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网络数据发布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社会网络数据发布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网络技术

68

社会网络数据发布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陈贻品

基于我国社会网络数据发布的安全现状,本文分析了目前比较主要的网络信息加密手段并对其进行逐一分析,可知除了科技技术对信息进行有效保护之外,还要加强对个人和团体信息网络发布输出的安全教育,切实将网络社会信息发布隐私保护工作做全做细。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使用情况的日渐普及,针对社会网络数据的公共性特点,对于社会网络数据发布的隐私保护力度应逐渐加大,避免出现因为社会网络数据泄漏和篡改造成不必要的安全恐慌。

1 社会网络数据发布隐私保护现状

1.1 隐私保护概念

何为网络隐私?这是隐私保护技术研发不可回避的措施,有人曾经给给出含义:就是个人或者机构想要保护的秘密,一旦这些信息泄漏在网络上就会造成其精神和物质损失。在计算机网络媒体到来时代,人们的隐私大大的背曝光在公共视野之下,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大型数据库的出现,只要打开网络搜索就能找到大量人员资料。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出现了我们以前没有遇见的隐私问题,这一问题对现代民众的个人安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极有可能因为个人信息的泄露,被犯罪分子利用而造成自身利益的损失。

1.2 存在问题

简而言之,对于互联网的隐私保护方面出现的问题,不是个案是症候群似的发作。对于他人隐私的窃取和使用,已经到了必须加以法律干涉的地步。在社会中出现专门以买卖他人信息获利的犯罪团体,并通过对公民信息的掌握进行诈骗犯罪活动,对于他人进行网络人身攻击。公民个人隐私和信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公开售卖,给广大市民的生活造成了困扰。这种公民网络信息的保护措施不完善和公民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高,都导致了公民隐私大量泄漏。而机构团体乃至于政府部门信息的泄漏事件也是不胜枚举,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中国网络隐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1.3 对于网络信息保护的意义

网络信息的涵盖量大,对于网络数据发布对隐私保护有利于保护公民正常的生活秩序,利于社会环境的安定,避免出现大面积恐慌事件的发生。

2 保护隐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对于数据发布隐私的保护国外的研发工作要早于国内,国内的隐私保护工作算刚刚起步,社会网络数据发布的区别去其他类型的网络保护技术,其在信息发布的源头就要进行数据的加密、失真以及限制技术的运用。也是由于现阶段一种信息隐私加密技术不能满足于所有数据发布的需要,所以需要多个手段同时使用。其中最为代表性的隐私保护技术有:基于数据失真、加密和限制发布这几种。

2.1 隐私保护技术手段2.1.1基于数据失真技术

对于社会网络数据发布而言一定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随机化、交换等这些扰动操作,在保证有用信息不变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失去可重构。其中随机化应答能够使得在数据遭受攻击后,由于高于给定阈值的方式进行推测,从而使得攻击者不能对原始数据进行扰动。除了随机化措施外,阻塞和凝聚技术也是数据隐私保护的主要手段之一,阻塞主要是限制某些特性数据发布;而凝聚技术就是对数据给予均值和协方差等限制避免信息的篡改。

2.1.2基于限制发布技术

对低精度以及彻底不发布敏感数据的方式进行隐私保护,将隐私发布泄漏的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使得黑客只能通过较低的数据和概率进行人员身份的推测。

2.1.3基于技术加密技术

对于数据库内的资料进行加密操作,从而达到隐秘关键数据信息的目的,这也是网络数据发布隐私的保护中主要的措施之一。对于关键信息进行加密,在信息发布之初就对信息源头进行加密,以便于出现隐私泄露情况,方便查找源头。

2.1.4 K —匿名模型技术

严格意义上说K —匿名模型知识数据发布中的一个重要模型,但是其对于抵御黑客的连续性攻击有良好的效果,堪比此类信息隐私保护技术功能。K 实为设定参数,一般来说K 的取值越大隐私保护度越高。

3 生活中对于网络数据发布隐私保护措施

以上对于网络数据发布的隐私保护基于技术层面,在生活中,普通市民进行隐私保护可以减少网络隐私数据保护工作。

3.1 减少个人信息的曝光度

对于涉及到自己和他人以及机构单位的数据要及时收存,避免遗失和被别人盗用。不在公共场所进行个人信息和单位信息的核对和填报。只有这样谨慎行事才能有效避免个人信息的丧失。

不传播个人信息和单位信息,对于信息泄漏事件进行及时举报,避免因信息的遗失而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问题。对于严重失实的所谓网络数据要注意分辨,明确传播、泄漏机密型和非公开型网络数据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并且要为此出现的严重后果负责。

3.2 录入人员参加数据信息的留存

通常在人们生活中会出现,在许多社会信息发布不久,就会出现信息的大量外流情况,也就是所谓的“小道消息”,而且这种“小道消息”空穴来风未必不实。究其原因,并不是信息加密工作没有做好,而是在录入信息之初就已经信息外泄,所以对于信息录入环节一定要注意加密工作,对信息录入人员进行信息安全和司法教育,避免原始信息的外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社会网络数据发布隐私保护和研究技术,是

基于我国当前信息网络环境安全不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的。针对社会网络数据对于公共影响之大,所以对于网络数据进行必要的隐性保护是必要的可行的,在加强技术干预同时要对广大市民进行信息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

引用:

[1]刘向宇,王斌,杨晓春.社会网络数据发布隐私保护技术综述[J/OL].软件学报,2014(03).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4016829.html,/kcms/detail/10.13328/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4016829.html,ki.jos.004511.html

[2]兰丽辉,鞠时光,金华.社会网络数据发布中的隐私保护研究进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0,12:2318-2323.

[3]王萍.社会网络个性化隐私保护技术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

通讯作者:匡成宝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校 湖南 衡阳 42100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