的 实验一: 1、浅层地震装备的基本组成; 2、认识GEODE96浅层地震仪的主要结构,并学会该类仪器的操作方法; 3、地震波认识。 实验二: 1、掌握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仪器介绍 1、仪器简介 全套美国GEOMETRICS公司生产的Geode96浅层地震仪(相当于四套独立的24道浅层地震仪)该仪器能满足折、反射地震勘探、井间勘探、面波调查等地震监测需要,应用Crystal公司的A/D转换器与高速过采样技术达到了24位地震仪的精度。频带从1、75Hz到20,000Hz,使得采样间隔可以从20毫秒到16微秒。采样到的数据叠加到32位的叠加器中,然后传回到主机的硬盘或其它介质上。内置预触发器,每道有16K的内存。用硬件相关器对震源信号进行实时相关运算。Geode包装坚固、防水、防震,有提手,重4、1公斤,用12V的外接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个小时。(如下图) 2、主要操作功能键及快捷键

注释: 1锁定与解锁;2清除界面;4检测噪声;7保存 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每个GEODE用数传线按规定串联,通过数传盒与笔记本电脑的USB口连接。 2、每个GEODE接上12V电源。 3、开关接到与笔记本相连的第一个GEODE上。 4、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UP处。 5、采集控制程序,并按工作需要设置好各项参数,然后进行正常数据采集工作。 6、出采集控制程序之前,应将数传盒上的开关置于POWER DOWN处。 7、卸下各连接线并清理整齐。 8、注意的就是: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任何时候移动数传线与GEODE的连接头时,必须退出采集控制程序。另外Y型头上有红色标记的与GEODE的前12道相连接。而且采集控制软件运行的语言环境必须就是英语(美国)。 三、实验内容 1、浅层地震装备认识及地震波认识:第一周上午主要就是老师介绍检波器、地震仪以及实验装备,认识设备后进行采集装置的连接,全班同学轮流当做指挥员与爆破员; 2、浅层地震数据采集实验:隔一周之后的上午全体同学使用地震仪进行浅层地震数据的采集及简单的分析,并对干扰波进行识别。

物探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物探数据处理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00000 学生学号0000000000000 指导教师李勇 实验地点5417 实验成绩 二〇一七年九月二〇一七年十月

物探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 1.1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将课本上给出的地质体情况,和计算参量的代数公式用c 语言通过程序表现出来。在得知已知参量,例如形状大小、空间位置的情况下将其带入编写好的程序,从而得出地下板状体的物性值数据,并将所得数据其通过成图数据成图后在用反演原理与提前已知的异常体情况对比,判断所得结果的正误,并分析最终的实验结果。 1.2实验原理 下图1-1为实验原理示意图。 图1-1 二维板模型 利用如下公式进行c语言程序的实现:

1.3实验参数 中点横坐标x0(m):1000 中点深度坐标z0(m):1000 板高度(m):400 板长度(m):200 磁化强度:2000 二维板角度:45、90 磁化角度:90 测点k:100 }

1.4 实验结果图示 图1-2 磁异常X分量 图1-3 磁异常Z分量

图1-4 重力异常 1.5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结果图可知,通过观察x方向的磁分量可以看出:图中存在着明显的两个相互对称的正负异常,可知在地质体的上部积累了一定的负磁荷,而在地质体的下部积累了同样大小的正磁荷,实验中磁化角度取90度,二维板倾角取不同的角度。通过观察z方向上的磁异常可知:地质体呈现出中部正异常的对称图形,总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通过观察重力异常的图像可知:得出的结果基本与已知相符,所以通过重力异常、磁场x方向异常、磁场z方向异常数据曲线,就可对所求数据做相应的分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